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帝神通鉴》-第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守将和旁边人说了什么,半响后,城门开了条缝,有一士兵出来,“将圣旨交予我,供将军辨认真假。”

      势比人强,凌淮之不得不低头,交出了圣旨,他刚想随士兵进城,却被拦了下来。

      “你还不能进,且在这里等着!”

      “你们不要欺人太甚!”凌淮之终于怒道。

      士兵仿佛在看一个傻瓜,也不同他争辩,直接将城门关了。奸细那么多,谁知道你是不是个好的,还真当息烽城是菜场了。

      凌淮之头晕眼花,靠着城墙养神,但抵不住钻进鼻子的都是腐烂怪异的味道,他摸了把墙,潮湿阴冷,摊开手掌一看,还有淡淡的血水。

      他一个激灵,离城墙远了点,又昏昏沉沉站了三四个时辰,啪一下,倒在了地上。

      等他再次醒来,他看见了床幔,忽有感动漫上心头。

      十分恰好地,房门被敲响了,“凌使者,将军要见你。”

      他发现自己已经被收拾干净了,只需穿上衣服,整理形容,但是刚踏出门槛,便止不住踯躅,说到底还是有点怕。

      他不会天真地认为帝姬能安分和他回都。

      “凌淮之,参见殿下。”他拱手作揖,眼睛看着自己的脚。

      “这里没有殿下,只有将军。”

      双十女子,红袍黑甲,拔身挺立,一眼望来,孤勇淡漠。凌淮之几乎以为自己认错了人。

      “将军。”他定了定心神,虽然圣旨已经到易裳的手上了,但他也得履行他的使命,“小臣奉命而来,请将军交接好息烽事务,随小臣回皇城复命。”

      “行啊。”易裳好似在答应一个无关紧要的请求。

      “陛下十分想念您,再者曲山需要您”凌淮之蓦然顿住,有点不可置信,她答应了,她居然就那么轻易答应了?!

      凌淮之恍恍惚惚告退,事情顺利地让他不自在。

      易裳轻笑一声,拿起布块擦拭着长枪,锃亮的枪头是用千人性命浇筑的,冬日孤冷的光落在上面,比冰寒。

      这是深潭,载着世俗的爱恨情仇,这是寂渊,一切重要或微小的事物都将在它面前变得无足轻重。

      这是终结。

      一朵白梅花飘下枝头,清风微荡,君子清高。

      梅一池见她嘴角的笑意,便是轻轻蹙了下眉,再次提出自己的邀请,“随我归山,道途坦荡。”

      她的笑,是历经世事看透红尘后的浑不在意和苍凉,叫后辈无端绝望,同辈叹息释然,那是正在经历这个生灵涂炭的时代的人才懂的感受。

      但是梅一池不懂,他生于阳春白雪,长于弧昊山,浸在道音戒律里,世间一切于他仿若隔山看水,他难以理解世人纠结的情爱,不明白他们对柴米油盐或权利财帛的追逐。

      当然,他也无意去理解,只是他碰到了易裳,一个道种植心却依旧在这人间沉浮的女子。

      那颗困居在世俗的道心,让他仿佛看见了被丢进破烂堆里的明珠闲置落灰的美玉,惋惜难受,忍不住“拨乱反正”,放她去合适的地方。

      然她,只承认自己是一名将军。

      “你会死。”梅一池看到了她的未来。

      “我当然会死。”

      “随我走。”

      易裳抿直了唇线,“我不知道你口口声声的道是什么,也不知道我有什么理由会跟你离开,我只知道我之所以是现在的我,是因为我的选择和坚守。”

      “凡世有那么值得留恋么?”梅一池很疑惑。

      “留恋?”易裳觉得好笑,“相反,我憎恶着它。”

      “我憎恶战争,厌弃愚蠢懦弱的百姓,讨厌朝堂上的算计,甚至想摒弃这没有尽头的生活,但是,我从没退缩。”

      易裳又道,“战争是为了家国,愚蠢懦弱的百姓也会极力生存,朝堂上还有忠义之士,这样的生活未必没有结束的一天,他们没让我绝望,我怎敢让他们失望。”

      梅一池默然无语,他想说一句执迷不悟,却又如何都说不出口。

      人间的事,比经书道义复杂多了。

      凌淮之就知道没那么简单,他每日去询问何时出发,得到的回复总是事情繁多,还没交接。

      除了第一次,他根本没见过易裳的人影。

      他又回忆起中元节的宫廷宴会,那时殷朝仍算安和,她是高台上雍容华贵的帝姬,仪态端方,惹人倾慕。

      难道待在宫中做个有人伺候的帝姬,比这般生死无常还坏么?

      她又不是男子。

      凌淮之在戒备森严的将军府蹉跎了一月余,终于蹲在大门口将易裳逮着了。

      当是时,易裳的甲胄染了血,鬓角旁的一缕发丝拂过她冷峻的脸颊,带起血腥味。

      凌淮之忍不住上前一步,“殿下,我心悦你!”

      所以他的喉结滚了滚,剩下的话被她清亮漠然的眼神吞没。

      所以能不能跟我回都,我给你一个安稳的家。

      易裳撇了他一眼,大步走向书房,身后将领跟随。

      将领们莫名地看了看这“小白脸”,摇摇头,不再理会。

      易裳和将领们围着地形图,重新排兵布阵,就在一个时辰前,他们的粮草部队被夷狄部落劫了,后来又在东南小道上打了场遭遇战。

      最近夷狄部落的小动作太多了,恐怕要有战事发生。

      讨论毕,一名将领调侃道,“皇城那位为了让您回去,都使出美人计了,真是有意思啊哈哈哈。”

      “嘿,就那样的小白脸哪配得上咱们将军。”

      有人摸了把胡子,“举案齐眉儿孙满堂,老夫倒是羡慕至极。”

      气氛为之一静。

      易裳不动如山,“国难当头,其他不足一提。”

      “将军说得是。”

      将领们安心了,纷纷告退。

      “我就说嘛,将军怎会弃我们而去。”

      “也不怪我担心,女子总是耽于稳定,安于一日三餐,若将军一时倦了忽然要回去嫁人,这边疆该如何?”

      众人对于徘徊在月牙门口的凌淮之愈加没有好颜色,一个男的,就知道儿女情长诗词歌赋,跟兔爷似的,一点也拎不清。

      梅一池一直隐身跟在易裳身边,这会儿若有似无地感叹,“他对你倒是真心的,舍不得你受苦。”

      易裳一时没反应过来他说的是谁,等反应过来了,更没什么感觉,“早闻右丞之子是个有才德的,事实证明世人之言总有偏差。”

      若说之前她对凌淮之的印象停留在右丞之子身上,现在却不由多了几分轻看。

      凌淮之一路从皇城到息烽,狼狈满身,他经历了这个时代的残忍,但是一月余,他不问百姓的流离,不问夷狄的争端,一心要将她带回都,甚至跑去厨房做菜调羹讨好她,真不知该说他心大,还是漠视时事。

      “难道你不该感动么?”梅一池觉得人类真复杂。

      “我感动什么?”莫名其妙。

      梅一池郑重地从怀里掏出一话本,“我观之中故事,每当出现‘许你一生安稳’‘避免你颠沛流离’等字眼时,女主人公便会怦然心动,找到终身归宿,我以为这是男女情事的关键。”

      易裳抽了下嘴角,看他理所当然的模样,不免有几分叹息,好好一朵花,怎的这么快就跑偏了呢。

      她将话本丢了,语重心长道,“小说故事都是骗人的,不要轻信。”

      “你想体味下世俗?”

      梅一池点点头。

      他没能将易裳带回弧昊山,很是挫败,对世俗多了几分好奇,便想多了解点。

      易裳若有所思,“看再多还不如自己亲身体会一遍。”

      她道,“我借你一身份如何?”

      “嗯?”

      “你不是说凌淮之对我是真心的么,不如你扮成我和他一道回去,体会下他的真心,反正我不认识他,你也不认识他。”

      这主意很荒诞,但梅一池不是世俗人,想法自然不同,竟认真地考虑了起来。

      “可行,不过”梅一池心思通透,“如此你便是欠了我一人情。”

      “欠罢欠罢,你什么时候想要了就来拿回去。”易裳大笑。

      梅一池感到了一丝惆怅,“你还有什么愿望么,既然要欠,就多欠几个罢。”

      易裳想了想,“我所愿,自己能实现,我不能实现的,你也于事无补。”

      她按了下眉心,语气忽有些沉重,斟酌道,“若有一日殷朝国破,而你恰好在,就带走我那侄儿罢,给易家留一丝血脉。”

      ps:书友们,我是孤在上,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创建和谐家园】)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4章 李重华

      孺子阁聚贤良文士,教大臣之子,实际上是为了给湛长风培养班底,所以每天下午她都会抽一个时辰去孺子阁和一众大臣之子一起听课,交流感情。

      这日孺子阁又来了一人,九岁孩童眼神纯净,故作镇静地给师长施礼,与同窗问好,气氛怡然。

      及下午湛长风过来,在一众人拜见后,他越众而出,“李瑁之子李重华,叩见太子殿下。”

      李重华,安国公幼子,也是李云秋的侄儿。

      湛长风不轻不重地关心了几句,坐下听讲。孺子阁的进度与她而言太慢了,学的也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权当作从经纶殿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休息了。

      落日余晖渡上窗柩的边,昏黄。

      先生交代了些课业,朝湛长风弯腰示敬,湛长风同众学子立起,垂手低头恭送先生。

      “殿下,别着凉了。”

      兜转大半年又是冬天,总管展开银狐提花的披风裹上她的肩头,“夫人请您去永秀宫用膳。”

      湛长风住东宫未央,李云秋并未与她住一道,而是以太子生母身份居永秀宫。

      永秀宫也来人了,请了刚踏出门的李重华。

      总管躬身询问,“殿下可与李公子一同去?”

      李重华看过来,竟有点眼巴巴的可怜味。

      “孤还有事,到了晚膳时辰再去。”湛长风从总管和李重华的脸上觑过,上了软轿。

      藏经阁载了殷朝八百年的历史神州大地三千年的文明,乃国之重地。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1 17: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