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孩子,你果真好了?”陆老太太一激动,差点没扑倒陆呦身上。
“祖母,您先别激动,夫君说话只是略有进步,会说三个字的话,再多的就是背诗了。”颜彦上前扶了一把老太太。
“这就不错了,不错了,孩子,来,跟祖母说说,是不是怕你媳妇喜欢吃醋才不想纳妾的?”老太太扯着颜彦的胳膊问陆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陆呦把颜彦从老太太身边拉到了自己身边。
“大郎,你听母亲跟你说,你是世家公子,哪能一辈子只对着一个女人的?听话,你觉得谁好我们就抬谁,这次母亲听你的。”朱氏在一旁慢声细语地劝了起来。
¡°²»ÄÉæª¡£¡±Â½ßÏÔÙ´ÎÇ¿µ÷ÁËÒ»±é¡£
“算了,他说不纳就不纳吧,等以后他想纳了再说。这些日子也亏得大郎媳妇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两口子正在兴头上,你给他硬塞个人进去也不合适。”陆老太太说道。
这个孙子的进步她看在眼里,因而她着实很感激颜彦,因此,她担心把颜彦逼急了颜彦一生气丢下这个孙子不管,从此后陆呦只怕真要成为废人了。
毕竟之前有秋芙的先例在那摆着。
陆呦小的时候虽孤僻,但不闹人,安安静静的,不说也不笑,和秋芙好上之后,性子随和了些,尽管仍不会开口说话,但脸上的笑容多了些,可和秋芙闹掰后,有一段时间他变得相当狂躁,谁也近不了他身。
这次颜彦嫁过来,陆老太太其实也是捏了把汗的,她担心陆呦的狂躁会吓到颜彦,也担心颜彦仍是近不了陆呦的身,可如今颜彦不但安抚住了陆呦,且还把他教导得会说话了,因此,陆老太太是真心感激颜彦的。
虽说陆家的确有纳妾的规矩,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牛不吃水还能强按它的头不成?
现成的例子摆着,秋荷秋莲两个在陆呦身边三四年了,至今连他的身都近不了。因此,陆老太太相信,即便她们现在给他房里塞了人,也只能是又一个摆设,相反,还会把颜彦得罪了。
“那就听母亲的,只是这样一来,少不得要让大郎媳妇辛苦些了。”朱氏一听老太太开口反对了,也只得作罢。
“照看自己的丈夫乃是为【创建和谐家园】子的第一要务,哪能嫌辛苦?”颜彦笑着回道。
“好好好,难怪这些年你母亲没少夸你,果然是个不错的。”陆老太太听了颜彦的话越发欢喜,一时忘了忌讳又说错了话,忘了此一时彼一时。
朱氏倒是没忘,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不过很快又换上了一副笑脸,“是啊,好在彦儿最后还是进了我们陆家做了我的儿媳,合该我们大郎的运气好,白捡了这么一个好媳妇。大郎,记住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和彦儿过日子。昨儿晚上你父亲还夸了你媳妇许久,说她聪明大气,心思灵巧,目光长远,绝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内助。”
朱氏这话倒也不是夸张,昨晚陆端和她回房后,确实又夸了颜彦许多,说她这么好的才情品貌嫁给陆呦的确是屈才了,还说陆鸣没有福气,说陆鸣眼拙,说错过颜彦绝对是陆鸣的损失,等等。
朱氏虽附和了几句,但她对颜彧也寄予了厚望,总觉得同是颜家出来的,颜彧不但有祖母还有父母教导,就算比不过颜彦聪明,但才学和见识上总该强过颜彦吧?
因此,她现在是真巴不得颜彧早点进门,好把颜彦比下去,省的别人一天到晚在她面前念叨颜彦的好。
陆呦留意到朱氏脸上一闪而过的尴尬,故而听了朱氏的话,他也笑了笑,拉着颜彦的手夸了一句,“彦儿好。”
“嘿,母亲你听听。”朱氏转向陆老太太,“这小子倒是真不傻,我夸他媳妇他也跟着夸,昨儿还破天荒向老爷道谢了,老爷回去还直乐了好一会。”
“可不,这都是彦儿的功劳。”老太太的脸上也舒展成了一朵花。
“祖母,母亲,你们也就别拿我们打趣了,我陪夫君去练习拳脚了,一会来给祖母母亲侍餐。”颜彦可不想留下来看这对婆媳作秀,说道。
“好好,好,去吧。”陆老太太笑眯眯地看了看颜彦又看了看陆呦。
半个时辰后,颜彦和陆呦从后花园回到松石居,只见堂屋中间堆了大大小小好几个纸盒子,八仙桌上还摆了一尊观音的玉像。
颜彦还没开口问,只见青苗上前说道:“这是老太太屋子里的春晓姐姐领着几个婆子送过来的。”
颜彦听了打开一看,有一对天青色带裂纹的梅瓶,一尺来高,有一把桃木的斧子和一柄桃木剑,有一对一尺多长的雕刻着山水画的葫芦,还有一对趴着的玉雕神兽,一尊三尺来长的大铜镜,一幅老寿星的画,等等,都是些搬家用来镇宅的物件,看得出,老太太用心了。
颜彦正命人把这些东西登记造册时,两个眼生的婆子又抬进了一箱东西,说是老爷身边的夏收命送进来的,都是外书房的东西。
颜彦见此忙看了眼青禾,青禾去抓了两把钱给婆子,送走婆子后,颜彦打开了这箱子,除了几卷画轴,还有几本书籍,另外还有几卷卷起来的竹简,不用问也知道是古董。
这倒是有些令颜彦意外。
第一百四十七章、明园
颜彦哪里知道是昨晚自己的口才和陆呦的那声“谢”令陆端生出了爱才之意和愧疚之心,所以才送了几样正经有钱也难以买到的古籍字画过来。
尤其是这竹简,她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东西,还别说,古代的东西质量就是不错,这些竹简也不知保存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代人的手,竹简都变得油滑光润了,上面的字迹居然还清晰可辨。
“夫君,你来看看,这是不是《史记》上的内容?”颜彦抽出一卷竹简,看着上面的一段文字激动起来,是关于项羽的。
陆呦一听也激动了,凑了过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起来,“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
“夫君,你以前念过这段文字?”颜彦见他很是顺畅地念了下来,不由问道。
¡°Äî¹ý¡£¡±Â½ßϵãµãÍ·£¬ºóÓÖÒ¡Ò¡Í·£¬¡°²»ÊÇÖñ¼ò¡£¡±
颜彦听懂了他的意思,他念过的是纸质版的,不是竹简版的。
“这么珍贵的东西你父亲送给咱们了?”颜彦总觉得陆端不是一个很随性的人,不可能会无缘无故给他们这么大一个恩典。
¡°ÒòΪÄã¡£¡±Â½ßϵÄÑÛÖÐÉÁ¹ýһĨÓÇÉ«¡£
ËûÊÇÅÂÑÕÑåµÄ´ÏÃ÷Íâ¶»áÒýÆðËûÈ˵Äêéêì¡£
“不,是因为你,因为你昨日的那声谢。”颜彦笑着把竹简放进了陆呦的怀里。
她当然清楚这里面也有她的一部分功劳,只是她不忍心剥夺对方好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自信。
可惜,没等颜彦解释明白,青雨过来提醒她该去上房侍餐了。
“打发人去把奶娘和青碧喊来。”颜彦吩咐道。
饭后,她找出了之前画的那几张壁炉图纸,原本她是打算带着奶娘和青碧出门的,可谁知临出门前,陆呦的目光一直黏着她,颜彦只得把他一起带上了。
不知是不是两人已经有过肌肤之亲了,一上车,陆呦主动握住了颜彦的手把玩,颜彦顺手对着他的掌心拍了两下,“夫君越来越不听话了,这两天耽误的功课看你怎么补。”
½ßÏÒ»°ÑץסÁËÑÕÑåµÄÊÖ£¬¡°²»Óò¹¡£¡±
“什么意思?你都会了?”颜彦瞪大眼睛问道。
¡°»á¡£¡±Â½ßϵãµãÍ·£¬ÂÔ¶ÙÁËһϣ¬¡°Ëµ»°²»»á¡£¡±
“吹牛。”颜彦努了努嘴,“好吧,听你的,我们先练说话,夫君,你说我们的新家取个什么名字为好?”
¡°Ñå¶ù£¬ÑåÔ°¡£¡±Â½ßÏ×ÁÄ¥ÁËÒ»»á£¬ËµµÀ¡£
“这不太好吧,闺阁女子的名字是不能轻易外泄的。”颜彦倒是也想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可不合规矩。
“夫君,你有字吗?”颜彦知道陆鸣好像是字宁静,不过陆呦有没有字她就不清楚了。
“有。”陆呦说完看着颜彦,顿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地吐出了两个字,“明明。”
“明明?”彦园略微思索了一下,“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明,不错,这个字也可以用自知者明来解,都说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可做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夫君,我决定了,以后我们的新家就叫明园。”
¡°Ã÷Ô°£¿¡±Â½ßϵÄÁ³ÉÏ»º»ºÕÀ·ÅÁËÒ»¸öЦÁ³£¬¡°Ã÷Ô°£¿Îҵģ¿¡±
¡°ÊÇÎÒÃǵÄÃ÷Ô°¡£ÎÒÃǵģ¬ÎÒºÍÄãµÄ¡£¡±ÑÕÑå²_ÁËÑÛ¶Ô·½¡£
“我和你。”陆呦的眼圈微微有点见红了,大概是没想到颜彦真和他是一体的。
“夫君,门匾上的题字就交给你了,还有新家那些院子上的牌匾都交给你了,我呢,就负责买东西,找人定制家具,布置我们的新家,我跟你讲,院子里有好几个地方我想改动一下。。。”颜彦拉着陆呦碎碎念起来。
这是属于她自己的家,她自然想住舒服些,所以卧室、书房和净房她都改动一下。
说话间马车停了下来,陆呦先下的车,随后把颜彦抱下来,把壁炉的图纸交给周海生后,颜彦又详细讲解了一番,之后,颜彦和陆呦把昨日没逛完的几个地方大致逛了逛,一圈下来,屋子里缺什么颜彦大致有了个数。
从明园出来,颜彦一行又去了绣庄,这次陆呦没有下马车,是颜彦带着青碧和奶娘进去的。
临近年底,颜彦想了解一下店里的生意如何,什么东西卖得最快,时兴的花色是什么,绣娘的绣工如何等等。
从绣庄出来,颜彦本来还想去一趟母亲留给她的饭庄,可一看天色已晚,怕赶不回来侍餐,只得打消了这念头。
从街里回来,颜彦和陆呦都忙了起来,陆呦是忙着给《大学》注释,忙着给明园的大小院子取名题字,颜彦是忙着画明园的改建装修图,此外,还有绣庄的花样需要创新,她设计了一批花色各异的锦鸡图,因为明年是鸡年,这些颜色鲜艳的锦鸡可以用在荷包、香囊等小物件上,颜彦有信心能引领一个春节的潮流。
图纸画好后,颜彦命青碧送去了明园和绣庄,随后,她和陆呦带着青玉青云在奶娘一家的陪伴下,去了一趟京郊的庄子。
这座庄子是陆家的聘礼,位置确实不错,就在青莲庵附近,据青玉青云说,庄子里用来灌溉的水源应该就是从那条瀑布流出来的,不过此时是冬天,瀑布也结冰了,因而只能看到一条冰封的小河和一片还算齐整肥沃的黑土地。
“咦,这地里貌似有东西?”颜彦说完蹲了下去查看。
“主子,这是冬小麦。”青云回道。
她和青玉两个曾经走出山外来买过东西,知道这一片种的都是麦子。
“冬小麦?”颜彦回想起自己学过的课文,这才想起北方还有冬小麦一说,冬天被大雪覆盖着,来年春天返青,五月份收割,这生长期够长的。
“走,我们去村里看看,问问究竟有多少户人家,种了多少亩冬小麦。”颜彦说完命石长生去问问庄头家住哪里。
有过绸缎庄和饭庄的前车之鉴,颜彦对这位庄头也不抱什么希望,不过该见还得见一面。
第一百四十八章、摸底
约摸一刻钟后,颜彦一行进了村子,可巧石长生正陪着一位年约四十四五岁的中年汉子大步走来,见到颜彦一行,对方先躬身行了一个礼,随即介绍起这个庄子来。
颜彦这才知道这个村子叫崔庄,村民绝大部分都是姓崔,都是陆家的佃户,目前共有村民五十二户,良田五百五十亩,全部用于种植小麦,此外还有山地一百余亩,用来栽种果树,也就苹果和梨两种。
每年的收成分为夏秋两季,正常年景下夏收的小麦亩产在一石二斗,秋收的黍米或粟米亩产是一石左右,这些除了税收有一半是要交给主家的,剩下的才是村民们一年的口粮。
此外,这个庄子每年还得向主家提供活猪和活羊各五十头,鸡鸭鹅各三百只,苹果和梨各一千斤。
这些都是以实物的形式定期往陆府送的。
“今年也就罢了,明年开始,我会打发人专程来和你接洽的,这座庄子如今到了我的名下,明年怎么运作到时我会打发人来通知你的。”颜彦说道。
方才听完庄头的报账,她换算了一下,这个朝代尺子比后世小一些,一尺相当于后世的九寸,相应的一亩地相当于后世的08亩,而一石麦子,大概也就是后世的一百斤左右,换算成后世的产量,一亩麦子居然才一百五十斤左右,这也太低了些吧?
要知道,这还是最上等的田地。
还有那什么黍米和粟米,居然比小麦的产量还低,还不如干脆种水稻。
此外,方才路过那片果林,里面除了杂草没有别的,这也太浪费了些,完全可以用来散养羊或者是鸡嘛。
颜彦正待再打听下村子里可否有合适的人卖时,忽然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七八岁的小姑娘光着脚丫背着一捆柴火从他们面前走过,颜彦忍不住叫住了她。
“小姑娘,你家大人呢?”
“你,你是,你是那位好心的姐姐?”对方先一步认出了颜彦,激动得跪在了颜彦面前,嘴里呜呜地说着什么“这下我娘有救了”等话。
颜彦见此扶起了对方,仔细辨认了一下,也认出了这个小姑娘正是那天她刚到青莲庵时资助的那对母女中的女儿。
“你爹的病还没好?”颜彦问。
小姑娘低下头呜呜哭了起来,一旁的庄头见此只得代答:“她爹已经没了,如今她娘又病倒了,这孩子也可怜,小小年纪就要担负起一个家。”
“崔庄头,大家都是一个庄里的,不说都是一个祖宗下来的,可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银钱上你们帮不了她多少我不苛求你们,但至少这冬天的柴火村民们是可以帮着凑齐一下的吧?你就是这么做庄头的?我看我是不是得考虑明年换个更有人情味的庄头了。”颜彦沉着脸说道。
“回主子,这,这,小的知错了。”崔庄头一开始还想为自己辩白辩白,可一看颜彦和身边的陆呦都黑着脸,只得忙不迭地认错。
一旁的青云见此接过了小姑娘背上的柴火,让小姑娘带着往她家走去了。
“村子里像他们这样困难的有多少?”颜彦问。
她虽然想买人,可也得买健康人。
崔庄头不知是什么意思,怯怯地看了颜彦一眼,倒是也报了一个数,颜彦略斟酌了一下,命庄头带着他们几个进村了,她想把那几户没有壮劳力的女户带去明园帮着做点清扫的活,如此一来也能减轻庄里的负担。
这一趟,颜彦定下了五个婆子,都上了四十岁,还有六个七八岁到十来岁的小女孩,十几岁的小男孩正是能干活的时候,颜彦只挑了两个。
至于她曾经资助过的那个叫麦青的小姑娘,颜彦命青玉去镇里给她请了一位郎中,同时也从镇里给她买了点粮食回来,别的只能暂时交代给庄头了。
接下来的三天,颜彦带着青碧和奶娘去转了剩下的几个庄子,再挑了二十来个刚留头的小子和十一二岁的女孩,此外还有二十来个做粗活的婆子,分别送去了明园和那两个铺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