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们这家是和罗大太太当初在天津抢船位的那家人)
长公主府:
驸马姓周
儿媳:周夫人(30来岁)
侯爷和长公主的儿子好像连同顺王都是发小
茂国公:王家(外强中干)
王太夫人(王家不在太夫人给十一娘的帖子中)
儿子:王琅,妻罗十娘
女儿:王琳,嫁给乐安姜家姜捷六子姜桂(太原知府)
王琳和姜柏夫人关系很好,当初姜柏夫人病重时是王琳伺候病好的
乐安姜家:世代书香人家
姜捷:已故(原文渊阁大学士)
姜家嫡子:
姜柏: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元娘中意他的2岁嫡女嫁给她儿子)
姜松:在老家乐安开了个“谨习”的书院(其4岁嫡女将嫁给元娘的儿子为妻)
姜桂:妻王琳
------------
喜筵之中众生像by east19us
简单点评一下喜筵中几位主要配角的演出(以出场顺序排列)。
1。唐家四奶奶
举止进退得体,反应灵敏,言辞得当,掌家能力极佳,行事十分周全。
2。唐夫人
心思深沉阴狠,不可轻易得罪。
3。黄夫人
与徐太夫人品性相似,这点可以从黄三奶奶敢在她身边起劲地说看出来。
4。黄三奶奶
行为举动很有眼色,言谈得体,性格比较开朗,但是容易得意忘行。
5。林大奶奶
有心眼,但估计娘家根基不够,总是想着巴结徐四夫人。
6。林夫人
比较大度,识大体,虽然心里有埋怨十一"抢"了她家明远的亲事("眼角却忍不住瞟了十一娘一眼"),但是仍然主动提出要十一来教她的小女儿慧姐,能省时度势主动调整自己,比唐夫人的段位高。
7。李夫人
小意奉承,气度见识都差一些。
8。梁夫人
一样是在奉承讨好,气度见识明显要比李夫人高一截。
9。唐三少奶奶杨氏
眼光气度水平差,言辞不得体,进退无度(作为主人家,应该随时应付招待客人的,却自己一个人坐在一边看人打牌),看来建宁侯家真是个没有多少见识的暴发户。除了前面那些对十一无哩头的挑衅话语,最后提到的她贴在周夫人身边讨好,真是显得她实在是太没有眼光了。为什么呢?
10。周夫人
八面玲珑,极擅与人周旋,不过说到底,她也是在到处奉承讨好而已,水平和梁夫人不相上下,但因为年纪和身份的不同,所以行事方式不同而已。所以,杨氏花心思在讨好周夫人上面,却不知道去直接设法讨好周夫人正在讨好的人物,可见杨氏之愚蠢。
11。姜柏夫人
不卑不亢,思虑绵长,举止言谈得体,不愧是姜家的夫人。
12。王老夫人
比较忠厚,能隐忍,不可小看。
------------
很奇怪大家对丹阳的讨伐by寄远
丹阳怀孕之后按照传统给徐五选了两个通房,自己陪嫁的丫鬟晓兰和晓梅,按照世家的规矩,这两个通房都是用药的,也就是不经允许是不准怀孕的,结果两个人互相串通倒掉了汤药,然后晓兰怀孕了。
首先,在这件事情里面,丹阳和徐五都是按照规矩来的,但是两个通房为了争宠巩固自己的地位,违背了规矩不喝药汤,结果导致了在丹阳怀孕未生产的情况下让晓兰怀了孕。这件事的后果是严重的,往小了说,晓兰背叛了主母,私自怀孕,这是不忠,往大了说,徐五在妻子怀孕期间让通房怀孕,这是伤害了妻子和岳家的脸面,再往大了说,如果丹阳生女,晓兰生子,就有了一个庶长子,古代最重嫡庶之分,庶长子的存在可能会给家庭造成麻烦。
事情既然如此麻烦,身为家族内外之主的徐令宜和太夫人自然要大光其火,晓兰不过是个通房,又是隐瞒主人,自然罪责最重,徐五虽然不知情,但是既然孩子是他的,当然要承担责任,至于丹阳,勉强可以说是治家不严,但是一来,她在怀孕期间,本来就不可能像平常一样管理家务,二来徐【创建和谐家园】慎让通房怀孕,最大的受害人是她,三来,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为了利益违犯国法的都有,一个通房丫鬟为着钻营争宠,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又有什么出奇,徐家再是规矩严谨,也管不了别人的心思,再说晓兰既然在豪门服侍,难免听说过母以子贵,甚至还有可能见到过,她既然选择了孤注一掷,难道还能怪丹阳事先没有阻止么,至于选错了丫鬟的事,崔莺莺还被红娘哄给了张生呢,何况只是一个违背主人的奴婢。
分析清楚这件事的责任之后,就该看一下徐家的解决方式了。吱吱在文里面说的很清楚,发生了这种事,处理的方式很多,有的干脆处理掉怀孕的通房,有的留子去母,当然也有的干脆就都留下了,不论是那种处理方式,都是合乎当时的环境的,因为古代最重视家族血脉,生母再是卑微,儿子也是很重要的,当然嫡庶之间有所分别。
太夫人要将晓兰送到老家去,有可能直接处理掉晓兰,当然也有可能留子去母,这是作为大家长尊重亲家的表现,但是丹阳是什么人,她是娇贵的千金小姐,御封的县主,夫家娘家都是显贵世家,早就见惯了妻妾成群,她和徐五恩爱,但是怀孕的时候仍然安排了通房,可见,她虽然性情活泼,却还是遵守世家规范的贤妻,我觉得对于晓兰,她看得并不重,妾室通房不过是个玩意,根本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在徐家,晓兰这样的身份根本不可能掀起什么风浪,晓兰私下怀孕,不过是损了她少许脸面,然而受了母兄责备的徐五更是颜面扫地,甚至以后见到晓兰都会想起这次的事情,经此一事,晓兰就是生下儿子,也没有希望母凭子贵,活着不过是受罪罢了,故而丹阳完全可以容忍晓兰的存在,甚至让她母子均安,就如丹阳所说,杀鸡儆猴,让那些狐媚子看看,不是勾引了徐五就能荣华富贵的,如果晓兰真的让徐五爱得如痴如狂,你看丹阳能不能容下晓兰。
至于丹阳说要看徐四和十一娘的笑话,这很奇怪么,没有人理所当然地就要尊重爱护男主主角,更何况十一娘进门之后,因缘巧合之下,和丹阳发生了避讳的冲突,丹阳不是说过,十一娘这样逼着她做,心里不痛快了,这就是存了芥蒂了,本来没有什么瓜葛,妯娌更是天生容易不合,也就难怪丹阳对十一娘只是面子情,至于说看笑话,也有对徐四的不满吧,徐四对弟弟动辄教训,你要是丹阳,会不会有点不痛快,会不会希望兄长也出点纰漏,而十一娘如果怀孕,所生之子和谆哥之间可能会发生矛盾(在那个时代,几乎是必然的),这种事情十有【创建和谐家园】都要发生的,丹阳就是不想看热闹,难道这种事就不会发生么,怎么就成了罪不可赦了?
其余在晓兰这件事上,吱吱还交代了四房的事情,当初元娘小产之后被诊断成不孕,所以徐家才停了通房的药,后来又纳了文姨娘,这和丹阳的情况是不同的,更是不违反封建道德的,更谈不上徐家不义的。
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
不同的母爱by Rapids
一般来说,作了姨娘,得宠以外,生了孩子心里才会稍微踏实点儿。
这个文里,虽然不少为了生孩子送命的姨娘/通房丫头,但是,还是有不少姨娘平安生了孩子,我们来对比一下各自的母爱,给她们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十一的生母,罗家五姨娘,吕氏,美丽温柔,胆小甚至怯懦。但是,她真的怯懦吗?在小十一被十娘推倒在地病倒之后,她把赤金首饰一段段剪开,交给十一的大丫鬟冬青,悄悄卖了给十一换补药,才终于挽回了十一的命。对于十一跟她的“不亲近”,她是理解,还劝十一,要跟大太太亲近,才能或许有一个好“前途”——嫁一户不错些的人家。对于十一要上京城,她倾其所有,把最后一块宝石给了十一“防身”。作为大太太的“手下”多年,她很了解大太太的“风格”,对大太太的狠是怕的,但是也以她自己最大的可能护着自己的女儿十一。自己避免和大太太的任何争宠、争执,甘做一个隐形人,她还不到三十岁。
五姨娘不是一个最有能力的母亲,但是,她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了女儿好的母亲。真希望将来十一强大了,可以照顾到她,让她能过上舒心些的日子。
与十一生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十娘的生母杨四姨娘。她跟随罗大老爷在福建任上的十几年,享受的是当家太太的待遇。她对十娘,从回到老家的小十一需要从十娘的几件皮袄中借一件来御寒的境况来看,物质上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再从十娘对小十一为了下狠手来看,杨氏对十娘是非常骄纵的,才养成了十娘目中无人的性格举止。即使作为嫡出小姐来教养,这样的骄纵也是后患无穷的。何况,十娘还是一个庶女,还是一个大太太非常看不顺眼的姨娘的庶女。那么,这样的性格简直是毁灭性的灾难。
我们看到,大太太借了小十一被十娘所伤,幽禁了杨姨娘,几年来对十娘的“挑衅”“假哮喘”“没事欺负十一、十二娘”都采取了放任自流的“大撒把”,但是,在选择给谆哥换婚的牺牲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在最后关头选择了十娘,并且一举在罗大老爷面前揭穿了十娘“假哮喘”的把戏,使十娘彻底失去了罗大老爷的在婚姻问题上的支持。
而作为母亲的杨姨娘,先是跟女儿十娘合计了余姚老家“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弯(大太太不动声色,按原计划带五娘、十一进京去了),又跟大姨娘二姨娘合计了一出“自己【创建和谐家园】、大二姨娘逃跑、十娘进京搅局”的戏码,成功地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不仅没有换来罗大老爷、大太太的丝毫怜悯,还把女儿也送顺利地送入了虎口。
除了叹十娘的性格杯具,我们更应该叹的是,十娘生母杨姨娘的背后推手。不怀疑她是爱十娘的,甚至是溺爱的,但是,正是这份溺爱断送了十娘的一生。
老实说,十娘母亲杨姨娘是我最看不懂的一个角色,说她笨吧,那么多年大太太都拿她没办法,直到十娘闯下大祸,才借机收拾了她。说她聪明吧,以前在福建当家骄纵十娘也就罢了,回到余杭被大太太幽禁之后,为什么还不让十娘收敛些?加上以前对十娘的骄纵,简直就是毁灭性的做法。
而看看罗大太太,虽然狠了点儿,但她教育出嫡长女元娘,虽然没斗过徐府的二夫人,但是,从计捉乔六逼徐太夫人和徐四向姜家提亲(给谆哥拉一个强大有保障的岳家)、到坚决纳乔六进门(给十一“培养”对手),再到临时前托孤、再到死前让徐家答应让十一作填房同时给皇后上奏折双保险,一环环、一扣扣,虽然有些损招在里面,但是整个安排相当严密,最大化去保护了自己的儿子。
这才是嫡女的教育,虽然不是最成功,好歹也是一家斗干将。
而杨姨娘对十娘的一味骄纵,正是当家主母常用的毁庶子庶女的做法。
我能想到杨姨娘骄纵十娘的唯一原因就是她见识不够。
再说说五娘的生母,柯三姨娘吧。
原是大太太从娘家时就在身边服侍的贴身婢女,虽然后来被抬了姨娘,又生了一儿一女,却还和以前一样,歇在大太太卧室外的贵妃榻上,尽心尽力地服侍着大太太。大太太待她也很亲厚,把她生的五娘和四爷带在身边,同亲生的元娘和大爷一样教养。情份不同一般。
虽然罗大太太将五娘和四爷带在身边教养,但是,一个成了“曲意奉承”“自私自利”的“轻浮”小姐(徐太夫人就评价她有些轻浮),一个成了“无才无德”的败家少爷。柯三姨娘多年小心翼翼的服侍,仅换来了一个子女的平安长大而已,而两个孩子却没一个有好品行。
我有时候设想,如果不是十娘忽然跑到京城,被换婚嫁入王家配了虐待狂的就应该是五娘了吧?到那时,大太太会因感念柯三姨娘“多年尽心尽力的服侍”而放过五娘吗?应该不会!绝对不会!
柯三姨娘对两个孩子应该是很爱护的,但是,被大太太教养出了两个没有好品行的儿女,不知道她心里会不会有感触。貌似,五娘的许多行为,都是在她的指点下的。
也许,能让孩子平安活下来,已经是她的最大愿望。
再稍微看一下罗家六姨娘,鲁氏。她也是大太太为了对付杨四姨娘而派遣到福建的,跟十一的生母吕五姨娘一样,都是大太太身边的丫鬟出身。但是,相较于吕四姨娘的败下阵来,她成功遏制了杨四姨娘,算是为大太太扳回一局。
并且,在跟随罗大老爷会到余杭之后,依然能得到罗大老爷的宠,并得到大太太的一定的信任——在丁忧期满之后被继续派遣跟着罗大老爷进京备选。
想想鲁六姨娘能得到大太太的一再“委以重任”,自身的功力知道不可小觑。
还有,看看她女儿十二娘,从忍十娘的功力,到跟着姐姐们一起巴结大太太的机灵劲儿,也是一颗小小新星。
从吱吱不多的笔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鲁六姨娘对十一有些基本的善意,例如提醒王琅不是良配,等等。虽然估计是知道十一中选徐家,为了自己的女儿而示好十一,但是,至少没有像大二姨娘两人那样,为了拆大太太的台,用假信息来误导十一。
看来,这位鲁六姨娘属于自保手段高强,不失基本善良之辈。她把女儿也保护得相当到位。是一位聪明的母亲。
------------
关于徐四是否优秀和古代英雄论by无人询问
唔,摸着头上来,咋的两天没来大家还在骂徐四啊,战斗力真持久,这么多可爱的小盆友都没能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当然,正如大家所说的,徐四绝对不算个好老公,元娘和十一都吃足了苦头,这一缺点,就算他是站在世界巅峰的伟人也不能掩盖。但是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因为他家宅不宁——唔,已经算不错了,暗流涌动而已,就否认他是个成功人士吧——这岂不是把俺们的眼界放到和罗大太太一个地步了。
对于大家反复强调徐四管不好家这一点,我表示衷心的纳闷。管家和徐四关系实在不大吧,老婆是干啥用的?没有哪个古代士大夫会纠结于后院如何——就算是在**,皇后和太后的处事权也高于皇帝,也不会有人把管家好不好,作为评判一个男人的标准,男人们处理家事是会被人笑话的。父母之所以横挑竖捡的给儿子找媳妇,不就是娶回来管家的?
对于大家例举“修齐治平”来证明徐四不是成功人士,我只能偷偷的说一句:你们误解古代老夫子啦,这四个名词的关系从来不是并列的,古代大老爷们想疯了的都是如何光宗耀祖治国平天下——但是公务员的名额是有限的,所以要搞点其他的东西来平衡,实在当不了官,也可以说说品德高尚、家风淳朴什么的(但是内心不是不遗憾的),后两者的成功完全可以掩盖前者,但是反之没法成立。
所以古代男人都有点天真而【创建和谐家园】的想法(这点在儒家礼法和制度里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古代老夫子们最喜欢做梦——关于修齐治平的黄粱美梦),他们希望找个好老婆,能管家,能教好儿子孝顺父母,还有……能贤良温柔的处理好自家小妾——如果不能,哎,俺真是背运,为毛其他人能享尽齐人之福家宅安宁,俺老婆就干不好这件事咧?你指望他们能三省吾身意识到自己也要负很大的责任,还不如多花点精力去看看账本骂骂小妾。
徐家确实有些腌臜事儿,但是徐四和太夫人的处理手段仍在上乘——要知道,评价一个世家家风好不好,不在于他们家有多少龌龊事,而在于他们家有多少龌龊事众人皆知并且敢于公开评论or表示(这两个条件都是必须的)——比如说,王家那个**儿子,杨家时刻表现出的小家子气,乔家上不得台面的行为……
贾府干净的也就那两头石狮子了,可只要贾家没有彻底的败落,外面谁人知道,少数知道点的也只敢巴结——比如贾雨村。所以徐四压根就没法按大家的要求管家,就算他只有一个老婆每天教育儿子兄弟,只要上面对徐家有一点看法,多少小事都会成为杀人利器。只要侯府没有出现耸人听闻的坏事,或者徐四仍得圣心有一个有实权有能力的爵位,谁敢怎样?
那么什么是比较骇人听闻的坏事咧?
比如寡居的二夫人被欺负了(不会有外人管她是因为阴谋还是什么被欺负的,人家对比四房可是绝对的弱势),比如五爷养戏子养出问题来了,比如侯府的姨娘出了人命了——相信我,如果真这样,不管谁干的因为什么,问题都会归结在当家夫人身上,正如元娘舆论上要对之前的几位小妾出事负责一样。至于外人,顶多觉得侯爷堂堂将军,怎么摊上这么麻烦而痛苦的事情啊!
所以在元娘病重的时候,会有那么多鲜嫩娇美的姑娘像狗狗看到肉骨头一样的扑过来,在她们看来,徐四是个多么成功而有魅力的老公啊,这个女人既然干不好,那么早点走人换我来干,我一定可以得到他的宠爱并且管好这个侯府——残忍而【创建和谐家园】,天真且不知世事,但是,这就是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想法。
至于王子和灰姑娘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王子每天除了管理国家之外还负责打理灰姑娘的婆媳关系外交往来,确实只存在于那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中。
------------
11何来资格怜悯十娘和乔六by冬木槿
怜悯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感情,身处高位才能怜悯,而11对比同为庶女却比她漂亮的姐姐和世家贵族嫡女出身的乔六哪里来的优越呢,11在徐俯的处境用自顾不暇来形容并不过分,那么她哪里来的资格怜悯别人呢?
我想这种心理地位的差距是由现代女性和古代女性的根本区别而来的,这种根本区别就是现代女性自立、自信、平等。
其一自立,一个现代女性从儿童时代就开始接受和男人一样的教育,九年义务、三年中等、四年高等教育,面对同样的社会压力,女性和男人一样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而这种自立正赋予了女性对不喜欢、不愿意、不接受的事情自由说不得权力,这种权利在现在看来很平常,可在古代来说是珍贵,甚至珍稀的,古代女性是宗族、家庭、男人的附庸,她们不可能自立,也就永远没有机会品尝到自由的甜美,一个曾经自立的现代女性看待属于附庸的古代女性自然会产生俯视的角度,这无关智慧、能力,仅与时代有关。
同时,正因为11是一个享受过自由的现代女性,所以自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了11到了古代最基本、最迫切的追求,在这一点没有达到前,谈不上其他。
我看达到真正的自由自立可以有一个标志,就是对她不喜欢的房事说不,能这样做了就是她真正在徐府自立了,而不需要现在像这样迂回婉转、连蒙带骗的躲避房事,这很难,也许11永远做不到,但并不妨碍她如此追求,对吗?
其二自信,这是由自立而产生的附加品,因为自立所以现代女性能昂首挺胸的面对任何人,有独立解决危机的自信,古代妇女则没有如此自信,从父、从夫、从子并不仅仅是对妇女的规范束缚,更是指明了古代妇女一生中必须依附的三个角色,一个一生依附别人的女人,怎么去想象她遇事时能有独立处理的自信,所以同样初进徐府,乔六迫切追求的是一个儿子和徐四的宠爱,认为这样才是她的立身之本,但11迫切追求的是用最快的速度让所有人接受她认同她的能力从而离不开她,11认为这样才是她的立身之本,这种不同的态度决定了她们截然不同的处世风格,无可否认11的眼界比乔六更宽,所以她至今依然处在比乔六更有优势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