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庄子的故事》-第2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次来宋国,他是慕名而来,专门来请教道家杨朱的。遗憾地是,杨朱不在,错过了请教的机会。

      公孙鞅,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的那个商鞅。

      不过此时的公孙鞅,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魏国没有得到重用,还受人陷害。报国无门,他有些心灰意冷。

      一个人春风得意的时候,信奉的是儒家学说,当一个人失意倒霉的时候,就特别信奉道家学说,公孙鞅也不例外。

      “道家讲的是治心!而墨家、儒家和其他学说讲的是治世!道家学说有道家学说的道理,道家学说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合而成的!大多数人的理解是,道家把社会化整为零了。只有我们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这个社会才能和谐。

      而儒家和墨家等学说认为,道家的方法不可取。如果所有的人都学习道家学说,我们这个国家就要完蛋!为什么呢?这个社会化整为零了还不成了一盘散沙?外敌入侵了怎么办?大家团结不起来,是不是?所以!太多地人反对道家,认为道家学说不可以用来治世。

      而不用道家的学说来治理人心的话,单纯地用儒家或者墨家或者其他学说来处理社会的话,又都存在着一定地弊端。

      其实!这个社会需要法治!管理社会、管理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法,国民需要一个标准地行为尺度,违背了这个尺度就要受到惩罚……”

      公孙鞅认为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律法,必须严格执行律法,任何人不能逾越、不能有特权。另外!对社会还要进行一系列地改革,要打破旧有制度,建立一个全新地制度,构建新的社会格局……

      讲到后来,庄周与青儿都听不懂了。两人只是张着嘴巴,瞪大着眼睛看着公孙鞅。

      公孙鞅讲到兴处,口水四溅,溅到庄周的头顶上和对面青儿的脸上。庄周和青儿两人苦不堪言,可见公孙鞅很受人尊敬,又很有气场,两人也佩服,也就不好意思点破了。庄周难受得只吸鼻子,青儿不停地用手摸着溅到脸上来的口水。两人的那个样子,公孙鞅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围观的人见这个公孙鞅讲的很有道理,都静静地听着。有时!还大声地叫好,还热烈地鼓掌。

      第37章 秦孝公的招贤令

      “人才!他才是个治世的大才!”

      “是啊!是啊!他讲的法与别人讲的法不一样,他不光**,他还讲一整套地改革方案。”

      “好是好!只可惜!实施起来不容易!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的哪个诸侯国不在讲改革?魏国就是一个例子,可惜!半途而废!要是改革起来那么容易,公孙鞅就不会离开魏国了。”

      “是啊!是啊!”

      公孙鞅讲完,周围的人就议论了起来。

      大家都一致认为公孙鞅是个大才,只可惜跟错主子了。

      可是?在当今社会,在大周天下,除了魏国国君算是个明君外,又有哪个国君能入这些才子的法眼呢?魏国都无法容人,其他诸侯国那里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公孙鞅讲完了,庄周与青儿两人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庄周摸了一下头,感觉头顶上都是湿的,都是公孙鞅讲话时蹦出来的口水。青儿用两只手不停地擦着脸,生怕没有擦干净。

      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公孙鞅演讲到兴奋之处,是偶尔溅出了口水,可也不至于那么多。

      听大人们讲起了大周天下的事,两人都认真地听了起来。特别是庄周,他没有离开过蒙县墨家分坛,一直守在这里,对于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别人一说起来,他就特别地向往。潶言格醉心章节已上传

      他只知道在宋国的周围有韩国、魏国、楚国、齐国、卫国、赵国等等。在更远地地方还有中山国,燕国,在西边还有一个秦国,在东南方还有吴越。在南方的蛮荒之地,还有许多小国家。

      青儿知道得多一些,她也去过一些地方。她是在秦国出生的,后来到了魏国。再到楚国,而后到齐国,辗转到现在的宋国。

      这些所有的诸侯国,都属于周朝,大周天下,大家都是周天子的子民。

      当时的大周天子是周显王。周显王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为上一代大周天子周烈王的弟弟。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21年在位,共在位48年。

      周朝到了周显王时期,早已名存实亡,四崩五裂。当时的周朝,被齐、楚、燕、赵、魏、韩、秦七大诸侯国割据。除了七大诸侯国外,还有许多小诸侯国,宋国也是其中之一。在七大诸侯国中,秦国与韩国实力相对弱小一样。其他几国,都相当地强悍。特别是魏国,实力最强。

      当时的天下才子,都以为在魏国可以一展抱负,都先后奔赴魏国。结果!大多数人都碰鼻而回。有的人,还丢了性命。

      可是!除了魏国外,哪里才是才子们施展才能的地方呢?除了魏国就是当时的楚国。可是!去过楚国的人都知道,楚国也不是人呆的地方。楚国的君臣都很成见,从来就不待见无名小辈,不相信陌生人。

      除了楚国就是东海之滨的齐国了。

      齐国是宋国的邻居,别人不知道可宋国人知道,齐国是一个暗藏杀心的诸侯国。齐国野心勃勃,蓄势待发,一直在寻找机会占领其他国家。表面上,还装出一副不敢招惹别人的样子。

      燕国地处北方苦寒之地,没有什么发展。赵国是一个比秦国和韩国稍微好一点的诸侯国,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没有多少才子愿意前往。

      周朝虽然很大,可被诸侯割据,才子都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由地一个个叹息起来,都不知道自己将来去往何处,一展自己的才学。

      “你们怎么不去往秦国呢?”

      就在这时,人群外走来了几个青年才俊。

      “慎子?怎么是你?”

      公孙鞅跑步上前,一把抓住其中一个人的双手,激动不已。

      “原来你在这个地方啊?怪不得了,魏国在到处找你!你躲到宋国来了。”看见公孙鞅,慎子也是很激动。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刚刚结识的新朋友,申不害!这位!邹忌!这位!淳于髡!这位是!……”

      慎子,赵国邯郸人。申不害,郑国京邑人。驺忌,齐国人,美男子一个。淳于髡,齐鲁黄县人。

      大家相识之后,公孙鞅又问起慎子,为什么要去秦国?

      秦国是个穷国,那里不仅穷,而且!连连战乱,几乎到了亡国的地步了,去秦国?有发展前途吗?

      “你看?这是什么?”慎子说着,拿出一卷竹简,递给公孙鞅。

      公孙鞅接过竹简,认真地看了起来。

      “秦国秦孝公的招贤令!”

      “秦国也招贤了?”

      “他们的国家那么穷,他们能养得起人才吧?”

      周围的人不由地议论起来。

      秦孝公,秦国刚刚即位的一任新君。

      秦孝公的招贤令,原文如下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我不欲【创建和谐家园】分土,我公孙鞅只想一展才学而已也!”

      看完秦孝公的招贤令,公孙鞅叹息一声。

      想起在魏国的遭遇,他还是觉得后怕。

      秦公的招贤令虽然真情流露,可是!世事难料,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变卦。还有!任何君主都有自己的难处,特别是初登大宝的人,政权根基不牢,内忧外患,改革起来是很艰难的。

      公孙鞅知道,他以法治国的策略是要以强大地武力作为保障的!没有绝对地武力来保护,是很难实施下去的。而在这个时候,往往容易引起内乱和内外勾结引来外敌入侵……

      “你去还是不去?”慎子追问道。

      “容我想想?”公孙鞅沉思不语。

      站在一旁的申不害等人,一个个都有些按捺不住,小声地说了起来。他们都想去秦国一试,施展自己的才学。

      “你可以去试一下啊?”庄周牵着青儿的手,走了过来,对公孙鞅说道。

      刚才听众人说话,他听懂了一些。

      “嗯!可我是来找杨朱前辈的,我还没有等到他老人家啊?”

      庄周抬着头,看着一脸愁云的公孙鞅,说道“不是说后会有期吗?”

      “嗯!后会有期!”

      公孙鞅又习惯性地伸手过来,摸着庄周的脑袋。

      第38章 拳打淳于髡

      公孙鞅又等了杨朱三天,还是没有等到杨朱。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去往秦国,会会那位新任的国君秦孝公。

      他认为,秦国的穷都不是问题,只要秦国没有了战争,三五年内就可以脱贫,十年内就可以变样,三五十年内就可以强国。秦国虽然贫穷,可秦国国土广阔,有发展的潜力。

      还有!秦国连连战乱,秦国人民早就盼着改变了。人心思变,有利于他的变法实施。

      这天!公孙鞅最后一次看望庄周与杨青儿,并打听杨朱的消息。见庄周与青儿摇头,公孙鞅叹息一声,说了一声“保重”之后,转身离去。

      经过几天的相处,庄周很尊敬这位自称大哥的人。青儿对公孙鞅的印象也很好,不舍得他离开。

      公孙鞅走后,慎子和申不害等人也先后走了。

      也不知为什么,公孙鞅走后,诸子百家大讲坛这边的所有人,都心情很沉重。在公孙鞅未去秦国之前,大家都非常地激动,都劝说着公孙鞅去一展才学。

      也许?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地想法,那就是在这个乱世时期,你有才学又有什么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知哪里才更适应我们去生存、去发展?

      庄周与青儿两人,在众人的保护下,一切依旧。

      早上去树林里练拳、练剑、练双剑合壁。吃过早饭,去诸子百家大讲坛那边抢一个座位,听各国来的才子们发表演讲。下午,跟随保护他们的道士去各个前辈、好友、敬仰、相同爱好的人那里,交流学问和武功。晚上,与大家一起交流一天的心得。跪求百独一下潶眼歌

      现在的庄周,不需要制作皮鞋了。他的生活费用都有人打理,不愁吃不愁穿。在禽滑厘时期,他还要靠制作皮鞋来养活自己。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苦练,如今!庄周与青儿的双剑合壁,修炼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过!没有经过实战,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用到实战中去。

      一缕晨曦透过山顶的树叶之间洒照下来,树林中顿时变得五彩缤纷,人间幻境一般。树林中的树叶,树边的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露珠闪烁着好看地光芒。

      “天衣无缝!”

      “上开下合!”

      “横扫千军!”

      “一剑封喉”

      “……”

      树林中,传来两个稚嫩地声音。

      庄周与青儿两人,在晨曦下,练着墨家剑法中的双剑合壁。

      在树林的边缘,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双手抱着膀子,远远地瞧着热闹。

      这是一个长得很壮实,看上去眉清目秀的美男子。不过?仔细看上去,他的眼神中倒是有着几分戏谑。一看就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家伙。

      另外!他的额头上,好像有一个不是很明显地印记,那种烙印罪犯而烙下的那种印记。他的这个印记,可能是胎记吧?

      在那个时期,有的罪犯和奴隶身上,都被烙了印记。烙印,是把带有印记的铁器在火里烧热,然后烙印到罪犯和奴隶身上。就跟在罪犯和奴隶身上盖了印章、贴了封条一样,别人一眼就能认出你。

      “啪!啪!啪!”

      “好!”

      庄周与青儿练完双剑合壁,收势。树林边,传来一阵掌声和叫好声。

      两人一边擦着汗,一边朝着那边看着。这才发现,那边站着一个人。

      这人庄周与青儿都认识。他不是别人,正是那天与慎子一起来的那个叫淳于髡的人。

      也不知为什么,庄周很讨厌这个人。青儿也一样,不是很喜欢他。诸子百家讲坛内,有很多人都不待见他。这个人有才学,可这个人就是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学,喜欢与别人辩论。另外!他从来不给别人面子。挖苦、讽刺、调侃、嘲弄,无所不精。

      两人扫了一眼是他,就没有搭理,收拾着衣服,准备走人。

      在这之前,淳于髡已经在背后说过两人的“坏话”。就拿两人睡一起的事说笑,说两人那么小就知道干那事了。他说两人抱在一起不是干那事是干什么?你以为小孩子不知道啊?小孩子不知道还没有看见大人那个啊?模仿呗?

      他说大人那个能生小孩,小孩子干那个是闹着玩,也能得到快乐。反正!虽然是笑话,可十分难听。

      “练双剑合壁啊!最适应你们两个人了!什么叫双剑合壁?双剑合壁就是两人一条心,心意相通,就能把剑练好!你们两个啊!天生地一对!啊!你别走啊?我还想教你们俩练剑呢!你刚才那一招,错了!不应该那么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7 11: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