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帝国雄心》-第6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一批投入作战42架,有7架没能成功起飞,5架坠毁,剩下的也就30架,30辆坦克?用来防守加的夫这样大面积的港口城市,数量还是有些偏少!

        “目前我们已经收拢14辆四号坦克、13辆三号坦克、4辆装甲通讯车和16辆桶车。按照计划,我们已经将16辆坦克分散配置到环城防线,剩下11辆坦克和桶车编成机动部队配置在码头附近!”布劳尔介绍说。

        罗根点点头,这样的配置跟他最初的预想基本一致。自从在怀特岛之战中品尝到坦克掩体化的甜头以来,他就非常推崇在防御作战中采用这样的战术——将坦克相对脆弱的车体和履带埋藏在掩体中,只留【创建和谐家园】积小、装甲厚的炮塔在外面。在这次空降加的夫的行动中,他更是将这种战术创新化:为三号和四号坦克的炮塔装上了“附加装甲”,也就是普通的厚钢板。经过这样的简易改装,四号坦克的战斗重量上升到了21.8吨,三号E型坦克情况好一些,全重只有20吨。

        “我们还俘获了73艘民船,刚刚让士兵们统计了一下,有17艘是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24艘是排水量在500到1000吨的,还有32艘是排水量在500吨以下的。呃,其中49艘是英国船,11艘是美国船,还有3艘来自希腊、4艘来自加拿大、5艘来自澳大利亚、1艘来自新西兰!这些船只绝大多数是已经卸货的空船,我们在码头仓库里搜到了大量的粮食和军火,另抓获船主27名,俘获水手336名,还有一些水手在城里过夜,是否需要把他们一并抓来?”

        布劳尔一口气读完这些数字,罗根禁不住又在心里感慨一番:德国人做事确实细致,可他们不知道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没有效率的做法么?即便是美国佬的船,既然停在了交战国的港口之内,只需要将船员们关押起来,船该怎么处置,那可就跟中立不中立没有关系咯!至于说希腊或者加拿大、澳大利亚什么的,不是英国的盟友就是联邦国家。

        “不,没必要了!把船主和水手分开关押,这里的每一艘船明天都能派上用途,所以每个码头派十名士兵轮流看守就行了!至于那些军火,立即调两个排的士兵分类甄选,但凡用得上的尽快转移,用不上的直接抛进大海!如果有地雷,那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罗根非常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两人接着交流了一些作战细节,突然听到从城区北面传来了枪炮声——在伞兵们的努力下,主要防御点已经建立起了电话联络,而史蒂芬伯格也习惯性地扮演起了参谋长的角色:

        “长官,北面公路上发现英军部队,数量不详,我们的防守部队已经与之交火!”

        罗根看了看表,语气平静地说:“反应还不算太慢。上校,您猜猜这些英军士兵是从英格兰北部调来的呢,还是从他们的大伦敦防御圈调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布劳尔显得有些意外,他的眼神告诉罗根:管他是哪里调来的英国兵,狠揍一顿才是正题!

        尽管远处的枪炮声渐渐密集起来,罗根却不紧不慢地说:“眼下伦敦不仅是个战斗堡垒,更是英国军民抵抗我们进攻的精神象征,只要一天不拿下伦敦,顽固的英国佬就会继续抵抗下去。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削弱这个战斗堡垒的力量!”

        “您是说加的夫之战的意义所在,就是诱使那些原本躲在战壕里的英国军队主动攻击我们的防线,让他们把力量消耗在我们的火炮和机枪下,而不是让我们的士兵在他们的火力下送命?”史蒂芬伯格揣测说。

        “答对了!”罗根小小地夸奖了一下自己昔日的副手。在他眼里,史蒂芬伯格其实是一名非常理想的德式参谋,严谨、细致并且颇有头脑,三个月内连升两级的速度也算是出类拔萃。若是等自己掌握了真正的人事权,定然不会让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军官继续在基层部队混迹——但是直接向高层推荐的话,史蒂芬伯格的特点并不足以压过那些老辣的高级参谋军官们!

        “我过去看看吧?”布劳尔主动请缨到,仅仅两个多月前,汉斯·罗根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参谋官,如此巨大的变化,同僚们心生羡慕也是自然的。

        罗根略一思索,“也好!上校,切记一点:我们这次作战以坚决的防御为主旨,不管英军露出怎样的破绽,万万不可主动攻击!”

        “放心吧!这我很清楚!”布劳尔坐上一辆桶车,经典的德国造型和迷彩涂装,偏偏加上了一挺半固定在支架上的MG-13(使用弹鼓的那种),乍一看还以为是碰上电影中的美国大兵了!

      第34章 进得来,出不去

        在达特的一再劝说下,海军上将查尔斯·福布斯终于离开“伊丽莎白女王”号登上了随行驱逐舰“回声”号。看着桅杆上缓缓降下的舰队司令旗和在舰桥上列队致礼的老下属们,将军禁不住老泪纵横,可是他们的命运早已不再由自己掌握了……

        1940年9月9日凌晨4时41分,英国本土舰队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因进水过多,在舰长达特少将的指挥下坐沉于怀特岛以西17海里处,并开始以15英寸MKI型舰炮轰击德军登陆的莱佩塔海滩。由于距离过远的关系,重炮的精度十分不理想,一些炮弹落在了索伦特海峡中,另一些越过德军阵地飞向了英军控制区域,但那些落在德军登陆区的炮弹还是给德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有5辆坦克和12辆装甲车遭炮击摧毁或重伤,阵亡官兵多达70余人,甚至超过了英军单次冲击所带来的损失!

        “回声”号快马加鞭,竟在后出发半个多小时的情况下,于凌晨6时追上了快速撤往英吉利海峡西口的“胡德”号,待福布斯将军登舰之后,这艘庞大的战列巡洋舰上立即升起了舰队司令旗!

      ¡¡¡¡ÑÛ¿´×ÅÌì½¥½¥ÁÁÁË£¬Ó¢¹ú½¢¶ÓµÄ¹Ù±øÃÇÓú·¢µØìþìýÆðÀ´£¬¿ÉµÂ¹ú¿Õ¾üÆñ»á·Å¹ý´´Ôì²»ÊÀÖ®¹¦µÄ´óºÃ»ú»á£¿

        6时15分,出现在法国海岸方向的德国轰炸机群几乎是以铺天盖地之势飞来:高空中,两百多架斯图卡像是成群的苍鹰;低空下,大群挂载鱼雷来袭的He-111和Ar-95扮演着鱼鹰的角色;海面上,鱼雷快艇编队就像是一把把灰色的利刃凶狠刺来。这立体攻击模式,德军在波罗的海早已演练多日,然而英国人对此却始终是茫然无知的!

        福布斯老迈,丰富的作战经验终究摆在那里。他勉强定住精气神,下令随行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在“胡德”号周围构筑起一道海上栅栏,各舰所剩高炮弹药不多,但眼看着即将冲出海峡,它们也无需多做保留。

        就在连同“胡德”号在内的21艘大小战舰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之时,行驶在舰队前方的轻巡洋舰“赫米昂”号突然发生了巨大的爆炸,肉眼可见它尖锐舰首已经变得模糊不堪,舰体前部高高昂起、舰尾堕入水中。此时天色大亮,海面上并无鱼雷航迹,迫近中的德国机群也还隔着十来公里,此情此景,令福布斯和他的一干将领们面如死灰!

        还不到一分钟,行驶在舰队右侧的驱逐舰“费姆”号竟也惨遭不测,爆炸毫无征兆地发生在其左侧舰首,威力惊人的爆炸如同火柴盒里点鞭炮一般,轻而易举地撕开了这艘驱逐舰薄弱的舰体,引爆了前部主炮弹药库里为数不多的炮弹,纷纷扬扬的水花刚刚落尽,整艘船就又被烈焰和浓烟所吞噬,并且无可挽回地向受损的左舷倾覆。

        时任“胡德”号舰长的科尔上校最先回过神来,不等福布斯下令,他便向自己的下属们大喊道:“左满舵!注意水雷!”

        飘雷还可能通过肉眼观察到,但锚雷通常都潜伏在水下数米处,没有专业设备是无法发现和规避的。庞大的战列巡洋舰以惊人的敏捷度开始转向,高耸的桅杆明显左倾,但这些漂亮的动作都已经无济于事了。6时22分,“胡德”号在距离海峡口不足15海里处触雷,法国制造的锚雷以强大的冲击撕开了它薄弱的舰底,海水汹涌而入,舰首多处舱室水密门被冲破,而且事发突然,水兵们甚至没来得及关闭另一些关键部位的水密门。

        眼见形势无可挽回,福克斯只得下令舰队就近驶往埃克塞特港!

        来袭的德国轰炸机群已经飞临舰队上空,英国人的慌乱正好给了他们可乘之机!鱼雷轰炸机首先迫近并接连投射了31条航空鱼雷,海面上令人眼花缭乱的白色水痕就像是一块被突然砸裂的玻璃,只是裂口出现的方向正好相反:几乎所有的水痕都向着一小块相同的区域延伸……

        体形庞大的“胡德”号本来就是对手攻击的重点,因为舰首触雷,航速锐减,结果几分钟下来,竟接连被三枚航空鱼雷击中——它的装甲虽然不比纳尔逊级,但舰体舯部水线装甲也有12英寸,加上防雷隔舱,硬是扛过了前面两颗鱼雷,但这第三枚却不偏不倚地击中了它的舰首,原本就已经遭到水雷破坏的舰壁,在鱼雷的轰击下顿时裂开了一个三米多长、两米多高的大口子,海水汹涌灌入,使得这艘排水量达到4.8万吨的强悍战舰也开始向一侧倾斜。

        趁着海面上的英国战舰慌乱地规避水雷,德军俯冲轰炸机飞行员们也欢快地投入了进攻——他们一改昨日的谨慎战术,像是中世纪的重装骑兵一般无视敌人步兵的防御,以标准的大角度俯冲和极高的速度接连俯冲下来,尖啸的风笛声不绝于耳,一颗颗圆滚滚、黑乎乎的炸弹精准地砸向已经比兔子还要惊慌的英国舰艇。

        这一次,德国空军后勤部门依然为英国对手准备了好几种炸弹:50公斤的高爆杀伤弹、250公斤的航空穿甲弹和500公斤的重型航空穿甲弹,至于一天前击沉“纳尔逊”号的1000公斤一枚的超级大杀器,由于俯冲轰炸机挂载后会变得速度极慢,所以暂时还没有用在这些航速尚在的英国舰艇身上。不过,飞向搁浅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反击”号的德军俯冲轰炸机上,可就已经挂载了这种威力惊人的反舰武器!

        面对德军的海空夹击,残存的英国舰艇在慌乱中不断触雷,即便是万吨级的重巡洋舰,在老式锚雷面前也显得无比脆弱,水面战斗力强悍的“贝里克”号触雷后,又接连吃了德国鱼雷快艇发射的两枚鱼雷,不到5分钟就已经倾覆;两艘战争爆发前才服役的新式H级驱逐舰还没来得及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在法国人制造的锚雷面前丢了魂!

        视线中,英国舰艇像是丧家之犬狂乱地逃向埃克塞特港,德国轰炸机漫天飞舞,完全无视那些在空中爆炸的高射炮弹,海面上水柱腾起、火光与浓烟四起,构成了好一副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当然,这也将成为英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若干炮艇从埃克塞特港中驶出,试图支援这群看似强悍却脆弱无比的英国主力舰,然而危机之下,它们完全忽略了始终潜伏在港外的6艘德国潜艇!重巡洋舰“约克”号首当其中,两枚533毫米潜射鱼雷在它的左舷凿开了黑洞洞的大口子,海水汹涌而入,短时间内就造成了数十名舰员溺死,而当海水灌入锅炉舱之后,战舰粗大的烟囱竟出现了黑烟与白色水气混杂的奇特景象,失速之后的战舰顿时瘫在了海面上,任由斯图卡肆意蹂躏。

        老迈的“胡德”号终究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在距离埃克塞特港还有不到5海里处,德国潜艇U-99号(知道艇长是谁吧?嘿嘿嘿)向它发射了四枚鱼雷,其中三枚分别击中了舰首、舰舯和尾舵,在没有臭弹的情况下,排水量在现役英国战舰中位列第一的“胡德”号竟在一连串的爆炸中直接下沉,舰上官兵仅有不足百人得以逃生——老迈的查尔斯·福布斯将军光荣殉国,但据说在被淹死之前,他就已经心脏病发……

        在剩余战舰仓惶逃入埃克塞特港之后,德军的斯图卡轰炸机无惧于英军港口的防空火力继续追杀残敌,它们的攻击最终迫使一艘英国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因为伤势较重而搁浅在海港之中,随着德军逐步封锁海峡,它们再也没有回到过曾经的母港,并在德军地面部队进入港区之前悲壮地选择了自毁!

        随着“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反击”号搁浅、“胡德”号殉爆,眼下仍在英吉利海峡中活动的,就只剩下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马来亚”号和为数不多的驱逐舰与扫雷艇。

        大好机会摆在面前,德国空军的指挥官和飞行员们绝不希望敦刻尔克那样的遗憾再次萦绕自己的军旅生涯。第一批攻击机群返回法国机场之后,第二批由He-115和Ju-88组成的轰炸机群立即填补了它们的位置。尽管德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一直受到了赫尔曼·戈林的阻挠,但到1940年时,德国海军仍装备有4个大队的水上鱼雷轰炸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较为先进的He-115。只见这些轰炸机以三到四架为一个小编队,冒着英国战舰的防空炮火低空迫近,而自研发之初就被要求具备俯冲轰炸能力的Ju-88,这个时候更是展现出了与体形不太相符的俯冲性能,重磅炸弹在“马来亚”号周围腾起了如林的水柱,趁着这个空当,He-115一直迫近到1000米左右的距离才投射鱼雷。

        尽管马来亚号的炮手们在短短十分钟内创下了击落德国飞机12架的记录,但大量的鱼雷最终还是令他们逃无可逃,该舰在距离埃克塞特港尚有19海里处吃到了两枚航空鱼雷,距离15海里处,又接连吃到了两枚重磅近失炸弹和数枚小型炸弹的直接轰击,舰上战斗人员死伤惨重!

      第35章 杀戮

        对于因为伤亡惨重而士气低落的英军部队来说,海军重炮的怒吼是一剂非常有效的【创建和谐家园】,再经过军官们的最后一次战前动员,步兵们群情亢奋、视死如归。

        凌晨4时46分,隶属于11个不同步兵师的24个步兵营连同英军第1装甲师主力投入了对德军莱佩塔滩头阵地的第6次进攻,这既是英国陆军两天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反登陆作战,也是整个英国军人凝神聚气发出的最后呐喊。

        不断从德军阵地后方升起的照明弹刺破了夜的掩护,久违的“马蒂尔达”和各式巡洋坦克终于出现在德军阵地前方。由于白天的时候德国空军牢牢掌握着英格兰南部的制空权,这些坦克无不是天黑之后才从各自营地赶来的,持续的行进不但让坦克兵们颠簸得浑身疼痛,也让这些技术上并不十分可靠的战争机器损耗不断。奉命集结的坦克共有167辆,但黎明前能够投入进攻的仅有104辆,除去57辆性能略逊的“马蒂尔达I”和I型、II型巡洋坦克,真正能够和德军坦克正面对抗的“马蒂尔达II”和新式巡洋坦克仅有47辆。尽管如此,这依然是英国陆军头一次如此大规模地集中使用坦克,要知道不论是在法国还是在怀特岛,英军在坦克的使用上和他们堕落的法国盟友并无太大差别——步兵的战争地位被过高地估计了。

        随着为数超过230门火炮发出响彻云霄的怒吼,庞大的进攻队列开始以马蒂尔达坦克的速度向德军阵地挺进。这一次,24个相对完整的英国步兵营、总兵力超过2万人的英国步兵总算被安排在了坦克集群后方。然而如此庞大的进攻队列出现在宽不足5公里的防御正面,人员密度可想而知。

        暗夜之中,斯图卡无法发挥作用,但部署在怀特岛北部的德军炮兵依然为己方滩头防御阵地提供了密集而强大的火力支持,不仅如此,连夜运送上岸的16门88毫米重型高炮也早已就位,即便减去被英国舰炮所损的几门,剩下的“坦克开罐器”也足以让英国坦克兵们饮恨!

        部署在一线阵地上的德军坦克,在过去的24个小时里已经发射了大量的炮弹,经过补充之后,它们重新变得火力充沛,至于说炮弹大量发射对于炮管的灼损,在巨大的收获面前又算得上什么呢?

        暗色的人潮又一次如海啸中的浪潮一般涌向近万名德军官兵组成的坚固堤坝。矛与盾孰强孰弱,在密集的火力中很快见了分晓:战斗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德军阵地上的机【创建和谐家园】们只要没有被敌人的枪炮所挂,基本上都更换过三次枪管,至于耗费的子弹数量,看看地上成堆的弹壳,大概谁也没有心情去仔细数一数吧!

        英军的顽强冲击,终究让德军步兵们的MP38冲锋枪和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也派上了用场,这也意味着英军步兵曾一度推进到距离德军前沿阵地50米之内,当浓烈的硝烟与厚重的血腥两种气味混杂在一起的时候,战场俨然变成了地域!

        按照公认的排位:

        二战的德国,陆军第一,空军第二,海军第三。

        二战的英国,海军第一,空军第二,陆军第三。

        当英国人以自己的弱处去拼对手的强处,而且还属于主动进攻一方,结果其实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换作德军登陆部队主动进攻的话,躲在战壕里的英军步兵至少不会出现这样惨重的损失)。

        结束了吗?

        当汹涌澎湃的人潮缓缓褪去,阵地上的枪声渐渐稀疏下来,一些人的耳朵还因为巨大的落差而嗡鸣。得益于战前丰厚的弹药储备,德军阵地上的火力点在战斗过程中几乎没有因为弹药耗尽而中断射击的,步枪兵们难得地打光了弹药盒中的子弹,尽管每个人额外配备了6个弹匣,但冲锋【创建和谐家园】们在战斗最后阶段还是忙不迭地往弹匣里面填塞子弹。

        结束了!

        官兵们从战壕中探出头,借着照明弹提供的光亮,他们以各种复杂的表情看着阵地前方的惨景:七十余辆被击毁或是击伤的英军坦克散布在战场各处,有些还在冒着灰烟,坦克手们的尸体则摆出了各种奇怪的姿态。旷野中,密密麻麻的尸体让人不由得怀疑其自己所处的时代:似乎只有在冷兵器时代,一处战场上才会出现如此血腥的阵亡场面,可惜仔细辨认,这些人似乎又都穿着相同的军服、使用相同的武器,而且,尸体在距离阵地500至200米处格外的密集!

        看着这个场面,就连久经战阵的德军官兵们也都惊诧不已。英国人被打退了,面对如此惨烈的伤亡,他们还有勇气继续进攻吗?

        几乎在相同的时段,在数百公里之外的布里斯托尔湾口,德国人亦以自己的弱处与敌人的强处拼杀。狭路相逢,勇气与智慧依然是决定性因素!

        一枚照明弹缓缓滑落,经过最后的闪烁,熄灭了。

        海面上重新归于黑暗之中,但暗红色的炮弹你来我往地穿梭着,搅得世界无法安宁。片刻之后,一枚新的照明弹在空中绽放,重新照亮了几乎处于沸腾状态的海域。

        自南向北而来的四艘战舰,无一例外悬挂着德意志海军战旗。不论是20多年前的公海舰队,还是40年以前的第三帝国舰队,水面舰艇还从未在战争期间涉足过凯尔特海,更不用说这位于凯尔特海根部的布里斯托尔湾。且不论胜败,德国海军已经向历史迈进了一大步!

        自北向南开来的7艘战舰排成了一字斜纵队,这样的阵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风帆时代的舰队炮战,由于火炮射程的限制,那时候的海军官兵们总是以近舷炮战为荣,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双方舰艇一旦拉近距离,便会千方百计地使用鱼雷进行攻击。

        “注意!全速左转,规避敌方鱼雷!舰炮全力还击!”

        德国巡洋舰“埃姆登”号上,习惯歪戴军帽的年轻舰长霍特·冯·雷恩普斯以嘹亮的口令指挥着自己的下属们。这艘标准排水量5500吨的轻型巡洋舰是德国海军战后建造的第一艘水面舰艇,总体设计中规中矩,但一些细节上又体现出当时德国海军船舶工程师们的智慧与野心:全燃油动力使得这艘战舰能够达到29.4节的极速,在20年代初已经相当不错了,其续航力达到5300海里,既能够在北海或者波罗的海自由活动,必要时也可进入大西洋执行作战任务。8门单装150毫米舰炮和2座双联装533鱼雷发射管的配置在30年代末已经落后于时代主流,倒是一次性可携带120枚水雷的特性,使之在二战初期成为一艘不错的远洋布雷舰。

        疾速转向的警【创建和谐家园】顿时响彻船舱,提醒舰员们注意保持平衡。与此同时,8门主炮和舰舷的高射炮齐齐向不远处的敌方舰艇开火,暗红色的炮弹频频划过夜空,在深黑色的海面上激起一团又一团的水柱。

        紧随“埃姆登”号的,是德国海军仅存的一艘1936年型驱逐舰Z20“卡尔·加尔斯特”号,它的5艘姊妹舰均战沉于残酷的纳尔维克海战。为了提高抗风浪性能,Z20在德国海军驱逐舰中首先采用了锋利的大前倾式舰首,在极速情况下能够达到惊人的38.5节!

        在德国舰队最末尾的是两艘可以看作是小型驱逐舰的德式1935年级舰队鱼雷艇,它们的排水量800多吨,装备一门105毫米口径舰炮和威力强大的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行动敏捷、续航力也较普通的鱼雷艇高出很多。

        这四艘战舰连同仍在后方登陆船队中实施掩护的鱼雷艇,均是8月底之前悄然从北海进入大西洋海域的:“埃姆登”号独自溜过丹麦海峡,绕着英国跑了一大圈,最终抵达法国的布雷斯特;Z20和鱼雷艇均是在德国空军掩护下直接沿着法国海岸穿过英吉利海峡,途中仅有一艘鱼雷艇触雷沉没——可笑的是,英国人同样在英吉利海峡布下了大量水雷,那里却成了埋葬他们主力舰的坟场!

        待四舰编队完成转向之后,“埃姆登”号以无线电发出指令:炮火集中覆盖敌方领舰!

        照明弹下,经验丰富的德国军官们不难分辨出来袭者的身份:1艘老式驱逐舰和6艘小型鱼雷艇。从双方遭遇时的航线来看,它们应该是从其他海域紧急增援布里斯托尔湾的——若是没有遭遇德国舰队,它们也会在湾口遭到德国鱼雷轰炸机的奔袭。

        经过调整,四艘德国战舰很快以精准的火力将领头的英国驱逐舰打到起火,这看似轻量级的海上战斗,却因为关系到两百余艘德国登陆舰船的安危而受到德军将士们的高度重视。

        受伤的英国驱逐舰并未转身撤退,而是一面以舰炮还击、一面全速向南行驶,看架势似乎想摆脱德国舰队的攻击找寻隐藏在夜幕之中的德国登陆船队。

        原本想节省鱼雷以应付后面战斗的冯·雷恩普斯中校,见此情景只好让Z20带着舰队鱼雷艇T9反身追击。在70000马力的强大功率推动下,德国海军的精锐驱逐舰很快提升到了38节航速,灰白色的舰体宛若一柄快刀在海面上劈波斩浪。敌舰的一发炮弹击中了它的舰首,一号炮位上的炮手们顿时死伤惨重,但这已经无法阻止全力奔跑中的猎鲨扑向自己的猎物。追赶到700米距离,指挥官果断下令施放鱼雷,四条鱼雷从左舷发射管齐齐奔射而出,须臾,老迈的英国驱逐舰在猛烈的爆炸中化作水面上的燃烧物。

        见状不妙,早已放光了鱼雷的英国鱼雷艇队调头就朝东北方向驶去,“埃姆登”号连同两艘舰队鱼雷艇又猛轰了一阵,将两艘鱼雷艇打得冒烟,但见即将驶过布里斯托尔湾口,便又回身掩护庞大的登陆船队去了!

        对于这些年轻、勇敢而又技术娴熟的德国海军官兵们而言,战斗的旅程远未结束,但前辈们不曾完成的理想,正在他们手中渐渐开启……

      第36章 伞兵的烦恼

        莱佩塔之屠宰场很快就会让世界震惊,真正在幕后一手炮制了这经典登陆作战的“元凶”,在黎明到来之前却在数百公路之外指挥着另一场战斗。

        在这里,进攻者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莱佩塔正面之英军部队,防御者的数量和火力配备均逊色于莱佩塔正面之德军部队。不过,这似乎是一场较为奇怪的战斗,四面八方而来的进攻者隶属于几百个不同番号的部队,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英国本土警备队!

        对于英国二线部队,也就是庞大的民兵团体,罗根手中掌握的情报是6月份成军、7月份开始编练,到8月份为止,150余万人配备着各式各样的杂牌武器。然而从加的夫巷战中缴获的武器来看,一小部分民兵装备了M1903春田式步枪和美军一战时期临时装备的M1917式步枪,甚至还有黑帮酷爱的“芝加哥打字机”,传说中英国山寨版的莫洛托夫鸡尾酒倒是没有发现——罗根估摸着这应该与加的夫“远离”德军潜在登陆区域有莫大的关系。

        寥寥无几的大炮并不能够为勇敢的民兵们提高有效的支援,但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于地形的熟悉——加的夫光行政面积就达到了190平方公里,正好是怀特岛的一半,可它并没有索伦特海峡这样的天然屏障。除开面朝布里斯托尔湾的港口,其余三面皆是较为平坦的区域,环绕城区的路线长达50公里,如果将5000名伞兵平均配置在整条防线上,每10米才能达到1人,这样一来,最终的结果就是防线被成群结队的英国民兵冲得七零八落,而有的德军士兵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在自己身上留下沉重的脚印,有些人却在阵地上闲得发毛。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作战行动筹划之初,罗根就制定了重点防御、以点带线的战术,也就是在50公里的漫长防线上划出3段防区:西南方靠海,城镇稀少,正西面是斯旺西港和布霍肯比肯斯山,这一段防区被列为三等防区,每公里配备士兵50名,整个防区配备坦克3辆;蜿蜒而至的塔夫河支流护卫着整个加的夫的东侧,虽然它在加的夫段最宽处不过十余米,时值小旱,河水也就一米多深,且水流平缓,但还是为防御提供了相当不错的地形条件,因而这一段被列为二等防区,每公里配备士兵100名,整个防区配备坦克5辆;最后,既无地形优势、又面朝威尔士纵深区域的北面被列为一等防区,空降兵的主要力量和火力都配置于此,并由第7伞兵师1团团长布鲁诺·布劳尔上校指挥。

        在每一段防线上,德军参谋们都根据航拍照片进行了研究和规划,所以伞兵们几乎是完全按照预定计划占领了公路、山丘和一些建筑,并充分利用地形构筑起防御阵地,并将其他没有直接驻防的区域控制在机枪射程之内。此外,他们还在一些可能遭到英军渗透的区域部署了警戒性的雷区,而且每一辆坦克都被妥善地利用起来——或是埋藏于阵地中作为强大的前沿火力支撑点,或是隐蔽在一线阵地后方,通过高于步兵的机动力进行移动作战,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空降作战的限制,每一辆坦克在用完油箱里的汽油之后就只能原地充当炮台,直到登陆部队运来弹药补给!

        如罗根和参谋们所预料的那样,德军空降加的夫的警报迅速传遍了威尔士和英格兰,从午夜前后开始,英国民兵陆续出现在了加的夫北面和东面,而他们的接连冲击都败退于德军密集火力之手,但伤亡人数倒是不多。到了凌晨3时许,两个营的英军正规军姗姗来迟,他们纠结了数倍于己的民兵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进攻,然而德军的坦克炮一响,那些民兵就像是中了导致士气低弱和行动迟缓的魔法一样,让自己的正规军兄弟们独自向前,这一仗下来,英军的伤亡终于突破了五百人……

        “长官,西面出现了大量英军部队!巴克奥恩上尉请求我们速派增援部队!”

        当通讯官送来这份报告的时候,罗根刚刚喝完了自己今晚的第三杯浓茶,不得不说,熬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持续熬夜更是要不得。

        “西面?达郎还是斯旺西?”罗根瞅了瞅地图,地面应该不会有英军的民兵集结点,但第一批德军伞兵降落在加的夫机场已经过去了6个多小时,英军倒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从其他方向绕路而来。

        “不急,我先去看看!告诉施尔梅上尉,让他的机动部队随时做好开拔准备!”

        “是!”

        放下简易的茶杯,罗根只带了一名卫兵,加上司机三人驾着一辆桶车就风驰电掣地向加的夫城西的阵地驶去。

        高级别的作战地图上清清楚楚地标明了每一处重点防御阵地的位置,因此罗根能够非常轻松地找到巴克奥恩上尉的指挥部,而这位英勇的空降兵军官连同施尔梅还与自己一道前往柏林授勋,并且双双获得晋升。不过目前巴克奥恩仍担任连级指挥官,施尔梅倒是成了第7伞兵师的一名副营长。

        还未靠近依托一处三层楼建筑物构设的阵地,MG34索索索的轻快声音就已经先传入耳中,罗根让司机将桶车停在了街口后面,自己带了卫兵小跑过去。

        “什么人?”一名负责警戒的伞兵很是警惕地发现了这两个从后方抄上来的黑影。

        罗根用德语回应道:“我,汉斯·罗根上校!巴克奥恩上尉在哪里?”

        “是罗根上校啊?上尉就在二楼靠西的房间里,不过那里很危险,英国人不断从沟渠对面射来子弹!”伞兵很是细心地关照说。

        罗根习惯性地从枪套里拔出自己的鲁格08,尽管这种【创建和谐家园】在中长距离的阵地战中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踩着密集的枪声,他迅速上了楼,这栋样式古朴的建筑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但大石块结构素来是相当坚固的,即便动用铁拳或是小口径火炮,还未必能够打烂它的主墙。

        “上尉!”还没进门,罗根就已经体验到了下面那名伞兵所说的“危险”,子弹接二连三地穿过窗户射在天花板上,身材魁梧的巴克奥恩上尉无奈地蹲在窗户后面,手里抓着电话机的听筒。

        “谁?”

        “我,汉斯·罗根!情况怎么样?”罗根猫着腰,慢慢吞吞地挪了过去。

        “啊?上校?您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巴克奥恩赶紧放下电话,“英军的火力并不密集,但是射击相当精准!我们已经损失了14名士兵,所剩的人手恐怕很难防御大股英军的进攻!”

        “你怎么知道是大股英军?看到他们冲锋了?”罗根凭着直觉问。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1 14: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