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庶门风华》-第14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三百八十三章、不谋而合

      颜彦是次日在朱氏屋子里向朱氏请安时见到颜彧才发觉颜彧似乎有了点什么变化。

      怎么说呢,不再像前两天那么小意讨好她了,言辞间还颇有点得意,最反常的是,她居然当着朱氏的面夸颜彦,说颜彦做的词曲不但把那一干世家子弟比下去,陆呦凭此还结交了一位陌生的知己。

      颜彦在脑子里飞快地过了一遍颜彧的几点用心,无非就是想告诉朱氏和她,陆鸣昨晚又回到她房间了,且还她相谈甚欢;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告诉朱氏,颜彦为了让陆呦压陆鸣一头,竟然把自己的作品拿去给陆呦在外面卖弄。

      可不管是哪种情形,颜彦都没有兴趣和她计较。

      因此,从朱氏院子里出来,颜彦站住了,对颜彧说了一句话,“你可真是白瞎了祖母和叔叔这些年对你的教导,也白瞎了我那些年那么对你。可尽管如此,看在祖母和叔叔的面子上,给你一个忠告,收起你的那些小心思小伎俩,我不想拉低自己的格局和你斗。还有一点,千万别挑战我的底线和耐心,这个后果你兜不住。”

      说完,颜彦没有去看颜彧的反应,而是扶着青釉转身离开了。

      早饭时,颜彦再次见到颜彧,这一次她老实多了,一句多余的废话没有,基本是长辈问话才答,不问她也不开口,弄得陆老太太以为她身子不舒服,要为她请大夫。

      倒是朱氏颇有深意地看了眼颜彦,她知道准是颜彦说了什么,因为早上请安颜彧从她屋子里出去时还是欢欢喜喜的,没道理才过一个时辰就蔫了。

      可当着颜彦的面,朱氏也不好细问什么。

      饭后,颜彦向老太太和朱氏告辞,老太太知道陆呦要回书院,没有狠留他们,倒是朱氏命人给颜彦拿来两个大包袱,也说是针线房给她赶制的婴儿全套用品。

      回到自己家,颜彦命人把这两个包袱里的衣服都用醋兑上水泡上一个时辰再仔细清洗一遍。

      不是她不信任朱氏,而是为了以防万一,上次马氏送来的那些小孩衣物颜彦也是这么处理的。

      晚饭后,颜彦送走陆呦,命人去了一趟明园食府,把奶娘的儿子石长生叫回来了,颜彦问了他几个问题。

      石长生对这位周禄还真有点印象,主要是京城的这些公子们他基本混了一个脸熟,陡然出现一个面生的,且还不是本地口音的,他自然要多看两眼。

      据石长生说,这位周公子很低调,每次来都是带两个随从,点的菜也不多,也不怎么喝酒,但他有一个习惯比较特别,不要雅间,就喜欢坐在大厅靠窗户的位置,他吃饭,那两名随从坐一旁看着,待他吃完后,那两名随从才拿起筷子,期间,周禄会要一壶茶,自斟自饮,看着窗户的景色,也不说话。

      “会用筷子吗?这三个人。”颜彦问。

      石长生回想了一下,“会,很熟练。”

      接下来,颜彦问他们都点过什么菜。

      “第一次是我们推荐的招牌菜,有帝王赞,有火锅,再然后就是他们自己挑没有吃过的,每次都不一样。”说完,石长生又补充了一句,说是那两名侍卫很喜欢吃羊肉,尤其是碳烤的,那位周公子喜欢喝汤,喜欢吃鱼。

      喜欢吃鱼倒不足为奇,喜欢喝汤却是不太正常,不要说北地,就是京城的这些人家也没有喝汤的习俗,除非是女人坐月子或病人需要补身子,才会做点鸡汤鱼汤什么的补补。

      为此,颜彦一开始也没敢推出什么汤品来,还是后来搬家时把佛跳墙这道菜研究出来后才在饭庄里推广出来,那还是借了皇上的金口玉言,起了一个“帝王赞”的名字才引来的这些食客。

      再后来,颜彦倒是陆续推出了鸡汤和鱼汤,无形中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习惯,可这也是逐渐的,是有过程的,而这位周禄却是初到京城就喜欢上了喝汤,由此,颜彦心里又打起鼓来,莫非,真是个穿越同行。

      从石长生嘴里,颜彦还得知这位周公子喜欢去茶楼和书肆,据说在茶楼听说书一坐能坐半天,别的他就不清楚了。

      打发走了石长生,颜彦又命人去把青禾叫回来,她想知道这位周禄有没有去过蛋糕店,若是穿越同行,他应该对蛋糕不陌生。

      可惜青禾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因为她一般只在后台做蛋糕。

      把青禾打发走了后,颜彦对着陆呦拿回来的那幅画仔细研究起来,想从他的字和诗中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一个经常在饭庄和茶楼逗留的人,目的绝不会太单纯,因为正常人都知道,这两个地方的小道消息是最多的,保不齐他就是在收集什么信息。

      可问题是,对方既然敢这么大摇大摆地在街上闲逛,想必是有了十足的把握,身份上肯定是查不出什么来的,只能从别的地方看看能不能发现点什么端倪。

      因着陆呦拿回来的是那幅荷花图,因而颜彦只能看到周禄的字和诗,从字迹上看,这人的书法雄健有气势,笔力不弱,习的是王羲之的笔体,却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绝对有十几二十年的功底。

      还有一点,颜彦从这人的字迹上分析这人应该也是一位习武者,武功不弱,因为她见过陆鸣的字体,也分析过陆鸣和陆呦的字体,陆鸣的字体明显比陆呦的要凌厉多了。

      至于这首诗本身,颜彦从脑中里搜寻了一遍,应该是那个人自己写的,也就是说,这人是位全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都不落,更难得的是他居然还会武术。

      为此,颜彦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位周禄不是契丹或女真派来的间谍就是某一位王爷公主之后,应该不是她的同行。

      这点倒是和陆鸣不谋而合了。

      其实,要依颜彦的意思,是想即刻进宫去向皇上打听打听并州那边有什么周姓大族,可一看外面的天色,只得歇了这个念头。

      第三百八十四章、求证

      经过一个晚上的沉淀,颜彦歇了进宫去找皇上的念头,主要是她想再等两天,看看这个周禄究竟会做什么。

      如果他真是她的穿越同行,他肯定会来找她相认或者上门试探她的,她把他送到皇上面前岂不是害了他?

      退一步说,即便不是她的同行,她也不能贸然断定他就一定是间谍,若因为自己的冒失而罔顾了一条性命,这个罪过颜彦也担不起。

      因此,颜彦想看看对方接下来的行程再定。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颜彦安排青釉去蛋糕店换下青雨,她猜想这个周禄知道她的身份后,肯定会去蛋糕店转转的,同时,颜彦也命人把青碧找回来叮嘱了她几句。

      接下来,颜彦就静观其变了。

      第一天,颜彦收到的消息是周禄仍是去明园食府吃的早饭,这一次,他主动找石长生问了些颜彦的事情,他问的饭庄的这些新式菜肴究竟是谁发明的,这家店的老板为什么号称京城第一才女,还有些别的什么产业,她最大的长处是什么等等。

      这些问题大多被石长生一句下人不可随意议论主子的是非拒绝回答了,不过石长生倒是告诉对方,颜彦名下还有一家绣庄一家蛋糕店一家绸缎庄。

      周禄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信息,倒是也没生气,依旧坐在之前的位置上点了几道菜,饭后,周禄去了书肆,从书肆出来,他去了街上闲逛,进了几家绸缎庄、绣庄和杂货店,两名随从拎了几个纸包出来。

      路过颜彦的绣庄时,在门口踟蹰了一下,对着那块牌匾看了一会才进去的,进去之后认认真真看了一圈那些绣品,最后买了几样小件,荷包香囊拖鞋什么的,是颜彦自己设计的图案,周禄倒是也问了青碧,这些花样是谁设计的,为何和别家的不一样。

      青碧没有说实话,只告诉他,是请专人画的绣样,至于这个专人是谁,青碧说她也不清楚。

      从绣庄出来,周禄回了客栈,晚饭时没有出来,应该就是在客栈吃的晚饭。

      第二天,颜彦的人看见他带着人出城了,没有跟上去,不过这天的晚饭周禄是在明园饭庄吃的,没再向石长生打听什么。

      第三天,这天上午,周禄先去颜彦的蛋糕店买了两盒蛋糕,买之前,先品尝了几个小样,随后问了青釉几个问题,比如说师傅是谁,哪里请来的,别处有没有分店等,青釉倒是说了实话,说是颜彦从书上找的方子,带着她们几个练习了一个多月才摸索出来的方子,现在仍是边做边研发新产品,也告诉对方有开分店的打算,就是人手不够,等等。

      周禄没再问别的,拎着蛋糕出来了,随后去了晋阳大长公主,也就是李琮的姑姑府里拜访,留在府里吃的晚饭。

      周禄的这一举动,令颜彦推翻了他是别国皇子的身份,没道理他国皇子来了不先去拜访皇上而先去拜访大长公主,更没道理一个做间谍的还敢大摇大摆地进大长公主府。

      而周禄单单挑了晋阳大长公主拜访,想必和晋阳大长公主的封地晋阳就在并州附近有关。

      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

      三天后,颜彦撤了暗中跟踪周禄的人,准备一心秋收了,后花园的棉花陆陆续续地吐絮了,山薯的叶子也黄了,差不多可以收了。

      Îª´Ë£¬ÑÕÑå´ò·¢È˸øË¾Å©Ë¾µÄ¹ÙÔ±ËÍÁ˸öÐÅ£¬ÁîÑÕÑåÒâÍâµÄÊÇ£¬É½Êí²ÉÊÕÕâÌ죬ÀîçýÌØµØ´ø×Å˾ũ˾µÄ¹ÙÔ±ÉÏÃÅÁË£¬ÅãͬµÄ»¹ÓÐÀîËë¡¢Àîð¡¡¢Àî𣼸¸ö£¬ÀîçýÊÇÏëÇ×ÑÛ¼ûÖ¤ÕâÒ»¿Ì£¬ÏëµÚһʱ¼äÖªµÀÕâɽÊíµÄ²úÁ¿¾¿¾¹ÓжàÉÙ£¬ÒòΪÕâ¹ØÏµ×ŰÙÐÕÃǵķ¹Íë¡£

      为此,李琮亲自拿着锄头挖了第一颗山薯,这次的山薯比一个多月前颜彦给他们尝过的大了不少,最大的那块山薯能有一斤多重,为了完整地把它从土里把它弄出来,李琮放弃了锄头直接上手扒拉。

      抱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李琮脸上有了难得的轻松和愉悦,“不错,这么大一块,足足有一斤多重,足够一个人充饥了。”

      “皇上,不如民妇让人把这几个山薯煮了给大家尝尝,这是皇上亲自挖出来犒赏大家的。”颜彦说道。

      李琮摇摇头,“不成,朕明日要把它带去朝堂上的,朕得让他们都看看,我们彦儿是第一个把山薯移植成功的人,是有大功的。朕还得命人在史志上给你记上一笔。”

      “这是自然,颜姑娘是有大恩于朝廷的。”一旁的官员忙附和。

      李琮瞥了他一眼,没有接他的话,而是把手里的山薯递给一旁的太监,再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这才说道:“可惜啊,我们大周还是少了几个像彦儿这么肯把百姓福祉放在心上的人。走,彦儿,带朕去看看你说的棉花。”

      “皇上,民妇不过是凑巧,当不得这么大的荣誉。”说归说,颜彦到底还是麻溜地领着李琮走到了棉花地里,并亲自示范了棉花的采摘。

      李琮在颜彦的指导下也采下了两朵吐絮的棉花,把棉花和棉籽分离后,他问起这棉籽的留种问题,这个颜彦倒是清楚,棉籽可以直接留种种植,但是要选那些没有虫害的。

      “来,你们也瞧瞧,这个东西可以用来做冬天的棉袄棉被,我们彦儿啊,又给朕立了一大功。”李琮把手里的棉花递给最近的官员,这位官员看过之后又把棉花传给了下一位官员。

      ½ô½Ó×Å£¬ÕâЩ¹ÙÔ±ÃÇÓÖ¸½ºÍ×ÅÀîçýµÄ»°¿äÆðÁËÑÕÑ壬ÑÕÑåЦÁËЦ£¬Ô¼ÀîçýÈ¥ºÈ²è£¬Ëý»¹ÓбðµÄ»°ÎÊËû¡£

      而李琮也有话要和颜彦说,命李穗几个带着那几位官员去下地了,他跟着颜彦进了凉亭。

      ÑÕÑåÇ××Ô¸øÀîçýÉÏÁ˲è¹ûµãÐÄ£¬Ã»µÈÑÕÑ忪¿Ú£¬ÀîçýÏÈÎÊËýÄÇÌì½ßÏÈ¥²Î¼Ó¼¯»áµÄÊÂÇé¡£

      在他看来,这些世家子弟哪个不是眼高于顶的,陆呦一个庶出的能去参加这种【创建和谐家园】本就不太正常,更别说,陆呦和陆鸣这对兄弟一向不亲和,加之还有颜彦对陆鸣的旧恨在,因此他委实好奇,这个主意是谁出的,颜彦又为什么会同意。

      第三百八十五章、居然是小金库

      颜彦没想到做皇上的也这么八卦,因而笑了笑,这才说道:“是祖母和母亲提出的,说是让夫君跟着去长长见识,我想着这话也在理,夫君过几年是要参加科考的,这些世家子弟确实有他们的可取之处,夫君若能接触接触他们不是什么坏事。不过我倒是有另一件事想问问皇上,那位周禄的来历,皇上可清楚?”

      颜彦见皇上已经知晓了那晚的事情,想必对这位周禄也不陌生了,因而她也不跟他兜圈子,直接问了出来。

      果然,李琮听了颜彦这话哈哈一笑,“我以为你早该来找我求证的,没想到这次你居然沉住气了。”

      这话令颜彦有几分汗颜,她不是沉住气,而是在确认对方究竟是不是她的同行。

      据李琮说,周禄祖上的确是世代经商,为并州首富,曾经捐助过太祖皇帝起事,为太祖皇帝建立大周立了大功,为此,太祖皇帝封了周家家主一个七品义官,周家也算是进入士族。

      而从那之后,每年周家都会向朝廷上缴一笔不小的税赋,且每次朝廷有战事时,周家都会向朝廷额外提供一笔捐赠。

      而这次周禄之所以来京城,是因为太子和陆端去了并州,见过周家家主,周家家主这才打发周禄跑这一趟,一是拜见皇上;二是出来长长见识,据说这位周禄也是想要考功名的。

      “皇上之前见过周家家主?见过这位周公子?”颜彦问。

      主要是她不相信一位饱读诗书的世家公子会追着别人打听她的事情,可对方的身份和来历似乎无可挑剔,颜彦也不好直接把自己的怀疑说出来,万一对方真是她的同行呢?

      ¡°Ã»ÓУ¬Õý³£ÇéÐÎÏÂËûÃDz»»áÂ¶ÃæµÄ£¬³ý·ÇÊÇÓÐʲô´óÊ·¢Éú¡£Ôõô£¬ÓÐʲôÎÊÌ⣿ÎÒÌý˵Ëû±»ÄãµÄ²Å»ªÕÛ·þÁË£¬ËÄ´¦´ò̽ÄãµÄÏûÏ¢£¿¡±ÀîçýÞÞÞíÁËÒ»¾ä¡£

      “皇上叔叔就别拿我寻开心了。皇上叔叔确认了他的身份就好,不瞒皇上叔叔,我一度怀疑过他是不是别国的皇子呢,见太子哥哥出去视察军情了,他们也派个人来打探下我们的虚实。”颜彦到底还是半真半假地提点了李琮一句。

      她听懂了李琮的言外之意,周家是大周在民间的秘密小金库,因而不能轻易让外人知晓了,所以若非有紧急大事不会进京。

      可这个时候周禄进京了,是在太子和陆端去见了周家家主之后进京了,这就由不得颜彦怀疑这人究竟有什么目的。

      不管怎么说,有备无患总好过临时抱佛脚。

      当然了,颜彦敢这么说,也是相信皇上不会怀疑她的忠心,如果确实是有重要的事情,皇上自会判断,若没有,颜彦这话也算是给对方提个醒。

      ¡°Õ⣿¡±ÀîçýÏÔȻûÓÐÏë¹ýÕâ¸öÎÊÌâ¡£

      说实在的,若是别人说这话,他定然是不会往心里去的,可颜彦不一样,颜彦的聪明和敏锐他是见识过的,因而他过心了。

      可问题是颜彦也提供不了什么有用的证据,而且这件事一个操作不好,把周家得罪了,几辈子的交情就完了,这可不是李琮失去一个小金库这么简单,而是会失去民心,因为这样的商户世家还有好几户呢。

      ¡°ÖªµÀÁË£¬Õâ¼þÊÂǧÍò²»¿ÉÔÙÀ©É¢ÁË¡£¡±ÀîçýµãµãÍ·¡£

      接下来的话题就比较轻松随意,李琮问颜彦庄子里的收成,问荒山荒地的开发效果,问她明年能种上多少亩的棉花和山薯等。

      Ëµ×Å˵×Å£¬Àîçý»°Ìâһת£¬¡°Öܼҵݸ×Ó³öÀ´ÁË£¬ÄãÖªµÀÂ𣿡±

      “周家?哪个周家,周禄?”颜彦一时没有拐过弯来,不过问完之后她回过味来,皇上指的是周婉父亲。

      “怎么判的?前几天回陆家过中秋也没听他们提起。”颜彦确实是不知情。

      据李琮说,周婉父亲犯的事的确不算大,一开始他是借职务之便跟着盐商们做了几桩盐运生意发家,再之后是借着职务之便买铺子买商船,严格说起来他比那些盘剥百姓、收受贿赂的贪官要好多了。

      还有,据调查,他在为政期间还是做了几件大好事,其一是疏通河道治理水患;其二是大力发展了当地的渔业和养蚕业,其三号召当地乡绅倡办了几所义学,他自己也有捐资;其四是处置得当避免了一场天花扩散。

      这些在当地都是有口碑的,坏就坏在他最后触动了某些当地乡绅的利益所以才会遭此横祸。

      最后,念在他的功劳上,李琮并没有给他定罪,只是把他的家产充公并罢免了他的官职,不过保留了他家的祖产,一家子的基本生活应该是没有大问题,但想再过之前那样富庶的日子是不可能了。

      “那他们一家以后会留在京城吗?”颜彦问。

      她是想到了周婉,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没有上门来告诉她一声,多半是生她气了。

      ÀîçýÒ¡Í·£¬¡°Ìý˵Ҫ»ØÏçÏÂÀϼҡ£¡±

      颜彦听了心念一动,“周姑娘一家是不是八月十六启程回乡下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0 18: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