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帝御仙魔》-第5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士子回到女孩面前蹲下,见她仍是睁着一双圆亮的眼睛,不由得问:“现在我们无处可去了,你跟着我,可能不会比你一个人的时候过得好”

      士子没有再说下去,因为女孩的眼神,有刹那的哀伤恐惧,就像知道他要抛弃她一样。

      “明日我就去找个商铺,去做伙计,《九章算术》我都会,起码可以混口饭吃。”士子改了口,天知道,在生活的压迫下,他这个改口有多么痛苦多么不易,那不就是对自己人生信条的背叛么,“就算不考贡举,我也不会让我俩饿死!”

      女孩没有说话,只是那双清澈的眸子里,已有晶莹剔透的泪光。

      “睡吧,到了明日,一切都会好的。”士子露出一个宽慰的笑容。

      我辈读书人,读圣贤书,受先贤教诲,所为何事?

      治国平天下?

      匡扶社稷,拯救时艰,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若是连眼前的小女孩都救不了,又何谈去救天下百姓?

      士子心头,忽然生出一股难以言说的情绪,他站起来,猛然回身,面朝大雨负手而立,抬头观天。

      这个儒家士子,在这一刻,突生浩然之气。

      他向着滂沱大雨,迈出一步。

      苍穹有闪电乍现。

      紧接着惊雷落地。

      士子一步落下,精神一阵,丹田之上,陡然生出一片气海。

      一步练气!

      “想不到,夜雨至此,竟能亲眼目睹,儒家士子悟道有成,一步成就练气。”

      一人身着玄袍,撑着一把雨伞,从鹊栖桥走来。

      他一步落下,就从鹊栖桥到了小亭中。

      他收下雨伞,递给身后的紫袍女子,然后向士子拱手:“李公子,幸会。”

      这人,正是李晔。

      跟在他身后的,便是宋娇。

      士子悠然一怔:“阁下是谁,竟然认得在下?”

      李晔微笑道:“李振公子,在下如何不认得?”

      李振,屡试不第,黄巢之乱后,投靠后梁太祖朱温,也就是朱全忠,屡立奇功,为朱温麾下重臣,历任节度使、检校司徒,后官至户部尚书。

      这正是李晔寻找的人才之一。

      李振更显疑惑:“阁下是?”

      宋娇适时出声道:“此乃皇朝安王,长安府少尹。”

      “安王殿下?”李振愣了愣,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李晔的名声事迹,早已传遍长安城,李振亦有耳闻。

      “拜见安王殿下!”李振连忙行礼。

      “李公子何必多礼,快快请起。”李晔扶起李振,也不说什么闲话,直接道:“李公子才华出众,文采斐然,孤也曾拜读过阁下的文章,甚为敬佩。今日相遇实是有缘,不如移步王府,孤亟待与公子秉烛夜谈,以瞻公子风采!”

      到长安城参加贡举的士子,平日里除却读书,就是以文会友,会写出很多文章,这里面的出众者,会在长安城广为流传,李晔说他读过李振的文章,就是这个意思。

      李振没想到他的文章,竟然会被皇朝亲王,堂堂四品大员读到,还评价这么高,当即受宠若惊,面对李晔的诚意邀请下,大受感动,不愿小女孩在这里受冻的他,很快答应了李晔的邀请。

      “这女孩”

      “哦,她叫锐萌萌。”

      第七十八章 争斗

      回到安王府,李晔让宋娇先带小女孩下去,洗漱一番换身干净衣裳。

      李振没有反对,毕竟脏兮兮的小女孩,放在哪里都显得不应该。

      时辰虽然已经不早,安王府里却不缺厨子,很快就给李晔置办好了宴席,李晔拉着李振入座的时候,李振有些错愕,宴席的场面太过隆重,让他再度受宠若惊。

      不过李振倒也没有故作姿态,反而坦然入座,仪态举止都不卑不亢,但实际上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席间的气氛不用李晔如何用心,就变得很是热络,对李晔丢出来的话题,李振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两人聊得最多的,还是儒道两家的经典,当然不是修炼经典,而是修身治国的学说,李振对这些比较擅长,李晔也有意考验李振的本事。

      随着交谈的深入,李晔愈发觉得欣喜,因为李振有真才实学,而李振眼中的震惊之色也越来越浓,因为他发现面前这个年轻的安王,对百家经典都信手拈来,那不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是只需要打开一个闸口,就有滔滔江河倾泻而下,简直堪称学富五车。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文人相轻,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学识文采不会真的比谁差,但李振很快发现,饶是他寒窗近三十载,也不及刚刚及冠的李晔,那么博闻广记见解深刻,渐渐的,李振就对李晔敬佩起来。

      对李晔而言,穿越前他是大修士,对华夏文化当然知之甚深,真要他去治国平天下,可能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但拿来作为宴席上的谈资,唬住李振却是绰绰有余。

      很快,在李晔的主导下,两人生出相见恨晚之感。

      “殿下刚过及冠之龄,学识底蕴竟然如此深厚,在下实在是佩服。”李振举杯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下今日方知此言不虚。”

      李晔也举杯道:“能与李公子坐而论道,实为人生一大快事,当浮一大白。”

      两人同饮杯中酒的时候,宋娇带着梳洗完毕的锐萌萌走进来,看到被宋娇拉着的小女孩,李晔和李振俱都一怔。

      六七岁的女孩,换上了青衫红裙,头发也挽了起来,大抵是宋娇爱屋及乌,还给她抹了淡妆,所以眼前的锐萌萌,看起来面红耳润,五官粉雕玉琢,就如世间最精致的姿娃娃,可爱又不失贵气,当真是可人得很。

      只不过小女孩初进王府,为府中奢华布置所震惊,所以显得有些拘谨,此刻紧紧拉着宋娇的手,把半个小小身子藏在宋娇身后,看起来像只害怕见人的小松鼠,唯独那双圆亮的水润眸子,却还是如星辰一样耀眼。

      李振的震惊,大抵是因为没想到,梳妆打扮后的小乞丐,竟然有了仙童之姿,而李晔之所以震惊,却是看到小女孩的头顶上,漂浮着一道透明的气流。

      人各有运,本命气运的颜色不一样,白黄青赤都有,但透明状的本命气运,李晔还是第一次见。本能的,李晔觉得这个小女孩,不同寻常。

      “见过安王殿下。”锐萌萌在厅中行礼,声音充满稚气,大抵是畏惧李晔这个亲王的缘故,她始终低着头,不敢看李晔。

      见过礼,宋娇把锐萌萌拉起来,眼眸里充满溺爱,好像看自己的女儿一样,她对李晔道:“这孩子怕你呢,我带她下去吃饭,你们接着谈。”

      她俩离开后,李晔问李振:“这孩子真是你在大街上捡的?”

      李振被李晔这个奇怪的问法,问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抵可以这么说”

      李晔笑了笑,目光深邃,他觉得这个锐萌萌有些意思。

      插曲之后,两人继续,李晔有意让李振投靠自己,所以开始进入正题:“依公子之见,这天下大势,往后会如何?”

      这一问来得突然,李振颇感意外,遂反问:“殿下以为会如何?”

      李晔颔首顿了片刻,忽而一字字道:“江湖上仙门四起,与藩镇沆瀣一气,不遵朝廷禁令,擅收【创建和谐家园】、传仙法于民,扩充修士队伍,增加自身实力,而朝廷不能禁,此乃天下将乱、大劫将生的征兆!”

      李振神色一震。

      这样的话,作为宗室子弟的李晔,竟然也能直接说出来。

      李晔继续道:“如今的大唐,外不能靖边患,内不能服藩镇,皇宫里宦官弄权,‘四贵’把持朝政,朝堂上奸佞窃据高位,横行无忌,宗室子弟罔顾社稷,争权夺利,只谋一己之私凡此种种,皆为末日将临的征兆,身为宗室子弟,我不能不察。”

      李晔这话说得没错。

      但从他嘴里说出来,未免显得有些骇人。

      “殿下这番话,真是振聋发聩。”李振震惊道。

      李晔笑了笑,反问道:“李公子觉得呢?”

      李振想起他今日的经历。

      中年男子为了一个蒸饼,当即殴打六七岁的锐萌萌。

      破落小客栈的掌柜,为了坑他那一贯钱,嘴脸丑恶,冷漠至极。

      人心不古。

      这样的事,李振平日里看到的、经历的太多了。

      甚至他三次贡举落第,都不是他才学不足,而是他没有去走考官的后门。

      有些才能比他差得远的士子,因为奉上了礼金,早早进士及第了。

      作为以治国平天下,为生平信仰的儒家士子,李振不止一次问过自己,面对这崩坏的世道,他该如何区处。

      这时候,侍女奉上茶水,李晔接过一碗,推到李振面前,看着他,认真道:“天下将乱,大劫将生,身为宗室子弟,无法置身世外,我欲先立功勋,再谋出镇藩镇,后图大计,公子栋梁之才,可愿助我?”

      李振接过李晔递来的茶碗,怔了怔,没有送到嘴边。

      李晔的话,李振不难理解。

      身为宗室子弟,而在天下大乱,甚至是江山易鼎之后,力挽狂澜拯救社稷的,历史上不是没有,汉光武帝刘秀就算一个。

      李晔所谓“后图大计”,便是这个意思。

      李晔那句“可愿助我”,便是问李振,愿不愿意投靠他。

      李振饮了杯中清茶。

      放下茶碗,李振抬头看向李晔,问道:“殿下今夜出现在鹊栖桥,是否并非偶然?”

      李晔点头笑道:“不瞒公子,正是为你而去。”

      李振默然片刻。

      忽而起身,向李晔行大礼,说道:“振不才,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李晔能看破天下大势,并且有所谋划,这等远见与未雨绸缪,是人主之本。

      李晔学识不浅,这是成事之基。

      李晔待人接物,亲切平和,让人如沐春风,这是聚众之姿。

      李晔今日去鹊栖桥,是专为他李振而去,就说明李晔注意他已经很久,能在李振遇到苦难,无处落脚的时候,不惜冒着夜雨,也要及时亲自去请他,是对他的尊重。

      这个安王,是昔日名动天下,被世人誉为拯救时艰之英雄的李岘后人。

      他还是皇朝四品大员,在刚刚及冠的年龄。

      这样的人,值不值得效忠?

      值得。

      若是这样的人,李振都不效忠,那普天之下,还有多少更好的选择?

      难道真要去找个商铺,做个伙计,从此绝了贡举之途,将毕生才学,用来对付几本账本?

      当世士子出仕,除了考贡举外,投靠藩镇节度使,成为节度使幕府的官员,也是一种途径,朝廷对藩镇的官员,也是承认的,而且会定期在这里面选拔良才,委以重任——这也是朝廷控制藩镇的一种手段,掌握藩镇人事权嘛。

      杜甫就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的幕府中任过职。

      李晔是亲王,继承的是李岘衣钵,李振投靠李晔,跟投靠藩镇节度使,是一个道理。

      李晔连忙起身,将李振扶起,欣慰不已,改了称呼:“能得先生为臂膀,实乃孤之幸事!从今日起,先生就是王府七品录事参军!”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8: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