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悲剧发生前快穿》-第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青年医生被吓了一跳,城市里头的这股风如今不像刚刮起来那样猛烈,却也时而有之,没人敢不当回事,他之前一直没放在心上,却没想到有人就这样愣头青地到他面前来喊口号了。求书网WWW.Qiushu.cc

      若不是现在医院里看病的人少,这些人又是外地来的,恐怕还真的会被他们借此逞凶。

      这边儿的动静一闹开,医院的领导就知道了,他们这样的单位,一般不会有人愿意去得罪,但若是真的有人想要不给情面了,无论大小,闹起来总会是他们没理。

      领导本着息事宁人的思想,过来了解了一下事情经过,调解了一番,在他们面前严肃批评了那个青年医生态度不好,对人民不够热情周到,那个青年医生也道歉认错了,并接受了扣工资的惩罚。

      青山知道医院领导是在和稀泥,事后也未必真的有什么惩罚,但听到自己这次的看病费用可以免除之后,他也就勉强接受了,没有得寸进尺地要什么赔偿。

      完全没想到事情会有这样180°大转弯的变化,赵父和小舅走出医院的时候还有些迷迷瞪瞪的。

      比起他们,青山反而更清醒了,他就说么,在这样的年代,难道所有人都是傻子,就为了一个口号打生打死,把另一群人踩在脚下吗?

      不,不是这样的,分明是这样的口号之后无论做什么都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哪怕是【创建和谐家园】烧那样的事情,但在这样的口号之下,那种破坏行为就似有了一个光环一样,让人不敢阻止不敢违抗,无形中有了一种权力。

      权力,这才是最令人着迷的。

      这个社会上,有多少人庸庸碌碌,一辈子到死也拿不出什么可以夸耀的事迹,只能混迹在最下层的岗位上,但有了这个口号,哪怕是个街头乞儿,在这样的年代,只要高举一面旗子,就可以做出一番好似乱世英雄一样的事业,因为在这上面的突出表现,甚至能够一步登天成为小领导,这样的好事,放到哪里都会有人抢着做吧。

      而那些抢着做的人不明白这其中根本的道理在哪里,他们只知道那面旗子,于是那面旗子就有了一种无形的令人着魔的力量,让人格外信仰而向往。

      不会再有一个那样的人,不会再有这样的一个时代……在走下医院台阶的时候,青山想了很多,甚至没有看路,在差点儿崴脚的时候被小舅扶了一把,他抬起头对小舅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脸。最新章节全文阅读qiushu.cc

      “这是怎么了?笑得这么开心?我们的小战士胜利了?”小舅的心情也有些轻快,本来会是负担的医药费这就如同大山一样被搬开了,再次翻身做主的感觉真的很好。

      而这种戏剧化的变化产生的根源,哪怕小舅并不明白,却也知道这都是因为青山的聪明,更觉得在这样的青山面前,之前低头哈腰的自己有些不像个大人了,完全撑不起事儿。

      怀抱同感的赵厚生也有了些轻松心情,唇线松了松,露出些许弧度来,不再紧绷着,一脸愁苦样子了。

      “是啊,胜利了,我突然发现胜利真好!”

      青山感慨着,他的心情很复杂,就这么一件小事,他却好像一下子明白了很多。

      社会规则是这样的,他或许不适应或许看不惯,但当他能够从中取利的时候,他才真真切切明白了以前空洞的那句话“适应规则”是怎样的意思。

      好像下棋时候规定了种种条条框框,能在条条框框的约束下胜出才是最终的目的,有哪个棋子会蠢到跟纵横线死磕呢?

      适应规则,让规则为自己所用,那么,即便是在这样的年代,他也能活得很好。

      以前的烦恼此刻看来根本不是个事儿,或许是一开始存了惧怕的心理,他才觉得这个怎样难那个怎样苦,现在看来,有什么难的呢?不要脸皮地也去举旗子好了,无论嘴上说着怎样的话,他的最终目的都会达到的。

      从医院出来,青山不肯马上回家,执意要求去了某个中学,等到他从学校出来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高中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学生证,证明他拥有高中文凭了。

      赵厚生完全傻眼了,亲眼见过那些知识分子都被成了大街上扫马路的,他的心底里哪怕认为书记员那种掌握了读书算术技能的人很厉害,却也从来没想过要让自己的儿子去学校读书,谁知道什么时候连学生也不是好的了呢?

      但是……

      “你这孩子,你这孩子,你这……”赵厚生急得团团转,话都说不清楚了。

      小舅也不明白青山的举动,在他看来哪怕能够顶个劳力了,青山却也还是个孩子,什么事儿都不懂,但他这番举动太过井然有序,倒像是早就计划好的,让他一时也不知要不要反对。

      “爹,我打听过了,其实今年就有高校的试办班,恢复了招生,但我的条件不够,报名了也要被复审那里刷下来,估计是上不去,等过几年,我再去考大学,到时候咱们一家都到城里住,以后都吃国家饭,为国家做贡献。”

      这年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国家在供,而他们毕业之后也完全不用愁工作的事情,国家都给分配了,只不过有的单位好有的不好罢了。

      在资本主义被打压,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公司的时代,那些工作再不好的也是某个单位的公务员预备役,怎样也不愁没饭吃,福利还好。

      “吃国家饭?”赵厚生被这一句话打动了,现在大家觉得最好的工作也就是工厂的工人,为什么啊,就因为他们都是铁饭碗,吃国家饭啊!

      十里八村的,要是有个工厂出来的年轻小伙,那些大姑娘们不都抢着嫁吗?

      赵厚生知道自家没什么大能耐,以后儿子娶亲,他也不能保证给找着好的,若是儿子有个好工作就不一样了,哪怕拿不出三金呐,保证也是大伙抢着要。

      “是啊,现在那些好单位不都是吃的国家饭吗?只要是大学生,国家就给找工作,还都是那种好单位,都是金饭碗!”青山知道跟赵厚生他们说不了什么大道理,而且有些话也不能说,现在能说“等这几年过去一切都会好吗”?也唯有这样说了,什么都往好了说,不怕人不心动。

      金饭碗比什么都更有诱惑力,赵厚生立马点头了,书记员和村长都说儿子聪明,儿子说的肯定对,不看那些知青都比不上儿子,等几年,一准儿是个大学生!

      小舅在工厂里当工人,见识多些,也不像那些知青热血上头,听着青山这些话,连连点头,低声说:“不管在哪里,总是会的多的当领导,那些什么都不会的,到底也就是个苦力劳工。”

      现在不兴“苦力”“劳工”这种叫法了,但道理还是一说就明白的,赵厚生点头,这么一说,他也不是不能理解,那些上头下来的干部一个个再怎么说得跟花儿一样,不认识字不会算账,能当上领导吗?

      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直观的例子了,一下子就让人理解了。

      办妥了这件事情,青山的心事去了大半,又得到两人理解,也不愁他的这番道理回去说不通娘了,这年头,还是老爷们儿做主,爹都同意了,娘也没话说的。

      只是事情最好还是不要大肆张扬,不然的话,到底是用这种手段得到的高中文凭,别人什么都不懂的还好糊弄一下,那些知青,项明他们可不是傻子,若是因此起了怀疑坏了自己的事儿……

      青山想到这里把自己的担心跟赵父和小舅说了,两人也同意保密,商量决定不对外头的人说,连家里人也不说,免得走漏了风声。

      回去的路上,因为心里少了事儿,骑车都轻快了许多,说说笑笑的,青山也想了些话把自己这番心思说得更顺理成章一些,不然从来没接触过书本的村里娃,再怎么聪明,怎么就能想到那么多未雨绸缪的事情。

      天擦黑的时候到了家,青山娘早惦记着,在家等着,大姐二姐不知道做什么去了,没在家里头。

      青山就把自己今儿干的事儿都跟青山娘说了,还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得了这么个病,现在看着还好,那些知青在呐,但他们肯定是要走的,到时候没人手了,我不还得下地干活,我又干不了,总要想个出路才是,总不能让爹娘养我一辈子。

      我听项大哥他们说,上学的时候国家都管吃住的,尤其是大学,以后还给分配工作,到时候还能够在城里待着,有房子有饭吃……我又不比他们差,只要大学招人,肯定能上的,到时候就把爹娘都接到城里头去,住大房子,吃好吃的……”

      幼稚至极的话语青山说得不打磕绊,经过了学校里那一趟,他的脸皮厚度是成倍增长,现在还不到撒娇卖萌无障碍的程度,但说些讨好人的心里话,还是游刃有余的。

      青山娘一边抚着青山的后背把人搂在怀里一边听着,眼眶都红了红,她多好的儿子,多聪明的儿子啊!要是不得病就更好了!

      又把青山的学生证拿过来仔细看了看,最后用帕子一层层包好了,说:“娘给你收着,保证不让他们知道,连你姐也不给说。”

      青山要听的就是这一句保证,至于学生证到底是谁拿着,还有什么比青山娘藏着更好的,他这点儿信任还是有的。

      说实话,东西来得太容易,他自己都没什么真实感,虽然也在那里回答了几个问题证明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但这样轻松就给了学生证,果然只有这样的时代了。()

      ------------

      第32章

      大姐回家的时候问了一下医院的诊断结果怎样,听到没什么好转之后,“哦”了一声,又关切了两句。[八零电子书wWw.80txt.COM]

      二姐的情商就要低多了,回来先吃饭,吃完了才问,问了之后嘟囔一句:“白花那么多钱了,我还一回没去过大城市呐,里头的医院肯定很贵吧!”

      “花不着你的。”青山娘翻了个白眼,对女儿这般不长进的表现早有所料,也没什么期望,只盼着以后嫁了人能懂事点儿,其他的她就不指望了。

      二姐哪是个容易服气的,又跟青山娘拌了两句嘴,这才偃旗息鼓进屋了,大姐早就进了屋缝衣裳,现在人做衣服都是靠自家,尤其是村里头,从来不到外头买的。

      青山进屋前,两个姐姐正头靠着头,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见他进屋了,二姐忙抬起头来,咳嗽了两声,不说话了,大姐也把手上正在做的东西用布片一盖,放到了一边儿。

      这般情态,青山一见就知道这两人必然是有什么闺房私密,再瞥见笸箩里未曾被完全遮挡的那一块儿军绿色的布料,就知道定然是和那些知青有关,保不齐就是未来的两位姐夫如今已经正式出现了。

      早料到会有这回事的青山没工夫感慨剧情的强大,他之前已经设想过许多次,大姐夫就不说了,能够带着大姐一起回城,怎么说也是个过日子的,之后两人过得好不好,凭大姐的那份能耐,想来也不会不好。

      至于二姐夫,从剧情中看自然是个渣,若是能够,断了他和二姐的缘分是最好。——这是青山最初的想法。

      但感情这种事情,从来不是旁人说怎样就能怎样的,青山也没那么多闲工夫天天盯着二姐。

      即便是姐姐,但他们之间的关系还真没好到这份儿上,青山还有自己的一堆计划,可能会关注照看一些,但要他把时间都花在二姐身上,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依二姐的脾气,若是发现他的目的,恐怕还会反其道而行之,那样反而不美。

      青山也想过,二姐夫之所以冒着成为黑户的风险也要偷偷回城,肯定是城里头的条件不错,不然的话,在哪里都是苦日子,为什么不跟二姐过了呢?

      知青在这村子里一待好几年,能在这里结婚的必然是有些感情基础的,若是回城没有好前程等着,也不是没有留下的人,而那些回去的,必然是要谋求更好的前程,什么样的前程需要抛妻弃子呢?

      一来可能是带着不方便,甚至是拖累,二来,便是妄图用婚姻谋求一个留在城里的名额。求书网Http://wWw.qiushu.cc/

      如果是前者,青山觉得自己的改变足够让“不方便”都成为“方便”,他知道大概的历史,知道什么时候会恢复高考,而那个时候,他绝对是第一批考入大学的,说不定还要比二姐夫早进城,那种情况下,二姐夫还会抛弃二姐吗?

      如果是后者,同样的理由,不靠谱的不知道从何处找的城里妻子难道会比一个真真切切的城市里的大学生小舅子好吗?

      总之,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至于剧情中那种渣男最后因为条件所限成了忠犬会不会膈应人,青山觉得是没什么的,正如那句话所说,所谓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谁能保证这一辈子忠犬的男人从来没有过其他心思呢?

      若是真的要那样计较,恐怕没有哪一对能够真的白头偕老。

      人世间的诱惑太多,一时的闪念不去付诸实现就不会是恶,既然不是恶,谁又有权力批判呢?

      何况,二姐永远不会知道有过剧情这种东西,只要能够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就是幸福了。

      因为这些想法,过了两年大姐结婚的时候,青山按照一个弟弟该做的送上了祝福,他这两年过得很充实,有时间的时候就会自己蹬了车子到镇上的书店去看书。

      外国的书籍是肯定看不到的,但是课本之类的却是不缺,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小说,进书店一看,除了半壁江山的一片红,其他的全都是这种摆在哪里都不怕查的课本。

      国营书店的人态度都不太好,但青山也不怕,自从那一天顿悟之后,他莫名生了些诡异的胆气,走到哪里都不怕人的,因为再没有比他更加根正苗红的□□点钟的太阳了。

      而这种态度之下,那些再怎么门缝里看人的,也不敢对青山怎样,生怕惹出什么不得了的麻烦,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哪个穿鞋的也不会傻到去跟一个光脚的死磕。

      青山也不过分,他就是看看免费书籍,他对自己脑中的知识有自信,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区别,就是同样的知识,表述的方式不同,最终的答案也是不同的。

      这一点在数学上表现更明显一些,某些他习惯用的符号这时候都是没有的,而他完全看不懂的符号也有一些,需要查证一下其中的意思。

      其实数学还算是简单的,最难的是外语。

      青山几辈子这一项都是真真切切的弱项,第二次学外语的时候可是下了苦功的,不然也不能混进那样高精端的实验室,但也就那一辈子了,和现在还隔着多少年的时间,这些时间足够让外语这门知识变得面目全非。

      这么说其实也不是太对,但是看到课本中偶然涉及的外语知识都在说红宝书上的话,青山还是有些莫可名状的囧感。

      什么“又红又专”,什么“插队落户”,什么“贫下中农”,一股子时代特色的外语翻译让他一时间也有些词穷,若是不看官方答案,他很难用简捷的句子来描述四个字中间的含义。

      再有一些语法上的变化,这方面他还真的需要好好学习一下。

      偏偏书店里头这方面的书少之又少,自从年初以来,凡是有外语字母的书都成为了资本主义荼毒,那些外文书籍都看不到了,而课本上,即便有些外语知识,也是少之又少,不敢明目张胆挑战大家的神经。

      青山为此很是苦恼了一阵儿,后来还是从收废品的那儿找到了一些可以称作外语高级课本的书看了看。

      这种东西他买得起也不敢买,只在那里看一看,还不敢让人发现,免得有些人贪功,直接给他告上去了,这般鬼鬼祟祟的,真是把当初害人的心思全拿出来才够用。

      好在时间充裕,书中内容也不难,青山基础在那儿,大体熟悉一下就能够掌握了,不然还真是容易露陷。

      对外头,青山自然是表现得爱学习,为此他也从书中找到了凭依,领导也说过“文明其精神”,可见学习文化是没错的,尤其是市面儿上这些大家都认可的文化,那就更是没有错了。

      自从发现了这句话,青山的学习就更加刻苦了,很有些废寝忘食的意思。

      他这般模样也引起了别人的注意,项明存了好心,一次单独跟青山谈了谈这个问题,让他劳逸结合,不要累坏了自己的身体,他的话很有些感人的成分,却也多少是看在曾经借住的情分上,这才这般苦口婆心。

      “项大哥,谢谢你的关心,我会注意身体的,我起点晚,又不如你们聪明,如果现在不更努力一些,将来就更加赶不上你们的脚步了。”青山说到这里,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现在你们说的一些话,我都听不懂呐。我想,等我学的知识多了,就能跟你们一样了。”

      项明这个人某些方面还挺好懂的,他喜欢当领导,喜欢被人尊重,只要你捧着他,他就自然不会跟你计较太多,某些时候还会比较宽容。

      他听青山这样说,话语中有些吹捧自己的意思,不由有些得意,笑了笑,也就没有再说,不然好像拦着人家不让人家进步一样。

      心思一转,话语也就跟着拐了个弯儿,不再是一味地关心青山的身体健康了。

      “不要这样妄自菲薄,你还是很聪明的,我总听书记员夸你,行了,你好好学吧,我先去那边儿忙了,唉,这一天天的,就是不得闲。”项明故作苦恼地抱怨了一句。

      他和田爱国现在已经不在青山家住了,平时接触也就少了些,能够抽时间跟青山说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这也是为了表现表现领导的平易近人,项明今年刚刚当上干部,当然要表现得更加亲民一些,争取更多的支持。

      这边儿项明走出去,大姐夫正好进来,他跟项明是同批的知青,彼此关系不错,见到人了,留他在家吃饭,今年略宽松些,倒也不至于留客人喝野菜汤了。

      项明推脱说还有事情要忙,两人在门口又聊了聊组织发展什么的高大上的话题,然后就各自分开了。

      这些知青下乡来都没有房子,若在当地成婚,多半都是另一半当地人负责住房问题。

      大姐夫哪怕是个男的,也不能免了这层困境,最后项明主动拉着田爱国去了原先地主家的房子住,这才给腾了个地方出来,让大姐和大姐夫当做婚房用了。

      只是这样一来,大姐夫就好像入赘的似的,总在女方家住着,青山看得出来,他对此有些不习惯,只不过实在没法子,这才勉强住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10: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