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庶门风华》-第14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只是颜彧的欣喜还没来得及漫出来,陆鸣突然粗鲁地推开了她。

      第三百六十八章、忏悔

      事实上,陆鸣也说不上是一种什么心理,看着颜彧的眼泪,他也会有一刹那的心疼。

      就像是颜彧说的,他们之间确实有过一段美好的情感,彼时的颜彧活泼可爱,一笑起来眉眼总是弯弯的,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天边的月牙儿,还有,她的眼睛总是亮亮的,像是有星星在闪烁,让人不知不觉也跟着心情舒畅,如沐春风。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脑子里不经意中就会跳出颜彧那张明媚的笑颜,继而,他会一遍一遍地回味两个人在一起谈论的那些诗词字画和传闻逸事,以及一起切磋琴艺和棋艺的场景,每到相通之处,他们总能会心一笑。

      这才是书里描绘的才子佳人般的爱情,这才是他所向往的两情相悦的爱情,为此,他设计陷害了颜彦。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历经磨难好容易有情人成了眷属,却突然发现对方是一个处心积虑的骗子,这让他情何以堪?

      咬着牙吞下这枚苦果吧,他又不甘心当一个被人愚弄的傻子;干脆撕开对方虚伪的面纱休妻吧,他又没有这个勇气,因为现实是由不得他任性的,休妻的后果也不是他能担负得起的。

      不能爱,也不能恨,陆鸣也不知该怎么定义自己的夫妻关系,但不可否定的是,陆鸣对颜彧并非全然没有一点感情,毕竟他们之间曾经有过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只是每每想起她的欺瞒来,他又恨得牙根痒痒的。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不再被爱情蒙蔽双眼的陆鸣也能冷静下来分析颜彦当初的处境了,也就明白为何颜彦在祖母去世前后性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她不是无趣,不是木讷,而是隐忍,是藏拙,可惜的是,彼时的他一点也体会不到她的苦处和难处。

      要知道颜老夫人没的时候颜彦才十岁,一个没父没母的十岁孤儿在叔叔婶婶家能有什么话语权?因而她只能看别人的眼色过日子,只能隐忍藏拙,只能乖巧听话,只能予取予求。

      所以才有后来颜彧的一而再再而三地拿着她的诗词去冒充才女,甚至骗来了两个魁首。

      因而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若是没有那些欺瞒,陆鸣是决计不会和颜彦退亲的,那么颜彦肯定是他的妻子,他相信,在他的精心呵护下,颜彦早晚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来。

      可惜,这些终究成了一场空,就像是颜彧说的,他们两个各自婚嫁,各自为人父母,回不去了。

      陆鸣就是在这种矛盾心理下粗鲁地推开了颜彧,踉踉跄跄地跑了出去。

      颜彧看着他的背影,咬了咬唇,随即坐到了炕上,凝神思索起母亲的话来。

      原来,前些日子颜彧回了趟娘家,把她现在的处境一股脑地告诉了母亲,从陆鸣的若即若离和反复无常到侍妾的身孕再到婆母的一系列做法,颜彧觉得自己的忍耐积压到了一定限度,说不定哪天就会爆发出来。

      母亲劝了她很多话,说什么现在是他们夫妻关系最重要的时期,她一定得忍耐,得大度,得贤良,做好了,陆鸣会看在以往的情分上回到她身边,若是处理不好,以后她就彻底失去这个男人的心了。

      至于那两个怀孕的侍妾,母亲告诉她不要往心里去,世家大族哪能没有几个庶子庶女,这些人影响不了大局。

      还有,母亲教她一定要讨好长辈,做不到颜彦的聪明大气,她可以从贤良淑德这方面着手。

      可问题是,她已经够隐忍够贤良淑德了,朱氏依旧对她不冷不热的,她还能怎么办?

      她到底该怎么办?

      颜彧在问怎么办的同时,马氏在跪在婆母的牌位前也问怎么办。

      今日也是颜家祭祖的日子,完事之后马氏特地把婆母的牌位请出来单供着,她有许多话需要向老太太忏悔,也想求得老太太的宽恕。

      首先,是她自己的私心害了颜彧也害了颜彦,倘若不是当初她贪恋陆家的家世地位不是她相中陆鸣的长相才华,或许颜彧也不会起那不该有的心思。

      其次,倘若当初她知道陆鸣之所以倾慕于颜彧是因为颜彧冒用了颜彦的才华,她是决计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还有,颜彦死而复生后,她不是没有打过退堂鼓,想成全这对年轻人,只是颜彦那会非常坚定地要求退亲,她想成全也成全不了。

      成全不了颜彦,她只能成全自己女儿了。

      只是她没想到的是,颜彦会为此翻脸,更没想到的是,颜彧会输得这么快,也输得这么惨,都没有正经好好在颜彦手下过上几招就一败涂地了。

      可怜她的女儿才新婚几个月,都怀着身孕呢,丈夫不爱,婆母不喜的。

      这不,明知道女人怀孕后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好心情,更需要丈夫的疼爱,可他们却不停地往陆鸣房里塞人,偏还打着为子嗣计的由头,马氏就是想为女儿出头也说不出话来。

      别看马氏在女儿面前装作一脸的淡定,事实上,她也慌了,也没主意了。

      得不到丈夫的欢心再得不到长辈们的认可,颜彧以后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和想头?

      要知道,女儿才刚十六岁,才刚新婚几个月呀。

      为此,马氏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因而,她只能跪求婆母的原谅,一切错都是因她而起的,和颜彧无关,颜彧还是一个孩子呢,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老太太心里有气想要发泄就朝她来吧,做错事的是她!

      还有,颜彧毕竟也是老太太的孙女,希望老太太能保佑颜彧可以生个男孩,保佑这个孩子聪明漂亮健康平安,同时也保佑颜彧做什么都能顺顺当当的。

      还有,最重要的是,她希望老太太能给颜彦托个梦,让颜彦看顾颜彧几分。

      马氏相信,倘若颜彦肯看顾颜彧几分,陆家的长辈们绝对不敢轻视颜彧,那么颜彧也不至于要天天以泪洗面,说不定还能重新收回丈夫的心呢。

      最后,马氏答应,只要老太太肯保佑颜彧肯托梦给颜彦,她一定好好弥补颜彦,再也不藏私心。

      第三百六十九章、上史志了

      颜彦自是不清楚陆家颜家的那些小心思小算计,反正她拿定了主意是绝对不会让陆呦跟着陆鸣上战场的,至于其他的,相信那些人也算计不到她。

      不过眼前颜彦倒是碰上了一件难事,有点犹疑不定。

      起因是园子里的红米稻熟了,因着种植的面积不大,山花带着个婆子花了一个来时辰就把稻子割好了,可是把稻子打下来这项工作这两个婆子就干不了,这是一项大体力活,要拿着稻穗不停地在一个梯形方木桶上摔打,最后是两个大男人花了两个来时辰完工的。

      这效率也太低了。

      难怪上次颜彦提到开荒,李琮第一个反应是劳力的缺乏,彼时颜彦还不是特别懂,那会她知道耕地可以用牛,也有了犁和耙这种工具,却忘了没有脱粒机。

      后世那种复杂的自动脱粒机颜彦肯定是做不出来,但颜彦见过奶奶家有一个老式的打谷机,就是在一个方桶里装一个滚轮的那种,然后用人力踩着传动带,通过传动带带动滚轮转动,利用滚轮转动来帮助水稻脱粒的那种。

      可问题是,颜彦只记得个大概,因为那件东西早就不用了,是当做一件古董堆在仓库里的。

      还有,颜彦担心自己把这件东西做出来会不会太过离奇,到时她怎么跟皇上跟世人解释?

      犹疑不决的颜彦终究还是放弃了这件事,因为久不上门的马氏带着颜彤来了。

      这一次,马氏给颜彦送了不少东西来,有婴儿的衣服、包被、尿布、小摇篮床等,用马氏自己的话说,生孩子能用到的穿到的东西她都准备齐全了。

      “你放心用吧,我都洗过并晒过了,还有,这个小摇篮床是你出生时用过的,我记得还是你祖母亲自找人做的,你一个,彧儿一个,你瞧瞧,现在还好好的。”马氏一边说一边推了推摇篮,摇篮轻轻晃动起来,一点声响皆无。

      颜彦认出了这旧物确实是原主用过的,一直摆在祖母房里,祖母去世后,原主从那边搬出来,这摇篮床却没带出来,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居然被马氏找出来并送了过来。

      “多谢婶子想着。”颜彦上前也摸了摸摇篮床。

      摇篮本身是藤编的,大约有三尺来长两尺多宽一尺来深,正面编了点如意图案的花纹,四个角用粗绳吊在了四根立柱上,形成了一个摇篮床,既可以当摇篮哄孩子用也能当床睡,足够孩子用到两岁多。

      还别说,这东西确实比较实用,颜彦自己都没想起来要做一个。

      还有那些衣服包被什么的她也没有准备齐全,主要是这段时间比较热,而她的预产期还有两个多月呢,因而便没怎么着急。

      “这孩子,跟婶子还客套起来了,你虽不是我生的,可到底也是我带大的,我知你忙,便想着先给你预备出来,左右我和彤儿闲着也是闲着。”马氏一边说一边拉着颜彦上下打量起来。

      “娘,大姐好像又变漂亮了,脸上水嫩嫩的。”颜彤说完趴到了颜彦身上,伸手摸了摸她的脸。

      “三妹也更漂亮了,告诉大姐,最近有没去参加什么【创建和谐家园】?”颜彦也摸了摸颜彤的脸。

      ÑÕÍ®½ñÄêÊ®ËÄË꣬Ҳ¸Ãµ½ËµÇ×µÄÄêÁäÁË£¬ËùÒÔËý²ÅÓдËÒ»ÎÊ¡£

      “大姐,你可真会问,昨儿就是吴斳的生日,我们还说起你来呢。”颜彤挽着颜彦的手走到炕沿前,扶着颜彦坐了下来,随后和颜彦说起了聚会上的事情。

      颜彦这才知道,虽说之前她种植的红米稻产量并不高,亩产才二百八十斤,还不如普通水稻呢,可她毕竟种植成功了,而且这个产量比李琮预计的高,为此,李琮在朝堂上又开口表彰了颜彦,且还特地命司农司的官员在史志上为她记下了一笔。

      消息传出来,整个京城又沸腾了。

      闺阁女子上史志的本来就极少,而因为农作物被史志留下一笔的估计也就是颜彦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没听说?”颜彦有点不太相信。

      八月初一她还进宫给太后和皇上送了一斗红米稻,这才几天,居然传出她的名字上了史志?

      这么大的喜事皇上为何没有打发人来告知她一声?

      “瞧这孩子,高兴傻了吧?也就是昨天的事情,你叔叔下朝回来都高兴傻了,本来说要来看你,结果临时几个清客把他找了去,说是有什么急事。”马氏看着颜彦的呆样,摇摇头,笑了。

      “这件事其实并不难,只是别人没有想到而已,也不算是特别吧?”颜彦觉得有点夸大了。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她也是误打误撞的。

      因为她拿到这红米稻的时间偏晚,所以下种的时间也偏晚,可巧她就用温水稍稍浸泡了三天,就因为多了这一个浸泡过程,这红米稻才发芽了。

      原来,这红米稻的壳比一般水稻的壳稍硬一些,本身就需要温水浸泡,而且颜彦播种的时节偏晚,这个温度、湿度什么的正好和南越那边播种的季节大致对上了,因而这红米稻算是种植成功了。

      而之前的人种植红米稻,是和普通水稻一起下种的,那会天气还有点凉,尤其是夜间温度低,又没有经过浸泡,所以种植不成功也是必然的。

      据说也有种植成了的,不是产量低就是稻谷是瘪的,没有什么意义。

      而这次颜彦的亩产达到了二百八十斤,比一般人种植的小麦产量还高,也就难怪李琮高兴了。

      “大姐,这叫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你比绝大多数人都聪明,所以在你眼里就几乎没有难的,可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想做好一件事有时比登天还难。”颜彤噘嘴说道。

      “哦,不知三妹想做好什么,说来大姐听听,看看大姐能不能帮上你。”颜彦一边说一边用牙签扎了一块西瓜递给她。

      她方才听马氏的意思,那些小孩衣服里有不少是颜彤做的,还有,颜彤知道她有孕在身,做不了力气活,还给她做了两双鞋子来,一双薄的一双绵的,看得出来,用心了。

      第三百七十章、盘旋

      原来颜彤嘴里的难事就是看账目,这些日子她跟着马氏学着打理中馈,马氏教她看账本,谁料她一看那些数目就头晕。

      Æ«Æ«ÂíÊÏÓиÐÓÚÑՏªµÄƽӹ£¬¼ÓÇ¿Á˶ÔÑÕÍ®µÄ¹ÜÖÆ£¬Òò¶øÑÕͮҲÊǿ಻¿°ÑÔ¡£

      “这个也不难的,改天你来,我教你一套记账方法,算完帐一目了然。”颜彦说道。

      “真有这样的法子?”马氏问。

      她也是发愁,颜彤和颜彧一样,看到数字就头晕,两人都对管家理财没有兴趣,都喜欢那些不切实际的风花雪月的东西,可那些东西压根没法帮她们撑起一个大家族。

      颜彧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到这,彦儿,我记得你那会也不喜欢摆弄这些东西,怎么一成亲就会了?”马氏问道。

      因为印象中,她好像没有特别教过颜彦什么,都是和颜彧颜彤一起捎带着教的。

      “青碧姐姐教了我一些,青禾青苗也会,成亲后,我又逼着自己去学了些。”颜彦回道。

      事实也是如此,颜老夫人走的匆忙,没来得及教原主这些俗务,但是青碧那会大了,她管着原主身边的财物,跟着老夫人学了不少,后来她要成亲了,又教会了青禾青苗。

      马氏一听是青碧教的,没再怀疑什么,因为她清楚去世的婆母是一个相当精明也聪明的人,从当年颜彦生母的嫁妆一事就看得出来,嫁妆她打理,每年挣的银子交给孟家收管,如此一来,既保全了颜彦的利益又令孟家挑不出错来。

      可惜,那会她还年轻,体会不到这些,早知如此,她也把颜彧颜彤交给老太太带,说不定颜彧也会像颜彦一样聪明能干呢。

      因而,马氏一听颜彦要教颜彤记账方法,忙笑道:“何必改天,不如就今日吧,正好我也跟着学学。”

      这点小要求颜彦还是可以满足她们的,因而她命青釉把她的家用账簿取来,同时也取了一支炭笔和几张白纸来,颜彦先给她们看了自己的账簿,她的账簿是分类记账的,表格是自己设计的,每个月汇总时都有合计数目,方便于最后年终汇总。

      颜彦花了半个多时辰给她们讲解如何看帐和如何画表,马氏很快就弄明白了,颜彤还是一知半解的,颜彦只得再给她列了一遍表重复讲解一遍,她才算勉强明白了。

      之后,这对母女也没提别的什么要求,颜彦留她们吃了晚饭再走。

      不过因着载入史志这件事,颜彦放弃了脱粒机的研究,她是怕风头出太大了回头兜不住就麻烦了,因为接下来,她还要做藕粉呢,中秋节要到了,她想给太后送一点别致的东西,藕粉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之前有过做蕨根粉的经验,藕粉也不算是什么难事,只是颜彦没想到的是,那么一堆莲藕,足足有一百来斤,最后才出来六斤藕粉,貌似太亏了,好在她的目的是要新奇别致,因而也就顾不得这些了。

      她把这六斤藕粉分成了四份,太后、皇上、皇后和太子妃,原本还打算给陆老太太送一份,只能等下一批了。

      这次进宫,颜彦除了带些藕粉,还带了点山薯,山薯还没到正式采收季节,颜彦是试着挖了两棵,一来是看看熟了没有二来是想请太后尝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0 1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