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慕红裳》-第1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她就是这样的性子,大哥又不是不知道,”穆青衣答道:“其实最近兵部的事,祖母和母亲她们也是替你们悬着心的,她们只是不说,怕给你和三叔额外添了负担而已。”

        “其实我们这边还好,”穆征衣答道:“真正压力大的是北境那边。其实我应该早些回北境的,只是眼下……”

        “大哥,你说什么呢。”穆青衣立刻皱起眉:“这才是你成亲的第三日。大嫂才刚进门,你回什么北境,该谁去也不该是你。”

        “但眼下北境局势的确不容乐观。”穆征衣答道:“眼下兵部半空,三叔更不能离京赴北境,朝中得有人盯着。”

        “我知道。”穆青衣轻声答道:“我下月满十七,大哥,我想早一年出发去北境。”

      第367章 青衣

        “胡闹!”穆征衣猛地转过头:“你尚不满十八岁,要如何上战场?你莫不是以为跟着慧明【创建和谐家园】学了几日,你……”

        “大哥!”穆青衣直接打断了穆征衣的话:“我的水平如何我自己最清楚。正因为清楚,我才想,要不要早些去北境,也好帮帮大伯、爹爹和四叔。大哥,你知道的,我的功夫再练也就这样了,也就比普通的骑兵甲士强一些而已,像你一样领军当个先锋将军是不成的,我就算继续留在家里,一年之后,我的武艺水平也不会更高,也仅能做到在战场上自保。”

        “青衣!”穆征衣一把扯住弟弟:“你……”

        “我都想好了,”穆青衣朝穆征衣淡淡一笑:“六月十三是小妹的生辰,我陪她过完生辰就出发,直接去朔州。我想入朔北将军府,给四叔做幕僚,趁着咱们与戎狄还未大动兵戈之前,先抓紧跟着朔北将军府的几位先生学习。军师的战场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孙先生说过,兵法读的再多,也是纸上谈兵,上了战场也不能靠著书本打仗。因此我想早些赴北境,早些开始做准备。我会骑射,能随军出征,我的武艺水平虽然做不了大哥这样的猛将,但作为幕僚,我比旁人要有些优势。我会成为一个好军师的,大哥你放心。”

        “你……”穆征衣的声音有些发涩:“你的这些想法,同祖母和母亲商量过了吗?”

        “还没有。”穆青衣摇摇头:“但我有把握说服她们答应。而且大哥,你别摆出这幅表情,我决定提前出发去北境,也不是因为你。不是因为你和三叔都在京中,我才要提前出发,真的,大哥你信我。这想法我早就有,我是要去做军师幕僚的,和你们都不同,我又不像你们,一到北境就要入行营受训,我是要入朔北将军府跟着先生们继续学习的,对我来说只有好处。”

        “况且,”穆青衣望着穆征衣的眼睛,又笑着多补了一句:“就算不为了大嫂,我也觉得你眼下不该急着回北境。你若走了,京中只剩三叔一人,咱们北境新军的钱粮还没到位,难不成你指望正三品幽州将军日日蹲在兵部,同那些主事书吏混在一处,追着户部要钱?”

        穆青衣一句话倒把穆征衣说得忍不住笑了。青衣说得一点没错,从金翎卫调走的一万甲士虽然已经出发,新军的第一批军饷军粮也已经同时出发,但后续的款子却还掐在户部手里,还有今年北境三州修防御工事的钱款也只拨了一办,兵部和户部扯皮正扯得热闹,穆征衣眼下的确没法甩下这一摊子回北境。

        “青衣,谢谢。”穆征衣低头沉默了半晌之后,伸出手来拍了拍弟弟的肩。

        “大哥这谢字又从何说起?”穆青衣笑了:“我姓穆,我也是穆家子弟,就算不能像你们一样,在战场上做个所向披靡的穆氏将军,我也依旧是穆家子弟,我也有我要承担的义务。”

        穆征衣没再说话,只是站在原地定定地望着穆青衣,而穆青衣则朝他一笑,表情轻松,接着便转身离开了。

        穆征衣站在原地望着弟弟的背影消失,之后才转身独自一人走回自己的院子。他回来的时候,顾仪兰已经给他备好了洗澡水,一见他进门,就立刻迎了上来,伸手想要帮他更衣。

        “我自己来吧,”穆征衣朝妻子笑笑:“这些事无需你来做,况且我是个武将,你还是别这样照顾我,若是在家里被你照顾惯了,将来回北境日子可难过了。”

        “好。”顾仪兰缩回手,朝穆征衣笑笑:“衣裳已经给你准备好了,就挂在一旁,早膳也已经送来了,我等你用膳。”

        “嗯。”穆征衣笑着朝妻子点点头,转身去沐浴更衣。顾仪兰一笑,转身去张罗早膳了。

        等穆征衣洗漱之后,夫妻两个一起坐在桌前用早膳,饭还没吃一口,穆征衣就主动开了口:“兰儿,刚刚青衣跟我说,他想等红裳过完生日以后,就提早出发去北境。”

        顾仪兰一愣,立刻放下了筷子:“夫君,是不是北境有事?”

        “你别瞎操心。”穆征衣立刻安慰地拍了拍妻子的手,将穆青衣说的那些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顾仪兰。

        “眼下我的确不能离开京城,三叔也不能离开,”穆征衣说道:“所以我想过了,青衣早些去北境也好。他一向聪敏沉稳,早些去跟四叔的军师们学些战场经验,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好谋士。”

        顾仪兰没第一时间开口。她是嫁进门只有三天的新媳妇,穆家的许多事,还有北境的形势,她也算不上十分明晰,因此没办法发表意见。她沉默了很久之后才说道:“祖母和母亲会舍不得吧?毕竟四弟下月才满十七。”

        “都习惯了,”穆征衣朝顾仪兰笑得轻松:“有什么舍不得的,反正满了十八也要去北境,早一年而已。兰儿,将来咱们的孩子也得如此,你到时可千万别舍不得。”

        顾仪兰低着头,片刻之后才答道:“我知道的。你放心,我是穆家媳,祖母、伯母、母亲她们能做到的,我一样也都能做到。”

        “我知道的,我知道你能做得很好,”穆征衣握住了顾仪兰的手:“兰儿,嫁给我委屈你了。”

        “说什么呢。”顾仪兰立刻推了穆征衣一把:“连谢淑柔都说我能嫁给你是撞了大运了。穆家多好啊,长辈和蔼,弟妹可爱,除了咱们家以外,满京里我还能上哪去找这样好的婆家。”

        “连谢四小姐都这样说?”穆征衣忍不住笑:“看不出来,她居然还挺高看咱们穆家的。那好啊,我二弟明年回京娶亲,你做个大媒,聘她进来给你做妯娌。”

        听了穆征衣的话,顾仪兰的嘴角忍不住狠狠一抽。跟谢淑柔做妯娌……天哪!那她们俩还不得跟乌眼鸡似的,任何鸡毛蒜皮的事都能吵一架。

      第368章 回门

        不过想想谢淑柔嫁进安国公府的可能性,顾仪兰又忍不住摇了摇头,谢相一家对谢淑柔期望如此高,能甘心让她嫁进来才怪呢。想到这里,顾仪兰不知怎地,顾仪兰突然对谢淑柔有些同情,她知道那姑娘是真心不喜欢仪王,但谢淑柔恐怕没她这样好的运气。

        不是仪王就是信王,在顾仪兰看来,谢相一家是铁了心要让谢淑柔做王妃的。

        “你别瞎想了,”顾仪兰最后叹了口气答道:“谢相夫妻的想法满京里无人不知。”

        “因此我也只是玩笑,”穆征衣答道:“这谢四小姐也是个可怜人,红裳跟我说过几次,她有些怕仪王,并不愿意如家中长辈所愿,嫁进王府。”

        “兴许以后不是嫁去仪王府,反而嫁去了信王府呢,”顾仪兰摇了摇头,有些感慨:“全看谢相的决定而已,她哪里有选择权。”

        穆征衣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愣了一下,才笑起来:“若是如此,也是运气。红裳倒是一直都对信王印象不错,那小丫头看人其实很有一套。”

        “小妹心思澄澈,人又细心聪敏,很有些知微见着的本事,看人自然是准的,”顾仪兰答道:“不过我倒不知她竟然对信王评价颇高。”

        “是啊!”穆征衣笑着摇头:“你猜红裳说过什么?她说信王是个好人。虽然听起来挺可笑,但其实我信我妹妹的判断。”

        顾仪兰偏过头神情认真地望着穆征衣,突然开口说道:“小妹的直觉一向不错,我也是信的。”

        “兰儿?”穆征衣的神情突然严肃了起来:“这不是儿戏。”

        “我自然知道这不是儿戏。”顾仪兰伸出手握住了穆征衣的手:“可是夫君,我了解我祖父,他……其实不像旁人口中那般高节清风。林相的身子撑不住了要告老,我知道,我祖父自然也是清楚的。”

        “身处利路名场,有争胜之心本就是人之常情,”穆征衣答道:“你祖父不论是为了首辅之位,还是为了顾氏一族,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干涉,也不能干涉。兰儿,你是穆家媳,穆家不涉党争,你清楚的。”

        “我清楚。”顾仪兰答得斩钉截铁:“所以我才担忧。夫君,我清楚身份上,我不适合嫁入穆家,聘我这个顾家女进门,会给咱们家里找许多麻烦。穆家不涉党争,但朝中权臣会千方百计拉咱们穆氏将军入局,我祖父其实也是一样。所以我很怕……”

        不用顾仪兰将话点明,穆征衣就明白她想说什么。穆征衣伸手抚了抚妻子桃花一般的面颊,轻声安慰道:“你放心,顾家再如何,也不会拖累到我们家里,不会的。你也太小看咱们穆氏将军了,伯父在朝堂上与他们周旋了十来年,这不也没大事吗?你的身份对咱们家来说,也算不得麻烦,大伯母还是宗室女呢。”

        “你这就是安慰我了,”顾仪兰叹了口气,抓住了丈夫的手:“礼亲王毕竟是闲散亲王,对于咱们家来说,礼亲王府这门姻亲与顾家相比,实在已经好上太多。但是你放心,我明白自己的立场,我是你妻子,是穆家人,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我自然是信你的,”穆征衣笑了:“因此你也得学会相信我,相信我能将一切处理好。”

        “那就试试看,”顾仪兰也笑了:“今儿这一关,大约你就不好过。我祖父祖母只怕早盼着你陪我回门呢。”

        是否暗示顾大学士站队信王这个话题,在穆征衣小两口这里算是暂时终结。顾仪兰成功地被丈夫说服了,她打算先观望一阵子,不掺和顾家的事。

        其实如果可能,顾仪兰甚至想要说服顾大学士不要参与首辅之争,然而她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就算她祖父肯答应,局势也不容顾家独善其身。况且现在再阻止她祖父也已经晚了,她从穆征衣口才得知,祖父之前已经与谢相合作过一次,成功地将自己的一名学生,送入兵部做主事。

        而且现在顾仪兰最担心的也不是这个,而是她即将回京的父亲。顾仪兰确定,这一次她父亲回京,必定会入六部做事,只是不知祖父到底会在哪里为她父亲谋一个合适的缺。

        早膳刚过,安国公夫人身边的春蕙就过来传话,说是回门的车马礼品已经准备停当,因此穆征衣小两口并肩去穆老夫人屋里,向她请安之后,就乘上马车往顾家去了。

        穆征衣特意没有骑马,而是陪着妻子坐车,而一路上,顾仪兰显得有些沉默。

        去顾家不算远,乘马车不过两刻钟的距离而已,因此很快就到了。马车停在顾家门口,穆征衣正要先下车时,顾仪兰突然一把拽住了他的手,开口问道:“夫君,若是我父亲回京后入兵部或者户部……”

        话不用说完,穆征衣就明白了妻子的意思。他知道,顾仪兰是怕,将来顾三爷若是入了兵部或是户部,将来兴许会仗着自己岳丈的身份,在某些事情上要求穆征衣妥协。

        “你呀,一定是红裳那个小丫头带坏了你,”穆征衣笑道:“怎地这几日跟她似的,一个劲的瞎操心。这些事等岳丈大人从宁陵回来再担心也不迟。”

        顾仪兰担心得太早了吗?事实上一点都不。这一点在她回到顾家不久后,她就明白了。顾家对新婚小夫妻的接待当然十分热情,午宴过后,顾夫人借口想和顾仪兰说说话,将她带回了自己的院子,而穆征衣,则被独自留在了花厅。

        穆征衣要独自应付顾大学士,这一关自然不好过,然而在后宅的顾仪兰,其实也没太轻松,顾夫人这边还好,就如平时一般,像个对孙女不放心的祖母而已,让她不习惯的,是刻意对她展现出浓浓母女情的顾三奶奶。

        其实顾三奶奶一向挺疼爱顾仪兰的,只不过她在宁陵,与女儿见得少而已,过去的许多年,每次母女两个有机会相见,顾三奶奶也都会抓紧时机展现一下母爱,然而哪次都没像今天一般夸张,那份刻意的亲密,已经让顾仪兰开始有些不自在了。

      第369章 教导

        顾仪兰和穆征衣正在顾大学士府与人周旋的同一时间,安国公府里,穆红裳刚好收到了谢淑柔打发人送来的点心和信。

        她先探头看了一眼点心之后,才慢慢拆开了谢淑柔的信。

        “写了什么有趣的事?”穆青衣走过来,坐在了穆红裳身边,安安静静地喝了口茶。

        “让四哥说着了,还真是有趣的事。”穆红裳笑着答道:“谢姐姐说后日是忠武伯家太夫人的寿宴,她要陪着谢夫人赴宴,没空给我做点心了,还说皇后娘娘今儿不知怎么了,突然打发人去了谢府,赏了谢夫人一副赤金点翠镶珠的璎珞。”

        “什么?”穆青衣眉头微微一蹙:“皇后突然赏了谢夫人,而不是赏了谢四小姐?”

        “对。”穆红裳点点头:“奇怪吧?”

        “是不是明赏暗催,”穆青衣想了想之后答道:“谢四小姐的亲事,谢家眼下也没给仪王一个明确答复,也不说成,也不说不成,皇后怕是急了。”

        “那也不对啊,”穆红裳挠挠头:“要急也是仪王先急吧?谢姐姐信里说了,仪王这几日依旧一如既往,一日一封信‘诉衷肠’,也没什么特别。我想,若是仪王想成亲,怎么也得先私下里跟谢姐姐提一提吧?谢姐姐常说仪王虽然不是真的喜欢她,但是做戏还是做得很足的。”

        “戏足……”穆青衣不小心被这个说法逗笑了:“还真是……很贴切。那依你说来,皇后大张旗鼓的赏了谢夫人,不是为了催婚是为了什么?”

        “我想……”穆红裳抬眼望天,仔细考虑了一阵子才答道:“既然大张旗鼓,那就是要旁人看,否则做什么这样张扬。值得皇后娘娘这样演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些人,信王、林相或者是大嫂的娘家喽。我觉得大约是演给信王看的。谢姐姐早就跟我说过,她祖父其实私下里其实已经与信王达成协议。但谢姐姐是好久以前说的,依我看来,若是谢相真的下定决心,他早应该直接替谢姐姐拒绝仪王的示好才对,但这么久了他都没这样做,所以我觉得谢相兴许并没有下定决心。”

        “所以小妹是觉得,谢相虽的立场还有可能改变?”穆青衣问道。女生小

        “这是我自己瞎想的。”穆红裳答道:“我只是觉得谢相有些奇怪而已。我可没说他的立场还会变,与信王达成协议又翻脸不认人,那不成了出尔反尔的小人了?我宁愿相信谢姐姐的祖父没有那么坏。”

        “我家小妹真聪明,”穆青衣笑着捏了捏穆红裳红润的脸蛋:“只是毕竟还小,说出来的话,总是带着三分孩子气。世间之事,哪里这样容易就以好坏论。俗语云此一时,彼一时,谢相官场沉浮这么多年,自然很会相机行事,若是将来信王势弱,他改变立场也不奇怪。”

        “不会吧?依照四哥这样说,那信王多倒霉啊!”穆红裳嘟起小嘴,似乎在为郑锳抱不平。

        “信王若足够强势,谢相自然不会随随便便背信弃义,”穆青衣答道:“但若是信王与仪王相争,最终落了下风,以谢相的精明,多半会及时抽身,以免受到牵累。毕竟这也不是谢相一人之事,若是真站错了队,谢氏一族全都得赔进去,因此他就是再小心也不为过。小妹要知道,这是储位之争,并不是普通的朝堂党争,失败一方是什么后果,不用我说你也应当能想到。”

        “四哥说得虽然很有道理,”穆红裳答道:“但我还是觉得若是谢相不守承诺的话,信王很倒霉。依我看来,谢相若是尚未拿定主意,那大可不必这样早就向信王表明立场。没想好就慢慢想,总强过站定立场以后再改主意做墙头草吧?一诺千金的道理应当人人都懂。”

        “谢相是相爷,又是信王母族,无论从哪方面而言,他都没有任何机会在储位之争中独善其身。”穆青衣答道:“仪王和信王不会容许他袖手旁观,因此他必然要选择自己的立场。小妹你从小跟着孙先生读书,又一向个性正直,因此觉得谢相既然已经选择了信王,就该重信守诺,不可轻易背叛。你的想法本来是没错的。但就谢相和信王这事而言,四哥却觉得,良禽择木而栖,能够随机应变、顺势而为也是谢相的本事。”

        “四哥这话我却不懂。”穆红裳摇摇头:“四哥也是自小饱读圣贤书,见风使舵、背信弃义明显有违君子之道,四哥却为何说这是本事。”

        “书中是教过我们许多为人的道理,”穆青衣笑着摸了摸穆红裳的头:“但人世复杂,许多事却不能简单地用书中的道理评断。例如谢相和信王,原本就是趋利而来的合作,各取所需而已,信王所求是太子之位,为谢相所求则是更大的权势以及谢家子弟的前程,目的原本就不同。他们现在暂时达成协议,是因为他们都认为眼下合作最符合双方的利益,仅此而已。”

        “依照小妹看来,承诺就是承诺,随意背弃就是不对,但他们与你看事情的角度恐怕略有不同。例如若是信王在储位之争中失败,谢相不及时抽身,难不成还要拖着他谢氏一族为信王陪葬不成?对于谢相来说,谢氏一族老小的性命,还有族中子弟的前程,很显然要重过他对信王的承诺。我想这一点,信王自己也是心里有数的。”

        “我知道四哥说的没错,”穆红裳认真思考过后才答道:“但我还是觉得信王很吃亏,这样看来,谢相的承诺根本没有意义。”

        “谁说没有意义,”穆青衣答道:“至少眼下,谢相的确站在信王这边,是信王的政治资本。至于以后,一切全看信王的本事。只要信王足够强,让谢相看到跟着他百利无一害,谢相自然就不会改主意转而投向仪王。况且……小妹你也太小看信王了,他是个精明人,用些手段绝了谢相的退路,让谢氏一族牢牢绑在自己这条船上,也不是做不到。”

      第370章 举一反三

        穆青衣对妹妹的务实派教育,显然很有用,穆红裳歪着头想了想,立刻就开始举一反三:“四哥,照你的说法,信王和谢相目前的合作,对双方来说其实更像是是一种策略,只看眼下,至于将来,也许会变化。而对于未来的变数,无论是信王还是谢相,其实都早心里有数。”

        “正是。”穆青衣点点头:“我家红裳就是聪明,这样快就懂了。”

        “那爹爹之前到底在烦什么?”穆红裳小脑瓜一歪:“林相以钱粮要挟爹爹,爹爹也可以先答应,钱粮到手之后再翻脸不认人就好了。策略嘛!”

        “傻妹妹,”穆青衣忍不住大笑着捏了捏穆红裳的鼻子:“你以为是你骗穆碧影吃糖包子?真若这样简单就好了,但可惜这样大的事,林相哪可能随意相信伯父的承诺。林相为相多年,自然十分沉得住气,见不着兔子,他怎可能轻易撒鹰。伯父想要蒙他可不容易。”

        “是啊……”穆红裳的小脸垮下去:“眼下是咱们更急。都快五月了,一万甲士早已入了北境,但战马和粮草还差着,还有,我昨日听三叔和大哥说,今年边关三州修城防工事的工程款还差着些呢!这几日三叔嘴上都急得起了燎泡。”

        “马上入夏了,也不知今年年景如何,”穆青衣叹了口气:“三叔急成这样,大伯他们在北境怕更是焦急万分。所以我……”

        穆青衣话说了一半便住了口,他坐在穆红裳身边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开口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妹妹。

        穆青衣原本以为,小妹会很难接受自己的决定,但他没想到,穆红裳只是睁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盯着他瞧了许久,之后就点点头应道:“嗯,知道了。不知六月里,凝翠湖的荷花都开了没有。之前早就说好了,等四哥去北境的时候,我要在太白楼给四哥践行。”

        “红裳……”穆青衣伸出手摸了摸妹妹的小脑瓜,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提早一年去北境,在家陪伴妹妹的日子就少了一年。穆家男儿去北境以后,能在家的日子就少了。

        “还能见到的。”穆红裳反倒显得更平静些,她朝穆青衣笑着说道:“四哥三年后要回京娶亲的,那时候我十七岁,我在京里等四哥。我要等满了十八岁再嫁去江南,等四哥娶了嫂嫂之后再走。”

        “好。”穆青衣朝妹妹露出温柔的笑容:“说好了,等着我回来。”

        “四哥就放心吧,”穆红裳也笑了,大眼微微眯起,眼底却有潮气泛起:“我可是一言九鼎,绝不可能食言的。”

        穆青衣伸手牵住妹妹的手,刚想要开口说什么呢,却见到荷叶脚步匆匆朝着两人走来,一看到他们就笑道:“四少爷和小姐原来躲在这里,倒叫奴婢好找。”

        “该去外书房读兵书了?”穆红裳一边站起来一边问道:“奇怪,我怎么觉得今天时间过得这样快,祖母好像才刚刚去歇午觉,怎地一转眼就该上学了。”

        “还没到上学的时辰呢。”荷叶摇摇头:“小姐不用急,奴婢就是过来传个话,孙先生说下午不用上学了。”

        “不上学了?”穆红裳微微一愣:“难不成是大哥大嫂回门回来了?怎地这样早,不是说要在顾家用完晚膳吗?”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8 07: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