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槐爸爸一笑,“我用手机短信查的,怎么样,比你们快吧。”
这边紧张的要死,他偷偷摸摸地就给查了,槐妈妈和槐海波心里涌起一股失落来。这个人,真是讨人嫌啊。
320分,大概连大专都是上不了的。
虽然是在意料之中,槐海波还是分外的悲伤,他有一点小小的野望,所有他不会的选择题也许都让他蒙对了,所有他不会的填空题,也许都让他猜对了,所有他不会的计算题,也许,他乱写的答案正好是对的……也许,老师看走眼了,给他多算了200分。
现在,一切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闪雷鸣,把他给劈醒了。
槐爸爸对儿子的学业早已经彻底死心,所以这会儿就属他最自然,还在刷APP的本土新闻,过了一会又跳出来一个,他还给那俩直播。
“哎呀,苏东有个考了693的,超过那个楚薇薇了。”
“哇,苏东一中这个学生,考了708,不过是理科的。”
“695出现了,岳水的,这个岳水的教育是好啊。”
“文科出现700了,是你们学校的啊,7班,你是几班来着?你们老师也姓韩是吧?”槐爸爸突然坐直了身体,“这个林海文,是你同学啊?”
槐海波觉得自己的脖子,可能是忘了上油,很艰难地转到他爸爸那张兴奋的脸上,“谁?”
“林海文啊。”
要说临川一中这些学生家长,谁对林海文最不熟悉,槐爸爸槐妈妈可以说是前几位的了,因为槐海波在家里,从来没有提过林海文这三个字,从来没有宣扬过林海文的哪怕一点点成绩。
槐海波拖动着自己的双腿,移到他爸的手机面前,看到了那篇来源是《江南日报》的报导——在河东省,这个来源,基本等于事实。
“他怎么可能考到700分?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是哦,你们班不是差班么?”
“我们班是平行班,不是差班。”槐海波没忘了纠正一下,“他明明三模才考了500多的。”
¡¡¡¡¡°ÄÇÕâ¸ö½ø²½ÊÇÓеãÀ÷º¦¡£¡±»±°Ö°Ö߯߯×죬³©ÏëÁËÒ»ÏÂËû¶ù×ÓÒªÊÇÒ²ÕâôÀ´Ò»»Ø£¬¸Ã¶àºÃ¡£
“一定是作弊了。”
……
枫林小区,梁雪和林作栋,挤在电话前头,输入了林海文发过来的准考证号,几乎是跟林海文在京城同步,查了一次。
语文136,数学148,英语145,文综271分,总分700分。
“700?”梁雪一脸茫,“满分是多少啊?”
“750啊。”
“750分,儿子他都考了700了?”
林作栋也是一脸兴奋,连被拒稿的沮丧都暂时忘了,“对啊,这个分,搞不好是市里最高的哦,去年我们报纸登了市文科第一,好像就只有680多。”
两个人对视一眼,眼睛里头跳动起来四朵小火焰,开始在沙发两头,各据一边。梁雪是座机,林作栋是手机。
“哎,妈,海文成绩出来啦,考了700分啊,哎呀,特别高,搞不好就是市状元了,是啊,没想到啊。”
“哎,倩倩啊,我们查到海文成绩啦,700!”
林作栋拿起手机,翻了翻通讯录,却不知道跟谁打了,他也是有家人的,不过多年不联系了,林海文自打上了初中,就没再见过林家的亲戚。这会儿好像也没有必要打过去。至于朋友,这么打,是不是太浮夸?
梁雪把几个电话打了,大舅、梁雨那边,一看林作栋坐在那里,还能不明白么,于是过去挤了挤他。
“去单位啊。”
“什么?”
“我说让你去单位啊,等会我们一起去买点糖,你到单位去散散,就说孩子考得不错,酒席就不请了,给他们省点,但吃点糖沾沾喜气。”
林作栋眼睛一亮,好主意啊。
两人赶紧收拾收拾,也不骑车了,打了个车先去买了糖,把林作栋送到报社门口的时候,《江南日报》已经确认,700分就是本次河东省高考文科第一名了。
“……咱儿子考了个省状元啊。”林作栋咽了一口口水。
“是啊。”
“那要不,再去买点好糖?”
“用不着吧,又不是真为了让他们吃——”
梁雪一个不小心,把真话给说出来了,他们就是来炫儿子的呀,我有个考了省状元的儿子啊,要昭告天下啦。
第0159章 汇成一句话
林作栋抱着一箱糖进去了,梁雪回到车子里,“回枫林小区。”
“哦。”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一下她,“你儿子考了省状元啊?第一名?”
梁雪劲儿起来了,“呵呵呵,我们真是没有想到的,发挥的太好了。哈哈,考了700分,哦,是文科的,哈哈哈,呵呵呵。”
“真好,我儿子那点成绩,明年还不知道考多少呢,要不行,就只能去工地搬砖了。”出租车司机叹了一声,满满的羡慕。
“哈哈哈,没事儿,现在搬砖工资也很高的——”梁雪一下子没收住,“咳咳,我是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行行出状元嘛,别担心,说不定,考得很好呢。”
“……”司机不愿意说话了。
回程的时候,又经过了刚才买糖的食品店,梁雪突然想到了什么,喊住了司机,“哎等等,师傅,我去再买点糖啊,你等我一会会。”
“你去吧,就是,能不能拿你儿子的笔记给我儿子复印一份?我不收你车费今天。”
“我儿子的笔记啊,我儿子好像都不做笔记的。”梁雪记得他帮林海文收拾书本的时候,还说起笔记来呢。梁雨去帮忙运书,然后说要把笔记留给童童,结果林海文翻了个白眼,等到童童高考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的,他的笔记早就用不了了,再说,他也没什么笔记。
能指望他有什么笔记呢?
他4月份才回临川,6月就考了,天天埋头做试卷都来不及,哪来那个功夫去整理笔记。
司机不太相信,“怎么可能没笔记呢?没笔记能考这么好?”
“师傅,我不骗你,真没有笔记,我儿子吧,比较特别,他属于那种怎么说呢,可能普通人不能理解,就是天才,学什么都特别快,比如这个考试,他三模那个时候,只考了500多,到高考就考了700了,就恶补了两个月,你,你能理解么?”梁雪一个脚都迈出去了,挺困难的想要解释一下。
理解什么呀理解,我理解不了。
司机压了压气,努力说服自己,算是给儿子沾沾状元之气,不能走,不能被她扔掉。
……
林作栋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神清气爽地走进单位了。
自从所谓的诗歌板块流产之后,他在社里面,很有点狗不疼猫不爱的意思。而且他的《绿柳春红》前几天被拒稿了,人家问他,他也不好意思说还没出结果,就说了。其实,他投的是一个比较好的杂志,虽然称不上一流,但水准是比较高的——只能说作弊的林海文,给他老爸带了个坏头。
¡¡¡¡ÕâôһÀ´£¬ÉçÀïÁ÷ÑÔòãÓï¾Í¸ü¶àÁË¡£
老子不如儿子之类的,林作栋也是听到的,很火大。
“老韩啊,来来来,到我办公室来。老云也来,胡姐,你也来你也来,都来都来。”
¡¡¡¡¡°ßÏ£¬ÀÏÁÖ£¬ÄãÕâÊDZ§Á˸öʲôѽ£¿¡±
“不是捡到钱了吧?这么一大箱子。”
“哈哈,可不是么,他儿子现在就是个印钞机啊,前几天我去书城,他那本诗集,卖得还挺火的。”
“咱临川人,能不支持么?”老韩啧了一声。
说话的老云,是新闻口的,“什么呀,我看见有一个人买了上百本,当时就没有了,还让送货呢。”
“上百本?买回去铺床啊?”
“指定是单位买,我家那口子单位里就一人一本,不知道他们领导怎么想的。”老云压低了声音,“好像是省里领导说好,所以大家都去买来看。”
“老林,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这要是被排挤之前,林作栋也挺高兴,这要是分数出来之前,林作栋就不太高兴,不过这会儿,他又高兴起来了。
“是是是,林海文还是很争气的。”林作栋把人都给引到了自己办公室,挤得那叫一个满满当当,笑容满面地把纸盒子给打开了,全是糖啊,各种糖,“来来来,大家吃糖。”
一捧一捧地送啊,直接堆到你手上。
“老韩啊,你儿子明年也要考试了吧?你多拿点,回去让他多吃两颗。”林作栋给老韩来了一捧大的,“好歹考个二本什么的,咱就不说重点大学了。”
“……”老韩一脸斯巴达。
林作栋又转开了,捧着糖凑到了老云那里,“你少点,谁让你闺女已经考完了,那就好好念,大专也能出人才。”
老云不比老韩好多少。
不过这么一来,大家伙都听出味道来了,胡丽娟算是跟老林关系不错的,这会儿愿意接他话,“怎么?海文的成绩查到了吧?呦,是今天出分哦,都没人看么?老云,你们新闻口,还有老韩你们教育口,不知道啊?”
“今儿出分,咱们也得明天上新闻,下面人在弄呢,不急。”《临川晚报》没有新媒体,虽然实时性很差。不过一般情况,也没什么紧急新闻,再说,他们也抢不过《江南日报》。
林作栋笑眯眯的,“出来了,考得还行。”
“看你那表情,可不只是还行。”
“哈哈,考了700分。”
700分!满堂震惊,就剩好几下糖落地的啪嗒声儿。
“真没想到,刚才我到的时候,看了会儿新闻,说是我们省文科第一名呢。哎呀,你说这个孩子,考个央美,考了个满分,这考个高考,又考了个省状元,真是,这个应该给人家考普通大学的孩子嘛,浪费,回来得批评他。”
林作栋说的唾沫横飞,一点要批评谁的意思都没有,演技太浮夸了。
¡¡¡¡Á¬ºúÀö¾ê¶¼²»Ô¸Òâ¼ÌÐø¸øËûÅõßçÁË¡£
省状元?
作为一个小编辑、小市民、普通人,事业上不会再有什么大的起色了,没可能当亿万富翁,也没可能当官做长,那最有指望的,最喜欢比较的,自然就是下一代了。
这其中,儿子考了省状元,这几乎是目前为止,他们人生中最光辉灿烂的一个荣誉。而现在,这顶荣誉之冠,就牢牢地放在了林作栋的头顶,什么排挤,什么取笑,都完全失去了意义。林作栋的人生,已经辉煌到巅峰时刻。
“还真是啊,林海文,临川一中,700分,河东省文科第一名。”
林作栋他们办公室的小肖编辑,这会儿查到了新闻,吼了一声。
大家僵住的脸,不得不被吼松开了,再怎么着,都得恭喜啊。
林作栋直接把里头那些酸不拉几的暗话、修辞都给忽略了,所有的恭喜都汇成了一句话:“你特么好牛啊,我特么好羡慕啊。”
第0160章 撂挑子谁家强
¡¡¡¡¡°ßÏ£¬ÕâôÈÈÄÖ°¡£¬ÕâÀ¸ÉÂïÄØ¶¼£¿¡±
社长经过,听到这里面的声音太响了,林作栋的笑声也太魔性了,就钻进来看看。
“社长啊,林海文考了个省状元,林编辑请我们吃喜糖呢。”
对于林海文,社长的心情是很复杂啊,他现在天天提心吊胆的,生怕上头的人说他办不了事。可偏偏吧,林作栋又是动不得的,先不说这个情感园地,现在是报纸的王牌栏目了。就说最近,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不行,但嗅觉灵敏的小官僚,社长也关注了林海文的“《讴歌》全国高校座谈会”,听到了一些领导很喜欢这本诗集的传言,真真假假的,他也不能给林作栋来小动作。不然,谁知道林海文到底会做什么。
那天在临川一中,什么全国作协,主席之类的,他还记得清清楚楚呢。
“这样啊,呵呵,老林,那恭喜你啊,培养了个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