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中书舍人沈大人家里的小公子。”谢淑柔答道。
“哦。”顾仪兰了然地点头:“亲上加亲。沈大人是我二伯母的娘家表哥。”
“我听说了。”谢淑柔点点头:“我爹接了帖子,到时候要去你家吃酒。”
“你爹?”顾仪兰很是意外:“没想到你爹和我二伯父的交情居然这样好。按照一般规矩,下定礼那日不是大宴,家里最多开两三桌席面,请些关系亲近的亲朋好友而已。”
“哪儿啊!”谢淑柔摇摇头:“你爹给我爹下的请柬。他们现在不都在户部嘛!户部那几位侍郎都接到了帖子,我爹和你二伯父倒真没什么交情。我爹和你父亲的关系倒是处的不错。对了,你们不知道吧?前几日户部上上下下都得了嘉奖呢!”
“那这是好事呀,”穆红裳答道:“谢姐姐的爹爹和大嫂的爹爹都在户部,这可是一起得了嘉奖。”
“这确是为什么?”顾仪兰问道。
“我也都是听说。”谢淑柔答道:“你们北境年前不是调粮赈灾来着嘛!听说过完年上朝第一日,户部交了盘库奏疏,皇上看了高兴,嘉奖了户部上上下下,还赏了户部何尚书一管御笔,夸他恪尽职守,是个好当家人。”
“有这样的事?倒是人不可貌相。”顾仪兰眉头微蹙,心中涌起些微疑惑。何文茂这人她是打过交道的,她只觉得看着人很油滑,善于钻营,至于能力如何她真不清楚。
“大嫂这是什么表情,”穆红裳忍不住笑了:“户部的事,与咱们家也没关系。只要他不卡着咱们北境的钱粮,我都觉得他是个好尚书。”
“可也是。”顾仪兰也忍不住笑了:“是我想多了。户部的事,与咱家有什么关系。”
“说起钱粮,”谢淑柔挠挠脸,有贡献了一条消息出来:“我听说今年戎狄想要延迟纳贡,有这么回事吗?”
“有。”穆红裳点点头:“去年冬日,北境遭了灾,咱们大周这边救灾及时,情况倒是还好。戎狄那边损失比我们更严重些,冻死了不少牛羊。所以去年边关不太平嘛!那些小部族总想要越境抢掠。前几日收到北境报平安的书信,我们才知道,我爹他们腊月整整一个月,其实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不过不管怎,好歹是熬过来了!开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第446章 雪上加霜
“一切都会好起来”,穆红裳望着长街上入繁星般热闹的花灯,许下了自己的愿望。
她真的希望,一切能够尽快好起来。
只是愿望终归是愿望。
正如长街上璀璨的元宵花灯,再怎样热闹繁华,也只是一晚而已,到了天明在,终会熄灭,留下一地灰烟和纸屑。
按照往年的经验,穆红裳的判断其实没有错。每年春天,都是北境边境防务压力最轻的日子。一开春,草原上新草萌发,戎狄人大多忙着迁徙逐水草,希望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将冬日出生的小牛羊养得更壮实些,因此他们大多会往牧草茂盛的草原深处走。
而大周与戎狄的边境,除了云沧江的沙洲,就是两座天堑高山,并不适宜放牧牛羊,所以每年春季这几个月,都是大周边关三州防务最轻松的季节,大周守军会趁着这段日子修整军队、加紧建设城防,也算是一年中难得的喘息机会。
穆红裳盼着草原上的春日早早到来,好让爹爹、叔父还有哥哥们能够放松下来休息一下,她甚至还想,兴许春日里大哥或者二哥、三哥就能有空回家了呢!
大哥成亲快两年了,一共只在家呆了不到一个月,而二哥和三哥去年就应该回京订亲娶妻,可到现在,他们都还没机会回来。
二哥和三哥在北境也已经有三年了,她真的是好想念他们……
然而谁都没想到,灾难似乎无穷无尽。北境的百姓还有草原上的戎狄人,好不容易熬过了大雪漫天的冬日,却又在春天里迎来了多年不遇的旱灾。
从正月到四月,整整三个月,草原上没下一滴雨,朔州州府以北,原本滚滚奔腾的云沧江,眼下都已经干涸成了一条窄窄的小河,原本宽阔的河床已经干涸成了硬邦邦的泥板和砂砾,在太阳下龟裂成一块一块,马蹄踏过就会碎成渣。
这个春日不下雨,但是风却很大。草原上枯黄一片,树木艰难生长出来的那寥寥几片小叶子,根本无法阻挡呼啸而过的狂风。
三个月之内,戎狄草原最北端的草场已经全毁,变成了荒芜的荒漠,而荒漠上的砂砾,又被狂风席卷,变成可怕的沙暴,席卷整个草原和大周北境十州。
戎狄人的日子极度艰难,而云沧江以南的大周人,日子也不好过。连续几个月的大旱,春播的庄稼全毁,北境百姓又要面临下一轮的饥荒。
这样的情况下,经略使穆承信只能做出与冬日一样的选择,先赈灾,其他容后再说。
穆承信操心的除了房屋,还有民生,而安国公则担忧的,是这一场大旱将要带来的局势变化。他在三月中紧急送了一封奏疏入京,他在奏疏中详细描述了北境眼下的现状,并且仔细分析了天灾可能会造成的军事后果。
安国公认为,如果整个春日里不下雨,那戎狄人可能会损失大半冬日里出生的牛羊,他们今后的生存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且这样的巨量损失,在几年之内,都无法恢复。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希望统一戎狄的镕国很可能无法继续承担纳贡买和平的压力,他们很可能放弃继续内战的打算,反而非常有可能单方面撕毁休战协议,联合戎狄其他部族,攻打大周。
毕竟对于眼下对于镕国来说,活下去才是更重要的,没有了牛羊,他们需要草场和水源,也需要粮食和物资。而获得这一切的最简便方式,就是通过侵略。
对于戎狄人来说,抢劫永远是最快获得物资的方式。对于镕国人来说,现在开战是应对现状的好选择。能从大周抢掠到丰富的物资,度过这一次的天灾难关,他们才有可能在将来实现统一草原的梦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国公在奏疏中提出北境需要再一次增兵,至少要尽快补足去年一年的阵亡损失,如果可能,他希望皇上能够额外调集五万军队,补入北境。他还急需补充三万匹战马,军械若干,军粮和军需林林总总。
安国公所求的一切,都被列成长长的单据,附在了奏疏之后,被一起送入京城,与他的奏疏一同到达的,还有北境经略使穆承信催索赈灾钱粮的奏疏,以及在北境监督城防修筑的工部官员送去工部的汇报工程进度的公文,以及需要补足的物料清单。
安国公的奏疏被紧急送入京城之后,引起了朝野震动。一部分朝臣认为他是危言耸听,目的就是为了不顾国库压力,盲目扩充北境军力。
而另一部分朝臣则觉得安国公的分析还是挺有道理的,但就算是觉得安国公说得有理,许多朝臣也并没有公开支持安国公想要增兵的请求。
原因很简单,北境已经连续两季天灾,光是赈灾就已经压力很大了,这个时候再提增兵,无异于让国家财政压力更大。
为了这封奏疏,朝臣们连续几日在朝中争论激烈,但朝中重臣却还一个赛一个的沉得住气,尚未拿出明确的态度来。
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向沉稳的信王郑锳,这一次却显得比较激进,他是最先拿出明确态度的一个。安国公的奏疏送入京城的第二日,朝议之时,郑锳就已经明确表了态,支持安国公增兵的主张。
¡¡¡¡Ö£éAÕâÒ»´ÎÁ¢³¡Ã÷È·µÄ±í̬£¬Ò²ÒýÆðÁ˳¯Ò°»©È»£¬Ö£èª¾õµÃºÜÒâÍ⣬µ«ËûºÍÖ£éAÒ»Ñù£¬¶¼ºÜÇå³þ£¬»ÊÉÏÆäʵÊÇÏëÒªÖ§³Ö°²¹ú¹«Ôö±øµÄ£¬Ö»ÊÇÎÞÄγ¯ÖÐ×èÁ¦Ì«´ó£¬ÒÔ¼°Á¬ÐøêâÔÖ£¬¹ú¿âѹÁ¦¼«´ó¡£
最开始,郑瑾怀疑郑锳这次态度明确,是为了迎合皇上的心思,但他其实还是摸不准郑锳到底是怎么想的。毕竟郑锳这次立场如此激进,虽然讨好了皇上,却也容易惹朝臣非议。
想要竞争太子之位,只讨好皇上可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国事,朝臣的意见也很重要,郑瑾想来想去都觉得,郑锳这次的举动有些得不偿失,让他很难理解。不过基于他一直以来的谨慎习惯,郑瑾决定先按兵不动,多看看再说。
第447章 求助
朝中这个形势,安国公府里的女人们一个个急得眼睛都红了。整个大周京城,除了皇上之外,大约最关心北境形势变化的,就是穆家人了。
自打安国公的奏疏入京,被紧急送入宫,穆老夫人就没睡踏实过。她日日派人去宫门口打听消息,却一连几日都毫无结果。
穆老夫人肉眼可见的瘦了,连日夜不安寝,让她脸色发灰,原本已经花白的头发,似乎显得更加斑驳,黑发越来越少,整个人就像是拧干了水的布巾似的,干巴巴的,气色极差。
穆氏夫人们也好不到哪去,安国公夫人眼下深深的乌青,遮都遮不住,而两个儿子都在北境的穆二夫人两鬓都生出了白发,穆三夫人和穆四夫人也是一个比一个枯槁黄瘦,脸色极难看。
就连年轻的媳妇顾仪兰,也看起来也是十分憔悴,因为担忧丈夫,她也是几日夜都没有睡好,眼睛都熬得凹了下去。
“不成,不能这样干等着。”几日之后,穆老夫人终于还是沉不住气了:“还是得想想办法。”
“但眼下相公他们都在北境,朝中无人,也没人能帮我们说句话。”穆四夫人眉头紧锁:“难不成要娘亲您要去请旨求见皇上?”
“去!为什么不去!”穆老夫人答道:“虽然咱们家在京中,除了孩子就是女人,一家子不能成事的老幼妇孺,但我也没法这样干等着。老大他们在北境,形势一日难过一日,再不想想办法,难不成真要拖到戎狄人打过来的那一天?手中钱粮不足、兵卒不够,咱们穆氏将军就算是再有本事,也没办法靠自己守住北境。”
“娘,就请旨吧,我陪您进宫去求皇上。”穆二夫人突然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相公已经没了,我就剩下征衣和青衣了,他们守着北境,我这个做娘照顾不到,只能留在京中远远看着。但我却也想要努力护着他们,为他们尽量争取好一些的条件。若是能帮上忙,我就要尽量去做,就算拼上一条命也在所不惜。”
“孙媳妇,”穆老夫人转头望向顾仪兰:“我想让你回趟娘家。”
“祖母放心!”顾仪兰立刻明白了穆老夫人的意思,她立刻站了起来,坚定地朝穆老夫人点了点头:“孙媳一定竭尽全力。”
“还有红裳,”穆老夫人又转头去看穆红裳:“给谢四小姐递个帖子,也让她帮你出出主意。谢相大人上次肯帮我们,这一次你也上门去求求看,成与不成的,至少把事情做到。”
“好。”穆红裳点点头:“我等下就让荷叶姐姐亲自跑一趟。”
“还有凌衣啊,”穆老夫人又去转头看穆凌衣:“你跑一趟,去兵部蒋侍郎家里,帮我递一张请柬,我想请他来家里吃饭。”
穆凌衣点点头刚想要答应呢,穆红裳突然开口说道:“祖母,我和锦衣陪着五哥一起去吧?我们一起去给蒋侍郎下请柬。”
“红裳就别去了。”穆三夫人却摇摇头:“都是十五六岁的大姑娘了,再过些日子也要议亲了,还是别随随便便抛头露面。京中闲极无聊的人多得很,平日里嘴碎又要说闲话。不如让孙先生陪着一起去?”
虽然穆三夫人的忧虑还是有道理的,但穆老夫人略微一犹豫,居然果断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孙先生这两日为了北境的事,也是殚精竭虑,这点小事,孩子们就可以办了,不要麻烦他了。”穆老夫人这样说:“况且咱们安国公府,从来也不讲那些虚规矩,说闲话的,让他们说去,反正红裳将来又不嫁在京城,难不成还为了堵旁人的嘴,难为自己,这不是本末倒置嘛!现在这个时候,谁还能顾得了那么多。眼下是咱们求人,自然显得越诚恳越好。””
“蒋大人是个好官,在北境的事上,屡次帮衬咱们家,与咱们家有恩,我心里十分感谢他。不为别的,就为之前他肯为承芳戴孝,我就愿意拿他当做自家人看。你这样想,既然是自家人,孩子们一起上门去请,原本就是应该的,这样的态度,才能表达我们家里对他的感激。”
穆老夫人言语直白,穆三夫人略一思索,也觉得她讲得有道理,因此点了点头说道:“母亲说的极是。是我思虑太过。”
“三弟妹也是为红裳操心。”安国公夫人摇摇头:“哪里来的错处。只是母亲的考量更周全罢了。”
穆凌衣看到长辈们的意见达成了一致,立刻站了起来:“那请柬就由祖母亲笔书写吧?我和锦衣先去换衣裳,红裳也赶快去给谢四小姐写个帖子,我们过一会儿就去找你。”
“先等等。”穆老夫人摆摆手:“红裳,出门前先去找一趟慧明【创建和谐家园】,问问看,能不能麻烦他去找一趟大相国寺的方丈。”
“祖母难不成也想找人来做法事?”年纪最小的穆锦衣显然没反应过来。
“你可莫要小看和尚的人脉。”穆老夫人答道:“咱们家里没有礼佛的传统,但京中大多世家大族都是信佛的。红裳去吧,你和慧明【创建和谐家园】一说,他应当就能明白。他若是不肯去,也不要勉强他。”
“我知道了。”穆红裳点点头,转身离去。穆凌衣、穆锦衣和顾仪兰也相继离开,回去换衣裳准备出门。
安国公夫人也站了起来:“母亲,我去开库房,为侄媳妇准备些像样的礼。上门求人,两手空空总是不好。”
“你别去了,”穆老夫人摆摆手:“让你弟妹们去忙,她们都会打理好的。你收拾收拾,也回娘家吧。你哥哥虽是个闲散郡王,在朝中应当也有几个朋友,我想让你去求他帮忙,看看能不能多找几个人帮着说话,眼下朝议风向对我们不利,哪怕能多一个朝臣帮我们说话也是好的。你的弟妹们娘家都远在外地,无人在朝中做官,眼下亲家中能指望上的,除了孙媳妇的娘家以外,也只有礼亲王府了。”
第448章 拜访
“儿媳知道了,这就收拾收拾回去一趟。”听了穆老夫人的吩咐,安国公夫人没有犹豫,她直接站起来,朝穆老夫人点了点头,转身出去了。
穆红裳紧随着安国公夫人,也离开了穆老夫人的院子。她直接去了慧明的小家庙。慧明看到自己的小徒弟突然出现,似乎一点都不意外。
等到穆红裳将来意说明之后,慧明一句话都没说,直接点点头,衣裳都不用换,就是平时那一身灰色僧袍,挂上佛珠迈步就往外走。
“师父,”穆红裳忍不住问道:“你不是要现在就去大相国寺吧?”
“不然呢?”慧明沟壑纵横的脸朝小徒弟露出笑容,看起来像一朵形状奇怪的大葵花似的:“难不成还像你们这些贵人一般,先递个帖子,约个时间?”
“是呀。”穆红裳很实诚地答道:“我听谢姐姐说过,大相国寺的方丈不轻易见人的,是得先递帖子。您老人家就这样贸贸然去了,万一方丈有事,不能见您,岂不是白跑一趟。”
“他敢。”慧明努力瞪了瞪眼皮耷拉的三角眼:“论辈分,他是我师侄,敢在我面前摆架子,还有没有点规矩。”
“您这不是不讲理嘛!”穆红裳摇摇头:“难能像您这样只论辈分呀。若是真像您说的一样,那我是您徒弟,岂不是成了方丈【创建和谐家园】的师妹?倒成了平辈了。”
“这话说的不错。”慧明伸出手戳了戳穆红裳的额角:“说起来,你倒是有好大一群和尚师兄,开不开心?”
“有什么好开心的,”穆红裳瞪大眼睛说道:“难不成我还真能跑去跟大相国寺的方丈【创建和谐家园】论辈分吗?方丈【创建和谐家园】好像年纪也很大了呢!而且德高望重,听说常常进宫去给皇上讲经呢!听谢姐姐说她祖父祖母见到大相国寺的方丈,都得礼敬有加。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哪敢对他不敬。”
“这些年怎么没见你对我这样讲规矩。”慧明假装不高兴的拉下脸:“成日间就知道气我。我说了你可以与无相和觉静他们平辈论交那就是可以,怎地,你怀疑为师的话?”
“没有。”穆红裳赶紧摇头。
“哼!”慧明傲娇地一仰老脸,转身一边往外走,一边还唠叨着:“不怀疑就对了!为师什么时候骗过你这个小破孩子。不过你有这一大堆和尚师兄弟也没啥用,无相不会武功,也不能帮你打架。觉静倒是还可以……”
慧明一路唠叨着,一路脚步如飞,瞬间走远了,穆红裳摇摇头,也回去换衣服准备出门。
她回房后先迅速写了个帖子给谢淑柔,特意交代了荷叶亲自送去,接着才换了衣服,到二门处穆凌衣和穆锦衣汇合。600
穆红裳到二门处的时候,穆凌衣和穆锦衣已经拿着穆老夫人亲笔手书的请帖等着了。因为三个孩子一同出门,为了避免太过于引人瞩目,所以他们今日没打算骑马,而是打算乘马车去蒋大人府上。
安国公府的二门处,一溜停着三架马车,最左边那一架是孩子们的,周围清净极了,马车旁边只站着一个车夫和穆红裳的丫鬟菱角。因为是和穆红裳一同出门,因此凌衣和锦衣连个小厮都没带。马车已经收拾妥当,就等着穆红裳到了之后,立刻就可以出发。
而中间和最右边的两家马车周围则显得无比热闹,穆家的仆役们正在忙忙碌碌地将大包小裹搬上车,这大多数都是夫人们赶着收拾出来的,让安国公夫人带回娘家的礼物。
穆红裳过来的时候,刚好看见顾仪兰已经打扮整齐,穿过月亮门洞,身后跟着芳芷和芳馨,两个丫鬟手里都拎着好几个包裹。
“红裳,”顾仪兰一看到穆红裳过来,立刻一把扯住她嘱咐道:“我今儿可能没办法赶回来,要说服我祖父可能需要花些时间,我跟祖母和母亲说过了,打算在娘家多住两日。这几日我不在,但是汤水和点心的单子已经提前交给了小厨房的厨娘,让她每日照着做。祖母这几日胃口不好,你每日还是要劝着她宽宽心。”
“大嫂放心。”穆红裳点点头:“都交给我。”
“还有,”顾仪兰伸手帮穆红裳理了理额发:“你也要照顾好你自己。我不在,大伯母也回娘家了,你好好的,别让人操心。”
“大嫂,我都多大了,你怎地还这样不放心,像叮嘱孩子似的。”穆红裳笑着朝她摆摆手。
“可不是个孩子嘛!”顾仪兰笑着答道:“你是我妹妹,【创建和谐家园】心不是应该的。”
顾仪兰一直将穆红裳送到马车边,又叮嘱了穆凌衣和穆锦衣两句,直到目送他们的马车离开后,才又回到自己的车旁,盯着仆役们搬东西。而穆红裳和哥哥弟弟一起,揣着请柬,直奔蒋大人府上。
穆红裳他们到达蒋府的时候,蒋文斌还没有从衙门回来。蒋夫人听到门房来报,说是安国公府的少爷小姐过来了,显得十分吃惊,她赶紧让仆役将穆凌衣兄妹几个让到了花厅,接着又换了衣裳,亲自出来陪客。
蒋夫人其实是见过安国公府的孩子们的。之前穆征衣成亲,穆老夫人特地给蒋侍郎一家送了请柬,蒋夫人带着儿女们去参加了穆征衣的婚礼,其实与穆家的孩子们也只能算是一面之缘,并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