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帝国雄心》-第18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也许没有听到这自言自语的评价,也许是无法接着这个话题往下说,奥古斯特没有开口。很显然,他也根本无法想象没有罗根的二战会走向怎样的结局,无法想象所向无敌的国防军会在双线作战的境遇中无力挣扎。

        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如果。

        “长官,您觉得这场仗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收场?意大利和美国相隔好几千公里,就算美国在沙特开辟空军基地,也无法对意大利本土实施空袭吧!”奥古斯特的问题代表了许多人的疑惑,而且在《柏林日报》当天开出的“十大悬赏”之列。

        “意大利因为经济的崩溃而退出战争!”罗根极其冷静地回答说,而《柏林日报》就这个问题开出的悬赏高达5万帝国马克的悬赏——由第一个投稿且准确预测者获得。

      µÚ126ÕÂ öÏÓã

        晴空之下,一架喷涂着灰绿块状迷彩的He-115双发水上侦察机以百米高度自北向南飞行,印有铁十字徽标的机翼下的世界充满异域风情,运河两岸的滚滚黄沙中埋藏着无数的历史疑团,远处则矗立着一座座千年来默默忍受着风化侵蚀的金字塔。

        “基站,基站,我是鱼鹰2号!除了意大利人和他们的垃圾封锁线,运河南区一切正常!一切正常!”

        当位于机鼻位置的投弹手兼观察员透过无线电向己方基地作例行报告时,驾驶舱里的机组成员都会意地笑了。今天是2月8日,意大利和美国相互宣战后的第一个礼拜天,按照以往的惯例,意军官兵——不论是在本土还是国外,不论是在大后方还是最前沿,总会以各种方式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

        也正因如此,位于苏伊士南北两端的意大利海军警戒封锁线基本形同虚设:颜色醒目的浮标和固定位置的舰艇仍然停泊在原定位置,但实施机动巡逻的驱逐舰和大型鱼雷艇却一艘也看不见,只剩下排水量不足两百吨的巡逻艇和更小的交通艇还在穿梭往来——轮值的意军官兵此时肯定是牢骚满腹了!

        “基站收到,鱼鹰2号,继续保持警戒,发现‘鱿鱼’立即报告!”

        机载无线电尚不具备像恩尼格玛电报机那样高度可靠的保密性,所以在涉及机密内容时,各国往往采用暗语的方式来避免监听者获悉真实信息——相较而言,意大利的通讯信息技术并不落后,但长期以来,他们在军队通讯方面的重视程度却令人失望,以至于机载无线电、监听及干扰等装备方面大大落后于当前主流,这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军队的作战效率。

        “鱼鹰2号明白!”

        关闭了远程无线电通讯,投弹手兼观察员切换到了机内通讯专用线路,对他的两位同伴说:“伙计们,你们见过煎锅里的鱿鱼吧,只要大火一炸,浓香四溢……”

        驾驶员笑着说:“嘿嘿,意大利人恐怕不会喜欢这样的烹饪方式,他们追求营养与美味的极致!”

        副驾驶道:“哎,伙计们,你们说这些‘鱿鱼’是来执行什么任务的,堵塞运河么?”

        投弹手兼观察员故作老练地说:“嘘……这么明显的意图,知道就好了,千万别说出口——尤其是在离开飞机之后!”

        “好吧,我只想从空中看看炸鱿鱼是什么样子的!”副驾驶答道。

        诚然,“炸鱿鱼”在德军派驻苏伊士运河区的部队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这并不妨碍意大利人安度他们的周末。大约在半个小时之后,具有10小时持续巡航能力的侦察型He-115在红海北端靠近苏伊士运河口处发现了“鱿鱼”,那是由4艘中型货船组成的民用船队,数年或是十数年前由德国或是英国造船厂建造的货船上无一例外悬挂着德国的国旗,但除了船长、大副等少数几个人是欧洲面孔,其余船员皆是兼具欧洲和亚洲轮廓的黄种人——确切的说,是由沙特国王亲自征募的勇士。

        “基站,基站,这里是鱼鹰2号,‘鱿鱼’已出现!”投弹手兼观察员迅速向己方基地报告,实际上,由于大多数时候执行的是侦察任务,这种型号的He-115极少挂载鱼雷或者炸弹,投弹手更多是使用光学观测设备工作。

        片刻之后,耳机中传来了基地指令:“保持距离,全程观察!”

        几乎就在这时,位于苏伊士运河西岸、距离运河南口只有数十公里的一处金属高塔下方,身穿意大利陆军制服的少尉军官听了无线电员的报告,脸上的漠然渐渐变成了一种惊愕,他结合仪器显示的参数在地图上迅速测算了两遍,这才颤颤巍巍地抓起电话。

        “帮我接卡莫将军……什么?将军钓鱼去了?那马基亚维利上校呢?一起去钓鱼了?真该死……噢不,不是这个意思……再见!”

        挂下电话,少尉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迟疑了一下,又拿起电话向接线员报出另一个名字,然而那些本该留守岗位的高级军官们却都不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足足过了十多分钟,他才找到一位能够说得上话的上级军官。

        “……是的,我有充分的理由判断德国人在暗中协助美国……它们已经出现,按照方位测算,应该是在运河南端!长官……是的,这个代号已经出现多次,按照逻辑……可是……”

        费力解释了半天,这位尽职的少尉已是满头大汗,好在电话另一端的军官还算清醒,能够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只是对于执行行动可能造成的后果顾虑重重。

        “好吧,长官,如果出了问题,我愿意承担责任!”少尉咬牙说到,尽管让一位从事无线电监听工作的低级军官来承担可能达到外交级别的责任听起来很是讽刺,但它还是成为了事实。

        又过了大约一刻钟时间,位于苏伊士和红海北端阿代比耶的意大利海军基地陆续响起了短促的警报声,由于大多数官兵都前往附近的城镇休假,亦或是租船前往红海深处钓鱼、潜水,一时间能够召集起来的人员竟还不足以操控一艘千吨级的白羊座级驱逐舰——这种可以归类为大型鱼雷艇的高速战舰是意大利海军目前在红海北部区域最具威力的水面舰艇,至于重巡洋舰级别的大型战舰则部署在靠近【创建和谐家园】海和印度洋的也门港口,用以支援在沙特作战的地面部队以及拦截在外海航行的沙特船只。

        就在意大利海军忙着调遣舰艇之时,坐落在阿代比耶以北的意大利空军基地上却还是一片沉寂,这里部署着四个作战中队,包括意大利装备数量最多的【创建和谐家园】-79三发中型轰炸机“食雀鹰”和一小队早期从德国引进的Ju-87B型俯冲轰炸机,若是全力以赴,它们足以击退来自任何一个国家的小型舰队。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墨索里尼宣称的“苏伊士运河钢铁防线”却在以笨拙而迟缓的姿态运转。从无线电监测站截获情报开始过了足足五十分钟,才有两架没有挂载炸弹的-z506水上侦察/轰炸机从阿代比耶飞来。一架降落在运河口,飞行员口头通知那些装备小型火炮或者机枪的意大利巡逻艇启用预备拦截方案,另一架则在附近海域巡视,意图从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找出可疑目标,但无意挑衅盘旋在同一空域的德国侦察机。

        现如今,一贯繁忙的地中海航线还未受到意大利和美国交战的影响,即便是周末,也还有二十余艘舰船在苏伊士运河南口等候通行,这其中既有悬挂意大利国旗的,也有悬挂德国国旗的,而按照德意两国前期协商,各国船只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费用主要用于运河维护,剩余部分由德国、意大利和埃及当局均分,德国和意大利本国的商船在经过时则可以享受免费待遇,而且各自商船由各自的海军舰艇负责核对身份、检查货物。

        作为苏伊士运河的“共同守护者”,德国海军在这里自然也部署有舰艇,通常情况下是由一艘驱逐舰或大型鱼雷艇带若干武装渔船式的巡逻舰艇负责这警戒和盘查,但在意大利海军加强了警戒防御后,德国人便只留下两艘装备机关炮的巡逻船“象征性”地进行巡逻,以及协助德国籍的船只快速的免费通过。

        隶属于意大利海军的官兵们十分茫然地启用了拦截方案,即无差别地派遣士兵登船检查每一艘船只——此时此刻,四艘总吨位达到1.2万吨、横起来足以隔断苏伊士运河最宽处的货轮也已经抵达了运河南端入口处,那里最窄处仅有280米。当意大利的巡逻艇发出停船接受检查的信号时,它们仅仅是放缓了航速,却并没有按照意大利人的要求放下绳梯。

        意大利士兵开始用扩音器和蹩脚的德语要求这些货轮停船检查,并如同大象脚边的老鼠办绕着货轮转圈,但船上的人对此充耳不闻,不多会儿,原本只是看热闹心态的德国巡逻船迅疾驶来,他们以灯光信号告知意大利巡逻艇:按照德意开罗协定,意大利无权检查悬挂德国旗帜的德国商船。

        一开始,准备登船检查的意大利士兵对德国巡逻船的交涉视若无睹,他们动用绳钩试图强行登船,这下可惹恼了德国巡逻船上的德军官兵——他们揭开炮衣,以2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朝着空旷的海面打了一梭子!

        未曾料想德国人会采取如此极端的警告手段,意大利军队立即中止了他们登上德国货船进行检查的行动,并且稍稍后退。紧接着,他们一面派军官前去和德国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涉,一面继续对其他国家的船只实施登船检查,然而两面不讨好:德国军人强硬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准备强行保护本国船只驶入运河;许多外国商船的船长也对登船检查的意大利士兵提出强烈【创建和谐家园】,谴责他们这是违反中立法的强盗行径。

        “基站,基站,这里是鱼鹰2号,意大利人试图拦截我们的舰船,并和我们的巡逻船发生对峙,我们的海军可能需要一些支援!”

        报告完这些,He-115上的观察员对自己的同伴们私聊说:“嘿,伙计们,炸鱿鱼的好戏开始了!”

      第127章 暗战

        就在美国对意大利宣战后,德国政府的中立立场就已经让一些政治嗅觉敏锐的人察觉到了异样,而当意大利和德国的海军人员在苏伊士运河南口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生摩擦时,人们更是觉得从前的钢铁同盟已然崩塌。失落之余,不免为事态的发展感到忧心忡忡。

        罗马,威尼斯宫。

        “领袖,诸位,我觉得德国人如此态度鲜明地保护那些货船,必不会是为美国人作掩护,否则,他们岂不是把自己卷入战争?”

        偌大的会议桌旁,前任意军总参谋长巴多格里奥元帅显得势单力孤,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把德国看作是与美国同流合污的“叛徒”,孰不知潜移默化的竞争早在欧洲局势初定就已经形成。

        “我觉得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拦截这些货船,只要在里面查到了大量爆炸物和敌对分子,德国政府也就无话可说!”海军大臣兼舰队总司令里卡蒂将军口气很坚定,作为意大利海军的首脑人物,他充分认识到了航空兵对于现代化海战的重要性,并亲自主持了天鹰级【创建和谐家园】的设计建造,然而受到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影响,时至今日,除了老迈的“米拉格利亚”号水上飞机母舰,意大利海军仍没有一艘真正可以投入作战的【创建和谐家园】。不过,自3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舰艇整备计划还是在里卡蒂将军的主导和监督下顺利开展,到1943年为止,加富尔级和杜伊里奥级已经完成现代化改装,维内托级三号舰“罗马”号也已建成服役,就吨位和纸面数据而言,意大利海军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海军。

        见墨索里尼还在犹豫,里卡蒂高声说:“德国在整个运河地区只有两艘驱逐舰和一些小艇,只要我们打定主意,两个小时内就能够结束行动,部署在亚历山大港和赛德港的德国舰队根本来不及反应!”

        齐亚诺虽然也认为德国和美国之间必然有“暗地里的勾当”,却很是忧虑地说:“可是将军,海军方面埋头行动完了,外交上的大难题该怎么解决?万一我们没抓住德国政府的把柄,这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危机!”

        “什么事是有绝对把握的?”里卡蒂嘴上这么说,在齐亚诺面前态度却已软了下来。

        “若是引发欧洲危机,对我们来说确实是糟糕透顶!”坐在上位的墨索里尼很是失落地说,“可是如果这些船被动了手脚,一旦沉塞于运河之中,本来就很麻烦的作战形势就更复杂了!”

        “如果来得及,我倒是愿意立即启程前往柏林。”齐亚诺无奈地转向自己的领袖,“或许我们可以通过直线电话和柏林方面联络一下?”

        虽然没有明说,意大利外交部长的意思却很清楚:请墨索里尼直接给德国总理打电话交涉,这样的效率可就比外交部长亲自飞过去要高得多。

        尽管满脸的不情愿,墨索里尼还是挪了挪肥硕的身躯,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似乎也只有如此了!”

        围坐在橡木大桌旁的众人鸦雀无声,默默注视着【创建和谐家园】孤独地走向里间,在总理办公室有一部电话能够和欧洲另外几个主要国家政府首脑直接通话——除非有意破坏,这样的通话是完全不受干扰的。

        墨索里尼离开后,意大利军政界的【创建和谐家园】们大都选择了沉默,只是几位老资格的陆军元帅还在小声交谈着,言语之间,似乎在讨论直接与德军交战的可能,以及意大利军队能够在边界守住几个回合。

        推测的结果自然是无比令人失望的。

        “在这次危机之后,我们应该向德国购入最新式的战斗机和坦克,这样一来,若是本土遭到威胁,我们也可以增强防御能力!”被许多意大利人誉为“北非英雄”的陆军元帅巴斯蒂科,目前担任着意大利本土军总司令,他说话的对象是齐亚诺,没有实名却基本行使着副总理职务的“副领袖”。

        “如果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自然会优先发展军队装备!”齐亚诺不冷不热地回答说,“新式装备并非增强军队战斗力的唯一途径,只要运用得当,一些老装备也能构建起钢铁防线!”

        “就像马奇诺防线?”巴多格里奥元帅没好气地反驳道。

        “据我所知,德国人也是从背后攻击才得以击破马奇诺防线的!”齐亚诺一语双关地说。

        这话在元帅们听来应该是很刺耳的,但就在他们准备以“柔和”的方式进行回击时,里间的方向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会议室顿时如无人一般死寂。

        哒……哒……哒……

        身材愈渐富态的意大利领袖迈着缓慢的步伐走到自己的位置,这个过程中头一直是罕见的微垂,仿佛自尊心刚刚受到了的挫伤。等到坐下了有快一分钟,他才抬起头扫了一圈。

        “德国人同意停船接受检查!”

        这句话出口,在座的军政【创建和谐家园】们大都松了一口气,但诸如齐亚诺之类,还是能够从口气中揣摩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果然,墨索里尼以更为缓慢的口吻说:“但200万吨燃料的交付将会推迟……”

        听了这话,舰队总司令当即跳了起来:“他们怎么能出尔反尔、毫无信用?”

        “因为强制德国货船停船检查是侵犯德国的尊严与国威!”墨索里尼苦笑,似乎在一瞬间,他发现自己原来是有许多把斌握在对方手中的,除了燃料,还有国债、货款等等。

        “看来我们只好动用战略储备了!”齐亚诺说的平淡,却是在不动声色地安慰领袖以及在座众人。

        “那些储备也只够维持几个月之用吧!”舰队总司令不识时务地叹道。

        “日本答应向我们派往太平洋作战的舰艇提供燃料!”齐亚诺提醒说,密约的签署只有相当少的高层人士参加,知晓密约全文的也只有寥寥数人。

        “可是……”里卡蒂总算是还有眼力,没把“意大利战列舰终归不适合远洋作战”这样重量级的话说出口。

        “就这样吧!”墨索里尼突然握紧拳头,“我们不应畏惧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威胁,哪怕是曾经最亲密的盟友也不例外!下令……检查那些德国货船,仔细检查!”

        “是!”里卡蒂起身敬礼,这虽然符合他起先的意见,可这时候肩上的沉重感却莫名之大。

        就在承载高层指令的加密电报从罗马发出后不久,一行九艘悬挂意大利国旗的货船出现在赛德港附近的海面上。按照意大利方面的登记,这支商船队于一周前从意大利本土出发,运载钢锭、纱锭等军火物资前往泰国——这个东南亚佛国如今以盟国姿态站在日本阵营,并派遣有少量部队协助日军作战。该船队中途于班加西港短暂停留,抵达目的地后计划搭载当地的原料和木材原路返回欧洲。

        还未靠近运河入口,两艘德国巡逻船就迎了上去,作为对意大利海军当天行动的回应,德国海军同样要求这几艘意大利货船停船接受检查,游弋在附近海域的意大利舰艇反应还算快,不等德国水兵登船,他们就派出两条大型鱼雷艇前来,又是发信号要求德国人停止行动,又是发报给上级请求支援。不多会儿,一条德国驱逐舰和两条意大利驱逐舰相继赶来,双方在船队附近形成对峙之势,甚至各揭炮衣、剑拔弩张。

        德意军人终究不是刻有血海深仇的死对头,许多人还都有过并肩作战的经历,纵然对彼此的行事风格看不太惯,在最初的冲动之后也还是冷静下来,双方指挥官先是以无线电进行了交涉,紧接着,一名意大利将军主动搭乘交通艇登上了作为临时指挥舰的德国驱逐舰,经过一番协商,又各自请示了上级,最终达成了一致:根据开罗协定的相关条款,德军放弃对意大利货船的检查要求,但战争期间意方若是要拦截德国船只进行检查,必须先征得德方同意,且须由德方派出人员随行。

        事态和平解决,自以为占得上风的意大利人高兴不已,在这之后,意大利海军派出士兵登上这九艘货船,简单了事地检查一番便予以放行,亦没有对船上那些总是笑而不语的船员进行任何盘问。

        相较而言,德意双方围绕苏伊士运河南端那些德籍货船发生的摩擦则要棘手得多,在德国海军人员的监视下,荷枪实弹的意大利士兵以及用水上飞机紧急空运而来的工程师登上那些德国货船,一艘接着一艘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甚至连灌水压舱的底舱也不放过。在这种情况下,检查的过程显得异常漫长,直到临近黄昏,检查方才宣告结束。就在意大利人怀着既轻松又忐忑的心情离开最后一艘德国货船时,苏伊士运河中部突然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意大利人顿时目瞪口呆,若是苏伊士运河因阻塞而断航,打击的不仅仅是意大利刚刚取得复兴之势的远洋贸易,如今对沙特的军事行动大部分人员物资都是经由海路运输,不论是远绕直布罗陀与好望角,还是在埃及北部港口转陆路,效率的大幅下降都将是不争的事实,就连酝酿着前往太平洋作战的意大利主力舰队,也不得不多耗费数量惊人的油料绕道……

      第128章 雪鹰展翅

        春风拂动,积雪消融,坐在专列的餐车上,罗根心情愉快地享用着早餐后的咖啡。让他高兴的事情有三:第一件事就是狠狠耍弄了自命不凡的墨索里尼,小小的烟雾弹果然扰乱了意大利军方的视线,掩护美国海军派出的特遣分队用沉船阻塞了苏伊士运河,按照工程难度和工程量推算,清理出航道至少也要半个月时间。第二件事是预计总价值高达600至700亿美元的造船交易,美国自身的造船工业完全可以消化这些订单,因此罗斯福政府和国会对此一直是能拖就拖,但意大利入侵沙特最终引发美-意交战,国际形势的变化最终迫使华盛顿作出让步,由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带队的高级代表团已启程前来商谈包括造船订单、德国军售和援助案在内的一系列具体事宜。

        至于这第三件事,也是罗根长久以来非常期待的一件事,喷气式战斗机的列装。随着装备的陆续交付,经过严格训练的飞行员也已配齐,因此,德国空军选定2月12日作为第一支喷气式战斗机联队正式成军的日子,而喷气时代的序幕也将就此拉开!

        疾驰的专列正驶向德累斯顿,老牌战斗机联队JG-6的驻扎地,同时也是德国目前最大的喷气式飞机训练中心。为了见证这一极其重要的日子,国防军的头头脑脑都将亲临成军仪式现场,而一大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飞行员们也受邀前来。

        “有些紧张,嗯?”

        罗根以宽容、和的笑容看着沃尔夫拉姆·冯·里希特霍芬,德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战斗机飞行员——“红男爵”曼弗雷德·里希特霍芬的堂弟。作为国防军副总参谋长兼空军总监,这位年轻的元帅将主持这颇具划时代意义的典礼。

        折起手稿,里希特霍芬笑得有些勉强:“您知道,我并不擅长这种十分正式的讲话!”

        “没关系,权当是对一群老朋友发表餐前讲话!”罗根宽慰道。

        “嗯!”里希特霍芬用拇指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我应付得来!”

        “新的联队已经组建,战术思想也应该迅速跟上来!”罗根从口袋里掏出钢笔,在白色餐巾上留下几行潦草的字迹,然后以比较小的声音对坐在里希特霍芬身旁的德国空军战斗机技术总监、王牌战斗机飞行员以及最年轻的空军兵种将军阿道夫·加兰德,与自己有过同生共死的好友,解说道:

        “喷气式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还是用于战斗机方面,有两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探测雷达化,武器制导化。说白了,也就是将雷达装上战斗机,武器从现在的机枪机炮发展成以制导火箭为主、机炮为辅,这些就是我的思路!”

        留着两撇漂亮胡须的战斗机总监眼睛直盯着罗根的那些字迹,脑中飞快地理解着这些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的话——就1943年的技术而言,笨重的雷达只适合配置在大型飞机上,而且探测的准确度也远达不到空中格斗的要求,而机载火箭弹虽然早已投入实战,却和制导技术没有半点儿关系。

        “真是不可思议……您一定是个来自未来的人!”接过写在布质餐巾上的“天书”,阿道夫·加兰德笑着发出调侃,这话固然无心,却让罗根顿生无尽感慨:经过这么几年的出生入死,他的意识早已融入这个时代,然而他的灵魂,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罗根以笑而不语的姿态作为回应,眼前两位空军将领早习以为常,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有了之前的许多次,他们对罗根的个人判断已是深信不疑,更重要的是,德国的军事部门拥有一大批顶尖的科学家,只要想得到,付诸实践并不难!

        上午10时许,列车抵达位于德累斯顿东郊的空军基地。离开车厢,远远就能望见停机坪和跑到,两排没有螺旋桨的飞机整整齐齐地停在那里。它们的奇特外形无疑是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唯独在罗根看来,这些被命名为“雪鹰”的Me262型战斗机在轮廓上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现代化战机,而雪白的涂装看起来就如同飘落地面的云朵,圣洁而神秘!

        “我们将籍此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空军!”罗根向身边的将领们,尤其是空军总司令库特·斯图登特、航空部长恩斯特·乌德特,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雄心。就意识和特长而言,前者对发展更为先进的运输和空降装备感兴趣,后者青睐于比斯图卡更优秀的新式俯冲轰炸机与飞得更高、更快、更远的战略轰炸机。两位决定空军发展的主官虽然认识到了喷气式技术的巨大潜力,却没有罗根的那种迫切性和针对性。事实上,若非作为总理的罗根间接地施加了影响,以常规的研发和生产速度,这种新战机要到43年中期才可能正式投产,到年底前能够成军就非常不错了。

        既然是正式成军,除了装备之外,“人”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第一批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共有84人,他们并非自愿选拔,而是空军按照年龄、经历、战绩等条件从各战斗机联队中甄选出来的,可以说既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又有专业的针对性。全部84人年龄都在25至30岁之间,正是战斗机飞行员最黄金的年龄,家庭背景单纯可靠,没有任何党派倾向,且有过在航空学校学习或进修的经历。经过12周的专门训练,这些飞行员已经基本掌握了Me262的飞行与格斗技能,并且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批费喷气式飞机超过10小时的“探索者”!

        成军仪式就地取材,直接在机库和停机坪之间的空地上搭起带篷布的台子,台前摆放了百多张椅子供受邀前来的宾客落座,这场景乍一看上去就像是某个大学的毕业典礼,事实上,由于喷气式战斗机项目的高度保密性,即便拥有官方背景的媒体也未能获准参加,至于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员和派驻国外的本国官员,均不在受邀之列。

        上台入座,罗根正好面对那些崭新的Me262。尽管3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威力更大且已在部分现役战斗机上成功列装,但这种喷气式战斗机最终还是选用了20毫米口径的MG151型机关炮作为标准武器,机翼下方共设4个挂点,可挂载并联式60毫米空空火箭弹8枚或50公斤航空炸弹4枚。此外,侦察中队的16架A-4改进型还在机腹位置加装了配备两台航空照相机的专用吊舱——对于当前各国的战斗机而言,一架时速高达800公里的侦察机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存在!

        在宾客席的最左边,84名飞行员,包括他们的联队长、个人总战绩高达76架的海因茨·巴尔中校,穿着整洁笔挺空军制服,起立向缓慢走来的众多前辈们致敬。他们大多已是白发苍苍,有的在战争期间落下了终身的残疾,岁月在他们的脸庞和身躯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然而那一双双眼眸中流露出的仍是高傲和坚毅,但也有一些仍在德国空军发光发热,例如一战期间总共击落62架敌机的恩斯特·乌德特,在德国空军重建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现今已官至德国航空部长。

        相较而言,主持这次成军典礼的里希特霍芬元帅在一战期间的战绩就不那么显眼了。7架协约国战机——还不到“红男爵”80架总战绩的十分之一,但却掩盖不了他作为里希特霍芬家族优秀一员的才华和贡献。在他的组织下,德国空军在战争后期展现出了比对方技高一筹的作战能力,亦在战争结束后迅速而有序地完成了裁减精编过程,并将战斗驱逐、战略轰炸和空降这三大最具特色的战争兵种非常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震慑他国的重要力量。正因如此,里希特霍芬元帅是德国空军新生代中当之无愧的代表性人物,也是综合素质及大局观最杰出的智脑级人物。

        “今天在这里有幸成为德国空军迈入时代之门的见证者,我倍感荣幸!感谢一直以来默默为德国空军建设出力,捍卫了空军荣誉的奉献者们,特别是要向开创了德国空军时代的老英雄们致敬!”

        希特霍芬独力完成的讲话内容虽然有些生涩,却是真情流露的体现,也是一位现年47岁的中年将领,对过往荣耀与今日盛世的无限感怀。紧接着,他请上在德国空军历史上留下传奇一笔的恩斯特·乌德特,由这位在飞机设计和试飞方面亲力亲为的功勋元帅对年轻后辈们寄托期望。

        “当初我们开着只有挡风板的双翼和三翼战斗机和敌人作战,空气很好,很凉快,在那个时候,我们谁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会出现这样没有螺旋桨的飞机,但这就是时代的潮流!老人已老,诸位,我们将站在地上,仰望你们展翅翱翔!”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3 13: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