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一切郑锳当然不会跟谢淑柔详细说明,不过谢淑柔也不太关心,她只关心有了好御厨,可以让盈星学红裳喜欢的点心了。
盈星这个年过的真是忙碌极了,不是忙着跟王嬷嬷学做菜,就是忙着跟御厨学做菜。幸好她聪明,也的确极擅长厨艺,反正在谢淑柔出发回北境之前,将该学的都学了个差不离。
宫里的御厨按照陈全礼的吩咐,就在信王府呆了一个月,二月时“刚好”回宫,而谢淑柔则收拾好了大包小裹之后,又“病了”。
这一次还是顾仪兰独自去给谢淑柔送行,不过这一次,谢淑柔带去往北境的车队,规模似乎大了许多,四五辆大车拉着满满当当的东西,再加上顾仪兰收拾的两车东西,简直像是个走南北通路贩货的货商。
东西虽然带的不少,但郑锳派给谢淑柔的侍卫,却还是之前的那些人,并没有增添。谢淑柔对这个安排没意见,人多了更扎眼。那些侍卫本事挺高的,也有在北境来往的经验,她其实很放心。
不过若是真有万一……那也没事,谢淑柔早就想好了,重要物资堆在她自己车上,不重要的放在最后,实在不行东西不要了,保命要紧。
但其实这第二趟往北境,谢淑柔一路真是十分顺利。恒安州附近居然都没发现戎狄人的踪影,一路向北,到了卫州附近,才开始有大批戎狄军队。
领队的侍卫很有经验,他们绕开战场,竟然一路平安无事地到达了燕州,连拦路抢劫的戎狄散兵都没遇到,简直是奇迹!
第748章 局势
“一点都不稀奇。”收到消息之后,到城门口去接谢淑柔的穆红裳这样说:“给你提供个最新消息,戎狄内乱了。”
“啥?”谢淑柔呆了:“内乱?你哪来的消息?”
“我昨天刚回城。”穆红裳笑嘻嘻的答道:“过年以后,天气一直不错,爹爹说今年应该是好年景,去年冬天几场大雪,开春化冻之后,云沧江应该会很快恢复原样。所以趁着现在还能过江,秦将军派我们过去摸消息,这次因为带着碧影,不怕迷路,所以我们带了不少补给,一直走到了草原腹地,摸了不少消息回来,还抓了个戎狄大将,救了七八个奴隶一起回来。”
“怎么就突然内乱了呢?”谢淑柔懵懵地眨眼:“那个镕国可汗死了?”
“没。”穆红裳摇摇头:“但是他的长子不是被我抓了嘛,那个长子原本是十分受拥戴的储君,他被抓了,戎狄可汗的几个儿子开始争继承人,他们部落内部分裂,自己先乱了,其他部落一看有机会,都在召兵马往回返,看样子是想要趁火打劫了。爹爹收到消息之后,乐得嘴都合不拢,这两日我们正在集结兵马,就等着在他们回撤的路上埋伏包围。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让戎狄人元气大伤。”
“这是好事啊!天哪!今年怎么开年都是好事!”谢淑柔高兴得直蹦:“如果胜利了,我们就可以回京了!”
“还早呢,”穆红裳也是十分开心的模样:“爹爹说不可轻敌,戎狄人实力还是很强的,爹爹给皇上上了奏疏,要派些内应趁机混进戎狄,煽动草原进一步内乱。若是这次能成,戎狄四分五裂,那他们真的就再没有能力大举来犯了。”
“太好了!”谢淑柔笑着使劲晃穆红裳的手臂,乐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对了,你去了多少天?是不是很久呀,我说怎么好像又瘦了些。”
“我是过了十五出发的,”穆红裳笑嘻嘻的答道:“昨天回来,刚好一个月多一点。”
“一个多月?”谢淑柔伸手一扯穆红裳:“快走,我得给你好好补补!过几天又要打仗了,你肯定还会被派出城。秦将军怎么想的,时间这么长的任务,怎么就派你去了,都不知道心疼女孩子吗?”
“谢姐姐不是说男人和女人没什么不同吗?”穆红裳立刻取笑谢淑柔:“怎地,天天挂在嘴上的话,自打嘴巴。秦将军派我去,自然是因为我让他放心呀。前两日秦将军还表扬我呢,说我是斥候营最好的斥候,这次也记了功,说不准过些日子,我也能升一升。”
“那好啊,”谢淑柔听见穆红裳能升官,倒是十分开心:“早就该升了,依我说,他们就是歧视你,一样的军功,偏你比别人升的慢。”
“我封爵了呀。”穆红裳笑眯眯地答道:“我还有封地呢。”
“对了,若是这次将戎狄人打退,咱们回京了,那你的封地要怎么办啊?”谢淑柔问道。
“不知道。”穆红裳摇摇头:“到时候再说吧,说不准到时候皇上将封地收回去了呢。你知道的,我就是个靶子,为了给蒋大人减轻压力的。仗打完了,国库压力没那么大了,也就不需要我这个靶子了吧?”
然而穆红裳和谢淑柔都没有想到,北境局势平稳了,穆红裳这个靶子,才真的成为了皇上的刚需。戎狄内乱,安国公果然按照之前的计划,提前埋伏在戎狄人的撤离路线上,因为提前准备充分,因此每一战皆是大捷。
安国公是很精明的军事将领,他并没有拦截所有回撤的戎狄军队,而是有选择的歼灭敌人。他选择全歼来自于大部落的军队,却放过了那些零散小部落组成的杂合军。
这样有选择的歼灭计划,让草原部落的实力进一步被平衡,大部落损失惨重,小部落反倒还好,戎狄部落间的关系就更加微妙了,过了些时日,内乱不仅仅没被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与戎狄那边相比,大周北境守军的日子显然好过了不少,开年风调雨顺,春日过了,云望山化冻,云沧江恢复了之前涛涛奔腾的状态,眼下戎狄人想要入侵大周,还是只能如之前一般,走朔州附近云望山夹道,或者就是冒险从燕门关附近的河道略窄处过江。
消息传回京城,朝中上下一片欢腾,这一次大周对上戎狄,可谓大胜,戎狄人被重创,再加上内乱,没有几年是恢复不过来的。年纪很大的镇国将军整理行装,准备回家养老了,断了腿之后一直没有好好修养的穆凌衣也准备回家了,准备回家娶媳妇的穆铁衣和穆驰衣也快回来了,但是穆红裳却留在了北境。
不是她不想回来,是皇上不让她回来。皇上找了个论功行赏的借口,给穆红裳加了爵,六月初圣旨到北境,穆红裳从平安伯变成了平安候,封地大了一点点,但还是燕州附近的荒滩加无人村。
皇上需要穆红裳这个靶子继续存在,因为仗虽然是打完了,财政压力减缓了,但是税制改革,必须要继续推下去。现在,皇上和蒋文斌甚至已经失去了征调军费这个借口,但为了大周的将来,他们一步都不能退,必须硬着头皮继续扛下去。
郑锳被皇上严令决不许插手税制改革。经过这些年的观察,皇上其实已经在心里选定了他理想中的继承人,朝局必须平稳过渡,他选择的继承人,必须毫无污点,且受到大部分群臣的拥戴。
所以穆红裳不能回京,所以郑锳不能插手税制改革,所以郑瑾突然发现,皇上似乎开始对他放纵了许多,让他可以更加不受限制的揽权。
这个错误的信号让郑瑾和魏皇后十分惊喜,郑瑾开始抓紧布局,但早就严阵以待的郑锳,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六月末,御史参奏李相结党,礼部尚书通敌,虽然没有一举扳倒李相,但也让李相元气大伤。而就是在这个月,郑瑾纳了温梅清为侧妃。
第749章 平安候
七月初,北境的安国公接到了皇上的密旨,上头详细写明朝局情况,皇上命令他将女儿留在北境,回京述职。
安国公看了圣旨之后,带着穆铁衣和穆驰衣启程回家了,朔北将军穆承德和都尉穆征衣也在差不多的时间,接到了回京述职的命令,北境的穆家人,转眼只剩下了经略使穆承信,还有穆青衣和穆红裳兄妹俩。
就算戎狄人内乱不断,无力大规模侵略边境,但北境守军也不敢放松,防御工事还是继续修,燕州大营和幽州大营暂时交给秦将军代管,经略使穆承信去了最前线的朔州,统领朔北军。
穆承德不在,穆青衣也在朔州不敢离开,燕州城经略使府只剩下了穆红裳和她的女兵。大家都可以回京,只有她这个簇新的平安候不可以,而且她也不能继续在经略使府里赖着不走,燕州附近还有一块荒芜的小封地等着她治理呢。
穆红裳的哥哥们回京前特意都转道来燕州看穆红裳,穆铁衣决定等娶了媳妇回北境之后,申请调驻燕州,尽量离妹妹的封地近一些。毕竟朝局波云诡谲,谁也不知道皇上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放红裳回去。
“唉!”穆铁衣离开前摸着妹妹的脑袋叹气:“小时候不懂事,偏说要嫁到北境来陪着哥哥们,现在可好,乌鸦嘴,倒成了哥哥在北境陪着你。真是的,皇上盯上谁不好,偏偏盯上你了。”
“当然我最合适。”穆红裳笑着答道:“难不成二哥还想替我封侯常驻北境?那可不成,你是咱们安国公府的小公爷。”
“我不成那不是还有大哥和老三嘛!”穆铁衣觉得不服气:“至不济还有青衣,凭什么是你啊!你一个小姑娘家家,才十七岁。”
“得了,二哥自己要回京娶媳妇了,就不管别人了?”穆红裳笑问:“三哥跟你同年,今年都多大了啊?再不回京选妻,三叔母要急死了。还有大哥,大哥成亲之后就在家呆了两个月,这一晃几年过去了,你也得想想咱们大嫂呀。你们谁适合长留北境治理封地?唯一合适的就是我,我年纪小,又是女人,一则是个好靶子,二则我这样的女侯爵,皇上自己也放心些。否则我们穆氏一门双爵,还掌握虎符,也的确太过强势。”
“你真要带人去垦荒啊?”穆铁衣问道:“就不能等我们回来之后再去吗?”
“你回京娶媳妇,怎么不得在京里呆两年。”穆红裳眨着圆圆的大眼睛:“干嘛?还要让我荒着地等你?那可不成!好不容易有块封地,我还等着收税收租呢!”
穆铁衣也不知道穆红裳到底在急啥。在他看来,那块破荒地就算全开垦出来,一年产出也有限。而且那地方在燕州和朔州之间的荒滩,也没个屏障,真若围地开屯,总得修些防御工事防止戎狄散兵过境抢掠,这样算下来,别说收税了,别把小妹的嫁妆银子都赔进去就不错了。
不过穆铁衣就算再不放心,他也还是得启程回京,七月初二,安国公和朔北将军带着孩子们一同从燕州出发回京了。
不过穆红裳也不寂寞,因为七月初三,回京去给谢相过生日的谢淑柔,又跑回来了。
“仪王娶了温梅清?”穆红裳吃惊地问道:“怎么这样突然。”
“呵呵,我说什么来着,都是骗人的。”谢淑柔冷笑:“那个心机男的情深不悔人设算是崩光了。”
“可是……”穆红裳偏头想了想之后答道:“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其实我觉得仪王这人……”
“其实不像是那种见一个爱一个的花花肠子是吧。”谢淑柔明白穆红裳想说什么:“其实我觉得也是。这人就爱他自己,谁都不爱。如果李家没出事,我也觉得他真的会一直对李云筝一心一意,鹣鲽情深,至少表面上肯定能做到。只可惜李相被参奏,礼部尚书被罢官,李系元气大伤,李云筝在郑瑾的眼里的分量不够了。他娶温梅清,肯定也不是因为喜欢温梅清,温梅清她爹前些日子升官了。”
“温家不也是李系嘛!”穆红裳问道:“这不是一回事嘛。”
“温梅清她爹要是真安分,之前也不会想要千方百计将女儿嫁进仪王府。”谢淑柔答道:“真是的,有这样坑女儿的爹,温梅清也是够倒霉的。”
“但这样说来的,我怎么觉得仪王有点傻呀。”穆红裳眨眨眼:“都是一个派系,他娶了温梅清,不是增添派系内部矛盾吗?自己给自己的势力搞分裂,这是干嘛?”
“这样说也是哈……”谢淑柔挠挠头:“唉!算了不管他,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跟咱们没关系。”
然而很快,忙着建设小领地的穆红裳和谢淑柔就知道了,为什么仪王郑瑾会“犯傻”娶温梅清。七月末,她们收到了顾仪兰从京中送来的信,仪王郑瑾又娶了两个侧妃。
“够热闹!”谢淑柔评论道:“王知秀大人的侄孙女,再加凤州安抚使的嫡女,啧啧啧,这郑瑾突然改了风格啊!这么张扬的结党揽权。”
“王知秀大人家,不是你三姐的夫家嘛!”穆红裳问道:“我一直以为王大人他……”
“理论上应该跟我们谢家一处没错。”谢淑柔耸了耸肩:“但……谁知道呢。我们该做的都做了,听天由命吧。朝堂上的事,也不是咱们说了算。”
“你倒想得开,”穆红裳笑了:“你可是‘信王妃’,仪王动作那么大,你都不担心的吗?仪王若是胜了,你可是第一个倒霉的。”
“那你呢?”谢淑柔忍不住取笑道:“我怎么觉得你比我更有理由担心信王呀。”
“我相信他不会输,”穆红裳很果断地答道:“他答应过我的事,还从未食言过。”
“去!”谢淑柔直接推了一把穆红裳的脑袋:“少当着姐的面秀。拒绝【创建和谐家园】。”
第750章 土匪寨
穆红裳远在北境,朝堂上的事,她这个人微言轻的小侯爵也左右不了,只能远远看着罢了。
不过她对于郑锳的信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八月初,朝中又有消息传来,皇上下旨改革税制,取消了一部分免税条款。这一次改革力度不大,皇上十分谨慎,取消的那部分免税条款,主要针对于宗室和有爵位的勋贵,对于文武百官的利益触及不大。
虽然如此,皇上试探性的改革,还是引起了官员们的警觉,许多人上疏反对,朝局动荡不安。而这时候,风口浪尖上的户部尚书蒋文斌压力极大,许多官员将他视为惑乱君上的佞臣,税制改革的始作俑者,弹劾奏章如雪片一般飞向皇上的御案。
蒋文斌恨不得一天能被弹劾十次,但皇上就像是看不见似的,所有关于户部的奏疏,一律压着。
朝议纷纷,皇上置之不理,这时候,两位上朝议政的王爷就成了朝臣们的求助对象,信王府和仪王府每一日都有许多朝臣堵门拜访,只是两位王爷的态度显得都有些谨慎。
信王的态度,大家倒也能理解。蒋文斌毕竟以前是谢相一脉的官员,这两年当了尚书后,与谢相府上渐行渐远,但严格算起来,还能算是信王的人。
信王自己人找了这样大的麻烦,信王的立场自然是尴尬些,他态度谨慎大家也能理解。换了谁是信王,应当也不愿意掺和这趟浑水。
因此朝臣们主要求助对象,成了仪王,一时之间,仪王府门庭若市。
只是仪王的态度显得也有些谨慎,他并没有应允朝臣们什么,但却答应了要进宫,将朝臣们的意见当面转达给皇上。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仪王进宫一趟,态度倒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不遗余力地帮着皇上来平复朝议,他甚至在早朝时当众谴责信王郑锳避事不作为,不能为皇上分忧。
而信王郑锳……这态度上的确是在避事没错,最热闹的两日,他干脆找皇上要了件京外的差事,离京办差去了,彻底躲得远远的。
¡¡¡¡Ö£éA×ßÁËÖ®ºó£¬»ÊÉÏÔÚÓùÊé·¿ÕÙ¼ûÁ˽¯Îıó¡£
“还扛得住吗?”皇上问道。
“可以!”蒋文斌点点头:“趁着王爷离京,陛下抓紧时间下旨。”
“你可想好了。”皇上盯着蒋文斌,好一阵子之后才回答:“小六不傻,他不会一直帮你顶雷。他应当很快就反应过来,朕之前给他的暗示其实什么都不是。”
“想好了。”蒋文斌点点头:“大局为重。若是仪王反应过来,臣打算亲自出面,参奏温承平。就用当年秦凤路的陈年旧案。”
“你这样,可是绝了自己全部后路。”皇上轻笑一声:“小六绝不会饶了你。”
“臣一己之身,无足轻重。”蒋文斌答道:“只是此事最好还是瞒着信王爷。”
“嗯!”皇上点点头:“朕也是担心小五会忍不住出手护住你,这才好说歹说的劝他离京。朕为了哄他离开,都肯派他允他去北境了。”
北境?蒋文斌一愣,不明就里的模样。但皇上很显然没有解释的意愿,只是揪着蒋文斌仔细商议,下一次税制改革的圣旨,步子要迈多大,尺度要如何把握。
“一步步来吧。”皇上最后重重叹了口气:“开弓没有回头箭,朕这一辈子,若是能做成这一件事,也算是值了。”
“皇上!”蒋文斌重重叩了个头:“有您这样的明君,是社稷之福。”
“明君?”皇上自嘲的苦笑一声:“早就说过了,你就做好准备,和朕一同做一对遗臭万年的昏君佞臣吧!只是不知道朝臣们还能容忍朕,容忍你多久,所以你抓紧时间好好办差,能撑一日是一日。为了这税法改革,朕将自己和小六都舍出去了,若是不成,可就太亏了……”
“皇上其实不需要这样急的。”蒋文斌苦笑着,说了一句自己都不大相信的安慰话:“您春秋正盛,改革慢慢来,来得及的。”
“不。”皇上缓慢但却坚定地摇摇头:“朕的态度必须激进,将群臣逼到极限。将来小五这个温和的改革派,才能更好的为朝臣们接受。朕要朝臣们主动拱他上位,主动接受他的改革方案。”
一切都是规划好的,税制改革必须继续推行,他做不到,就让他的继承人来做。改革方案早已定下,甚至连今后几十年的实施细则都已经提前订好。
而大周税法改革的最终执行者,其实不是皇上本人,而是郑锳。
“其实小五最终也很难有好结果。”皇上最后叹了口气,这样告诉蒋文斌:“小五自己应当也是心里有数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朕和小五,都是栽树的而已。也正因如此,在有些事上,朕也不愿意逼小五太甚,睁一眼闭一眼吧。”
这句话蒋文斌同样也没听懂。但下一任推行改革的皇帝,也很难有好结果,皇上的这个判断蒋文斌是认同的。
但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呀。
京城朝局剧烈动荡的时候,穆红裳已经在自己的小地盘,修起了短短一截围墙,这让她那荒凉的小封地,更像是土匪寨一样。
“你干嘛非要先修墙,”同样把北境当家的谢淑柔很是不理解:“咱们这地盘这么荒,戎狄人过来了也没什么好抢的。照我说,就该先想点赚钱的路子。”
“咱们那些女兵不是已经在开荒了嘛。”穆红裳笑着答道。
“咱们那些荒田,能有多少产出啊!”谢淑柔答道:“这都八月了,再过两个月,天就又冷了,能种什么呀!最多整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