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惊雷逐鹿》-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在斥候的引导下,四万大军兼程急进,如怒潮突进,如奔雷闪击,如同一口锋利绝伦的利刀,刀刃直指土默川!

      进军途中又顺势灭掉了几个小营寨,以免走漏消息。

      将至目的地的时候,突然暴风大起,天地昏暗,地面厚厚的积雪也被狂猛的大风卷到空中,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上下翻滚,把个天地搅得烟雾腾腾,白尘滚滚,高速旋转的雪花,淹没了草原上的一切,这是冻死人不偿命,蒙古草原上令人谈之色变的白毛风啊!

      这白毛风铺天盖地,越来越大,近在咫尺,都看不太清楚了!

      每人眉毛、胡子上都染上了白霜,彼此间如果想要说话就得大声吼,呼吸也闷窒难受。

      一股一股的寒风呜呜地嗥叫着,扑杀过来,撕咬过来,野狼爪子一般,似要把人脸撕开似的,冰寒彻骨!

      寒风啸叫,风把雪尘刮得漫天飞舞,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急速行军的骑士们不得不躬腰伏身,顶着凛冽寒风,吃力地一步一步穿行在呼啸的暴风中。

      在天浑地浊的暴风中,马蹄嗒嗒,溅起股股雪尘,骑士们仍然不声不响,一个一个鱼贯而前。

      所有的马匹,全身上下也全都是冰渣、雪屑,马匹的眼睛、鼻子、嘴唇都挂满了白霜。

      在这么恶劣的大风天气里,顶风逆势而行,诸路军马都不免气馁,士气迅速低落下去。

      已经有几个将官在乔行简面前提议是否就此回兵撤退,连乔行简都在心里犯嘀咕,千算万算也算不到这见鬼的鬼天气,难道是天意?

      看看确实是气候恶劣,连辨别方向都困难,乔行简吩咐亲兵将几十匹马一围,就地在马围子中召集各领兵将官临时议事,天气恶劣,大家也都没有心情长篇大论,都是简短的匆匆表态,是进是退,各人意见不同,众说纷纭。

      乔行简一时也犯了难,进吧,这风也太邪气了;退吧,敌营已是近在咫尺,就此退却心有不甘啦!

      看着乔行简这总督大人实在委决不下,难以决策,这时侍立一旁的一个老兵,壮着胆子开腔说道:“启禀军门大人,小的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乔行简就任总督后,曾经从固原镇的边军士卒中,随机挑选出来一批精锐士卒作为身边的亲兵以护卫自己,这些个亲兵都是身经百战,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兵。

      这个说话的老兵就是他的亲兵之一——丁戈。

      乔行简看了看丁戈,略略沉吟,然后说道:“有什么话,你且说来听听,言者无罪!”

      丁戈恭敬地行了军礼,说道:“军门大人,小的行伍出身,据小的看来,这大风实在是天助我也。我军去时迎风,敌人绝对不会察觉,必定可一举克之。胜利收兵回师时,如果我们碰上回来的敌人主力,则敌军处于下风。我军乘风击之,绝对没有不胜的道理!”

      如果是一个将官有此见识,倒也不足为奇,现在连一个老兵都有如此见地,认为应该进兵击破蒙人留守大营,说明原定的进取歼敌之策并没有大错。

      乔行简闻言大喜,大声说道:“此言有理!如今胡虏进犯京畿重地,所谓君辱则臣忧,我等食君之禄,自当奋力击破胡虏大营,为君父洗雪耻辱,岂可畏难不进哉?殊非为臣之道也!丁戈!”

      “属下在!”丁戈洪声应答。

      乔行简说道:“你进言有功,从现在起,授你正五品千户武职!回师后再叙军功,另行升迁赏赐!”

      “卑职多谢大人栽培!”丁戈大喜,翻身扑倒,就地叩拜,乔行简连忙扶起。

      这个消息一下就在逆风进军的大军中传了开来,立刻军心振奋,士气大振,主帅信赏必罚,极大的【创建和谐家园】了边军骁骑搏取功勋的嗜血yu望。

      坚定了进军决心的乔行简下令全军兼程急进,并分诸路军马为十翼,亲自率两翼突击蒙人大营,其余八翼迂回包抄蒙人营地,听总攻号令,同时纵兵掩杀,向心攻击。

      在这白毛风肆虐,天昏地暗的辰光,蒙人大营留守的蒙骑必定措不及防,大营被攻破几乎已经成了定局。

      兴奋的四万精骑士气复振,个个奋勇争先,催马行进,直扑蒙人营地而去,不久之前还有些畏缩不前的骑士们在转眼之间已经截然不同了,变得勇气百倍,这勇与怯的变化真是奇妙!

      死神在风神狂野的号角声中,悄然驾长车奔袭而来,从天而降,将血腥和死亡四处播撒!

      乱箭如蝗,刀枪如林,山呼海啸一般冲杀进营寨的骑兵凶猛轻捷,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淹没了整个蒙人营地,蒙人留守的骑兵几乎全军覆没,仅有不到千余蒙骑冲进狂风呼啸的雪原,逃之夭夭。

      这一战下来,斩首四千余级,获蒙酋妇孺子女五十余人、牧奴男女等三万余口,马驼牛羊二十余万头,铠仗兵甲无数。

      想来等到蒙酋饱掠归来,发现根本之地已经被彻底破毁,妻子畜产荡然已尽,也只好相顾痛哭了!

      四万余骑的皇朝大军在这一役也伤亡折损数千之众,此前在河套击破蒙人的营寨,边军骁骑的死伤很少,想不到在这里,只此一战,就让边军付出惨重代价,精锐蒙骑的强悍战力令得所有的将佐士卒惕然而微惧!战斗就是生活的精锐蒙骑,果然具有让任何敌人都不敢轻视的实力!

      乔行简顾虑若等到大风歇停再回师的话,万一这时在京畿一带抄掠的蒙骑饱掠回师,以这三万余骁骑恐怕难以抵挡闻讯回师的蒙骑大军,于是在稍事休整之后,即通令全军班师,押解驱赶着所获取的俘虏、牲畜、战利品,火速南行。

      由于大风过于猛烈,暂时无法使用信鸽通知左路两翼的雷瑾所部和鲜卑突骑回师撤退,乔行简命令即刻派出精干斥候充作信使上路,去传达回师撤退的命令;同时还命令,只要大风一停,立刻放飞专用信鸽,看能否联络上左路两翼。

      下达完命令的乔行简,看了看总督府幕僚们一脸担心的神情,心里自然清楚是什么原因让手下的幕僚们如此担心,不过处在他这个位置,却是不得不如此,总不可能把出塞大军的数万骁骑置于危险之境,逡巡于虎狼之地,只为着等一支偏师前来会师吧!

      挥挥手,阻拦住了幕僚们还未出口的劝说之辞,乔行简微微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但是我却不能不如此做!以后的事情顾不了那么多了!去执行吧!”

      一干陇右总督府的幕僚或无声的叹气,或微微的摇头,纷纷出去传达主帅的命令。

      这些幕僚都很清楚,左路两翼的首领都不是省油的灯,且不说那率领六千鲜卑突骑的头人是青海鲜卑土人部大酋的亲弟弟,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鲜卑土人部必定不会善罢干休;单是那雷瑾,那位雷门世家大宗长,雷门元老院掌院,功封一等大公爵的雷懋嫡亲的第三个儿子,不但是当朝的一等男爵,而且据说极得雷门世家司徒老太君以及令狐大夫人的宠溺,这雷三公子如果有个什么意外闪失,等于是一下子就同时得罪雷门世家、司徒家族、令狐家族三大家族。这还不算,因为这雷三公子已经定下了一门亲事,却是雷门和江东大族姑苏孙家的联姻,乔行简下达的命令等于无形中也把姑苏孙家也得罪了,孙家女儿还没有嫁进雷家的门呢,这不是有可能让孙家的女儿守望门寡么?孙家的人也未必肯善罢干休。

      同时得罪四家势力广大而雄厚的家族,可不是说笑的一回事,这么个大马蜂窝捅破了那可是要承受被“蛰”得九死一生的绝大危险。

      这些幕僚还不知道,雷瑾和顾氏家族之间的秘密利益联系,甚至丁氏家族、风氏家族也勾连其中,如果他们知道帝国当今四大家族都和雷瑾有了关联的话,恐怕更是坐立不安了。

      即使兼程赶来土默川的雷瑾部和鲜卑部,能够侥幸的不与可能回师的蒙古大军正面撞上,乔行简也仍然会因此和雷门以及鲜卑土人部结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梁子,除非全军回师撤退的命令能够及时送达,否则这个梁子是结定了。

      弃偏师于不顾,主力大军单独撤退,从道理上和当前整支大军可能面临的危险情形来看,不能说乔行简是举措失当,然而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道理来理论的,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左路两翼能够及时得到回师撤退的命令,左路的万余骁骑不要一头撞进星夜回师,怒火万丈的蒙古大军的罗网中,最不济雷瑾和鲜卑土人部大酋的亲弟弟能够平安无事,否则后果是非常糟糕的,已经有幕僚在心里盘算着,回去后尽快辞幕他就,先跳出这个事非圈再说。

      冒着虽然有所减弱,但仍然风势猛烈的白毛风,驱赶着众多的俘虏和牲畜回师撤退,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不易为敌人所察觉,而且可以有效放缓敌人回师行军的速度;坏处是皇朝出塞的大军同样行军缓慢。

      直到出塞大军越过黄河,进入河套,所有人才稍稍松了口气,乔行简通令全军由西北重要军镇之一的延绥镇榆林塞入关。

      榆林塞,在河套之南,傍黄河支流无定河上源之榆溪,东扼晋北雁朔,西卫宁夏,南蔽关中秦陇,兵家必争的边关重镇也。

      “榆林”这个名称可谓悠久,自故秦帝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驻守榆林时,在边塞广种榆树,用以驻扎军队、保养水土,就有了榆林这个称呼;

      故汉帝国名将卫青也曾经在这里营建“广长榆”林带,因此这里也称为“榆塞”,唐时的骆宾王就曾经感叹“边烽惊榆塞,侠客度桑乾”。

      国初,延绥镇治所在绥德,后来因防御蒙古骑兵侵扰的需要,延绥镇治所才迁移到榆林塞,这里也才成为边关重镇,经过前后数次扩展,才成就了榆林塞煌煌巨镇的规模。

      皇朝非常重视这里的防务,在此驻有巡抚延缓地方赞理军务都御史、总兵镇抚使等大员,又修筑了孤山堡、定边营、神木堡、镇靖堡、旧安边营、清平堡、清水营、高家堡、保宁堡、宁塞营等冲要寨堡构成整个延绥镇的完整纵深防御体系。

      此中军士往昔也骁悍善战,素称忠勇,但因为更番入卫(注:轮班调遣强悍善战的边军戍卒到京师充实京畿防务,捍卫京师安全,谓之更番入卫),士卒疲于奔命,已经无复往昔之骁悍,而且榆林塞屯田不易,种植为难,刍粮每每不足,让边军士卒们饿肚子打仗还想让他们勇猛无比,就如同又想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一样,又怎么可能呢?

      乔行简这位总督大人上任以来,想办法储足军粮,大力改善西北四镇边关士卒粮饷、军械、兵甲等的供应,榆林塞也随之军势复振,面貌焕然一新。

      当纵横塞外,千里闪击,胜利回师的边军骁骑远远的望见榆林城那巍峨雄伟的城墙时,全都不由自主的齐呼“胜利万岁!万岁!万岁!——”

      几万人的呼声汇成滔滔洪流,在天宇间回荡,令人热血沸腾!

      “呜—呜—呜—”低沉的号角声回荡在苍茫天地之间;

      “咚—咚—咚—”行军战鼓由疏而密响成一片;

      如云的旌幡迎着浩荡的朔风猎猎飘扬。

      巍峨雄峙的榆林塞,已近在眼前,怎不让血战归来的将士心潮为之澎湃!

      “孤城绝塞敞高楼,

      漠漠风沙槛外浮。

      遗恨朔方失故土,

      共怜秦卒赋同仇。

      飘飘雪片凌*,

      处处笳声迁客愁。

      才调如君今定远,

      伫看谈笑取封候!”

      乔行简不由诗兴大发,一边催马前行,一边在马上口占七律一首,放声吟诵。

      身边几个幕僚、将官不由纷纷凑趣喝彩!

      更有一个幕僚笑着提议道:“如此好诗,不若寻乐工谱成曲子,广为传唱之!”

      “不妥,不妥!”

      乔行简摇头道:“还是让军士们唱岳武穆的满江红吧,又威武又雄壮!”

      于是当榆林塞的军民迎接凯旋的大军入城时,所见所闻便是一副雄壮而激动人心的铁血画卷,百战雄师战无不胜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百战归来的边军骁骑勇士们稳稳的端坐在疲态尽显的战马上,披着有些污痕甚至残破的胸甲,戴着护臂套,左臂持布满刀痕剑创的铁叶盾,右手擎起血缨零落的浑铁长槊,这全长一丈八尺的长兵利器,马战冲锋,一击可贯重甲。

      骑士们头上兜鍪的护耳也多有残损,盔缨全然灰败污浊,背后斗篷也血迹斑斑,破烂多有,但是所有的军士都精神饱满,斗志昂然!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队队骁勇骑士高擎长槊、刀盾,甚至刀盾互击,敲击节奏,用嘶哑粗砺的嗓音高唱岳武穆的满江红,井然有序的凯旋入城!

      雄壮骁勇的骑士慷慨激昂,纵情高歌,夹道欢迎勇士归来的军民人等无不热血沸腾,发指冲冠,也同声应和,一时一股雄浑无比的英雄气腾空而起,笼罩在边陲巨镇上空,久久不散。

      第六章 试拂铁衣血斑斑

      万马奔腾,寒风扑面。

      雷瑾和一干亲军护卫纵辔急奔,几乎是以一种疯狂的速度冲击敌阵,高举矛戟,挥舞刀剑,左右开弓,箭发连珠,大声怒吼着,咆哮着,呐喊着,如出柙猛虎般迅猛突进,似乎已经完全漠视近在咫尺的死亡威胁。

      苍茫辽阔的雪原因为大队人马往来策骑冲突,拼死厮杀,鲜血喷洒、零落成泥,已经是一片雪泥污糟,洁白的白雪,东一块,西一片,点缀在草原上,斑斑点点好似瘌痢头一样丑恶,再无丝毫雪白洁净、惟余莽莽的诗情画意,只有冷厉的寒风依旧。

      四面雪原上,鼓角声、喊杀声清晰可闻,陷入重围的雷瑾所部艰难地冲过满地的人尸马骸,拨开不时飞洒而来的箭矢,从四面八方围攻上来的蒙骑阵势中凿穿而过,然而指挥和部署蒙骑的蒙古将领非常高明,深谙从成吉思汗时代流传下来的野战布阵之精髓真谛,蝗虫一般铺天盖地蜂拥而上的蒙骑就如同草原上星罗棋布的海子,又如潮水一般围猎的狼群一般,一层又一层,即以雷瑾所部护卫亲军的强悍,也难以在一时之间彻底凿穿蒙古骁骑的多层包围防线,摆脱蒙古骁骑的围追堵截!

      雷瑾所部以及鲜卑突骑这左路两翼的骁骑,奉命从西向东沿阴山一线兜击抄掠蒙人部族的营寨,但是他们和乔行简率领的主力中军、右路两翼一样,也遭遇了草原上罕见白毛风的袭击,大大延缓了进军的速度。

      等到风停之时,左路两翼骁骑已经耽搁了与主力大军会师土默川的最好时机;也由于猛烈大风,陇右总督乔行简派遣的多路信使,也不得不比平时延误了足足几倍的时间,这才把乔行简的撤退命令传达到左路两翼骁骑,这几个因素致使左路的两翼骁骑在出塞主力回师撤退之后,孤悬敌境,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幸好雷瑾等左路主将在猛烈大风袭来后,也考虑到了万一蒙人大军火速回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那么左路两翼孤【创建和谐家园】战的万余骁骑就有难了。

      因此在未接到撤退命令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撤退准备,不但大大放慢了行军速度,并且经过大家商议,决定让鲜卑突骑以及从火凤军团挑选出来的那一干娘子军先行一步,越过封冻的黄河,进入黄河南岸的河套一带,而雷瑾则亲自率领黑鹰军团、黑蛇军团的四部骁骑以及护卫亲军仍然滞留在黄河北岸一带,与南岸军骑遥相呼应。

      这是因为按照皇朝的军法规定,在战时状态没有主帅的撤退命令而擅自撤退,等同临阵脱逃,那是非常严重的杀头罪名,雷瑾可不想因为“违抗军法”而提前破坏自己的计划。

      雷瑾干脆把鲜卑突骑打发得远一些,以便到时自己带兵或打或撤都方便些,不致于顾忌太多。

      但是吉囊、俺答的蒙骑大军回师之快,远远超过了雷瑾的想象,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

      这便是雷瑾的失误之一,对敌人的估计出现错误,势必要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在大风停歇之后,在黄河北岸一带游弋的雷瑾部,先是有中军的飞骑信使带来了乔行简的撤退命令,然后又接到从榆林塞飞来的多批信鸽,其中不但有和飞骑信使所传达的撤退命令相同的撤退命令,而且还有敌情通报——蒙骑大军已经迅速从宣府镇、蓟州镇等处重新集结,火速回师!

      这蒙古人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之快,着实让雷瑾领略了一回“箭速传骑”是怎么一回事,蒙古人鼎盛时期之所以能够横扫天下,无可匹敌,大概也与他们独具特色的军令通讯、消息传递的方法有莫大关系,如果没有快捷有效的消息传递方法,又怎么能够随时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人各个击破?又怎么能成就蒙古骑兵疾如飙至,劲如山压的无敌威名?

      在一接到飞鸽传书之后,雷瑾立即果断传令让黄河南岸的鲜卑突骑和火凤军团迅速西撤,退入宁夏镇的辖区,而尚在黄河北岸的雷瑾所部五千骑自动承担起了断后、掩护的重任。

      雷瑾的命令虽然果断,也只比迂回包抄,迅速切入河套的一支三万蒙骑大军快了一线之机。

      已经在河套地区的鲜卑突骑和火凤军团,险之又险的赶在蒙骑大军切断去路之前,从容西越黄河,退入宁夏镇防区内;

      雷瑾率领的这负责断后掩护的五千骑,却因为去路被蒙骑截断,无法撤入宁夏镇,反而陷入了至少二十万蒙骑大军的包围圈中,蒙古右翼号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众,就算这数目有水分,作为草原之雄,二十万蒙骑绝对只多不少。

      雷瑾见势不妙,知道南下的去路已经被蒙骑截断,再往南突,那就是要和蒙骑精锐硬拼了,不得已先往西佯动,在蒙骑的重重包围中穿插迂回,引得所有的蒙骑都往西追击,然后又突然折返向东,发挥轻骑轻快剽疾、机动灵活的特性,搅乱蒙骑的整个包围部署,意图混水摸鱼,趁机跳出蒙人的包围!

      雷瑾这一手胡打乱战,在起初,效果还是比较明显,几乎已经摆脱了蒙骑的四面堵截,差一点就跳出蒙酋二十万大军的包围圈,扬长而去。

      但蒙骑的主帅应变灵活,部署也厉害老辣,到后来雷瑾这一手佯东而西,佯西而东的把戏就不怎么灵光了,虽然百计千方,雷门骑队也无法摆脱象热狗皮膏药一样沾上身就甩不脱的蒙人追骑,蒙骑就象吊靴鬼一般如影随形,总是追蹑在雷门骑队的身后,每每在雷瑾以为已经摆脱蒙骑追击时,大家伙松口气刚刚准备弄点吃食的时候,黑压压的蒙古骁骑又从多个方向包抄追击上来,立刻鼓角喧天,旌旗招展,刀光矛影,杀声四起,雷门骑队又得赶紧亡命搏击以冲出重围,如果不是雷门骑队的编制内,马匹不但多而且全是一等一的上选好马,往往能在蒙人追骑彻底完成包抄合围之前,从包抄缝隙中逃逸而去,结果还真的不好说,保不准就让蒙人给歼灭了也不一定。

      在一追一逃的过程中,雷瑾切切实实体会到了蒙古骁骑象狼群一样不死不休的长途追击战术的可怕。

      想来几百年前成吉思汗的敌人,还有现在各蒙古大酋的敌人都曾经在蒙古骁骑的不依不饶的追击下吃过大苦头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18: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