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庶门风华》-第1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什么叫手很粗糙又很绵软?”青禾几个没理解这话的意思,一个个的捏着自己的手看起来。

      “这话的意思是这个人是最近几年出了什么变故才不得不做起了粗活,之前肯定没吃过什么苦。”颜彦倒是懂了这话,可她不明白的是对方为什么非要进明园呢,这人到底有什么企图?

      思索了一会,颜彦也没有答案,干脆命青釉青雨把人撵走,同时叮嘱门房一声,以后这种人一律不能放进来,想讨口饭吃就给她一口饭吃,别的一概不管。

      可谁知青釉出去后回来说,这女的仍是不肯走,说她二十多年前曾经在这里做了几年针线活,如今没地可去了,想回来找个落脚之处。

      颜彦一听这话倒是奇了,怎么又突然冒出一个旧人来了,且还是二十多年前的。

      “把她带到过厅去。”颜彦想亲自见见她。

      几分钟后,颜彦换了身家常旧衣服,头上除了那黄杨木的簪子和梳子,其他饰物一应皆无,又几分钟后,她和陆呦坐在了过厅西屋的炕上,青禾青碧在一旁候着。

      很快,青釉青雨领着人进来了,对方看了眼炕上坐着的颜彦和陆呦,又看了眼一旁站着的青碧青禾,似乎有点拿不准谁是主人,因为颜彦身上的衣服比青禾青碧还旧,且头上也光秃秃的。

      不过略纠结了一下下,妇人还是跪下去向颜彦和陆呦磕头了,只不过却貌似很不情愿,脊背挺得很直。

      “知道我为什么见你吗?”颜彦一边问一边打量对方。

      从这女的进门后的举止看,似乎不像是一个做下人的,还有一点,尽管她是一个要饭的,衣服也很破旧,但头发却梳的还算齐整,只是多半都白了,脸上的沟壑也多,看起来确实是吃了不少苦。

      奇怪,这到底是什么人呢?

      第三百三十四章、来历

      颜彦打量这妇人的同时,这妇人也在打量颜彦,显然,她也在揣摩颜彦的心思,只是她大概没想到颜彦一上来没问她来历也没有问她年龄籍贯,却问她知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见她。

      为此,妇人先是摇摇头,继而,见颜彦没吱声,只是居高临下地看着她,又点点头,“知道,因为小的之前在这府里做过事。”

      “这就奇了,你这府里做过事和我有什么关联?我为什么一定就要见你?难不成你不清楚这宅子换主人了?”颜彦不紧不慢地问道。

      这个时候打的就是心理战了。

      这女的绝对不像是普通的下人,眼睛里非但没有那种久居人下的谦卑和恭顺,相反,似乎还有点傲气,想必之前也曾经是颐指气使惯了,因而很不适应现在的变故。

      “知道,因为小的离开时是和这屋子的前主人一起走的。”妇人点点头。

      “哦,那么我想,你来之前应该也打听过了,知道我是谁吧?”

      “不知道,小的刚来京城没两天,没找到事情做,无意中转到这里来的,发现这里已经住上人了,因而想着讨口饭吃,看看新主人能不能念点旧情收留小的。”对方摇摇头。

      这个回答倒是在颜彦意料之外了。

      首先,这女的说自己是跟着第一任女主人离开的,那么至少有十七八年了,京城早就成了物是人非之地,干嘛还要千里迢迢跑这来讨生活?

      还有,这女的说话虽然带了一点点的南方口音,但却很接近京城的官话,并没有很明显的地域特点,因而颜彦一时也判断不出对方的籍贯人氏。

      第三,这女的一看就不是正经的穷人或叫花子,那么傲气的人不惜自贬身份进来做一个下人图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

      第四,哪有人不问主人姓氏来历就想投靠对方并【创建和谐家园】给对方的,因而,颜彦觉得这女的肯定是撒谎了。

      “刚来没两天,能不能看看你的路引,老家是哪里的?”颜彦问道。

      妇人听了这话倒也没犹豫,很痛快地从身上给颜彦拿出了一张纸,青禾接过之后递到颜彦面前。

      颜彦没有去接这张纸,而是凑过去扫了一眼,果然是从蜀中那边过来的,理由投亲。

      “听闻蜀中向来富庶,人称天府之国,不知你千里迢迢大老远跑京城来究竟为何,想要讨口饭吃,哪里不成?再则,老人们都说叶落归根人老还乡,你这么大岁数了再跑出来,还打算回去吗?”颜彦问道。

      “说来惭愧,小的被亲人们伤透了心,这辈子不想再见到他们,只想离他们越远越好,因而才想着来京城试试运气,看看能不能找到之前的几位故交,这才摸到了府上,敢问奶奶,府上还有二十年前的旧人吗?”

      “你的意思当年这里留下了不少你们主子的旧人?”颜彦一听这话倒是感兴趣了。

      当年那位状元的前妻显然是出身于小家小户的,就算有几个随从,肯定也不会多,可后来她拖家带口的离开,家当绝不会少,这种情形下,不买几个人就不错了,怎么还能留下几个旧人?

      而李玘的下人倒是有不少,她的人最后不是跟着她女儿回到了外祖家就是被皇家回收了,是绝对不可能跟着那位前妻回蜀中的。

      这就有点意思了。

      一面是人手不够一面是留下几个旧人,难道那位前妻能未卜先知,只是十几年后肯定会有别的旧人找来,因而提前给她们安排一条退路。

      联想起周海生说的那位厨娘,六十来岁,第二任第三任主子都离开了,她也不肯离开这房子,更不可思议的是,对方一位孤寡老人,竟然不怕这房子闹鬼。

      闹鬼?

      非这鬼就是她搞出来的。

      因为闹鬼的传闻一出来,这房子就没有人敢住了,她也就能顺理成章地留下来。

      可留下来的目的呢?

      难不成这房子里还有别的什么秘密?

      颜彦的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联想起自己上一世看过的那些电视和小说,她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房子里有可能什么宝物,当初那位状元的妻子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带走,所以留下一个心腹守着。

      后来,李秱住了进来,想必是威胁到那些东西了,因而,那位厨娘出手了。

      一而再,再而三,这房子成了外人口中的凶宅,再加上一个闹鬼的传闻,所以这房子成了无人问津的空房。

      谁知没几年,颜彦一个从阎王殿里走一圈的人搬进了这座宅子,因着太子一句叮嘱,周海生撵走了那位厨娘,如今她的主子找上门来了。

      想到这,颜彦盯着对方再细细看了起来。

      “回奶奶,不是我们主子留下来的旧人,是这府里之前那位郡主的旧人,我们主子当年只带了两个丫鬟和小的一家人进京,哪知后来回蜀中时遭遇水灾和瘟疫,小的主人和家人不幸没了,只剩小的和一位公子。”妇人解释说。

      据她自己说,当时情形非常惨烈,大片大片的农田和村庄被淹,死人无数,根本就无路可走,他们只好在一个寺庙里停下来了。

      可谁知没两天,寺庙里涌进了很多难民,很不幸,他们也被感染上了瘟疫,至少有十之六七的人没了。

      而这位妇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委实是侥幸,据她所说,当时粮食不够吃,都是她上山去挖野菜充饥,所有的人里,就她一个人几乎没有吃过一口粮食,全部是野菜。

      当然了,这也只是这妇人的猜测,也有可能是她为了向颜彦渲染她的善心和忠心,具体如何是无从得知了。

      反正颜彦是不太相信这番说辞的。

      相反,她隐隐有一个感觉,说不定这妇人就是那位状元的前妻,否则没法解释她进门后的表现。

      可她是真的落魄至此还是假装的呢?

      还有,这究竟是一笔多大的财物,那位厨娘竟然罔顾了这么多人的性命,这手段也未免太毒辣了些。

      第三百三十五章、诱饵

      尽管颜彦很想知道这位妇人身上的秘密,可因着她是一名孕妇,因而她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于是,她拒绝了这位妇人想留在府中的打算,不过她倒是也发了个善心,说是可以送她去庄子里,正好庄里也需要一个女人帮着打点些衣物什么的。

      可这个结果显然不是那位妇人想要的。

      “回奶奶,小的听闻今日是奶奶的生日,你们大户人家平日里尚且讲究个乐善好施什么的,奶奶今日就不想做点善事为自己积点德吗?”妇人再次跪了下去磕了个头。

      “这话说的真稀奇,我们奶奶已经开恩答允你去庄子里了,是你自己不想去,你还想怎地?”青釉抢白了一句。

      妇人见自己说了这么多,颜彦依旧不为所动,不禁有点灰心了,同时也略略有点动怒了,只是一时没想到应对之策,故而沉默起来。

      颜彦也不挑破,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对方见此,反倒深吸了两口气,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挤出一丝笑容,“回奶奶,小的能做一手好针线活,也会一手好蜀绣,不是小的自夸,小的年轻时也曾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巧手,不然我们之前的主子也不会大老远把我一家带出来,因此,小的去庄子里给那些粗汉们打点衣物未免有点浪费了,小的愿意留在府里帮主子带带年轻的绣娘。”

      “这位婶子,你也说了是年轻的时候,如今你年岁已大,委实不适合再留下来做绣娘。还有,有一件事想必你还不太清楚,这座宅子邪气重,前后共有三任女主子都不得善终,所以我是绝对不会再把之前的旧人留在宅子里的。”颜彦断然拒绝道。

      “邪气重?”妇人对这三个字比较敏感,重复了一遍,随即疑惑地看向了颜彦,“此话怎讲?”

      “我听闻那位郡主当年是难产而死的,尔后没两年,你们的主子状元郎也因为一场疟疾没有了,说到这我就好奇了,好好的京城内怎么会突然有了疟疾。还有,照理说,这位郡主并不是头胎,是二胎,这种情形下一尸两命的可能性不大,可巧她生下来的偏还是一个男婴,这就由不得我不多心了。”颜彦试探道。

      “奶奶这话是什么意思?莫不是怀疑我们主子当年害死了那位郡主?”妇人的怒气再次被颜彦挑了起来。

      颜彦听了这话笑了笑,看了一眼青釉。

      青釉见此拍手笑道:“小姐,看来有这个想法的不单单是小姐一个人,小姐,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做贼心虚?”

      “可不,听说后来的两任女主人也都死于难产,说不定还真是被人害死的,否则,哪有这么多的巧合?”青禾也反应过来了,帮了一句。

      “好了,你们也别吓唬她了,这样吧,我累了,既然这位婶子不肯留下来,青釉,你送她出去吧。说来也是怪事,怎么这几天上门来的叫花子这么多,偏偏还都是南边来的妇人。”最后一句话也是颜彦故意说出来的。

      果然,对方听了这话忍不住问道:“听奶奶的意思是府上还有女花子来过?”

      “是啊,我们主子也打算送到庄子里去,那人说是会做灶上的活。”这次是青碧开口了。

      她也看出眼前这个妇人有几分不对劲了,真正要饭的人哪会像她这样挑肥拣瘦的,对他们来说,能有口饭吃能活下去才是根本吧?

      “阿弥陀佛,如此看来,是小的错怪了奶奶,奶奶也算是位善人了。不过小的有一个疑问,还盼奶奶给说个明白。”妇人看向颜彦问道。

      “但问无妨。”

      “既然你们说这屋子邪气重,且有三任女主人死于难产,可小的瞧着奶奶貌似也有了身孕,为何还敢留在这宅子里?”妇人看着颜彦的肚子问道。

      “你还说你没打探过我们奶奶的事情,那你何以知晓我们奶奶有了身孕?”青釉责问道。

      妇人倒是不慌不忙地欠了欠身子,“很简单,我是过来人,我见奶奶时不时地把手放在肚子上,而这位公子也时不时看向奶奶和奶奶的肚子,再则,你们奶奶的肚子也略略有点显怀了。”

      颜彦见她说着说着便忘了尊卑,满口的“我”起来,可巧印证了自己之前的推测,于是,略一掂掇,扶着陆呦站了起来,“我的回答也很简单,你出去打听一下就知道了,我是一个死而复生的人,阎王爷说我阳寿未满不肯收我,皇上说我能镇住这些歪魔邪道,这才把这座宅子送给了我。好了,惑也解了,青釉,送人。”

      “奶奶且慢,还请奶奶留步,小的不但能做一手好绣活,也略懂一点医术,曾出手救治过几例难产的妇人,此外,小的当年还曾经辅佐我们主子打理过中馈,也略懂些经营之道,奶奶放心,只要奶奶肯留下小的,小的一定竭尽心力为奶奶操持内务。”妇人再次跪了下去。

      颜彦见对方为了留下来,不惜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诱饵,越发断定这人的目的绝不单纯,刚要开口,青釉抢在前面说道:“不必了,我们奶奶有宫里的女医盯着呢,难不成你的医术比宫里的女医还厉害?”

      “就是,既如此,为何当年你不出手救治那位难产的郡主?”青禾也问道。

      妇人一下被青禾问住了,怔愣了一下,这才开口:“那会小的还年轻,且那会郡主也有宫里的女医们围着,小的根本上不了前。”

      颜彦一听这话倒是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你的意思是你不但会医术,还会接生?”

      对方见颜彦转过了身子,以为颜彦是被她的话打动了,忙点点头。

      “我且问你,园子里的那些长鱼究竟是哪里来的?北地一向少见,更何况是在郡主府邸,是不是你们主子特地从南边带来的?”颜彦问道。

      妇人见这个问题和医术毫不相干,一时也难明白颜彦的用意,但有一点她很确定,这个问题需谨慎作答,否则,极有可能会把自己套进去。

      因而,略一犹豫,她说了实话。

      第三百三十六章、找到秘密

      原来,那位状元郎从小喜食黄鳝,巧合的是,老家的那位糟糠之妻也擅长用黄鳝做各种各样的菜肴,颇得丈夫的欢心,因而,夫妻两个也算是有过一段甜蜜快乐的时光。

      金榜题名后,状元郎曾经给妻子去过一封信,说是京城很好,唯独想念妻子和妻子做的菜肴,尤其是黄鳝。

      谁知好景不长,三个月后,这位糟糠之妻再次接到了丈夫的来信,信中还夹带了一封合离书,丈夫倒是也在信里详细解释了他合离的理由,作为补偿,他答应把老家的一切家产田地等都送给妻子。

      妻子自是不甘心自己丈夫被别的女人抢走,为了孩子,也为了她自己,她咬着牙带着孩子上京寻夫了。

      那位状元郎倒也不是完全的无情无义,见到自己的前妻和孩子千里迢迢来找寻他,哪里还舍得拒之门外?

      为此,他向那位郡主妻子坦承了自己的过往,要求留下这对母子,无论以什么身份。

      “那些长鱼就是我们主子带来的,她想用这些长鱼来唤醒丈夫的良知,可谁知,男人到底还是薄情的东西,他终究不肯丢下他的富贵荣华。”妇人长叹道。

      “郡主一死,岂不是正好成全了你们主子?富贵荣华和夫妻情义都两全了。”颜彦问道。

      谁知这位妇人听了这话哂笑了。

      因着一开始这位糟糠之妻是以老家亲戚的身份留在府中的,为了皇家的颜面,也为了状元郎自己的前程,他自是不敢恢复这位前妻的身份,因而,他找了个理由,要为郡主守三年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7 2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