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带着异能兴农家作者:捡贝拾珠》-第4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饺子很快熟了!

      宏远娘先把自己家里的饭碗盛上饺子,放到八仙桌上,让屋里观看的人们先吃着。然后冲庭院里喊道:“饺子熟了,拿碗来。”

      人们一个挨一个地进到堂屋里,把碗放在宏远娘预备在风箱上一个大盘子里。宏远娘往碗里扣上一笊篱,碗被装的冒尖竖流。

      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村子大了么人也出。有那爱沾小便宜的人家,拿了一个大海碗(最大号的碗,能盛三吃饭碗)。宏远娘也不吝啬,照样盛的冒尖。

      更笑人的是,极品二奶奶钱如伏梁钱氏,竟然拿了一个陶瓷盆来。边往屋里挤边说:“我家人多,一碗分不着。俺二侄儿媳妇最疼她二大娘了。”意思是告诉村里人们:“俺们是一家子,多要是应当应份的。”

      因为不知来多少人,梁晓乐担心饺子不够。她站在灶台前,脑子里想象着满锅的三鲜馅儿的饺子,在心里默念着“一个变俩俩变仨,成十成百往上加”,管用不管用她不知道,反正自己这么祈盼。(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五章 求留

      堂屋里的六个人吃了一碗又一碗,每个人都吃了肚儿圆。

      外面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都是拿着空碗来,端着满碗饺子走。

      而锅里的饺子,怎么捞,还是那么多。直捞到晚上戌时末,全村的人家都有了饺子,宏远娘又把自己家里碗、碟、箅子里都捞满了,那饺子才不见了踪影。

      这一来,村里人的话题,一下全转移到了饺子上。谁也不提要饭儿病人的事了。

      等人们都走了以后,宏远娘放上饭桌自己一家人吃饭。

      梁晓乐吃着吃着饺子,忽然“啊”的一声大叫起来。

      “怎么了?”宏远娘问。

      “我把给王奶奶的那碗饺子给了洛洛他们了,忘了再给王奶奶送一碗去。”

      “你做得对,王奶奶不会怪罪你的。”宏远爹抢着说。

      “不嘛,大奶奶有,王奶奶没有,王奶奶会不高兴的。”说着端起一碗饺子,让梁玉云给她作伴,给王奶奶送去。

      “你个小脑瓜儿呀,怎么想这么多事呢?!”宏远娘刮了一下梁晓乐的小鼻子,无限感慨地说。

      ……………………

      七天以后,梅银花果然痊愈了。除了好有些虚弱外,一点儿不适也感觉不到了。

      村里人的那场闹剧,辛庆同是后来听说的。当他得知妻子得的是伤寒病,被宏远娘用“神饺子”治好后,感动的热泪盈眶。夫妻二人带着儿子辛洛,来到宏远家,给宏远爹、宏远娘磕了一个响头,还要磕。被宏远爹娘拉住了。嘴里“救命恩人”、“观音菩萨”地说了一大堆。

      “谁都有难着的时候。”宏远娘拉着梅银花的手,让他们坐在堂屋里,无限感慨地说:“大家互相帮一把,就熬过来了。是老天爷爷帮咱度过的难关,要感谢,咱都得感谢老天爷爷。”

      “有福之人才能接到老天爷爷的馈赠。恩人是有福的人,我们跟着沾光。”梅银花由于激动,眼里流下泪来。

      “你别这样称呼。我们年龄差不多,就以姐妹相称。哎,你属什么的?”

      “我属鼠。”

      “哦。我属虎。你比我大两岁,你是姐姐。”

      “使不得,使不得!我们还是按主仆来称呼。

      “主仆?”宏远娘一惊,怎么出来主仆关系了?

      “恩人,是这样的,”梅银花望了一眼辛庆同,见辛庆同用眼神鼓励她,长舒了一口气。接着说:“我们两个人商量了两、三天了。用大米白面救济穷人的,天下难找;用神饺子给人治病的,也是绝无仅有。我们遇见神仙了,遇见菩萨心肠的好心人了。我们是落难之人,没有别的回报你们,甘愿在你家里当奴仆。活着为你们尽忠尽孝,死了变牛变马,为你们效劳。”

      “使不得!”宏远娘忙摆着手说:“我们都是普通人,因为有一样的经历。所以比别人更了解你们。你们住在这里可以,我吃什么让你们吃什么。别的。咱什么也不说。”

      “恩人要是不答应,就是拒绝我们。不让我们在这里了。”辛庆同在一旁说。

      “不是我们不留你们。”宏远爹说:“常言说故土难离,你们背乡离井不容易。这样吧,眼看就要过年了,你们就在这里住着,只管安心保养身子。等天气暖和了,我资助你们回老家,与家里父母兄弟们团聚。”

      一听说回家,辛庆同夫妇俩的脸色一下暗淡下来。

      “实话对你说吧,恩人,”辛庆同嘴角抽动了一下,“我……已经没脸回去了……”

      停顿了足有两、三分钟,辛庆同眼里流下泪来,才又苦涩地说:“家里遭了洪水,地里颗粒没收,房子也都被冲倒了。乡亲们投亲的投亲,靠友的靠友。都携儿带女出去逃活命去了。我没有亲戚可投奔,只好带着老婆孩子出来讨荒。

      “一出来的时候,我们是五口。本打算到没受灾的地方找个活干,当长工也好,当短工也好,只要有活干,就能养活一家子。

      “出来以后,才知道出来有出来的难处,根本找不着活干。

      “我们一边走,一边讨要。连肚子都要不饱,还经常露宿街头。实在没办法了,就把刚刚七个月大的女儿送了人,让她逃活命儿去了。

      “不久,三岁的小儿子又感冒了,发高烧。由于没有钱,请不起郎中,眼睁睁看着孩子病死在他娘的怀抱里……”

      辛庆同已经哭得泣不成声,梅银花也是眼泪双流。小辛洛脑袋扎在他娘的怀里,一抬也不抬。

      “五口剩了三口,”辛庆同用手比划着,哽咽着又说:“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住,我还有什么脸再回家见父老乡亲。不瞒恩人你说,他们娘俩再有一个去了(死了),我……我就一头撞死,不活了!”

      “恩人,你救活了我,也是救活了俺一家子。俺们一辈子也忘不了你一家人的恩情。俺一家人的命都是你们给的,俺心甘情愿伺候你们一辈子。”梅银花流着眼泪说:“我可以给你们做家务,孩子他爹有力气,庄稼地里的活样样都会。”

      “我也实话对你们说,”宏远爹说:“我也是穷苦里熬出来的。日子刚有了些好转。根本没有考虑过雇人什么的。你们先住着,容我想想。”

      “恩人,我知道你心眼儿好,处处为我们着想。可是,我们在这里吃的是大米白面,鱼肉菜样样有,吃了什么也不做。常言说,无功不受禄,我们吃着心里也不踏实。恩人要是不答应,我们只有离开,到别处去讨要去。”辛庆同很无奈地说。

      “是啊,恩人。这事一天定不下来,我们心里就不踏实一天。我们总不能光在这里吃闲饭儿。有个事做,良心上过得去。”梅银花也说。

      原来,在辛庆同夫妻俩看来,这家生活条件如此好,一定是个大财主。可看到他们的柴门篱笆墙,又不像很富有,觉得很纳闷。便向人们打听。有那热心人,便把梁德福家几次出现的“怪异”,对他们说了。又有“神饺子”治好了梅银花的伤寒病,两口子更认定这家有“神气儿”。

      一个出门在外讨要的人,能以遇见“神”的保护,那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何况吃的喝的这么好,真像进了佛堂一般。两口子商量了商量,便决定留下来,在这里找活干。哪怕做奴仆,也在所不惜。

      宏远娘见他们说出这番话来,知道误解了这个家庭。眼下日子红火,管他们吃住可以,但要长久留下来做工,还没这个打算——因为他们从来没想过雇佣外人。

      一来,自己这些年过穷苦日子过惯了,已经不习惯被人伺候了。现在地是不少,十五亩,按照农村习惯,农忙时雇几个临时工,平时自己和宏远爹侍弄侍弄,满没问题。

      二来呢,自己的情况自己知道,并不是真有。一旦老天爷爷不帮忙了,养活自己一家还够呛。何况还有玉云小姐弟俩。再要收留别人,到时候什么也没有了,自己难堪是小事,把人家挣钱养家的路子也给耽搁了,对不起人家呀?!

      可是,如果现在不答应留下他们,他们势必要离开。冰天雪地的,也对不起他们!

      怎么办呀?人家还等着回答呢?!

      宏远娘怀着矛盾的心里,对辛庆同夫妇说:“这样吧,我们考虑考虑,也给老人说一声,商量一下。明天给你们信儿,怎么样?”

      宏远娘这是使的冷处理法。见他们满腔热忱地指望着留在这里,一盆凉水泼下去,心理儿上受打击太重。答应,自己又确实不需要。冷处理一下,让他们自己冷静冷静,自己也和宏远爹好好商量商量。再给老人说一声,听听老人们的意见。

      “好的。越快越好。”辛庆同夫妇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异样。在他们眼里,“神灵”是不会胡弄人的。高高兴兴领着小辛洛走了。

      “怎么办呀?”等辛庆同一家三口离开以后,宏远爹对宏远娘说:“看来也是实在人,不愿在这里白吃白住,又走投无路,才说出这话来。”

      “这一家子也确实可怜,天灾【创建和谐家园】全赶上了。”宏远娘说:“要说呢,咱家已经有十亩地,算上租赁世荣奶奶的那五亩,就十五亩了。原想农忙时临时雇短工,又怕委屈了你。要不,你给老人商量商量去。让老人給拿个主意。我看老人对咱家的事挺上心的。”

      宏远娘说的是自己的亲身感受。

      宏远娘觉得最近自己经常出现幻觉,神思恍惚中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过后头脑中有印象,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就是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心里常常惴惴不安。

      就拿上次自己迷迷糊糊买了两处租了一处宅院来说,事后还真有些后悔,总觉得这事办的太唐突。谁知,对老公公一说,老公公不但没反对,还帮着出谋划策。

      其实,当时老公公要说不行,坚决反对,自己也不会坚持到底。事后回想起来,真不知当时那份坚决是从哪里来的。

      门市开张一来,买卖一直十分兴旺,一天进七、八两银子,一处宅院钱呀!

      看来,这一步,自己猛对了,老人看对了。往后有什么大事,还得多听听老人的意见。

      正当宏远娘前思后想矛盾重重、宏远爹要去老人那里讨主意的时候,忽听柴门口有人高喊:

      “德福叔,族长让你们去一趟!”(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六章 设想

      这个时空里的族长,虽然掌管着村里的大权,并不像现代的村主任,村中诸事都管。族长的职责就是给村民们开个证明,立个文书,调节一些生死存亡的大事。对于村里打架斗殴或是民事【创建和谐家园】,则采取“民不告,官不究”策略,村民们有事,都是上家找他。所以,村里人很少有人被传唤。

      有什么重要事情呢?

      ºêÔ¶µù»³×Åõßõß²»°²µÄÐÄÇéÀ´µ½×峤¼Ò¡£

      族长表现出少有的热情,把他让到椅子上坐下。

      “把你叫来,是想给你们商量一件事。”族长和蔼地说。

      “什么事啊?族长,你尽管说。”宏远爹见族长很客气,心情也放松下来。

      “是这么回事。有人在野外捡了个小孩儿,小小子儿,六、七岁光景。发现时他母亲已经死在他身边。小孩儿发着烧。”

      “别再是……”宏远爹心有余悸。

      “让李郎中看过了,说是一般感冒。只是孩子身子虚弱,需要调养。考虑到你的家庭条件还好,就把你叫来了。”

      “你的意思是……让我们收留?”宏远爹看出了组长的用意。

      “有这个想法。不过,这事得你们同意。按说呢,你们没有这个义务,不收留也在情理之中。我已问了咱村条件好的几户人家了,他们谁也不愿意收留。条件不好的又养不起。只好把你叫来。这也是积德行善的事,全凭自愿。”

      原来,在这个时空里,如果有小孩子迷路了,或是被抛弃。或是像今天这样,大人了逃荒的路上,有愿意领养的村民,到族长那里说明情况,族长给开个证明,孩子就算正式落户了。

      如果没人领养,族长就给村民做工作。工作做不通,就由族长把孩子送到和尚庙(女孩儿送到姑子庵)里。不过,作为一村族长,还是希望孩子留在村里。因为这是 “积阴德”。的事。

      “我这也是例行公事。”族长继续做工作:“之所以想起你们来,是因为你们上次收留了那一家三口,据说,你们家还真有些说道,能把一个伤寒病人治好了,还散发了很多神饺子,避免了梁家屯里一场灾难。积德行善啊!他一个病孩子,保不准到了你们那里就好了。”

      “族长。我回家和家属商量商量去吧。毕竟是添人进口的事,我不好一个人做主。”

      宏远爹见族长说出这话,解释不是,不解释也不是,家里还有三个人等着做决定,一口回绝又说不出口。只好往后推托。

      “也好。希望你们尽快做出决定。用老天爷给你们的东西积德行善,比从土坷垃里刨出来的灵验。希望你们好好利用。”

      宏远爹本就是个热血汉字,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将军。一回到家,就把族长的话原原本本地说给了宏远娘。

      “这可怎么办???”宏远娘满脸忧愁地说:“只要收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天下没爹没娘的孤儿有的是。传嚷出去,还不都赶着往这里挤啊;咱收的过来吗?”

      “这有什么法子?!咱现在名声在外。族长就是冲着咱家的‘神气儿’。才传唤的咱。”宏远爹也一脸愁云:“早知这样,咱真不该收留他们。”

      “你是说那一家三口?”

      “嗯,还有谁?!”

      “你后悔了”

      “不是后悔,是难住了!”

      ………………

      在一旁捡耳朵的梁晓乐,心情也不轻松。看来,自己用的几次异能,已经在村民中间造成很大反响。而且,人们把梁德福一家给“神化”了,这是她始料不及的。

      要利用异能,就必定出现异端。

      难道说是自己迈的步子太大了,让周围群众和宏远爹娘无法接受?!

      想想自己穿越两个多月来,只是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救治了宏远娘的抑郁症。而且,每一步的迈出,都是被逼出来的。自己还从来没有采取过主动呢。

      可是,空间规模那么庞大,而自己只有二十二年半时间,到时候超不过去,异能和空间就得收回,不只争朝夕行吗?如果自己首先对这些畏首畏尾,还能干成什么事情?!。

      再说,奇典大神借给自己异能和空间时,曾经明确地说过:“在收回异能和空间之前,你如果借助异能和空间把事业发展的够大够强,普济众生,造福于人类,我可以考虑延缓收回时间;假如你的业绩大过我的万有空间规模,受万民拥戴,我将万有空间无条件奉送,伴随你一生。”

      “够大够强”、“普济众生”——这就是奇典大神给自己定的奋斗目标!也是对于自己寄予的厚望!

      自己绝不能对不起奇典大神对自己的厚望,不能浪费自己这逆天的本事。

      “够大够强”:就是让自己在现实中建造一个比万有空间还要庞大的绿色庄园!

      二十二年半,——不,确切地说已经剩了二十二年零三个月多一点儿——在这二十二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自己一定要建起一个比万有空间还要庞大的绿色庄园。在这个庄园里,把前世现代的一切便民设施都建起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3: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