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二天,从王振飞的口中传出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有媒婆给蔡邦静说婆家了,蔡邦静的母亲便不让她再继续上学,而是在家里跟着她学女红。
梁晓乐虽然有心理准备,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被震惊了:这个时空里女孩子读书没有出路已经是事实,能让她们上二年学认识几个字,已经是很不错的家庭了。
蔡邦静的辍学,让梁晓乐心里空落落的。她上学本来就是为了应景儿,是做样子给人看的。想想外面有那么一大堆事情需要自己去处理,自己却整天坐在这里学着原本就会的知识,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娘,蔡邦静不来上学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梁晓乐对宏远娘说。
“为什么?”宏远娘一边吃饭一边问。
“听说有人给她说婆家了,她娘就不叫她来了。”
“嗯。女孩子上太多的学确实没多大用,又不能考取功名。”坐在梁晓乐另一边的宏远爹无限感慨地说。
“爹,娘,我也不想上了?”梁晓乐使了使劲儿,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你才多大呀?!”宏远娘惊奇地笑着说:“人家蔡邦静比你大两岁吧?!”
“嗯,她今年十岁。”由于餐厅里吃饭的人很多,声音吵杂,梁晓乐用两个食指搭了一个“十”。
“还是得?人家十岁,你才八岁,你能跟人家邦静攀比吗?”宏远娘说。
梁晓乐一脸诚恳地说:“先生教的我都会。在那里上也多学不了什么。”
“你的底子我知道。”宏远娘点点头:“其实一开始,就是为了把你关起来,防止你到处跑。”
“啊,原来是这样啊?!早知这样,当初我还不如不上哩?”梁晓乐撇撇小嘴儿,一脸委屈。
宏远娘笑笑:“你不上学干什么去呀?”
梁晓乐眨巴眨巴眼睛,想了想,然后试探着说:“我去做买卖,你们看行吗?”
这一回宏远爹和宏远娘都笑了。
宏远娘笑的差点喷了饭:“还要去做买卖?!你的个子也就刚够着柜台,在那里站一天,还不把你累趴下了?”
宏远爹也说:“咱家里又没有门市,你上哪里打工去?你叔叔家?!还是你二舅家?!”
“我才不给他们打工呢?”梁晓乐脑袋一歪,扮了一个调皮相:“我和爹一样,搞批发。”
“哟,八岁的小孩子竟然说要搞批发?!这口气也忒大了吧。”宏远爹打趣地说道:“你是不是想抢爹的饭碗呀?”
梁晓乐听宏远爹这么一说,不由想到:自己年龄这么小,要单另开一个批发站肯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家里又有宏远爹支撑着,想来想去,觉得自己还真没有用武之地。于是便“哏儿哏儿”地笑起来,以掩饰自己话语失误。
“什么也别想了,还是回到学堂里念你的书去。”宏远爹说完,低头吃起自己的饭来。
“我就不么!蔡邦静不上了,我也不上了。”梁晓乐使起性子来,把饭碗往桌子里面一推,筷子往桌子上一摔,撅着小嘴儿生起气来。
宏远娘见状,望着宏远爹说:“她不愿意去,就甭叫她去了。让她跟着巧巧学女红去。”
宏远爹沉默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说:“也行。反正女孩子上学也没奔头。学女红还实惠。”
“行了行了,别催猪(注1)了。不上学了就跟着你巧姐姐学绣花,怎么样?”宏远娘妥协地说。
“嗯。学绣花就学绣花,好赖能学点儿东西呀!”梁晓乐脸色由阴转晴,接过宏远娘递过来的筷子,又继续吃起饭来。
………………………………
(注1 :指遇见不高兴的事而撅着嘴不言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二百二十六章 学绣花
话说梁晓乐自动结束学业,被宏远娘安排到李巧巧身边学绣花。
李巧巧如今已经是孤儿院副院长。除了行政上的事以外,她的主要工作是交给孤儿院里的女孩子们女红。因为这里的女孩子们现在还都小,现在都正在学绣花。
李巧巧绣的花很是出色。她屋里挂着自己绣的一副仕女图,构图紧密,针法整齐,线条极为流畅。将人物表情绣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谁见了谁夸。
¸ú×ÅÀîÇÉÇÉѧÐ廨µÄÓй¶ùÔºÀïµÄ¹ÂÏþÈç¡¢¹ÂÏþåû¡¢¹ÂÏþÃᢹÂÏþ¶ð¡¢¹ÂÏþæÃ£¬ÁºÏþàï¡¢ÁºÏþ´ººÍÁº¼ÒÍÍ´åÀïÓëÁºÏþàïÄêÁäÏà·ÂµÄ¼¸¸öÅ®º¢¶ù£¬ËãÉÏÁºÏþÀÖ£¬Ò»¹²Ê®Èý¸ö¡£
十三个女孩儿当中,梁晓乐算是最笨的一个了。
前世的梁晓乐几乎没学过女红,更别说用针绣花了。
那个时代的电脑绣花已经大兴时,采用专业的电脑绣花软件进行电脑编程的方法来设计花样及走针顺序,最终达到绣花产品的大批量生产。电脑绣花不但对传统手工绣花做了比较完美的继承,并且解决了传统手绣无法来完成大批量生产问题。所以,手绣在梁晓乐的前世已经很少见了。
一根绣花针怎么也拿捏不住。小小的绣花针也仿佛跟她过不去似的,一会儿扎破了手,一会儿又滑下线来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光认线和找针就用去一大半时间,多半天下来,一个花叶儿也没绣成。
“是谁发明的这行子?!这么难绣!”梁晓乐把绣花撑子一扔。吹着被扎疼的小手,气馁地说。
“别着急,一开始谁都是这样,熟练了就好了。”李巧巧笑着蹲在梁晓乐面前。抚着她的头安慰道:“孤晓妍她们一开始也是这样。”
李巧巧今天上身穿着一件藕荷色长衫,长衫下是一条墨绿筒裙。无论长衫或筒裙,边沿都绣着彩云图。左胸部有一朵娇艳欲滴的牡丹花。
ÒòΪÀîÇÉÇÉÒѾ¡°³ö¼Þ¡±£¬±êÖ¾ÊDz»ÄÜ»ìÏýµÄ¡£ËýÎÚºÚµÄÍ··¢ÉÏÍìÁ˸öÉÙ¸¾÷Ù£¬÷ÙÉÏô¢×ÅÒ»Ö§Ö黨µÄô¢×Ó£¬ÉÏÃæ´¹×ÅÁ÷ËÕ£¬Ëý˵»°Ê±£¬Á÷ËÕ¾ÍÒ¡Ò¡Ò·Ò·µÄ¡£
李巧巧本就是白白净净的脸庞,柔柔细细的肌肤。双眉修长如画。双眸闪烁如星。如今正值二九年华,周身的青春活泼气息想掩盖也难。
梁晓乐眼睛直直地望着李巧巧看得呆了。这一专注不要紧,她发现了李巧巧脸上有一丝儿不和谐的音符:她笔直的鼻梁下那张樱桃小嘴儿,此时嘴角正微微向上弯着,笑意中带着点儿淡淡的哀愁。虽然很很浅。但还是让梁晓乐扑捉到了。
梁晓乐心里猛一震:三年了,我怎么把这个美人儿给忘了呢?
李巧巧至今还是单身。这个时空里寡妇不允许改嫁,她虽然没圆?房,但这只有自己家中的极少数人知道,何况婚礼已经举行,装束也是“【创建和谐家园】”装,仅凭这些,便挡住了媒人们的脚步。
梁晓乐在心里只骂自己糊涂!
头一年算是李巧巧的适应期,梁晓乐没往这上面想;后二年她又忙着和同学们搞好关系。有时看见了。想起来了,又被别的事情占用了脑子,也就把这件事给撂下来了。
“乐乐,还在为谁发明的绣花伤脑筋哩嘛?!”李巧巧见梁晓乐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看,以为她还在等着自己回答她的问题。
梁晓乐闻听知道自己走神儿了,忙笑笑掩饰道:“是啊。巧姐姐,谁发明的绣花呀?这么难绣?!”
其实她知道中国刺绣早在春秋时期,吴人就开始把刺绣工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苏绣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据说三国时期的赵夫人利用自己既能画又能绣的特长,为孙权作的一幅‘画绣‘,被时人堪称‘针绝‘,从而赵夫人便成为‘画绣‘的鼻祖。
民歌中有一种小调叫《绣荷包》,大意是说::一个年轻的【创建和谐家园】在家,忽然听到狗叫声,有人送来了出门在外的丈夫来信,要她绣一个荷包戴。她便带着欣喜急切的心情去找货郎,买绸选线,神仙故事和世间美景……她几乎要把中国的人文都绣到荷包中去,以寄托对丈夫的爱恋。等她绣完了荷包袋,天也亮了,捎信的人也来了。
这个故事并不曲折,但感情自然,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中国民间的刺绣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她不能说,必须装出一无所知的样子。尤其是被发现思想开了小差!
“哦,这个嘛,我倒听说过一个传说:”李巧巧站起身来,对着所有学绣花的女孩儿说:“说苏州有一位聪颖漂亮的姑娘,在结婚前正在赶制一件新嫁妆,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个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绒绣了一朵小花,不仅将破洞掩盖住,而且还显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受此启发,苏州的人们便从此开始喜欢穿绣花衣服了。
“绣花又有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我交给你们的,是最出名的苏绣。”
李巧巧的话把梁晓乐给震慑住了:李巧巧说的这个故事,她在前世竟然没有听说过。没想到平时文文静静的李巧巧,竟然懂得这么多。
ÁºÏþÀÖ¿ªÊ¼»³ÒÉ×Ô¼ºµÄê¡Ñ§ÊÇ·ñÊÇÃ÷ÖÇÖ®¾Ù£¿£¡
但不管怎么,梁晓乐对绣花还是不感冒。也许是受前世电脑绣花的影响,总觉得用手工一针一线地绣一个装饰品,实在太浪费时间,得不偿失!
“你们绣花,我给你们说唱儿,怎么样?”梁晓乐说着,用征询的目光望了望李巧巧。再怎么说,人家李巧巧现在可是教师。
“那你说吧,明天再练习绣。”李巧巧微笑着说。她知道这个小表妹心灵手巧,产生厌恶是因为刚接触的问题。
“乐乐,说个长长的。”女孩子们一听梁晓乐要说唱儿,都高兴得欢叫起来。
“长的不见得好听?!你们想听哪方面的?”梁晓乐征求起大家的意见来。她的儿歌(唱儿)几乎给大家说了一个遍儿了。
¡°Ëµ¡¶ï¸´ó¸×¡·£¬ÄǸöºÃÌý¡£¡±ÁºÏþàィÒé¡£
¡°¶Ô£¬¾Í˵¡¶ï¸´ó¸×¡·°É£¬ÎÒ×îϲ»¶ÌýÕâ¸öÁË£¡¡±
“我也是,老长时间没听乐乐说了。”
“我也愿意听这个。”
“…………”
女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嚷了起来。
“好吧,就说这一个,我说了。”梁晓乐还故意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
“挑着担子走四方,
锯盆儿锯碗儿锯大缸。
今天不到别处去,
一心要到王家庄。
王家庄有个王员外,
王员外有三个大姑娘。
大姑娘是个双失目,
二姑娘是个目失双。
就是三姑娘长的好,
萝卜花长在眼珠上。
大姑娘嫁了个老秃蛋,
二姑娘嫁了个秃瓢郎。
剩下三姑娘嫁的好,
转遭儿有毛当间儿里光。
三个女婿来拜寿,
不用点灯照红了墙。
东邻招呼着了火,
西邻招呼着了房 。
锯缸的一见高了兴,
就着亮劲儿紧‘当当’。”
“嘿嘿,就着亮劲儿紧‘当当’。”
梁晓乐刚说完,门外忽然想起“嘿嘿”声,并把梁晓乐说的最后一句重复了一遍。
大家不用往外看,凭着那声“嘿嘿”,就知道这个人是傻子路新桥。
梁晓乐觉得奇怪。傻子路新桥平时连话都说不清楚,见了人,总是“嘿嘿嘿”地傻乐。今天怎么好好地蹦出一句儿歌来?!而且学的还挺像,一点儿也不结巴也不拖拉。如果不是前面的那声“嘿嘿”,她真难想象是这个人们公认的傻子说出来的。
¡°ÀîÀÏʦ£¬Éµ×ÓÒ²»áѧ˵³ª¶ùÁË£¿£¡¡±¹ÂÏþåûЦןßÉùÕкôµÀ¡£
“李老师,傻子又给你送‘花’来了。”孤晓妹也笑着说。
“我看看,今天送的什么‘花’呀?”女孩儿们说着笑着,一个个都把目光投向门外。
梁晓乐也把目光望向门外。只见傻子路新桥手里捧着一个泥团,泥团上插着一支干枯了的莠子(注1 )穗儿。
有传言说傻子经常给李巧巧送“花”,今日得见,果然如此。
梁晓乐回头看了看李巧巧,只见她双颊绯红,脸上似有害羞之色。
路新桥今年已经十八岁了,按说早已到了出孤儿院的年龄。但由于梁家屯村还没有成立社会福利院,让他去养老院又怕惊扰老人们,况且他能和孤儿院里孩子们玩儿成一块堆,所以,十八岁的他就一直在孤儿院里待着,生活又不能完全自理,权且把他当做永远也长不大的大孩子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