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唐俭看着颉利端杯,他也端着酒杯,转头看向了上首坐着的李恪,而恰巧此时李恪也正看向了他。
李恪自然知道唐俭为难之处,对唐俭点了点头,笑道:“可汗乃是爽直之人,不拘小节,莒国公但饮便是。”
有了李恪这句话,唐俭才放下心来,举杯饮下。
颉利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不免有些讶异,他没想到李恪在唐臣之中竟有如此威信,这倒是远远出乎他的意料。
“唐公此来,自是奉陛下之命前来,却不知陛下的意思为何?”颉利将唐俭将酒饮下,对唐俭问道。
唐俭与李恪对视一眼,回道:“可汗欲与大唐和谈,陛下欣喜万分,初一得到消息便命我前来。我大唐和谈之诚,可汗大可放心,只要两相谈拢,我大唐即刻撤军。”
颉利闻言,笑道:“如此甚好,唐公之言,本汗自是信得过的。”
唐俭问道:“我带了我大唐的诚意而来,却不知可汗的诚意如何?”
颉利回道:“只要两国和谈,阴山以南之地便尽归大唐所有,如何?”
唐俭听了颉利的话,干笑了两声,摇头道:“阴山以南之地已经尽为我大唐所得,可汗给与不给都是一样,可汗的条件怕是有就虚避实之嫌啊。”
颉利问道:“那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唐俭道:“我大唐要整个阴山,外加瀚海南北三百里,另外可汗也需入朝拜见陛下。”
唐俭口气极大,一下子便要了整个漠南和大半个漠北,若真是如此,恐怕颉利真的就只剩一个光秃秃的汗庭了。
颉利为难道:“陛下的要求实在是高了些,而去本汗年纪也大了,走不得太远,本汗愿全割漠南之地,遣子叠罗施入朝觐见,不知可否?”
唐俭本也没指望颉利会一口应下,只是道:“此事事关重大,我做不得主,还需遣人请示陛下。”
铁山到长安,这一来一回便是一个月的时间,要拖,这么些时间自然是足够了。
----------
唐俭自长安出发,得到的消息是北上安抚突厥勿使作乱,而就在唐俭离开长安不足一日,有一封密旨自长安发出,直往李靖身处的定襄城而去。
李靖收到的消息与唐俭全然不同,唐俭前往突厥是主和,而李靖收到的密旨却是主战,密信的内容很简单:寻机出兵,击溃突厥。
大唐与突厥在阴山以北拉锯多年,甚至一度落于下风,如今难得有这样的良机,能够一举歼灭突厥,李世民怎会轻易放弃。
当唐俭出现在铁山时,颉利的只当自己的计策已经奏效,李世民被他故意放低的姿态所迷惑,相信了他求和的意思。
现在,有李恪和唐俭在铁山,颉利的防备已经放到了最低,甚至他现在已经在想着待开春之后该如何东山再起了。
可就当颉利还在筹划着这些的时候,李靖也知道,李世民信中所言的机会已经到来。
李靖当即点兵一万,俱为轻骑,只随身携带二十日的干粮,取白道,绕袭突厥,欲打突厥人一个措手不及。
铁山一代,唐军自然是不熟,但是常年驻扎在铁山一代的突厥部落却熟悉地很,而此时李靖手中最不缺的就是突厥的降臣和俘虏。
有突厥人的向导在前,唐军一路取小道行军,不过十日,李靖大军便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铁山外十余里的山谷之中。
“大帅,再往前便是突厥人屯兵的范围了,如实再大军齐进恐怕易被察觉,于战不利。”刚到了此处,突厥人的向导便指着铁山的方向,对李靖道。
此次随李靖一同北上突袭的定襄精锐不过一万,若是强攻,自然不是突厥军的对手,甚至可以说是自寻死路,故而此次李靖出兵胜在突袭。
李靖点了点头,赞同道:“突厥大军就在十多里外的铁山,若是大军叫颉利发现,难免打草惊蛇,此行便功亏一篑了。”
颉利可汗在此,突厥人在铁山四周必定设防,一万大军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突厥人的防线无异于痴人说梦。
李靖的话音刚落,李靖身旁的苏定方便主动上前道:“此时大军齐攻自不可取,末将愿请缨为大军先锋,率小队人马突袭铁山,直取颉利汗帐,搅扰突厥阵型,以便大军冲杀。”
一万人太多,目标太大,自然易被发现,可若是由苏定方率小部人马先进,直取颉利汗帐,在突厥大军被制造混乱,而后李靖再率大军自外围扑上,便能十拿九稳。
这样做固然能够掩护大军,就大局而言更为稳妥,但对率军先入的士卒而言却危险万分。
一旦他们被突厥人发现,突厥人势必调动人马围剿,这样固然给后续的大军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他们自己却陷入了险境,甚至有性命之忧。
苏定方主动请缨,便是要将这件极为危险的差事揽在自己的身上。
苏定方这么做,固然有为了建功立业,报效知遇之恩的考虑,但更多地还是为了救人。
虽然现在唐使唐俭也正在铁山,但就算是十个唐俭也不足以叫苏定方心甘情愿地以身涉险,苏定方最为在乎的还是李恪的安危。
现在李恪还在突厥人的手中,只有打地突厥人措手不及,才有机会从突厥人的手中救回李恪。
当初阴山一别,李恪将书信亲手交到苏定方的手中时,李恪既是送了苏定方一份前程,也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托在了苏定方的手中。
苏定方不知道李恪为何一直如此重视他,信任他,但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苏定方还是懂的。
ËÕ¶¨·½ÊÇÎä³¼£¬²»ÄÜËãÊÇ¡°Ê¿¡±£¬µ«õãõɶàÄêµÄËûÈ´±È¡°Ê¿¡±¸ü¼Ó¶®µÃÖª¼ºÖ®È˵Ŀɹó£¬Ò²¸ü¼ÓÕäϧ¡£
苏定方曾为降将,被李世民任命为李恪的亲卫统领也只是因为他熟悉突厥,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恪却给予了苏定方毫无保留的信任,苏定方绝不会辜负。
有恩必报,知己必酬,虽陷险地而无所畏,燕赵男儿本该如此!
第十三章 破铁山
当苏定方率三百精骑绕小路往突厥铁山大营绕去时,天时又再一次站在了大唐一边。
随着苏定方率军往铁山潜行时,山中竟突然生起了浓雾,再加上晚上漆黑的夜色,虽还未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但一丈开外已经人马难辨。
苏定方一众一直潜行往前,直到距离突厥牙帐五里外的一处关卡才被彻底堵住了去路。
“将军,此处乃是前往铁山大营的必经之地,再绕不过去了。”突厥的向导对苏定方道。
苏定方请缨前来,早就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能够一直兵不血刃地走到这里已是万幸。
苏定方道:“此处的关卡人马不足,众军上马,准备破阵!”
苏定方一声令下,麾下三百精骑纷纷上马,朝着守卫关卡的突厥士卒先是一阵箭雨,接着便冲马而出,直奔突厥士卒而去。
铁山甚广,关卡众多,而且两国和谈在即,突厥人的防备本就不足,苏定方军的突然出现叫突厥人始料未及,不过一个冲阵,被突袭的突厥人便落荒而逃。
苏定方自不肯叫他们逃脱报信,苏定方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下令追击。
可就当苏定方一边追击突厥军的时候,却从他们的口中听到了一句话:“唐军突袭,快往禀告可汗。”
这些突厥人竟是往颉利可汗的方向去了,苏定方顿时明白了过来,指着突厥人逃跑的方向,对麾下士卒高声吼道:“颉利的牙帐便在前方,破了牙帐,生擒颉利,建功立业便在今日!”
——————————————————
三余里之外,苏定方大军已经直奔汗帐而去,在与此同时,唐俭前往长安请示和谈事宜的信使还未回来,而李恪却正被阿史那云问地不知该如何作答。
“你曾同我说过,大唐与突厥会有和平共处的一日,那你觉得这一场仗,还会接着打下去吗?”铁山下的营帐外,一处野湖边,阿史那云与李恪并肩而坐,对李恪问道。
随着大唐与突厥和谈,两国间的和平似乎已经近在眼前,李恪与阿史那云的关系已经缓和了许多,渐渐地也开始说上话了。
近日,自打颉利退守铁山,颉利便一直愁眉不展,再没有了往日意气风发的模样,哪怕是见了阿史那云也只是勉强笑笑,明显多了许多愁绪,而这些愁绪的起因阿史那云自也知道。
阿史那云见父汗这般模样,辗转难安,心中也不是滋味,于是专程来寻了李恪,想从李恪这里得到答案。
阿史那云想要什么样的答案,李恪很清楚,李恪也能闭着眼睛胡诌一个给他,保管叫她满意,这对李恪而言也是轻而易举的。
但李恪看着朦胧月光下阿史那云的眼睛,李恪却又有些狠不下心来。
说真的,现在的李恪实在还不是一个优秀的政客,优秀的政客一切以目的为先,而他还做不到把个人的利益全然凌驾于良知与情感之上,李恪做的很痛苦,也很吃力。
李恪不知该怎么回答她,不能告诉她实情,却又不想欺骗她。
Í»ØÊÕâô´ó£¬ÔÚÀîã¡ÉíÏÝàòàô֮ʱ£¬Î¨Ò»Ò»¸ö¼Ç¹Ò×ÅËûµÄ°²Î£µÄ¾ÍÊǰ¢Ê·ÄÇÔÆ£¬Ëû²»Ï밢ʷÄÇÔÆÒÔºó¼ÇºÞÓÚËû¡£
李恪憋了许久,才道:“大唐非好战之国,唐与突厥也终将止息干戈,但这一场仗究竟要打到何时,这是父皇与可汗才能决定的事情,我也不知。”
李恪不能告诉阿史那云实情,也不愿骗她,只能说出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来。
“连你也不知道吗?”
在阿史那云的眼中,李恪一向聪慧,似乎他总能算到许多东西,行事又总是从容,甚至比汗庭那些【创建和谐家园】文臣还要了得地多,这一次连李恪都不知,阿史那云反倒更加没有底了。
阿史那云并没有从李恪口中听到她想要的答案,眼中闪过一丝失落,而这一丝失落也恰恰被李恪看在了眼中。
李恪武德九年冬北上,而如今已是贞观四年正月,三年多的时间,阿史那云已经从一个女娃长成了少女模样,不过她原本天真烂漫的性子也已经随时间消逝,记忆中,李恪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阿史那云当初的那种笑容了。
李恪只能回道:“两国之间的事情牵扯太多,父皇和可汗的态度也不明朗,岂是我能预料的。”
一边说着,李恪还朝着距离他们不远处的执失思力努了努嘴。
执失思力与李恪关系不错,被颉利安排来护卫李恪的安全,说的好听是为了护卫李恪的安全,其实就是为了时刻监视着李恪,免得他的这块护身符寻机逃了。
不过这恰恰也在不经意间反应了颉利的心态,颉利现在仍旧想留着李恪,由此可见他求和的诚意也有限地很。
李恪的话倒也在理,两国和战之事牵扯万千,绝不会嘴上的几句话便能说得清的,李恪无从判断,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我知道了。”阿史那云应了一声,便落寞地底下了头。
两军交战,她看到了无数突厥子民在战争中失去牛羊,失去家人,失去自己的性命,她对战争已经产生了一种畏惧,没有人比她更希望战争早日结束。
李恪说完,看着阿史那云的模样,心中有些不忍,便欲安慰他两句,可就当李恪刚要开口的时候,远处突然出现了一阵混乱。
“那边了发生了何事?”混乱的动静越来越大,阿史那云看着外面,不安地问道。
“我也不知。”事情发生的突然,李恪心中虽有猜想,但也没有太多的把握,于是摇头回道。
过了片刻,在外围“护卫”李恪的执失思力突然靠了过来,对阿史那云道:“豁真,阵外突然杀进了唐军,直奔汗帐而去。”
“唐军?这里怎么会有唐军?”阿史那云不解地问道。
执失思力道:“想必是唐军绕过了我突厥大军的防卫,自山上绕了进来。。”
阿史那云担心道:“那父汗怎么办?”
执失思力道:“豁真放心,杀来的唐军虽不知人数,但想必人数不会太多,汗帐四周防卫森严,可汗安危理当无恙。”
唐军劫营,两国所谓的和谈已经是一场骗局李恪这个质子自然也就不再是颉利的座上宾了,执失思力当即命人将李恪捆上了马,便要带着李恪和阿史那云往汗帐的方向赶去。
第十四章 终破突厥
颉利可汗的牙帐守卫森严,光凭着苏定方的三百人想要攻取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苏定方攻打颉利的汗帐本就不是为了真的生擒颉利,只是为了吸引突厥人的注意。
取其牙帐只是为了调动四周的兵力,给外围的李靖可乘之机。
果然,当铁山出现唐军,已直奔牙帐而来的消息传到颉利耳中时,颉利已经惊丢了半条命。
困境之中,风声鹤唳尚且叫人胆寒,如今出现在颉利身边的却是实打实的唐军,颉利岂能安坐。而且最为要命的是颉利根本不知唐军的人数,只当唐军是大举进攻至此,否则又怎会一路杀到汗帐?
这些天来颉利已经被杀地怕了,没有了胆气的他听到有唐军往牙帐攻来,颉利的第一反应便是弃帐而逃,而非召集兵力于前往袭营的苏定方决一死战。
现在的苏定方仿佛一颗被扔进了深潭的石子,顿时掀起了阵阵涟漪,数万突厥大军瞬间都乱掉了。
苏定方看着已经乱做一锅粥的四周,一时间正在想着是否要继续冒进追击,就在此事,却突然有唐军士卒过来禀告,有人在西侧一里外见到了蜀王的身影。
苏定方闻言,哪还有半点的犹豫,当即下令全军西进,勿必夺回蜀王。
执失思力对颉利倒是忠心耿耿,他在得知唐军袭营的情况下,也不论唐军人数如何,第一件事便是前往牙帐护驾。
苏定方往西,执失思力往东,两人恰巧撞了个正着。
“执失思力,速放了殿下,我便不与你为难。”苏定方见执失思力将李恪押在马上,当即执枪怒喝道。
执失思力没想到竟会在此处遇到苏定方,脸上稍露惊讶之色,而后才道:“我道是何人这么大的胆子,竟敢夜袭汗帐,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