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归一》-第3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件铁器就是这么来的,最初是一个农民从野外发现的,这个农民自己不认识这件东西,却知道这件东西有来历,也不当废铁卖,跟小贩儿要价五千块。

      在小贩儿看来,真正的金属古董都应该是青铜的,而不是铁的,于是就怀疑这东西是假的,但那村民却非说这东西一定是老货,绝对差不了,还让他请行家来看。

      于是小贩儿就找来了李先生,但李先生也是个半吊子,也拿不准这东西是不是真的,确定李先生能出得起价钱,那农民就问他,如果他能证明这是老东西,李先生是不是一定会买。

      李先生给了他肯定的回答,于是这个农民就带他去了发现这件铁器的地方,是在一处高山的山脚下,在山脚下有块挺大的方形石块儿,石块儿已经被凿裂了,石块内部是空的,那农民指着石块儿告诉李先生,那件铁器原本就是裹在石块儿里的。

      李先生担心他撒谎,就询问他无缘无故的为什么要砸碎这块石头,那农民的回答是最近几年搞建筑的多了,连石头都能卖钱,他在农闲时候就开着拖拉机来山脚下捡石头,卖给别人盖房子打地基用,太大的石头他搬不动,就用几根凿子一起钉砸,把石头撑碎。

      听他这么说,李先生也感觉合理,就近距离的观察那块石头,那块石头呈方形,长宽高都在一米五左右,在石块儿的四周,有很多模糊的线条儿和图案。

      其中一侧有人为挖开的方形孔洞,铁器所在的中空区域的四周有绿色锈染痕迹和锈渣,李先生由此判定这块石头是古时候人为雕刻出来的,为的就是存放这件铁器,在铁器之外,原本应该还有一个青铜盒子,只不过年代久远,铜盒已经锈蚀殆尽了。

      虽然不知道这东西究竟是什么,以及它有什么样的用途,李先生却知道这东西有年代了,于是就给了那个农民五千块,买回了那件铁器。

      铁器买回来之后,李先生就开始研究它,这东西呈圆形,外面有很古老的纹饰,李先生不是专业搞收藏的,搞不懂这东西,于是就拍照发给别人,向别人请教,有专业人士告诉他,李先生手里的这件东西他们从未见过,不过类似的东西他们倒是见过,后世称之为阴阳球,在魏晋时期很常见,由两部分组成,是可以拧开的,古时候富贵人家大多迷信丹药,这东西就是储存丹药用的。

      李先生在别人的提醒下,试着去除铁锈打开了阴阳球,阴阳球里面就是那块玉石。

      李先生那时的心情跟那农民的心情很相似,这块玉石藏的这么隐秘,肯定是好东西无疑,但他却搞不懂这块玉石到底是什么,请教过很多玉石专家,也没人认识,最终只能不了了之,搁置一旁。

      事情过去了一年多,有人找上了门,是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道士,来了之后直接提出要换走李先生当年买到的那枚铁球。

      此人带来的不是现金,而是黄金,足有十几斤重,李先生感觉疑惑,就询问那铁球的用处,中年道士没有跟他明说,只是连番强调那东西对李先生毫无用处,对他却非常有用。

      这个道人随身带着一把剑,说话时语气也很阴冷,李先生不敢得罪此人,担心那些黄金来历不明,也不敢拿。

      那中年道人貌似猜到了李先生的顾虑,于是就提出不但把黄金送给他,还帮他指点一下宅子的风水。

      李先生犹豫过后,将那铁球送给了那个中年道士。

      那中年道士拿了铁球就离开了,再次回来是半年之后。

      自那道士离开之后,李先生就一直提心吊胆,因为他很清楚对方迟早会发现铁球里什么都没有,届时很可能会报复他。眼见对方回来了,不等对方讨要,主动交出了那块玉石,只道之前不是故意扣留,而是家人拿出来玩耍,忘记放回去了。

      那道士拿了玉石,也没有难为他,出于答谢,还指出了刚才的位置,告诉他只要将先人埋在那里就可以立得富贵。

      李先生说完,吴中元陷入了沉思,他是学考古的,比李先生要专业,铁器在上古之前非常罕见,那时候多是青铜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古时候冶炼水平很有限,青铜的熔点是八百度,而铁的熔点是一千五,比青铜更加难以冶炼,物以稀为贵,因为少,所以就贵重。

      那块玉石既然用铁盒存放,就说明当年存放玉石的人对玉石非常的看重。

      除此之外,很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根据师父留下的书中记载,所有的金属都能被气息穿透,唯独铁是例外的,对方用铁球保存玉石,极有可能是为了保护玉石不受外界气息的影响,亦或许是为了封闭玉石自身的气息不会外泄。

      想到此处,突然恍然大悟,铁盒里保存的玉石之所以是纯白色,那是因为那块玉石没有被使用过。他所见到的那些之所以是灰白色,是因为玉石蕴含的特殊气息和能量已经消耗掉了一部分。

      ¡°Ð¡Î⣬³ýÁËÌáÉýˮ̶µÄˮ룬»¹Ðè²»ÐèÒª×ö±ðµÄ£¿¡±ÀîÏÈÉúìþìýµÄÎʵÀ¡£

      吴中元摇了摇头,“暂时我还没有想到。”

      “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吧?”李先生又问。

      “副作用肯定有,”吴中元实话实说,“你当年不该自作聪明留下那块玉石,他给你指点阴宅的位置也不是在奖励你,而是在惩罚你。”

      李先生不明所以,惊讶且疑惑的看着吴中元。

      吴中元指了指前方道路,示意他留意前方路况,然后说道,“用现在的话说,那块玉石很可能具有放射性,离开铁球,其中蕴含的能量就会慢慢释放,你虽然将那块玉石还给了他,却令那块玉石蕴含的能量有所减少,他变相的报复你也在情理之中。”

      李先生倒吸了一口凉气,“那怎么办呢?”

      “我先想想。”吴中元随口说道。

      李先生以为吴中元是在想他的事情,实际上吴中元想的是自己的事情。

      这个道士所寻找的那块玉石跟他所拥有和见到的玉石极为相似,很可能出自同一时期的某一个地方,根据目前已知的线索来判断,这种玉石很可能是进入虫洞的媒介,这个道士既然寻找这块玉石,自然知道这块玉石有什么样的用途。

      此人是谁?

      此人来自哪里?

      此人出现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此人为什么会知道玉石的用途?

      此人寻找玉石想要做什么?

      那块玉石为什么会在远古时期被藏在石头里?

      此人又是怎么知道玉石所在具【创建和谐家园】置的?

      此人是敌是友?

      疑点重重,一时之间很难理清头绪,线索不足,也很难推敲出什么。

      “那人是什么口音?”吴中元问道。

      “外地口音。”李先生急忙回答。

      “哪个外地呀?”吴中元皱眉。

      李先生想了半天,“具体是哪里的口音我没听出来,总之不是本地人。”

      “他咳嗽吗?”吴中元又问。

      李先生听见了,却没懂,“什么?”

      “我问你,那个道士咳不咳嗽?”吴中元问道。

      李先生回忆了一下,摇了摇头,“好像没有。”

      “他给你的黄金有标记吗?属于哪个朝代?”吴中元又问。

      李先生又摇头,“没有标记,不过纯度不高,应该是古代的东西。”

      “什么样式?不同年代的黄金,样式也有差别的。”吴中元无奈摇头,这家伙连基本的历史知识都没有,搞收藏还不赔死。

      “有金条,有元宝,还有马蹄金。”李先生说道。

      吴中元点了点头,马蹄金多见于汉朝,唐宋才开始出现元宝,金条出现的时间更晚,这说明此人携带的黄金分别属于不同的年代。

      “那道士怕是找不到了。”李先生一直以为吴中元追问道士的情况是想找到系铃人。

      吴中元没接他的话茬,“当年那块石头上的线条图案,你拍照了没有?”

      “拍了,用相机拍的,照片我还保留着。”李先生说道。

      第四十七章 翻译

      晚上七点多,二人回到了李先生的别墅,宛山海等人正在翘首以待,眼见二人一个眉头紧锁,一个愁容满面,都以为事情办的不太顺利。

      李先生回来之后径直去了书房,吴中元本想跟着去,却被宛山海拦住了,“哎,怎么样啊?”

      “找到问题的所在了。”吴中元随口说道。

      “很棘手吗?”宛山海追问。

      吴中元摇了摇头,“也不是很麻烦,这种事情就像拆毛衣,只要找到了线头儿,一扯就开。”

      李太太和李偲就在宛山海身后,听吴中元这么说,三人无不如释重负,宛山海疑惑的问道,“既然事情已经处理好了,你怎么还耷拉着脸?”

      “我在想别的事情。”吴中元随口敷衍。

      “别想了,正事儿办成了就好,”宛山海说完,回头看向李太太和李偲,一副不负所托的得意表情。

      李太太一脸喜色的看向李偲,“时候不早了,快去喊你爸爸,和小海小吴一起出去吃饭。”

      不等李偲过去催,李先生就自书房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叠照片。

      车多有车多的好处,李太太等人一辆车,李先生还拉着吴中元,上车之后将照片递给吴中元,“全在这里。”

      吴中元伸手接过,发现照片比他想象的要多,有十几张。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李先生帮忙摁亮了车里的顶灯。

      吴中元担心被宛山海等人看到,便说道,“关上吧。”

      听他这么说,李先生不无疑惑的看了吴中元一眼,抬手摁灭了顶灯。

      吴中元逐一看过手里的照片,前几张拍的是那块儿方形石头,拍照的时候石头已经裂开了,可以看到石头中间的确有绿色的锈渣。

      石头外部的图形和线条儿也拍了照,方形的石头有六个面儿,貌似每个面儿都有线条儿和图形。

      “石头外部应该有六张照片,这里怎么只有两张?”吴中元问道,这些线条和图形与吴追书写的字非常相似,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同一语种。

      “你能看清?”李先生很惊讶,这时候车里只有仪表灯的微弱光亮,他连吴中元的五官都看不清,而吴中元竟然能看清照片。

      吴中元点了点头。

      李先生清了清嗓子,“那块石头风化的比较严重,有些部位的图形已经很模糊了,剩下几个面儿的图形和线条都是一样的,我就挑最清楚的拍了两张。”

      吴中元又点了点头,仔细辨别,两张照片拍的的确不是同一个面儿,但上面的字却是一样的。

      紧接着又察看下面的那些,是那个铁球的照片,从不同角度拍照,铁球比他想象的要大,有成年人两个拳头大小,上面有云纹和饕餮纹,铁球的内部的照片也有,内部很光滑,应该被打磨过。

      余下的照片是那块儿白色玉石,有的用标尺显示了大小,有的用电子秤显示了重量,不是很重,只有八十几克。

      这块玉石虽然颜色与他之前见过的那些不同,大小和形状也有差别,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这块玉石与之前的那些是同一类东西。

      李先生一直耐心的等吴中元看完照片才说道,“小吴,找到那个道士的希望很渺茫了。”

      吴中元点随口应了一声,李先生不知道内情,仍然以为他想通过铁球和玉石寻找那个中年道士。

      吃饭的地方离李先生的别墅不远,没过多久,车子自一家高档宾馆门口停了下来,吴中元也没有征求李先生的同意,直接将那些照片装进了兜里。

      “小吴,你给我个账号。”李先生说道。

      吴中元自然知道李先生要做什么,但他并没有告诉对方他的账号,而是开门下车,“以后再说吧。”

      李先生是聪明人,也没有继续追问,吴中元没有直接拒绝,就说明他会要钱,只不过要等效果显现出来再接受酬劳。

      饭是好饭,菜是好菜,但吴中元吃的不多,因为他有心事。

      连宛山海都看出吴中元有心事,李家人自然也能看出来,他们不知道吴中元想的是自己的事情,还以为吴中元一直在为他们的事情忧虑犯愁,免不得跟着提心吊胆。

      吃过晚饭,李先生亲自开车把吴中元和宛山海送回了学校。

      宛山海心中好奇,免不得唠叨追问,吴中元随口敷衍了几句,但他越是敷衍,宛山海就越好奇,喋喋不休的追问,令吴中元不胜其烦。

      回到宿舍,宛山海不唠叨了,因为王纪泽已经醒酒了,正在床上摆弄平板电脑。

      开学前夜,宿舍楼里闹哄哄的,熬到十一二点,终于安静了。

      什么环境都能思考,但最佳的思考环境还是安静的环境,吴中元熬到这么晚,为的就是能安静的思考。

      而他思考的问题自然是那个中年道人的来历。

      目前线索不足,只能猜测,不能推断,仔细想来,最大的一种可能就是这个中年道人也是来自远古时期,如若不然,这个人不可能知道石块里藏有铁球,也不可能知道铁球里有块玉石,更不可能知道那块玉石离开铁球之后,蕴含的气息会减弱。

      不过这种假设也有说不通的地方,一是这个中年道人耐受的住现代污染严重的空气,二是此人带去交换玉石的黄金分别属于不同的年代。

      百思不得其解是很难受的,最终吴中元就在这种憋闷和疑惑的难受状态中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3: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