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好了,说正事,彦儿,你那边的针线活完成了多少?”马氏再次把话题拐过来了。
“还差不少,说到这,我倒是想起了一件事,婶子,我想把青碧姐姐找来帮我做点绣活,我听说她现在的日子过得不太好,就指着做点绣活度日呢,还有,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把她一家子带走,正好我那也缺个管事妈妈,而她也正好服侍过我一场。”颜彦趁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也成,还有谁,一并说出来,我好命人把他们的【创建和谐家园】契给你找出来。”马氏笑着答应了。
“不用了,我身边也没什么事情,有青禾几个蛮够用了。”颜彦笑着拒绝了。
她可不想在自己身边留一堆不敢用的人。
“这可不行,好歹你是我们颜府嫡出的大小姐,身边哪能只有一个管事妈妈?这样吧,你要是实在不想用李妈妈,我把刘妈妈送给你,或者是青绿?”马氏说道。
“无妨,我听说一般的陪嫁丫鬟只有四个,我打算带六个走,这就出格了,再带一堆管事妈妈去,我担心陆家以为我拿大托大。罢了,就一个青碧吧,左右没两年青禾也该嫁了,到时又多出一个来。”
颜彦知道刘妈妈是马氏的心腹,这样的人她如何敢留在身边?
第八十章 、过目
马氏见颜彦拒绝了刘妈妈,倒是也猜到了其中缘故,因而也就没勉强她,反而主动提出把青碧的娘家父母兄弟以及婆家兄弟一并送给颜彦做陪嫁。
尽管颜彦要嫁的人打了个大大的折扣,可颜彦的嫁妆却没有打折扣,而陆呦又是一个哑巴,颜彦身边只有几个女孩子是不顶用的,出外办事还是得有男的。
为此,颜彦接受了这个提议,事实上,这也是她的本意,只不过她不好意思主动开口要这么多人。
从上房出来,颜彦便命青苗去找青碧,青碧进门时颜彦正在午休,青碧也没敢打扰她,和青禾青苗几个坐在对面房里说话。
青碧之前也听到颜彦出事的消息,倒是也来看过颜彦,只是那会颜彦正在睡觉,且还不能开口说话,青碧便没见到颜彦。
因而,这次进门,她也是有一肚子的话想问,问事发时的情形,问颜彦上吊时身边可有人,问颜彦活过来后还有没有厌世,问陆家退亲后颜彦是什么反应,也问颜彦对这门亲事的看法,等等等等。
用她自己的话说,颜彦还不到一岁她便到颜彦身边了,所以颜彦不光是她看着长大的,也是她一手带大的,情分自是不一样。
颜彦醒来后听见对面屋子有隐约的抽泣声,琢磨了好一下才猜到可能是青碧来了。
这不,颜彦刚一睁开眼睛,青釉便跑出去了,没一会,只见青禾青苗几个陪着个眼睛肿得像核桃似的妇人走进来。
“青碧姐姐,你,你这几年过的是什么日子?赵大壮就是这样答应我照顾你的?”
眼前的人和原主记忆中的小姑娘有很大差距,颜彦也是辨认了好一会才认出对方,而这还是在知道对方要来的前提下。
原主印象中的青碧是一个梳着双丫头的利落少女,圆脸,眼睛也是又大又圆,水汪汪的,眉眼总带着笑意,别看是做丫鬟,可因着不做重活,皮肤也是很白净的,唯有左下巴这有一颗痣特别突出。
如今这颗痣倒还在,只是眼前的人皮肤又黄又暗,准确地说是一种吃不饱饭的菜色,眉眼间总带着一丝愁苦,以前利落的双丫头也变成了普通的圆髻,上面只插了一根看不出什么花式的木簪,身上的衣服是粗麻的,灰不灰白不白的,应该是自己织染的,裤子倒是黑色的,脚下的鞋子也是黑色的圆口布鞋,可也都是粗麻的,裤子上还打了几块补丁。
这种人走出来一看典型的底层劳动人民。
“小姐,你这些日子也吃苦了,奴婢惭愧,没能帮到你什么,有负老太太的嘱托。”青碧一听颜彦的话,更是泪如雨下。
“好了,青碧姐姐,这些事情也怨不得你,小姐是个明白了,你快别哭了,好好陪小姐说说话,小姐找你来是想让你帮她做点活计。”青禾上前劝道。
青碧听了这话倒也抽出了一条细麻帕子来擦眼泪,随后对颜彦笑了笑,“主子别担心,奴婢就是见到主子太高兴了,奴婢的日子也不算难了,之前是有一点外债,这一年也还得七七八八了,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倒是主子你。。。”
“我也不难,虽说嫁的不是陆世子,可相比之下,也省了不少麻烦,至少我有这些嫁妆,有皇上和太后撑腰,我怕什么,放心吧。”颜彦打断了对方。
“可小姐你是什么身份,陆家大公子又是什么身份,听说他还不会开口说话。。。”青碧的眼泪又出来了。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对了,我找你来是想你帮我绣一百个打赏用的荷包,外加做几双鞋子。”颜彦不想继续那个话题。
青碧见此也收了眼泪,她知道时间紧,便问起荷包的样式和花样,也问鞋子的尺寸等。
随后,颜彦命青禾把花样和布料找出来,又拿了一吊钱和几两碎银给她,青碧这才磕头离去。
送走青碧,颜彦有心想去自己的店里巡视一番,谁知她刚要出门,马氏拿着一份礼书来了,说是陆夫人刚打发人送来的,让颜府再过一下目,正式送聘礼和礼书的日子定在了九月初十。
“婶子自己做主就好。”颜彦仍是不想接这份礼书。
“孩子,你还是自己看一眼吧,陆家这一次注明了庄子的位置和田地大小,还有铺子也是,是长安街最繁华的地段,那个位置就算不自己做生意,一年的租金也能有七八百贯钱,再加上庄子的出产,你们过日子是富富有余。”马氏说完把礼书递给了颜彦。
颜彦略一犹豫接了过来,说真的,她还真有些好奇古代的礼书究竟是什么样的。
礼书是用红纸写的,长约半尺,宽约三寸,扉页上有一圈缠枝莲的花纹,中间是大大的篆体“礼书”两个字,右边还有两行小字,“镇国公陆端之长子陆呦于某年某月某日”。
打开扉页,颜彦发现里面是折叠成四页的一张整幅的纸,首行列的是庄子的名称、位置和大小,再往后是铺子的名称、位置,之后是礼金,首饰、布料等。
后面的颜彦只扫了一眼,她知道重头戏在前面,陆家这次能拿出一千亩地的聘礼外加长安街上的两个铺子,颜彦知足了,她本就不是贪心的人。
更何况,来了这些时日,她也清楚嫡庶之间确实存在差距,因此,她没敢想去挑战几千年来的传统。
“婶子,我没什么可挑的,剩下的还请婶子帮着操持操持,还有,这礼金就给婶子拿去填补家用吧。”颜彦把礼单还给对方了。
“这倒不必了,你有这份心婶子就知足了。来,彦儿,跟婶子说说,你进门后是不是特别盼着分家?”马氏拉住颜彦的手坐下来。
颜彦一听便明白了,准是皇上在朝堂宣布会送一栋房子给她做陪嫁,所以陆夫人忙不迭地把这份礼书送了来给她过目,顺带打听一下她心里是怎么想的,皇上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第八十一章、最尊贵的送嫁饭
颜彦确实不想和陆家掺和在一起,可想分家的话不能由她嘴里说出来,于是,她摇了摇头。
“婶子,这种事情我们做小辈的只能听从长辈们的意思,哪敢有什么想法?”
她才不相信陆家会不清楚皇上的意思,而且经过这些事,她相信陆夫人想必也不会愿意和她同住一个屋檐下。
马氏听了这话伸手戳了下颜彦的头,“这孩子,跟婶子说话还掖着藏着,我知道,你们做小辈的谁也不愿意在长辈们跟前立规矩,更何况你们之间还有这么多嫌隙。行了,我知道怎么做了。”
“一切全仗婶子周全。”颜彦笑了笑,默认了对方的话。
马氏也笑了笑,见颜彦换了身出门的衣服,这才想起来问一声,“你要出门?”
“是,我们想去街里转转,方才青碧姐姐来了,她日子过得很艰难,我想着给她找个生计,可巧青禾几个提醒了我,说可以开个糕点铺子,我做的蛋糕和点心是独一份的,应该好卖。婶子,你说这生意能做不能做?”颜彦担心下次不定什么时候马氏又开口问她要方子,干脆提前把话说了出来。
那天回来后她仔细想了一下,马氏没有开口问她要蛋糕而是让她教府里的厨娘,保不齐也有想开店的这个意思。
果然,马氏一听颜彦要开店,当即大吃了一惊,对着颜彦上上下下打量起来,“到底是要成亲的人了,现在就懂得打理这些俗务了,你叔叔知道准又该伤心了,还以为我们给你的嫁妆不够花了呢。”
“婶子别笑话我,这些日子在山上我看着师太和师傅们每天为了生计劳作,也看着附近不少穷苦人家衣衫褴褛地来求神拜佛,我才知道,这世上竟然有这么多的人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我不是什么大善人,也没有太大的愿望,就是想着我手里有点闲钱,可以拿出来做点什么,比如买点荒地或开个铺子什么的,至少可以解决少数几个人的温饱,于我也是一种功德。”
颜彦确实想好了下一步要买荒山荒地,开一个蛋糕店鸡蛋是一个大头,她想自己买一块地,试着搞一个立体的生态园,主要是前世她没少去这种生态园参观,而她手里又恰好闲了好几万两银子,总不能白白让它们发霉吧。
“好好好,原来你是为了做功德,害婶子吓了一跳,还以为我们彦儿对叔叔婶婶不满呢,嫌我们给的嫁妆少了呢。”马氏半真半假地试探道。
“婶子这话才让侄女无立锥之地呢。这些年要不是叔叔婶婶的细心照料和悉心教导,侄女哪有今天?”颜彦正色说道。
马氏听了这话拉起颜彦的手,正要再说点什么,当归过来了,说是老爷回来了,马氏一听忙急急地起身离开了。
因着马氏这一耽误,颜彦也歇了去上街的心思,而是拐到了藏书楼,坐在临水的窗前发了一会呆。
接下来几天,颜彦并没有出屋,马氏也没过问她关于开铺子一事,颜彦知道她这些日子有点忙,先是带着颜彧颜彤几个去朱家给朱老爷子贺寿,接着又是什么宰相家的女儿过笄年礼,再接着又是马氏娘家的侄子要娶亲,此外,还得给颜彦采买首饰衣料和各种零碎用品等。
总之,这几天马氏确实顾不上颜彦,颜彦晨昏定省时也没少见她和回事的管事妈妈商量事情。
陆家的聘礼是九月初十送来的,一共有三十二抬,除了茶叶茶饼和酒之外,其余的东西马氏一律命人抬进了颜彦住的慎行居。
紧接着,孟家也命人送了八抬东西来添妆,紧接着云家也送来了六抬,这些东西连同太后、皇后和太子妃送来的一起归整了一下,凑出了五十六抬,随后,颜彦又把祖母和母亲留给自己的东西清理了一下,也凑出了三十六抬,剩下的三十六抬就交给了颜芃和马氏,不过那些大部分是首饰、衣料和家具等,倒也不是太费钱。
随着日子的一天天临近,颜彦说不紧张不害怕是假的,毕竟她对那个什么陆呦一无所知,相反,倒是对陆夫人和陆鸣的人品有了更多的认识,因此,她还真不希望自己去踩陆家的这趟浑水。
可再不愿意,日子还是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一进入十月,颜彦就接到好几张帖子,都是要给她做送嫁饭的,第一个提出来的自然是孟家,接着便是太后,还有马氏的娘家,定西候马家,云家也打发人送了一张帖子来,说是云泽的妻子正带着家眷往京城赶,三日后进京。
颜彦和马氏商量了一下,第一个选的自然是太后,这顿饭,颜彦是和马氏颜彧颜彤三个一起进宫的。
令颜彦没想到的是,作陪的有皇上和皇后、太子和太子妃,太后已经知道李熙生病也知道颜彦出手相救一事了,因而,这顿饭实则是太子妃促成的,更大的意义在于致谢。
太子妃也是事后才知道自己儿子有多凶险,因为太后说了,当年她做妃子时彼时的皇后就有一个儿子因为高热不退没了,而皇后也说了,她有一个女儿也是因为三天高热不退成了傻子,没两年也没了。
知道这些后,孙氏更为感激颜彦,所以才张罗要请颜彦吃顿送嫁饭,说是民间的规矩。
太后知道后便把这件事揽过来,她是怕颜彦因此对李稷存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更怕自己孙子存了什么报恩的心思对颜彦有求必应。
可旁人不清楚这些啊,尤其是颜彧,颜彧一看作陪的有皇上皇后和太子太子妃,说不羡慕是假的。
好在她也清楚一点,这种福分是轻易求不来的,可什么也不做,似乎也不是她的性格。
“大姐,还是你福气大,本朝最尊贵的人都坐在这里给你送嫁,大姐,这福分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你可一定要幸福哦。”颜彧凑在颜彦跟前说道,声音不高不低,正好在座的都能听见。
第八十二章、不情之请
因着皇家吃饭不同于普通家庭是一家子坐在一起,而是在大殿里摆了五张矮几,太后在北边主位,皇上和皇后东边首位,太子次之。
西边首位是马氏领着颜彧,下位才是颜彦和颜彧。说是五张矮几,但其实离得都不远,因此颜彧话音刚落,颜彦就知道这话肯定进了在场的几个人耳朵里。
于是,几乎没有丝毫的犹豫颜彦便端着酒杯站了起来,“说起来臣女委实应该好好敬太后、皇上、皇后还有太子太子妃一杯酒,臣女不幸,一出生就没了父母,但臣女何其幸运,有你们一路护着长大,尽管前些日子出了点变故,受了点委屈,但总的来说,臣女仍是心存感激,正因为有了这点变故和委屈,臣女才真正认识到亲情的可贵和生命的不易,因而,臣女更应该珍惜自己,珍惜你们大家给予我的这些福分,只是臣女不才,无以回报你们的这份厚爱,只能借太后老人家的酒略表一下心意。”
说完,颜彦左手端杯,右手用袖子遮挡了一下,把杯中酒喝了,随即把空杯给大家看了一眼。
“朕还是头一次见彦儿喝酒,不错,是个爽快人。”李琮说完笑着看向了太后。
“何止喝酒爽快,这孩子做事也爽快,说话也爽快,就是可惜,我那个妹妹要是活着该多好。”太后感慨道。
她是觉得,如果她妹妹在的话,这种变故多半不会发生,而以颜彦的才貌品行嫁给陆呦委实是太可惜了,多好的当家主母的料,陆家偏是有眼无珠。
颜彦见太后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忙躬身走到太后跟前,执壶给太后把酒斟上,细细劝道:“回太后,祖母肯定活着,只是和我们活在一个不同的地方或时段,还有我的父母,虽说也可能重新投胎为人了,没有了我们的记忆,但他们也一定活着,所以,太后,我们都要好好活着,珍惜我们这一世的缘分。”
“还是彦儿这话说的对,都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而母子、父子、兄弟姐妹的缘分就更深了,没有一万年的修行也做不到,所以,是得好好珍惜。”李琮说完也举杯一饮而尽,他也想起了那些死去的亲人。
“这么说臣妾能和皇上做夫妻,这福分也是臣妾修行了一万年才得到的,臣妾更得惜福了。”皇后说完也笑着端起酒杯干了。
虽说面前的颜彦仍是有点讨厌,但颜彦救了她的孙子,又能让皇上说出要珍惜他们夫妻缘分这话,皇后心里自是心花怒放的。
故而,见颜彦跪着她面前倒酒,皇后对身后的宫女说:“去把那爪洼国的血燕拿两包来给颜姑娘,要出嫁的人了,得好好补补。还有,前儿刚有人送来了几匹倭缎和高丽缎,我瞧着颜色特别的艳丽,适合新娘子穿,也给颜姑娘拿几匹来。”
“臣女多谢皇后娘娘赏赐。”颜彦跪下去谢恩了。
“说起来我们也该再给彦儿妹妹添点什么,妹妹救了小熙一命,我们那段时间忙忘了,也没有任何表示呢。”李稷看了孙氏一眼,说道。
“太子殿下,妹妹喜欢字画,不如我们送妹妹两幅字画吧。”孙氏回道。
“别,太子殿下和太子妃还是自己留着吧,好字画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这种忍痛割爱的感觉实在是太不好受了。”颜彦忙回道。
¡°µÂÐУ¬Ë˵¾ÍÒ»¶¨ÒªËÍÄãÕ䯷ÁË£¿¡±Àîð¢ÞÞÞíÁËÒ»¾ä¡£
“怎么着,好好的吃着饭都想起送礼来,既这样,我也给这孩子添点什么。”太后开口了。
颜彦听了这话忙跪到太后面前,“回太后,臣女还真有个不情之请,还请太后成全。”
“哟,这孩子倒知道谁远谁近,太子送你东西不要,到太后这就主动讨要了?”李琮笑着打趣道。
当然了,这话他也不是随便说说的,是说给李稷听的。
谁知太后听了这话倒正对了她的心思,连带着看颜彦也慈祥多了,“好,你要什么?”
“回太后,臣女想在街里开一家点心铺子,就卖臣女做的蛋糕和别的几样点心,臣女想了好几天,也没想出一个好店名来,太后见过的世面多,臣女斗胆请太后赐个名并索性赐臣女一副墨宝,有太后的墨宝,臣女的铺子生意定会越来越红火的。”
“你要开点心铺子?”太后看向了马氏。
显然,这件事在她的意料之外,也不是很赞成,因而她听了这话第一个念头就是觉得马氏亏待了颜彦。
马氏见太后看过来,忙陪笑道:“太后有所不知,我们彦儿是想行善,她说这一个多月在山上修行见识了很多穷人,所以才想着用自己的闲钱去做点事情,好歹能养活几个人,也算是一件小功德。”
“这说法倒是比较新奇,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做生意挣钱也算是一件功德的。”李琮看向颜彦的眼睛里满是戏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