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公孙天成微微而笑:“老朽的愿望嘛……”
才说了这一句,忽有一名禁军急匆匆闯了进来,跪也没跪稳就道:“太子殿下,兵部有北境的消息,玉旒云突然向石坪调集了大批兵马,似乎是准备攻过大青河来了。”
此言一出,席间顷刻鸦雀无声,但转瞬又炸开了锅:樾军打算进攻了,当攻,当守?会不会重演十五年前的那一幕?凉城若被攻破,大家要往哪里撤退?
竣熙被这慌乱扰得完全没了主意,看向他的新任兵部尚书程亦风以及冷千山等一干将军以寻求帮助。而这时,公孙天成淡淡道:“殿下不必惊慌。玉旒云只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她的那点儿计谋,程大人早就料得一清二楚了。”
“什么?”听到这话,大家比方才更加惊讶,全都看向了程亦风。而程亦风自己则是惊呆了,瞪着公孙天成。老先生面色淡然,道:“程大人知道玉旒云带三万人到南方七郡,必然图谋不轨,所以早就调集了兵队加强平崖的防守。不仅这两座边防要塞有重兵防护,从那以南,也布下了数道防线。樾军倘若过河,只会有来无回。”
“果……果真?”竣熙惊喜万分。
“不要在太子面前信口雌黄!”冷千山道,“什么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程大人有没有这本事,我且不计较。你说加强平崖的防守,又在平崖以南布下数道防线——哪里变出来的士兵?”
公孙天成瞥了他一眼:“冷将军这话说得真有意思——程大人身为兵部尚书,他需要在何处增加兵力,何需要‘变’?只要从合适的地方‘调’不就行了?”边说,边提起笔来,简单地一勾勒,就成了一幅大清河地图。
ÀäǧɽÐÄÀï¡°¿©à⡱һÏ£º¡°´ÓÄÄÀïµ÷µÄ£¿¡±
“距离平崖最近的是远平。”公孙天成标注着地图上的城池,“不过远平据险以守,原本驻军不多。再往东,那自然就是……”
“从揽江城调我的人?”冷千山拍案而起,“程亦风,你好大的胆子!”先骂出这一句,才发现公孙天成早已强调了,程亦风是兵部尚书,要怎么调兵是他的权力,于是只有转了转眼珠子,另想他法。正巧公孙天成的地图已经画好了,从图上可见樾楚两国在大青河上各有险关,由上游到下游,楚境之内为雪雍关、大堰关、平崖城、远平城、揽江城,以及镇海关,与之相对,樾国境内有天塔城、依阕关、石坪城、锁月城、神女关,以及目前还在郑国境内的蓬莱城,要塞两两相对,仿佛亘古以来就隔河对峙。冷千山登时有了新的说法:“你把揽江的兵调到了别处,你就不怕樾军从揽江对面的神女关攻过来么?”
“神女关原是铴国领地,”公孙天成道,“樾军占领铴国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驻扎在那里的军队都是为了防止变乱,哪有闲功夫来渡河攻打揽江?”
“那……大堰关呢?”冷千山道,“大堰关离平崖比揽江近,为什么不从大堰关调兵?对面的依阕关原是馘国领地,占领下来才半年时间。馘国境内驻扎着的岑广以谨小慎微而出名,这时候他一来怕人造反,二来怕冰天雪地无法运输粮草,也应该不会选择出依阙关渡河攻打我国吧?大堰关的兵马暂时调出来,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为什么程大人偏偏要调我揽江城的兵?是存心跟我过不去么?”
公孙天成面无表情:“樾人乃是出身大漠的野蛮部族,他们最擅长干什么?就是烧杀抢掠——野蛮部族都称为‘打草谷’,其实就是杀了人、抢了东西,却不占领别人的地盘。冬天依阙关和大堰关之间的河面上了冻,要过河来时何等的简单?倘若把大堰关的兵马调走,不就等于打开大门,请对面的樾人前来抢劫么?”
“这……”冷千山一时被堵得说不出话来。倒是鲁崇明不计较他先前企图怂恿别人调动自己的军队,出来解围道:“不论怎样,程大人调动我们的部下,却不跟我们交待一声,实在也太没有把我们几个将军放在眼里了吧?大人如此待我们,将来还怎样共事?”
“你们几位几时想跟我共事了?”程亦风嘀咕了一句,立刻又后悔。但是已被公孙天成听了去,道:“几位将军未奉军令就擅自离开驻地回到京城。你们已经擅离职守,程大人自然就当你们是放弃了兵权。他如何调动军队,何须知会你们?”
“好,我们在程大人眼里都是一文不值!”冷千山发了狠,将计就计,“那就把我们大批治了渎职之罪罢免了干净。程大人自己率领兵队抗击樾寇吧!”说着拂袖便要离席。而鲁崇明等人也都跟着他站起身来。
“啊……这……”程亦风急了,看着公孙天成:你把这些将领都气跑了,难不成还真要靠我来打仗?你晓得前线光有司马非一人是不够的啊!
竣熙也赶忙挽留:“几位将军都是国家柱石,千万不可说这样的话……”
“殿下,”公孙天成好整以暇,“既然几位将军还没有休息够,何必勉强把他们推上战场呢?其实程大人早就和司马将军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程大人正要自己亲自去前线指挥呢。”
“果真?”竣熙完全不知程亦风的斤两,只对这个人有笼统的崇拜。他身边坐着的景康帝却亏得程亦风才从落雁谷逃出一条命来,对程亦风“用兵之道”佩服之至。加上这位亡国皇帝被玉旒云“驱逐”出了自己的国家,所以视其为最大的仇人,恨不得能有机会亲手杀之,听到楚军要再次和樾军对决,且对手还是玉旒云,早就按捺不住了,“倏”地站起来,道:“正是,程大人虽然是文官,但是精通兵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他出战,一定能将玉旒云的部队歼灭!”
“果然?”竣熙也有些信了。
“我……”程亦风急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恨地上不能突然裂一条缝好让他钻下去逃走。他转脸瞪着公孙天成。
老先生拈着胡须似乎微微而笑:“其实,老朽方才要说的那个愿望就是希望太子殿下能让程大人代殿下亲征。程大人在落雁谷已经能够斩杀樾国的老将赵临川,如今对付玉旒云这初出茅庐的小丫头,必然易如反掌。由程大人亲自前往指挥,樾军还未交战,士气就短了三分,岂不对我军大大的有利么?再者,若他代太子殿下亲征,我军士气更高,一定可以一举击溃樾寇。”
“等……等等……”程亦风暗想再不阻止公孙天成的疯话,自己就真要上前线去了。
可惜,他出声时已经太迟了。竣熙拊掌道:“好,臧大人你是翰林院的人,请即刻帮我拟旨,由兵部尚书程亦风代我挂帅亲征。赐他帅旗一面,宝剑一把,地位同于大元帅,此次北伐之战全军将士统一听他号令!”
“殿下——”程亦风简直要哭出来了。
ê°ÌìÈÎÒ²·¢¾õÇéÐÎÓе㲻¶Ô£¬³ÙÒÉ×Ų»¿ÏÂä±Ê¡£
冷千山却冷笑道:“程大人用兵如神,我们也想好好见识见识。来,臧大人不介意的话,冷某人代你写吧?也算我为这次北伐出一份力呢!”
“我……”程亦风豁出去了,再不说出真相更待何时?
“大人——”公孙天成按住了他的肩膀,在他耳边道,“戏已经唱到这份上,大人千万不要塌自己的台。大人是想把老朽治个欺君之罪么?”
程亦风一愣,也低声焦急道:“先生既然知道厉害,为什么还……打仗是大事,怎么能信口开河?”
公孙天成微笑道:“老朽没有信口开河。大人请耐心把这折戏唱完。老朽稍后自有解释。假若大人那时不满老朽的解释,再向太子说出一切,将老朽治罪不迟。”
“可是……”程亦风进退两难。
这当儿,冷千山已经把发兵的圣旨写好了,一边交给竣熙过目,一边讽刺地对程亦风低声道:“打肿自己的脸的确可以充胖子,能不能充英雄就不知道了。我们几个就在京城等着,如果大人凯旋,我们自然迎接你,如果大人……嘿嘿,要我们去收拾残局,我们也不会有门户之见的
可恶!程亦风满心厌恶:虽然我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但是也知道国难当头,人人要出一分力。倘我真的有本事领兵,一定为北伐尽绵薄之力。你们这些将军,竟然为了党争置社稷安危于不顾,你们还配立身朝堂么?一时激愤,他还以冷笑:“多谢冷将军关心。程某既然是代太子殿下亲征,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诗会的风花雪月瞬间消失。程亦风从东宫直奔兵部做“代驾亲征”的准备。途中自然少不了请教公孙天成北线兵队集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公孙天成却说这还不是说话之时,也非说话之地,直到傍晚他们从兵部回到了程府,老先生才“扑通”一下朝程亦风跪倒:“大人,老朽请大人无论如何要信任老朽一次。”
程亦风吓得连忙双手来扶,几乎自己也跪下了:“先生这岂不是折杀晚生了么?晚生若不信先生,何必请先生出山?”
“果真?”公孙天成深深地看了程亦风一眼,见后者面色诚恳,便道:“平崖的军队是老朽以大人的名义从揽江调来的。”接着就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原来那日程亦风将兵部尚书的官印交给他让代为打发司马非。老先生的确“打发”了,却不是按照程亦风所想象的那样。正相反,他以程亦风的名义回信决议积极防守,同时签署了从揽江调兵的密令,趁着冷千山忙于在京城闹事,将他的部队调到了平崖。
程亦风瞪着眼张着嘴:一时竟不知怎么反应才好。
小莫正好迎出来,听见了,便道:“公孙先生,小人虽然什么都不是,也斗胆要说一句——程大人敬重您,我也佩服您,可是您这样做,未免也太……太那个啥了吧!您不是把大人当猴儿耍了么!”
“小莫!”程亦风阻止这个少年继续口没遮拦。“公孙先生,”他困惑且痛苦地道,“这样向平崖调集大批人马,不就等于是向河对岸的玉旒云挑衅么?她就算原本是来治蝗的,看到我方调兵遣将也要集结人马准备大战一场了吧?先生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大人也会说‘她就算是来治蝗的’——可见你也知道她的目的根本就是侵略我国。”公孙天成一针见血,“既然如此,大人为什么不肯主动出击——至少主动防备,偏偏要等到被动挨打时,才匆忙应付?老朽之前已经跟大人陈述厉害,可是大人只想稳住局面,拖一日是一日,老朽不得已出此下策,逼大人和樾寇决一死战。”
“为什么非要决一死战?”程亦风急得在原地直打转,也许可以这样……也许可以那样……他心里想出无数地托词,但是知道没有一条在公孙天成面前站得住脚的。早在腊月里,人家就已经把天时、地利、人和分析得一清二楚。自己若冷静地思考,将不得不赞同公孙天成的每一条论述,可是有时候,有些话,明知道规劝得在理,但依然不愿意听从,而另外一些事情明知道是自己固执,却还要坚持。不过,现在已经惹得玉旒云重兵压境,太子开了金口,兵部那边的手续也办妥了,他已经骑虎难下!
唉!正叹气,却不小心绊在了砖缝里,打个趔趄便摔倒下去,乌纱滴溜溜飞出几尺远。小莫连忙拣了递还给他。而程亦风只是一边揉着腿一边摇手推拒那官帽:“挑起了战火,不知会有多少士兵和百姓无辜惨死……我何颜以对天下?”
“老弟!”传来了臧天任的声音,“容老哥哥岔两句——”他其实是宴会散后就到程亦风家里来等着了,想看看老友几时起程,自己也好饯行。因为程亦风迟迟未回,所以他一直等在书房里,听到了这边的声音才走出来,正好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方才在书房里看到你写的条幅——‘勇夫识义,智者怀仁’,这八个字写的实在是好,方正饱满遒劲有力。老弟你素爱行草,这样的大字楷书还真是难见呢!”臧天任道,“如果愚兄没有记错,这是老弟你回京到兵部上任时写的吧?”
这话不着边际,程亦风困惑地点了点头。
臧天任道:“勇夫识义,智者怀仁。老弟既写这八个字,必然是想以之鞭策自己
程亦风万没有想到好友竟然站在公孙天成一边,懊丧地抱怨道:“是,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由得我说不打仗么?总归这一次血流成河,我程亦风是逃不了这千古骂名了!”
“我正是要和你说说这个骂名!”臧天任道,“你我二人相交多年,你的想法老哥哥还能不了解么?在你看来,虽然伤亡少比伤亡多好,但没有伤亡那才是最好——且不论这是否可能,老哥哥提一句,你扪心自问——你常指责冷千山他们为了自己多立战功置百姓生计于不顾,但你自己一味地计较自己‘何颜以对天下’,难道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么?”
难道一直以来自己竟存着如此私心?一字一句,都像小锤子一样重重敲在程亦风的心里。不,不可能!他决没有这样的想法!“臧兄!”他激动道,“我过去是个流连于花街柳巷的书生,将来老了,也不过是个采菊东篱的农夫,虚名对我有何用?我是否‘愧对天下’,其实是看是否愧对自己的良心。”
¡°ËäÈ»£¬¡±ê°ÌìÈο´Á˹«ËïÌì³ÉÒ»ÑÛ£¬¡°¹«ËïÏÈÉúÓÃÕâÑùµÄÊÖÍó±ÆÄã³ö±øÊµÔÚÒ²ÓÐЩ¹ý·Ö¡£µ«ÊÇ£¬Ä㿹»÷éпÜÄÄÀïÎ¥±³Á¼ÐÄÁË£¿¡±
“我……”程亦风知道自己无论如何找不出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
“其实,”小莫在一边插嘴,“大人如果真的不想打仗,依小的看只要搬个十万大军到平崖驻扎着,或者就把玉旒云吓破了胆,不战而退了呢……不是正好可以议和……”
“啊……这个主意也……”程亦风立刻有些心动,看向公孙天成和臧天任寻求意见。
臧天任面上有些又好气又好笑的表情:“玉旒云会被吓破胆么?老弟你不是常说落雁谷之战,你是被她吓跑的?那时她才有多少人马?”
这……程亦风摇头苦笑:自己就是这么个孱头!
才想叹气,那边公孙天成却已经一揖到地:“大人,老朽知道自己用了阴险的手段逼迫大人,不过此一战的利弊相信大人也权衡得出。大人不必担心前线指挥,老朽虽不敢说成竹在胸,但自信可以最小伤亡夺取此战之胜利。老朽愿给大人立下军令状,若伤亡超过两千人,则老朽把项上人头交给大人。”
两千人!程亦风觉得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不过,他还有别的选择么?“先生快快请起!”他扶着公孙天成,“晚生若不得先生相助,慢说两千,就是两万人也会葬身在樾寇的屠刀之下!国家前途,百姓生计就靠先生了!”
“老朽一定不负大人所托。”公孙天成再次顿首。
程亦风笑笑,想:罢了,此一去,看来他迟早是要一死以谢天下的!
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作者有话要说:21/21/2006修改错别字
01/09/2007修改内容
02/02/2008 typo correction
07/12/2008新版——我痛恨原来的这一段。所以重写了大青河之战。改动没有落雁谷大,不过还是有不少……
13第12章
程亦风赶赴平崖。虽然不需要从京城带兵前去,但是毕竟他是代太子亲征,所以还是有一支千人的精兵随行。冷千山等都来相送,心里当然是巴不得他阵亡——最好途中就摔死。不过程亦风却无暇和他们口角,即便对自己破罐子破摔,对朝廷和后方的百姓,他却不能有丝毫的敷衍。因此昼夜兼程,且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平崖的局势。居然只用了半个月的功夫就来到了目的地
经过如此的颠簸,他出现在司马非面前的时候何止“风尘仆仆”,简直可以说是“蓬头垢面”。平崖的将士大多没有见过这位新任尚书大人,唯对他的各种掌故听说了不少,这时看到的,有的以为逸闻里说的一点儿也不错,有的则认为传奇中英雄形象完全被毁灭——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大家都忍不住偷偷笑了起来。
程亦风坐马车坐得双脚都麻木了,一瘸一拐地到了司马非面前,胡乱见了礼,就道:“怎样?司马将军,河对岸的情形……”
司马非看他那狼狈相,哈哈大笑:“程大人你可真是文武百官的表率——你赶路赶得这么急,莫非是想大家看看什么叫鞠躬尽瘁么?对岸嘛……自然是老样子。”
老样子,那就是说还没打起来了,程亦风松了一口气。司马非做了个“请”的动作,示意他和自己去查看敌情。程亦风便顾不得腰酸腿疼,和他一起登上临着大青河的城楼。
与天江四季奔腾怒吼不同,大青河冬、春为枯水季节,河面变得只有夏季一半宽,水位降低,河底的大礁石都微微露出了水面,小礁石则参差不齐地矗立在河底,一不留神就能戳穿船底,是以大青河行船在此两季为最险。
在这样的季节,大军以兵舰渡河无疑是自寻死路。
程亦风盯着对岸的石坪城,距离水边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从这么远看过去,只能模糊地辨认出城上的旗帜,一面是“樾”字大旗,另一面是守将的旗帜,看来看去不像是“玉”字。他心里嘀咕:虽说石坪城上插着原本守将的旗子并不奇怪,但是玉旒云贵为将军又是皇亲,没道理她人在石坪却不打出旗号来的呀!
才纳闷,司马非已笑道:“程大人,嘿嘿,你这书呆子还有些本事嘛,居然想到用这样的招式,从背后打了冷千山那帮混帐一人一棍。实在是高明啊,我也不得不佩服!”说时,拱了拱手。
“将军不要误会。”程亦风正色道,“程某其实……”其实不是想来和你拉帮结派,不是想帮你铲除异己,不是想帮你在朝廷中争名夺利……好多话几乎冲口而出,但又忍住:司马非是前线唯一个将领,如果和他闹翻,不知怎么抵抗樾寇。
司马非哈哈笑道:“年轻人,你们书呆子的那些脾气我清楚得很!你们不就是喜欢扮清高么?你忌讳别人说‘朋党’,那我不说就是。其实大家互利互惠便好——当初我保你,现在你来帮我,但实际也是帮你自己嘛,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不过,你不喜欢,那咱们就不必挂在嘴边。哈哈,好吧,说说正事——这份大功劳你打算如何争来?”
什么大功劳?程亦风莫名其妙。
司马非还以为他要卖关子,有点不快,道:“年轻人还是不要三分颜色开染坊。两军对阵关系国家存亡,还是大家事先参详参详的好。”
“程大人!”这是公孙天成忽然也出现在了城楼上,对司马飞也一礼,“崔抱月崔女侠率领民兵乡勇,已经等着程大人。”
“崔抱月?”程亦风和司马非都是一愣。后者瞪着前者道:“前线重地,你把一个女人和一群乌合之众找来做什么?”
“司马将军此言差矣!”公孙天成道,“崔女侠是太后金口称赞的巾帼英雄。她的民兵也已经训练了数月——据老朽所知,朝廷有时征了兵,都是来不及训练就派上战场去的。那朝廷的兵队莫非也是乌合之众?”
司马非人在边关,但京城里的事他也一清二楚。早听说程亦风鹿鸣山归来就收了这样一个门客。原以为是个和程亦风臭味相投的书生,如今看来,嘴巴倒也厉害。不过司马非一向看不起读书人,所以想,公孙天成恐怕除了夸夸其谈也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因此丝毫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程亦风则赶紧将老先生拉到了一边,轻声道:“崔女侠来干什么?”
公孙天成笑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程亦风无法,只有随着公孙天成来到城下。只见崔抱月打头,后面一支民兵队伍怕有千把人,虽然高矮胖瘦男女老幼都有,但是挺胸抬头精神抖擞犹胜平崖驻守的军队,他不禁心里一讶:还以为崔抱月只不过是被冷千山等人利用来闹事的无知妇人,没想到还真的练出一支挺像样的队伍来!
“程大人!”崔抱月一改往日对程亦风冷眼鄙视的态度,恭敬地上前一抱拳,接着就递上一件事物来,乃是半只朱漆木老虎——楚国兵部调兵以这种朱漆老虎为兵符信物,每支大部队都有一只对应的木老虎,一半在领军的将领手中,另一半则握在兵部尚书手中,调遣兵队时,要两半兵符合二为一才能算是军令处于中央。崔抱月自己拉起了一队民兵,如今竟然手持兵符,岂不是说朝廷承认他们是兵部所辖的一部分?程亦风接过半边兵符来看,见断面上果然刻着“兵部,凉城民兵”的字样,不禁诧异:是什么时候承认他们的?
他超公孙天成望了一眼,老先生神色如常,仿佛早就安吩咐准备好了似的,双手递上另半只朱漆老虎来,程亦风拿去何崔抱月的一拼,密合无缝。
崔抱月即“呼”地单膝跪下:“凉城民兵听候大人差遣。”说时,后面那些民兵们也都齐刷刷地跪了下来。
程亦风在军中这么久,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阵仗,惊得连退两步,几乎站立不稳。
一切又是公孙天成的安排吧?他转头以眼神询问。
公孙天成从袖中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军令来,交给了崔抱月。因为交接的速度极快,程亦风并看不到内容,唯注意到结尾处盖着自己的官印而已。这是什么命令?他不能开口问,只有等着崔抱月读出来。
不料,崔抱月将军令默念了一回,就有把军令折好揣回怀中,道:“程大人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说完向民兵们打了个手势,那些人便“哗”地整整齐齐站了起来,在她的率领下退到城外营地里去了。
程亦风好不奇怪:“公孙先生,你……你给崔抱月什么任务?我知道我不是个领兵打仗的人才,我也答应这次由你制定作战计划。不过,总不能完全把握蒙在鼓里吧?我要对他们负责,对太子殿下负责……”
“大人别着急。”公孙天成道,“老朽诀不是要把你蒙在鼓里。只是老朽的计划十分紧要,不容半点差错。玉旈云狡诈无比,必然在大人军中和平崖军中安插了细作。所以,我才在军令上写明,要崔女侠临行动前一个时辰才把任务说给部下听。这样,就算玉旈云的细作打听了去,也来不及应对了。”
“原来是这样!”程亦风恍然大悟,但心里免不了有些不舒服:“我不是不信任先生,只是……算了算了,先生有什么要我做的?”
“有,当然有。”公孙天成道,“这事还非得程大人你来做不可。”边说边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引着程亦风来到了专门为兵部尚书预备的书房里。
老先生亲自铺了纸,磨了墨,掭好笔递到程亦风的手里:“这是一封捷报,理应由大人亲笔写给太子殿下。”
“捷报?”程亦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还没有交锋,怎么就写捷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