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慕红裳》-第16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您打算亲自登门道歉?”李相眼神一闪:“这可是少见。您孙女嫁去安国公府这些年,您除了婚礼那日以外,还没主动去过安国公府吧?”

        “是啊!”顾大学士一边叹气一边点头:“我是文臣,九姐儿婆家是武将,两下里都想避些嫌,平日也太多来往。若不是九姐儿这次……唉!眼下说什么都没用。还是得先将她送回去才好。”

        “老大人操心孙女,原也是应该的。”旁听许久的何文茂笑笑:“况且,安国公府出了这样的大事,您作为姻亲,上门去问候也是常理。”

        “是啊!”顾大学士干脆直接承认了:“若是不闻不问,恐怕人家也要挑理的。我家九姐儿毕竟以后还得在安国公府过日子,我就算再想避嫌,也得为我孙女打算啊!不过啊……实话实说,安国公府的事,我可真帮不上忙。皇上派了信王办案,只盼着信王能快些查出结果吧。对了……二位大人听说了吧,今儿一大早,信王派人围了戎狄公主府。”

      第538章 斛律迎欢

        斛律迎欢成亲后,并没有住在之前郑崇景的荣康郡王府。皇上为了表示对于戎狄公主的礼遇,给斛律迎欢和她弟弟斛律长荣,都赐了府邸。

        皇上的安排挺贴心的,为了方便斛律姐弟俩平日里串门走亲戚,因此这两座府邸其实是连着的,都在白云巷,整条巷子就这两座府邸,没有旁人住着,十分清静。

        斛律迎欢成亲后,郑崇景被迫和她住在了白云巷。斛律姐弟俩在大周京中住了几年,但还是融入不了京中勋贵圈子,因此这些年来,虽然京中大大小小的宴请,都不忘给白云巷的这两府送个帖子,但斛律迎欢和斛律长荣却越来越少应帖出门。

        郑崇景倒是不愿意过这样深居简出的日子,这会让他在宗室子弟中,显得越来越边缘化。然而他眼下已经成为斛律迎欢的“附属物品”,没人会单独邀请“戎狄驸马”赴宴。

        日子长了,早已认清现实的斛律迎欢,越来越懒怠应付京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宴会。她早已看透那些表面上的热情和尊重,她很清楚,她在这些大周贵族眼里,不过是个被质押在京中的人质而已。

        而郑崇景,则更加不甘于被斛律迎欢“拖累”。他对于妻子的怨恨日渐加深,他甚至认为,都是斛律迎欢的存在,才毁了他的人生,他的前途。

        因为怨恨和不甘,反倒让郑崇景越来越经常地想起安国公府中那个笑容如琉璃一样透明澄澈的姑娘,穆红裳在郑崇景的心中,就像是七彩绚烂的梦境一样,那样美好,又那样缥缈。

        然而梦境和现实的落差是这样巨大,因此只要想到穆红裳,郑崇景对于妻子斛律迎欢的怨恨就更加深刻。

        这一对怨偶夫妻,虽然生活在同一座府邸,但却早就不生活在一起了。郑崇景常年呆在外书房,一个人吃,一个人睡。整日被困在外书房那小小的院子中。

        而斛律迎欢,则占领了这座府邸的绝大部分空间,她不搭理外书房的郑崇景,大部分的时间,都和自己的弟弟斛律长荣呆在一处,偶尔还会和斛律长荣出去走走,与郑崇景相比,虽然斛律迎欢也被困在这牢笼一样的婚姻中,但她对于现实显然接受得更好。

        看到斛律迎欢活得比自己好,郑崇景心理更加不平衡。他开始花样百出的想要侮辱自己的妻子,睡丫鬟、逛妓院,眠花宿柳,只可惜他再怎样折腾,斛律迎欢都懒得理他,甚至都懒得多看他一眼。

        斛律迎欢对待郑崇景的态度,就好像对待府中一块多余的垃圾,她根本就懒得分一丝一毫的关注,在郑崇景身上。而她越如此无视郑崇景,郑崇景就越怨恨她。

        因为郑崇景看不得斛律迎欢比他过得好,他认为这不公平。郑崇景认为,斛律迎欢这女人将他“害”到这个地步,毁了他原本“应该”完美的婚姻和大好前途,她理应付出代价。

        因此这一日清晨,当郑锳下令让金翎卫围了白云巷两座府邸之后,郑崇景先是慌张了一阵子,但后来,他却觉得无比兴奋。他认为,他报复斛律迎欢的时机,终于到了。

        郑崇景迫切的想要报复,想要看着斛律迎欢倒霉,因此在金翎卫的士兵们围了白云巷之后不久,他就想要出府见郑锳,想要举报斛律迎欢是戎狄奸细,偷偷向戎狄泄露情报。

        郑崇景的举报当然没什么根据,但他觉得自己也不需要什么根据。斛律迎欢和斛律长荣是戎狄人,这就是原罪。眼下朝中四处都流传着关于戎狄奸细的传言,郑崇景认为,无论这奸细是谁,都与身为戎狄人的斛律姐弟俩脱不了干系。

        因此他需要做的,就是出面举报。只要能够坐实斛律迎欢和斛律长荣的奸细罪名,那他不仅仅可以报复斛律迎欢,还可以顺利摆脱这个女人。

        郑崇景甚至认为,他如果肯出面举报自己的妻子,那是给信王帮了个大忙。毕竟依照信王的缜密,他不会随随便便就派兵围了白云巷,必然是掌握了关于斛律姐弟俩的部分证据,才会这样做。

        因此最开始,郑崇景真的是信心满满。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白云巷那些金翎卫军士,无论如何都不肯让他离开戎狄公主府半步。

        “我要见信王。”郑崇景压着怒火试图和守卫的军士讲道理:“斛律迎欢和斛律长荣是戎狄就是戎狄奸细,我有证据。”

        “驸马请放心,属下会将您的话转达给信王殿下。”金翎卫的军士们对待郑崇景的态度礼貌,但却冷淡:“还请驸马回府耐心等待信王殿下的传唤。”

        郑崇景无论如何都无法突破金翎卫的封锁线,只好悻悻回到了前院书房。他躺倒在床上愤愤不平的想,这下可好,他居然又被斛律迎欢拖累了!眼下居然连出门都不自由了,今夜原本应当去九玉书院的……

        郑崇景如此折腾了一番,斛律迎欢当然收到了消息。但她听说之后,只是冷笑一声,似乎压根就不太关心,郑崇景口口声声要举报她这件事。

        “公主,您怎么还这样镇定。”斛律迎欢的侍女倒是愤愤不平的模样:“由着他将脏水泼到您头上。”

        “无所谓。”斛律迎欢一脸不在乎的模样:“他们把我当戎狄奸细杀了倒省事了呢。过一日算一日,走吧,在家里呆着闷得慌,咱们去找长荣,他府里那后花园,拾掇得倒比咱们府里好看些。”

        斛律长荣和斛律迎欢的态度差不多,并不太在乎是否被软禁。他们姐弟俩倒是一如往日,该吃吃,该喝喝,比郑崇景这个忙着举报的人还淡定些。

        倒是郑崇景挺忙,一趟一趟的跑去催问守卫的金翎卫军士们,打听郑锳到底什么时候见他。

        而白云巷守卫的金翎卫,当然也已经将郑崇景的话带给了郑锳。郑锳听了之后冷冷一笑:“既然荣康郡王这样急,那本王就见见他。本王正愁没个借口,将‘戎狄奸细案’闹大呢。”

      第539章 热闹滚滚

      ¡¡¡¡ÕûÕûÒ»ÈÕ£¬¾©ÖÐËÄ´¦¶¼ºÜÈÈÄÖ¡£Ö£éAÈí½ûÁËõúÂÉÓ­»¶ºÍõúÂɳ¤ÈÙ£¬ÓÖÅɱøµ±ÖÚ½«Ö£³ç¾°´øÈ¥ÁËÐ̲¿ÑÃÃÅ¡£

        郑锳散了朝之后,直接去了刑部衙门,据说是提审了郑崇景。但提审过后,却没了下文,郑崇景进了刑部衙门后,也没再出来,这人也不知道被郑锳押到哪里去了。

        但午时之后,刑部衙门却隐约有传闻出来,说是郑崇景举报了斛律迎欢和斛律长荣就是戎狄奸细,还听说斛律兄妹俩收买了朝中某位重臣。

        刑部暗地里流传出了这样的传闻,谁也不知道这奸细案到底会波及到谁头上,因此朝臣们议论纷纷,甚至都有些人心惶惶的。因此这一日,有不少人找上了刑部官员,拐弯抹角的想要多探听些消息。

        不过刑部堂官们一个个嘴都挺严,不论谁来问,都是一问三不知。因此到最后大家也没搞明白,这荣康郡王到底交代出了什么重要信息来。

        不过户部尚书何文茂并没有来打探消息。何文茂今日的心情其实不错,信王大张旗鼓的开始彻查戎狄奸细,这足以证明信王的查案思路正在想着何文茂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对于何文茂来说是好事!何文茂甚至已经提前替郑锳决定好了这个奸细的“人选”——兵部孙尚书。多合适的人选。

        整个朝中,除了皇上和北境的穆氏将军们以外,兵部尚书可以说是掌握了最全面军事情报的人。这样的人若是通敌,那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孙尚书,真是一个极为合适的“奸细人选”。

        当然了,通敌是极为严重的罪名,要坐实孙尚书的罪名,需要详尽的证据链,空口白牙的指控可没什么用,这一点何文茂是清楚的。他还需要花些时间,帮助信王制造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因此不急,一切都不急。只要信王往查奸细的这条路上走就好。只要信王相信有这样一个“奸细”存在就好!

        没来刑部探听消息的朝臣其实不少。比如李相、谢相还有顾大学士。这些心里数的官员,一个比一个淡定,反倒是被蒙在鼓里的王知秀,还派了人到刑部问了问情况。

        顾大学士散朝之后就直接回了家,他果然如之前计划中的一般,和老妻一起,大张旗鼓的带着大包小裹的礼物,将顾仪兰送回了婆家。这老两口在安国公府呆了两个多时辰,直到黄昏才回家,因此白云巷发生的事,顾大学士压根就没空关注。

        至于顾大学士夫妻两个在安国公府与穆家人都说了些什么……那是人家姻亲之间的事,旁人可管不着了。

        而其实这一日,早早回家的也不只有顾大学士。其实谢相也是散了朝之后,就直接回家了。

        不过谢相这一日虽然哪都没去,就在家中书房坐着,可他的消息却挺灵通的,京中发生的事,他都知道。当谢相听说信王派兵围了白云巷之后,他眉头紧锁,思忖了好一阵子,接着开口吩咐了正在书房外听候吩咐的常随。

        “大爷若是回来,让他直接来书房见我。”谢相这样朝外头吩咐道:“另外,打发人去一趟后宅,叫四小姐过来一趟。”

        谢淑柔听说祖父要让她去外院书房,立刻有些警惕。

        谢淑柔在前一日接到了顾仪兰捎来的信。顾仪兰在信中,虽未将军资被劫这桩案子说得十分清楚,但谢淑柔心中也大略有了数,至少她眼下非常清楚,这事儿不是戎狄人做的,且与户部脱不了干系。

        正因心理有数,因此谢淑柔才对于谢相的传唤十分警惕。她知道她爹谢常静,眼下正忙着摘清自己,祖父突然这时候叫自己过去,怕不是想要利用一把她和红裳的关系?

        谢淑柔的判断其实没错,谢相的确是要利用谢淑柔和穆红裳的关系,但他其实也只是想透过谢淑柔,传达一下合作友好的信息而已。关于这一点,谢淑柔倒是挺乐见其成的。

        谢淑柔从谢相手里拿到了一封短短的信。这信里其实没写什么实际内容,只是几句空泛的问候而已,但这代表了谢相的态度和立场。

        拿到信后,谢淑柔没敢耽搁,直接吩咐丫鬟从厨房随便装了一攒盒的点心,接着打发盈星拿着信和点心去了安国公府上。

        盈星将信送到安国公府的时候,时间赶得刚刚好,顾大学士两口子还没告辞离开呢。

        穆红裳打发了荷叶上外院去见盈星。荷叶也是个极聪明的姑娘,她拿到盈星捎来的信之后,一刻都没耽搁,直接就去了穆老夫人的院子,当着顾大学士两口子的面,将信交到了穆老夫人手上:“老夫人,谢四小姐身边的盈星来了,谢相大人打发她过来送信。”

        穆老夫人当着顾大学士的面,打开了谢相的来信,之后又毫不避讳地将信递给了顾大学士,让他也读一读。

        这封信原本也没什么实际内容。但顾大学士是个人精,自然能从这封短短的信中,窥视到谢相真正的目的。这让顾大学士忍不住庆幸,幸好自己的孙女向他通了消息,他才能够及时上门向穆家表明立场。

        经过了这件事,顾大学士对待顾仪兰的态度,其实也有了微妙的变化,他甚至开始觉得,应该对这个嫁进安国公府的孙女更加重视一些。

        也正因如此,顾大学士思忖再三,最终决定等过些日子,找个合适的机会,要将顾家的抉择告诉顾仪兰。

        回去的路上,顾大学士主动开口和夫人提了这件事,而顾夫人则眉头微蹙,犹豫了半晌才开口说道:“不用了吧?九姐儿已经嫁去安国公府了,穆家不涉储位之争,她知道了我们选了信王又如何?穆家又不会掺和进来,做什么要她白白为家里担心。”

        “我思来想去,还是知会九姐儿一声好些。”顾大学士叹了口气答道:“皇上春秋正盛,信王和仪王也都年轻,储位一时半刻是定不下来的,然而我们顾家却已经没了回头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凡事都有万一,若有万一……说不准咱们顾家,今后就得靠九姐儿了。”

        1603425771

      第540章 请客

        顾大学士的言外之意,顾夫人当然懂了。顾家已经选了信王,没了退路,但在储位之争中站队不是全无风险,因此顾大学士希望,嫁进安国公府的孙女,能够成为顾家的退路。

        顾夫人默默无语许久,仔细思忖着顾大学士的话。

        说实话,嫁出门的女孩子里,她最能信任的,其实也是九姐儿。这孩子聪慧沉稳,心里有成算,是个能靠得住的。若是将来有万一,万一信王争储失败,他们夫妻二人,还有在朝为官的孩子们逃不掉,但九姐儿总能帮忙护住那些年纪小、尚未入仕的孙辈吧?

        老两口一路沉默。马车停到顾家门口,顾夫人下车之前才叹了口气答道:“就如老爷所言吧。过些日子,我打发人再接九姐儿回来一趟,和她说说。唉!眼下看来,幸好我们当初把九姐儿嫁去了安国公府,这孩子还是靠得住。”

        “嗯!”顾大学士点点头,将家里的仆役赶到一旁,回过头,亲自扶老妻下车,低声说道:“是福不是祸,你也别想太多。外头的事,一切有我,别担心,别担心。”

        “我不担心。”顾夫人朝顾大学士笑笑:“咱们老两口,今年也六十往上了,我有什么可担心的。都是迟早的事。老爷您再观望一阵子,不也得下了决断?好赖咱们两口子都一齐担着。老爷您这个谨慎的性子,一辈子算是改不了了,什么事都先往坏处想。我可不像您,我可盼着将来咱们顾家越来越好呢!”

        “是!”顾大学士笑着朝顾夫人点点头:“你说得对,是我凡事瞻前顾后,思虑太过。”

        “老爷,”顾夫人和顾大学士相互扶持着往后院走去,老两口一边走,一边低声说着话:“咱们年纪大了,您为了咱们顾家一辈子殚精竭虑,到如今您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今后有什么样的结果,孩子们都不会怪您的。咱们老了,凡事也不需总是亲力亲为,有些事,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办了。眼下几个孩子里,就老三最有出息,他的确还年轻不够稳当,这一次户部的事,也算是让他见识到了朝堂之争到底有多残酷,会长记性的。”

        “九姐儿啊,若是个男孩子就好了。”顾大学士叹了口气答道:“孩子们里,最聪慧就是她,比咱们那些孙子们,甚至比她爹都强些。只可惜啊,是个女孩子。”

        “女孩子又怎么了。”顾夫人笑着扯了扯顾大学士的袖子:“女孩子也能靠得住。老爷您说说,这次的事,咱们顾家还不是靠九姐儿撑着?”

        “我知道,我知道。”老头子点点头,依旧一脸惋惜:“我只是感叹,九姐儿若是个男孩,定是能有大出息的,一定比谢家那个谢沐风强些。将来为官做宰,光耀门楣,我顾家后继有人,我还愁什么啊!唉!可惜啊……”

        顾仪兰并不知道,经过这件事,她那个古板的祖父,对她有如此高的评价。此时她也并不清楚,平时谨慎的顾大学士,这一次行动极为迅速,已经果断选定了自己的立场。

        在顾大学士夫妻拜访安国公府的时候,兵部主事乔文锦,接到了一封请柬,是顾三爷送来的请柬,刚还快到端午,顾三爷订好了后日,在魁星楼请客。

        当然了,顾三爷请客,也不是请乔文锦一人。顾三爷订了魁星楼订了最大的雅间,最好的席面预定了六桌,他的请柬,发给了六部所有的六品主事。

        这一口气几十张请柬发出去,到了请客的日子,除去有事没来的,应邀前来的官员也足有三四十位,齐刷刷的一水儿都是六部的六品主事,场面看起来热闹得紧。乔文锦混在一群六部主事中,显得十分不起眼。

        六部低阶官员中,这样的宴请偶尔也会有,因此顾三爷这次接着端午节的借口在魁星楼大宴同僚,谁也不觉得奇怪。一起赴宴的,都是六部官员,相互之间都熟悉,因此席间的气氛很是热络,酒过三巡,大家渐渐也没了一开始的拘束,开始有人端着杯子四处敬酒。

        许多官员都离了席走动,三五成群聚在一处,或联络感情,或讨论衙门里的事务,所聊的话题当然也绕不过朝中最近发生的大事,因此出在风口浪尖上的几位兵部官员,收获了许多同僚的同情。

        顾三爷就是借着慰问的借口,凑上去与兵部的几位主事打招呼的。户部与兵部平日里政务来往就不少,大家其实也都熟悉,只不过很少有私下里的交往而已。

        原本就是熟人,因此顾三爷几句同情的话,立刻换来了几位兵部主事的唏嘘感叹,而顾三爷则趁机上去和乔文锦讨论了几句预算的事,一个户部度支主事,一个兵部库部主事,业务相关,话匣子一打开,你来我往的全是公事,没完没了。

        来赴宴的其他人可没耐性听这两日长篇大论的讨论政事,因此很快走开了,只留下乔文锦和顾三爷两人,端着酒杯站在窗畔。

        顾三爷等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他朝乔文锦笑笑,开口直白不拐弯的说了一句:“乔大人,您当年可是探花,一笔好文章。犬子明年要下场了,我正想着,若是可以,是否能请您看看犬子的文章,也指点指点他。”

        乔文锦微微一愣,他仔细打量了顾三爷两眼,接着突然笑了:“顾大人这可是高看在下了。顾大学士可是咱们大周朝有名的鸿儒,大人何必舍近求远?”

        “乔大人不必过谦。”顾三爷朝乔文锦拱拱手:“我父亲也时常对您的学问赞不绝口。直盼着能有机会,与您当面讨教。”

        端明殿大学士想要向他这个六品兵部主事讨教?大周朝有名的鸿儒还需向人讨教?乔文锦乐了。顾三这几句话说得有意思啊!朝中人人皆知,他乔文锦身上,是贴着信王标签的,顾三这几句话,怕不是说给他身后那位的吧!

      第541章 接头对象

        顾三爷就这样正大光明地,在一大群人的眼皮子低下,与乔文锦接上了头。

        有了开头,接下来的接洽就很顺利了。顾家就这样迅速而又隐蔽地,成为了信王党羽。

        乔文锦赴宴回去之后,极翎悄悄来了一趟顾家,带了顾大学士的亲笔信回去。

        第二个代表顾大学士出面接头的是谢夫人。两日之后,平阳公主的小儿子过生辰,因为朝中事多,因此平阳公主并未大宴宾客,只是请了几位朝中重臣的夫人,还有宁福公主、礼亲王妃、先亲王妃为首的皇族贵妇。

        接到请柬的顾夫人是独自去赴宴的。她去得早,是头一个到场的。平阳公主夫妻俩亲自将顾夫人让到了花厅,陪她说了好一阵子的“闲话”。

        来赴宴总有人先到,顾夫人来得早些也没什么稀奇,她那日走的也早些,因此并未引起太多人的主意。比如同样去赴宴的谢夫人和李相夫人,也没觉得有哪里不对。

        但其实顾夫人本人还是挺吃惊的。她万万没想到,平阳公主两口子居然这样早就选定了立场,决定拥立信王。当然了,顾夫人也从平阳公主口中得知,站在信王身后的可不止大公主夫妻俩,远在宜陵的二公主和四皇子,也是信王的人。不过这倒让顾夫人对于顾家的未来,信心又足了不少。

        这一日小范围的生辰宴结束后,平阳公主坐在书桌前,看着驸马写信。平阳驸马将几行短短的消息写在一张窄窄的纸条上,晾干后卷成一团,又亲手用蜡封好之后,才交到了守候在一旁的信使手中。

        信使朝平阳公主夫妻行了礼之后便转身出去了,平阳驸马这才笑着说道:“这下宜陵公主和四皇子该放心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2 17: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