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五夫人,宅斗高手,反正当家话事论不到她,乐得边上看看候府的热闹,必要的时候可以推波助澜,反正这当家的活轮不到自己,越乱才越好,浑水才能摸鱼。
回到自己五房里,不怕有敌人就怕敌人在暗处,颇有大夫人的风采,拎出晓兰晓梅,挑逗小妾斗小妾,想当姨娘么,行!
让你当,当上姨娘也是妾,丫的,不动一手指照样玩S你!
------------
徐府旧事——佟姨娘之死by左右为难的火星
昨天忽然分析二夫人的时候忽然想到了佟姨娘的死,今天就专门分析一下该时间中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1、佟姨娘
佟姨娘温柔美貌,从小服侍徐四,很得徐府上下的喜欢,无论她在元娘流产事件中是否扮演了什么角色,她被元娘厌恶这件事都是肯定的,虽然元娘最初的几年还勉强装装贤德,但阖府上下对罗、佟二人的对立应该心知肚明。至于佟姨娘本人品质如何,因为其已死多年,有待新的证据。
2、元娘
不管从任何角度分析,罗元娘都必然是佟姨娘之死的元凶或者元凶之一。有人说过元娘当时被诊断为不育,知道姨娘生下的孩子会被抱来自己养,所以不会加害姨娘。但是,我们不应忽略元娘是个多么烈性的人,佟姨娘不是在元娘流产之后才开始威胁到元娘的利益的,二人早有矛盾,佟姨娘与元娘流产有关,或者元娘认为她与自己流产有关,这都足以使元娘不够理智地对佟姨娘出手,况且元娘并没有认命,她一直在想方设法怀孕,直到生下淳哥,她是不甘心养别人的孩子的。
元娘采取了和五夫人类似的方法,挑唆了秦姨娘去害佟姨娘,她比丹阳要狠,她要的是一尸两命。
3、秦姨娘
此处引入秦姨娘,我认为在这个事件中,秦姨娘是比元娘更关键的人物。秦姨娘性情低顺,和佟姨娘关系很近,但显然更有心机。二人都身怀有孕,佟姨娘生下庶长子显然对她不利,二人是有利益冲突的,元娘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元娘暗示她、挑唆她、为她制造条件,她动心了没有,动手了没有,几率在五五之间,现在不得而知。
但秦姨娘动不动手对元娘来说并不重要,秦姨娘动手了,元娘就抓她的马脚,秦没有动手,元娘就替她动手,然后嫁祸给秦。在元娘的计划里,两个姨娘一个被害死,一个是凶手,是要一并处理掉的。
4、太夫人
太夫人这个人心思细密,见微知著,元娘的计划她不可能不知道。为了种种原因,两个姨娘是她做主停了药的,所以她绝对不会让元娘的计划顺利进行。但太夫人最爱迂回的手段,惯常和稀泥,她不想直接和元娘冲突,又要把事件平息在萌芽状态,保住徐家的体面。这个时候她理所当然地派出了她的得力干将——二夫人。但是,一方面她错估了元娘的行动力,她没想到元娘下手那么狠,会闹到出人命,另一方面,她没想到二夫人也有自己的心思,对她的指示也不是那么忠实执行的。
5、二夫人
二夫人出场的时间很巧,以太夫人对徐家大事小情的掌控程度,会在佟姨娘出事以后才发觉不对吗?不会的,太夫人大概早几个月就吩咐二夫人注意四房,必要时暗示一下元娘,让元娘收敛一点。
对二夫人来说这不是个很难的任务,但是她没有完成,佟姨娘还是死了。这个时候二夫人保护了内定的凶手秦姨娘,是的,她保护的不是秦的孩子,而是秦本人。
此处有两点不确定,一是佟姨娘的死是不是秦姨娘动的手,二是这时是秦主动向二夫人求救还是二夫人主动出手救的秦。这两点影响的是秦姨娘到底是个老实人,还是个超级大腹黑。
秦姨娘很可能察觉到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会被元娘设计,此时如果她心好些,就不会伤害佟,可能还会想办法保护佟,佟死后,她向二夫人求救,此种假设的疑点是如果她是主动求救的话,为什么不在佟还活着的时候求救,而要等到佟死后,所以她的心肠大约也不会太好。
另一种假设,二夫人主动保护了秦,秦一直是被动的承受者,这种假设保护了秦小白兔的形象,但黑化了二夫人,说明二夫人在有意寻找时机介入四房,拿元娘的错处。
还有一种假设,秦对形势进行了充分的预估,她借助甚至放大了元娘对佟的敌意,害死佟,然后迅速投向二夫人,把嫌疑转移给元娘,进行了成功的反嫁祸,那么佟就是不输二夫人的超级腹黑。
话题回归二夫人,不管秦姨娘如何,二夫人在冷眼旁观了四房事发之后,迅速的抓住了这个机会,卡在最微妙的时间点介入此事。
佟姨娘已死,元娘本来准备以秦为凶手,但二夫人带走了秦,抹掉了那些真实的或是元娘伪造的证据。这个时候,双方都没有证据证明对方杀人,但是二夫人的名声极好,元娘则凶名在外,二夫人技巧性地完全不提佟的死,做出一副忍辱负重的样子,而愤怒的元娘不断想法子要把秦弄出来,她觉得秦摆了她一道,不收拾秦就颜面尽失。这给外界,包括太夫人的印象就是元娘害死了佟,又要害秦,二夫人为了大义保护了徐家的子嗣。
二夫人巧妙地把元娘本来想隐藏起来的险恶用心公之于众,破坏了元娘的形象,洗白了秦的杀人嫌疑,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名声,可谓全胜。
秦成功地生下了庶长子,情敌一个死,一个形象大坏,也是胜利者。
太夫人自以为缜密,其实被人糊弄,失了一个孙子,和儿媳闹翻,很是伤心。
元娘机关算计,但技不如人,被反算一招,吃了哑巴亏,像周瑜一样气郁于胸,埋下了祸根啊。
5、徐四
事件的尾声是两年后徐四归来,死了的是他的姨娘,他的儿子,所以他的反应才是最终的结果。
时过境迁,证据是没什么了,所余不过各执一词,出了这种事,不管是谁做的,元娘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徐四先责问了元娘,元娘心里本来就有气,自然没什么好话,对二夫人和秦姨娘极尽诋毁之能事。平心而论,其中虽有不实,也有真话,但被元娘不思悔改、不敬尊长的态度激怒的徐四显然听不进去。
另一方,结成联盟的二夫人和秦姨娘,小心地回避着这个问题,表现出“元娘什么没做啊,你别多想,啊,你已经知道了?让事情过去吧,不要太责怪元娘,她也是有苦衷的”的态度。
两下对比,徐四信谁不言而喻,年轻气盛的徐四和元娘闹翻了。然后二夫人又劝,罗老太爷于徐家有恩,正是要借重罗家的时候,该忍的气也要忍等等。(秦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她不懂也不敢懂外面的朝政,二夫人则作为徐家的智囊,这样的话说了不少)
于是,徐四和元娘和好了,元娘看到徐四在某种程度上低了头,心满意足,而不知道,正是这“忍辱负重”的和好,使徐四认定了元娘的罪行,将元娘在徐四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加冷酷和不可理喻。
元娘的狠辣和不理智使她陷入了这样的不利境地,但这也有徐四的问题。
徐四归来后固然生气,但他根本没有认真追究当年的事,一方面他只是把佟当生育的工具,对佟的死不重视;另一方面,他认为这是家庭内部矛盾,元娘是他的妻子,秦为他生了长子,二夫人是他是嫂子,哪一个他都不能怎么样,所以真相又有什么重要的呢,他以这个借口下意识地回避了对真相的追查,他心里其实对自己身边的人居然是这样的而很觉伤感,但又逃避似的拒绝追查,他以为保护了最大嫌疑人元娘,但其实真正受伤的是他和元娘的感情,因为他潜意识里觉得元娘就是凶手,所以再不敢相信元娘,但又粉饰太平地不说出来,两人丧失了再一次的交流解释的机会。
------------
世家关系网by juergen
排行:侯伯公卿
在喜宴章节中出现(出席和有关)的:
永平侯府:徐(本文主角)
永昌侯府:黄
中山侯府:唐
威北侯府:林
镇南侯府:王
建宁侯府:杨
忠勤伯家:甘
定国公府:郑
程国公府:乔
长公主府:驸马姓周
华盖殿大学士、刑部尚书:梁
山西总兵:李忠
乐安姜家:姜
各家人氏(从简单往复杂列举,没有列举姓的一律为徐家人):
山西总兵:李忠,李夫人(貌似徐四救过李忠的命)
定国公府:
郑太君(和太夫人关系好像挺好,前文的看戏也有请她)
(暂时和其它各家还没有出现姻亲关系)
永昌侯府:
黄夫人(和太夫人关系应该很好,当初十一娘做煤是她们家出面的;另外和甘家应该有关系:当初看戏章节中是直接喊甘三曹娥和甘七兰亭的名字的)
黄三奶奶
威北侯府:
林夫人(50来岁)
林大奶奶(和元娘关系好像挺好,女儿慧姐儿12岁)
林三奶奶
五小姐:林明远(和五夫人丹阳是表亲,当初想嫁徐四的人之一)
定南侯府:孙
嫡女丹阳为徐府五夫人
和威北侯府是亲戚(五夫人是林明远的表姐)
下面是关系错杂的各府人员:
程国公府:乔
乔夫人(来自福建建安蒋家,应该是在福建吧;甘三曹娥将嫁入蒋家)
乔六:莲房,程国公的侄女,嫁徐四为妾
徐四不喜程国公,因为当初皇帝要程国公怎么的,结果程国公拖着
建宁侯府:杨(太后娘家)
女儿:嫁给了中山侯府的三公子为唐三奶奶
女儿:唐三二妹妹,当初是想嫁徐四的人之一,不成,想嫁给刑部尚书梁大人的梁大公子,不成,待嫁给梁三公子成为梁三少奶奶
中山侯府:唐
唐夫人(娘家为临潼大户)
唐四奶奶:专管司客
唐三奶奶:建宁侯杨氏
唐三小姐:当初想嫁徐四的人之一
忠勤伯家:甘
二夫人的娘家(虽说是庶子的女儿)
甘夫人:30来岁,继室
甘二奶奶
甘三小姐:曹娥,待嫁福建建安蒋家
甘七小姐:兰亭,待嫁梁家长公子
(喊二夫人“大堂姐”)
甘家尚有二位小姐要议亲
刑部尚书:梁大人(和徐四兄弟相称)
梁夫人
梁大公子:未来的梁大奶奶-甘七兰亭
梁二公子:未来的妻子是浙江按察使黄玉次女
梁三公子:建宁侯杨家的次女
镇南侯府:王饶
嫡长女:嫁给长公主的儿子为周夫人
福建布政使和夫人王夫人是属于镇南侯府的旁支兄弟
(他们这家是和罗大太太当初在天津抢船位的那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