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慕红裳》-第3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锦衣这些日子都有我盯着,”穆红裳笑嘻嘻的表功:“我想让他像当年大哥一样,能早两刻钟到武场,每日可以多练套功夫,所以日日都提前些叫他。”

        “家里有红裳,大哥很放心,”穆征衣微笑着牵起妹的手。

        “大哥,”穆红裳这才想起昨一直憋着没问的问题:“你之前不是捎信回来,四月底就出发,五月中就能到家吗?怎地晚了这样久,二叔母很担心,日日都要派了人去街上拐角处等你,有时还要派了前院当差的大叔去城门处打听消息。”

        “原本至少五月初就可以启程的,”穆征衣答道,语气平淡,似乎在描述一件无关紧要的事:“行李都已经收拾好了。却没想到一队修城防的民夫去河边运沙时被戎狄人抓了,父亲派了我领兵出城去阻住戎狄人。他们押着民夫往草原方向走,速度很快,我们为了将他们截住费了不少力气,这才耽搁了。”

        穆红裳虽然是将军家的孩子,但毕竟没有去过边境,也没有真的见识过战争,自然不清楚穆征衣淡淡几句话中到底有多少血雨腥风。她只是略微好奇地发问:“戎狄人捉民夫做什么啊?”

        “做奴隶,”穆征衣答道:“民夫们大多都是成熟工匠,戎狄人以游牧为生,除了放牧,其他的他们都不太行,因此经常抢掠了北境老百姓去戎狄为奴。若是那些懂得些冶铁、制陶、木工之类技术的手艺人,兴许被抓回部族之后还能过得不错,没准能被赏赐个戎狄女人成家生子,只要他们肯老老实实干活。”

        “哦!”穆红裳点点头:“那还好,我还以为他们见了我们大周朝人都会直接杀掉。”

        “却也没错。”穆征衣点点头:“戎狄人骚扰边境是常事,他们劫掠村庄,也不是次次都抓人回去,有时会屠村。若是来不及,则会优先杀掉男人。”

        “在北境生活可真难。”穆红裳感叹:“北境的百姓为何不迁居到绝羽山以南啊?或者西边的秦凤路也是很好的。”

        “妹这话得真。”穆青衣不知从哪冒出来,笑着赶上了哥哥和妹妹:“不管居住在哪里,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妹想想,这样多的百姓若是迁居,换霖方,失了世代耕种的土地,他们又要如何维持生计?难不成让他们做流民?北境之外虽然物阜民丰,但又有哪个州府有足够的空闲田地可以安置这些人?”

      第115章 将军之责

        虽然关于北境的那些经济民生,并不是穆红裳这个后宅女孩子必须知道的,但穆征衣一点都不介意花点时间来为小妹科普这些。

        穆氏将军世世代代镇守北境,每一个穆家人对这片土地其实都有些特殊的感情。穆征衣对于北境未来的期望,可不仅仅是安宁无战事而已。

        “小妹可知,京畿附近一亩良田价值几何?秦凤路附近一亩田又价值多少?”穆征衣问道:“你以后出嫁了,也是要做掌家娘子的,自己的嫁妆进项总要算清楚,有些事学了没什么坏处。”

        “京畿的话……”穆红裳歪着脑袋仔细想了想之后才答道:“过年时家里的庄头过来,我听见祖母和母亲商量再买一处田庄来着。我记得好像当时祖母说今年京畿的田是五十石一亩来着,五十石是多少银子我也不知道。”

        “是多少银子却不一定,”穆征衣笑着摇摇头:“这是因为粮价常有浮动,一年中,春日谷价与秋日谷价就有所不同。因此田地买卖中,常以谷计价,一年中的价格相对稳定些,只是丰年与荒年有浮动罢了。连续两年丰年,谷价其实是贱的,因此京畿普通田地也需五十石粮才能买到。若是灾年,有可能四十五石可得。”

        “哦!”穆红裳受教地点点头:“那秦凤路呢?”

        “秦凤路山多,自然条件不如京畿,田土自然贱些,”穆征衣答道:“眼下秦凤路一亩田,也只需四十五石而已。这是因为秦凤路一带天气偏凉,雨水少些,农户大多种黍,一亩田的收成略少与京畿一亩田。同样道理,眼下江南一亩田可以卖到六十五石,因为江南一亩田可以种两季稻,或是种桑收丝,收成更好些。且江南人口稠密,田土大多集中在大户庄头手中,并无大量田地可入市交易。”

        “那北境呢?”穆红裳又问道。

        “平川地带也只需二十五石一亩,”穆征衣答道:“若是靠近燕、幽、朔三州边境地区,那些常常被戎狄袭扰的村镇,周边大量田土,只要有人肯去种,官家是不管的,每年两季象征性收几粒税谷而已。北境百姓不易,朝廷从不会在课税上难为他们。”

        “北境苦寒,收成上自然不如其他地方,”穆青衣代替哥哥补充:“但其他地方的农人却也不是那么轻松。一亩田的收成是有数的,但各地税赋却不一样,江南鱼米之乡,物阜民丰,收成好,税赋徭役也重些,加减下来农人一年的收入其实与京畿、秦凤路都差不多。况且北境以外的地方,田土大多都集中在大田主手中,普通农户大多是赁田耕种,除去税赋和田租,再刨去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其实手中的盈余也有限。”

        “因此,小妹知道了,”穆征衣微笑:“北境虽苦寒且战乱不断,但百姓们在那里辛苦耕种,一年收成大半都是自己的,且在靠近边境的燕、幽、朔三州,可以随意占地耕种,在那里只要肯花力气劳作,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土,若是愿意,甚至可以去官府办了田证。小妹想想,百姓们怎么愿意轻易离开自己辛苦耕种的土地,那是他们的财产,他们的生存依仗啊。”

        “况且,”穆青衣略显细瘦的身体挺得笔直,语气坚定且傲然:“那是我大周国土,是我大周国民世代生存的土地,凭什么要因为戎狄袭扰就这样随随便便让了出去。我们怎能眼睁睁看着北境百姓不堪忍受,宁可做流民也要迁居?镇守北境,让百姓安居,这就是我穆氏将军世世代代镇守北境的意义所在!”

        “正是如此。”穆征衣含笑看着弟弟,眸光中带着淡淡地骄傲:“青衣也长大了啊……”

        “毕竟我也姓穆,”穆青衣笑起来:“我天生身子弱,若要像大哥一样,做个安邦定国的将军可能勉强,但去北境做个谋臣还是绰绰有余的。至少我不必躲在大营,而是可以随军出征,在战场上可以做到自保,比寻常的军师谋臣不是强远了?”

        “我弟弟自然是强过许多人。”穆征衣笑着拍了拍穆青衣的肩膀。

        “大哥这话可是说我?”穆凌衣笑嘻嘻地从一侧的月亮门窜出来,与穆青衣并肩走在一处:“等下早课时,大哥可要看看我这两年有多少长进。”

        “唉!”穆红裳一跺脚,加快脚步跑向穆锦衣的院子:“锦衣又是最迟。”

        等穆红裳拍门拽起了穆锦衣,穆征衣像是两年前一样,开始带着弟妹们在小武场做早课。在北境磨炼两年的大公子回来了,带早课的武师父特意当了甩手掌柜,全都交给穆征衣负责了。

        然后……穆凌衣、穆红裳和穆锦衣三个小家伙就发现,他们又回到了过去水深火热的早课日子。穆青衣没本事靠暴力管理弟弟妹妹们,因此只能唠叨,可穆征衣就不同了,他揍人比穆铁衣还狠。

        “哎呦!”被穆征衣一脚踹飞出去的穆锦衣撞翻了穆红裳,两人摔成一堆。垫了底的穆红裳揉了揉摔疼的【创建和谐家园】,有些受不了地问道:“大哥,你是回京武将,不是要去吏部考功司和稽勋司走手续嘛!怎地不早些去用早膳,等下小心迟了。”

        “吏部堂官一天都在衙门,有什么迟了早了的。”穆征衣用手中木棍轻轻一挑,直接将穆凌衣手中的铁制长矛挑了出去,又顺便一脚将他也踹翻了:“只手上握得紧有什么用,下盘不稳,招式都是飘的。”

        穆红裳看五哥也飞了,立刻跳起来抄着自己的唐刀毫不客气地朝穆征衣的头面砍去,那架势简直像是砍仇人似的,似乎一点都不怕自家大哥受伤。

        然而很悲哀,穆征衣躲都懒得多,他直接抄着木棍狠狠往穆红裳手腕上一戳,这一下子又狠又准,差点让穆红裳的唐刀脱了手,准头自然也是歪到天际。

      第116章 宵金卫

        一大早就挨了暴揍的穆家孩子们一个个都有些恹恹的,穆征衣倒是心情很好地样子,早课结束,他一手一个很暴力地拎起了躺在地上的穆凌衣和穆锦衣,接着就带着灰头土脸的弟妹们浩浩荡荡地回屋洗漱换衣裳。

        “只有大哥干干净净的,”穆锦衣趴在穆红裳耳边悄声嘀咕:“我废了半日的力气,也没能在他衣角上留个脚印。明日早课你帮帮我。”

        “我觉得很是够呛。”穆红裳没什么信心地摇摇头,硬找了个理由自我安慰:“而且大哥回家没带什么行李,就一个小行李卷加一个小包裹而已,我怕他衣裳不够穿。”

        “呸!”穆锦衣立刻开始鄙视穆红裳的怯战行为:“二伯母给他做了好多新衣裳呢!你若不想直接认怂,好歹也找个像样点的理由啊!”

        “正是。”听见弟妹们嘀咕的穆征衣笑着回过头:“我衣裳尽够穿,你们若有本事,只管来祸害,弄脏了弄破了都不怕。但只怕你们没这本事。我走了两年,一个个的长进却有限,我看要需要多挨几顿打才够。”

        “不过,”穆青衣却转头眨眨眼:“红裳说得也是,大哥,你从北境回来,路上快马加鞭也要十来天,就这小小两样行李,路上是怎么过来的?”

        “就那么过。”穆征衣笑着敲了敲穆青衣的脑袋:“当兵的哪有那些虚讲究。平日里外出巡营,还不是十天半个月回不来?你见哪个军士出门是背着大卷行李的?不也是一些简单的干粮清水,有件斗篷就能坚持十几日。不过我回家时却不一样,其实收拾了不少行李,只不过我怕误了小妹生辰,着急赶路,因此就自己带了几件衣服还有给小妹的生辰礼先回来了,其余行李物品都交给了邮驿。”

        “礼物?”穆红裳顿时眼睛一亮,挤到穆征衣身旁笑得一脸狗腿:“大哥,你给我带了什么好东西?”

        “你的生辰还有几天呢,”穆征衣却不肯回答:“过几日再问也不迟。”

        穆征衣一个个地送了弟妹去洗漱之后,又等着他们一起去祖母那里用早膳。用过早膳之后,穆青衣带着弟妹去读书,而穆征衣则换好衣服打算出门去吏部走手续。

        他现在是正经的武官,从六品云骑校尉,奉旨回京之后,需要到吏部走手续。他眼下这个品阶,当然不需要到皇上面前述职,但也是需要交述职文书去吏部考功司的。

        另外,他还需要到稽勋司挂个名,他要在京中停留至少两年,不可能光领俸禄不做事,这些日子需要按照吏部调派应差。

        按照惯例,多半是金翎卫或者玉玠营的临时差事,或者就直接派他去哪个统领衙门挂散官。这都是武将回京的定例,一般来说吏部都是看情况安排,也没什么复杂的。

        穆家有人回京,整个朝中都收到了消息,吏部考功司和稽勋司的主事、书吏们也早得了消息,提前一日就已经准备好了所需的文书。

        因此这一日穆征衣一进吏部考功司,考功司主事就笑着主动和他打招呼:“小穆将军来了?下官昨日听闻穆将军进京,就知道这几日您会来吏部走手续,文书下官已经早早准备好了。”

        “多些大人。”穆征衣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文书和陈条,还有他回京手令以及北境经略使府开的回调文书,一样一样整整齐齐全都交到考功司主事手中。

        “都齐全。果然不愧是穆氏将军,”主事笑眯眯地接过所有文书,一面看一面点头:“办事都有成例,小穆将军虽是任职之后头一次回京,却也老练地紧。将军在这几张文书上签好名字,让在下归档就可以了。”

        主事说着又递给了穆征衣几张提前写好的空白文书,穆征衣一一在上面签了名字,交还给了主事。

        “在下这里无事了,”考功司主事笑眯眯地朝穆征衣拱了拱手:“稽勋司的谭大人也在等着将军。宫里昨日就来了旨意,谭大人今日一到衙门便问了几次了。”

        “旨意?”穆征衣一愣:“与我有关?”

        “小穆将军不知道?”考功司主事也是一愣:“我还以为您已经知道了。宫里昨日来了旨意,将军这两年在京中,被安排去宵金卫应差,兵部的人昨日就来挂了牌子,宵金卫统领也早就领了您的禄帖走了,我还以为国公爷和您都知道了。”

        “什么?”穆征衣更是吃惊:“宵金卫不是禁卫吗?我只是这两年暂时回京而已,毕竟还是武将外官,论理这两年在京中挂闲也应当去金翎卫或者玉玠营衙门,怎地是宵金卫?皇家禁卫可从未有用外任武将的先例。”

        “这个下官就不得而知了,”考功司主事摇摇头:“总之您的禄帖已经到了宵金卫那里,这事儿是准的。不过下官想,满京里皆知,穆氏将军满二十回京,是为了回来办婚事的,这都多少代了,早有成例。这两年您无论在哪个衙门都是挂散官,也不会有人那么不长眼给您派差使。到哪里挂闲不是挂,您说是不是。”

        是不是的,穆征衣眼下可不会随便下定论。他只知道,自己的祖父、父亲还有叔父们,以前官位不高时,回京以后都是在金翎卫和玉玠营挂差。升到四品以上之后,就不需要在衙门挂差了,而是直接像现在的大伯一样日日上朝。

        这么久以来,还从未有过穆家人在宵金卫应差呢。那是皇家亲卫,皇室的暗卫和宫中侍卫官都归属宵金卫,是攥在皇上手心里的人马,他这个北境军去瞎掺和什么。

        穆征衣一脸疑惑地去了稽勋司。稽勋司主事谭大人果然早等着穆征衣了,他一到,谭大人就将提前办好的宵金卫腰牌和调令交给了他,让他这几日抽空去找宵金卫统领报个到就可以。

        谭大人其实也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旨意让穆征衣去宵金卫,不过他与考功司主事的想法差不多,都觉得穆征衣回京是娶媳妇的,至于这两年在哪挂闲差,其实无关紧要。反正只是挂名领钱粮而已嘛!

      第117章 消息

        穆征衣一回到家,就脚步一转,打算直接去外书房,却在半路上遇到了刚散朝回家的安国公。

        安国公是从背后赶上穆征衣的,上来就问他今日去吏部的事,看样子对于穆征衣去宵金卫领禄这件事也很疑惑。

        “这么伯父也不知情?”穆征衣微微蹙起眉。

        “我昨日告假了。”安国公摇摇头:“今日一大早上朝,吏部楚尚书主动找我起此事,我这才知道。我昨日早朝告假,因此早朝是皇上就知道你回京了,我问过楚尚书了,他皇上早朝只是略略问了两句,并没多什么,下午突然下的旨。”

        “这到底是为何,”穆征衣越发疑惑了:“我只是个从六品武官,回京挂闲两年而已。皇上何时管过这样细枝末节的事,居然还特意下了旨。就算是事关我穆家,也没有这样的先例。”

        “的确。”安国公也蹙起眉:“以往都是吏部看着办。当年你三叔和四叔官位尚低时回京,吏部都是安排在了在玉玠营,不过十半日去应个京畿巡防的差事而已。而你父亲当年回京娶妻时挂在金翎卫,每日在金翎卫衙门应卯就回家,从未领过差事。而我当年因为是公爷,请了封有俸禄,干脆连挂闲都不用,在家呆了不到两年,娶了妻便回了北境。”

        “不管怎样,明日我打算进宫一趟,”穆征衣思忖片刻之后答道:“先去宵金卫值房看看。他们在宫外也没有衙门,我连应卯都需要进宫。”

        “明日我亲自送你去。”安国公想了想之后答道:“明日你就别带着弟妹做早课了,我们早些出门,看看能不能在朝会之前见一见宵金卫统领。如今的宵金卫统领俞诚期是当今皇上还未封太子之前就跟在他身边的,多年来一直极受皇上信任,我们去探探口风再。”

        穆征衣回家后不久,后宅的女眷们很快也知道了皇上特意下旨让穆征衣去宵金卫挂职的事,大家都有些犯嘀咕,穆二夫人更是露出了几分愁容。

        “你也别这样担忧,”穆老夫人看见后,温声安慰自己的二儿媳:“老大打发冉后宅知会一声,也是为了让你心里有数。只是挂闲而已,到哪里不是挂。你若实在不放心,我唤老大和征衣进来,你亲自问问。”

        穆老夫人话音刚落,却见安国公和穆征衣不用她打发人去叫,自己倒主动来了,一起过来的还有安国公夫人。夫妻俩并肩走在一处,身后跟着穆征衣,碧桐和碧柳两个丫鬟的手上,还捧着几个食海

        “这是宫里又打发人来送点心了?”穆老夫人一瞧见那熟悉的食盒样式,立刻心里有数:“征衣昨日到家,今日皇后娘娘就又来了赏赐,可真赶得巧。我记得,上次宫里打发人过来送点心,不过也就是三五日之前。”

        “是!”穆四夫茹点头:“的确也就隔了三五日,这就又送来了。以往都是十日八日才来一回。”

        穆老夫人面色平静地端起茶盏,语气缓慢地道:“既然她爱做这个面子,就由着她好了。”

        刚好此时安国公夫妻和穆征衣挑帘子进来,安国公听见了母亲的话,立刻笑着答道:“正是这个理儿!母亲真是再明白不过了。宫里要送我们就接着,左右孩子们也爱吃。”

        “嗯!”穆老夫人扫了一眼那些精致的食盒,开口问道:“松子百合酥可给红裳送去了?”

        “送去了。”安国公夫人笑着答道:“就她嘴馋,最爱吃那个。这次送来的,还有两碗桂花糖水,也一起给她送去了。”

        穆老夫茹点头,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样,转而又关心起穆征衣到宵金卫应卯的事。因为情况不明,因此安国公和穆征衣也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只得像穆老夫人一样随意安慰粒忧的穆二夫人几句。

        “皇上怎会突然如此,”穆二夫人还是忧虑不减的模样:“这还是从未有过……”

        她话音还未落,门外突然传来一道清脆的声音:“也许我知道。”

        大家回头去看,只见穆红裳自己掀开了穆老夫饶竹制门帘,从外头伸进脑袋来,大眼睛一眨一眨望着屋中间的长辈们和哥哥。

        “你怎地在这里?”安国公夫人一愣:“已经放学了?怎地不先回屋去换衣裳就跑到祖母这里来了?”

        “放学了。”穆红裳先向母亲点点头算是回答,接着直接钻进屋,身上果然还穿着早上换的那身衣裳。

        六月里气已经很热了,穆红裳又好动,好几个时辰下来难免要出汗。按照平时来,穆红裳放了学会先回自己屋里换了衣裳才到穆老夫人屋里来,因此安国公夫人觉得有些奇怪,这孩子怎么没换衣裳,就突然跑过来了。

        “我是先回屋了,想换了衣服再到祖母这里来吃点心。”穆红裳朝一屋子的长辈扬了扬手,大家这才发现她手里拿了两张字条。

        “我回去的时候刚好看见荷叶捧着食盒进来,”穆红裳继续道:“荷叶是宫里又送点心过来了。我看了,是松子百合酥和桂花糖水。荷叶见我头上出了汗,又看见桂花糖水刚好凉凉的,就让我洗了手先喝一碗。但她端糖水时,发现碗底粘着这个。”

        穆红裳将其中一张字条递给安国公,又举起另一张字条道:“松子百合酥的盘子下面也有一张,但是写的不一样。”

        安国公又接过女儿手里的另一张字条,匆匆看了一眼,突然笑了:“呵……五皇子可真是聪明人。费周折送这样无关紧要的消息过来,这个顺水人情做得倒好。”

        穆老夫人一语不发,朝自家儿子伸出手。安国公将两张字条递到了穆老夫人手郑穆老夫人一看,两张字条都没有署名,写得内容相似,其中一张写着“皇后诏选十五名宗室女入宫,住在繁锦阁”。

        而另一张则除了这句话之外,又多了一句嘱咐,皇后大约近期会召安国公夫人入宫,让穆红裳不要跟着去。

      第118章 心思

        “这是桂花糖水碗底的?”穆老夫人举起那张略长的字条问穆红裳。

        “是!”穆红裳点点头。

        “呵……”穆老夫人笑了“的确聪明,一碟子松子百合酥,红裳爱吃,我们家里兴许有其他人也爱吃,食盒不一定会到红裳手里。可只有两碗的桂花糖水,又甜又凉,必定没人会跟红裳这个小丫头抢。”

        “如此无用的消息也就是今日送来还能捞个人情,”安国公也轻笑一声“明日征衣入宫应卯,怕是皇后要迫不及待地安排那些宗室女到他眼前晃,到时候我们府里也知道了,这消息自然也换不来什么人情。”

        “而且,”穆老夫人笑着补了一句“如此无关紧要的消息,就算是传递时出了纰漏,被人发现了也不打紧,谁也想不到他头上去。这五皇子当真是个聪明人,借着皇后的手,做他自己的人情。”

        “娘,”穆征衣伸头看了一眼字条上的内容就笑了“您这回可放心了吧?皇上让我在宵金卫挂闲,原来只是为这个而已。”

        “知道了倒还放些心。”穆二夫人也松了口气点点头“看来我还真是白担心了一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22: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