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慕红裳》-第16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小姐,快三更了,虽然已经是夏日,但夜露重,还是有些凉意的,”盈星轻声劝道:“您还是会床上捂着吧,若是走了困,奴婢和盈月在这里陪您说说话。”

        “不用。”谢淑柔摇摇头:“铺纸磨墨,我要写信。”

        “小姐是想给穆大小姐写信吗?”盈月问道:“明日一早再写也不迟呀。”

        “赶早不赶晚,”谢淑柔答道:“要在外头一直住到立秋,明日还得忙着收拾行李呢。”

        谢淑柔的信,一大早就被送走了,因此穆红裳是在早饭前就收到了。

        家里出了大事,穆红裳还是坚持每日练武。虽然安国公府的小校场上只剩下了她一个人,她已经不再需要陪着哥哥弟弟们练功了,但她还是每日清晨一大早就到小校场。

        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其实穆红裳自己都说不清楚。她只知道,不能停下,她要继续练下去,就好像她依旧在陪伴锦衣一样。对于穆红裳来说,每日在校场上挥汗如雨,或者是被师父慧明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其实都像是安慰。让她那些无处使的力气,没有方向的努力,至少都能有个宣泄的出口。

        因此这些日子里,穆红裳练功甚至比之前还要勤奋,日日一大早就到了小校场,没有人喊她吃饭,她都不知道停止。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来盯着穆红裳练武,也成了顾仪兰的习惯。她就这样静静地坐在校场边上,看着太阳,陪着穆红裳,等到早饭的时辰,她会及时喊停,再陪着穆红裳回房去洗澡换衣裳。

        和穆红裳一起做伴,对于顾仪兰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安慰,有事忙碌,也免得她胡思乱想。因为她已经太久太久没有收到穆征衣的家信了……

      ¡¡¡¡ÄºìÉѸոÕÏ´¹ýÔ裬»»ÁËÒÂÉÑ£¬×øÔÚױ̨ǰÊáÍ·£¬¶ø¹ËÒÇÀ¼±§×ÅССµÄÕëÏßóÍÂá£¬×øÔÚÒ»ÅÔ£¬Ö¸»ÓןÉÒ¶¸øÄºìÉÑÌôÊ×ÊΡ£

        谢淑柔的信,就是这个时候到的。穆红裳拆开信匆匆读了一遍之后,立刻蹙起了眉:“大嫂,谢姐姐说,谢相大人要送她去山上避暑,这几日就走,要立秋才回来。”

        “拿给我看看。”顾仪兰立刻朝穆红裳伸出了手。

        “怎会这样突然。”穆红裳有些疑惑地问道:“怕不是有什么事吧?”

        顾仪兰将谢淑柔的信匆匆读了一遍,却没有第一时间回答穆红裳的问题,反而先找了借口将房里的丫鬟全都支了出去。

        等人都走干净了,顾仪兰才开口答道:“我猜……谢淑柔这次怕是如了愿了。”

        听了顾仪兰的话,穆红裳微微一愣,但她很快反应过来了:“大嫂是说,谢相可能已经做了决定,不会将谢姐姐嫁给仪王?”

        “谢相若是要应婚,哪里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让她上山‘避暑’,”顾仪兰答道:“该赶着办婚事才是啊!前些日子谢淑柔不是说过,她祖母都已经帮她备好了嫁妆。这嫁妆都齐了,却将姑娘送上山,不是不想嫁是什么?”

        “若真如此,”穆红裳低声开口:“谢相……”

        “嗯。”顾仪兰没等穆红裳说出口,就先点了点头:“应当已经做了决定,要选择信王了。谢家的决定可瞒不住,此事用不了两日,满朝文武都会知道,现在整个京城都在盯着谢淑柔和仪王的婚事呢。谢淑柔只要一离开京城,仪王那边立刻就会觉察不对,到时候朝中势必会有大动荡。旁的不说,魏皇后第一个就不会善罢甘休,她能眼睁睁看着信王得便宜才怪。”

        “竟然这样快,”穆红裳叹了口气:“那大嫂,你要不要回趟娘家。储位之争与咱们家没关系,但亲家老爷却很难独善其身。”

        “不用。”顾仪兰神色平静地望着穆红裳:“我祖父应当会先人一步知道这件事,用不着我特意去提醒。”

        “大嫂怎会如此有把握?”穆红裳猛然蹙起眉:“难不成……顾家……”

        “是。”顾仪兰点点头:“就如你猜测一般。顾家,已经先一步选择了信王。”

        穆红裳怔怔地望着顾仪兰。她没有开口去问,顾大学士这样快就做出决定,是不是跟顾仪兰的努力有关。有些事她不需要问出口就能想明白。

        她沉默了片刻,慢慢伸出手,扯住了顾仪兰的衣袖,语气斩钉截铁地说道:“信王,会是个好皇帝。”

        “嗯!我知道!”顾仪兰点点头,朝穆红裳笑了:“我家红裳看人一向是准的,你大哥总是这样说。”

      第559章 母子

        穆红裳和顾仪兰姑嫂两人收到信的第二日,谢淑柔就被谢相急匆匆地送上京畿拢翠峰的法雨庵“避暑”,是谢夫人亲自陪着孙女去的。

        消息一传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

        谢相在这时候送孙女上山,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言而喻。魏皇后收到消息之后,气得脸都青了,她急匆匆地传了懿旨,宣郑瑾进宫商议。

        郑瑾匆匆进了宫,但他其实心里清楚,谢相选信王已然是板上钉钉,眼下无论他们做什么都无力回天了。

        然而魏皇后却依然不愿意放弃希望,她甚至想要让郑瑾去谢家拜访,亲自见见谢相,说服他回心转意。

        “母后,不可能的。”郑瑾摇摇头,他内心其实极度失望,但表面上却依旧能够维持镇定,并没像魏皇后一样气急败坏。

        “不试试怎知不可能?”魏皇后急得都顾不上维持她皇后的风仪了,不断心烦意乱地在玉央宫大殿踱步:“是不是老五许诺给他什么好处?谢相想要的……无非是首辅之位。郑锳能许诺的,我们也可以,你去找谢相谈谈,我们许他首辅之位,说不准……”

        “母后!”郑瑾忍不住打断了魏皇后的喋喋不休,他眸中闪过一丝不耐,但很快就被遮掩住了。郑瑾其实很想告诉魏皇后不要那么天真,但他忍下了到嘴边的话,最终还是挂起笑容,轻声安抚道:“您先别急,听儿臣慢慢跟您说。”

        “本宫怎能不急!”魏皇后嗓门大了起来:“瑾儿!都这个时候了,你怎么还能笑得出来。”

        “母后,眼下谢相保五哥已成定局,您便是急也无用。”郑瑾尽量控制情绪,不敢流露出任何不耐:“您还不知道吧,今日早朝,谢相特意在宫门处等五皇兄,两人是一齐进崇政殿的。谢相此举是什么意思,不用儿臣明说,您也能明白。他根本没打算遮掩自己的立场,就这样当朝陪着五皇子上朝,这可不光做是给文武百官,给儿臣看的,还是做给父皇看的。”

        “这是结党!”魏皇后声音尖利地答道:“皇子结交重臣,是何居心!你父皇还好好的呢,他就这样迫不及待?信王他有心谋逆。”

        郑瑾立刻闭上了嘴,他垂眸坐在一旁,端着茶盏,对魏皇后尖利的咒骂充耳不闻。谢相在储位之争中的立场本来就无法遮掩,这事儿魏皇后不是不清楚。什么叫做结党?难不成仪王娶谢淑柔就不叫皇子结交重臣结党了吗?因此郑瑾清楚,魏皇后眼下无非就是气急败坏的发泄而已。

        等她发够了脾气,郑瑾才放下茶盏,又开口说道:“母后,眼下再提这些已经毫无疑义。不过是谢相选了五哥而已,我们又不是全盘皆输。”

        “你怎么还这样不急不慌!”魏皇后的脸都快气歪了:“谢家都倒向郑锳了!这是小事吗?难不成你真要等到全盘皆输才开始着急?”

        “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郑瑾答道:“谢氏,毕竟是五皇兄母族。有什么能比血缘更让人放心呢?儿臣只是疑惑……为何这样突然,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谢相原本已经开始偏向儿臣的,此事母后最清楚不过。年初谢夫人进宫请安时,主动提了开始为孙女备嫁妆的事。但……”

        “是啊!”魏皇后蹙起眉,也是十分困惑的模样:“端午宫宴的时候,谢家女眷进宫,看起来还一切正常呢……”

        “所以儿臣猜想,”郑瑾沉吟片刻之后才答道:“是否与五皇兄眼下在办的案子有关。”

        “呵……郑锳可是得了个好差事。”魏皇后冷笑一声:“安国公府的案子事关重大,你父皇亲自盯着呢。这件案子若是办好了,可是大功一件。”

        “恰恰相反,事涉戎狄奸细,”郑瑾抬起头,朝魏皇后笑笑:“这案子不能出错,办得好是应该的,他哪里敢居功。办不好却有大罪。这样的差事,怎能算是美差。”

        郑瑾当着魏皇后,自然要比当着旁人要坦诚几分,因此他这几句话说得其实很公平。只不过魏皇后不太理解郑瑾的意思,她眉头皱的更紧,一脸困惑的问道:“是你刚刚说的,谢相倒向老五,可能与他现在在办的案子有关。他由此得了这样大的便宜了,还不是美差吗?”

        郑瑾没有回答。他懒得跟魏皇后多费口舌。郑锳的差事不是美差,谢相也不会因为郑锳被派了查案就倒向他。郑瑾分析来分析去,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这案子的内情,可能与谢家有什么牵涉,因此才促使谢相仓促做出决定,倒向郑锳。

        但无论如何,眼下说这些已经没太大意义。谢相已经公开倒向郑锳,他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内里缘由查个清清楚楚,若是谢家真与安国公府的案子有牵扯,他必须保证要将证据拿到手,或许能当个现成把柄握在手中,说不准将来有大用。

        不过这些事,郑瑾没必要跟魏皇后交代得清清楚楚,他的母后有几斤几两,郑瑾其实比谁都明白。不过这样头脑简单的魏皇后其实也不是毫无用处,比如眼下郑瑾就需要她去做另一件事。

        “母后,”郑瑾放下茶盏,抬头看着依旧焦躁地走来走去的魏皇后,微笑着开口:“听说前些日子,李夫人给相府大小姐李云筝相看人家了。”

        “我怎地没听说。”魏皇后停了下来,脸上的愤怒之色更盛。

        “母后别急。”郑瑾笑笑,依旧沉稳淡定的模样:“不如将李相夫人召进宫来问问看。有没有这回事,一问即知。母后,您与其在此愤怒于谢家背信弃义,不如好好想想,该如何确保我们现有势力稳固。谢家固然重要,李相一脉也不可忽视。”

        “本宫知道了。”魏皇后终于平静了下来:“本宫瞧着,李云筝也不比谢四小姐差。你也大了,婚事也不能老这样拖着。”

      第560章 对手

      ¡¡¡¡ÄºìÉÑÐÅÈÎÖ£éA£¬Òò´Ë¹ËÒÇÀ¼¶ÔÓÚÖ£éA£¬ÆäʵҲÓÐЩäĿµÄºÃ¸ÐºÍÐÅÈΣ¬ÕâÖ÷ÒªÀ´×ÔÓÚËý¶ÔÓÚ×Ô¼ÒС¹Ã×ӵİ®Îݼ°ÎÚ¡£

      ¡¡¡¡ÊÂʵÉÏ£¬ÐÅÍõÖ£éAÒ²µÄȷûÈùËÒÇÀ¼Ê§Íû¡£

      ¡¡¡¡ËïÉÐÊéÔÚ¾©çܲÉÂòÁ¸²ÝÄܹ»Èç´Ë˳Àû£¬Ö÷ÒªÒ²ÊÇÒÀÕÌ×ÅÖ£éAÕâ¸öºǫ́¡£×ʼ£¬¾©çÜÁ¸ÉÌÊÕµ½Á˺ÎÎÄïµÄ°µÊ¾£¬Ò»¸ö¸öµÄ߬½ôÊÖÖеĴæÁ¸²»¿ÏºÏ×÷£¬½¯ÎıóæÁËÁ½ÈÕ£¬ºÁÎÞ½á¹û¡£

        户部揣着银子等着看兵部的笑话,然而却没想到,信王郑锳甚至没先请旨,就直接带着人抓了两个带头恶意屯粮的粮商,罪名是有通敌嫌疑。

        李相气得跳脚,第二日就上疏弹劾了郑锳,然而谢相立刻当场表示支持信王,作为安国公府姻亲的顾大学士也毫不犹豫地选定了立场,表示支持信王和兵部。

        皇上表情严肃地当朝申斥了郑锳,要他行为谨慎,但却未作出任何处罚。然而郑锳在朝上态度极佳的认了错,但一转身就带着人去抄了那两名粮商的家。

        这一下可把那些受了何文茂暗示,恶意屯粮的商人们吓得够呛,也不等蒋文斌在上门去游说,一个个就主动跑到兵部在南市的临时衙门,主动申报定价卖粮。

        有了郑锳的威慑,京畿粮商都变得乖巧极了,兵部后续采买粮草的工作顺利不已,五日之内,孙尚书就已经筹到了两百车米粮,他也等不及粮草筹齐,直接上奏疏给皇上,要求先发运一批粮草往北境应急。

        皇上当庭批复了孙尚书的奏疏,立刻叫镇国将军点兵押运。这次镇国将军可不敢再闹什么幺蛾子,老老实实派了数目众多的金翎卫甲士押运。就算是这次安国公再扣他的人,他也只好认了。

        粮草效率很高地被押运离京,消息传到安国公府,穆老夫人的心头终于稍微轻松了一些。兵部还在继续采买粮草,再过不久,还会有一批粮草开运,至少这方面,不需要太让人担心。

        虽然已经夏日了,北境依旧不下雨,而军资被劫的案子,也依旧没有被查清,但事情终于都在一步一步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谢相公开支持信王这件事,让魏皇后和郑瑾郁愤不已,但李相的想法却与他们不同。

        谢相选择了信王,这等于谢相终于公开地站到了他的对立面,这让李相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谢系势力倒向信王,的确对于他们仪王一派来说,是个坏消息。

        然而李相不知怎地,突然觉得有些轻松。

        眼下站在仪王身后的朝臣,没谁能越过李相去,只要仪王能够当上太子,那他便会是唯一的首辅宰相人选。将来仪王登上大宝,李氏一族有从龙之功,自然更能确保荣华无虞。

        然而这一切都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确保仪王当上太子。因此对于眼下的仪王一脉来说,努力扩大政治势力无比重要。这事儿放到李相个人身上,那就是稳住户部,扳倒孙尚书,拿回兵部的权利,因此牢里的赵知良,在李相眼里,又显得重要了起来。

        赵知良被关押在刑部大牢已经有几日了,一直没有被提审,就在谢相公开倒向郑锳的这一日,赵知良终于要过堂了。

        堂上的主审是刑部尚书,并不是郑锳。郑锳和谢相只是坐在一旁听审而已。被关押了好几日的赵知良,当然不清楚最新的朝局形势,因此他看到郑锳和谢相同时出现在刑部大堂,心理反倒还安稳了几分。

        他一开始还以为,谢相是代表仪王殿下来听审的呢!

        然而赵知良很快就发现,他似乎太天真了,就算谢相在座,主审的刑部尚书还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上来就先将赵知良之前在兵部当主事时候的两份陈年证据甩给他。

        “九年前戎狄人越境劫掠一案,赵大人可还有印象?”刑部尚书似笑非笑的盯着赵知良,一句话就问的他冷汗直冒。

        赵知良本来还想挣扎一下,他先是一口咬定不知情九年前的事,强辩刑部尚书手里的证据是伪造。这个时候的赵知良,还在寄望于谢相能够影响刑部尚书的庭审呢。

        然而现实很快就打脸了,刑部尚书早就已经传了人证与赵知良当庭对峙。

        饶是如此,赵知良也没打算轻易放弃,他认下了当年在兵部做主事时管库不利,造成损失,却拒不承认当年的劫掠案与此有关。

        刑部尚书笑嘻嘻,就等着他先认下最轻的那条罪名呢!不怕他强辩,就怕他不认。只要有了开头,就会有后续,认了一条,就不怕他不继续开口,大刑都准备好了。

        最开始动刑的时候,赵知良还打算抗一抗呢,他先是抓着这批军械根本不是他经手这一条,试图将黑锅甩到蒋文斌身上,再是一口咬定兵部有奸细,他是被陷害冤枉的。

        倒不是赵知良骨头硬,而是因为他清楚,只要他一开口,那就死定了。

        郑锳和谢相冷冷看了几日赵知良的挣扎强辩,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以后,示意刑部尚书略略透了点风声出去。

        风声是通过刑部衙役泄露出去的,按照郑锳的示意,其实只有一条隐隐约约的传言,传言说,似乎九年前的戎狄越境劫掠的那桩案子,也与兵部奸细有关,信王正在向这个方向查,因此才拘审了当年在兵部任主事的赵知良。

        暗地里的消息,从来都传得很快,不出一日,京中大大小小的朝官,都听说了这样的传闻。大多数朝官也只是过耳而已,大家甚至觉得,依照信王明察秋毫的做事风格,将九年前的无头公案翻出来一起审实在是很正常。

        然而心里有鬼的人,听了这样的消息,却有些坐不住了。头一个是何文茂,再就是李相,他们生怕郑锳顺着这条线能摸出真相,将火烧到他们身上。

        因此,在这种情势下,何文茂和李相很快就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赵知良必须死。

      第561章 灭口事件

        消息被透露出去的第二天,刑部大牢里来了个赵知良从未见过的狱卒。这人进来时低着头,手里拎着一个食盒。

        这一片牢房里,只关着赵知良一人,他的伙食一向不错,都是那个收了不少好处的牢头亲自张罗的。

        赵夫人后来再也没有机会进刑部大牢见赵知良,但她倒是知道,有事找牢头帮忙,因此陆陆续续的又给牢头塞了不少钱,也递了些话进来。

        牢头收了钱,自然照顾赵知良尽心尽力,旁的不说,至少在吃食上,赵知良从未受过罪,每顿饭都有三四个小菜,有荤有素,整治的干干净净。

        赵知良吃得好喝的好,在牢里坐着也不运动,倒还养得白胖了几分。

        这一日,赵知良刚刚又受了刑,在大堂上挨了一顿棍子。虽然其实也没打得多重,但很少受苦的赵知良觉得自己这些日子可受了大罪,成天都挨打受刑,他回到牢里就摊在床上哎呦,一副动不了的模样。

        那牢头倒也会讨好,主动提及晚饭时给赵知良弄只鸡腿补一补。

        赵知良一大早就被提审,在堂上整整熬了一日,本来就又渴又饿,躺在牢房里就等着吃鸡腿呢。瞧见这没见过的狱卒进来,赵知良开心得很,以为是牢头打发人来给他送饭了。

        那狱卒进门后一直低着头,他打开牢房,将食盒摆到了地上,将里面的饭菜都一一摆了出来,接着拎起空食盒,转身就想走。

        赵知良原本还哎呦着爬起来呢,但他低下头,看了一眼摆在地上的饭菜,顿时【创建和谐家园】也不疼了,直接站了起来,缩在牢房一角,面色青白,浑身瑟瑟发抖。

        饭菜看起来没什么异样,比一般的牢饭看起来干净点,但还不如赵知良平时的伙食,也没有鸡腿。赵知良一看就知道,这绝对不是牢头每日精心准备的饭菜。

        有人大费周章的到刑部大牢来给他送饭,这样的饭菜,他怎么敢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3 01: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