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道宗闻言一愣,随即笑骂:“你这小混账,好好说话就会死么?”
李浩闻言干笑了两声,转移话题:“总管大人,这次大总管召集你们商议军事,是不是商讨追击还是退兵的事情?”
“这你都知道?”李道宗惊讶地望着他。
李浩笑了笑,又问:“不知结果如何呢?”
李道宗摇头道:“大家都认为伏允逃入荒漠之中,大唐军队不宜追击,而且大军所剩粮草不多,追下去恐有危险,唯有侯君集主张乘胜追击,一举将敌人歼灭,大总管一时也难以抉择。”
李浩很认真地听他说完,然后问:“那么总管大人你的意思呢?”
李道宗愣了愣,已经明白了李浩这次叫自己来的用意,心中惊讶,难道李浩要跟自己说的重要军情跟此事有关?虽说李浩职位卑微,德行欠缺,但他可不敢轻视李浩,便道:“我也认为穷寇莫追,沙漠中的气候着实恶劣,而且道途难辨,咱们的粮草也确实不多了。”
李浩道:“总管大人,恕我直言,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你们若放走伏允和他的大军,那么这次的胜利将毫无意义。”
李道宗闻言怔忡了片刻,无奈点头轻叹:“你说得对。”
李浩接着道:“沙漠的环境确实恶劣,不过,这并不能阻碍大唐军队的铁骑,伏允也不可能一直躲在荒漠之中,他必定是逃往伏俟城的,只要咱们大唐军队分南北两路追击,北路先击伏俟城,再断其往祁连山退路,伏允便会改道往南,而南路军往牛心堆和积石滩处断其南逃路线,伏允必定溃败,到时候他只能往西逃投奔于阗,可往西乃是突沦川(塔克拉玛干沙漠),可不是那么容易渡过的。”
李道宗闻言震惊,他原以为李浩不过是个混账玩意,没想到他对行军之道竟有如此深的见解,而且连伏允的逃跑路线都预料到了,仔细想想,他所说的逃跑路线可行性非常之高,一时间他都不敢相信这些话是李浩说的。
李浩见他沉吟,缓声道:“总管大人,这可是你立功的好机会,虽然你的官位已经无可再升,但你必须提高你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你懂的。”
李道宗闻言浑身一震,用震惊的目光望向李浩,他感觉现在说话的这个李浩跟之前自己见到的完全就是两个人,看书 nsne 简直就是一个城府颇深的老成谋士,一下就戳中了自己的软肋。
没错,他这个皇室宗亲的身份十分尴尬,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大唐朝堂之上混得非常好,然而这个皇室宗亲的身份太拖后腿了,他时时刻刻要看着李世民的眼神,一旦发现李世民眼神不好了,赶紧装孙子,没办法,谁让他姓李呢,这个李不是一般的李,是皇家独有的李,大旗一举就能做皇帝的那种。
想要保住身家性命,李道宗唯有两个方法,第一,不犯错,不能让李世民逮到自己的把柄;第二,就是增加自己的筹码,什么才是他的筹码呢,那就是有用了,只要有用,哪怕是头猪,主人也舍不得杀的。
大唐虽然武将颇多,然而许多大将已慢慢老去,再强的人也禁不住岁月的摧残,李道宗有一个绝大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他还年轻,他才三十五岁,正值鼎盛之年,只要他立下一功,李世民就会记在心上,当他哪一天发现朝中众将都老了,他会想起,咦,我好像有那么一个宗亲,他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如让他上吧,然后李道宗的筹码就会不断增加,身家性命就有保障啦。
李道宗思量许久,肃然起身,朝着李浩一拱手,道:“多谢你提醒我。”
李浩虽然不能动,但眼睛能眨啊,他快速眨眼,一脸无辜地道:“啊?我提醒你我提醒你啥了?我刚刚在睡觉,说了好多梦话,李总管你听到了什么吗?那是梦话,你就算听到了也千万莫要当真啊!”
李道宗忽然感觉自己的手蠢蠢欲动,很想抽他。
正文 四十八章:冒死1击
(;
李道宗连牙帐都没回,直接去找李靖,向他陈述利害,坚持出兵追击伏允。
其实李靖自己是想趁胜追击的,然而除了侯君集之外,所有的总管都反对,他也不能一意孤行,那样容易动摇军心,现在有了李道宗的力挺,他底气顿时就足了,立刻下达军令:分兵两路,李靖、李大亮、薛万均等率军向北,出吐谷浑之右,侯君集、李道宗率军向南,出吐谷浑之左。
大军起拔,然而李浩重伤在身,无法赶路,李道宗特允他其他与其他伤兵留后静养七日,七日之后追赶大军,毕竟李浩受的只是皮肉伤,没有伤筋动骨,休养七天已完全足够,但李浩很不开心,觉得李道宗不厚道,咱都伤成这样了,直接让咱回长安算了,还进个屁的军啊。
李浩在李屏的照顾下休养了三天,伤口已开始愈合脱茄,这康复速度快的有点过分,聪明如李浩一下就猜出了原因,很简单,自己是穿越过来的,身体在经过时空隧道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变异,康复能力快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到了第四天,李浩就决定出发追赶李道宗的大军,倘若真休养七天,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追得上大军呢,李屏见他都能下床行走了,也就没有反对,不过坚持要和李浩同骑一匹马,毕竟李浩大伤初愈,之前失血过多,现在浑身的力气连一半都没恢复,万一路上从马背坠落下来,那就新伤加旧患,事情可就严重了。
李浩对自己的情况也十分了解,便同意了,反正他们两人都不怎么重,加起来估计还没程咬金重。
一起随行的还有三个人,都是以前和李浩同宿舍的亲卫兵,陈老三,丁顺,范青,这三个人跟李浩混得最熟,当初李浩出营打猎,就是他们三个做保镖的,现在还是他们。
为了赶路,他们多带了三匹马,可以换着骑,李浩坐在李屏身后,身体紧贴在一起,一阵阵少女的芬芳扑鼻而来,让李浩心猿意马,还没行出两三里,李浩的小兄弟就不争气地硬了,顶着李屏的臀部,一蹭一蹭的。
要是换做前世,李浩是老司机,这点摩擦算不了什么,然而现在可不同,现在的身体才十五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还未经男女之事,敏感得很,才摩擦了几下,李浩就受不了了,赶忙大叫起来,说伤口疼,要下马休息,下马后他一个人蹲在地上,掩护住下半身,生怕被李屏看到,那样就尴尬了。
等他“休息”完了,他说什么也不肯跟李屏同骑一匹马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弄一裤裆的“胶水”,到时候多丢人啊。
由于李浩伤口还未完全痊愈,不能骑得太快,所以他们行得很慢,一天下来,才赶了六十里,按照这个速度,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追上大军。
好在过了两天,李浩的伤口开始麻痒,愈合得差不多了,行程速度提高不少,终于在半个月后追上了李道宗的大军,而经过这半个多月的时间,李浩的伤势已经完全痊愈,重现以前生龙活虎的状态,不过他并没有生龙活虎的劲头,因为他太懒了,也就外出打猎的时候闹腾一下,平时在军营里,他要么就是营帐中睡觉,要么就是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反正如果能坐着,他绝不站着,如果能躺着,他绝不坐着。
李道宗早已对此见怪不怪,也懒得理他,把他和李屏全都调回了亲卫队,经过上次李屏被劫的事情后,李道宗还是觉得把他们两个放在自己身边比较安全。
又过月余,大军行到了破罗真谷(今青海都兰东南),
(;
这一带无水无草,军中粮草所剩无几,然而他们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没水了。
人不吃饭可以支撑七天,然而如果不喝水,连三天都熬不过,李道宗和侯君集无奈,命令“人龀冰、马瞰雪”,以此来化解缺水危机。
而在此时,李道宗接道李靖送来的军报:李靖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今青海共和西南一带)大败吐谷浑军,斩其首领,俘获大批牲畜。李靖率军在牛心堆(今青海西宁西南)击败吐谷浑军,接着又在赤水源(今青海兴海东南)再次获胜,共俘斩名王数十人,伏允已带兵往南逃跑。
这一消息大为振奋了全军士气,原本被恶劣的环境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唐军纷纷鼓足了干劲,咬牙齐心共渡难关。
终于,十天后,李道宗和侯君集与伏允军在乌海遭遇,打了一场,大破其众,俘其名王骁将。
伏允见势不妙,向西败逃,准备渡突伦川(又称图伦碛,今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备投奔于阗,果然跟李浩之前说的逃跑路线一模一样。
李靖督诸军,经积石山(青海阿尼玛卿山)河源(黄河源)迫至且末(今属新疆)。李靖部将契苾何力闻伏允逃至突伦川,遂率骁骑干余追击,因沙漠无水,将士皆剌马饮血,终于追上伏允,袭击其牙帐,歼数千人,缴获甚众,伏允侥幸脱逃。
然而李浩早已提前告知李道宗伏允的逃跑路线,他们二人带骁骑两千,进入突伦川包抄伏允。
李浩带着李道宗和两千骁骑,不断用指南针和望远镜寻路,五天之后终于成功阻截伏允。
伏允做梦也没想到,唐军居然有人对自己的逃跑路线了如指掌,虽然自己身边还有好几千人,然而都是些残兵败将,经历大败之后早已毫无战意,怎么可能是大唐骑兵的对手,望着前方整齐排列等候的两千唐军,伏允绝望地闭上眼,轻声自语:“天亡我吐谷浑,天亡我吐谷浑啊!”
这时,伏允的亲卫队长扎可吉伦骑马来到他身畔,道:“可汗,属下有一计,或许能助可汗逃出生天。”
“哦?”伏允闻言双眼一亮,转头望着他,激动问,“什么计策,快说!”
扎可吉伦道:“可汗,【创建和谐家园】兵书中有一句话,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咱们可以先诈降,趁机接近他们,然后属下寻找机会制住他们的首领将军,以此要挟唐军,便可顺利逃跑了。”“这……”伏允没想到他居然献出如此冒险的计策,他虽知扎可吉伦武艺高超,然而这条计策成功率太低,一旦失败,将必死无疑,太冒险了。
可他转念想想,现在似乎也没有其他路可选,只有搏命一试了,于是便点头道:“好,就依你所言,一切都靠你了。”
扎可吉伦肃然行礼:“愿为可汗效死!”
伏允带着众军缓缓向前,离李浩他们还剩一百多米的时候停下,伏允翻身下马跪伏在地,高声道:“罪臣伏允冒犯大唐天威,自知罪无可赦,特向天使请降!”
“嗯?”李浩见状双眉一挑,看书 nsne没想到这伏允还真是识时务,自知逃不了了,赶紧下跪求降,真是……太没节操了。
“李总管,你怎么看?”李浩笑呵呵地看向李道宗。
“哼!”李道宗冷酷地看着前方跪拜的伏允,道,“现在知道服软了,他以为这样就能熄灭大唐的怒火吗。”说完举手往前一摆,带领两千骑兵井然有序地朝前走去。
百米距离很快便走完,李道宗的马在伏允跟前两丈处停下,所有吐谷浑兵士已经丢下了武器,跟伏允一起跪伏在地。
李道宗翻身下马,缓步走到伏允面前,冷然道:“抬起头来!”
伏允缓缓抬头,露出那张糙脸,对着李道宗挤出一副难看的笑容。
“呸!”李道宗狠狠朝伏允脸上啐了一口吐沫。
就在这时,伏允后方一丈处一道人影忽然蹿出,从怀中掣出一柄牛耳尖刀,冲向李道宗。
惊变起于一瞬,李道宗的亲卫都离他较远,想要上前营救已然来不及。
好在李道宗自己武艺也不低,赶忙拔剑抵抗,后方的亲卫们纷纷冲了上去。
然而扎可吉伦既然提出这样冒险的计策,就说明他对自己的武艺有自信,事实证明,他的武艺确实十分高超,只见他以奇快的速度冲向李道宗,猛然一旋身,躲过李道宗的一剑,下一刻,尖刀已经架在了李道宗的脖子上,众亲卫们见状纷纷停下,不敢再上前分毫。
扎可吉伦刚想得意大喝,只听“笃”地一声,一根筷子长的箭矢已钉在他脑门之上,正是李浩的鱼镖。
正文 四十九章:李浩封爵
(;
其实李浩在后方一直注视着伏允,无意间发现伏允身后的扎可吉伦时不时地悄悄抬头看李道宗,行迹十分可疑,于是他便留了个心眼,一直暗暗握住鱼镖弹弓,果然不出他所料,扎可吉伦确实另有所图。
李浩虽然早有准备,但他还是低估了扎可吉伦的速度,还好扎可吉伦只是想劫持李道宗,没有杀心,李浩才有机会射杀他,不然李道宗这次肯定翘辫子。
扎可吉伦虽然被一箭射中脑门,不过他最后的一丝意识想要控制着右手割破李道宗的喉咙,然而只划破一丝皮,他的手就无力垂下,整个人栽倒在地。
全场一片寂静,伏允一脸呆滞地望着扎可吉伦的尸体,心中只有一句话:“完了,彻底完了。”
李道宗长舒了一口气,即便是身经百战,遇到这种生死存亡之事,他也惊出了一身冷汗,转身朝后方看了一眼,最后目光定在李浩身上,因为李浩的手中还拿着弹弓,保持着射击的姿势,见李道宗注视自己,他还非常装逼地说了一句:“我可是弹弓小李广来着。”
李道宗沉默了片刻,淡淡道:“这次生擒伏允的功劳,是李浩的!”
李浩闻言顿时懵逼,自己只是出于本能地保护主将而已,这是身为一个亲卫的职责,怎么李道宗这么大方,居然把这么大的一个功劳送给自己了。
其实不是李道宗大方,他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这次出征吐谷浑,立的功劳已经够多了,生擒伏允这么大的功劳他不敢接,因为他怕功高盖主,军功有的时候并不是越大越好的,所以他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把功劳让给李浩,至于李世民怎么赏李浩,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伏允受俘,外加五千多兵马和粮草,李道宗带着俘虏往回赶,半个月后走出突沦川,与侯君【创建和谐家园】合,进逾星宿川(星宿海),至柏海(青海鄂陵湖和扎陵湖)与李靖军合师。伏允之子大宁王伏顺斩天柱王,率部归唐,愿世代称臣纳贡,李靖奏请朝廷,在此等候圣旨。
过了将近两个月,圣旨到达,封伏顺为可汗、西平郡王,并赐名慕容顺,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慕容顺千恩万谢,然后恭送李靖大军班师回朝。
这次攻打吐谷浑取得了完美的胜利,举国欢庆,贞观十年六月,大军抵达长安,李靖率众路行军总管于长安承天门前献俘,而这次的将领队列中却多了一个没有穿甲胄的少年,没错,他就是李浩,这是李靖特许的,因为李浩这次立下大功,生擒伏允可汗,这样的功劳可以算是这一仗的终极功劳了。
一千唐军押解着数千俘虏进入长安,宽大的街道旁围满了大唐百姓,尽都欢呼大叫,到最后,杂乱的欢呼声变成整齐的一句话“大唐万胜!”,那声音几乎要震碎云层,直裂苍穹,即便是想安心做一条咸鱼的李浩也不禁听得热血沸腾。
一行人来到承天门前停下,数千俘虏全部跪伏,为首之人正是伏允可汗,等了许久,承天门中驰出一匹快马,只见黄安高举一卷明黄卷轴策马而来,人未到,声先至:“圣旨到!”
众将纷纷下马接旨,满街百姓和兵士也纷纷跪伏,李浩看到这一幕,忽然心中长叹:“这就是帝皇之威,难怪总有那么多人相当皇帝,因为那是人间的终极权利,可掌亿万生灵的生杀大权。”
李浩是最后一个跪下的,黄安一直看李浩不爽,见他最后一个跪,忍不住狠狠瞪了他一眼,李浩假装没看见。
黄安展开圣旨,
(;
朗朗念来:“制曰,天下虽大,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吐谷浑伏允,受大唐圣恩至隆,然不思报效之心,却生豺狼歹念,屡犯大唐天威……”
圣旨写的很不错,很有气势,也很有节奏,开头先列举伏允的诸多罪行,甚至连伏允年轻时逛窑子不给钱这种破事都写出来了,反正李世民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别人知道伏允是个坏人,而我英明神武的天可汗是好人,代表正义消灭你!
圣旨的后半段就是一一夸奖各位行军总管,从李靖一直夸到李浩,大致意思是各位辛苦了,大唐会记得你们功劳的,黄金会有滴,官位会有滴,美女也会有滴。
圣旨刚念完,众人刚想起身,又听一声长呼传来:“圣旨到!”便见又是一匹快马从承天门疾奔而来,只见太极宫太监总管许廉手持圣旨翻身下马,高声道:“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彦,……鄯善军李道宗麾下亲卫陪戎校尉李浩,接旨——”
所有的行军总管和帐下主力战将都被点名,而其中李浩就是个异类,人家都是什么总管都督尚书什么的,而他只是从九品的陪戎校尉,还有什么亲卫,这算职位吗,说出来简直好羞耻,李浩听到自己这么长的名头,不禁有点脸红。
虽然还不知道圣旨内容,但经验丰富的众人不用想也知道是封赏的圣旨了,唯有李浩不知道,跟着众人一起山呼:“臣接旨!”
许廉开始念圣旨,这次的圣旨很直接,没有任何铺垫,直奔主题,开始封赏,李靖的官位和爵位已经到顶,封无可封,李世民就给他升了一下勋位,升为上柱国,这已经是最高勋位了。
李靖听到自己封赏的时候,没有开心,反而微微蹙了蹙眉,他不是对李世民的封赏不满,而是担心,因为自己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离功高盖主不远了,这不是个好事。
李道宗由任城王改封为江夏王,爵位上升了,然而这个封赏似乎有点不痛不痒。
李浩的职位最低,自然是最后一个封赏,只听许廉念道:“陪戎校尉李浩,于库山之役识破敌军阴谋,援救粮草,以八十火头军大破三百吐谷浑骑兵精锐,又于突沦川生擒敌酋伏允,有勇有谋,居功至伟,敕封爵位蓝田县男,食邑两百户,赏钱千贯,特许入国子监进学,钦哉!”
接下来就是一阵山呼谢恩,李靖上前接过圣旨。
李浩此刻的心情很不好,封爵什么的,他不稀罕,赏钱千贯,呵呵,对于坐拥近十万家产的他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最讨厌的是最后一个赏赐,入国子监进学,他简直想骂娘,李世民的脑子是被驴踢了吗,老子哪里惹到你了,前世被学校折磨了十几年,来到大唐刚想偷偷懒,你特么又让老子去上学!上你妹啊!不能忍!不能忍啊!
献俘结束,李浩情绪低落地回到家,家里的众人非常开心,张灯结彩,跟过年似的,喜气洋洋地恭喜他,李浩也不好给他们甩脸子,只能挤出敷衍的笑容应付了一下,然后躲到房间里生闷气去了。
李浩刚进房间没多久,敲门声就响起了,李浩烦躁地嚷嚷:“没什么大事就别来吵我,烦着呢!”
杜洪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少爷,赵国公府来人了,说是传长孙大人的话,让你去他府上一叙。”
“长孙无忌!”李浩闻言失声惊呼,冲过去打开房门,“人在哪?”
杜洪回答:“在客厅等着呢。”
“备车,我要去长安。”李浩说完一阵风似地去客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