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归一》-第3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就好,那就好。”李偲的爸爸连连点头。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宛山海问道。

      “宅子肯定没问题。”吴中元摇头。

      “我们还有另外几个住处”

      不等对方说完,吴中元突然想起一事,抬手打断了对方的话茬,“你这院子原来就是这种布局,还是后来改成了这样?”

      “后来改的。”李偲的爸爸说道。

      “谁帮你改的?”吴中元追问,但凡住宅,必定都有布局上的瑕疵,但他之前看了好几遍,这栋宅子的布局简直完美到无可挑剔,这说明有李家很可能曾经得到过高人的指点。

      李偲的爸爸貌似有点顾虑,没有回答吴中元的话,而是反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人还帮你做了什么?”吴中元问道。

      李偲的爸爸貌似不愿回答,向自己的夫人投去商量的眼神,后者犹豫过后,点了点头。

      “我们在他的指点下,给李偲已经过世的爷爷奶奶迁过墓地。”李偲的爸爸说道。

      “迁墓之前,你们家里的动物也养不住吗?”吴中元追问。

      李家人没有立刻回答,不是有意隐瞒,而是在努力回忆。

      良久过后,李偲的妈妈说道,“好像真是从那之后才开始的。”

      第四十五章 聚阴池

      猜到了问题的所在,吴中元没有再说什么,李家应该也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要不要设法改动,得他们拿主意。

      李偲的爸爸拿起茶壶为吴中元倒茶,说的是别的话题,没有再提这茬儿。

      李家人的反应也在吴中元的意料当中,李家为先人迁坟无疑是受到了高人的指点,至于这是什么样的高人,因为什么指点李家,以及迁坟所引起的直接和间接后果,他一概不知,但李家人应该是知道的,至少李偲的爸爸应该知道。

      又闲聊了十来分钟,吴中元抬头看向宛山海。

      吴中元的举动被李先生看在眼里,知道他想走了,犹豫过后冲太太使了个眼色,李太太会意,借故带着李偲往别处去了。

      宛山海想留下,但李先生看了他一眼,他只能识趣的到别处散步去了。

      待三人离开,李先生重归正题,“小吴,像我们家的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到最后会不会影响到家人的安全?”

      吴中元没有立刻回答,李先生的想法不难揣度,他担心对祖坟的再次改动会影响到对他们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担心一直这么下去,最后倒霉的会是他们。

      吴中元不回答,李先生就一直在看着他,等他回答。

      “空手来,孤身去,善恶终有报,有借必有还。”吴中元说道,这是写在堪舆三十六法扉页的一段话。

      吴中元说完,李先生的脸色不太好看,前两句没什么实际意义,第三句他也不怕,因为没干过什么缺德的事情,令他忧心的是最后一句,有借必有还,他现在如此富有,万一不是命里该有的,而是借来的,以后岂不是要还回去?

      “李老板,为先人迁坟之前,您的运势怎么样?”吴中元问道。

      李先生含混的应了一声,没有正面回答。

      “解铃自有系铃人,当初做这件事情的人应该最明白其中的利弊得失,时候不早了,我也该走了。”吴中元站了起来。

      李先生也跟着站了起来,“小吴,辛苦你了,有机会再来喝茶。”

      “好的。”吴中元离开亭子,往大门的方向走去。

      李先生没有跟着,而是冲游荡在不远处的宛山海招了招手。

      走到门口时吴中元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李先生和宛山海已经跟了过来,宛山海的手里拿着个很大的牛皮信封,信封是卷起来的,里面装的应该是钱。

      吴中元可以佯装不知道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只要走出这个门,宛山海就会把这钱给他,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李先生是很有诚意的,如果没诚意,就会直接把这钱给他,他自然会推辞不受,李先生让宛山海转交,为的是避免让他尴尬,只此一举,诚意十足。

      等到李先生和宛山海走过来,吴中元冲李先生说道,“李先生,我不知道当初是谁指点了您,您跟那个人又是什么关系,但是恕我直言,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六畜兴旺是兴盛之兆,鸡犬不宁可不是。”

      吴中元说完,李先生面色大变,他是聪明人,焉能听不出吴中元的言外之意,鸡犬不宁是吴中元婉转的说法,其实他家是鸡犬不留。

      见李先生面色难看,宛山海不悦的看向吴中元,“你说什么呢?”

      “走吧,别拿人东西。”吴中元转身先走。

      宛山海气恼的看了吴中元一眼,又歉意的看向李先生,犹豫过后将那牛皮信封塞还李先生,“李叔,对不起哈,我们先走了。”

      宛山海快走几步,追上了吴中元,还没来得及埋怨,后面传来了李先生的声音,“小海,小吴,别急着走,留下吃晚饭。”

      对于李先生的挽留,宛山海很意外,而吴中元则很为难,他之所以为难是因为李先生突然留他吃晚饭,无疑是想跟他把事情的始末和盘托出,但他却并没有把握在知道了实情之后处理好这件事情。

      李先生既然挽留,宛山海就拉着吴中元又回去了,说是吃晚饭,其实现在根本就没到饭点儿,李先生和吴中元又坐回了亭下,而宛山海则又去附近散步去了。

      “小吴,这件事情有些复杂”

      不等李先生说完,吴中元就打断了他的话,“李老板,有些事情就算我知道了真相,也不一定能处理好。”

      听了吴中元的话,李先生赞许点头,这年头儿都是有一说十,像吴中元这种有一说一的人已经不多了。

      李先生每次思考,都会拿起茶壶为吴中元倒茶,这次也不例外,他在趁机斟酌要不要在吴中元知道了实情也不一定能处理的情况下,仍然对他说出实情。

      很快,李先生的思考就有了结果,“当年帮忙选址的那个人已经找不到了,如果这个铃铛真有问题,只能麻烦你帮忙解下来了。”

      吴中元习惯性的想要点头,但他忍住了,这时候点头,会被李先生误会他答应了。

      “我也只能试试,至于能不能解下来我一点把握都没有,”吴中元实话实话,“另外,别的细节我没必要知道,但这个人帮你选址的动机我得知道,是你花钱请他帮忙,还是他欠你人情主动帮忙?”

      “都不是,”李先生摇了摇头,“是交换,他看上了我手里的东西。”

      吴中元没问是什么东西,因为那跟这件事情无关,他关心的是对方出手的动机,如果这个人欠了李先生的人情,那他绝不会害李先生。如果是李先生花钱请对方帮忙,这个人应该也不会不负责任不顾后果,毕竟拿了李先生的钱。但李先生和这个人的关系很一般,对方只是想要他家的一件东西,这就有可能干出杀鸡取卵的事情。

      “他选的那块坟地离这儿远不远?”吴中元问道。

      “开车半个小时。”李先生说道。

      “走吧,去看看。”吴中元站了起来。

      李先生早有此意,跟李太太知会了一声,又跟宛山海打了声招呼,让他留在这里,晚些时候一起出去吃晚饭。

      李先生有好几部车,可能是考虑要走山路,便选了一辆吉普车,出了市区之后往南走,十几公里之后,拐道向东,进入山区。

      自山中圈绕了五六里,李先生停下了车,抬手东指,“就在那里。”

      吴中元循着李先生所指,看到了那处位于水潭北岸的孤坟,这处水潭不是天然的水潭,而是开山采石挖出来的大坑,水潭周围全是碎石,北面是被挖空一半的山体,原本【创建和谐家园】在外的石头山体被人为的泼洒了大量的绿色油漆。

      “这里什么时候停工的?”吴中元问道。

      “应该有十几年了,”李先生说道,“国家重视环保不让挖山取石,采石场就关了。”

      “为什么要泼上绿油漆?”吴中元不解。

      “前几年有领导下来视察,要从这西面的公路路过,担心光秃秃的被领导看见,就连夜涂上了绿色。”李先生说道。

      “下葬的时候,这处水潭就已经在了?”吴中元指着下方的水潭,这时候是傍晚五点多,天色已经开始暗了下来,自高处俯视那处水潭,潭水呈黑灰色,深不见底,周围乱石嶙峋,着实瘆得慌。

      李先生点了点头。

      吴中元没有再问,这是他第一次堪舆风水,很生疏,需要努力回忆书上的内容,与眼下的地形地势进行对照和比较。

      十几分钟之后,吴中元问道,“水潭下面是不是有泉眼?”

      “应该有,这些年一直没见它干过。”李先生说道。

      “水里有鱼吗?”吴中元又问。

      “没见到过。”李先生说道。

      吴中元没有继续发问,此时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处水潭阴气很重,这既是他的感觉,又是他观察的结果,由于水潭地势很低,不管是东升的朝阳还是正午的烈日或是傍晚的夕阳,都照不到水面。

      对于这种水潭,堪舆三十六法上称之为聚阴池,由于阴气太重,水里应该不会有鱼,即便有,也只能是鲇鱼。至于为什么只可能有鲇鱼,他不清楚,因为书上没写。

      确定这里是处聚阴池,也就有迹可循了,因为聚阴池唯一的作用就是聚集阴气,水属阴,虽然犯凶,却也旺财,阴气越重,财运也就越旺。

      但这处聚阴池的面积并不大,效果应该不会太明显,应该还有其他的阴气来源。

      堪舆,不但要看近处,还要观察远方,环顾四方,并没有见到什么特殊的地势,只在南面数里之外有一根粗大的烟囱。

      “冒烟的是发电厂?”吴中元抬手南指。

      “不是,是火葬场。”李先生语带颤音。

      吴中元恍然大悟,“走吧,回去。”

      见吴中元神情,李先生猜到他已经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上车之后,小心探问,“问题出在哪儿?”

      吴中元没有回答李先生的问题,“把周围的乱石往水潭里填一些,令水位升高,让太阳能够照到。”。

      “不需要搬迁?”李先生问道。

      吴中元摇了摇头,“不能动了,没有了它们的庇护,你和你的家人会立刻受到阴气的反噬。”

      李先生不明所以,疑惑的看着吴中元,“这到底怎么一回事?”

      “这是一处聚阴池,他选址选在这里,为的就是让两位老人的遗骨承受更多阴气,以此影响增强你的财运,火葬场发出的阴气会向四面八方飘散,飘到这里被北面的山体挡住,折入水潭,”吴中元说道,“如果我猜的不错,夏天刮南风的时候你的财运会格外旺盛。”

      李先生瞬间额头见汗,因为吴中元说对了。

      “小吴,我还是不太明白。”李先生说道。

      吴中元想了想,说道,“这种做法其实是掠夺和盘剥,把路人抓起来帮你干活儿,现在有人帮你顶着,路人虽然心存怨气却没法儿造反,但他们总有顶不住的那一天。”

      李先生开始擦汗了,“那人,那人”

      “那人只想要你手里的东西,没管你的死活。”吴中元说道。

      李先生是真的害怕了,握着方向盘的手都在颤抖。

      事情有了眉目,吴中元轻松许多,“那人从你这里换走了什么?”

      第四十六章 神秘的道人

      吴中元现在对玉石很敏感,对白色玉石更敏感,不等李先生说完,急切问道,“什么样的白色玉石?”

      “一种特殊的玉石,细腻洁白,不见结构,”李先生弯曲拇指和食指比划大小,“约有八十克,形状不是很规则。”

      “是洁白还是灰白?”吴中元疑惑追问,李先生所描述的玉石正是他之前见过的那种,只不过颜色不太一样,他自鸟人坟墓里拿出来的玉石,以及吴追塞给他的那块儿,还有吴千山陪葬的那块儿都是灰白色。

      “洁白,罕见的洁白,我之前从未见过类似的玉石,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玉种。”李先生说道。

      吴中元虽然疑惑,却没有立刻追问,而是抬手示意李先生开车。

      李先生现在很紧张,一直在流汗,为了让他专心开车,吴中元就没有急于追问事情的详细经过,一直等下了山,上了大路,方才追问那块玉石的来历。

      李先生现在自然不会对吴中元有所隐瞒,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实则李先生在给父母迁坟之前就已经开始做生意了,只是那时候做的是其他生意,属于有小钱儿没大钱的那种。有点儿闲钱,李先生就开始收藏古董,实际上也是跟风儿,因为前几年古董热,收藏古董是条发财的捷径。

      李先生那时候也没有很多钱,去不了什么拍卖会,收藏古董走的比较低端的路子,就是和化市场摆摊儿的那些小贩儿拉关系,这些小贩儿有时候会去乡下走街串巷收老东西,只要收到比较像样儿的,就会给他打电话,问他感不感兴趣。

      那件铁器就是这么来的,最初是一个农民从野外发现的,这个农民自己不认识这件东西,却知道这件东西有来历,也不当废铁卖,跟小贩儿要价五千块。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1: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