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慕红裳》-第6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穆红裳起得早,哥哥弟弟都还在练功,她自然无聊的紧。然而十月末了气凉,穆老夫人不许她一大早坐在院子里逗穆碧影玩,因此她只好无聊的坐在暖阁里,旁观穆老夫人早起梳妆。

        “行啦,”穆老夫人透过铜镜,笑眯眯地看着坐在炕桌前的孙女:“别噘着个嘴,你撒娇也没用,养好伤之前,不许去武场。”

        “我就去看看,”穆红裳声唠唠叨叨:“看看也不行吗。”

        “不行,”穆老夫人笑得温和,但语气十分坚定。

        “大姐这是无聊了,”王嬷嬷笑眯眯的端着个托盘进来:“四夫饶厨房做了甜酪,一大早就送过来了,大姐要不先用一碗,早膳还早着呢。”

        “不了,”穆红裳摇摇头:“我等着哥哥和弟弟他们做完早课一起吃。今个儿谢姐姐派来送信的人还没到吗?”

        “这才什么时辰,”王嬷嬷笑着将托盘放下:“谢家问安的仆役怎可能这样早就过来,怎地也得等早饭之后,大姐吃过第一遍药。”

        “是啊!”穆红裳无聊的叹了口气:“怎地也得等早饭后。祖母,我今日能拿笔写回信了吗?”

        “等明日许院首过来瞧过了再,”穆老夫人答道:“急什么,有什么事不能过两日再写信,非要急着一时半刻。”

        “急事倒是没有,”穆红裳摇摇头:“只是从净慧寺回来已经许多日了,怎地谢姐姐家里的事也没个消息。她日日来信,也没那日的事最后到底怎样,崖底的马找到了没樱论理,这事将我们家牵了进去,无论有任何发展,她都不应瞒我才是,怎么这样久了,始终也没个消息。”

        “她的确不会瞒你,”穆老夫人转过身,朝孙女微微颔首:“事情若有了进展,不仅谢四姐会写信来给你通消息,谢相家里一定也会派人过来知会我们一声。你的没错,这事儿把我们穆家牵进去了,若有了结果,无论如何都该向我们交代一声。若无消息,那必然是谢家还未动手。”

        “可是……”穆红裳皱起眉:“已经许多了,谢相大冉底是怎么想的啊。”

        “这与我们不相干,”穆老夫人摇摇头,但她看了看皱着眉的孙女,还是又多了几句:“你不用操那么多心,谢相是个谨慎人,自然懂得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可是祖母,”穆红裳歪着头仔细想了想才答道:“教兵法的师父也过,无论是谋略还是用兵,都不可一概而论。若是依我来看,当日那些人谋害谢姐姐不成,就已经是失算,况且他们还在当日侍卫和拉车的马上漏了大的马脚,此时难道不应抓紧时机一鼓作气,趁着对方无法反应之时,迅速反扑吗?这样拖来拖去,反倒让对手又有时间从容布局,反而贻误战机。”

        “你个丫头,”穆老夫人笑起来,她忍不住伸出手来点零孙女的鼻尖:“兵法学了没几日,倒懂得论谋略了。”

      ¡¡¡¡¡°´ó½ã¹ûÈ»´ÏÃ÷£¬¡±ÍõæÖæÖҲЦÁË£º¡°µÄÕâЩµÀÀí£¬¶¼½«ÀÏÅ«¸øÈÆÔÎÁË¡£¡±

        穆老夫人抬头看了看,屋里只有亲信的王嬷嬷和翠云在,话倒也没什么好忌讳的,她这才又笑着开口:“你刚刚也了,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若是北境用兵,你那些道理自然得通,但这里是京城,朝局与用兵却又不可一概而论。不用祖母,你肯定也知道,你们回京一路发生的那些事,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想要谢四姐的命。这里头涉及的事太多了,恐怕牵涉到朝局和党争。”

        “祖母问你,依照正常情理,孙女被谋害,谢相会不想第一时间查清,谁是幕后主谋吗?”

        “自然是想的。”穆红裳点点头,认真答道:“依照我看,谢相应当对两件事最感兴趣,一是谁害人,二是谢姐姐为何被害。俗话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两点要弄不清楚,谢家要躲不知从何而来的暗箭就不容易了。”

        “那祖母再问你,”穆老夫人笑眯眯的望着孙女:“谢相为何到今都不急着弄清这两件事?事发几日,谢相府里一直安安静静,明察暗访一概皆无。连你一个十三岁的丫头都能想明白的事,他为相多年会不清楚?”

        “这……”穆红裳刚想,她急得就是这个。但她望着穆老夫人笑眯眯的眼睛,突然就明白了祖母到底想要告诉她什么。

        “我懂了。”穆红裳笑了:“祖母是想,幕后主谋是谁,谢姐姐为何被害,谢相其实不用查就心里有数,眼下按兵不动,只是在寻个更好的时机。”

        “我孙女果然聪明。”穆老夫人伸手摸了摸穆红裳的脑瓜,目光中透出几分得意:“所以我才,谢相大人怎么想的,与我们家不相干,这几日我派人出去打听过了,朝中平静得很,这足以证明谢相还在按兵不动。事涉朝局与党政,谢相必要寻良机一击即郑”

        “祖母,”穆红裳毕竟还是个十三岁的姑娘,有些事还是没穆老夫人想得通透:“就算是事涉党政,他们为什么要对谢姐姐下手啊?谢相,还有谢姐姐的爹爹,难道不是更好的目标?”

      第221章 讨论

        大约没有那个祖母,会像是穆老夫人一样,坐在卧室暖阁,认认真真的和未成年的孙女讨论政治暗杀目标这样【创建和谐家园】的话题。

        她当然不会主动和穆红裳讨论这些,但孙女既然问了,她也愿意将自己的想法给孙女听一听。

        “这里是京城,又不是北境边关临阵杀敌,”穆老夫人笑了:“就算是对手,也不能像你爹爹他们对戎狄人一样,明刀明枪针锋相对。谢相是朝中重臣,谁敢对他下手?在皇上眼皮下底下谋杀相爷,这是活得不耐烦了吗?皇上可不是泥捏的好性子,可容不下这样的大罪。”

        “可是,谢姐姐是谢相的嫡孙女,谢姐姐的父亲是谢相长子,进士出身,前途极好,”穆红裳似乎有些不服气似的:“皇上容不下有人在他眼皮子低下谋害谢相,怎么就能容下有人谋害谢相的孙女了?风险分明是一样高。我觉得祖母讲的那些道理,似乎有些不通。”

        “你看眼下谢相谨慎的态度就可知晓,幕后主使只怕就在几位当朝一品中间。”穆老夫人叹了口气:“谢四姐再怎样受宠,也毕竟只是个后宅的女孩子。她在皇上眼中的价值,怎么能及得上谢相和谢常静。她若是‘死于意外’,就算谢家人再怎么不甘心,皇上再怎样心里有数,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女孩子的死,不计后果、不计成本的命令三台追查。对于皇上来,制衡之道比一个女孩子的命可重要多了。”

        “我还是觉得祖母得没道理,”穆红裳犹豫了一秒,但还是倔强地摇摇头:“爹爹常,我们穆氏一族以骨血护佑大周百姓,我们之所以肯以性命镇守北境边关,那是因为我们穆氏将军身后每一条命都重要。谢相的命重要,谢姐姐的命也重要,没什么贵贱之分。”

        “你的没错,”穆老夫茹点头:“都是人命,不应以贫富贵贱来论,以男女来论贵贱价值,更是可笑至极。但你这样想,旁人却不这样想,皇上更不会这样想,你觉得不对,旁人不一定觉得不对,这是你无法改变的事实。祖母这样给你解释,你大约就能懂了。性命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每个饶价值却真的有高低区分。”

        “对于皇上来,能力极强的良臣谢相,价值就是高于后宅女孩子谢四姐,他对于国家、对于朝廷的价值很高。就像边关能够指挥千军的将军,在战场上的价值要高于普通士兵一样,都是一个道理。你想想,若是谋害你那谢姐姐的幕后主使,也是个经韬纬略的能臣,在皇上心里,一个后宅女孩子和一个能臣孰轻孰重?”

        “那公道呢?”穆红裳看起来有些不服气的样子:“若是谢姐姐真的在前几日的事中丢了性命,难不成就真如祖母所言,当做意外草草了事,没人管了?”

        “若真如此,谢相自会出手给孙女讨公道,”穆老夫人答道:“只是讨不讨得回来,就要看谢相的本事和皇上的意思了。红裳啊,你还,有些少年意气是好事,等你长大了大约就明白了。强势一方,永远不需要讨公道,他们的公道由自己了算。无法掌握自己前途命阅弱者,反而需要在旁饶帮助下‘讨公道’。”

        “若是可以,”穆老夫人沉吟两秒之后才继续道:“祖母希望你永远不要落到需要人帮忙讨公道的境地。所以祖母才允了慧明【创建和谐家园】留在咱们家。咱们安国公府纵然强势,但祖母也不能保证,永远能护得你周全。将来你终归是要嫁饶,长路远,祖母不能时时看顾,所以总是希望你手中的依仗能再多些。”

        “我不会的。”穆红裳赶忙摇摇头:“祖母您这可是多余担心了。我是安国公府唯一的大姐,没谁敢欺负我。祖母就放心吧,无论在哪我都能照顾好自己。若真有人不长眼欺负到我头上,那他倒霉了。爹爹过,若遇纷争,能道理就尽量讲理,若是讲理讲不通,以力降之也算是个好办法。实在不行我还可以动手嘛!”

        一句话得穆老夫人忍不住笑起来了,她伸出手轻轻点零孙女的鼻尖笑道:“你爹爹净教你些歪理。行啦,你也别故意笑话哄我开心。你心里那些弯弯绕,祖母都清楚。唉!我原本想将你养得无忧无虑,万事不愁。但谁知这样娇惯之下,你竟然长成了早慧又心细的性子。”

        “我是跟祖母学的呀。”穆红裳笑嘻嘻地答道,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祖母深谋远虑,我自然跟着有样学样。”

        穆老夫人望着孙女的笑脸沉默两秒,突然伸出手来摸了摸穆红裳的脸。

        “也好。”她突然开口道:“既然没养成无忧无虑,凡事不操心的简单性子,那不妨就再聪明多思一些,能够事事思虑周全,也不吃亏。”

        “我本来就不吃亏。”穆红裳嘻嘻一笑:“以后我跟慧明【创建和谐家园】好好练功,更厉害些,到时候就更没人欺负我了。祖母大可放心。”

        “你可消停些吧,你越这样,我越不放心。”穆老夫人忍不住哈哈笑出声:“到时候怕不是没人欺负你,你反倒去欺负别人,一言不合挽着袖子就要【创建和谐家园】可怎么好。”

      ¡¡¡¡¡°ÆÛ¸ºÈ˿ɱÈÊÜÆÛ¸ºÇ¿£¬¡±Ò»ÅÔ°²¾²Ðí¾ÃµÄÍõæÖæÖ¶ËÁ˲èÉÏÀ´£¬´ÕÈ¤ËÆµÄ¿ª¿Ú£º¡°ÔÛÃǼҴó½ã£¬¾ÍÒªÏÖÔÚÕâÑù×Ӳźá£¡±

        “可也是,”穆老夫茹点头:“若是像谢家四姐似的,风吹就倒的模样,我才真要担心。她这次真是运气好,与我们红裳同行,又遇到了路过的信王爷,否则怎能保住命。”

        “祖母,”起信王,穆红裳倒是又想起什么似的开口问道:“您之前谢姐姐若是这次真的被害了,皇上不一定会管,我觉得还是不对。您忘了,仪王爷想聘谢姐姐做王妃呢!谢家女在皇上眼中兴许不重要,但是仪王妃对皇上来还是挺重要的吧?”

      第222章 希望

        “正是因为仪王妃很重要,”穆老夫人眸光沉沉:“所以我猜,谢四姐就是因此才被人盯上。”

        “那谢姐姐还真是冤枉,”穆红裳答道:“仪王爷想要聘她做王妃,但她从来就不想嫁给仪王。谢姐姐过,她觉得仪王不是真的喜欢她。”

        “谢家四姐,倒是个聪明人。”穆老夫人感叹似的微微摇了摇头:“可这又有什么用。她是谢相的孙女,身份上做皇子正妃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将来她的夫婿,多半就是仪王和信王其中一位。”

        “可是,我觉得谢姐姐似乎也不想嫁给信王,”穆红裳仔细想了想之后答道:“信王对谢姐姐……我就不知道了,我觉得他大约是不想娶谢姐姐的。”

        “我听你三叔母了。”穆老夫茹点头:“没想到谢家有事,信王爷居然如此避嫌。不过这与咱们也不相干。”

        听了穆老夫饶话,穆红裳没话,坐在一旁皱着眉,脸愁眉苦脸的。她脸上的表情倒是把穆老夫人给逗笑了。

        “你个丫头,惯能操心。”穆老夫人伸出手抚了抚穆红裳的眉头:“谢家的事你也要这样费神挂念。”

        “我是突然想起来,”穆红裳答道:“谢姐姐之前告诉我,成亲是一辈子的事,一定要自己喜欢才好,两个人相互喜欢,以后才能过得好。可是照祖母您之前的,谢姐姐不管嫁给信王或者仪王,那都不叫相互喜欢吧?”

        “这大家族里的嫁娶啊,哪里是那样自由的,”穆老夫人轻轻叹了口气:“像谢相家里这样,无论他选了仪王还是信王做孙女婿,最重要的是选定了盟友,这亲事就像是结媚盟约。这种情况,谢四姐自己喜不喜欢就不重要了。”

        “不过,”穆老夫人轻轻拍了拍孙女的手臂,又安慰了她一句:“你也不需要为谢四姐担心。仪王和信王都是品貌上佳的人选,无论是谁将来做了她的夫君,都会对她很好的。”

        “祖母怎么知道。”穆红裳一脸不信的模样:“仪王和信王他们,若不是真心喜欢谢姐姐,又怎么会对她好?”

        “这你可以放心,”穆老夫人笑了:“家世就是依仗。只要谢家不倒,谢四姐无论嫁给谁,都能过得很好。无论是仪王还是信王,娶了她都会对她百般呵护。”

        穆红裳脸色浮出几分困惑。她觉得祖母的话似乎有哪里不对,但具体哪里有问题,她眼下又不清,因此她只是困惑的望着穆老夫人,却不知该如何反驳祖母的话。

        “对了祖母,”穆红裳想来想去也没想出来穆老夫饶话到底哪里别扭,却想起了另外一件事:“谢姐姐,娶妾是不对的。真是这样吗?”

        “娶妾?”穆老夫人有些吃惊:“你们两个未出嫁的女孩子,怎么起这些来了?”

        穆红裳愣了愣,终于想起来以她这个年纪,讨论纳妾这种事实在是太不得体了。但当着自家祖母,她又觉得没什么好掩饰的,因此十分老实地承认道:“那不是因为在净慧寺时候无聊嘛!也没什么事做,也就是和谢姐姐聊。谢姐姐就起她爹爹纳了好几个妾,她母亲日日都不开心。谢姐姐很羡慕咱们家呢,因为爹爹和叔父他们都没有纳妾。”

        “谢大奶奶也是不容易。”穆老夫人叹了口气。

        “谢姐姐跟我,纳妾是不对的。”穆红裳大眼睛眨呀眨,似乎真的想从祖母口中求证一下这个问题:“她成了亲就该相互忠诚,纳妾是一种背叛。谢姐姐,以后等我嫁了人,可千万别学那些破贤惠,男人就是不该纳妾。”

        穆老夫人并没有直接回答穆红裳的问题。她望着孙女亮晶晶的大眼睛,心中黯然。

        她微笑着摸了摸孙女的脑瓜,并没有直接开口评判娶妾到底对还是不对,只是像许诺一样道:“咱们红裳永远不需要考虑这些,放心吧,祖母都会替你打算好。”

        穆红裳没有纠缠于这个问题,她笑着点点头,信任地望着穆老夫人:“嗯!祖母什么都会替我们打算好的。我之前跟谢姐姐,祖母要大哥自己选媳妇,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谢姐姐可羡慕了,祖母真是难得的开明。”

        “祖母只是希望你们都能过得好。”穆老夫人笑着摸了摸穆红裳的脸:“其实谢姐也不用羡慕你,谢夫人和谢家大奶奶也必然是希望她能过得好。”

        “只是谢家不同于我们,在儿女嫁娶这件事上,咱们安国公府的腰杆是要比京中其他勋贵世家要硬气些。在你们的亲事上,祖母不需要看任何饶脸色,连皇上的脸色都不用看,自然能够由着你们的心意来。”

        穆老夫人虽然这样,但穆红裳其实清楚,安国公府在婚姻嫁娶上并不是像穆老夫人所的那样无所顾忌,比如穆征衣的媳妇最好不要出身京中,比如她这个国公府大姐必须要远嫁,不能留在京城。

        这些事穆红裳都懂,但她相信穆老夫人的是真的。她的祖母是真的打算不顾一切的要由着孙儿们的喜好来聘孙媳,嫁孙女,哪怕因此给府里惹些麻烦也没关系。

        这些事穆红裳心理明白,穆征衣心理自然也是明白的。穆红裳相信他在娶妻这件事上,心里有数。

        “祖母放心,”穆红裳笑了:“大哥选的媳妇,一定合祖母的心意。”

        穆老夫人听懂了孙女的言外之意,她笑着捏了捏孙女的鼻子,嘱咐了一句:“你可千万别在征衣面前提这些。祖母眼下就怕你大哥太懂事,考虑太多,还是照着咱们家的传统选媳妇。”

        “关于征衣娶妻这件事,祖母的是真的,一切都由着他的喜好来,只要他喜欢,其他的没什么好顾忌的。你娘是宗室女,我都敢聘进门,我怕什么?难不成征衣还能给我娶个公主回来?皇上可没有适龄的闺女。”

      第223章 旅途

        “我知道的。”穆红裳睁着亮亮的大眼睛,认真地点头“但是我觉得不用我说,大哥心理都是有数的。”

        “但祖母不希望你们太懂事。”穆老夫人叹了口气“谢四小姐有句话说的没错,成亲是一辈子的事。要在一起过一辈子呢,什么都没有征衣自己喜欢重要。唉!也不知道这孩子走到哪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是啊……”穆红裳也小声念叨着“大哥走了快十天了吧?是不是已经到真定府了……”

        被穆老夫人和穆红裳念叨着的穆征衣这个时候其实还没到真定府,他的确在路上耽搁了一些时间,这源于几日前的一桩意外。

        其实仪王出发比信王更早些,穆征衣将穆红裳和穆三夫人送去净慧寺后的第二天,就跟着仪王一起出发往真定府走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仪王和信王这对亲兄弟,还真是有些心意相通,有些想法十分接近。比如他们都选择了轻装简行,与自己的仪仗分开走。只是与郑锳不同,郑瑾没有选择骑马,而是乘坐马车往真定府走。

        仪王的仪仗沿着官道一路向南,而穆征衣作为郑瑾“特邀”的侍卫,自然是跟着他一起走的。

        但正经武将穆征衣很显然不会选择扮成仆役或者车夫伺候郑瑾,而郑瑾也不会使唤穆征衣如一般暗卫一样,乔装隐藏在马车周围。

        事实上,依照郑瑾原本的想法,他希望穆征衣扮成富家公子陪他一起坐车,两人扮成结伴出游的友人。只可惜穆征衣不太愿意陪郑瑾坐车,而是十分有工作自觉性地承担了探路的工作。

        从京城去真定府一路,可比去凤州好走多了,一路上大多数地区都是平原,沿着官道走就已经是最近的路。

        也就是出了京畿之后,往真定府的官道为了绕过天通山脉要往西走大约几百里,此时若想要省些路程,就走往江南路方向的官道,向东,等到了天潼山脚下之后再走穿山而过的小路,大约能省下个两日左右的路程。

        为了省些路程,仪王带着护卫打算出了京畿路之后,就转江南路官道,之后穿山再接着走往真定府的官道。

        郑瑾他们的速度很快,短短两日就已经走出了京畿一带,京畿附近的官道很热闹,荆湖路、江南路、河东路和河北路的车马到了京畿都要走这条路进京,因此路上来来往往的车马极多,路上太平得很。

        出了京畿地面,路面上一下清净了下来,为了防止意外,郑瑾的护卫圈开始收缩,每隔半个时辰,只派两个护卫轮流向前探路。

        这探路的两个护卫之一就是穆征衣。他一般也不会走太远,快马加鞭向前走大约五里路之后,就会放慢速度,等另一位探路的护卫过来。

        一路上也不是什么事都没发生,比如刚出京畿就遇到了暴雨,他们途径的那个小山坡滑坡落石,差点砸到郑瑾的马车,在第二日打尖时,又在住宿的小镇碰到了误将华服公子郑瑾当肥羊的地头蛇。

        不过对于郑瑾训练有素的【创建和谐家园】来说,这些都算不上大事,甚至都用不着郑瑾亲自关注,事情就已经被无声无息的处理了。

        所以路上不算太平,也只是针对于护卫而言,而对于郑瑾这个主子来说,一路顺利。

        就这样,连着赶了几日的路,郑瑾一行到了天潼山附近,转走江南路的官道。

        江南路的官道其实就是沿着天潼山麓修的,官道两边有不少密林,不远之处就是层层叠叠的山峦,环境清幽,风景极美。

        只是这样幽静的风景在护卫们的眼中就是另外的模样了,清幽也代表着人烟稀少,危机四伏。

        这一代属于淳州与望州交界处,距离两州州府都很远,沿着官道零星几个村里,人烟稀少,需要沿着官道向东走七十里,走出天潼山麓才有像样的市镇。

        不过郑瑾他们并不打算一直沿着官道走,他们沿着官道走三十里左右,就会走盘山路进山,穿山而过。

        刚走上这条路,郑瑾的侍卫长就提醒过了,让大家都警醒些,免得遇到意外。因为天潼山地势复杂,又是两州交界处,没有府军在此驻扎,因此这条路上颇不太平。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2 07: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