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情迷往事》-第1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四下有些路人已经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他们,那妇人一见有人围观,一丝刁蛮阴毒的神色在她脸上一闪而没,丁浩几乎以为自己眼花了,定睛再看时,却仍是那副憨厚本份的模样。

      她对围观的百姓高声嚷道:“大家看看,都来看看,这外乡人欺负俺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怀着什么心思,乡亲们可得给俺做主啊。”

      她叫的越凶,丁浩心里反而更加透亮,一见人群有些骚动,他忙提高嗓门道:“乡亲们,在下只是一个路人,【创建和谐家园】的,能打什么坏心思?我就是觉得这孩子不像是她的骨肉,所以才拦住询问。”

      那妇人听了又哭又叫:“俺的孩子不是俺生的,难道还是你生的?就因为俺家孩子不肯回家,哭闹了几声,你就如此诬赖,你是官差公爷?那就拿出你的腰牌来。”

      旁边有人说道:“是啊,这位小兄弟,你凭啥认定这孩子不是人家的,可不能乱说话啊,要是惹得人家家人赶来揍你一顿,那可不值当的。”

      丁浩不为所动,掷地有声地道:“如果事实证明这只是在下的误解,那在下就算被这妇人的家人打一顿也心甘情愿,可是各位请看清楚,这孩子穿的衣料、佩的长命锁,你们再看看这妇人的穿着,两人像是母子吗?”

      众人听了再看看这对母子的打扮,不禁也起了疑惑,那妇人哭天抹泪地道:“这孩子是俺老胡家唯一的孩子,自打他生下来,家里上上下下谁不拿他当个宝贝儿?家里有些好东西,自然都可着他用了,俺疼自己儿子,也成了罪过。”

      丁浩冷笑道:“若真是在下误会了你,也是不想你这孩子被人贩子拐走,说起来还是一番好意,何以你如此哭闹?”

      “屁的好意!”那妇人毫不领情,愤怒地道:“大家伙儿看看俺这岁数,俺都这么大年纪了才有了自己的骨肉,有些嚼舌根子的街坊早就风言地说俺孩子是抱养来的,你今儿再这么胡说八道,等这孩子长大了,一旦听了些闲言碎语,俺说不清道不明的,俺这娃儿还能认他的亲娘吗?”

      众人听了顿觉有理,这妇人既然是老蚌生珠,当然疼儿子。儿子又是家里唯一的香火,宠溺厚爱有什么稀奇。就在这时,忽听一人高宣道号:“无量~~天尊,胡大娘,在此处作甚?”

      众人闻声看见,只见一个身材瘦削,倒八字眉的道人,身穿一袭破旧道袍,单手稽礼,正向众人微笑而立。

      那妇人如见救星,急忙叫道:“凌风道长,你来的正好,还请道长为俺作主。各位乡亲,各位乡亲,这位凌风道长是三清观里的香火道人,俺自己说大家伙儿要是不信,就请问问凌风道长,这孩子是不是俺家的。”

      那道人诧然道:“出了甚么事情了?”

      众人纷纷道:“道长,这年轻人拦住这对母子,说那孩子不是她的骨肉,道长认得这妇人?可知这孩子是不是她家的么?”

      凌风道人恍然道:“原来如此。出家人不打诳语,这孩子是不是胡大娘家的,小道不敢断言。不过,这胡大娘是本观的香客信徒,时常来道观进香祈福,每回来时,小道都见她抱着这个娃娃。”

      一旁卖馄饨的关老汉听了笑道:“如此说来,那就错不了啦。哪有偷了孩子还要时常带去观里敬神进香的,大家也莫见怪,我同这小哥儿走了一路,知道他是一个热心肠的汉子,拦住这妇人去路也是一番好意,大家就此散了吧。”

      众人纷纷应是,都去劝那妇人莫要追究丁浩,丁浩冷眼看她表演,反而愈加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冷笑着道:“且慢,这道人既说是三清观里的香火道人,大家可认得他么?”

      众百姓纵有去过三清观的,又哪能认得全观里的道人,何况他只是个在观内打杂的香火道人,众人纷纷摇头,丁浩冷笑道:“这就是了,既然这道人大家也不识得,岂能听凭他一面之辞?我说的不作准,他说的自然也不作准,我们不如来问问这个娃娃,看他如何说辞,怎样?”

      众百姓看看那吃奶的孩子,都不禁无语,关老汉失笑道:“小哥儿,你看这孩子,还不到两岁年纪,他能说得出什么来?”

      那孩子因为妇人撒泼叫喊,吓得瞪大两眼不敢作响,此时两只小手紧紧揪着妇人的衣襟,一双眼睛害怕地瞪着围拢的百姓,小嘴儿抿得紧紧的。

      丁浩微微弯腰,对他笑眯眯地道:“小宝宝,告诉叔叔,这位妇人是不是你娘啊?”

      小孩子瞪着一双清澈的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睛看着他,抿着小嘴儿一言不发。一般不到两岁的孩子仅会说爹、娘、宝宝,吃、要一类的简单词语,就这有的孩子都说不清楚,不是熟悉的人有时都听不懂他想表达什么,那妇人有恃无恐,睨着丁浩只是冷笑。

      丁浩微微一笑,声音更加柔和:“宝宝,叔叔给你买糖吃好不好,糖,吃过吧,很甜的,喜不喜欢?”

      小孩子的眼神终于有了变化,他犹豫了一下,攥起小拳头抵在胸口上给自己壮着胆儿,小声道:“糖,宝宝,吃。”

      “嗯,好孩子,你要乖才有糖吃”,丁浩就像一只偷了鸡的小狐狸,笑得更愉快了:“那你告诉叔叔,你娘在哪儿,叔叔就给糖吃,指给我看啊。”

      那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扭着脑袋瓜左看右看,看了半天,才对丁浩摇摇头,奶声奶气地道:“娘娘,没。”

      霸州丁家 第035章 见官

      一听这话,“轰~~”地一下,围观百姓们一片哗然。

      ¶¡ºÆÀäЦ×ÅíþÏòÄǸö¸¾ÈË£¬ÄǸ¾È˵ÄÁ³ÒÑÊÇһƬÀ°»Æ¡£

      她拐卖过许多小孩子,虽然也有失手的时候,大多却是被人家亲人及时发现,从来不曾陷在这样的汉子手里。男人,有几个懂得怎么跟话都说明白的小孩子打交道的?不管什么人家,讲究的是严父慈母,这当爹的就得有个当爹的样儿,就算再疼孩子,也不会学妇人一般多抱两下,更不会整天的逗孩子说话,又有哪个男人懂得用这样诱导似的沟通方式,让一个还不具备足够表达能力的吃奶娃娃说出他想要的答案?

      妇人又惊又怕,忽然“呀!”地一声尖叫,将手里的孩子狠狠掷向丁浩,趁机撒腿就跑。两人站得极近,丁浩又早提防着她,怎会让她得手?孩子使力掷出,力道还未使开,便被丁浩一把将孩子揽进怀里,同时飞起一脚,妇人刚刚跑出去两步,便被丁浩一脚踹中,在光滑的雪面上溜出去好远。

      她是一个女人,但是这种女人在丁浩眼里只是一头披着人皮的畜牲,脚下毫不留情,这一脚已把那妇人踹岔了气,疼得趴在地上爬都爬不起来。

      丁浩没有父母,也还不曾为人父母,但他能够理解那些亲生骨肉被人拐卖摧残的父母们的切肤之痛、椎心之痛。有多少父亲被这种痛苦折磨的一夜白头;有多少母亲被这样的痛苦【创建和谐家园】的变成了疯子;有多少家庭为了寻找失散的骨肉,放弃了工作、放弃了一切,如癫如狂地四处寻找他们的骨肉。这一切痛苦,都是眼前这种畜牲造的孽。

      “天杀的!”

      “打死这个人贩子!”

      围观的的百姓愤怒地向那妇人围拢去,香火道人又惊又怕,既想逃走,又不忍弃那妇人而去,正犹豫间,丁浩只说了一句:“那道人必是这妇人同伙!”他便想逃也逃不了啦,无数双拳头已向他劈头盖脸地打来,每个人都向他发泄着愤怒和恐惧,一种为人父母者才有的恐惧和愤怒。

      丁浩冷冷地看了眼被众人围殴的两个人贩,把孩子抱到路边,摸出饭钱给了关老汉,然后喂了那孩子几口香浓的馄饨汤,时而向他扮鬼脸,时面又假意要把他扔起来再接住,一番逗弄,那孩子对他的生疏感消失了,被他弄得咯咯直笑。

      当丁浩见那假道人和妇人被愤怒的百姓教训的差不多了,把这小娃娃揽在怀里走过去时,小孩子还在他怀里使劲地颠着小【创建和谐家园】儿,意犹未尽地示意丁浩继续跟他玩。

      “好啦,乡亲们不要打啦!”丁浩抱着孩子走过去拦住了大家,小家伙吮着一根手指,用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看着他们,还不明白这些大人在干什么。那个道人和妇人披头散发、鼻青脸肿地从地上爬起来,无比怨毒地盯着丁浩。

      “各位乡亲,在下是外乡人,见这妇人行色诡秘,不像这孩子的母亲,这才把她拦下。小孩子丢了,她的父母一定心急如焚,在下想把这孩子和这两个人贩子送去官衙,得劳烦几位乡亲前往为在下做个见证,不知乡亲们意下如何?”

      “没说的,小兄弟,俺陪你去!”

      虽然天气寒冷,这些百姓却无人搪塞,纷纷答应着,自告奋勇地押着那两个人贩子向官府走。丁浩被百姓们围在中间,抱着那个小娃娃,一路用些小把戏逗弄着他,逗得小家伙咯咯地笑个不停,倒是没有再哭闹不休。

      西北地区,此时基本上还在藩镇、门阀势力的掌握之中。大宋立国不足十年,此时还不能把周边名义上已经向它表示驯服的地方势力完全消化,西北折氏就是个听调不听宣的藩镇势力,当地赋税不用上交朝廷,折氏每年都向朝廷象征性地进贡一些物品,但是朝廷的赏赐比贡物还要贵重的多。

      闽南的陈氏和西北的折氏一样,因为闽南陈氏和大宋之间还隔着一个唐国李煜,所以陈氏虽然也向大宋表示臣服,但是比折氏更具自【创建和谐家园】,他名义上是宋臣,但是闽南政令与官吏皆出自于陈氏私门。

      而在这西北地区,至少是有朝廷派驻的流官的。只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朝廷派驻在西北的许多流官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权力。以广原来说,作为西北军事重镇,抵抗北人南侵的一道重要关隘,同时也是折氏势力的一个重要据点,朝廷派驻到这里的知府是要从属于广原将军辖下的。

      广原知府叫徐风清,他的衙门就在广原将军府不远处,规格较将军府也小了许多。丁浩和百姓们押着两个人贩眼看到了知府衙门,远远的都看清衙门口两只大石狮子了,这时一队队衙差火烧【创建和谐家园】似的从衙门里跑出来,分头散向各条道路。

      有一队十多人迎面向他们冲来,其速甚快,百姓们下意识地避向路边,那队衙差匆匆扫了他们一眼,就一阵风似的卷过去了,可是跑在最后的一个衙差,忽地瞥见丁浩怀中有个婴儿,顿时怪叫一声:“这儿有个孩子!”

      前边十几个衙差闻声急急止步转身,雪地路滑,一时站立不定,两个衙差“哎哟”摔倒在地,登时把其他站立不稳的同伴也都绊倒在地,一个个连滚带爬,十分狼狈,看得丁浩怀中的那个小娃娃扎撒着小手笑个不停。

      那些衙差拄棍的拄棍,扶帽的扶帽,狼狈不堪地跑回来,把他们围在了中间。捕快头儿杨晋城手举单刀,杀气腾腾地厉声喝问道:“这孩子是谁家的?”

      霸州丁家 第036章悲喜交加

      众百姓仗着一股血气而来,一见了官,还是有些怕的,丁浩便走上前去,微微躬身道:“差爷,这孩子我们也不知道是谁家的,那道人和妇人拐走了这孩子,被在下和这些乡亲们当场抓住,现在把她扭送官府,就是要请知府大人发落的。”

      “啊!苍天有眼啊!”广原府刑捕杨晋城听了,单刀向天,一脸横肉都激动的哆嗦起来。

      当捕快不容易啊。

      人常说“堂上一点朱,民间千滴血”,说捕票一下,捕快发财的机会就来了,这话确是不假。衙役之中,捕快薪水最高,办案时再拿着牌票从被告那儿索要些“跑腿钱”、“鞋脚钱”、“酒饭钱”、“上锁钱”、“开锁钱”、“买放钱”、“宽限钱”,从原告那勒索些“赏钱”、“辛苦钱”。再加上平时当地的小偷、盗贼们“孝敬”的“打业钱”,灰色收入着实不少,有时还能吞没贼赃,发笔横财。

      可是在各类衙役当中,他们捕快也是最危险最辛苦的。贼人拒捕袭击时,那就难免死伤。而且捕快承担的破案任务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这种考核制度称之为“比限”。一般五天一“比”,如果五天过去仍然未能破案,承办案件的捕快就要挨打,一般是一次打十板。还往往专打身体的一侧,留下另一侧下次再打。重大的人命案件还会三天一比,所以捕快们经常被打得一瘸一拐的去奔走破案,风光背后,多少血泪啊。

      这一回可不得了,广原将军程世雄程大人的夫人带儿子去三清观进香的时候,竟然把宝贝儿子丢了。

      程将军的夫人是平原唐家的小姐,唐家在西北地区财大势雄,再加上正因为攀上了这层关系,程世雄才受到唐家幕后的主子折家的大力扶持,这么快就成为拥兵数万的守边大将。因此程将军有些惧内,程夫人过门儿十多年不曾生养,他也不敢纳妾,这么多年来程家求医问药的什么法儿都使了,程将军年过四十才得了这么一个宝贝,那可是程家上下的眼珠子,程老太君的心头肉啊。

      这孩子丢了,广原府今后谁也甭想有好日子过了,孩子一天找不回来,铁定就是挨一天板子,大家伙儿正害怕呢,天可怜见,这才刚刚出大门儿,一桩天大的功劳就砸自个儿脑袋上了。

      杨捕头越想越开心,脸上的肌肉都扭曲起来,在旁人看来,有点突然中风的症状。一旁有个捕快小声提醒道:“头儿,头儿,咱们得赶快把人带回去,让程夫人认一认啊,现在还不知道这孩子是不是程大人家的小公子呢。”

      “啊?哦!对对对!”杨晋城清醒过来,赶紧抢上前来道:“快快,快把孩子交给我,我带你们去见大人。”

      那孩子和丁浩已混的熟了,瞧这人容貌丑陋,口气又冲,顿时哇地一声又大哭起来,那两只胖乎乎的小手揽紧了丁浩的脖子,说甚么都不松开。

      杨晋城一见赶紧道:“得得得,这小祖宗还是你抱着,快快,快随我去见知府老爷。”

      ↗↗↗↗↗↗↗↗↗↗↗↗↗↗↗↗↗↗↗↗↗↗↗↗↗↗↗↗

      大堂上,知府徐风清此时正背倚“江牙山海图”,仰望“明镜高悬匾”,手念胡须,默默无语,一副举杯邀月相望忘言的模样。

      他身边能派的人都派出去了,就连师爷都被派去军营禀报程大将军去了,现如今丢了孩子不敢回府去见程老太君的程夫人就坐在他的大堂上,哭得凄云惨雾,闻者落泪。

      徐知府劝也劝不得,说也说不得,愁得站在那儿只能一根一根地揪胡子,颌下一部美髯被他揪得七零八落。

      就在这时,杨捕头急匆匆地赶了回来,还没进门便高呼一声:“知府老爷!”

      徐风清扭头一看,只见杨晋城兴高彩烈地出现在门口,靴尖在门槛上一绊,顿时一个“恶狗抢食”,刺溜一下贴着地砖儿就蹿到了他的脚下……

      徐知府吓了一跳,抬起靴子没头没脑地便是一通乱踹,没好气地骂道:“你个混账东西,本官让你去找程府小公子,你跑回来做什么?”

      杨捕头吃那一摔,疼得呲牙咧嘴,还得一边遮挡头面,一边急急说道:“老爷,小的……小的把人找到了。”

      “什么?”徐知府一只大脚还抬在空中,一听这话喜出望外,他还未及细问,,瘫在椅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程夫人便以杨捕头都自愧不如的敏捷速度从椅子上弹起来,一个箭步冲到他的面前,颤声问道:“你……你说我儿找到了?”

      杨晋城赶紧回道:“百姓们扭送来两个人贩,还抱来一个婴儿,小的不认得贵府小公子,有劳程夫人去亲眼瞧瞧。”

      杨晋城刚刚说完,徐知府还抬在空中的那只脚便顺势落在了他的【创建和谐家园】上,喝骂道:“你这个不会做事的混帐东西,还要夫人去看么?你不会把人带进来吗!”

      杨晋城满腹委屈地道:“我这不是……提前跑来报信呢么,那百姓抱着婴儿已然进了府衙大门了。”

      程夫人听了二话不说,抬腿便往外跑,徐知府正了正官帽,掸了掸官衣,忙也随后追了出去,报信的杨捕头趴在地上,无力地抬了抬手,两个正主儿早跑得不见人影了。

      程夫人跑到仪门时,丁浩一行人正迎面走来。一见他怀里的孩子果然是自己的骨肉,程夫人又喜又悲,接过了孩子再不肯撒手,贴着儿子的小脸蛋只是呜呜痛哭。小家伙还不懂人事,见他娘大哭,便也咧开小嘴陪着她号啕起来。

      徐知府赶到,一见这般情形,只好清咳一声,上前劝道:“程夫人,孩子找到了,这是大喜事啊,您就不要哭了,这样下去要伤身子的。再者说,老太君在家里还指不定怎么着急呢,夫人应该赶快把小公子带回去,让老太君安心呐。”

      这句话提醒了程夫人,孩子可是老太太的心头肉、命根子,丈夫是侍母至孝的人,别看自己丈夫平时惧她让她,要是老太太急怒攻心,有个三长两短的话,就算她有唐家撑腰,丈夫也断然不会善罢甘休。程夫人想到这里,赶紧抹抹眼泪,急急说道:“,备轿,马上回府!”

      霸州丁家 第038章 巧舌如簧

      唐焰焰此时也看到了丁浩,她的两眼先是一直,一抹杀气随后便从她的眸中勃勃升起,看得丁浩两股战战,背后冷气直冒,谁叫他作贼心虚呢。

      原来,唐焰焰回城后,先向姨丈问清了丁家粮队的去向,知道他们被安置在城西废置的军营里,便迫不及待地赶去向丁大小姐要人。

      丁大小姐此时正在帐中发愁,虽说她大哥丁承宗为人谨慎,前次运粮时比准确交付时间早走了十好几天,因此出事后给丁玉落争取了重新运输的时间,但是丁玉落日夜兼程地赶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向广原,还是比交粮时间迟了六日。若不是北酋因内乱自行退却,粮草不到,就会给广原军民造成极大恐慌。

      六天时间,当然不致使得广原的存粮全部耗尽,可是造成人心浮动却是难免的,一旦守军因粮荒没了战意,后果可想而知。是以得知他们赶到后,程世雄暗暗松了口气,随之而来的却是极大的愤怒,丁玉落递贴请见时他见都未见,便把他们打发到了城营废弃的军营里安置,也不肯验收军粮。

      丁玉落数次请见都被驳回,又请托了当地与丁家关系亲密的官绅出面,程世雄还是不置可否,弄得丁玉落忧心忡忡。她召集了几名管事一起来商议对策,可是这些管事都是临时拼凑来的,平时都不大出门儿,对广原府军政两路的衙门口儿都不熟悉,他们见到个县尉老爷都两眼发花,在广原将军面前还能想得出什么对策?

      一筹莫展之下,丁玉落又念起了丁浩的好儿,她想把丁浩接来商议一番,又不知他如今病情如何,正考虑要不要赶回普济寺一趟,唐大小姐就杀气腾腾地冲了进来,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要她交出管事丁浩。

      丁玉落莫名其妙,得知她的身份后倒也不敢得罪,可是总不能她说交人便交人,欲待问她原因,唐大小姐却是避而不谈,只是咬牙切齿地一味索人,在旁人看来,未免太过蛮不讲理。

      宋朝时候风气开放,女人颇有社会地位,性情活泼刁蛮的女子大有人在。“胭脂虎”、“河东狮”的典故都源自宋朝,就连当今天子赵匡胤昔年做都点检时就因为在家随便发了几句牢骚,都被他的姐姐拿擀面杖追上了大街,唐焰焰做为唐家这一代唯一的女公子,从小娇生惯养、颐指气使,为人处事自然更加的肆无忌惮。

      可她性子再娇纵,一个未出闺的大姑娘被人看了自己身子这种事也是说不出口的,她不说理由,丁玉落就不交待丁浩下落,此时她不知二人因何结怨,还以为丁浩仍在普济寺里养病呢。

      两个姑娘僵持在那儿,见丁玉落不肯就范,唐焰焰恼了,她令侍卫看住丁玉落,自己带了人逐屋搜查,这一番折腾闹得鸡飞狗跳,也没找到那个杀千刀的丁管事,唐焰焰正没奈何处,忽从大营那边又传来表弟丢了的消息。

      唐焰焰此次随舅父李玉昌来广原为程老太君祝寿,一见那个说话奶声奶气,长得【创建和谐家园】可爱的小表弟就很是喜欢,听说他丢了,唐焰焰心中焦急,也顾不得再寻丁浩,便急急驱马回了程府。

      不想她才刚进门儿,就见那个遍寻不着的王八蛋正搀着自己姨丈,唐焰焰顿时呆在那儿。

      程夫人见了甥女儿,展颜道:“焰焰回来啦,不用担心了,你富贵兄弟已经找回来了,多亏了这位姓丁的小兄弟,是他捉住了那两个人贩子,这才救回了你的兄弟。”

      “他?”唐焰焰眸波一转,盯着丁浩,杏眼里簇起的火焰闪烁了几下。

      丁浩到此关头已是避无可避,他及时捕捉到唐大小姐眼神的变化,干脆把牙一咬,趁着唐焰焰还未说话,适时抢前一步,深深一揖,大声说道:“小民丁浩,向程大小姐请罪!”

      堂上众人听了都是一怔,程夫人讶然道:“浩哥儿不是刚到广原城么,怎么竟然认得我们家焰焰?”

      程老太君也道:“俺家这位大姑娘姓唐,是平原唐家的女儿,可不姓程。她来广原,是给俺老婆子祝寿的,这两日正在普济寺里吃斋,浩哥儿哪里得罪了我们姑娘?”

      丁浩黯然道:“老太君,此事……可就说来话长……”

      老太太心善,瞧见恩人作难,忙道:“别急别急,你坐下,坐下慢慢儿说。”

      ÌÆÑæÑæÒ§×ÅÑÀ¸ù°µ°µÀäЦ£º¡°Äã×ö³öÄÇÑùµÄö»öºÊÂÀ´£¬»¹ÓÐʲô»°ºÃ½²£¬±¾¹ÃÄïµ¹Òª¿´Äã±àЩÉõôϹ»°³öÀ´£¡¡±

      丁浩依言坐下,长叹一声道:“在下因为生病在城外普济寺里借住了两天,今儿上午,小民在普济寺里发现一个身穿僧衣的男子鬼鬼祟祟,行止反常。小民便想,既蒙方丈恩典得以入寺治病,既见有人对宝刹有不轨之心,怎能坐视不理呢?所以就跟了上去。”

      丁浩刚到广原城,人生地不熟的,遇见拐卖小儿的人贩就敢挺身而出,分明是个古道热肠的侠义汉子,他借住寺中时,瞧见有人行踪鬼祟插手过问正是一如既往的英雄本色。程老太君和程将军夫妇、徐知府先入为主,认定了丁浩是个大节小义一概无亏的好汉,是以听了连连点头,把唐焰焰郁闷的不行。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01: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