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慕红裳》-第1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六部尚书二对四,三位宰相二对一,就算林相是首辅,眼下也不得不拿出个明确的态度来了。

        林相看了一眼出言谨慎不肯随意站队的顾大学士,又看了看态度明确的谢相和李相,很快做了决定。

        他同意先由户部拨款,先加固燕州、朔州和幽州的城防。

        林相的话说得挺有技术,他同意现在拨款,修三座州府的城防,其一是因为北境十三州里,这三座州府在相对前线的位置,其二,是因为朔州和燕州都是穆家人坐镇,穆四将军的朔北将军府在朔州,而穆经略使则驻守在燕州,而穆三将军驻守在幽州相邻的镇北军大营,这一建议,颇有几分安抚安国公的意思。

        此外,林相特意说明了,他读过安国公和穆经略的奏疏之后,认为穆经略对于北境形势分析得当,增兵的要求合理,只是他认为,今年风调雨顺也是事实,戎狄就算进犯,也不至于在今明两年,因此增兵并不是刻不容缓,可以暂缓。

        林相提出,眼下已经是秋日,各地都在秋收,此时发募兵诏书怕是民心不安,他提出北境增兵暂缓,至少过了年再说。

        林相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北境十三州的平州、宁州等其余十州的城防加固暂缓,等下一年的税收入库之后,再由兵部报预算,户部统一核算。

        他很恳切地向皇上陈述了户部的难处,对于其余十州的城防款,他表达得也很微妙,只说“下一年兵部报预算,户部核算”,并未说拨款的事,为户部留了余地。

        林相同时也说明,他认为朔州、燕州和幽州三州大修城防,这三州由北境威名赫赫的穆氏将军镇守,对于戎狄已经可达到震慑作用,使他们不可轻易来犯。

        林相这几条奏议,考虑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听起来也颇为切实可行,话说出去,谁也找不出毛病。户部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是事实,但人家也没说反对增兵,人家也没说不修城防,因此一时之间,连安国公为首的军方一派也没法挑理。

        坐在御座上的皇上想了想也觉得林相的建议颇为合理,询问了满朝文武的意见之后,很快决定,就依照林相的奏议,由户部拨款,先加固燕州、朔州和幽州的城防,其余的明年再说。

        对于这个结果,安国公虽然失望,但也清楚,皇上已经下了旨意,无论是增兵,还是北境其余十州的城防,过年前都没戏了,不过好在燕州、朔州和幽州立刻就可以开始加固城防工事,也不算全无收获。

        安国公想了想,觉得这个结果也不是不能接受。暂时先将三州城防修起来,其他的过完年继续努力。说起来此事还是幸好谢相和李相肯支持,掌管兵部的李相倒是罢了,北境不安稳,兵部脱不了干系,尤其是管着工部的谢相,没想到他倒是肯妥协。

        下朝时,安国公如往常一样独自离开,并没有与其他朝臣同行,但他离开崇德殿时,特意在大殿门口等了等,看到李相和谢相出来时,朝他们拱了拱手,以示感谢。

        落在最后的顾大学士看到了朝李相和谢相拱手致意的安国公,垂下眼皮一声不吭,直接出宫坐上小轿回家了。

        顾正则回家之后,直接进了后宅,顾夫人倒有些奇怪。顾正则一般不会这样早回家,就算是哪日皇上不需要学士随侍御书房,顾正则得了空早归,也不会就直接这样进内宅。

        一般顾正则若是得空早早【创建和谐家园】家,会在外书房换了便服传膳,接着或者迎客,或者与门客们在书房议事,很少这样早进内宅。

        今日倒是奇了啊……顾夫人看着一脸严肃用膳的老头子,默默地想。这是有事?看起来心情不大好啊……

      第41章 生辰

        “老爷,今日回来得倒是早,”顾夫人思忖片刻,并没有随意开口问自家老头子的心情,反倒像是没注意到似的,微笑地说着些家常闲话:“妾身还以为老爷至少要未时末刻才能出宫,还特意嘱咐了厨房,今日汤羹午时再上火炖上。”

        “嗯,”顾正则的脸色倒是没多大变化,还是一脸严肃的模样,端起茶杯来轻呷一口:“今日圣上召了林相和谢相进御书房。”

        “只有他们两人?”顾夫人眉头微挑:“倒是少见。”

        “皇上今日不会有新的旨意下来,”顾正则眼皮都不抬,一副认真喝茶的模样:“要紧的几桩都当朝议定了,已经在散朝前便命我拟了旨,上了御印。没什么大事,皇上就让我和李相先回来了。至于林相和谢相……大约是关于北境的事,皇上还有事要问。”

        “哦,”顾夫人点点头,恍然的模样:“妾身虽身在内宅,但北境的事也听说了,据说因为安国公的奏疏,这几日朝堂上很不消停,武将文臣争执不休。”

        “已经议定了,”顾正则语气平淡地答道:“圣旨已下,至少年前不会有变。”

        “这样快?”顾夫人这下倒有些吃惊:“前几日赴宴,碰到孙尚书夫人了,听孙夫人说,孙大人这些日子烦得很,武将们的奏疏一道又一道,都是逼着户部拿银子,孙大人天天愁上头,日日往林相府里跑。妾身还以为……”

        “原本不会这样快议定,”顾正则轻轻叹了口气:“增兵五万确实是狮子大开口,若真按安国公的奏疏办,户部的压力也的确太大,所以林相一直顶着呢。今日朝上,孙尚书和周尚书又吵起来了,皇上问了我和几位相爷的意见,谢相……谢相支持了安国公,所以林相只好妥协,同意先修北境三州的城防,其余的年后再说。”

        “什么?”顾夫人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谢相?怎么可能……若是李相还说得通,北境出事,兵部也算脱不了干系。可谢相……”

        “是啊……”顾正则的眉头蹙起:“我也是想不通,谢相怎会突然改了立场。”

        顾夫人沉默了片刻才开口问道:“老爷,旁人的事咱们也管不了。眼下妾身就想问问,今日在朝上,这谢相是出人意料,与安国公站到一处了,林相和李相自然也不用问,各有立场,皇上询问的时候,那您又是怎么答的?”

        “我还能怎样,”顾正则一声苦笑:“我自然不愿意得罪安国公,可他的两道奏疏确实是难为户部了,我自然也没法明着支持他,林相盯着呢。我可不是谢相,背后站着五皇子,就算得罪了林相,他也能在右相位置上站稳。”

        “老爷为难了。”顾夫人了然点头:“其实朝中人人都知道老爷谨慎,今日这事确实有些出人意料,谁能想到谢相突然改了立场。”

        “眼下说这些也晚了,”顾正则自嘲似的笑了一声:“谢相倒是站队站得痛快,头一日还像我一样,对于北境之事不发一语,甚至还暗中支持林相和户部,谁想到转身就变了。这下子倒显得我是个世故小人似的。但这个哑巴亏我也只能吃下,又不能找安国公去解释,只盼着他不要计较才好。”

        “老爷……”顾夫人想了想之后问道:“您说……是不是谢相也发现了林相暗中派家人回乡置产的事?”

        “官员回乡置产也不稀奇。”顾正则沉吟片刻之后答道:“这也不是什么需要瞒着的事。林相将林五爷的次女订给了宋城赵家,也不是什么秘密,有心人稍一打听就能知道,这其中关窍,也不只我们一家能想到。林相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就算是起了乞骸骨的心思也是正常。”

        “如此,”顾夫人点点头:“九月二十三礼亲王生辰,咱们府里的礼要送的讲究些。”

        “嗯!”顾正则点点头:“府里也别去太多人,咱们带着六姐儿和九姐儿去。”

        “这不好吧?”顾夫人问道:“中秋宫宴时皇后娘娘特意说过,礼亲王生辰皇上要赏个园子。皇上有赏赐,这次礼亲王生辰一定是大办,家家都是合家赴宴,我们府上就去我们老两口加两个孙女,儿媳们也就罢了,儿子孙子一个都不到,恐怕不太好吧?”

        “无妨,”顾正则摇摇头:“皇上打算赏含碧庄园给礼亲王,这事儿我知道。皇上这礼也不是送给礼亲王的,而是送给安国公府看的,人人都知道,礼亲王能有今日,还不是因为他有安国公这个深受圣上宠信的女婿。因此这次礼亲王生辰,皇上肯定要做足了面子,一定会在生辰当天,派人去礼亲王府宣旨封赏。礼亲王虽然是宗室旁支,但眼下名义上是皇上的王叔,皇上又有意给礼亲王脸面,我想,应当是五皇子或六皇子亲自去宣旨拜寿。”

        “这不是好事嘛,”顾夫人答道:“那我们府里,更该阖府赴宴。”

        “不。”顾正则语气十分坚定:“男孩子们都不去,就带六姐儿和九姐儿去。皇家和安国公府的事,我们不掺和,眼下也不宜与皇子们多往来。六姐儿和九姐儿你也嘱咐好了,离皇子公主们远着些,行事有些分寸。尤其是五皇子,谢相可是五皇子的外家,咱们府里与他交往,更要多注意。”

        “知道了。”顾夫人点点头:“我们家里男孩子不去,便是皇子来了,也不需相陪。我会嘱咐好六姐儿和九姐儿,让她们跟各家去拜寿的小姐们呆在一处,别乱走。”

        “嗯!”顾正则点点头:“几位公主也不知会不会赴宴,若是公主们也赴宴了,让孩子们别往跟前凑。”

        “老爷放心,”顾夫人露出微笑:“礼亲王生辰大宴宾客,我想安国公夫妻大概也会带着儿女出席,到时我让六姐儿和九姐儿陪着穆大小姐玩。”

      第42章 缘由

        谢相家里当然也受到了礼亲王府的请柬,谢相从宫里回来的时候,谢夫人正带着几个儿媳核礼单。

        “九月二十三往礼亲王府送的礼,”谢夫人举了举手中的礼单:“老爷可要过目?”

        “你看着办,这些你做主就好。”谢相不感兴趣地挥挥手,转身朝站在一旁的三位儿媳吩咐道:“已经晚了,你们就先回去吧。”

        三位儿媳妇一听就知道,是公公婆婆有话说,嫌她们碍事了,因此三人赶忙告辞出来,刚刚走出谢夫人的院子,就看见谢家大爷谢常静脚步匆匆,正往谢夫人院子里来。

        谢家二奶奶和三奶奶看到大伯过来,朝谢常静打了个招呼就告辞离开了,谢大奶奶则站在原地没动,微笑着问道:“大爷可是过来找父亲的?”

        “父亲唤我过来的,”谢常静朝自己的妻子点点头,也露出微笑,态度倒不像前几日那般不冷不热:“你先回去,别在这里等我,秋日里天凉了,我等等就回去了。”

        这就是晚上要去大奶奶房里的意思,谢大奶奶还没说什么,她身旁的丫鬟已经露出欢喜的微笑。自从谢淑柔挨了谢相的训斥,这些日子谢大爷对谢大奶奶都有些不冷不热,今日态度好转,谢大奶奶自然欢喜,她目送谢常静进入谢夫人的院子之后才转身,一路往自己院子走,一路细声嘱咐自己的丫鬟为谢大爷炖汤,整治小菜。

        “等下叫沐风和柔儿过来给大爷请安,”谢大奶奶心情很好地吩咐:“这些日子柔儿日日闷在自己院子里,刚好让她出来走走。”

        “大奶奶……”丫鬟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还是等大爷过来以后再叫三少爷和四小姐吧。大爷有日子没过来了,定是想跟大奶奶说几句体己话,少爷小姐们……”

        “嗯,也好。”谢大奶奶脸上微微发红,温温柔柔地应道:“我们先回去等大爷。”

        谢常静是谢夫人的嫡长子,一看到他进来,谢夫人立刻露出笑容:“老大怎地这时候过来了?你媳妇刚走。”

        “是听说今日朝上的事了吧?”谢丞相端着茶抬起眼皮问道。谢常静是谢丞相第一得意的儿子,三十岁那年就考上了进士,选了儒林郎待补不过半年,就选了太常博士,又不过三个月就补了从七品监察御史。

        眼下谢常静不过三十六岁而已,已经是个正六品侍御史了,官位虽算不上高,但位置却重要。谢常静是谢丞相嫡长子,从小被谢相亲自精心教养,自然精明能干,且谢常静人情通达,并不像一般【创建和谐家园】子弟一样目下无人,因此他在同僚中人缘很好,在同榜学子中,也是个领袖一样的人物。

        兵部那位蒋主事,就是与谢常静同榜的进士,他们两人是当年那一榜学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两人关系一直处得相当不错,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这次北境之事,也是蒋主事主动求到了谢常静的头上。

        “是。”谢常静点点头:“听闻父亲在朝上向圣上建议,让工部调拨民夫物料去北境?”

        “户部出钱,先修燕州、幽州和朔州,工部调一部分民夫过去即可。”谢相一句话就说清楚了眼下的情况:“年前不会再有圣裁。你的消息倒快。”

        “没想到父亲这样快就改了主意。”谢常静微笑起来:“蒋兄得了信,特意来找我道谢。”

        “穆经略的奏疏我也看了,所思所虑颇有道理。”谢丞相面色平静地答道:“北境之事是大事,未雨绸缪总是好的。况且无论将来朝中情况如何,大周北境也是要靠穆家守着,得罪他们有什么好处。北境安危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只是国事,对于安国公一家来说,却还干系着穆家人的安危,安国公为了自己的兄【创建和谐家园】侄操心,原本就是人之常情,推己及人,换了我也一样不可能轻易善罢甘休,我何苦与他对着干。”

        “也是父亲审查事理,慎观终始,有先见之明。”谢常静微笑地答。

        “这算不上先见之明,”谢丞相一脸严肃地摇摇头:“你那个朋友,区区六品兵部主事而已,这些事他都能看明白,我身居相位,难不成还不如他?”

        “能看明白是一回事,肯做却是另一回事。”谢常静笑着摇摇头:“这些事林相也都明白,但还不是硬顶着不肯松口,若不是父亲肯站出来支持安国公,我看北境之事若要决断还早。”

        “林相和我不一样,”谢相摇头叹气:“林相掌管吏部和户部,毕竟无论是募兵还是修城防,实打实拿钱出来的是户部,每年收上来的库银总是有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安国公的奏议对于户部来说,压力也的确太大了些,贸然应了,到时户部拿不出钱怎么办?这个责任可就成了林相和孙尚书的了。而且林相年纪大了,又身居高位多年,难免刚愎自用……”

        在一旁听了半日不出声的谢夫人此时突然开口补了一句:“老爷今日在朝上公开支持安国公,就不怕林相不高兴?”

        “我怕什么?”谢相冷哼一声:“我就是什么都不做,他看我也未必顺眼。”

        “这倒是真的。”谢常静点点头:“今日蒋兄跟我说,他们兵部主事有了缺,依稀听说要补上一科的传胪,那位可是林相的学生啊!”

        “哼!”谢相冷哼一声:“我看他没有知足的时候。这事儿你不用管了,我寻个合适的机会给李相递个消息。”

        “儿子知道了。”谢常静点点头:“另外,和父亲讨个主意,兵部选人的事安国公应当也说得上话,虽然他不会主动开口,但皇上若有问,他必是要答的,要不要给他也递个消息?”

      第43章 筹划

        “不用。”谢相微笑起来:“安国公是个心理有数的人,有些事无需点透。倒是你那个朋友……此次他身为钦差主动上疏帮穆经略说话,还为了北境之事奔走筹谋。安国公对他应当印象不错。你之前说,你和他是至交好友?”

        “是!”谢常静微笑答道:“他是潭州蒋氏出身,当年二甲第七,有个伯父在密州做知州,人也年轻,比我小几岁,同榜学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当年那一榜,也就是他与我最为投缘,多年相处,算是知己至交。”

        “从此次北境之事就可看出,此人胸中有大丘壑,”谢相抬起头,微笑地看了自家儿子一眼:“如此谋国之臣,做个小小的主事可是浪费了。”

        “是啊!”谢常静露出了然的微笑:“若是侍郎有缺就好了。”

        “嗯!”谢相点点头:“若是有人推举蒋主事做兵部侍郎,安国公应当乐见其成。”

        “说起安国公,”谢夫人看了自家相公和儿子一眼:“宫里还没消息捎出来吗?过几日就是九月二十三了,礼亲王生辰,圣上倒是派了谁去宣旨拜寿。是咱们五皇子还是六皇子啊?”

        “无妨,”谢相摇摇头:“我已经递了话进宫。真派了六皇子也无所谓,让咱们五皇子找个借口求了皇上,与六皇子同去,皇上应当不会拒绝。皇上眼下要给礼亲王做面子,巴不得阵仗更大些呢。”

        “如此就好。”谢夫人点点头:“那咱们家里,我想着也别去太多人了,省得太过显眼。”

        “就老大一家子跟着咱们去吧,”谢相点点头:“咱们老两口,老大两口子,孩子就带沐风。至于柔儿……”

        “柔儿要去!”谢相一句话没说完,谢夫人先抿嘴笑起来:“礼亲王生辰大宴宾客,安国公夫人应当会带着穆大小姐去拜寿。”

        “唔!也好!”谢相点点头:“如此说来,柔儿是比旁人要更合适些。只是常静多嘱咐她几句,私下里递送些小礼物不妨事,去赴宴当着人还是谨慎些,莫要显得太过热情。”

        “眼下还需要避这个嫌?”谢夫人微微挑眉:“若是安国公举家出席,难不成也不让沐风和穆家公子们一处玩?”

        谢相想了想之后才答道:“安国公夫妻若是要带公子出席,也只可能是穆家二公子穆铁衣。但穆铁衣转年就十八了,很快就要赴北境边关,他会不会去拜寿还两说。若真去了也无妨,让沐风机灵点,旁的都无所谓,别让六皇子找到机会与穆家公子单独说话就好。”

        “父亲放心,儿子知道了。”谢常静点点头:“儿子这就回去嘱咐沐风和柔儿。”

        谢相点点头,谢常静给父母行了礼之后,转身匆匆出去了,直奔谢大奶奶的院子。看到儿子走了之后,谢夫人才笑着开了口:“别看老爷前几日训斥了柔儿,其实心里还是疼她的。”

        “柔儿那孩子有时候是有些不大懂事,”谢相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做事顾前不顾尾。前些日子不知怎么想的,居然撺掇着我与安国公交好。这是她该管的事吗?也太不知分寸!但反过来想想,柔儿虽糊涂,说出的话来也不像样,但的确是在为家里着想。后宅的女孩子,也没什么见识,但却心心念念地为家里打算,只这一点,她就比仪儿她们强出许多。”

        “这不是还小呢吗!不懂事教一教就好了,”谢夫人立刻开始为自己的嫡孙女开脱:“柔儿是聪明孩子,也不是一直不长进。眼下不久已经开始懂事了嘛,旁的不说,单说她送去给穆大小姐的那些礼,一看就是费了好大的心思。也就是咱们柔儿,旁人哪能弄了这样好的东西去送人。”

        穿越党谢淑柔不知道,她仔细想出来巴结穆红裳的那些礼物,已经让她在祖父祖母的眼中改善印象了。不过就算知道了,谢淑柔其实也不太在乎。谢丞相对她的看法,哪有穆红裳对她的看法重要啊!穆家那个大眼睛的小姑娘才是未来的金大腿呢!

        谢淑柔眼下正在惊喜中,因为她那个便宜爹通知她,要带她去礼亲王府拜寿,听说安国公夫妻有可能带着穆家大小姐去。谢淑柔她爹正仔仔细细的嘱咐她,让她当着人别显得对穆红裳太热情。

        哎呀!好不容易有机会见到穆大小姐,当然要好好表现了!至于便宜爹说的不可太过热情神马哒……再说再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她倒是想表现得更热情些,只盼着穆家那个大眼睛的小姑娘肯给她机会。

        小姑娘都喜欢什么样的话题?到时候她该说些什么好?要不要提前弄点新礼物去巴结穆大小姐呢?也不知道上次送的绒毛熊和冰皮月饼她喜欢不喜欢……

        谢淑柔看起来一脸认真听谢常静教诲的模样,实际思绪早就跑远了……

        而同一时间,受到顾夫人嘱咐的顾仪兰也在想差不多的事。去礼亲王府里拜寿,应该会看到穆家大小姐,毕竟礼亲王是穆大小姐的亲外祖。

        想起穆红裳,顾仪兰微微笑起来。她突然想起在公主府甬道边,穆红裳往自家娘亲头上插花的样子了。穆家大小姐,看起来是个心思恪纯之人呢,一双大眼睛亮晶晶的,真是活泼可爱,让人一看就喜欢。

        要不要提前准备些礼物带过去呢……可是她是跟着祖父祖母去拜寿,若是刻意带着送给穆大小姐的礼物,让人瞧见了似乎不太好。

        所以这礼物最好是小巧一些,手帕荷包之类,看起来像是随手转增的物件就最好了。又要不引人注意,又要讨巧出奇,让穆大小姐看一眼就喜欢,这礼物不大好准备呢……

      第44章 礼亲王府

        穆红裳很开心,娘亲说了,九月二十三要带她去礼亲王府拜寿,她和二哥一起去。这礼亲王是她的亲外祖,可是穆红裳真的对自己的外祖父母不太熟悉,从小到大也没去过几回外祖家。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09: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