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尚泰又问:“你的这些法子固然很好,可是这些法子只是让港口附近的老百姓富足了,《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到时候说不定会内乱的。”
林远说:“港口的老百姓富了,富起来之后就要买东西,以前吃不起的东西现在能吃了,以前穿不起的衣服现在能买了,这样一来,就带动了远离港口的人,我们可以给老百姓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样,粮食的产量上去了,之后的养殖业,纺织业自然也就上去了。”
“这样做,看起来是农民受到了损害,所以,就提出了‘福利’的问题,我们的人少,国家能分给老百姓的钱就多。等到港口建设起来,肯定有人想要去做服务业,有人不愿意离开农村,继续从事农业,我们就要给从事农业的人补贴,让他们觉得种粮食也是很赚钱的工作,而且我们国家的人少,人均土地占有量就多,再加上我们可以提供农业自动化技术,一个人就可以耕种很多土地,这样,无论是从事服务业还是农业的人就都赚到钱了,贫富差距也就不会太大。”
这一番话里,好多词在座的人都从来没听说过,他们听得云里雾里的,对林远十分佩服。
尚泰又说:“日本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等他们缓过劲来,他们一定会来找我们的麻烦,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林远笑道:“这个您不用担心,有我们呢。”
------------
051 碰钉子
林远说:“军事方面可以由我们来负责,我们的工厂一建立起来,我们就可以有全新的装备武装。”
“我们的一大问题是:我们缺少人才。据我的观察,这个国家里的人大多数都是文盲,所以我建议,开设扫盲班;另外我们要建一批学校,七岁的孩子必须要入学;日本人在的时候,为了进行奴化教育,在首里开设了一批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层次比较高,所以可以从这些学校里选拔一些学生,派他们出国留学。”
林远说:“发展经济,教育,需要很多专门的人才,我们应该再开一次会议,会议上应该广泛地听取各个阶层的意见。”
在十五天之后的1894年11月1日,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琉球第一次建国大会”的会议召开,在大会上,尚泰以林远的建议为基础,提出了琉球国以服务业为主导,工业和农业并重的经济发展基调,并为制定宪法,国旗,国徽做了筹备。
历史学家认为尚泰能提出的银行业,保险业的发展思路,是因为他在日本期间接受了西方的经济思想,林远的功绩只字未提,因为与后面的历史进展相比,林远对于发展琉球经济的这点贡献,简直太微不足道了。
林远离开会议的地方,脑子里在飞速地想着:“人才,我们的确需要很多人才,那俘虏的九艘日本军舰现在还停在港口里,那些火炮的操作没有人会,日本人在离开的时候连操作手册的一张纸都没留下!那些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要是没有懂行的人,外行要是试着操作的话,一但出现问题,可是要死好多人的!”
“哪里有懂这些东西的人呢?”林远本能想到了远在威海的北洋舰队,“他们是肯定指望不上了!”林远自嘲似地摇摇头。
“现在不是担心这些的时候,我们的化学工业怎么办?”林远想起了苏【创建和谐家园】的话。
化学工业是国防工业的基础之一,一个比较大的用途就是制作火药,没有火药,发展武器装备就无从谈起,从【创建和谐家园】油,【创建和谐家园】(就是TNT)到威力更加强大的环三甲基三硝胺(就是黑索金),都离不开化学工业。
“一硫二硝三木炭,这个【创建和谐家园】配方传承了千年,没有硝石,别说那些大威力炸药了,我们连黑火药都造不出来。”林远心想,不用说硝石了,现在硫也没有,在21世纪,最主要的硫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现在显然是没有那个条件的,如果能找到硫铁矿就好了,硫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铁,这种物质是生成硫的重要原料。
其实,找到了硫铁矿和硝石矿,就相当于拿到了打开无机化学工业的一把钥匙,因为很多化工产品的制取过程中都要用到硫酸或是硝酸。
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路边有一家瓷器店,从打开的门里他看见了一件漂亮的瓷器,那件瓷器上的釉彩令他眼前一亮,那是漂亮的孔雀绿。
他知道这种釉彩的烧制过程中,会用到硝石。
都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如今瓷器店也能开门营业,说明这个国家正在一步步走上盛世的轨道。
林远开门见山地问:“老板,你这些瓷器是从哪里来的啊?”
老板笑道:“这些瓷器都是从北山上的程家运来的。”
林远问:“程家?”
老板大惊失色,说道:“你不会是日本人吧?怎么能不知道程家!”
林远知道这个老板这个样子是“冲绳大屠杀”的后遗症,可是自己说的是汉语,再说了,不知道程家就一定是日本人吗?这个老板还真是胆小。
林远连忙说:“不不不,我是中国人,程家是什么人?”
老板长出了一口气,说:“这个程家是在明末躲战乱来到这里的,祖上就是烧制陶瓷的,现在整个琉球上一点档次的瓷器,都是他们家烧制的。”
林远问:“这个北山在哪里?”
老板说:“在石川镇上,那个北山就是他们家的,外人轻易不能上去,就凭着他们家烧制瓷器的手艺,连日本人都给他们面子。”
林远说:“他们的瓷器就那么好,没有人能做出来他们那样的瓷器吗?”
老板笑着说:“这位爷一定不是这一行里的,你看看这件彩釉山水瓶。”他指着林远刚刚见到的那件瓷器,接着说:“不说这画工,单说这釉彩,你看这孔雀绿,绿得那叫一个透亮!单是这个颜色,不说琉球,放眼大清国都没人做得出来。”
老板又说:“你说为什么他们家能做出这种颜色,传说那北山是个聚气的宝地,他们祖先都葬在那里,每到烧瓷的时候,便会有祖先的魂魄出来帮助他们上色。”
林远知道那个北山上八成是出产硝石,不知为什么竟会有这样的传说流出来,他道谢离开,那个老板见到买卖没做成,颇为失望。
转过天来,他便赶奔石川镇,他想找到程家,看一看北山的硝石能不能供应工业生产。石川镇位于首里以东五十多里的地方,这个地方还没有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车,所以林远只好借了一匹马,向着石川镇进发,不到五十里的路程,林远走了一上午,中午的时候,终于到达了石川镇。
这个镇子就是整个琉球的瓷器集散中心,有很多卖瓷瓶,瓷碗的,这些东西都是老百姓生活中需要用的东西,也有一些做工精致的瓷器,本来要卖往东南亚各地,由于前一阵子的动乱,现在都囤积在店家手里。
林远到了镇上一打听,没有人不知道程家,不过众人听说林远要去找他们,都大摇其头,纷纷说:“你可不能去找他们,他们家的人,性子怪着呢!尤其是程家的家主程九珍,性子更怪,上门的人没有一个能见到他的。”
林远打听着找到了北山,这座山很大,上面的树也不多,半山腰就是程家的宅子,他顺着山路而上,走了几步就被两个背着枪的大汉给拦住了,一个大汉文质彬彬地问:“这位爷,不知道您要找谁啊?”
林远见到这个大汉外表粗犷,说话却彬彬有礼,心中有些奇怪,说:“我想找程家的家主。”
那个大汉一听便笑了,说:“你是要找程九珍九爷是吗?”
林远点头称是,那个大汉笑道:“他已经仙逝了。”
林远一愣,心想这不可能是真的,要是程九珍真的死了,山下镇子里的人怎么会不知道。他知道这一定是程九珍不想见外人才故意找的借口。
林远笑道:“那劳烦您通报一声,我想见程家现在主事的人。”
那个大汉又笑了:“程家没有主事的,都死光了。”
------------
052 北山鬼地
林远见到这个大汉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说道:“麻烦您给程九爷通禀一声,就说一个叫林远的人明天给他老人家带一份厚礼。”
大汉颔首微笑,答应了,林远回到北京舰,问韩明光:“政委,你还记得在印度尼西亚的时候华侨送给我们的那个礼物吗?”
韩明光叹了口气,说道:“哪能不记得啊?你是没看见那个老华侨拉着我的手哭的那个样子,他一个劲儿和我说,九八年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儿子都被杀害了,那个时候我们要是有航母,他的家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惨死。”
在九八年的时候,在印尼政府的默许下,印尼发生了大规模的排华事件,有一千多名华人被杀,很多华裔女子被【创建和谐家园】。
林远说:“在这个时代里,那件事情永远不会发生了。那个东西在哪里放着呢?”
韩明光说:“就在我们的陈列室里。”
第二天,林远拿上了那件礼物,再一次来到了北山,果然又遇见了昨天的那个大汉,大汉一见林远就乐了,说:“哟,这不是林远林爷吗?您还真准时。”
林远笑道:“拜访九爷是我林某人的大事,哪能不准时呢?”说着把礼盒递了上去,说:“这件礼物劳烦您交给九爷。”
大汉一只手接过礼盒,笑道:“九爷的规矩,外人的礼物,一律先看后送,不合九爷胃口的当面砸,一会儿砸了您的礼,林爷可莫怪小的。”
说着大汉把礼盒往石头台子上一放,把礼盒打开,把盒子里面塞的棉花拿出去,便露出了礼物的真身,那大汉一见礼物,顿时眼睛都直了,半晌说不出话!
那礼盒里,赫然躺在一只晶莹剔透的瓷碗,那瓷碗的碗壁薄如蝉翼,碗壁上的图案是一副蝴蝶穿花图,那蝴蝶与花草栩栩如生,最难得的是:在图案之中居然镶嵌着十几个半透明的圆点,画龙点睛一般盘活了整个图案!阳光从圆点里透出来,衬托得那只瓷碗如梦似幻。
大汉捧着礼盒的手都有些发抖,赶忙把棉花毕恭毕敬地放回盒子,双手捧着盒子,递到林远手中,侧身一让,躬身做了个请的姿势,说道:“林爷,您先请,小的在后面给您指路。”
攀上层层的石阶,林远就来到了庄子里,与其说是庄子,不如说这里是一个寨子,一进寨子就仿佛回到明朝,里面的人都还是明朝的服饰。林远本以为程九珍的屋子会多么壮丽豪华,没想到那大汉将他带到了寨子后面的一个小院子,这小院竹门竹栅栏,院子里鸡鸣鸭戏,院子正中一间茅草屋。
大汉到了门口停下,在门口叫了一声,“九爷爷,有贵客!”
门一开,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走了出来,开了院门,微笑着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贵客临门,不曾远迎,还望恕罪。”
林远本以为这个程九爷会多么高傲,没想到竟然是如此客气随和的一个老人,那大汉笑道:“我们九爷被日本人弄烦了,才想到了这么个法子,不见俗客。”
林远不以为意,把礼盒呈上,程九爷把林远请进院子,坐在院中的竹桌边,打开礼盒,见到那只瓷碗,不禁老泪纵横,他捧着那只碗,向着北方扑通跪倒,把那瓷碗高高举过头顶,把额头触在地上,哭叫着说:“列祖列宗啊!老天爷保佑啊!我程九珍有生之年终于见到着玲珑碗了!”
林远见到程九爷跪在地上,像个孩子一样痛哭流涕,连忙劝道:“九爷,快起来。”
程九爷哭了一阵子,才重新站起来,坐回椅子上,看着那只碗,说道:“我们家祖上当年跟着国姓爷到了台湾,后来台湾也被【创建和谐家园】占了,我们就逃到了这里,世世代代都想重新铸成这玲珑碗!可是一直不成,今天让我见到了它,祖宗的心愿算是了结了!”
林远明白对于一个钻研玲珑碗一辈子的人来说,见到实物会对他的制造有多大的帮助。也就能理解为什么程九爷那么激动。
林远知道这玲珑碗最早出现了明朝成化年间,清朝的时候渐渐失传,在21世纪,中国的陶瓷【创建和谐家园】才重新推敲出这玲珑碗的工艺,这碗的制造极其艰难:首先是那薄如蝉翼,轻如绸纱的碗壁,那碗壁的粗胚也只有两毫米厚,在这么薄的胚子上雕刻出形状,稍有一个喘息不匀,或是手稍微一抖,便胚破功败!
林远知道自己已经彻底打动了程九爷,于是说:“九爷,在下名叫林远,此番前来,却有要事相求。”
程九爷笑道:“尊客请讲,您一句话,小老儿我万死不辞!”
林远笑道:“不用不用,我想问一问,您的山上可有硝石吗?”
程九爷说:“实不相瞒,我们程家能烧出孔雀绿的釉彩,全借这硝石之力!尊客是要这硝石吗?”
林远笑道:“正是!”
程九爷爽朗一笑,说:“我们庄子里的硝石快用尽了,明天我们就去采硝石,尊客若不嫌弃,不妨明天和我们一道去。”
林远正要推辞,程九爷已经安排人让他住下了,林远只好答应。这天晚上,约摸凌晨三点多钟,程九爷亲自来叫林远,林远随着众人沿着山路向上,又转了几个弯,突然之间,眼前豁然开朗,只见眼前一大片空地,空地上仿佛下了一层厚厚的雪一样莹白。
林远细看,只见那“雪地”上满是冰糖一样的小块,这些小块粘着在一起,程九爷笑道:“这就是我们的硝石了。”
所谓的硝石,化学成分是硝酸钾,在盐碱地上会自动析出。
于是众人便开始把地上的硝石扫进筐里,程九爷笑道:“这些只是硝土,我们回去还要再加工,才能得到硝石。”
一股失望一下子笼罩在林远的心头,原本以为这里的硝石会有很多,没想到,这里硝石的规模,远远不够工业生产的。
正在这时,一个妇人哭着跑来,寻到一个男人哭道:“当家的,可了不得了,孩子不见了。”
男人说:“怎么不见了呢?”
妇人说:“孩子把羊给丢了,我骂了他两句,他一定是气不过,出去找羊了!”
男人问:“他把羊丢在哪里了?”
妇人脸色都变了,指着空地之外的山说:“他一定是去鬼地了!”
------------
053 无机化工的起步
林远一听,惊讶道:“什么鬼地?”
程九珍说:“翻过了那个山坡就是,有一大片空地,上面寸草不生,要是把翻开一层土,下面就会露出一片淡红色的石头,那些东西太邪了,一但粘在身上,粘的地方就会发痛,几天才能好。”
林远心中突然想到了什么,他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程九珍连忙阻拦,说:“您可不能去,祖上传下话来,那个地方是绝对不能去的。”
那个妇女已经哭跪在地,程九珍叹了口气,说:“回去吧,死在这个地方,是命!”
林远说:“九爷,那地方恐怕不是鬼地,而是一块儿宝地。”
程九珍一皱眉,问道:“尊客,您说什么?”
林远笑道:“九爷,容我前去看看。”
程九珍一咬牙,说:“那我就舍命陪君子,咱们一块儿去。”
林远笑道:“弄两块儿沾了水的毛巾吧。”
很快毛巾就拿来了,林远和程九珍翻过了山坡,林远不由得叹了一句:“好大的风啊。”
原来这片空地的四面的山恰好是外宽内窄,风从山外吹进来的时候,相当于是被加速了,所以这里的风才会很大。
林远走到空地,拿着铲子,在地上一铲,翻开地表面的土,便露出了淡红淡黄的石层,林远看到这些东西,兴奋地差点跳起来,这些可是钠硝石啊!
这些东西是生产硝酸钾的绝佳材料,硝酸钾与硫化铁在空气中共同燃烧,就能生成硫酸,无机化工的基础原料是什么?三酸两碱!有了硫酸之后,与硝酸钾反应便能得到硝酸,硫酸再和氯化钠混合加热就能得到盐酸,这样三酸就有了,无机化学工业就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按理说,钠硝石最容易水解流失,可是在这个海岛上,居然有这么大一片钠硝石的矿,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