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你说得对。”谢淑柔想了想之后,点点头:“但你毕竟是个外嫁女,就算你夫家荣贵,但顾大学士也不一定肯听你的意见啊。”
“先不提我家,若是你,你怎么想。”顾仪兰抬起眼望着谢淑柔,眼神严肃。
“和你想法一样。”谢淑柔答得毫不犹豫:“我甚至还比你多了一个理由。”
“是啊。”顾仪兰点头:“若是另一位,你这个王妃可是做定了!将来兴许还得进宫做皇后呢。”
“没错。”谢淑柔点点头:“反正信王肯定不想娶我,我能确定。他看见我就烦。对我来说,这是好事啊!而且信王和仪王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谢家毕竟是信王母族,将来若是合作,我觉得也不一定非得通过联姻维持互信关系。”
“那就一齐努力看看。”顾仪兰答道:“我过些日子再回趟娘家,先探探祖父的口风再说。”
“你可千万别直接明说,”谢淑柔赶紧摆手:“省得顾大学士误会你们穆家要下场参与储位之争。”
“我自然清楚。”顾仪兰答道:“你放心,我会掌握分寸。你家里那边……”
“我觉得我可指望不上。”谢淑柔有些无奈答到:“我连说服我爹支持安国公的奏疏都做不到。我在我祖父和我爹眼里,就是个后宅的无知妇孺。”
“但你对你祖父和你爹应当很了解对吧?”顾仪兰眼珠转了转:“至少他们的想法,你可以猜到一些。”
“我懂了。”谢淑柔点点头:“只可惜你嫁进穆家,我们见面不太方便。有些事,也不方便在信里说。”
“没事。”顾仪兰迅速答道:“若有急事找我,就跟红裳说,你想我了,要见我,其他的我想办法。”
第470章 相互嫌弃的合作方式
谁也不知道,就在这短短的一刻钟不到的谈话中,庭院中看似正在赏景的两个年轻女孩子,已经达成了协议。她们想要做成一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
其实就算是有人在场旁听,大约也会觉得顾仪兰和谢淑柔的打算,就像是一场不知天高地厚的笑话。无知妇孺竟然妄想插手储位之争,白日梦都不敢这样发吧?
她们只是能力和地位都不受重视的女人们而已,人人都觉得,听话才是她们的本分。她们的未来就是依附男人,伺候丈夫,照顾子女,才是她们最大的生存价值。
人人都这样认为,但是穿越党谢淑柔不服。而重生党顾仪兰……其实也不服!
凭什么女人不能竭尽全力地想办法护住家人呢?顾仪兰这样想,她就是要尽力一试。信王上位对于穆家来说,的确是比另一个强,至少目前而言可以让北境的穆氏将军们,得到更多,更有力的支持。
顾仪兰暗暗下定了决心,她要全力以赴地为北境的丈夫,为伯父、叔父还有弟弟们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的对抗戎狄,将来平平安安的回家。
人人都说穆家媳妇难做,看起来表面荣贵,但实际上说不准那一日就做了寡妇。顾仪兰知道,有不少人在背后是这样议论他们安国公府的。
但她不服!谁说她的丈夫将来不能平平安安的卸甲?谁说大伯父、叔父们还有弟弟们将来不能平平安安的卸甲?祖母才不是穆家福气最大的老封君呢!穆家的福气,还在后头!
大伯母、叔母们还有她,将来都要做丈夫在侧,儿孙绕膝的老太太,那才是真正的大福气呢!
想要左右立储结果,看起来像是痴人说梦的笑话,但顾仪兰真的决定尽力一试,为了护住北境的穆氏将军,为了护住家中的长辈和弟妹,她愿意拼尽全力。
“你真想好了?”谢淑柔转头看了顾仪兰一眼,又开口问了一遍:“这可不是小事。一则呢,我们就算是努力,也很可能毫无结果,毕竟我们能力都有限。二则,你很清楚,若是站队失败,会是什么样的下场。顾家若是听了你的,支持信王,但是信王失败了,你们家里可要跟着倒霉的。”
“想好了。”顾仪兰点头点得毫不犹豫:“我知道我能力有限,但我要尽力一试。过几日我就再找借口回一趟娘家。”
“我说你这人,”谢淑柔瞟了一眼顾仪兰,忍不住又嘴贱一句:“果然是个白眼狼。我的判断一点都没错。你看看,眼下嫁人才两年,已经翻脸不认人了。顾大学士两口子好歹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一转眼就准备去帮着夫家坑娘家了。你想得倒是挺好,若是顾大学士站错队,反正你们穆家不涉及储位之争,肯定没事,你这个穆家媳妇也没事。算盘真精啊!”
“好赖话都让你一个人说了。”顾仪兰冷冷地瞥了谢淑柔一眼:“但你好意思吗?你和我有什么区别。”
“我又没嫁人。”谢淑柔十分不要脸的耸耸肩:“我要坑可是连我自己一起坑的,谢家倒了,我跟着倒霉,跟你性质可不一样。不过我承认,我的确也是个白眼狼没错,我也没打算自我洗白。”
“我也没打算掩耳盗铃地给自己找解释理由。我就是为自己争利,怎么了?”顾仪兰目视前方,语气坚定地答道:“我就是想让北境的家人平安。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将来背怎样的骂名,我都无所谓。”
“在你看来,我可能真的偏心又自私,但你祖父,我祖父,他们都在心心念念的为自家打算,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打算,可北境的穆氏将军又在为谁打算?他们什么都不想,只想能够好好守住边关。他们不肯想一想自己,那我帮他们想,他们远在北境,没办法为自己、为北境争取的利益与支持,我替他们争。”
“所以你打算拿自己娘家当枪使,”谢淑柔假惺惺地朝顾仪兰伸出大拇指:“佩服!果然女中豪杰。”
“等成了你再这样骂我也不迟。”顾仪兰答道。
“呵,放心,你和我,一丘之貉,我要骂也是连着我自己一起骂。”谢淑柔冷笑一声,转头望向热热闹闹的玉央宫正殿:“一想到那女人,我就觉得我没做错事。她真是个我坑自己家人的好借口。要我说,这个信王还真是好运气,他这是沾了我们红裳的光了啊!”
“你祖父也是奇怪。”顾仪兰答道:“你们是信王母族,拥立信王不是顺理成章的吗?血缘关系难道不是最让人放心的契约基础?”
“看看你就知道不是。”谢淑柔答道:“顾家生你养你,你不还是决定为了夫家去坑娘家。再说,在我祖父眼里,血缘关系怎么能比利益重要。呵……平阳公主往这边看呢,你猜她在想什么?我是真没想到,她居然是信王的人。”
“对我们来说是好事。”顾仪兰答道。
“但我对她不太放心。”谢淑柔轻轻摇摇头:“她知道信王喜欢红裳。”
“就算是为了信王,”顾仪兰答道:“她也一定会保守秘密。我倒是觉得你这担心有些多余。不过今儿信王和仪王怎么没来观礼?只有平阳、宁福两位公主和七皇子在场。”
“我猜信王是要避嫌。”谢淑柔答道:“而另一位,呵……依照我对他的了解,我想他是想到了,皇后娘娘这样胡折腾的加封礼,讨不了你们穆家的好,所以干脆不掺和了。”
“最近还是委屈你些,”顾仪兰转过头认真盯着谢淑柔的脸:“别太抗拒仪王,省得他有别的想法。”
“你一开口就没好事。”谢淑柔气哼哼地答道。
“你也就这点用处了。”顾仪兰毫不掩饰地对谢淑柔表示嫌弃:“若是你有本事直接说动谢相拥立信王,我倒是可以说一车好听话给你。”
第471章 做媒
谢淑柔被顾仪兰气得肝疼,正想开口回嘴呢,却看见庭院一角转出几个人。两名宫女引路,后头跟着穆老夫人和穆红裳,她们出现在玉央宫后殿通往正殿的石板路上,一名宫女还转头陪着笑脸,不知在向穆老夫人说什么。
谢淑柔立刻住了嘴,伸出手朝穆红裳招了招手。穆红裳看见她们之后,转头朝穆老夫人打了招呼,便朝她们跑了过来。
“大嫂,谢姐姐,你们怎地站在这里。”穆红裳仰头看了看太阳:“日头还挺毒,小心晒坏了。”
“没事。”谢淑柔伸手拉住穆红裳的手:“这里敞亮,也没什么人,一旦有人靠近立刻就能瞧见。”
穆红裳秒懂。她点了点头,站到了迎着太阳的一侧,她是三个姑娘里个头最高的,站在这里可以稍微帮谢淑柔和顾仪兰遮一遮刺眼的太阳。
“你们怎么去了那么久。”顾仪兰伸着脖子望向穆老夫人的方向,看到宫女们将穆老夫人扶着坐下之后,她才回过头问道:“足足有两刻钟。皇后都说什么了?她怎么想起赏你朝阳五凤钗了?难不成真想认你当干女儿?”
“她没明说。”穆红裳摇摇头:“但是她绕着圈子和祖母说了一大堆话,我猜她其实是想给我保媒。”
“保媒?”顾仪兰一听这话,忍不住怒火直冲脑门,但眼下是在宫里,她还是强压着火气问道:“她都说什么了?”
“好女百家求什么的。”穆红裳答道:“一开始一直在夸我,祖母没理她,直接让我磕头谢了个恩,然后祖母说了,孙女普普通通,五凤朝阳钗担不起,请她收回。她说她既然赏下,那就肯定是担得起的,然后就直接给祖母赐了坐,像是闲聊似的,夸了一大通魏侯爷的孙子。就是魏三爷的长子,你们应该都见过。”
“呵……”谢淑柔直接气笑了:“见过!当然见过!魏侯爷的三儿子,不就是皇后娘娘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嘛!宁福公主哪次请客能漏了他们一家?她可真敢张口啊!”
“魏三爷的长子?”顾仪兰也是怒不可遏的模样:“那个窝囊废也能配得上我家小妹?她算盘打得倒是精。”
“没事的。”穆红裳赶紧摆了摆手:“祖母在,你们还怕我吃亏?当年大哥娶妻的时候,她不是也是这样积极瞎折腾,到头来怎样,还不是白忙一场,还是大哥喜欢谁我们家就聘谁。我才不怕呢,她不会硬压着给我赐婚的,祖母绝对不可能同意她这样做。刚刚当着她的面,祖母就说了,我的亲事她要自己说了算,成祖爷订下的规矩,任何人都不能破。咱们不用跟她置气”
“嗯。”顾仪兰一边帮穆红裳整理了一下腰间的荷包,一边压着火答道:“知道了,我们不跟她置气。”
“那凤钗最后怎么说?”谢淑柔问道。
“收了。”穆红裳答得理直气壮:“我都给她磕了个头谢恩,干嘛不收?祖母说了,大大方方戴,皇后既然赏下来了,就别供在家里当宝贝,挺好看的,戴着出门正好。”
谢淑柔和顾仪兰一愣,接着忍不住不约而同地笑出声。
穆家这位太夫人,嘴上说不跟皇后娘娘置气,实际上闹起脾气来,比谁都硬气。公主们平日里也都不会戴着五凤朝阳钗出门,这钗子是公主身份的象征,也就是逢庆典或宫宴,公主们才会插上五凤朝阳钗,用来彰显天家之女的身份。
穆老夫人个性强硬,这与皇后娘娘置起气来,也是别具一格。公主们逢大节庆才舍得戴的钗子,她偏让孙女平时戴着四处走,这分明是暗中给魏皇后摆脸子看。
然而魏皇后自己赏下的钗子,自己也不能去挑这个理,难不成她还真能说,那钗子就是赏给安国公府,好让穆家人供起来对她感恩戴德的?
“行了,有祖母在,你可真不用【创建和谐家园】心。”顾仪兰笑着摇摇头。
“那是,”穆红裳笑着点点头:“我说的没错吧?祖母就是咱们家的定海神针。你们不用瞎操心的。谢姐姐,我之前一直想找你说话来着,小谢大人那边是怎么回答的?”
“不成。”谢淑柔直接摇摇头:“靠我是不成的。还得另想办法。”
“那也不能依着你之前的主意。”穆红裳立刻答道:“不许你去找仪王提要求。”
这一回,谢淑柔还没回答,顾仪兰就先拍了拍穆红裳的手:“放心,她不会去。我们想其他办法。”
“你放心我不会轻举妄动。”已经有了新目标的谢淑柔,当然不会如之前一样冲动:“我倒是觉得,可以拜托蒋叔叔再去找我爹说说。我爹虽然没直接答应帮忙,但他的态度并不强硬,连他自己都承认,蒋叔叔劝他的那些话是有道理的。”
“我知道了。”穆红裳点点头:“我回家以后就跟祖母说,再去一趟蒋府。”
女孩子们被困在后宅,能力实在是有限。谢淑柔能做到的,也只是竭尽所能提供消息而已。唯一一个行动能力略强的也就是穆红裳了,因此从宫里回来的第二日,穆红裳回报了祖母之后,又和穆凌衣、穆锦衣一起,跑了一趟蒋家。
这回蒋大人倒是没有直接说什么,他直接站起来将一大包文书往怀里一揣,跟着穆家兄妹三人就走了,直接去了穆家。
蒋文斌到了穆家之后,见过了穆老夫人,就直接去了外书房,跟陈先生、孙先生几位一直关在书房里头,不知商议些什么,连饭都是安国公夫人打发人送去书房里的。
一直到月上中天,蒋文斌才离开,紧接着,两日之后,朝中传来消息,兵部孙尚书牵头上了奏疏,要求先从府库调粮入北境,补足北境军需粮草,又提出要求户部调拨一百万库银,紧急采买一万匹战马。
孙尚书同时交上去了兵部盘库的单子,整理出了两百车军械库存,可以立刻调入北境,皇上瞧见了高兴得很,立刻下令户部其他可以暂缓,先赶紧调粮,限期十日之内和兵部的两百车军械一起,押送至北境。
第472章 违法乱纪的官员
兵部一下子整理出两百车的库存军械,而且保存状况良好,直接就可以发往北境,补入军需,这可是孙尚书管理有方,是实实在在的政绩,皇上当然很开心,当场褒奖了孙尚书。
之前皇上曾嘉奖户部,赏了户部何尚书一管毛笔,这次一开心,直接御赐一套文房四宝给孙尚书,直接压过之前何尚书一头。
皇上还金口玉言夸奖孙尚书,说他果然不愧是最有经验的户部尚书,惯会当家,就算是到了兵部,也是一样让人放心。
孙尚书一封奏疏上去,换了这么多好处,面子里子都有了,简直是一本万利,差点就当场乐开了花。
当然了,孙尚书这奏疏上的一句话,私底下其实需要大量工作来支持。库存管理、盘库、点算,这都不是简单的事,其中功劳最大的,其实还是前后两任库部主事蒋文斌和乔文锦。
蒋文斌和乔文锦都是很有能力又务实的风格,兵部库存,在他们的管理下井井有条,这么多年以来,兵部库存的耗损其实也是非常低的,因为保存妥善,因此军械和军需的状况,维持极为良好。
在蒋文斌和乔文锦手下的低耗损,可不像赵知良当年为了政绩虚报的那样,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管理到位,才有这样的结果。
兵部军库在蒋文斌的手下其实就已经攒了不少家底,但蒋文斌和赵知良做事的风格截然相反,他任兵部库部主事的那两年,兵部年年报上去的库损一如既往,数字上与往年持平。
当初的周尚书最多也就是看个库单签个字,因此从来都没发现,兵部库损与实数有区别。真若细究起来,蒋文斌这样报差额其实是违律的,但这人正如他的好友谢常静所言,胆子忒大。
他肯做事,也肯担责,这样年年库损差额被他就这样攒下了,也不是为了【创建和谐家园】,而是存在一旁,以应不时之需。
这事儿其实谢常静是知道的,他也知道蒋文斌老鼠一样攒军资,其实是为了给北境留后路。这样违律虚报库单,其实风险很大,但谢常静苦口婆心说过几次,蒋文斌不肯听,他也只好暗暗注意着,以防自己胆大包天的小伙伴,那一日不小心翻了船。
好在谢常静那几年是在御史台任职,但凡有涉及兵部的参奏,他都要调来仔细瞧瞧,不过大约是蒋文斌官位太低,平日里在兵部也是不大显眼,因此他任库部主事那几年竟然平平安安过来了。
蒋文斌升侍郎,谢常静不光高兴,还大大松了口气,他终于不用在帮老鼠搬家一样管军库的朋友做遮掩了。然而谢常静没想到,蒋文斌为了支持北境,是真的胆子大到能包天。
接任蒋文斌做库部主事的是信王亲信乔文锦,这事儿蒋文斌心里有数。但他最开始只将明面上的库单交给了乔文锦,什么话都没说。
乔文锦很有能力,做事自然不含糊,库部主事做得负责,因此没过多久,就发现了兵部库存上的猫腻。不是少了,而是多了许多没有登记在册的军械和被服。
这一下乔文锦可纳了闷,若说他的前任攒下这些东西,是为了【创建和谐家园】捞钱,那交接之前将东西悄悄运走,库单与库存对得上,谁也挑不出毛病。可偏偏这位做事风格奇特的蒋大人却大大方方地将这些多出来的物资继续堆在兵部大库,这不是等着他发现吗?
这到底是想干嘛?试探?
乔文锦有些拿不准,因此请示过郑锳之后,乔文锦拿着对不上的库单,去找了蒋文斌,想问问看是不是最后盘库有了疏漏。
蒋文斌看见前后两份库单,一副不急不慌的模样,反而带着几分理直气壮地吩咐乔文锦,多出来的库存不用管,今后小心管库,每年让他看过单子之后,再报库损。
蒋文斌是主管上司,乔文锦当面当然不敢多作质疑,他直接拿着库单回来了,就装作没发现这多出来的库存。
而新任库部主事乔文锦能力并不比蒋文斌差,再加上他知道蒋文斌盯着,因此做事越发勤谨小心,一年下来,库损极低,年底盘库的库单看起来真是漂亮极了。
乔文锦本来高高兴兴将库单报上去给上司,结果蒋文斌一转头,上报给孙尚书的耗损数目与往年持平,比乔文锦报上去的高出一大截。他还吩咐乔文锦,将多出来的军械另外造册登记,收归库存。
这前后矛盾的行为让乔文锦看不懂,但乔文锦的主子郑锳却猜出了几分。他知道以后直接吩咐了乔文锦,无论将来蒋文斌吩咐了什么,都让乔文锦照办,若要有事,他来兜着。
信王的发了话,乔文锦也就不再纠结,在此之后,无论蒋文斌吩咐了什么,他都踏踏实实照办,因此几年下来,这俩人合着伙攒下了不少家底,这些东西攒在一起,将兵部几个大库都塞得满满的,恨不得一开门,东西都能流出来。
而这么丰厚的家底,这一次全都被蒋文斌拿了出来,给孙尚书做政绩,为的就是换取他对北境的支持。
孙尚书做了无本买卖,很是开心,自然不介意出来帮助北境说句话,况且他分寸拿捏也是到位,并未提增兵的事,只是提出先补足北境守军的军需粮库,还有紧急采办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