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慕红裳》-第1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尤其是边关三州的城防,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停工。”穆承信这样告诉皇上:“边关防线牢固,对于戎狄人来说,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我们须得让戎狄人知道我们在军事实力上的优势。和谈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行,否则空有一纸合约,我们也不知道戎狄人何时会翻脸撕毁协议。”

      第374章 押运

        对于穆承信伸手讨钱的举动,林相虽然不大乐意,但当着皇上的面,他也找不出合理的反驳理由。毕竟穆承信有理有据,林相为相多年,自然也很清楚外交都是建立在一定实力的基础上的。

        没有强大实力作为基础,所谓的外交协议都是空谈,国与国之间都是利益相交,有利则合,无利则分,若是没有强大实力作为震慑,时移世易,政治形式变化后翻脸的事简直不要太常见。

        林相只是有些不甘心,他原本还指望着靠着北境军费与安国公好好做一笔交易呢。然而很显然,眼下并不是算计兵部尚书位的时候,作为首辅宰相,轻重缓急林相还是能分的清楚的。

        况且……这一日,当着皇上的面,仪王和信王都明确表示了对于穆承信的支持。这两位预定储君人选虽然没在是打还是和的问题上有过明确的意见,但是对于北境伸手要钱这件事,他们倒是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坚定地支持。

        因此这一日,林相有些心塞,但他还是很理智的答应了穆承信的要求,毕竟皇上虽然平日里对他容忍度还算好,但也绝不可能容忍他在这个节骨眼上耍小聪明。

        表面上看起来,穆承信赢了,他成功地在短时间内争取到了户部的拨款。这笔款子林相和户部都没有多做为难,短短几日之内就批了条子放款。户部孙尚书甚至还在库银不足的情况下,暂时挪用工部的预算款项,优先确保北境的开销,大方程度甚至还超出了安国公的预期。

        然而穆氏将军们开心吗?其实并不。因为就算是今年的军费到位,北境的困局还是没办法解决,打与不打依旧两难。

        打,没把握速战速决,拖得久了很可能形势更糟糕。

        和,很可能是养虎为患。

        好消息是,这一次户部的效率真的特别高,五月初,皇上颁了谕旨,五月中旬,各地征调粮草、军械的库单已经交到了兵部。这一次为了速度快,有一部分军需粮饷采用了地方征调,直接发往北境的方式。

        而从京中这一部分钱粮,除了户部库银以外,还有兵部家底以及从金翎卫大营调集的部分军械。京中发往北境的粮饷物资原本是由兵部两位主事还有金翎卫两位轻车都尉负责押运,但是穆承信不放心,他和穆征衣商量过之后,决定让穆征衣请旨押运军需。

        因此新婚仅仅二十几日的穆征衣,准备出发返回北境了。

        让穆征衣押运军需,虽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毕竟顾仪兰嫁进门才二十几日而已,相公就又要回到边关,这对于嫁进门不久,还在新婚期的新娘子来说实在是有些残酷,因此安国公府上上下下都觉得有些愧对顾仪兰,穆老夫人和穆二夫人甚至都不知该怎么开口,和顾仪兰说这件事。

        穆老夫人和几位儿媳愁眉苦脸的相对而坐,沉默了好半晌叹着气说道:“也确实是难为征衣小两口了。但眼下也没别的选择。戎狄使团很快就要到京城,老三不能走。”

        “我去和侄媳妇说吧,”当家主母安国公夫人站了起来:“总不能让征衣自己去跟媳妇开这个口,也太难为人了。”

        “大嫂,还是我去吧。”穆二夫人摇了摇头:“我好好跟她说,兰儿她……”

        穆二夫人一句话还没说完,门帘突然被人掀起,一身粉色衣裙的顾仪兰就站在门外,而穆老夫人的丫鬟翠云,则神色有些尴尬地陪在她身旁。

        顾仪兰的神色看起来很是平静,她缓缓走到穆老夫人面前,膝盖微屈,向各位长辈们行了个福礼,接着开口说道:“祖母,您无需太过为难,我已经都听到了。大伯母,母亲,你们放心,我没事的。我是穆家媳,嫁进来的第一日我就想到了会有这一天。我的夫君是武将,他不可能一直陪我留在京里的。”

        “兰儿啊,”穆二夫人感慨地叹了口气:“我知道你懂事。可你新婚才二十几日,丈夫就得远行,的确是亏待你了,对不住。我这心里头……唉!”

        “母亲别说这样的话,”顾仪兰摇了摇头:“咱们是一家人,没谁亏待我。征衣有他该承担的责任,我也有我的。我会好好在家里等他回来的,长辈们真的无需如此担心我。”

        “孩子啊,”穆老夫人朝顾仪兰招了招手:“来,到祖母这里来。”

        顾仪兰乖顺地靠了过去,穆老夫人握住了她的手,摩挲了两下之后,重重地叹了口气:“孙媳妇,我不是不通情理的人,穆家媳妇难做,嫁进咱们家,是难为你了。有些话虽然听着刺耳刺心,但是祖母还是得跟你说说,征衣是边将,这样的事,以后还会有,你得……早些习惯。年轻时,送丈夫上战场,等以后有了孩子,孩子长大了,你还得学着送自己的儿子上战场。这些……这些都需要……习惯。”

        穆老夫人说道后来,声音有些微微哽咽,老迈的双手也微微有些发颤。而此时顾仪兰却反过手来一把握住了穆老夫人的手,神色平静且坚定地朝她点了点头:“祖母,我都明白的。您放心,我能做好穆家媳妇。祖母,您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您相信我。”

        “好!好!”穆老夫人闭上眼点了点头:“你是好孩子,我知道的。你放心,这次征衣只是押运军需,不是回去驻防,我会嘱咐他尽快回来,回京城陪着你,等明年铁衣和驰衣回京之前再回去。”

        “嗯。”顾仪兰重重点了点头:“我等他。”

        “征衣很快就要出发,你先回去吧,”穆老夫人松开了顾仪兰的手:“这几日你也不用过来请安了,给征衣收拾收拾行李,小两口在一处好好说说话,不用操心旁的。”

        “好。”顾仪兰并没有客套推辞,而是点了点头直接应下了:“那……祖母,我就先回去了。”

        穆老夫人朝她点了点头,顾仪兰也没和几位穆氏夫人再道别,就直接转身,脚步匆匆地出去了,一出门,她就再也忍不住了,眼泪直接落下眼眶。

      第375章 喜好

        顾仪兰并没有当着人展现自己的脆弱。她的眼泪来得急,去的也很快。

        从穆老夫人的屋里出来时,她刻意一路低着头,眼泪直接从眼眶滑落,甚至都没有沾染她的面颊,就直接滴到了她浅红色的衣襟上。只有几滴泪水而已,她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她再一次抬起头时,夏日的微风甚至已经帮助她风干了眼角的湿润。

      ¡¡¡¡Òò´Ë¾ÍÁ¬½ô¸úÔÚËýÉíºóµÄÌùÉíѾ÷ß·¼Üƺͷ¼Ü°¶¼Ã»·¢ÏÖ¹ËÒÇÀ¼ÂäÀᣬµ«ËýÃÇÒÀ¾ÉºÜµ£ÐĹËÒÇÀ¼£¬Á½¸öѾ÷ßÁ³É϶¼Â¶³öÁËСÐÄÒíÒíµØÉñÇé£¬ËÆºõÏëÒª°²Î¿×Ô¼ÒС½ã£¬È´ÓÖ²»Öª¸ÃÈçºÎ¿ª¿Ú¡£

        而重新整理好情绪的顾仪兰,似乎比两个丫鬟要平静许多,她甚至还强打精神朝芳芷和芳馨笑了笑,轻声说了一句:“我真的没事,你们不要太小题大做,让夫君瞧见了心理会不好受的。”

        顾仪兰哪都没去,直接带着丫鬟们回了自己的院子,而此时的穆征衣正和蒋文斌一起,忙着检查已经装车待发的军械,并没有空早早回家陪新婚妻子。

        等穆征衣终于忙完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掌灯了,顾仪兰还在等他用膳,而卧室窗子旁的软榻上,则堆了满满的东西,还有两个收拾整齐的包裹放在了一旁。

        穆征衣望着软榻上的那些东西,心中一片复杂难言,兰儿已经都知道了,甚至已经开始替他收拾行李,而他到现在,都不知该如何开口与自己的新婚妻子道歉。

        “愣着做什么?”顾仪兰笑着靠过来,扯了扯穆征衣的外袍:“还不赶快去换衣裳,等你用晚膳呢。”

        “这样晚了你还没用晚膳,”穆征衣立刻转过身,伸手抱了抱顾仪兰:“以后……”

        他原本想说以后若是他再晚归,要顾仪兰不要等他,可是话说了一半,穆征衣却住了嘴。因为后日他就要出发去北境了,独自留在京城的顾仪兰自然没有必要等他用膳。这个“以后”……现在说出口实在是有些不合适。

        然而顾仪兰却像是全没注意到穆征衣的异常似的,她反而主动开口笑道:“怎么,要我以后不等你用膳?那可不成,等你回京之后,我还是要日日等你的,一个人用膳多没意思。”

        “嗯,也有道理。”穆征衣很配合地朝妻子笑笑:“我去北境的日子,你一个人太冷清,不如还是到祖母屋里用膳,弟妹们一向是在祖母屋里用膳的,伯母和母亲她们偶尔也会去,人多热闹些。”

        “我也是这样打算的,”顾仪兰笑得轻松:“昨儿大伯母房里的管事嬷嬷不是来过吗,说是过两日给咱们小院子设小厨房,让我自己去挑两个顺眼的厨娘。我想着,小厨房开销也不小,你不在,也没必要设。我直接去祖母院子里用膳多省事。”书袋网

        “这是大伯母的好意,”穆征衣笑着摇了摇头:“一个小厨房能添多少开销,日常两三个厨娘听吩咐而已。食材都是从大厨房支应,都是一样的。你家里原本就给你陪嫁了厨娘,不设小厨房不是浪费了?再说了,伯母和母亲她们院子里都有小厨房,也不是只有咱们有,你也无需这样俭省。”

        “回头我再和大伯母商议,”顾仪兰笑着推了穆征衣一把:“快去换衣服,我们用膳。”

        “还商议什么,”穆征衣一边换衣服一边笑着说道:“就听我的最好。你之前不是还说,想要为祖母敬奉饮食以示孝心吗?有个小厨房不是刚好便利。”

        “我会看着办的,”顾仪兰答道:“你无须对我如此不放心,你去北境的日子,我会好好的。不会无聊的,你就放心吧。旁人不说,还有小妹陪着我呢。小妹下午放了学还特意过来了一趟,晚饭前才回去的。夫君,别担心,你相信我。”

        “兰儿,对不住了。”穆征衣放下了擦脸的布巾,走到了顾仪兰面前,终于将自己的歉意勇敢说出了口:“我其实不知该怎样跟你开口。咱们成亲才二十几日,我原本不该这个时候离开。只是你也知道,戎狄使团很快就要入京,这休战协议签不签,要怎样签,都需要坐下来细细谈。这军事谈判光指望那些礼部堂官可不成。”

        “我知道的,”顾仪兰笑着斜了穆征衣一眼,主动伸手牵着他走到饭桌前坐下:“事关北境,咱们穆氏将军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大伯赶不回来,当然只能三叔协助礼部官员与戎狄人谈判,三叔这时候可不能离京。所以夫君,你这句道歉从何说起?我不需要你道歉,你只是在做你该做的事而已。”

        “兰儿……”穆征衣还想要再说什么,但顾仪兰伸手将他按在了椅子上,又将筷子塞进了他手里:“好啦!若是夫君再说什么歉意之类的话,我可不爱听。已经很晚了,用膳吧,你不饿吗?”

        “嗯。我早饿了。”穆征衣抬起头,朝妻子露出温柔的笑容,他知道,他的那些话真的不需要再说了,他的兰儿都懂。

        “今儿晚上刚好有你喜欢的狮子头,”顾仪兰抿着嘴笑:“是祖母特意吩咐厨房做的。不过夫君,我之前怎地都不知道你喜欢狮子头,还是今儿祖母提起我才知道的。咱们成亲前我特意去问过小妹,但她只说你喜欢胭脂虾。”

        “这个啊,”穆征衣笑着摇摇头:“小妹说我喜欢胭脂虾,其实没错。我在家时的确喜欢胭脂虾。不过到了边关,上了战场以后,逐渐就活得没那么讲究了。接连半月在外巡防奔波,回营之后谁还想得起胭脂虾之类精细的菜肴,大多时候,满脑子里都是红烧肉、狮子头这一类的粗菜。况且,北境那地方,就算是酒楼也没有胭脂虾,羊肉锅子倒是常见的很。”

        “原来是这样,”顾仪兰有些心疼地点了点头:“看来还是祖母了解你。”

        “祖母了解的不是我,”穆征衣答道:“大约是在北境呆久了,都会变成这样吧?其实伯父和我爹也喜欢狮子头、红烧肉之类的粗菜。”

      第376章 分别

        穆征衣院子里的气氛很和谐,年轻的小两口似乎并未被将要到来的别离所扰,两人情绪看起来都很平静,开开心心地说笑着。

        用完晚饭,穆征衣甚至还带着新婚妻子去后花园转了转,两人一起坐在水榭里喝茶赏月,倒是挺浪漫的。

        小两口在花前月下的时候,穆红裳也坐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抱着穆碧影的大脑袋,仰头望着天上的明月。她就这样静【创建和谐家园】着,像个雕像似的,半天也不动一下,直到荷叶推开院门,脚步匆匆地进来,她才转过头。

        “小姐,”荷叶看见穆红裳之后,先叹了口气:“您怎地还在这里坐着啊!已经很晚了,该歇了。大少爷和大少奶奶好着呢,奴婢瞧见他们一起在水榭那边赏月呢,两人有说有笑的,好着呢!小姐您就别瞎操心了。”

        “我知道啊,”穆红裳答道:“大嫂其实很难过。但她不会让大哥瞧出来的,也不会让祖母她们瞧出来,她怕大哥会担心。”

        “要是这样说的话,”荷叶答道:“大少奶奶在这一点上,和小姐您还挺像的。您不也是这样嘛!”

        “不一样的……”穆红裳低下头,将额头贴在穆碧影毛茸茸的脑袋上,低声叹道:“怎会一样呢。”

        “小姐,”荷叶也没去争辩什么,反而又劝了一句:“很晚了,咱们回去歇着吧。明日一早还要做早课呢。奴婢知道,大少爷要去北境,您也是很难过的,奴婢都知道。”

        穆红裳没吭声,反而乖顺地站了起来,转身准备按照荷叶的嘱咐,去洗漱睡觉。

        然而看见穆红裳这样沉默的模样,荷叶不知怎地却有些难过,她忍不住开口安慰道:“小姐,您若是担心,不如明日向陈先生和孙先生请告个假,不去上学了吧?明日大少爷大约还得在兵部忙一整天,您可以去陪陪大少奶奶。”

        “不了。”穆红裳摇摇头拒绝道:“还是别打扰大嫂,她一定想一个人呆着的。我若是特意告假去陪她,岂不是白费了她努力掩饰的心思。大嫂想让我们瞧见她好好的、开开心心的样子呢……挺好的呀,否则大哥真的会担心她。”

        “唉!”荷叶重重叹了口气:“奴婢知道了。”

        “小姐别难过,”此时已经给穆红裳准备好洗澡水的菱角也拉开门说道:“奴婢听说,大少爷这次只是临时去北境,过不了几日就会回来的。按照咱们家里的惯例,少爷们回京成亲,至少能在京里停留两年呢,大少爷这才呆了不到一年,肯定很快就回来了。”

      ¡¡¡¡¡°àÅ£¡¡±ÄºìÉÑÄèÄèµØ´ðµÀ£º¡°Áâ½Ç½ã½ã˵µÃ¶Ô£¬´ó¸çºÜ¿ì¾Í»á»ØÀ´µÄ¡£¡±

        穆红裳独处时这幅丧丧的失落模样,也似乎只是小概率的偶发事件。第二日一大早,她还是那个活泼得像一条活鱼一样的小姑娘,精神百倍地跑来跑去,在小校场上被慧明训得灰头土脸,又当着穆征衣的面与穆锦衣狠狠打了一架,打架打赢后,那副挺胸抬头的骄傲模样,似乎也与平时没什么不同,活像是个翘着尾巴的小公鸡。

        穆征衣看见这样欢笑着打闹的弟妹们,总是很欣慰,他喜欢看见妹妹阳光一样明亮的笑脸,也喜欢家里这总是闹腾到过分的气氛。他微笑着,跟在蹦蹦跳跳的弟妹们身后一路离开小教场,走了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妻子,正一脸温柔的笑意站在石板路旁等他。

        穆征衣加快了脚步,几步走到妻子身旁,牵住了她的手,两人相视一笑,相伴着并肩慢慢走回去,像是一对成亲多年的夫妻一样有默契。

        这样的日子可真好,若是能一直这样就好了……

        只是穆征衣身为武将,有些事不是他想,就能做得到的。因此他就算是再不舍得新婚妻子,也得出发押运军需去北境。

        第三日清晨,安国公府上上下下都起得很早,大家一齐送穆征衣出门。顾仪兰一身淡粉色衣裙,站在穆征衣的马前,盯着芳馨和芳芷将一大堆包裹塞进了安国公府的马车。

        “大嫂,你这可是要搬家?”穆红裳笑嘻嘻地问道:“顺便捎去北境的东西,母亲和叔母们早就已经收拾齐整了,你这些包裹里又是什么?”

        “成亲前给伯父他们做的背包,”顾仪兰笑着答道:“刚好让你大哥捎过去。剩下的都是给你大哥准备的,衣服,还有些点心干粮。”

        “大嫂,”穆红裳笑得没心没肺:“大哥是与宵金卫的轻车都尉还有兵部主事同行,又不是自己一个人,你还担心他路上没饭吃不成?”

        听了穆红裳的话,顾仪兰脸上也挂起了轻松的笑容:“头一次给你大哥备行李,也没经验,以后就好了。日子长着呢,下次你大哥再去北境,你再来看我收拾得怎样。”

        穆征衣转头看了看神色不带半分阴霾的妻子,突然转过身,当着许多长辈的面牵住了顾仪兰的手:“兰儿,我会尽快回来的。”

        “我知道你会很快回来。”顾仪兰朝穆征衣重重点头:“我等你。别担心我,家里有长辈们照顾我,还有弟妹同我一处作伴,我很好。”

        “行啦!”站在大门处送孙子的穆老夫人转过身,背对着穆征衣摆了摆手:“征衣啊,该出发了,早去早回。你时时刻刻记着,你媳妇还在家等你,路上多加小心。”

        穆征衣走了,顾仪兰站在安国公府大门处,目送着他骑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街的另一端,这才转过身,脸上带着几分失落地慢慢往回走去。穆红裳一声不吭,默默地跟在顾仪兰的身后,一直将她送回了自己的院子,这才转身往祖母的屋里去。

        穆老夫人正独自坐在屋里,一看到穆红裳进来,连忙问道:“你大嫂还好吗?”

        “其实不太好。”穆红裳很简单地答道:“但是没哭。”

        “唉!”穆老夫人叹了口气:“让她一个人静一静吧。总会习惯的……”

      第377章 戎狄来使

        穆征衣随着金翎卫的押送军需离开了京城,他们的队伍极为庞大,走到哪都十分引人注目,沿途的老百姓自然有诸多揣测。

        而征调粮草军械发往北境的也不止京城,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都对于朝廷大张旗鼓调集军需的行为有颇多议论,渐渐开始有流言传出,说是朝廷打算与戎狄决一死战。

        而对于这样的流言,官方的态度居然也十分暧昧,一直以来,就这样由着老百姓胡乱猜测,无论京城还是哪一级的地方政府,都没有拿出明确的态度出来。

        将要开战的传闻,越传越广,越来越有鼻子有眼,甚至已经开始有粮商开始背着朝廷大批收购粮食,就盼着开战以后,粮价水涨船高,能够狠狠地大赚一笔。

        而朝廷虽然没有去管老百姓之间那些越传越邪乎的谣言,但对于私下里屯粮的富商却没那么客气。

        商人们刚刚开始大肆收粮,官府就出面狠狠惩治了几个牵头的富商,处罚极重,并且下发了文书通报全国,申明若再有人趁机囤积各种物资,一律比照办理。

        这文书不发还好,发了之后,老百姓反而更加相信关于战争的流言。一开始只是那些投机商想要抓住机会发财,到了后来,连普通的佃农都不愿意轻易卖掉自己手中的余粮。

        整个大周朝谣言四起,当然瞒不过正往京城赶的戎狄使团。这次戎狄派来的使团人数不少,领头的使者是原来天鹰部首领的亲弟弟,戎狄人都称他为绲戎王。

        天鹰部首领有心统一戎狄,因此自立为戎狄天可汗,还学着大周朝的样子,为自己的几个弟弟封了王,划分了封地。

        这位绲戎王就是刚封了没几日的戎狄新王,事实上,他的那片封地眼下还在一个小部族的统治下,根本还没被统一。

        不过别看戎狄可汗自立、封王都像是笑话一样,但他真不是草包,他派过来出使的这位绲戎王,也是个极其精明的人物,十分不好对付。

        朝廷派了个礼部侍郎为钦差,去北境迎接戎狄使团。按道理来说,这位礼部侍郎也算是十分有经验的外交官,但十几日下来,光是应对绲戎王就已经让他十分疲累。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8 15: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