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模范空降营3连发来电报,他们已经占领了纽敦港,只遭到英军地方部队的轻微抵抗!”
“上校,延森中尉(模范空降营第2伞兵连连长)发来电报,由于兵力不足,他们向伍顿发起的第二次进攻还是没能得手,中尉准备在收拢更多伞兵后发起新的进攻!”
对于这些报告,罗根基本上是只听不说。在空降作战中,战场形势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陆军阵地战,也正因如此,伞兵作战非常强调一线指挥官的自身指挥素质与应变能力,后方指挥官所能做的,往往就是布置后续兵力、协调空中火力支援。
“还是没有舒尔茨少校的消息?”罗根独自呢喃道,这位33岁的军官被认为是第7伞兵师最好的营级指挥官,在入侵低地国家的战斗中有着上佳表现,上个月刚刚从上尉晋升为少校,仍然担任第1伞兵团3营营长职务——罗根之所以要求将他的营划入临时组建的空降突击团,一来这是“汉斯·罗根”给自己留下的宝贵“友情遗产”,二来舒尔茨的营经过补充现在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再者,他们与模范空降营之间的士官交换,也使得这两支部队拥有较高的战场默契度!
就在一个多小时之前,以营长身份参战的卡尔·舒尔茨,率领他的营作为先锋部队率先空降到了纽波特军用机场——怀特岛上唯一的大型机场。他们的任务十分明确,那就是竭尽所能夺取这座机场!一旦跑道得以向德国空军开放,后续部队将可以源源不断地空运而来。在瑟堡、格朗康迈西、贝桑于潘等港口,迪特里希指挥的“元首警卫旗队”4个先头营已经登船,他的部队还有6000人等待通过船运和空运前往怀特岛,兵员总数达到8000人之巨的戈林将军团同样需要靠从法国搜集来的船只和德国空军的运输机运往怀特岛——空运虽然只能运送步兵和一些轻型装备,但在时间效率上无疑大大超过船运,尤其是在战斗前期,每一支登上怀特岛的德国步兵连都可能成为战役的关键力量!
“大家注意,要解缆了!”托比亚斯声音虽大,却不至于给人惊慌失措之感。在医院休养了两个月,他跟格罗特都像是困兽一般渴求新的战斗!
从正面座舱往前看,一架架容克-52尾部信号灯都在闪动,由于各机之间都保持着安全距离,四、五十架就占据了偌大的空间,场景煞是壮观——若是换作夜晚,身处其中的人们大概要以为自己走进星群了吧!
在牵引机解开缆绳的刹那,滑翔机依然只是轻微地晃动了一下,但接下来的场面就令人热血沸腾了:容克-52陆续加速爬升、离开了庞大的机群,只剩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的空中队列反而更显整齐划一。由于没有了发动机的嘶吼,它们就像是一群安静的大鸟,无需拍动双翅就能轻松飞行。
“前面就是机场了!”
随着托比亚斯的喊声,沉寂了好一会儿的世界又重新开始热闹起来:
视线正前方,黑色的花朵数量随着砰砰乓乓的爆炸声而迅速增加,虽然弹片的波及范围有限,但附近空域的气流仍受到了强力干扰,以至于滑翔机像是看到了天敌的小鸟般恐惧地颤抖着;
地面上,奋力射击中的高射炮像是不断划燃的火柴头,它们周围有方形或者圆形的沙包掩体,而且附近几乎都能找到或多或少的焦黑弹坑。这说明斯图卡的攻击固然猛烈,但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竭力抵抗令人头晕的晃感,罗根举着望远镜费力地观察着机场尤其是跑道周围的情况,当他透过硝烟的间隙看到灰色的身影在向东面的跑道移动时,心中小小地雀跃了一下。仔细辨认,地面上偶尔会有与高射炮开火截然不同的火光闪跃,那应该是爆炸的手榴弹或者反坦克火箭筒——战斗,仍围绕东南两侧的跑道激烈进行着。
滑翔机继续在气流的波动中颤抖着,随着它们距离机场越来越近,所受到的阻击也愈发强烈。不远处,一架滑翔机的机翼突然被近处的高射炮弹炸断,整机便无可挽回地翻转着向地面坠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机上人员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这便是机降的残酷之处!
“伙计们,抓稳扶好啦!上校!我们在东面第一条跑道外侧的草地上降落如何?”托比亚斯又一次高声喊道。
通过刚刚的观察,罗根已经对机场上的情况有所了解,但这样掌握的信息还远不足以让他做出精确的判断。也就在这个时候,一起出发的滑翔机中,已经有两架率先在跑道附近的草地上滑降——滑撬扬起了大片尘土,但从它们着陆的姿势来看,应该算是比较理想的。
时间根本容不得罗根多想:“好,就在那边降落!大家都抓稳了!”
滑翔机一个小小的俯冲,就在快要贴近地面的时候,机头猛然上扬,紧接着以机腹下坚固的滑撬着地,刹那间,机舱里的颤抖幅度前所未有的强烈,但这种情况只持续了短短几秒钟时间,当颤抖平息之后,机身朝左侧一斜,紧接着便完全稳定下来。
座舱外面灰蒙蒙一片,全是降落过程中扬起的尘土,但咻咻飞过子弹似乎在说:嘿,德国傻瓜们,欢迎来到英国角斗场!
第15章 为战而生
跳出滑翔机座舱的时候,罗根头上戴着没有护耳且较为轻便的M38型伞兵盔,右手拎着一支标准的MP38冲锋枪,腰挎左三、右三共能容纳6个32发弹匣的皮质弹匣袋,腰带靠右后处的枪套里还放着一支随时可以射击的鲁格08,再加上伞兵作战服和伞兵靴,从头到脚一身朴实无华的德国货——相比于之前两次作战行动披的英国皮,这身装备显然更能激发出官兵们内心的自豪感!
得益于短时间内陆续降落在机场上的数十架滑翔机,英国守军的火力被大大分散了,就连凯伦·莫尔特和布伦·哈特曼也得以背着沉重的无线电发报机离开滑翔机安全来到一旁的草丛中。要说托比亚斯的技术还真是不错,除了平稳降落之外,还把滑翔机停在了一条用于防止跑道积水的小水渠旁。尽管这条干涸的水渠只有三十公分深,勉强到人膝盖高度,狭窄的口子甚至会卡住【创建和谐家园】,但相对于空旷的机场而言,已经是十分难得的“袖珍掩体”了!
放下MP38,罗根用他那喷涂有草绿色迷彩的6×30蔡司军用望远镜四下观察。片刻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这是自己有史以来第一次置身于真正的空降战场:敌人的士兵处于清醒的战斗状态,火炮、机枪以及各种武器都在猛烈地向眼前出现的每一个德国兵开火。在这里,不存在花言巧语、巧舌如簧,虚假的表情和大小忽悠完全没有发挥的余地,面对面的战斗真刀真枪、毫不含糊!
由于怀特岛位于英吉利海峡最宽处的北岸,附近的朴茨茅斯、南安普顿等港口又驻扎着用来抵御德国进攻的大批舰艇,防御力量要较以伦敦为中心的首都防卫线和泰晤士河口-多弗尔角-伊斯本特这个三角形的海岸防御线薄弱得多。在雅茅斯、考斯、伍顿等港口,岸防设置仅仅是少量的岸炮加上沿着海滩布设的铁丝网和雷区,唯独之前发生过战斗的本布里奇港紧急加筑了岸炮阵地、配置了鱼雷发射管,甚至还开始在海滩外的浅水区布置3米高的反登陆钢架!
作为怀特岛上唯一的大型机场,纽波特军用机场当仁不让地成了英军的防御重点。在罗根随身携带的文件包里放着几张放大的航拍照片,这是数日来德国空军对怀特岛的侦察成果。尽管天气很差,可由梅塞施密特109型战斗机改装的侦察机还是成功进行了几次低空拍摄,经过技术部门的研究辨认,推断这座机场共有400到600人的英国守军,并装备有大量的防空武器。此外,沿着跑道分布的一些奇怪土垛也引起了德军技术军官的注意,他们认为这是英国人近期构筑的小型碉堡,目的就是对抗德军在荷兰、丹麦、比利时以及前期空降怀特岛的伞兵部队——机枪和迫击炮通常被认为无法对付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
英国人自然不会知道,罗根的伞兵已经拥有了“铁拳”这样的秘密武器,只要进入有效射程,即便是英军现役最强大的玛蒂尔达II型坦克也不在话下!
环顾战场,罗根很快就在左前方不到500米处发现了一座不断对外喷吐火舌的碉堡,从地面上看,它更像是法国马其诺防线上可360度转动的钢制机枪堡垒,圆形弧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弹作用,加厚的射击孔更能够有效保护里面的机【创建和谐家园】。不过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武器,即便是马其诺防线上的坚固炮垒,在德军88毫米炮连续的精准轰击下也依然能够被突破,至于眼前这种只能容纳1-2人的小型机枪堡垒,37毫米反坦克炮应该就能对付!
照着英军机枪堡垒射击的方向,罗根看到了一架刚刚落地的德国滑翔机,已经有五、六名空降兵从中撤出,机背位置的机【创建和谐家园】试着掩护同伴,但很不幸地被敌人的子弹击中。那些离开滑翔机的士兵们情况也很不乐观,虽然他们中有人携带了初上战场的“铁拳”,但英军堡垒的距离远远超过了这种武器的有效射程,他们只能在没有阵地的情况下用MG-34机枪与之对抗,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带着自己的这小队人马从斜里杀过去,应该有八成的机会拔掉英国佬的机枪堡垒吧!
这个念头仅仅在罗根的脑海中一闪而过。诚然,前两次战斗带队冲杀、好不痛快,但这一次作为战场指挥官,他的责任已不光是冲锋陷阵、发挥个人的战斗作用,作为战场指挥官,更重要的是总揽全局、运筹帷幄。于是,他强压着内心的冲动,继续冷静地观察这个局势混乱的战场。
自从第一批德国轰炸机飞临此处应该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小时,按照事先制定的战术,三条宽敞平直的跑道是重点保护对象,倒是南北两端的十多座机库遭到重磅炸弹的侵袭,远远就能看到断壁后面那已经变成废铁状的飞机。在距离第三条跑道几百米的草地上,还有一架机身残破不堪的英国战斗机,从尚且完好的尾翼来看,似乎是在起飞过程中被击落的——没能目睹当时的激战场面,对于罗根来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了!
距离坠毁的英国战斗机不远处,还有一座英军的单管高射炮。在炮手们的努力下,它仍以较快的速度向空中的德国飞机开火。虽然滑翔机已经基本落地,但尾随而至的战斗机勇敢地俯冲而下,以机炮和机枪疯狂扫射着地面上的英军防空阵地,最大限度地为己方刚刚降落的空降兵们减轻压力!
那座高炮四周砌了一圈半人多高的沙袋掩体,斜对角位置又用沙包堆出了一个小型的机枪战位,一挺水冷的马克斯·维克重机枪正向距离自己最近的德国滑翔机射击。突然间,草丛中火光一闪、阵烟升腾,一个橄榄球状、托着白烟的物体以并不特别快的速度飞向英军的机枪掩体,然后发出一声与体型、速度完全不成比例的巨响,硝烟散去,不仅整个重机枪组消失了,就连高射炮也哑了火!
亲自参与了“铁拳”设计过程的罗根,对于自己为德国伞兵作出的技术贡献感到自豪。摧毁了英军的重机枪火力点,草丛中的德国伞兵们一跃而起,飞快地奔向那些高射炮——罗根在任的时候,模范空降营在日常训练中增加了操炮科目,伞兵们被要求掌握常见的德制和英制火炮的使用方法,并被告知高射炮在地面战斗中也能发挥出极大的威力。所以看到他们的动作,罗根不看面孔就猜得到是模范空降营的兵,然而他们眼看着就要进入沙包堆砌的掩体了,一辆拥有两座炮塔的英军坦克突然出现在附近。吵杂的战场上,罗根甚至听不到它上面那两挺机枪嘶吼的声音,但喷射的火舌与成串的子弹却是毋庸置疑的,顽强的德军战士一个个倒下了……
杀死这些精锐德国伞兵的,就是英国陆军不太待见、在国外却很吃香的“维克斯6吨坦克”,英国本土制造加上各国授权生产的,总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2万辆,但英国陆军仅仅装备153辆,且绝大部分被扔到了训练学校和后备部队。
目睹袍泽牺牲,罗根咬牙攥拳,忽地感觉背后一阵狂风,只听得托比亚斯惊叹一声“来了”,转过头,望见庞大的“巨人”滑翔机如同传说中黑龙一般猛扑下来!
第16章 铁十字之魂
主体完好的跑道,就像是预先为“黑龙”准备好的降落场,这种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巨兽完全无视地面升起的大大小小的光点,无视战场上纷乱局势的生生死死,无视常规战斗中你攻我守的纠葛争斗,飞沙走石之间,霸气十足地降落下来!
战场突然在一瞬间安静了,激烈厮杀中的两军将士目睹这惊人的景象,竟在愕然中忘记了手中的枪炮!
看到周身涂成黑色、机身和机翼上喷着醒目铁十字徽标的“巨人”停落在跑道的最北侧,最自豪的莫过于置身于一条小水沟中的德国空军上校汉斯·罗根,没有他的努力,这种重型滑翔机要到8个月后才能在蓝天中展翅翱翔,但穷其一生也没有参加真正空降作战的机会!
尽管目前只能投入三架刚刚完成调试的样机,但它们初上战场所带来的压倒性气势完全达到了先前的预想!
好吧,让英国佬看看什么叫做天外飞仙!罗根心想,也幸好弗莱里希博士的“野心”够大,设计出的重型滑翔机最大载重量达到22吨——当前德军最先进的坦克莫过于D型PzKpfwIV坦克,这也是四号坦克的第一种量产型,战斗全重20吨,机舱里还能塞进一吨多的安全缓冲物。
没错,滑翔机的机舱里装载的正是大名鼎鼎的IV号坦克,而不是仅仅装备机枪或机关炮、装甲薄弱的I型或者II型坦克。用罗根的话来说,那就是“一步到位”!
在万众瞩目下,“黑龙”停稳之后却没有向四周喷射出骇人的火焰,亦没有出现变形金刚突变的场景,它是如此的安静,就像是一块天外飞来的陨石,落地之前已经损耗了所有的能量。
死一般的沉寂!
片刻之后,战场上的人们幡然醒悟,耳边又重新被枪炮声所充斥。那辆刚刚屠戮了数名德国伞兵的“维克斯6吨坦克”更是忙不迭地调转枪口向恰好停在自己射程内的“黑龙”猛烈开火。
机【创建和谐家园】索索索地扫过去,在穿透机身蒙皮的时候发出轻微的噗噗声!
滑翔机内部没有任何动静,绝大多数子弹射入后也没有再从另一侧穿出,方形的货柜机体就像是一个诡异的黑洞,将维克斯MK-E(A型)坦克喷射的密集枪弹吞噬了……
受到英军火力压制的德军将士们,甚至罗根身旁这些官兵,兴奋的眼神渐渐发生了转变:忐忑、疑惑甚至是失落,难道刚刚的降落过于猛烈,以至于里面的同伴们都震晕震死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连罗根脸上也显现出了几分焦急。
维克斯MK-E双炮塔里的两挺机枪仍在嘶吼,直到它们250发子弹的弹带消耗殆尽方才暂时平息下来,但英国人的攻击并没有就此结束。似乎是嗅到了猎物的气味,一辆卡车轮廓但周身装配钢板的奇怪东西出现在另一个方向(由于大量装备丢失在法国,英军在1940年夏天利用各种各样的车辆改装成装甲车,使用的武器也千奇百怪),在它驾驶室后上部敞开位置摆放了一挺以粗大枪管为特色的刘易斯风冷机枪——一战时期的英国战斗机便以这种机枪为主要武器!
老态龙钟的“刘易斯”不甘寂寞地开火了,子弹嗒嗒嗒地射向了滑翔机的机头位置,玻璃舱盖顿时碎片横飞,但破损的座位上并没有驾驶员的踪影!
罗根突然听到一阵轻微的发动机声,那是巨兽的心跳么?
尽管隔着至少500米的距离,他仍然相信自己是听到了那个声音。
咻……轰!
熟悉的声音传来,罗根下意识地低头。刚开始他以为那是改为平射状态的英军防空炮所发射的,但片刻之后,他目瞪口呆地看着一辆由卡车改装的英军装甲车出现在了机场边缘,它车厢放下了一块挡板,一团发射药的白烟还未消散,很显然,刚刚的炮弹就是里面那门小口径步兵炮所发射的!
面对德军的威胁,英国人还真是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在罗根开始揣测另外两架“巨人”滑翔机迟迟未至的原因时,不远处那架失去了机头的“巨人”似乎有了新的动静,他赶紧举起望远镜。
视线中,宽厚的坦克车体挡板最先出现在仍然冒着烟的机头破口处,紧接着才是IV型坦克那门又粗又短的24倍径75毫米火炮,几乎与之一同出现的是车体侧面(一般是左侧)那醒目的黑白铁十字徽标——德国军队独一无二的标志!
这个场面,不禁让罗根想起了一个成语:浴火重生!
坦克不是凤凰,但在这个战场上,它比凤凰更加神奇!
车体还没完全离开机舱,敦厚的炮塔就已经缓缓转动起来。“巨人”的机门原本就处于机身前下部,且不管它之前是否卡住了,英国人刚刚那一炮倒是恰好给这辆全副武装的四号坦克开了门,现在该轮到德国坦克手们“报恩”了!
维克斯6吨坦克上的机枪不知死活地嘶吼起来,但它们的作用无非是在四号坦克的坚厚装甲上留些浅浅的印迹!
或许还在机舱里的时候,德军坦克手们就已经熟悉了这种机枪的节奏,炮口很快找准了目标,当浑厚的车体噶然停止前进,它几乎没有延迟喷射出一团火焰!
尽管这些来自元首警卫旗队装甲营的小伙子们此前都没有真正的空降作战经验(此前空降部队顶多只有II号坦克),但经过一个星期的加强训练,他们显然已经克服了初登飞机的恐惧与晕眩:第一炮就打出了党卫军装甲部队的素质,打出了让英国人心惊胆战的气势,更打出了德意志腾飞的雄心!
穿甲弹轻而易举地撕开了“维克斯6吨坦克”车体正面的13毫米厚的装甲,接踵而至的爆炸像是开罐头一样在它脆弱的车体上撕开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大口子,一条粗壮的火舌从驾驶员舱盖处探出,而在巨大的爆炸冲击下,机枪塔的舱盖也被强行掀开,紧接着从后部发动机位置开始,整辆坦克都被夹杂着浓密黑烟的火焰所吞噬。
最叫人不寒而栗的是,3名成员竟无一人逃生!
第17章 战术踏板
一同攻击了“巨人”的两辆英军装甲车,迫不及待地重新开动起来:也不知驾驶员此举是想凭借自身的速度跟德国人的四号坦克周旋,还是干脆直接逃离现场。
元首警卫旗队的小伙子们不但外形条件出众,经过了长期的严格训练,装备操作水平完全不下于精锐的国防军部队。第一发炮弹命中目标之后,坦克并没有立即移动,而是以车体前部的机枪(D型恢复了前射机枪)向正对面的那辆英军装甲卡车扫射。连贯的子弹准确地命中驾驶室侧面,虽然没能穿透钢板杀伤里面的人员,但心理上的影响还是让英国驾驶员犯了一个大错:调转车头以【创建和谐家园】朝向德国坦克。这下可省了德国坦克手推算移动距离,只需稍稍调整炮口,一炮轰过去,便让那辆倒霉的装甲车做了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动作:车尾在爆炸中高高扬起,车体在空中向左翻滚90度,在巨大惯性的作用下,侧面着地向前滑行了好几米,末了,车轮还在拼命地空转着!
见如此情形,最后一辆车厢里装有步兵炮的英军卡车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心态,飞也似地向远离跑道的方向驶去,这倒是给了德军坦克手一次难得的移动靶射击训练的机会。第一炮打在了车头前方三米处,迫使这辆山寨装甲车扭动笨拙的身躯做了一个急转,第二炮,打在车尾靠左部,直接将对方的一个后轮炸瘫,失去了行动能力的装甲卡车成了一只被猫玩弄的小老鼠,德国坦克的最后一炮,终于让它华丽滴幻化为燃烧的火鸟!
虽然对党卫军坦克手们在弹药方面的奢侈感到些许遗憾,罗根又恢复了之前的信心:在他的预计里,只要有一辆四号坦克成功降落,就能给整个战局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在75毫米坦克炮面前,机场上的英军碉堡便和坟堆无异。在这之后,空降部队再以坦克开道,浩浩荡荡地杀向纽波特港区,一路上肯定所向披靡!
罗根再一次努力地向空中搜寻另外两架“巨人”的身影,终于,又一条“黑龙”出现在视线之中,而它降落的过程则要比自己的同伴更令人心惊肉跳:由于未能掌握好最佳落点,它直接冲出了跑道,并不十分平整的草地导致其机体失衡,右侧机翼触地并且硬生生地从根部折断,如此扬起的漫天尘土像是来了一场小规模的沙尘暴。所幸的是,机体及内部装运的货物基本完好,位于机舱后部的坦克手们也仅仅是受了点擦伤。在伞兵们的帮助下,第二辆全副装备的四号坦克很快加入到战斗中来。
在这个时候,罗根才收到了后方发来的电报,说有一架“巨人”升空后因为牵引绳断裂而迫降在了法国,由于机体受损严重,几乎没有修复的可能,倒是机上运载的四号坦克没有大碍,乘员们也只是受了轻伤。
如此“意外”完全在罗根的预料之中,毕竟按照常规做法,一款武器从离开试验场到投入实战还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调整,而这种代号为“巨人”的重型滑翔机加上转场才进行了三次飞行,仅有的调整就是对起落架的加固。在罗根的计划中,最坏的打算就是三架“巨人”无一成功降落到怀特岛,这样伞兵们就必须以血肉之躯强攻英军的火力点。考虑到英国空军对于近海区域的控制,在德国空军能够使用纽波特机场之前,从法国起飞的战斗机只能撑起脆弱的空中保护伞,而斯图卡这时候必须全力以赴掩护从法国港口出发的德国船队!
漫长的战争史早已证明,不论是“大贝尔塔”、“福克DR-1”还是后来的“俾斯麦”、“多拉”、“Me262”,单凭有限的技术兵器根本无法改变战略形势,但在战术层面,它们绝对有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能力——在一望无际的纽波特机场上,两辆喷涂着铁十字徽标的德军四号坦克就像是冲入羊群的饿狼一般肆无忌惮地摧毁一座又一座英军碉堡和机枪火力点,对方的反坦克枪和步兵炮只能隔靴搔痒,而第一个让士兵用高射炮打坦克的英国指挥官,据说还在某所军校里对着厚厚的作战条令愁眉苦脸……
经过前后近3个小时的激战,怀特岛上唯一的大型军用机场——纽波特机场终于落入德军之手。战斗中,伞降和机降而来的德军官兵们展现出了良好的素质和非凡的勇气,但最拉风的莫过于两辆隶属于元首警卫旗队的四号坦克。获准以元首之名参加战斗的坦克手们,一共击毁了英军坦克1辆、装甲车4辆、碉堡21座、机枪火力点与高炮阵地若干。在德军的强悍攻势面前,最终有127名英军官兵放弃了抵抗。
在英军的机场指挥室里,伞兵们找到了一张兵力武器布置图,按照这张图纸所显,跑道下面分块安置了炸药,一旦引爆,机场即便落入敌人之手,短时间内也是无法使用的。
罗根大汗,让伞兵们赶紧去拆除引爆装置,然而伞兵们在图纸所指的区域只找到一些刚刚开工的钻洞和少量管线,原来这个工程才刚刚开工。就工程量而言,就算设备齐整也非得有一个星期才能完成!
得到这个消息,罗根更加庆幸自己的判断与坚持。行动方案递交统帅部军事会议研究的时候,因为得到了元首的支持,高级将领们没再耻笑它“异想天开”,但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准备时间过于仓促,尤其是“巨人”只有三架样机、海军在法国北部筹集到的船只一次仅能运送小部分官兵,所以强烈建议行动推迟到8月底指挥,条件将会更加成熟——但罗根据理力争,最终促使这次行动如期开展!
清理出跑道之后,第一批容克-52运输机在大批战斗机的掩护下飞临机场,“大妈”们虽然速度慢、火力弱,但粗壮的起落支架和坚固波纹铝蒙皮安全耐用,适合在野战机场粗暴着陆。随着第一位“大妈”安全降落,在跑道附近暂作休整的伞兵们爆发出一阵欢呼,外形怪异的货机眼下比三点式美女还更能鼓舞士气!
第18章 善意的挑衅
率先着陆的Ju-52带来的却不是全副武装的伞兵,这些人身穿党卫军制服,手里拎着大大小小的工具箱,过去接应的士兵们则迅速从机身后部的货舱门里搬下长条形的木箱和20L的方形油箱。罗根能早在行动开始之前就作出这样的安排,最大的功臣莫过于史蒂芬伯格,这位“武器小百科”预测坦克机降后将成为德军攻占机场的重要火力支撑,同时也是敌方枪炮关照的焦点,所以不但准备好了弹药燃料,还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维修技师前来——如今看来,弹药和燃料自是相当及时,倒是英军的防御力量没能发挥出太大作用,两辆坦克结束战斗时依然完好无损。不过,技师们倒不至于无所事事,德军伞兵们在战斗过程中夺取了3辆英军卡车,并且在仓库里找到了尚处于维修阶段的1辆装甲车,这些大都需要经过调修才嫩重新投入作战。
后面降落的Ju-52,带来的可就是货真价实的战斗部队了!
经过前一阶段闹哄哄的检阅事件,空军司令部终于老老实实地向模范空降营调配了充足的装备和弹药,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加强训练,重装连的官兵们已经适应了新的编配和战术,所以先头部队夺取机场之后,他们成为优先空运的对象。不一会儿,由二十多辆NZ350摩托车(不带挎斗)组成的侦察部队就在那种特有的嗡鸣声中向机场的四面八方驶去。剩下的士兵也手脚麻利地将MG-34及三角支架、50毫米迫击炮以及大量弹药从各自的机舱里搬运出来。
与空军战斗部队一同抵达的,是一群穿着相当奇怪的家伙:他们身上是陆军的灰色制服,胸前却佩戴着空军的鹰徽,要么拎着工具箱,要么挎着冲锋枪,镇定自若的神情就像是身处本方机场。从伞兵们身前走过的时候,他们眼中的眼神也以淡漠居多!
对于这支以“赫尔曼·戈林”之名命令的防空部队,罗根本身并无好感,他之所以要把该部绑上自己的战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避免“尖刀”行动遭遇的困局——就算戈胖子醒来,也不至于因为个人恩怨而让自己的直属部队也陷入死地吧!
当然,这也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锐的作战部队。在波兰战役和入侵挪威的战斗中,他们派出了部分连队参战,等到西线战役时,则以主力出战并经过了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大战役磨砺。由于和元首警卫旗队等几支党卫军部队一样准备升格为更高一级的部队,这支部队目前的兵力远远超过了其名称所谓的“团”!
“小格,去告诉他们的指挥官,务必在半个小时内让机场周围完好的高射炮重新运转起来,英国空军很快就会反扑的!”
对于戈林将军团官兵们的傲慢姿态,罗根很是不满,好歹自己从元首那里要来了参与行动的空军部队的直接指挥权。
布伦·哈特曼过去传达了命令之后,那些慢条斯理的家伙终于开始列队【创建和谐家园】,紧接着,一名少校跑步前来。
“上校,戈林将军团1营营长迪特尔特·冯·肯萨尔前来报到!”
“嗯!”
罗根以正统军礼回应了对方的举手礼,然后不慌不忙地将这位轮身高和长相都不在自己之下的军官打量一遍:其人应该还不到30岁——在如今的德国军中,贵族出身仍旧要比普通布衣好混一些,但能以这样的年龄升到少校,要么是背景强大,要么是能力突出,两者至少要满足其一!
这位冯·肯萨尔少校昂着头、中气十足地报告道:“我营共有两个连加入此次空降,目前已到位4个排又2个班,其余部队5分钟内可完成集结!”
罗根朝那些列队的士兵们望了一眼,“少校,我这里有两点需要纠正一下。第一,你们是空运而不是空降;第二,这样的漂亮队伍非常有利于英国战斗机的扫射!”
冯·肯萨尔少校傲气的眼神一下子失去了光泽,对于这样明显的两条,他无可反驳。
罗根继续不冷不热地说道:“伞兵的职责是从天而降、与敌人的守军死战,为了夺取这座机场和周围的高射炮,我们损失了很多同伴。现在,少校,该是你们展现戈林将军团实力的时候了,请不要辱没了这个伟大的名字,更不要让我们小瞧!”
对于这样挑衅似的言语,那双深绿色的眼眸中终于有了激烈的反应,少校胸脯一挺,不卑不亢地回答道:“上校,我们会用行动证明的!”
说罢,他满脸不高兴地朝自己的下属们走去。
对于这种直来直往的直脾气,罗根嘴角微微一笑,虽说戈林将军团的前身是警察部队,但经过数年来的更新换代,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合格的国防军人。原本的历史时空中,在1944年的意大利安其奥之战,这支部队用自己的优良表现获得了友军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