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庶子夺唐》-第5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所谓中书舍人,官拜正四品,挂职中书省,专司皇帝诏令起草,政务参详,是为天子近侍之臣,中书舍人共计六人,无一不是饱学之士,天子心腹,能拜中书舍人者,便等于是半只脚踏进了宰相之位,故而中书舍人亦有中书储相之称。

      高季辅调往吏部任侍郎,中书舍人出缺,此事岑文本倒也知晓,只是他没想到李世民竟会有意将中书舍人交给他。

      要知道,中书舍人与秘书少监虽只一级之差,但却全然不可同日而欲。

      秘书少监属闲职,远离中枢,而中书舍人却是皇帝近臣,为皇帝掌管诏令,出谋划策,位列天子智囊,前途无量。

      不过岑文本有望出任中书舍人,他自己却丝毫不知,岑文本不解地问道:“此事殿下是从何知晓的?”

      李恪道:“我助萧夫人回京,萧家欠我一个人情,中书萧相倒还卖我两分面子。”

      萧瑀与萧后姐弟情深,李恪自突厥带回来萧后,萧瑀自然感怀,不过他性子刚直,又不愿与李恪有太多瓜葛,便转而举荐与李恪极近的岑文本为中书舍人,也算报李恪之恩。

      岑文本文采斐然,当今朝堂之上能与他相较的并无几人,本就是上佳人选,又有中书省首官中书令萧瑀举荐,岑文本出任中书舍人已是板上钉钉。

      岑文本在朝中本无根基,突然将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其中自然少不得李恪之力,岑文本自然知晓。

      岑文本道:“多谢殿下举荐之恩。”

      李恪道:“岑师之才,父皇亦知,【创建和谐家园】不过顺水推舟罢了,未曾出多大的力。不过【创建和谐家园】初回长安,还有些困惑,此来还是望先生能为【创建和谐家园】指点迷津。”

      对于未来之事,李恪身在突厥时便曾多有规划,可当他真的回到长安后却又觉得一头雾水,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故而向岑文本请教。

      岑文本道:“眼下殿下眼下之事有三,开府建衙、笼络世家、攒名积望,不过眼下最为紧急还是殿下需外出开府,丰满羽翼。”

      李恪听了岑文本的话,脸上露出了一丝奇色,不解地问道:“我若外出开府,岂非是不在宫中,离父皇也越发地远了。”

      凡是皇子,欲争皇位者,无一不是想方设法地留在宫中,想要得到皇帝的恩宠,岑文本却反其道而行之,倒叫李恪一时不解。

      岑文本看着了李恪的困惑,于是回道:“殿下非嫡非长,而且如今太子之位已定,留在宫中纵然去争陛下恩宠又有何意义,与其如此,倒不如早些出宫开府,一来可私下结交外臣,二来可营建王府势力。”

      李恪若在宫中虽然靠着李世民近些,可争恩宠,但再怎么争又岂能争得过李承乾和李泰两个嫡子?所以对李恪而言,靠恩宠上位之路本就不可取。

      而且李恪若在宫中,李恪每日进出宫门俱有中官记录,想要结交外臣实在是难上加难。

      与其这样,倒不如早些出来开府建衙,还能早日营建他的楚王府势力。

      Ò»¸öÐéÎÞçÎ翵ÄËùν¶÷³è£¬Ò»¸öÊÇ¿´µÃµ½£¬ÃþµÃ×ŵÄÈ¨ÊÆ£¬Àîã¡Ò²ÊÇÎñʵ֮ÈË£¬²»¹ý¶ÌÔݵĺâÁ¿±ãÃ÷°×Á˹ýÀ´¡£

      李恪道:“岑师之言甚是,开府建衙之事【创建和谐家园】当寻机与父皇提起,但这拉拢世家之事,又该从何下手。”

      岑文本道:“太子有长孙无忌支持,与关陇世家交好,而魏王为洛州大都督,节度河南,拉拢山东门阀,殿下若欲与之对抗,当借萧家之力与扬州大都督之便,收江南世家为助力,方可与分庭抗礼。”

      第二十八章 开府之议

      李承乾身为太子,又有舅舅长孙无忌扶持,生来便与关陇世家利益相关,实力强劲大的关陇世家自然大多支持李承乾。

      而李世民对嫡子李泰的宠爱也是异乎寻常了,因为李恪易封楚王,扬州大都督,节度东南,李世民不愿厚此薄彼,原本的越王李泰也随之易封魏王,洛州大都督,督洛、谷、怀、郑、许等六州军事,辖制河南之地,与山东世家走的极近。

      李恪已经没有了太多选择,李恪要想问鼎帝位,必须收江南世家为助力,以此对抗李承乾与李泰。

      现在诸位皇子都还年幼,夺嫡之争尚不明朗,皇子之间的摩擦也不强烈,但李恪必须要未雨绸缪,否则等到危机当面,李恪想挡就挡不住了。

      岑文本说着,李恪已经将他的每一句话记在了心里。

      当李恪回到昭庆殿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李恪刚进殿门,便有侍女告知:陛下驾临,已在大殿之内。

      李恪离家四载,今日方才回宫,李世民今夜自然是要留宿昭庆殿的了。

      李恪闻言,连忙前往殿内,刚一如内殿的门,便看到了坐着的李世民。

      李恪上前拜道:“儿臣李恪拜见父皇。”

      李世民见李恪入内,弯腰将李恪扶起上下打量了李恪片刻,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满意地笑道:“虎头长高了,也结实了,看来在北地历练四载,还有颇见成效的。”

      李恪回道:“儿臣在突厥闲暇时便常练弓马,叫父皇见笑了。”

      李世民看着李恪的样子,摇了摇头道:“此处又不是朝堂,父子之间生分什么,以后在私下不必唤朕父皇,叫阿爹便好。”

      “是,阿爹。”李恪点头应了下来。

      李世民问道:“我听宫人将你方才去见了岑文本?”

      李恪回道:“先生于恪儿有育学之恩,李恪与先生虽久未相见,但师徒名分却改不得,恪儿回京自当前往拜见。”

      李世民听了李恪的话,满意道:“天地君亲师,你回长安先见朕,再见母妃,后拜师长,你做的很好。岑文本眼下官职虽微,但其人却颇有才略,你千万怠慢不得。”

      李世民爱才惜才,岑文本入秘书省四年,其主撰的《周书》进展极快,李世民也是看在眼中的。

      李世民的话恰也证实了他将要重用岑文本的意思,李恪道:“先生文才和人品,恪儿是极为钦佩的,先生常能教恪儿许多东西,恪儿绝不敢怠慢。”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午时在大殿之中群臣众多,朕与你也不便说太多话,你在外四载,朕未能对你好生照看,你可还有什么想要的,尽管说来。”

      方才在太极殿上有诸多北伐功臣,李世民也不能将全部的注意都放在爱子的身上,免得凉了将士之事,现在李世民来了昭庆殿,便想着再同李恪说些话。

      李恪想起了方才岑文本同他说的话,眼下确实是个好机会,于是回道:“恪儿确有一事相请,还望阿爹应允。”

      “哈哈哈。”李世民听李恪的话,笑了出来。

      之前在大殿之上李恪别无所求,如今私下再问李恪便有事相求,李世民只当李恪在大殿上不便开口,到了现在才说出来。

      李世民道:“虎头但且说来。”

      李恪道:“恪儿如今已一十有二,不比孩童,恪儿欲请外出开府,还望阿爹应允。”

      李恪的话一出口,李恪当面的李世民竟微微一愣。

      李恪尚是少年,所说的开府自然不会是往扬州之官而是出宫在长安另立门户。

      皇子成年后开府建衙本是应有之义,不过以李恪的年纪尚且早了些,而且外出开府哪有在皇宫之中富贵安逸,从来各朝皇子都是被撵了出去的,哪有李恪这样小小年纪便主动请求的。

      李世民想了想,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问道:“你早未提及,偏偏回宫之后提起此事,莫非是岑文本告知的?”

      对于皇子而言,开府建衙并非什么非分之举,李恪若是想,在大殿之上提出便是,怎的会拖到现在,唯一的解释就是李恪是在朝会之后才有了这个心思。

      杨妃爱子心切,绝不会跟李恪这么说,那剩下的就只有岑文本了。

      听着李世民的话,一旁的杨妃也紧张地看向了李恪,既不知李恪为何要外出开府,又生怕李恪说错话触怒了李世民。

      李恪抬头看了眼李世民,道:“开府之事确是岑先生告知恪儿的。”

      “岑文本大胆,竟敢间我至亲父子!”李世民闻言,大怒道。

      李世民动怒,倒不是因为李恪自请开府之事,而是岑文本私下同李恪这么说,颇有离间他天家父子的意思。

      前些天李世民刚得了萧瑀举荐,欲用岑文本为中书舍人,可以现在看来李世民竟有了一种将岑文本拿下大狱的想法。

      杨妃见状,心知已李恪的手段绝不会无端说出这些话来,必定还有后手,于是问道:“岑先生为何要你出宫开府,这可算是大不敬了。”

      李恪闻言,忙道:“先生同恪儿说了,如今朝堂之上,众臣就皇子就藩之论甚重,先生要儿臣行事仔细些。儿臣自觉年幼,尚不能就任理政,但若再居宫中势必为人所非议,叫父皇为难,故而儿臣自作主张,愿自请出宫,待成年后再行就藩。”

      就在贞观四年初,李渊十二子,比李恪只长了一岁的荆王李元则已经被外放婺州刺史,前往赴任去了。而随着李元则赴任,朝堂之上也掀起了一阵亲王就藩的风浪,李世民也为之头疼。

      李世民听了李恪的话,这才明白了过来,原来竟是李恪愿为自己分忧。

      李世民大手一挥道:“虎头不必忧心此事,我们父子亲情,岂是外人能够懂得的,朕断不能委屈了你。”

      不过李恪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开府,于是李恪看着李世民,依旧坚定道:“恪儿为皇子,更是人臣,为父皇分忧本就是份内之事,恪儿绝不愿父皇为难。”

      李恪说着,对李世民的称谓又正式了起来。

      李世民看着李恪较真的样子,仿佛又看见了四年前【创建和谐家园】北上的那个模样,李世民大为感动。

      过了片刻,李世民对李恪道:“岑文本教的好啊,我儿晓事啊。既如此,那朕便准了你。前隋权臣杨素在延康坊有一处大宅,应还过得去,朕便赐于你开府之用。”

      第二十九章 开府

      杨素,弘农杨氏子弟,前隋权臣,官拜尚书令,封楚国公,权倾一时。

      其人早年为将,南征北战,破齐,平陈、北征突厥,一生建功无数,堪称名帅,然其生性贪婪,每逢大胜之后贪墨无数,加之朝中封赏,杨素之富堪称群臣之冠。

      杨素豪富,加之奢靡,于东西两京营建华宅数座,而李世民赐于李恪的这座便是杨素的楚国公府。

      杨素的故宅位长安北侧延康坊,占地十二顷,独据整个延康坊四分之一的坊地,分十院,有屋千余间,其华美堪比皇宫。

      前隋杨素之子杨玄感谋逆,事败之后这座宅院便被收归了朝廷,直到今日才又由李世民赠与李恪。

      不过在原本的唐史之上,这座宅院是将来李世民要赐给嫡次子李泰的,这一次却叫李恪抢了先。

      “殿下,这就是你以后的楚王府吗?”侍婢丹儿陪着李恪站在门前,看着一丈多高的正门,眼中写满了诧异,惊叹道。

      李恪点了点头道:“不错,这正是父皇赐予本王开府所用的宅院。”

      丹儿赞叹道:“这座宅子也太华美了些,比起皇宫也不差什么。”

      李恪笑道:“前隋杨素奢靡,这座宅子更是他的主宅,早上修,晚上拆,每日修葺不停,不知花费多少银钱才有今日这般模样。”

      丹儿看着这宅院,对李恪道:“婢子听闻这座大宅有屋千余间,光是我们几人,如何能够住的完?”

      李恪看着丹儿的样子,笑道:“怎么?你还担心地方住不完吗?”

      丹儿道:“咱们统共就几个人,殿下,婢子,王先生,哪能住的了这么多的屋子,而且这些屋子光是每日清扫便累死也扫不完了。”

      丹儿一向伺候李恪惯了,倒没习惯李恪的身边还有旁人,一时间看着这么些屋子,都有些愣住了。

      李恪笑道:“这么些屋子,那能叫你一个人清扫。”

      丹儿一时间还没绕过来,问道:“若不是我来清扫,难不成还要殿下和王先生来扫吗?”

      李恪笑道:“难不成本王府上便只有你一个婢女服侍了吗?本王既外出开府,自还有旁人的。别的不说,光是母妃便自宫中调了数十人来了。”

      丹儿听了李恪的话,非但没有丝毫的轻松,反倒脸上露出了一丝失落。

      此前李恪身旁只有她一个侍女,待她也极好,李恪身旁若是有了旁人,还会如此待她吗?

      丹儿在突厥陪了李恪四年,现在李恪外出开府,身旁便要有了旁人,没想到四年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果,丹儿想着,竟有些委屈了起来,眼睛都湿润了。

      李恪看着丹儿委屈巴巴的样子,忽然明白了过来,丹儿竟是误会了他的意思。

      李恪失声笑道:“本王既然出来了,自当充实府内,以后你便是本王府上的管事女官了。”

      管事女官?

      丹儿听了李恪的话,脸上渐渐挂起了笑容,她这才明白李恪的意思。

      “那以后婢子便向宫里尚宫局那样吗?”尚宫局为宫中六尚之一,主掌宫中事务,在宫女的眼中权势极高,丹儿一向对她们很是艳羡。

      李恪笑道:“不错,自本王正式开府后这府中的婢女便尽数交由你来管了,以后你就是本王府上的尚宫。”

      李恪话音一落,丹儿的脸上先是喜悦,而后又有些担心,问道:“丹儿年少,此前也只是服侍殿下,从为辖制过旁人,丹儿怕会做的不好,给殿下丢人。”

      李恪摇了摇头笑道:“无妨,此前从未做过便慢慢来学便是,你且看母妃身旁的瓶儿姐,这些年来不也做的很好吗?更何况在本王府上,有本王给你撑腰,谁敢在背后胡言乱语。”

      李恪用人,尤其是自己府上的人,李恪看重的倒不是他们的能力,李恪若想寻个能力强些的,大可开口问宫中要人,宫中管事的中官大有人在,李恪自能要来,但李恪却没有开口。

      李恪真正看重的是人的忠心,丹儿在突厥陪侍他实在,他都看在眼中,丹儿的忠心自不必多疑,这才是李恪最为在意的。

      有了李恪的这句话,丹儿才放下心来,丹儿兴奋地拍掌道“谢殿下,婢子绝不辜负殿下信任。”

      ————————————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5: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