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庶女攻略_吱吱》-第4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位钱公子是个十分擅谈的人物,几句简单的问候过后,就和大太太聊上了:“……有卖木梳的,各种质地的都有,我又一次还买了把正宗的牛角梳子,只花了十文钱。西边有个卖鞋面的,花色可齐全了,虽然与江南的苏样不能比,也颇有特色。您等会可以派了妈妈去看看。南边有个叫“年糕李”的茶汤摊儿,专卖扒糕、凉粉、炸灌肠、卤煮丸子,地道的燕京口味,您得尝尝!炸灌肠您听说过没有?里面灌了白面粉、红曲水、丁香、豆蔻,十分讲究……”他滔滔不绝,话题如天马行空,硬把大太太和屋里是五娘、十娘逗得呵呵直笑。十一娘却觉得这男人话太多,且常常夸大其词,有些轻浮。但大太太却很喜欢,竟然差人去那个年糕李那里买了吃食回来。

      十一娘看着像糍粑却叫灌肠的东西,一口也没敢吃,倒是十娘,吃得津津有味。

      因为有了这插曲,大太太和钱公子之间少了几分客气,多了几分亲昵。

      钱公子就问大太太:“这护国寺旁边有家叫”顺德庄”的茶楼,有个专唱余杭腔的戏班子在那里唱,您要不要去听听?”

      大太太笑道:“不用。我们坐坐就走。”

      正说着,外面有妇人:“这里是余杭罗府家的女眷吧?我们家夫人乃太原知府姜大人之妻。”

      十一娘听着身子一僵。

      听说要来护国寺的时候她就纳闷,现在总算明白了!

      一旁的五娘和十娘看上去并不知情,两人一东一西地坐着,各自行事,并没有因这位即将要出现的姜夫人而有所不同。

      她就听到钱公子“咦”了一声,奇道:“难道是乐安姜家的姜大人不成?”

      “正是。”大太太笑着应道,然后拿钱公子就笑道,“既然如此,我和振兴兄暂且回避回避。”说着,屋外有脚步踏沓之声。

      五娘见十一娘支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跑过来笑道,“十一妹听什么呢?”比平常亲热了许多。

      十一娘知道她是为了拉拢自己孤立十娘,她觉得十分无趣,朝着十娘笑,却答着五娘的话:“母亲好像遇到了熟人。”

      五娘先前也听到了动静,现在听十一娘这么一说,也静下心来听外面的动静。

      窸窸窣窣的衣裙摩擦声中,有个陌生却热情的女声传来,“罗家大太太,这可真是缘分。我偶回燕京,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您。我和您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我和元娘情同姊妹,所以特来拜会,失礼之处,还请多多见谅。”话说的十分客气,十分殷勤。

      “姜夫人太可气了。”大太太和那姜夫人寒暄着,两人分宾主坐下。

      姜夫人就“咦”道:“怎么没见你们家的几位小姐。听元娘说,个个都天仙似的漂亮!”

      “那是元娘抬举自己的妹妹呢!”大太太谦虚着,叫了许妈妈把五娘三人都叫出来见客。

      姜夫人三十来岁的年纪,长眉入鬓,非常漂亮,只是一双眼睛十分犀利。当她的目光落在十一娘身上的时候,十一娘有种被探照灯射中的感觉,感觉很不舒服。

      “果然是个个美如天仙。”姜夫人望着给她行礼的三姊妹,啧啧称赞,每人赏了一串檀香珠,一支珠簪。

      大太太谦虚了一番。

      姜夫人就问她们姊妹多大了?针线做得怎样?识不识字?

      虽然是问三姊妹,但目光停在五娘的身上却长一些。

      她们一一回了姜夫人的话,那姜夫人就要起身告辞了,“……我母亲常年茹素,家里的事不大管,都交给了管事的妈妈们,不免有些乱糟糟的,还要回娘家看看。”说着,长叹一口气,“什么时候弟弟娶了弟媳妇就好了。我也不用这样两头跑了。”

      “您是姑奶奶,就是娶了弟媳妇也是最大。”大太太客气地道,“这担子只怕是放不下了。”

      姜夫人呵呵地笑:“到时候不外是贴些银两,至于管家,我哪里顾得上了。”

      两人说笑着,大太太亲自送姜夫人到了门口,然后吩咐打道回府:“我们去三太太家吃晚饭去。”

      这样好的兴致!

      十一娘不由在心里暗暗嘀咕。但从今天姜夫人的表情来看,她估计比较满意年纪最大的五娘。也就可以推断,那王公子要么是年纪不小了,要么家里急盼着他娶媳生子为王家开枝散叶。

      路上,钱公子问罗振兴:“你们家怎么认识乐安姜家的人?”

      罗振兴笑道:“我们家不熟。好像和我大姐很熟。”

      钱公子点头,眼底闪过一丝艳羡:“像你们这样多好啊,走到哪里都有亲朋故交。”

      罗振兴笑了笑。

      钱公子又道:“说起来,伯父和两位叔叔都在候缺吧?国舅爷也不管管?”目光有些闪烁。

      罗振兴微怔,片刻才反应过来,钱公子嘴中的国舅爷指的是他的姐夫永平侯徐令宜。

      他看着钱公子一副急于知道答案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姐夫让爹爹别急。”

      钱公子听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问罗振兴,“你常去后也加吗?他待你如何?我听说他脾气十分的温和,是真的吗?”

      “我不常去!”罗振兴笑道,“和他接触也不多……”

      钱公子眼中有淡淡的失望。

      罗振兴看得明白,又道:“不过,他待我还不错。听祭酒说,姐夫曾经专程去找过他,问我的学问,还拜托他多多照顾。我听得挺诧异的。就在祭酒说这事的前一天,他还特意请我去春熙楼喝酒,虽然也问了我学问上的事,却提也没提去找过祭酒的事。想来是怕我因此自满,耽搁了学业。”

      钱公子听了精神一振,笑道:“你姐夫也喜欢到春熙楼喝酒吗?我也很喜欢。不知道他喜欢吃些什么?鲥鱼、河豚、水八鲜还是鹿肉。”

      鲥鱼、河豚在四、五月上市,水八鲜在夏季,鹿肉在秋冬季……

      罗振兴一时对钱公子大为佩服。

      书读得好,又擅钻营……一时间,他起了结交之心。

      “你说的这些东西他府上都有,又怎么会特意跑到春熙楼去。”罗振兴注意着钱公子的表情。

      钱公子的笑容就有些不自然:“也是,他堂堂国舅爷、永平侯,春熙楼再好,也比不上皇家盛宴。没什么稀罕的。”

      这已经是第二次提到永平侯是国舅爷了。

      罗振兴心里有些肯定了。

      他笑道:“姐夫喜欢吃什么我不知道,不过,我三婶却最喜欢吃春熙楼的烤乳猪……”说到这里,他“哎呀”一声,“我怎么忘了,应该到春熙楼订一只带去,让三婶也高兴高兴的。”

      钱公子忙道:“你说的三婶,是柳阁老家的千金吧?”

      罗振兴点头:“柳阁老已经致仕归乡了。”

      钱公子却笑道:“就算这样,我却听说李阁老的新茶税困难颇多啊!”

      罗振兴呵呵笑:“今天走亲戚,不谈这些,不谈这些!”

      钱公子笑道:“也是!”又道,“既然如此,我也不能空着手去打秋风。这样,我快马加鞭,这就去春熙楼订一只乳猪送到三叔家。”

      从罗大人变成了“三叔”……

      罗振兴笑望着他:“不用,不用。哪能让你破费。”

      “再说下去就不是兄弟了。”钱公子很是爽朗,不待罗振兴回答,已扬鞭而去。

      钱公子在罗家众人到达钱唐胡同之前已经置办好了烤乳猪,正带着春熙楼的两个伙计在罗华义门口等。

      罗振兴怔住,然后发现钱公子一直挂在腰间的那块雕着步步高升的羊脂玉佩不见了。

      他暗暗点头,叩了三叔家的门。

      三太太看见他们,喜出望外,忙叫了三老爷出来待客,又亲自张罗着准备晚饭。

      大太太拦住了她:“外面还有个烤乳猪,是兴哥买的。你让厨房随便做几样小菜就行了。我们妯娌坐下好好说说话儿。”

      三太太听了更是欢喜,叫了妈妈们把烤乳猪拿去厨房,挽了大太太手去了正屋的堂屋。

      大家坐下,大太太就问起了五爷、六爷。

      “去学堂了。”三太太笑容有些勉强,“老爷被困在燕京,总不能耽搁了孩子们的学业吧!正好中山侯府的家学离这只隔一个胡同,我就把孩子放那里了。”

      大太太颇有些意外:“你和中山侯府唐家很熟吗?”

      第一卷第五十七章私语

      “和他们家倒不熟。”三太太道,“不过他们家请的一位门生的侄儿,姓赵,学问很好,是因为这个才去的。说起来,唐家为人跋扈,并不好相与。赵先生原也是碍着朋友的面子才去的。准备教完了今年就辞馆的。我听着一年的束修十五两银子,四级衣裳各一套,配一个小厮。还准备商量老爷,这样的费用我们也承担的起,不如请到家里专教开哥和誉哥。”

      大太太很是吃惊:“束修十五两银子,四季衣裳各一套,配个小厮。这也太……”说着,沉吟道,“三弟妹这个主意好,如果真是专业按,还不如请来家里。什么东西都可以马虎,孩子们的学业可马虎不得。说起来,我们又没有分家,这钱就从公中出了吧!”

      三太太一怔,忙道:“这怎么能行……”

      大太太已携了三太太的手:“一家人不说两家的话。”又道,“既然赵先生想辞馆,想来是不满意东家了。我看,不如将束修提到每年二十两,四季衣裳各两套,配个小厮。我看倒座还有个小院,不如把那小院专拨给先生用。”

      三太太还欲推辞,大太太已笑道:“我是大嫂,你得听我的。”

      柳家这个时候倒下,对于人情世事,三太太比平常更敏感。大太太许承的东西并不贵重,三老爷也不是负担不起,但大太太的这番话却让三太太很是感激。

      她握了大太太的手,眼角有点湿润,重重地点头。

      大太太就望着静静围坐在她们面前的五娘、十娘和十一娘笑道:“我们大人说些家长里短的,你们听着也无趣。你们三婶屋后有两株梨树,这个时候应该开花了。让妈妈们领你们到院子里转转去。免得难受。”

      三太太听出音来,知道大太太是要支了几个女儿和她说体己话。笑帮腔道:“到梨花树下坐着喝茶更惬意!”又叫了贴身的妈妈带几个人去后院转转。

      三个人明白过来,曲膝给大太太和三太太行礼,然后跟着妈妈去了院子里。

      大太太就长长地叹了口气,苦笑着望着三太太:“三个一般长短了。真有操不完的心。”

      三太太朝着身边的丫鬟使了个眼色,丫鬟们无声无息地退了下去。

      她笑道:“等她们做了母亲,自然就明白您的一番苦心了。”

      “但愿有那日。”大太太语气怏怏地应了一句。然后坐直了身子,问三太太:“对了,你可认识哪家适龄的公子?说起来,五娘和十娘年纪也不小了。你也知道,她们都是庶出的。我们看得上人家,人家未必看得上我们。真是让我愁死了。”

      原来是为这事!

      三太太想到在余杭守孝时听到的一些风言风语……不由笑道:“如果是从前,问问我娘,总能找到几个合适的。”

      “可现在却……”满脸的歉意。

      “看我,说着说着,又说到你的伤心处了。”大太太自责地道。

      “不关大嫂的事。”三太太眼角一红,“是我自己想不开罢了。”

      大太太安慰了三太太几句,然后叹了口气,把话题又绕了回来:“其他的我也不敢想,只求人品端正,家世清白就行啊!”

      三太太见她念念不忘,只好道:“大嫂放心,我会帮着看着点的。”

      大太太点了点头,还欲说什么,有小丫鬟进来禀道:“两位爷下学回来了!”

      三太太满脸是笑:“快进来,他们大伯母来了。”

      大太太见状,知道自己所求之事泡汤了。

      从三太太那里出来,大太太的神色有些恍惚。

      罗振兴看在眼里。

      回到家里,他和母亲说体己话:“……您今天怎么突然想到去护国寺?又不辞辛苦地去了三叔家里?”

      大老爷一早出去还没有回来,加上今天去三太太那里去没有得偿所愿,她心里有些不痛快。她也想和人说说话,就把这件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儿子:“……要是十一娘的事成了,五娘和十娘就得赶快嫁出去。我瞧着姜夫人的意思挺满意的,这还有一个没着落呢?”

      罗振兴之前隐隐听妻子提起过,当时只觉得是妇人的荒唐言,现在亲耳听母亲一说,不由沉了脸:“娘,大姐还好好的,您怎么能……?

      “你懂什么?”大太太见一向孝顺的儿子竟然出言顶撞她,想到万一女儿走了,外孙还有这个舅舅撑腰,哪些儿子因为对这件事生出罅隙来就不好了,又想到,说不定因为这件事,能让儿子感受到世事的艰难,她索性道,“人走茶凉,人死灯灭。侯爷再念旧情,可天天看着新人笑,任是那铁打的也要变绕指柔。到时候谁知道会出什么妖蛾子?现在不早做打算,难道等谆哥####再去谋划不成?你可别忘了,他上有祖母,下有父亲,我们再怎么亲,也是外家。就是有心,只怕到时候也鞭长莫及。”

      “侯爷不是这样的人!”罗振兴把徐令宜暗中去拜访国子监祭酒的事告诉了母亲。“他完全可以在我面前夸耀一番。可他却什么也没有告诉我!要不是祭酒在我面前提及,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

      “侯爷是什么人?有谁比你大姐更清楚!”大太太不以为然,“我这段日子忙前忙后,也没有顾得上和你说话。我看着你比在余杭大不相同,可是出了什么事?”

      罗振兴有些意外。他没有想到母亲会问他这个,更不明白母亲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进了国子监以后,突然发现以前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大太太没等儿子回答,冷冷一笑,“你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侯爷到国子监给你打招呼,你要是那祭酒,只怕也会卖弄这人情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8: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