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帝胄》-第8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冷汗湿透了内衣,海里内心中翻江倒海。

      第0149章 震怒

        花三郎并没有去安远县,刘凌之所以在大殿上提出来让他到西北练兵无非是掩人耳目,被骗的不但有北汉的文武百官,还有一个自以为是的钦差大人萧栾。他带着亲兵出了太原之后就率领早就等候在太原城外六十里处的骑兵队伍直奔遂宁县,而同一时间跟他一同出发的还有还有季承云,不同的是两个人出发的地点和目的地。

        花三郎带着一千骑兵一路疾驰直奔遂宁县,在西北山不远处花三郎换上大辽骑兵的衣服脱离队伍去了定州,而骑兵队伍在赵二的带领下穿着百姓的衣服在西北山脚下下砍伐了树木后继续往遂宁而去。

        若是海里没有大发雷霆一举灭了西北山马贼,而是准许他们投降说不定还能从马贼的嘴里得到这些有用的消息,可惜,早就已经有影卫将海里的性格为人等资料送到刘凌手里,刘凌欺负的就是他的鲁莽!

        而季承云的队伍任务很简单,不过是做戏而已。等萧栾和昭先分兵直奔西北山之后,他则率领人马冲上去“抢劫”运送岁贡的队伍,在护送岁贡的汉军配合下,季承云将马车整理了一下,如绸缎锦帛之类的东西放火烧掉来制造假象,而催赶着马车将粮草金银缓缓而行,再“成功”击败昭先率领的援军,趁机射伤了萧栾,就连萧栾伤的有多重,都在计算范围之内。

        “击败”了昭先之后,季承云分兵两队,一对护着车队前行绕过太原而是往东南直奔应州,虽然路途遥远,且不能走大路,但是季承云知道这任务其实不难完成。另一队人马在马尾巴上栓上树枝,清理了马车留下来的痕迹后朝着正西诱敌。

        被掩盖了痕迹的车队顺利的逃过了海里追军的视线,而诱敌的队伍则把海里的视线再一次带到了西夏方面。本来就坚信是西夏骑兵捣鬼的海里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追了半日也没有找到西夏兵的痕迹,一怒翻身回去剿灭了西北山马贼。

        接下来就该轮到刘凌发飙了,故意将才刚刚赶造出十辆的箭车拿出来震慑大辽狼骑,目的是警告海里不要轻举妄动,同时给大辽皇帝耶律雄机一个讯号,那就是北汉并不是熟透了的软柿子,可以随便捏着玩。也告诉那些一直视北汉为鸡肋的大辽武将们,汉军的战斗力绝对比他们想象的要强大。

        一切都不出刘凌的预计,海里麾下的狼骑被箭车一轮齐射就吓破了胆子,再也不敢耀武扬威。被刘凌几句话质问的没有言辞回答的海里,只能灰溜溜的返回定州,准备迎接南面宫大王耶律极和大辽皇帝耶律雄机陛下的制裁。

        会心丧气的海里想到了自己的下场,随即一怒之下把已经血洗了的西北山又犁了一遍。躲藏在山林秘洞里逃过一命的残匪被辽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鲜血再一次将西北山涂抹了一层。回到定州之后,他在意料之外的见到了中了一箭的萧栾。

        已经包扎好了伤口的萧栾苦笑着和海里商议对策,两个人议了一夜,先是写了一份请罪的折子将事情经过详细描述了一遍,添油加醋的描述了西夏骑兵的阴狠狡诈和悍勇善战。同时不忘记给北汉君臣奏了一本,却只用一句追击西夏兵途中与汉军发生冲突掩饰了自己的错误。

        对于如何整理措辞上,海里远不如萧栾。看着一份奏折在萧栾笔下成形,其中将自己的两个人的失误全都推到西夏兵和北汉朝廷的头上,海里对萧栾这个人愈加的佩服起来。只有昧良心到了一定地步的人,才会写出这样一份将假话说的正气凛然的奏折吧。

        他想不到的是,萧栾回到自己房间之后连夜写了另一份奏折,将海里的罪责更是添油加醋的描绘了一番,然后通过特殊的渠道直接送到了南面宫大王耶律极的手里。

        萧栾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自保,他可不想陪着海里一起受罪。基本上这一次萧栾并没有犯什么错误,汉国北域内有西夏骑兵打劫的事他已经通知了海里,是海里完全没有把这份重要的情报当回事,更是被西夏兵耍的好像一直露出了红【创建和谐家园】的猴子。

        若不是他没有看破西夏人假传消息而率军赶往遂宁,甚至只需派一千兵出定州接应汉军护送岁贡的队伍,那结局绝对是另一个模样。有大辽狼骑的接应,西夏兵不可能如此顺利的抢走岁贡。当然,萧栾在信里没有提到自己自作主张带着大部分汉兵想去打什么西北山,剩下的汉军也不会因为人少而被西夏兵杀的落荒而逃的事实。

        若不是自己一力主张追敌,仓促下也不会中了西夏兵的埋伏。五千汉军被杀的全军覆没,他是罪魁祸首。

        提到汉军,萧栾想了想还是如实描绘道:“汉军拼死抵抗,奈何无论兵器盔甲都远不如西夏兵精良,且西夏兵皆为骑兵,汉军多为步卒而无重甲,所以惨败在所难免。”

        在他的描绘里,五千汉军被同样数量的西夏骑兵偷袭,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没有退缩。五千汉军的尸体铺满了雪地,血水将白雪都染成了红色。他自己在忠勇且强悍的契丹武士保护下冲破敌阵到定州报信,而定州守军居然以主将不在为由拒绝出兵!

        萧栾相信,自己这份密信到了南面宫大王手里的话,虽然自己会失宠,但是保住性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至于海里是死是活,他完全不在乎了。这就是文人和武将的区别,论杀人海里远比萧栾下的去手,论阴谋,十个海里也不一定事萧栾的对手。

        萧栾没有想到的是,这封密信不但保住了他自己的命,甚至还得到了大辽皇帝陛下耶律雄机的赏识,更是间接的帮了刘凌一次。

        南面宫大王接到消息后不敢隐瞒,派最亲信的武士骑着最快的骏马将这两份书信送到上京。冬猎后才刚刚回到上京的耶律雄机看到这两封信之后,气的掀翻了桌子。

        “来人!带着朕的宝剑去定州把海里的头割下来,然后把那个萧栾绑了押到上京来问话!”

        接过宝剑的武士还没有来得及走出金帐就被耶律雄机叫了回来,盛怒之下的耶律雄机并没有失去理智。

        “把他们两个都绑来带到朕的面前,顺便告诉耶律极,如果这件事解决不好的话,他的南面宫大王就不用再当了!”

        这话说完,一员穿着虎头甲的小将抱拳道:“父皇,这件事罪责不在大哥,都是那些该死的西夏人搞的鬼,再加上海里那个窝囊废不懂用兵之道,大哥并不知情。”

        说话的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修长健硕的身材在一身铁甲的映衬下更显得英气勃勃,他的下颌上还没有冒出胡子,眼睛就好像月亮湖的湖水一样纯净。这个人正是耶律雄机的次子耶律德光,今年才不过十六岁。

        耶律雄机哼了一声道:“你倒是会做好人,若是朕没有记错的话,那个海里是你举荐的人吧!”

        耶律德光单膝跪倒在地道:“孩儿荐人不当甘当惩罚,只是此事大哥确实没有做错什么。定州距离太原府并不遥远,汉国派了五千人马护送,若是海里派兵接应的话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差池。此事罪责都在海里一人身上,孩儿也难辞其咎,只是父皇若是责备大哥却是没有道理!”

        他说话很直接,丝毫不顾及对自己父皇,整个大草原的主人天可汗耶律雄机的顶撞。

        能在耶律雄机大帐里议事的都是大辽国的高层人物,这些人对大皇子耶律极和二皇子耶律德光之间的明争暗斗全都心知肚明,此时见耶律德光不但没有借着这个机会落井下石,反而尽力为他大哥开脱,众人心中都是诧异,有的人心中暗想,这二皇子又在搞什么鬼把戏?更多的人则对耶律德光如此识大体顾大局表示出了赞赏。

        北府宰相萧善臣出列道:“陛下,二皇子宅心仁厚,请陛下不要怪罪。而大皇子确实也没有什么错误,这件事的罪魁祸首虽然为党项人,但若是鹰扬郎将海里恪尽职守的话也不会造成如此的损失,更不会引起汉国君臣的愤怒。”(注①)

        耶律德光感激地看了一眼萧善臣,在萧善臣似乎是无意瞥向自己的眼神中,耶律德光看到了赞许,他低下头去不再言语,只是没人看到在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舍弃一个小卒子海里,换来一个宽厚公正的好名声,更换来父皇的赏识,这买卖值,海里死的也值。北府宰相萧善臣一直是站在二皇子背后的支持者,平时耶律德光的很多举动都是萧善臣教的。比如,耶律雄机陛下自认为是个能听取下面人意见的人,并且总是会宽容直言相谏的大臣,所以耶律德光才会如刚才一样表现得很勇敢。

        大于越耶律莫哥是耶律雄机的弟弟,他在大辽国的地位仅次于皇帝。这个人一向以宽厚温和著称,虽然他是大皇子耶律极的坚定支持者,但也为刚才耶律德光的话而感到高兴。他一直希望耶律极他们兄弟几个,也能像自己和哥哥耶律雄机一样和睦相处。虽然耶律德光背后经常做一些对耶律极不利的事,但这次还是做对了的。(注②)

        耶律莫哥拱手对耶律雄机说道:“陛下,以我看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追究何人的罪责,而是如何处理和汉国已经僵硬的关系。汉国虽然弱小,但却是我大辽南下荡平中原的跳板和有力的助手,不能忽略。”

        避重就轻?

        耶律德光低着头微笑,自己又学了一招啊。

        注①:辽国分南北两府,各设置一名宰相,地位比南北两院的大王还要略高一些。北府宰相基本上是后族中选人担任的,而南府宰相则由皇族成员担任。

        注②:于越,在部落联盟时期的最【创建和谐家园】职,大辽建国后保留了这一称呼,但并不实际任事,为皇帝之下最尊贵的称呼。

      第0150章 知我者

        本来已经提上日程的忠王大婚结果因为岁贡风波不得不搁浅了下来,海里带着五千狼骑跑到太原城外叫嚣惹的太多人心里不痛快,虽然忠王下令射杀了想冲过来立威的三百多狼骑,但毕竟是被人欺负到了家门口,所以难免每个人心里都有些怨气。

        国家国家,其实国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家。家庭成员众多,并且时常兄弟姐妹之间都会闹出矛盾,甚至会彼此反目成仇。但这并不代表在其他人欺负到家门口的时候大家都保持冷漠置之不理,虽然偶尔会出现几个引狼入室或者甘愿做侵略者走狗的败类,但总的来说面对外敌的时候兄弟姐妹们还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都说老百姓们愚钝不理解政事,其实那是当权者害怕而已,不敢让老百姓接触到太多的政事,否则任何一个执政者都不会舒舒服服的过下去。可是在外敌欺负到家门口的时候,老百姓往往比那些当权者更爱国。

        满朝的大人们面对大辽咄咄逼人的态势,谁都放不出来个屁,担心自己的仕途和生死安危,做了官的人往往没了血性。反正不管谁来统治,换了谁坐皇帝,不都得需要人来做官吗?大不了改换门庭另投明主而已,管他做皇帝的姓刘还是姓耶律?

        同朝廷里那些大员们,尤其是那些满腹经纶整天之乎者也的文官的噤若寒蝉相比,百姓们则表现出了如火一般热情和斗志。太原府里的青壮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到忠王府门前【创建和谐家园】,大家都愿意拿起武器抵抗外族的侵略。

        这些人中以从北边逃难过来的百姓为主,吃够了契丹的苦,家没了,亲人没了,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给他们一柄横刀,他们真就敢不要命的迎着大辽铁骑冲过去拼命。百姓们的情绪异常的激动,就连太原府的衙门前都有不少人挥舞着大汉的战旗要求参军为国效力。

        武将们被百姓们这种热情【创建和谐家园】的忘乎所以,纷纷要求借着这个机会脱离大辽的控制,让大汉称为真真正正的独立国家,万一大辽铁骑杀过来,大不了拼上一条老命同归于尽而已,没什么可怕的。

        此时,似乎在他们的眼里,大辽国那四十万武装到牙齿百战百胜的宫帐军,一百二十万京州兵都是土鸡瓦狗,根本不足以忌惮。

        面对着文官们的冷漠,武将们的火热,孝帝和刘凌都有些哭笑不得。这些大人们如此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难道就没有闻出不同寻常的味道来?

        街上百姓们一热闹起来刘凌就嗅到了一股不安分的气息,百姓们越是踊跃,他就越是清晰的感觉到有一只黑手在推着百姓们往前走。百姓们爱国这无可厚非,但是聚众围堵政府衙门,【创建和谐家园】朝廷对大辽的野蛮行为不抵抗,催促朝廷派兵与大辽国开战,就只差一小把火,就能把百姓们的愤怒彻底点燃。

        若是怒火被点燃了,百姓们是自发组织义军去跟大辽开战,还是暴动造反推翻刘氏皇族的统治那就不得而知了。

        刘凌派影卫的人下去渗透到大街上聚集的百姓中查访,果然发现每一处百姓聚集的地方都会有几个人站在高处不断的鼓动着百姓们的斗志。只要是人多的地方,总是有几个人义愤填膺的带着大家高呼出兵的口号。

        在那些带头人的怂恿下,百姓们忘记了大辽国雄厚的军事实力,忘记北汉的疲弱。大家都觉得有勇气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再强大的敌人也阻挡不住大家齐心协力的抗击。在那些怂恿者的嘴里,辽国的百万大军被说的一文不值,仿似只要大家一起吹一口气,就能将辽国的百万大军吹的东倒西歪落荒而逃似的。

        而同时,刘凌麾下的影卫们在百姓中不断的收集情报的时候,孝帝也命令麒麟卫的人开始调查是谁再故意煽动百姓们。不管是刘凌还是孝帝都在担心着,一旦百姓们等不到朝廷宣布对大辽开战,只怕无处发泄的百姓们会将怒火转移到朝廷这边来。只要百姓们的怒火烧的足够旺了,只需有人站出来登高一呼,难保不会在太原拉起队伍颠覆大汉的政权。

        嗅到了阴谋味道的孝帝和刘凌都抓紧行动了起来,争取在百姓们被彻底鼓动起来之前查出幕后的黑手。而为了安全的考虑,八门巡查司的人和太原府的衙役们几乎倾巢而出,整日在大街上巡逻。

        不过刘凌给他们下了严令,除非有人蓄意闹事否则不准打骂驱逐百姓。这样的命令连孝帝都感到不可理解,但是出于对刘凌的信任他并没有出面干涉。岳麒麟自己也不可能还在八门巡查司的衙门里坐的下去,他将手下的差役分成了十六队,每队五十人不间断的在大街上来回巡逻,他自己也亲自带了一队人在忠王府所在的那条大街上执勤。

        刘凌在书房里听了赵大的汇报,根据影卫的调查,确实发现有人打算鼓动百姓造反。这些人平时就渗透在大街上【创建和谐家园】的百姓中,寻找【创建和谐家园】鼓动百姓,并且故意将矛头往朝廷方面引导。

        经过影卫的观察,这些人分成了无数的小队,或三五人,或一二人,从清早就出现在大街上,先是分开行动高喊口号吸引百姓们的注意力,等人聚集起来之后便有意无意的引导百姓们舆论,其过程必然是先咒骂大辽的欺人太甚,在百姓们的怒气被点燃之后往往会将话题转移到朝廷的懦弱上来。

        而每次有巡逻的差役们经过,这些人都会钻进人群里,借助百姓躲避差役们投射过来的视线。前些天这些人只是在白天才会行动,傍晚的时候便会分头藏匿起来,但从昨晚开始,这些人晚上也不闲着了,分头带人在各衙门的门口或者朝廷大员的家门口闹事。

        刘凌听完赵大的汇报点了点头:“看来这些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只怕过不了几日就会鼓动百姓揭竿而起。”

        赵大道:“据属下的观察,这些人的组织性十分的严密。每次引诱百姓【创建和谐家园】之后,都会从不同的路线撤离。而且他们所走的路线一点规律都没有,很难根据追踪查到他们的老巢在什么地方。不过属下这几日发现,每一伙人之间似乎也并不认识,他们一定是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互相辨认。”

        刘凌道:“事情已经到不能忽视的地步了,估计着陛下那边也会有所行动。这样吧,为了不让影卫暴露出去,你去把岳麒麟找来,我会安排他带人配合你。”

        想了想,刘凌接着吩咐道:“聂人王兄弟先回去协助你,最好能跟踪找出那些家伙的老巢在什么地方然后一网打尽。若是贸然行动抓了那些大街上鼓动百姓的小喽啰,只会打草惊蛇放跑了幕后的黑手。”

        赵大点头道:“属下遵命,属下已经把银衣影卫的人都派出去盯梢了,只要把人都盯住了,总能找到他们接头或者聚会的地方。”

        刘凌想了想说道:“他们之间既然并不认识,若换做是我来组织的话,必然会让他们的身上有一件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你派人仔细看那些人的衣服上,手臂上,或者鞋子,帽子,甚至发型,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赵大躬身道:“属下这就去安排。”

        刘凌嗯了一声道:“你先回去吧,有什么事直接来书房找我,若是我不在,你就在书房等我回来。若是有什么紧急的情况,你就想办法把消息传到宫里去。”

        赵大应了一声,转身从密道中退了出去。

        赵大才走,外面管家老吴就过来告诉刘凌,宫里面来了人,请王爷速到宫里去,陛下有要事同王爷商议。刘凌应了一声也来不及换衣服,带了十几个亲兵骑马到了禁宫门外。早有小太监等在门口,告诉刘凌直接到军机处的值房去见陛下。

        刘凌赶到军机处的时候,军机处那间不大的小房子里已经有好几个人了。包括当今天子孝帝刘卓在内,老宰相卢森,礼部尚书候申,刑部尚书裴浩四个人显然早就到了。而自从中书令欧阳仁和辞官之后,原本还被其掣肘的老宰相卢森已经真正意义上成为百官之首。而且若是论对汉室的忠心,刘凌知道卢森绝对不会比自己差多少。

        至于另外两个人,礼部尚书候申,刑部尚书裴浩基本上已经算是内定的补入军机处的大臣,刘凌本身更是军机处众官之首,可以说到场的都是孝帝的亲信之人,只是军机处五人却惟独少了大学士苏秀,这不能不引起刘凌的重视。

        猛然间,刘凌心头一亮!

        看来陛下要借着这次有人意图蛊惑百姓造反的事,拿某些大人物开刀了!

        从戌时就开始飘扬的雪花越发的大了起来,原本上不过是被风吹的四处乱窜的雪沫子,到了亥时的时候雪花已经鹅毛一般大小了。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二场大雪,虽然对于缺衣少吃的灾民们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但若是考虑到明年春天的耕种,对于旱情的缓解来说这一场大雪又实在让人高兴。

        刘凌带着一身的积雪推门进了军机处,屋子里的热气呼地一下子就涌了出来。他先给孝帝行了礼,还没站起来,刑部尚书裴浩快步过来替刘凌拍打身上的落雪,雪在两个人的忙活下迅速的融化成了水。孝帝坐在炕头上笑呵呵的看着刘凌说道:“就差你了,大人物总是最后才登场。”

        刘凌一边脱了外面的大氅一边【创建和谐家园】道:“陛下从承先殿过来才多远,微臣可是要纵马跑一炷香的功夫才能到宫门,还得从宫门大老远的跑过来。”

        礼部尚书候申笑道:“如此说来,我岂不是比王爷还辛苦些?我家可比王爷府邸离着宫里还远些的。”

        刘凌白了他一眼笑骂道:“坐轿子的闭嘴,再说了,我敢打赌,你这只猴子根本就没有回自己府里去,说不得还从陛下那里才蹭了一顿晚饭吃!”

        候申笑道:“知我者,忠王殿下。”

      第0151章 如坠冰窟

        军机处的屋子不大且低矮,本来就是用地方州府官员进京述职临时休息用的小房子改的,若是从外面看,保证谁都不会想到这破房子里此时坐着北汉的天下算是最有权力的五个人。

        孝帝和刘凌自然不必再说,一帝一王,北汉国前两号的人物。老宰相卢森,领袖文臣,无论能力还是威望都远非他人可比。礼部尚书候申,刑部尚书裴浩都是新晋的军机处大臣,虽然比不上那个老油条大学士苏秀,但论圣眷来说失了势的苏秀绝对比不上两个正受宠的晚辈了。

        因为刘凌的举荐,候申这个人渐渐的被孝帝重用起来。尤其是北上迎接大辽钦差萧栾这趟差事候申办的漂亮,孝帝虽然不能明着给他什么赏赐,但又有什么赏赐比得上皇帝的重视和信任呢?

        至于裴浩,这个年轻人从玉州回来之后简直脱胎换骨了一般,那些青涩,那些莽撞都被战火洗去了,增加了几分稳重,连眼睛都显得更加的明亮了,不时能闪烁出睿智的光彩来。

        孝帝笑着扫视了一下围坐在自己面前的四个人,这四个人是自己的亲信,是大汉的栋梁,同时也是刘氏皇族可以信赖的人。除了老宰相卢森,其他几个人最大的候申不过才三十二岁,只要不犯大错坚持到太子即位显然是没问题的。裴浩二十六岁,刘凌二十岁才过,这三个人将是太子的得力助手。

        孝帝很高兴,即便是自己将来撒手人寰了,他也给自己儿子留下了这几个能担当重任的肱骨之臣。

        他指了指裴浩道:“裴浩,你先把朕刚才跟你们说的,给忠王复述一遍。”

        裴浩刚要施礼,孝帝从炕上下来自己搬了个马扎坐在火炉边上,招呼大家道:“别这么拘束,今天这屋子里只有咱们几个,别还没完没了的作揖行礼的,来,都过来在火炉子边上说话,这里暖和。”

        他转身对要过来帮忙的两个小太监说道:“你们都出去吧,去御膳房看看还有什么吃的没有,捡扛饿的送几样过来,最好是点心。今天朕就在军机处跟几位大人们秉烛夜谈了,顺道告诉皇后一声,朕今晚不过去了。”

        两个小太监躬身退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君臣五人。刘凌知道这随和的性子其实才是他二哥的真性情,平日里为了皇家的威严才不得不做出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来。他第一个搬着马扎挨着孝帝坐下,然后用火筷子将炉火拨弄的更旺了一些。

        卢森三人不好拒绝,也搬了马扎围着火炉子坐了,只是谁都不敢坐实在了,欠着【创建和谐家园】的样子有点滑稽。

        孝帝笑着说道:“你们就装吧,当着朕的面一个个都知书达理谦卑恭顺,回到家里哪个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人伺候的主?踏踏实实把【创建和谐家园】坐实在了,真要是觉得坐着不舒服,你们在我面前蹲一夜也行。”

        几个人的脸都很红,也不知道是被那炉子里升腾的火焰烤的,还是被孝帝几句话暖了心窝子。反正有人眼圈发红,借口被炉火的烟气迷了眼睛不住地擦拭。

        等坐好了,裴浩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将刚才孝帝说的话原原本本的复述了一遍。孝帝有亲卫麒麟组织这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麒麟卫收集消息的能力远比刑部尚书裴浩手下那些差役要强的太多。除了刘凌麾下的影卫,估计着北汉再也找不出一支能与其相提并论的特务组织。

        裴浩道:“刚才陛下说,根据麒麟卫收集上来的情报看,这些日子太原城内百姓们不寻常的举动,确实是有人在幕后推波助澜。只是目前还查不到是谁有这么大的能力,没几天的时间就能发动那么多说客给自己效力。”

        他想了想说道:“微臣也派出了亲信人手去暗查,正如陛下所说,凡是有百姓聚集的地方都会有几个人造谣生事,鼓动百姓。这些人似乎组织很严密,有人演说,有人放哨,有人安排退路,分工明确,井井有条。”

        “现在太原城里的百姓已经被他们煽动了起来,每天都有大批的百姓围着各衙门还有朝廷大员的府门【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要求朝廷出兵征伐辽国。百姓们被糊弄了还好说,只是据说现在军营里有不少士兵也被他们影响了。低级的将领们虽然约束了部下,只是思想上的事,却控制不住。现在百姓和士兵们的情绪就好像一堆干草,只需再迸发出几个火星搞不好就能真的烧起来。”

        他叹了口气道:“由此可见……”

        孝帝哼了一声,也不嫌脏,随手拿起一块木炭丢进火炉子里,炉子里立刻就往上飞起来一片火星。

        “由此可见,朕的江山一直就有人惦记着!这些人显然是早有预谋的,等的就是一个能让他们跳出来作乱的机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1: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