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宇内,则国雄于宇内。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放下手中的毛笔,方醒活动着酸痛的手腕,然后默默的装了个逼,转身就走。
张泰顺本是少年,在看到这篇雄文之后,不禁热血沸腾,可当他抬头看到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后,不禁走近一看。
——实事求是!
——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
张泰顺不是笨蛋,所以在默默的沉思之后,脸上就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这还是装了个逼。方醒不过总结了一下对【创建和谐家园】的基本要求,顺便还“窃取”了那位心学圣人的一句话。
“实事求是,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当傻瓜,书上说什么大家就信什么,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任何事物,在自己没有去了解之前,不要轻易的下结论,人云亦云是最可悲的傻子!”
方醒现在越来越适应老师的角色了,面对着几十号人,他侃侃而谈。
“而知行合一,这就要求大家把学到的东西,和心中的最终理念结合在一起,最后用行动来实践它。”
方醒不想要求这些人去做圣人,更不想他们以后去做哲学家,所以就把这句话曲解了一番。
下面的人都聚精会神的在听着,有几个还在做笔记,其中就包括了张泰顺和马苏。
“最后就是学以致用,这也是我对你们的要求。”
方醒负手而立,发带随风飘动,看着颇有些谪仙的风采。
“学以致用,这就要看你们学的是什么,任何东西都有用处,比如说数学……”
方醒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堆,下面的人都是专心致志。
这年头可不会有什么大儒到处讲课,而且方醒的观点新奇而富有说服力,所以连张泰顺都是笔走龙蛇的快速记录着。
第37章 拒绝和进城
张泰顺这几天有些沉默寡言的,不时还喜欢到庄户家走动走动,问了一些疾苦。
而等辛老七教导那些青壮练功时,有时候他也会在边上看看,甚至还会和辛老七较量一番,只是一次都没赢过。
辛老七不得不说就是一个练武奇才,在学了方醒用视频方式转教给他的那些搏斗技后,张泰顺已经是走不了三个回合了。
“你输了。”
辛老七轻轻的放开张泰顺的手臂,然后肃然对青壮们说道:“刚才都看清楚了吗?”
“清楚了!”
声音很整齐,辛老七满意的点头道:“那好,接下来就是配对练习,大家都戴好护具,还有就是下手注意分寸。”
“这人天生就是要上战场的。”
张泰顺揉着肩膀走到方醒的身边啧啧称奇。
辛老七平时看着有些傻傻的,可当他站到了教官的位置上后,一股凝重的气息就陡然而生。
方醒笑道:“算了吧,现在的大明军队都是那些勋贵们一手掌控,辛老七去了多半是木秀于林,哪天被人暗算了都不知道。”
张泰顺点头认同这个看法,要知道,方醒不但是教这些,还会教大家一些他自己总结的兵法。
后世的战争案例多不胜数,方醒自己先学习,然后再纸上谈兵的传授给这些人,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靠谱。
可自从张泰顺听过一节战略课后,他就再也没有缺过方醒的课程。
这个时代的资讯匮乏,而且勋贵们都把自家的兵法藏得严严实实的,只传给自己的儿子,导致兵法的各种缺陷和单一。
方醒不知道的是,他的练兵方法如果传出去的话,会引发什么样的轰动。
张泰顺特别赞同方醒的一句话。
——将军只需要按照上级的命令行事,可统帅却需要拥有审视全局的眼光!
“德华兄,何不如去参加秋闱,也好为我大明出一份力啊!”
张泰顺觉得方醒就这么蹲在方家庄,默默无闻的挥洒生命,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生存方式。
目前的大明政局还算是稳定,草原上的蒙古人也在前年被朱棣给打得屁滚尿流,不敢南顾。
不过随着蒙元人的衰弱,瓦刺开始了崛起,并觊觎着中原的花花世界。
所以朱棣想迁都北平,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直接在国门建都,可以缩短决策和反应的时间。
方醒打了个哈哈,“我这人懒散惯了,进了官场多半是被人坑的角色,估计还没等到我发挥作用,就已经泯然众人矣。”
官场就是个大染缸,出淤泥而不染的只是凤毛麟角。
张泰顺无奈的苦笑道:“如果有人能护持你呢?”
“那也不行!前年就有相师说过,我这辈子就不是当官的命!”
方醒毫不犹豫的断绝了张泰顺鼓动自己出仕的念头。
不过看到张泰顺有些沮丧的模样,方醒就安慰道:“万事无绝对,也许某一天陛下想招我去当幕僚呢,你说是吧。”
幕僚不是官,只能算是私人智囊。
“对啊!”
张泰顺一拍大腿,觉得这个主意真是不错。
“你就瞎扯淡吧!”
自己在瞎扯淡,可张泰顺居然还觉得这个主意正点,这不是闲极无聊是什么?
按照朱棣那个脾气,方醒也不敢去当他的幕僚啊!不然迟早脑袋不保。
“赶紧去观察辣椒的长势,顺便看看那些仔猪对青储饲料的适口性怎么样。”
方醒拍拍【创建和谐家园】就走了,张泰顺楞楞神,最后只得拿着纸笔去了庄户家。
辣椒的长势不错,看着那些小小的辣椒挂在上面,张泰顺的口水就有些忍不住分泌出来。
这玩意好啊,做火锅,炒菜都用得上。
要是大军出塞能有这个东西,想必对御寒也有些用处吧。
至于大白菜更是种得满地都是,方杰伦已经准备好了坛子,就等着收获后腌制泡菜。
如果有泡菜随军,那……
“就剩下干粮了。”
张泰顺在纸上记录着,一会儿就去了农家的猪圈。
猪圈的味道不好闻,不过张泰顺这段时间已经适应了。他询问着身边的庄户,然后又倒了点青储饲料下去,看着仔猪们争先恐后的在抢食,张泰顺有些忧郁了。
如此的斑斑大才,居然甘愿缩在一个小农庄里,难道他真是对大明心灰意冷了吗?
“殊惠,今日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到城里去逛逛吧。”
回到内院,看到张淑慧和小白正在做针线,方醒就有些过意不去地说道。
“真的?”
小白一听就差点蹦了起来,手中的针线也丢到了一边,摇着张淑慧的手臂,哀求她一定要去。
张淑慧看着外面的阳光有些意动,就说道:“出去可以,不过不许乱花钱。”
方醒只要她答应就好,闻言马上就叫来了辛老七。
“叫上几个人,正好试试他们最近有没有偷懒。”
一听有机会进城,那些青壮都围着辛老七闹开了,最后辛老七挑选了五人,作为方醒的护卫。
“都走,今儿放假。”
方醒一招手,马苏和张泰顺也跟来了。
一辆牛车就是出行的工具,里面坐着张淑慧和小白,方醒和大家一起步行。
“德华兄,买一匹马吧。”
张泰顺觉得走路太远了,方醒却笑道:“会有的,等我今天去看看再说。”
等到了北平城时,时间已经是近午了,大家先找了个地方吃饭,然后就开始在北平城里闲逛。
到了东市后,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小白都移不开眼睛,拉着张淑慧就挤了进去。
“你们看好了。”
方醒交代了几句,然后就和两个家丁去了一家江南商人开的店铺。
“客官可是要买东西?”
掌柜的看着很精明,方醒摇头道:“不,我是有些东西想请掌柜的看看。”
“哦!”
掌柜的一听,还以为方醒是把这里当成了当铺,所以态度随即转冷。
方醒不以为杵的从家丁的手中接过包袱,慢条斯理的拿出一个东西来,顿时掌柜的瞳孔就缩了一截。
“这是琉璃?”
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放在柜台上,方醒淡淡的拿过掌柜的瓷茶杯,把茶水倒在里面。
“好茶叶啊!”
方醒看着那在水中直立的茶叶,不去赞美自己的水杯,反而是夸起了茶叶。
……
第38章 家丁的第一次动手
掌柜的叫做袁南江,今年五十一岁,可以算是商海老将了,可在看到这个玻璃杯后,他展现出来的速度让方醒以为他才十八岁。
“呯呯呯!”
瞬间店铺的门都被关上了,袁南江的眼中精光一闪,端起了玻璃杯。
两个家丁有些紧张,手都伸到了腰间,那里有方醒教木匠做的双节棍。
方醒却笑吟吟的靠在椅背上,看着袁南江用各种方法来验证这个玻璃杯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