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带着异能兴农家作者:捡贝拾珠》-第6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最反感的要算徐九菊了。

      “这样拖泥带水的,你干什么非得买她的的房子?我们把门市搬到原先的学堂里(宏远爹买的老光棍的那处闲院,学堂搬进新房后,现在正闲置着),不就是在胡同里头吗?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的货好,人们照样来买。”徐九菊气呼呼地说。

      她自从搬进梁世荣的北房西里间屋后,心里滋儿的不行。屋子宽敞明亮,还避免了看婆婆的脸色。在那里委窝就窝(不出家门就能办事),看孩子、干家务、做买卖,三不耽误,正乐得睡梦里都是笑。

      如果搬出去,来回跑不说,还得搬进家里的两间西厢房里。公公婆婆晚上给三小姑作伴儿,白天还是回家来;三小姑梁艳秋虽然住在孤儿院,但人家还未出阁,北房西里间屋还得给她留着。

      在宽敞地方待惯了,一想起那两间小西房心里就憋屈。再说,整天和婆婆梁赵氏碰面,说不定哪会儿激起火花来,又是一场婆媳大战。她已厌倦了吵吵闹闹的日子。

      说搬进原来的学堂也是气话。在那里倒是能独门独院,但是不在当街了,买卖肯定会受影响。

      “我是看她正在难处里,帮她一把。”宏远爹不好意思地说。

      “反正她是租赁你的房子,干脆让她的老人去原来的学堂里住。她把房子、地都卖了,钱拿起来了,还嫌好道歹呀?”徐九菊一边继续发着牢骚,一边往回拾话。

      梁龙勤闷头抽了一锅子旱烟,见儿子、儿媳们说的都很浮浅,掂着烟袋锅子说:“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浮皮潦草的小事。咱只要买了她的房。让她的老人住在哪里,都是咱家的房子。她也说不出什么来。关键是两个老人百年以后,在哪里停灵?谁给他们发送?!”

      “她呗!她把老人的房子、地卖了,钱她拿走了。她不发送谁发送!”徐九菊嘴快,立马回道。

      “那停灵呢?总不能在大街上吧?!”梁德贵呛了妻子一句。

      “还有出殡,她一个人把老人的棺材背到坟上去?”梁龙勤望着徐九菊问了一句。

      “这……”徐九菊语塞。

      宏远爹和梁德贵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望着父亲只【创建和谐家园】。

      “在咱农村,没儿子的绝户老人,老了(过世)后,近门当家。谁发送谁䞍受宅院。”梁龙勤继续说:“有老人在世,出了门的闺女回来处理老人房产,在农村是一大忌。你把房产处理了,钱拿走了。等老人百年之后,连个停灵的地方都没有。外人没了图头,谁还管你的事?!如果有人再因此记恨她,那就更糟了。到时候啊,连个给她操持的人都没有了。”

      “还真是这么个理儿!”宏远爹点点头。说。

      “再说了,她把老人的财产都卖了,钱就成了有数的了。谁知道两个老人还能活多少年?黄泉路上没老少。万一她走在老人前头,老人可真就要什么没什么了。”梁龙勤又说:“我听说,梁大柳的男人好赌个小钱儿,两口子为这没少吵架。保不住,世荣叔就是因为这个不愿在那里住的呢!”

      “真要这样,他把房钱骗去赌输了,大柳姑就是有孝心,也没能力管两个老人了。”梁德贵接过话头说道。

      “是啊,她的老人赁着二哥的房子,我们老邻背舍的住着。总不能看着老人饿着吧。尤其是二嫂,那个热心肠,还不把她的老人全养起来啊!”徐九菊望了望宏远爹。心里话,人家这是算计到你头上了,还出好心呢!

      “要是这样的话,那。这房子我们不买了?”宏远爹擓了擓后脑勺,有些发愁的又说:“可是,如果不买的话,门市就得挪出来!”

      “要我说,你先别回绝她哩。”梁龙勤对宏远爹说:“买卖房子土地不是小事,最好听听两个老人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利害直接关系人。如果他们说的也和他的女儿一样,这房子咱不能买。如果老人有别的想法,咱再看事做事。”

      “离得这么远,谁给他们说去呀?”宏远爹忧愁地望着梁龙勤说。

      “咱找牙行里的人,掏点费用。不像她,为了省俩钱儿就自己下趟子。这叫不会办事!”

      ……………………

      牙行里的人很快传来信息:

      原来,梁世荣老两口并不打算卖房。而是想把地卖了养老,房子留给老两口百年后给发丧的人。并且指名要把地卖给梁德福。卖地钱也由梁德福给保存着。老两口用多少,取多少。最后由女儿多退少补。

      房子也还租给梁德福,只给他们腾出东里间屋就行。需要雇人的时候,也由梁德福出面给雇。

      据说,老两口是看不惯女婿赌钱才想出这个主意的。在那里住着生闲气,回来又没人管,只好卖地自己养活自己。又怕钱到了女儿手里,被女婿骗了走,老两口落个钱财两空。

      梁德福靠“神气儿”发家致富,也传到梁世荣老两口的耳朵里。二人觉得梁德福夫妇二人都是实在人,心地善良。如今又富有了,在梁家屯里,是老两口唯一信赖的人家。又有先前的租赁合同,老两口这才提出了这个“不情之请”。

      梁大柳一时财迷心窍,执行起来走了板儿。

      ……………………

      “爹说,要是这样的话,还可以考虑。”宏远爹对宏远娘说:“爹让咱自己拿主意。”

      他刚从梁龙勤那里商量定夺回来。因为这事不仅仅是养老,还有以后的丧葬,涉及面太大,他和宏远娘不敢自己做主。

      “不过,要是雇人伺候这两个老人,房子就显得太挤了。让三弟他们搬出来,买卖又在那里,来回跑的话,他们两个人肯定照顾不过来。”

      “你没跟三弟他们商量啊?”宏远娘问道。

      “没有。现在买卖是他们自己的,我要这样直直地给人家商量,还不等于往外撵他们?!”

      “也是的。”宏远娘皱了一下眉头,继续说:“这是个很棘手的事。还有雇人上,咱出面给他们联系人行,价钱得让他们自己说。咱要管的话,多了雇主不高兴,少了雇工不同意。一手托不起两家啊!”

      “听说两个老人生活还能自理,也就是一天做三顿饭,洗洗涮涮的。”宏远爹说着,用手擓了一下后脑勺:“慧敏,我有个想法,你看行不行?”

      “行不行你先说出来呀?说出来咱再商量。”

      “我想,让他们两个去咱食堂里去吃,家里不按锅灶,省一大些事,两家东、西里间住着,也就不显挤了。”

      “你的意思是不给他们雇人了?”

      “只要他们能自理了,就不给他们雇。不能自理了再说。”

      ¡°ÄÇ£¬Ï´Ï´äÌä̵ÄÄØ£¿¡±

      “这……”宏远爹一愣神:“我……没考虑。”

      “让他们一月拿多少钱?”

      “……”

      “要说呢,他们拿不拿钱咱不在乎,”宏远娘见宏远爹回答不上来,继续说:“不过,咱和他们不沾亲不带故的,都出了八、九服了,咱院儿里人怎么看?再说,人家的心里也不踏实啊。不如把话说明了,该拿多少就让他们拿多少。这样他们吃着也仗义。”

      “倒是这么个理儿。可是,咱收多少才好呢?既得交代了本人,还得交代了村里。”

      偎在宏远娘怀里捡耳朵的梁晓乐听到这里,心里猛然一动:机遇来啦!

      和建孤儿院一样,她也曾设想过要建一个养老院,把奇典大神赋予自己的“造福于人类”发扬光大!苦于没有机会,也只能把这个设想埋藏在心底。

      囡囡被抢劫一事,让她救出了五个无家可归的【创建和谐家园】,碰撞出了建立孤儿院的机遇。她抓住了,也努力了,孤儿院真得就建立起来了。

      现在,建立养老院的机遇又来到了面前:梁世荣的女儿要卖父母的房地产用于老人养老;梁世荣老俩口的意思虽然与女儿有所区别,但大同小异,也是想卖地养老。而宏远爹娘说的让其到食堂里吃饭,不就是养老院的雏形吗?

      对呀!何不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以梁世荣为例,建一个养老院,收留社会上无依无靠的老人(这其中也有对自己最好的王奶奶夫妇)。把这项福利事业,在这个空间里发展起来。

      机遇巧就巧在梁世荣要卖地养老!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自己要兴办养老院,那周折就费大了。因为这个家终究不是慈善机构,平白无故收留孤寡老人,一定会让人们议论的。再说了,这个时空还不是法制社会,就算自己顶着舆论成立起来,一旦社会上的孤寡老人蜂拥而至,基础建设跟不上,自己难免掌控不了。

      梁世荣正好为自己提供了一个依据:

      既然没法可依,那就用物资和金钱制约一下。定出一个框框,既方便了孤寡老人,自己的事业还能得到发展。

      梁晓乐想到这里,与宏远娘对接上了灵魂,顺着宏远爹说的意思发挥起来。(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成立养老院

      宏远娘(梁晓乐):“你这一说,我忽然想起一个办法来,咱不如就此成立一个养老院,专门收留像世荣奶奶这样的老人。吃喝拉撒睡,包括洗衣洗澡,看病买药,全部有养老院工作人员负责。百年之后,由养老院负责发送。自己的亲戚朋友,隔段时间来看看,给老人解解闷,也就行了。”

      “就像建立孤儿院一样?”宏远爹迷惑不解。

      宏远娘(梁晓乐):“性质差不多。不过呢,孤儿院是咱先付出,等孤儿们长大以后,再回报;养老院则是咱先向他们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再为他们服务。老人奔波了一辈子,多少都会有些家产。”

      “咱们收多少呢?”

      宏远娘(梁晓乐):“咱商量着定。宏远他爷爷奶奶一个人带二亩地入伙。他们的这二亩地,指的是地租,地还是他们的。老人如果带地入养老院,在养老院里养老送终,这地就是养老院里的了,等于老人把地卖给了养老院。这自然和带地入伙的有区别。你看,咱按带地入伙的一半儿收地,怎么样?”

      “你是说一个老人一亩地?”

      宏远娘(梁晓乐):“嗯,这样的话,穷一些的孤寡老人也能进的来。我看咱这里的人家,一家最少也有四、五亩。好户好地多,穷户破地多,哪家都有地。”

      “差不多。孤寡老人家的地不见得少。哎,你说的这一亩地,是不是指的都是好地?”

      宏远娘(梁晓乐):“不见得。给什么地咱都要。你也见了,咱买的种果树的那二十五亩零散地,今年的棉花长得多好。只要是地就行,不分好赖。”

      “这话咱俩知道也就行了,别说出去。有那小气的人,保不准会把好地换成破地交过来。”

      宏远爹说着,自己先笑了。

      宏远娘也笑了笑。

      宏远娘(梁晓乐):“没想到你还有这个小心眼儿!”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宏远娘(梁晓乐):“还有,农村不是有谁发送老人谁䞍受宅院的乡俗吗?凡是进养老院的老人,百年以后,一律由养老院发送。他们的宅院归养老院。”

      “嗯,这条说得过理儿去!”

      宏远娘(梁晓乐):“这样,咱就可以定一个制度:每一个进养老院的老人,每人都要带着一亩地、半处宅院。是夫妇俩的带一处。进入养老院以后,由养老院负担老人的一切费用。养老院就设在新房里。夫妇俩的住有套间的,单身的住单间。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或是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只要达到了这个条件,就可以加入。现时咱的房子还少,先接受孤寡老人。以后发展壮大了,有儿有女的老人也可以住进来。”

      “是不是也和孤儿院一样,在食堂里吃?”

      宏远娘(梁晓乐):“人少的时候在一块儿。等以后人多了,给养老院和孤儿院建一个食堂,让他们就近用饭。也和我们的一样,吃自选餐。饭菜多样化。谁想吃什么,给食堂说一声。尽量让老人、孩子们吃的顺心,吃的舒服。”

      “这样对咱也有好处。最起码宅基和土地越来越多。”

      宏远爹总算醒过味儿来了。

      宏远娘(梁晓乐):“有付出就有回报。对社会。对咱家,是两全其美的事。”

      “行,我给族长说一声去。然后让牙行再去征求世荣爷爷的意见。愿不愿意加入,那就在人家了!”

      ……………………

      当宏远爹对族长一说,和成立孤儿院一样,族长虽然不理解,但表示支持,还给开了证明。

      养老院在梁家屯里正式成立了。

      宏远娘(梁晓乐)和宏远爹商议,养老院院长就由宏远爹担任。工作人员暂时不外聘,就让父亲梁龙勤和继母梁赵氏先管理着。每月每人三百文钱。

      梁晓乐是这样认为的:梁赵氏今年才四十七岁。要在自己的前世现代,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给她这个差事做,把她也算利用起来了;

      梁龙勤今年五十九岁,也还不到退休的年龄。这个老人心地善良,又有韬略,是宏远爹的一个好帮手。你就是不聘任他。他也少帮不了忙。巧支使人的事,梁晓乐干不来。自己一家子,何必不哄老人喜欢?!

      给梁龙、梁赵氏一说,美得梁赵氏不行:一个月三百文钱呀!想不到老了老了又挣上工资了!

      “你们成了工作人员,那地租我就不能再要你们的了。我给你们记着账,以后你们想怎么处理就怎样处理。”宏远爹说。

      梁龙勤笑呵呵地说:“随你吧,我知道你不在乎,你也知道我不在乎。等过了六十岁,我就加入养老院。”

      ………………

      梁世荣老两口详细询问了养老院里的一些规章制度后,高兴的了不得。说:“活着有人伺候,死了有人送终。吃食堂,住新房,还有老人们给做伴儿说话,上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随即让女婿套车,把他们送了过来。

      征求了梁世荣的意见后,把他的四亩地和宏远爹租赁的这处宅院,划归给养老院,剩下的那三亩,按当时的最高价卖给了宏远爹。并在族长那里写了过户手续。

      梁大柳虽然少落了钱,但父母亲有人接管了,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心里也很满意。

      ……………………

      “梁德福成立了养老院,一个老人只要带着一亩地、半处宅子,就可以住进去。住的是新盖的瓦房,吃的是他们家食堂里的自选餐。梁世荣老俩口在里头滋儿的不行。”

      这话很快在梁家屯里传开了。没儿没女或是像梁世荣一样,有女儿,但都嫁出村的老人们,开始动了心。结着伴儿地到养老院里参看,询问有关事项。

      梁世荣更是现身说法:“长期在闺女家住,对孩子也是一种负担,自己也不适应。在这里有人照顾,有人聊天,可比在家里强多了。”

      “吃的也挺好。”梁世荣老伴儿说:“一天三顿饭,顿顿都十几样饭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青菜,一年四季的都有。想吃肉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在这里吃上一天饭,比咱家里一年吃的样数都过。”

      “最主要是心情好。”梁世荣接着说:“我来时身体很不好。到了这里以后,德福院长给我请了郎中,抓了两付中药吃。这不,什么毛病也没有了。吃什么都香甜的不行。”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1 06: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