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庶门风华》-第3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说法倒是比较新奇,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做生意挣钱也算是一件功德的。”李琮看向颜彦的眼睛里满是戏谑。

      “回皇上,臣女不否认做生意是为挣钱,但这个过程确实也是一个行善的过程,首先,开铺子要雇人,就算师傅们是有手艺的不愁没进项,可小伙计呢?这是其一,其二,做这个蛋糕需要用到很多鸡蛋,因此,我想自己买座荒山雇人打理,专门用来养鸡,这是不是又可以养活几个人?还有,养鸡的粪肥可以用来种菜或种果树,这又能解决几个人的温饱,是不是算得上一件小功德?”

      “我问你,这些是跟谁学的?”太后拉下脸质问道。

      哪有世家千金小姐懂这些的?还粪肥,这种话是能随便说出口的?也不看看在场的都是些什么人!

      “回太后,臣女这些时日在山上一直陪着师太师傅们劳作,这才知道原来世间万物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的,因而,臣女才萌生了这个念头,尽量不造成浪费。”

      “母后,还别说,这丫头的话真就有几分道理,看来这一个多月的修行不是糊弄,是真的学到了点东西。”李琮也是头一次听到这个说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回皇上,我大姐还不止这点本事呢,她还懂战争,那天我爹都被大姐的观点惊到了,说可惜她不是个男孩。”颜彤见皇上高兴,忍不住也想帮帮颜彦。

      第八十三章、放肆了

      颜彤是担心颜彦嫁过去和陆家不好相处,因而便想用颜彦的聪明来争取皇上的喜欢和支持,如此一来,陆家看在皇上的面上必不敢为难颜彦。

      这不,李琮一听颜彦还懂战争,更为惊讶了,“哦,什么观点,说来听听。”

      “回皇上,小孩子不懂在家乱说的,不是有意想议论朝政的。”马氏瞪了颜彤一眼,她是怕皇上多疑。

      “无妨,自己家人关起门来随便说几句也不叫妄议朝政。说不定我们彦儿又能另辟蹊径,说出让我们耳目一新的观点来呢。”李琮说完颇为好奇地看着颜彦。

      “回皇上,臣女也只是听叔叔忧心国事,偶尔插了一句嘴,当不得什么观点,是关于西夏和辽国联姻一事。”颜彦说完把那天的观点再次重复了一下。

      谁知李琮听了这话突然一下站起来,“你,你说什么,有他们在,蒙古和金人才过不来?可你怎么断定辽国和西夏不是狼子野心呢?”

      颜彦知道历史上是北宋联合金灭的辽,因而保不齐李琮也有这个意思和金联手灭辽,故而她也站起来正色说道:“启禀皇上,辽国和我们大周断断续续的打了几十年,可都是小打小闹的,影响不了大局,还有西夏也如此,当年太祖皇帝收复后汉打到幽州,本来想再往前的,结果被契丹人拦住了脚步,太祖皇帝并没有和契丹纠缠,而是班师回朝,三年后南下去收复后唐,如果契丹有野心,这个时候他们应该会南下趁乱分一杯羹的,可契丹没有这么做,因而,臣女断定契丹并不是对大周有了野心才和西夏联姻的,而是因为蒙古和女真的崛起,这两个部落这几年兼并了很多小部落,隐隐成了北边新崛起的两大霸主,他们才是真正对辽国和西夏造成威胁的人,可目前对女真和蒙古来说,想灭辽灭西夏绝非一件易事,因而,臣女斗胆断定,他们极有可能会拉拢我们大周来灭辽灭西夏。”

      “你的意思是留着辽国和西夏可以帮我们抗衡金人和蒙古人?”李稷问道。

      “回太子殿下,是的,如果没有辽国和西夏这两道屏障,金人和蒙古人很快会挥师南下的,他们真正觊觎的是我们大周的大好河山。”

      “一派胡言,那些蛮夷之人还没有开化,怎么敢作此痴心妄想?”皇后怒斥道。

      “回皇后,五胡乱华又该做何解?”颜彦反问道。

      “你。。。”皇后被问住了,正要以势压人,被李琮抬手拦住了。

      “谁跟你说的金人会联合我们去灭辽?”李琮问。

      “没有谁说,臣女自己分析出来的,叔叔每日下朝后都会对弟弟们说说朝政,以此督促他们上进,臣女听多了偶有所悟,还请皇上恕罪,臣女委实放肆了。”颜彦跪下去认错。

      不过该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她也不后悔。

      “你这孩子,胆子可真大,朝政上的事情你也敢说。好了,起来吧,都怪我,刚夸你说话爽快,没想到你可可又从这来了。”太后见儿子脸色不好,以为是颜彦气到了他,便帮着转圜一下。

      “这番话你还对谁说过?”李琮问。

      颜彦摇头,“就那次叔叔说起西夏和辽国联姻一事,臣女见叔叔发愁,忍不住劝了两句,今天是第二次。”

      “孩子,起来吧,真不愧是鹏程的女儿,虎父无犬女啊,可惜,你若是个男儿身多好。”李琮亲自扶起了颜彦。

      太后和李稷见此均松了口气,同时松口气的还有马氏,这半天她可一直捏着把汗,生怕颜彦说错了什么连带着他们也要跟着吃挂落。

      “父皇,今日听了彦儿妹妹一番话,倒是颠覆了我对女子的一个认知,以后谁要再说女子头发长见识短我是第一个不答应的,虽说关于西夏和辽国这番话还有待于商榷,但彦儿妹妹关于经商的这番理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李稷笑道。

      “既如此,臣女斗胆请太后赐一副墨宝,有太后的庇护,臣女的铺子肯定越开越红火,如此一来,也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吃饱饭,这其中也就有太后一份功德呢。”颜彦转向了太后,这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好好好,既这么说,我就给你面子,就是这铺子叫什么名字才好呢?”太后思索起来。

      忽一眼,太后瞥见皇后脸上仍有不豫之色,便道:“儿媳啊,不如这名字你来取,这字我来写,这功德算我们两个的?”

      “如此更好了,臣女多谢皇后娘娘成全。”颜彦只得又跪了下去。

      “我?”皇后显然没想到太后会问她,她当然明白太后是想说合说合她和颜彦,她可以不给颜彦面子,但不能不给太后面子,于是,她还真思索起来。

      也就一分钟不到,皇后真想出来一个名字,叫第一糕,说这糕点是太后寿诞那天出品的,也是得到太后和所有皇家人员认可的,他们说第一,那就是第一了。

      “谢皇后娘娘赐名,有您金口玉言赐名,再加上太后老人家千金难买的墨宝,传了出去,肯定是一段佳话。”颜彦再次跪下去磕头谢恩。

      ¡°ºÙ£¬ºÏ×ÅûÎÒʲôÊ£¿¡±ÀîçýЦÁË¡£

      “回皇上,臣女说过,将来想买一座荒山用来养鸡,不如就请皇上给臣女题一块匾额,叫第一庄,以后臣女就奔这个目标努力,建一所大同的庄子,收留些无家可归的鳏寡孤独,也算是功德一件。”颜彦趁机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ÓÐÁËÕâÁ½¸öÅÆØÒ£¬Ëý¾Í²»ÅÂÓÐÈËÈ¥µ·ÂÒ£¬Ò²²»ÅÂÓÐÈËêéêìËýµÄ¶«Î÷ÁË£¬¸üÖØÒªµÄÊÇ£¬ËýÓÐÁË´ó¸ÉÒ»³¡µÄÀíÓÉ¡£

      ¡°´óͬµÄׯ×Ó£¿¡±ÀîçýÔٴα»ÑÕÑåµÄ»°¾ªµ½ÁË¡£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这时的他隐隐有点后悔了,早知如此,还不如把她留在宫里,不嫁人,就在宫里做一个女官,说不定还真能帮上他一二呢。

      同样有点后悔的是李稷,他倒是有心想把颜彦留在自己身边,奈何身边的障碍太多,而他也不想委屈了她。

      第八十四章、推出来

      颜彦倒是没想这么多,这一趟进宫,她收获颇丰,不但有两块牌匾,还有皇后送的两包顶级血燕和一堆衣料,外加太后送的几样官窑白瓷摆件,不过最令她感动的是,太子居然送了她一顶凤冠,说是以兄长的名义。

      凤冠和白瓷摆件颜彦自己收起来了,血燕和衣料颜彦分了一半给马氏和颜彧颜彤。

      不知为什么,这么大的喜事,就连颜芃听说后也差点抱着颜彦蹦起来,可颜彦从马氏和颜彧脸上却看出了一抹忧色。

      由此,颜彦心里隐隐有了一个答案,多半退亲这件事还真是马氏颜彧和陆家合谋搞出来的,如今见颜彦名气越来越响,连皇上和太子都对她另眼相待了,因此,马氏担心陆家会后悔来这么一出。

      当然了,这只是颜彦的猜想。

      她不是没想过去找丫鬟婆子打探那天的事情,可那几个婆子撵的撵卖的卖,颜彦上哪里找人去?

      再则,虽说这是颜府,但不是颜彦的家,马氏才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因此颜彦不想惊动马氏,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下,她不想闹得满城风雨,毕竟原主对这个家还是很有感情的,不冲马氏,冲颜芃,冲颜彤和颜彰颜彬。

      为此,颜彦很快放下了这种猜测。

      谁知次日下午,颜彦正在上房和马氏核对嫁妆单子时,颜芃又带回来一个好消息,说是上午的朝会皇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称赞了她。

      起因是这天的朝会说起了西夏和辽国联姻一事,会上有人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大周也可以和金人或蒙古人联姻,如此一来,辽国和西夏被夹在中间肯定也是寝食难安,说不定大周还可以借此机会和金人联手把辽国灭了呢。

      这个观点可可就是陆端提出来的,同时附和的有护国公吴起和镇北侯宋烨,外加门下省的左相徐良兴,其他还有位分低一些的官员。

      但这个观点遭到了中书省右相王实修和尚书省左相温文山的一致反对。

      这两人的观点和颜彦差不多,也是不建议和金人联手,倒不是他们提前知晓了历史,而是国库空虚,实在不足以支撑这场战事,这是其一;其二,战争一起,受重用的必然又是这些勋贵世家,他们文人好容易有的一点地位又该动摇了;其三,这场战事不论输赢,对大周都没什么好处,因为赢了,则意味着辽国被灭了,可谁能保住辽国被灭后金人不会挥师南下呢?而若是打输了,则更是坏事,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说不定还会给对手有机可乘呢,与其如此,还不如留着辽国,维持目前这种小打小闹的现状。

      李琮一听左右丞相说的话竟然有一大部分和颜彦契合了,心下既惊又喜,要知道左右丞相做到这个高位是经历了好几十年的官场洗礼,见识和阅历比颜彦一个不出门的年轻小姑娘不知强多少倍,可颜彦看问题居然站在了他们的同一高度,实在是难得了。

      “其实,朕昨天也听到一个人劝朕留着辽国和西夏,说辽国和西夏联姻不会对我大周构成威胁,他们是为了对抗蒙古和金人才不得不联手,朕一开始只觉得她这番话很是幼稚可笑,可细细一分析,竟然有几分道理,她说辽国和我们和平共处了几十年,若有异心,早该在太祖皇帝南下收拾后唐时就该发兵了。”

      “回禀皇上,这个观点臣不敢苟同,彼时辽国没有野心,不代表几十年后也没有,因为现在的辽国皇帝换人了。”陆端站了出来。

      “是啊,皇上,万一辽国和金人联手对付我们大周呢?”镇北侯宋烨站了出来。

      “还有蒙古,蒙古最近也成了草原一霸,如果北边的这几个小国联手的话,则我大周的北部防线危矣。”护国公吴起站了出来。

      “可若是他们不联手呢?若是辽国和金人开战呢?”颜芃站了出来。

      不知为什么,他还是比较信服自己的侄女。

      “既如此,我们何不静观其变,等战事明朗后再说?”孟诺站了出来。

      他倒不知这个观点是颜彦的,只是他委实不赞成大周这么快就站队。

      “各位爱卿稍安勿躁,朕的话还没有说完呢,朕今日向你们说这番话,不是现在就要一个答案,而是感慨一个足不出户的十五岁小姑娘,竟然也有这种远见和忧虑,着实不简单啊,可见天分这种东西是做不得假的,就是可惜,若是个男儿身就好了,说不定也会像她父亲一样,为朕分忧。”李琮故意把颜彦推出来,他就是想看看陆端的反应。

      “什么?十五岁的小姑娘?”大殿里很快响起了嗡嗡声。

      其中有不少人猜到了是颜彦,因为他们清楚,昨日太后在慈宁宫宴请了颜府女眷,说是给颜彦送嫁。

      十五岁的小姑娘颜府倒是有两个,可皇上说能为他分忧的显然不是颜芃,而是那个死去的颜芮,也就是说,皇上口中的小姑娘是颜彦,那个死而复生的颜家大小姐。

      陆端确实大吃了一惊。

      其实,从他妻子亲自上门去赔礼被拒绝并提出要他妻子在太后寿宴上当众认错后,他觉得这个小姑娘不简单了。

      再后来,听了妻子叙说那天在太后寿宴上两人的那番对话,他就有点后悔了。

      这门亲事,是陆家错过了,是他儿子没有这福分。

      后来的事情更是印证了这一点,比如说,颜彦不接礼书,反而提出请太后过目,结果,太后直接点明了最关键的两个庄子和两间铺子。

      再后来,颜彦出手救了皇长孙李熙,皇上答应赐一座宅第当陪嫁,明摆着是要为她撑腰。

      多好的一个小姑娘,多好的官场助力,可惜偏偏说给他这个庶子了,偏偏这个庶子还是一个百无一用的哑巴。

      因此,陆端委实后悔这件事陆家处理得太过了。

      可惜,世上没有早知道,要怪只能怪他儿子有眼无珠。

      第八十五章、共勉

      陆端正感慨自己儿子有眼无珠时,偏李琮又说起颜彦关于经商的那番论调。

      “朕问你们,你们觉得经商的目的是什么?”李琮先卖了一个关子。

      “回皇上,自然是挣钱。”温文山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是主管尚书省的左相,相当尚书令,下设六部,是总理百政的百官之长,所以想当然地认为这个问题他最有资格回答。

      ¡°»¹Óв»Í¬¿´·¨Â𣿡±Àîçý¿´×Å´óµîÉϵĹÙÔ±ÎʵÀ¡£

      “回皇上,让国库充实,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王实修补充了两点。

      他是主管中书省的右相,相当于中书令,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和诏令,因而对税赋这一块比较了解,本朝商人的税赋比较重。

      “嗯,有点意思,那丫头和王相的想法很相似,只不过这一次她没有你说的这么高屋建瓴,她说经商也等于做善事,也是一件功德事。”

      “回皇上,请恕臣愚钝,自古商人哪有不逐利的,既逐利,又何来的积德行善?”这话是镇北侯宋烨问出来的。

      “对啊,否则怎么叫无商不奸呢?那些商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哪个不是坑蒙拐骗的?”这次开口的是刑部尚书董为斌。

      他经常接到一些商人的案件,都是关于坑蒙拐骗的,因而他对商人也没有好印象。

      “正因着这些商人一有钱就把社会风气带坏了,所以现在百姓们安心在乡下种地的也越来越少了,致使京城附近的流民越来越多了。”这一次开口的是京兆尹吕椆。

      “可若是没有商人,户部的税赋收不上来,拿什么支撑整个大周?”户部尚书石存裕问。

      “你们说的虽有一定道理,但太片面了。颜姑娘说世间万物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的,比如说她想开一间糕点铺子,一方面是为挣钱,另一方面则是为行善。因为做生意需要雇人,雇人就相当于养活别人,养活别人难道不是一件善事?尤其是对那种没有任何进账的家庭,这点微薄的收入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回皇上,那也只是杯水车薪,若果真是为行善,何不直接施舍对方?干嘛非要开铺子,说白了不还是为了挣钱吗?”平西候朱晋收到陆端的示意,站了出来。

      “这不一样,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孟诺站了出来驳道。

      “对对对,正是这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靠施舍来行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不如教给他们一种生存的方式。”颜芃见孟诺站出来了,他也站出来了。

      皇上都点颜家的名了,他还用避讳什么?

      “启禀皇上,臣愿闻其详,莫不是颜姑娘打算把做糕点的方式教会别人?”朱晋被驳,正觉没面子,听了这话又站出来了。

      他虽然没吃过那糕点,可也听闻了那糕点不是一般的喧软可口,试想,能得到太后和几位长公主赞不绝口的点心味道能差了?

      “非也,颜姑娘说,做糕点要用大量鸡蛋,所以她打算自己买荒山雇人去养鸡,这样又能养活一部分人,本着物尽其用人尽其责的道理,她还说养鸡的同时可以用这些肥料去种菜种地,还能养活一部分人。为此,她求太后给她写了一副墨宝当牌匾,说是希望生意能红火,这样她就可以挣更多的钱来养活更多的人。对了,她还说要建一个大同的庄子,收留些鳏寡孤独。”太子李稷回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20: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