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且林相知道皇上宠信安国公,因此他就算想给穆氏一族寻些小麻烦,其实也有分寸,建议皇上派人去清算盘点军械,不过是给他们寻些小麻烦,最多也只能让北境的安国公和穆经略忙碌头疼一阵子而已。
因此林相是真的真的无所谓!有机会就借机出个气,不成就算了呗!
但是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么个顺便的行为,让他把自己给套进去了。皇上倒是反应快,立刻借题发挥,有伸手朝户部要钱,去填补北境这个无底洞。
什么叫做也不为难户部?五千骑兵所需的军械马匹说得容易,但补了马匹军械,就是铁了心要征兵啊!转过年先增兵五千,以后能?有了第一次,自然第二次就容易了。这钱花起来算是没头了。
他算是被皇上给坑了啊!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个坑,还是他自己挖的。皇上已经下定了决心,找的理由也合理。林相知道,眼下他想要找借口推脱肯定是不行了,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这个担子。
几句话的功夫而已,事情已经有了定论。看来转过年去,户部就得多替北境养五千骑兵。
五千骑兵啊!只要是想想,林相就觉得一阵脑仁疼。
没想到最后居然还是便宜了安国公!让林相真是有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心塞感觉。他现在真是后悔,要是不提派人去北境就好了……
可惜后悔也晚了。
林相其实很清楚,早前安国公上奏疏的时候,皇上私心里是想要答应他增兵的请求的,毕竟戎狄十九部时时威胁边境,是皇上心里的一根刺。
林相居首辅之位多年,自认为十分了解皇上的心思。他觉得皇上就是想要穷兵黩武成就剿灭戎狄的霸业。
若是能当今圣上在位期间平了戎狄,那的确堪称伟业。将来皇上百年后,在史书上定是能与开国圣祖齐名的名留青史的千古一帝。
只可惜,打仗真的太花钱。
说到底,还是他们大周的家底不够厚。林相认为目前的国库收入,还撑不起皇上如此远大的理想。
然而事到如今,林相就算是再后悔再不满意,也晚了,他只能恭恭敬敬地朝皇上弯了弯腰,低声答道“就按陛下的意思办吧,等钦差点算过北境行营的军库,让兵部核算了报个预算到户部,臣亲自核准后,签字拨款。”
“林相办事,朕自然是放心的,”皇上像是怕林相不够心塞似的,又笑眯眯地多补了一句“朕这几日就让钦差出发,让他速度尽量快些,也好在过年之前将预算单子交到户部。这点小事,也无需拖得太久。”
第243章 伺机而动
散朝时,兵部周尚书、御林军统领,内卫三司的几个头头,连同掌管金翎卫的建威将军,再加上管着宵金卫的俞诚期,人人脸色都不好看。
建威将军走在周尚书身旁,他抬眼看了看身边几位沉默的同僚们,决定主动开口找周尚书打听一下关于兵部牵头清点军械的事,反正金翎卫是跑不了,总得清点到他头上,不如先问问周尚书打算那怎么安排。
谁知他刚刚回过头,还没来得及张嘴说话,就瞧见周尚书一脸灰败地朝他拱了拱手,接着加快脚步迅速离开,一副没心思开口的模样。
唉!建威将军摇了摇头,又看了一眼俞诚期,开口问道:“俞统领,怎么说?”
“等兵部吧。”俞诚期答道:“兵部不派人下来,咱们自己清点他们也不认啊。”
建威将军点点头没回答,决定回去以后先通知底下人提前做好准备。他觉得自己这几句话也是白问。俞诚期自然是什么都不怕的。
俞诚期是宵金卫统领,为皇上效忠,手下的人马不多,各个都是高手,且对皇上忠心耿耿。俞诚期本人更是皇上最信任的人之一,因此建威将军觉得,就算宵金卫查出什么来,这把火也是烧不到俞诚期头上的。
可他不一样啊!他负责京城卫戍,手底下十八个军营,每个军营都有独立的军械库,还真保不齐哪里有疏漏。万一真被查出什么,建威将军觉得自己在皇上眼中可没俞诚期那么重的分量。
剩下武官很显然跟建威将军的想法差不多,大家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都往各自的衙门里奔,想赶在兵部有动静之前提前盘一遍自己的军库,有口子及时堵上,好歹亡羊补牢,比干等着强。
等他们都走光了,几位当朝一品才慢吞吞地从崇政殿大门走了出来。走在最前头的,是与这件事完全无关的顾大学士。
中书令王大人从背后追了过来,两人商量着如何草拟将要公开下发的上谕,一路并肩向后转,穿过崇政殿广场西北角的月亮门,一路往御书房而去。
紧接着出来的就是林相,林相的脸色算不上太好,但也不算坏。虽然他一时不察,被皇上坑了一把,但总的来说,今天没吃亏,毕竟保住了岗位重要的学生何文茂,还顺便给兵部挖了个大坑,因此林相的心情目前来说不算糟。
而紧跟在林相身后的李相,脸色显然十分难看,他急走几步,擦着林相的肩膀向前走去,并没有像平时一样,笑着打招呼,而是连看都没看林相一眼,直接大步走过。
等到离得林相足够远了,李相才松开紧咬的牙关,恨声说道:“老狐狸!”
最后一个离开崇政殿的是谢相。他等到所有人都走光了,才一个人慢吞吞地迈出大殿,站在崇政殿的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广场,嘴角微微一勾……笑了。
“真是难得的良机啊!”谢相笑着轻叹一声:“也不枉我如此耐心。”
安国公去了北境,穆征衣跟着仪王出差不在家,因此这一日朝中发生的事,自然没那么快速传到穆家人耳朵里。
因此穆红裳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她的消息来源依旧还是谢淑柔。
此时穆红裳的手臂已经渐渐好了,穆老夫人管她已经没那么严了,而穆青衣也渐渐痊愈,只不过两人依旧没去上学,还在将养中。
谢家的信送到时,已经是放学时间了,穆红裳和穆征衣正坐在穆老夫人的屋子里,穆老夫人的几个儿媳也在,桌子已经摆好,大家一齐等着穆凌衣几个换好衣服过来吃饭。
穆红裳读过信,半天没吭声,片刻后突然转过头仔细看了看穆青衣的脸,有些幸灾乐祸似的开口笑道:“四哥,原来你也有失算的时候。”
“这话从何说起?”穆青衣一头雾水地问道。
“你前两日不是说了嘛,谢姐姐家里就算是抓住了人证物证,报官也是没用的,”穆红裳将信直接举到了穆青衣的鼻子底下:“猜错啦!谢姐姐告诉我,今日她爹爹亲自去衙门报官了。”
穆征衣接过那封信,迅速浏览了一遍,笑着说道:“果然去报官了啊!”
“四哥,这一次你可是猜错了,”穆红裳颇为得意的模样:“之前还说报官没用,没用谢家为什么去报官?这下可丢人了吧?”
“是,你说的都对,”穆青衣忍不住伸手揉了一把妹妹可爱的小脸蛋:“是四哥猜错了。”
“谢家去报官了?”正给穆老夫人奉茶的安国公夫人回过头问了一句:“今日去的?”
“是,”穆红裳点点头答道:“谢姐姐说,今日谢相大人下朝以后,找了她爹爹过去,两人商量了一阵子,接着谢姐姐的爹爹就带人去报官了。”
“你四哥之前也没说错什么。”穆老夫人慢悠悠地补了一句:“前几日谢家不去报官,自然是因为报官没用,没用去了做什么。而今日他们去报官,自然是因为有用。我早说过,谢相虽然缜密强势,但李相也是极精明的人,谢相若想找李相寻仇,可不那么容易,总得等个合适的时机。”
“祖母是说,”穆红裳亮晶晶的大眼睛认真地望着穆老夫人:“眼下就是谢相一直在等的时机?”
“自然。”穆老夫人点点头:“谢家有动静了,自然是觉得时机到了。今日怕是朝中有事,老大媳妇,打发人上前院走一趟,问问孙先生他们,知不知道今日朝中出了什么事。”
“是。”安国公夫人点了点头,招手叫来了贴身侍女秋兰,嘱咐了她两句,让她去前院跑腿了。
¡¡¡¡Ö»ÊÇÇïÀ¼¸Õ³öÄÂÀÏ·òÈ˵ÄÔº×ÓûƬ¿Ì¹¦·ò£¬È´ÓÖ»ØÀ´ÁË£¬»¹´øÁ˸öǰԺÅÜÍȵÄÀÏæÖæÖ½øÀ´¡£
¡¡¡¡¡°ÀÏ·òÈË£¬·òÈË£¬¡±ÇïÀ¼Ö¸×ÅÄǸöÅÜÍȵÄÀÏæÖæÖЦׯػ°£º¡°ÕâÏÂ×Óū澿ÉÊ¡ÊÂÁË£¬¸ÕÇÉËïÏÈÉúÅÉÁ˸öÀÏæÖæÖ½øÀ´´«»°£¬ËµÊÇÒª½øÀ´¸øÀÏ·òÈËÇë°²¡£¡±
第244章 来访
孙先生是安国公信任的谋士,也是负责教导穆家孩子们学兵法的先生。因此这次安国公去北境,他没跟着走,反而留在了安国公府。
孙先生在安国公府已经许多年了,穆征衣出生前,他就已经在安国公府做幕僚,穆家所有的孩子都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对于穆家人来说,他就像是半个家里人一样。
但是孙先生还是极少进后宅,除非有事。
¡¡¡¡Òò´ËÒ»¿´µ½À´´«»°µÄÀÏæÖæÖ£¬ÄÂÀÏ·òÈ˾ÍÖªµÀÁË£¬ËïÏÈÉúÒ»¶¨ÊÇÓл°ÒªËµ£¬ËùÒԲŴò·¢È˹ýÀ´¡£
“去请孙先生进来,”穆老夫人吩咐完老嬷嬷之后,又转头看向自己的儿媳们:“你们也不用那么讲规矩,孙先生不是外人。眼下征衣不在,家里除了孩子们,就剩下咱们婆媳了,孙先生定是有重要的事,才在这个时候进来,都跟着听听。”
得了回话的孙先生很快就进来了。因为穆老夫人开口吩咐过了,因此孙先生进来的时候,穆家夫人们都齐齐整整地坐在穆老夫人的屋子里呢,孩子们倒是没到,还是只有穆青衣和穆红裳在。
“你也难得进来,”穆老夫人一看孙先生就笑起来:“不如今日就留在我这里用晚膳。我让孩子们去旁边暖阁用膳,省得都堆在这里挤得慌。”
孙先生连忙摆摆手:“老夫人,今日怕是不能陪您用膳了,皇上派了钦差往北境去,就是之前那位兵部的蒋主事,蒋大人得了消息以后就来咱们府上了,眼下正在外书房坐着呢。我来就是传个话,老夫人和夫人们有没有书信要捎去北境,或者家中要捎东西去北境夫人们赶快收拾好,最好今晚就能收拾齐整。”
“蒋主事?”穆老夫人问道:“可是去年去北境劳军的那位钦差?主动配合老大上疏的那位?”
“是他。”孙尚书点点头:“难得老夫人还记得。这位蒋主事别看官位不高,却是位难得的谋国之臣,对于北境事务极上心的。国公爷在家时,时常向我们称赞他。”
“我怎么能不记得。”穆老夫人点点头,却微微皱了眉:“今年秋日里,咱们的折子递不上去,我打发了征衣去找他帮忙。可皇上怎么想起这个时候往北境派钦差了,这还有两月就过年了,年关之前朝中原本就是要往北境派劳军钦差的,若不是大事,怎会这个时候派钦差。”
“是有事。”孙先生点点头:“不过老夫人不必紧张,这事儿对咱们府里来说却不是坏事。今日淳州府的折子到了京里,淳州府里查出了走私军械的大案,皇上震怒,要兵部牵头盘查全国军库,咱们北境当然也得查,所以皇上才派了钦差去北境。”
“原来如此,”穆老夫人点了点头,却也叹了口气:“事儿是不大,但也是麻烦。今年冬天冷些,我正担心老大他们在北境防务压力会更重呢,怎地还添了这样的事。”
“老夫人无需太过操心,”孙先生立刻说道:“旁的不说,派去北境的钦差是蒋大人,您就尽可以放心,他心里都有数的。”
“那就好。”穆老夫人松了口气,脸上终于露出点笑模样:“我就说,今日朝中一定有事。之前我原本就打算派人到前院去请你的,谢家的事你也知道,谢家小姐给红裳捎了信,说谢常静大人今日带了人去官衙报官。谢家小姐出事已经许多日了,这么久谢家都没动静,今日突然去报了官,我就在想大约是与朝局有关。”
“老夫人可以放心了,”孙先生也露出些微笑来:“军械案与咱们府里无关,说起来对咱们来说,这其实还算是件好事。老夫人还不知道吧,淳州府翻出军械案,是因为仪王带人路过时,剿了盘踞于天潼山多年的匪寨,而领军剿匪的,就是咱们大少爷。”
“哦?”穆老夫人还未开口,穆二夫人就急着问道:“是征衣带人剿匪?征衣还好吗?”
“二夫人放心,”提起穆征衣,孙先生也是一脸骄傲的模样:“咱们大少爷可是正经的六品云骑校尉,在北境沙场上磨炼出来的,可不像府兵衙门那些草包将官。天潼山那群乌合之众哪里及得上凶悍的戎狄人,大少爷亲自领兵,听说不到半日就踏平了两个匪寨,俘虏了将近三百盗匪。”
“征衣我是放心的。”穆老夫人不高兴地嘀咕:“但这个仪王到底是怎么回事,硬是要我们征衣去护送也就罢了,可是他们不是去真定府吗?怎地跑到淳州去了,我还盼着我大孙子早些回来相亲呢,这一耽搁,征衣又要晚回来几日,这可算什么好事。”
“我就知道老夫人会抱怨,”孙先生笑眯眯地答道:“但我说的好事,不是指大少爷剿匪有功。皇上这次派蒋大人去北境,不仅是为了查军库。还为了让蒋大人顺便将北境的军械和马匹的缺口清点出来,皇上说了,年前让户部拨款,先给北境补五千骑兵需要的军械和马匹。老夫人,皇上这是准备要为北境募兵了啊!”
“真的!”穆老夫人和几位穆夫人听到消息皆是惊喜非常:“这可是大好事。”
“别光忙着说话,”穆老夫人急忙说道:“蒋大人为钦差,咱们北境此次补充军需,还需他多多襄助。论理征衣上回因为奏疏的事上门去求他,咱们还没谢过人家。”
“刚好今日他来拜访,我倒是想好好整治一桌筵席,请他用晚膳。只是不巧,征衣刚好不在家,让我这老婆子出面请客也着实不像样。不过我想着,咱们府里原本没那么多讲究,只是不知道蒋大人是不是赏脸。孙先生,劳烦你去外书房走一趟,问问蒋大人肯不肯给我老婆子这个面子,留在我们府里用晚膳。若是他愿意就太好了,就劳烦孙先生作陪。”
“老夫人哪里需要如此自谦,”孙先生笑了:“您可是超一品诰命夫人,蒋大人哪里会随随便便驳您的面子。”
第245章 宴请
孙先生的没错。蒋文斌得知安国公府的老夫人要亲自出面请他吃饭时,不仅不觉得女眷出面宴客有失体面,相反,这位年高德勋的老夫人居然肯亲自出面招待他这位籍籍无名的六品主事,真让他觉得自己有些紧张。
这位老夫人可是安国公的亲娘啊!亲自教养出了四位忠勇无匹的将军儿子,整个大周朝的老封君,穆老夫人若认第二,则无人敢认第一。
要知道,他和谢相的儿子谢常静是过命的交情,谢夫人都没有特意出面请他吃过饭。而他与穆家,其实没有太多的交往,穆老夫人居然肯给他这样大的面子,亲自出面招待他,蒋文斌其实颇为诧异。
他像是不敢相信孙先生的邀约似的,重复多问了一遍之后,才有些惊喜地应了下来。
“这便好,”孙先生笑眯眯的道:“老夫人刚刚还在担心蒋大人不肯赏脸呢。”
“怎会。”蒋文斌赶紧摆手:“能见到安国公府的老封君,卑职三生有幸。”
得了孙先生的回话,穆老夫人赶忙吩咐厨房准备酒席。
请客吃饭当然不能在穆老夫人自己的院子,因此酒席摆在了安国公府的东花厅。安国公夫人领着妯娌们忙碌了一阵子,很快摆上了一桌像样的席面,接着夫人们都离开了,穆老夫人只带着穆青衣和孙先生作陪,在东花厅招待蒋文斌。
第一次见到这位大周朝最著名的老封君,蒋文斌一开始显得有些拘谨,但有孙先生和机灵随和的穆青衣在,气氛很快就热络了起来。
这一顿饭倒是吃得宾主尽欢。穆老夫人对眼下的朝局还有兵部的事似乎都有些兴趣,而蒋文斌则知无不言,但凡穆老夫人有问,他必然仔仔细细地答了,并未因为穆老夫人是女眷就有所敷衍。
蒋文斌也很欣赏不满十七岁的穆青衣。他甚至暗暗觉得可惜,认为穆青衣年纪就颖悟绝伦,若是没有生在安国公府,而是生在京中寻常人家,读书走科举的路子,一样可以成为国之栋梁。
当蒋文斌得知穆青衣身体不好,武功建树有限,并不能成为父兄那样所向披靡的猛将时,他更觉得遗憾。
他甚至为穆青衣感到不平,觉得如此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孩子,生在穆家着实不幸,从一出生起就被限制了以后的人生道路,他没有机会成为父兄那样的名将,也因为出身限制,不能科举入仕。
蒋文斌替穆青衣觉得遗憾,因此他没敢主动开口问起穆青衣将来会如何。他觉得这样的问题对于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来实在是有些残酷。
但让蒋文斌意外的是,他不问,穆青衣却在席上主动谈起了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他显得极为坦然,对于被限制的人生道路并未有一丝不平,反倒真像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做幕僚很好,”身材高挑却显得有些单薄的少年这样告诉蒋文斌:“等我满十八岁,就会像哥哥们一样出发去北境,我已经想好了,就去朔州,到朔北将军府,先跟着四叔的幕僚学习磨炼。之后在跟着父兄们上战场,做个可以随时随军的幕僚。”
“我的武艺和骑术的确不佳,甚至还不如我家妹,但比寻常人还是强许多的。毕竟这么多年与兄弟们一同习武,怎样都不算是白辛苦,我想在战场上做到自保还是不难,不会给人添麻烦的。”
“四公子想好了?”蒋文斌忍不住开口问道:“你……”
穆青衣冰雪聪明,一下子听出了蒋文斌的未尽之意,他微笑起来,朝蒋文斌肯定地点零头:“想好了。我是穆家人,若是不能像父兄一样,为了护佑北境平安竭尽全力,对我来才是真的遗憾。”
穆老夫人看看穆青衣,又看了看蒋文斌,笑着补了一句:“我们青衣,一向是有成算的孩子。”
“惭愧。”蒋文斌突然一脸郑重地朝穆青衣抱拳:“四公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抱负,着实令人敬佩,是在下自以为是了。在下早已过而立之年,又为官多年,到今日才知,眼界见识竟不如一个十六岁的少年。”
“这是哪里的话,”穆老夫人笑呵呵地摇摇头:“我儿子常常称赞大人您才华横溢且刚直不阿,是难得的谋国之臣,您怎可如此自谦。起来我真该好好谢一谢大人,几次北境有事,都是仰赖大人帮忙奔走周旋。”
“老夫人,”蒋文斌急忙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朝穆老夫人行礼:“卑职是兵部官员,北境事务也是兵部事务,卑职只是尽本分而已,怎可当得您一句谢。”
“快坐快坐,别这样客气,”穆老夫人笑眯眯地挥挥手:“蒋大人这才是真的自谦。您是兵部官员不错,可眼下朝中局势您也清楚,兵部堂官眼下对于北境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您比我这个日日久坐后宅的老婆子可明白多了。两月前,我儿子的奏疏,可不就是兵部官员联手压下的吗?眼下看来,整个兵部里,还肯一心一意的为北境做些事的,也只有大人您了。因此这个谢字,您绝对当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