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帝国雄心》-第18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在这次德意首脑会晤之前,德国政府已明确表态反对意大利入侵【创建和谐家园】独立且政局稳定的沙特王国,但有了构想中的“欧洲联合舰队”作为后盾,墨索里尼名正言顺地将入侵计划摆上台面,言谈中甚至表达了德国政府支持与否意大利都将行动的意思。

        “伊本·沙特是个开明君主,对内发展经济,对外睦邻友好,在民众和部落中的声望很高,在邻国乃至国际上获得的评价也很好,而且拥有一支相当忠诚的军队,其装备水平也还不错。领袖阁下,请恕我直言,想要打败沙特国王的军队并不难,但要在那里站稳脚跟,难!”

        “没有什么能够难倒继承了古罗马衣钵的伟大军队,我们有信心在一个月内胜利结束这次行动!”墨索里尼依然一脸不屑,放眼欧洲乃至世界,恐怕没有哪支现代化军队和土著军队打交道的经验能够超过意军。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沙特不但不“土”,其装备水平甚至不亚于一些欧洲二三流国家,他们不但拥有大量英制和美制武器,甚至还从美国购买了飞机、聘请了飞行员。纵然无法与“强大”的意大利非洲军团正面抗衡,若是能够运用好战术策略,足以让意大利人吃到更多苦头!

        尽管已经批准了“欧洲联合舰队”计划,但罗根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意大利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他当众向墨索里尼发问:“不知领袖阁下和意大利政府准备如何应付美国人?如若美国政府以开战相逼,要求意大利军队退出沙特,意大利政府会选择一场新的跨洋战争吗?”

        “意大利不会畏惧任何一个国家的武力挑战!”墨索里尼高傲地说,这个回答似乎还有那么几分针对德国的意思,见在场的德国政要们大都十分吃惊,他得意洋洋地阐述了自己的“应对计划”:

        “在入侵沙特的同时,我们将东非扩建军港和机场,并将向红海派遣一支拥有重巡洋舰和远洋潜艇的强大舰队,若是美国作出强烈的反应,我们将以强大的武力让他们知难而退;若是美国政府只是在舆论上制造一些气氛,那么我们将毫不在意,甚至通过支持日本来要挟美国,迫使他们最终放弃沙特!”

        “不得不承认,领袖阁下是个极具魄力以及冒险精神的人,这一点我们自配不如!”罗根暗讽道。

        “任何战争都是冒险,我们不是刚刚才赢得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冒险吗?”墨索里尼厚颜【创建和谐家园】地将战争胜利的花环戴到了自己头上——从1939年8月战争爆发到1942年11月苏德停战,3年又3个月的战争中,意大利军队创造了主要交战国之中的几个“最”:阵亡人员最少,被俘人员最多,制造的武器弹药最少,损失的作战物资最多,而这些记录也充分说明了意大利军队的作战特点!

        在此之前,罗根已经就意军计划入侵沙特的问题与国防部、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请来了曾在美国担任过大使和武官的前辈们进行了解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假若意大利入侵沙特,美国对意大利宣战的几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若是德国从中斡旋,虽然可以降低意大利和美国兵戎相见的概率,但会让德美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合作关系降到冰点,招致美国民众的抨击和【创建和谐家园】则是毋庸置疑的。经过数次长谈,罗根最终和弗里克总统达成一致:即便不能阻止意大利入侵沙特,也要保持中立地位,甚至可以从舆论上略微偏向于美国。于是在百般劝解无效的情况下,罗根对墨索里尼说:“如若意大利政府执意要武装干涉沙特【创建和谐家园】王国的内政事务,我们只能深深地表示遗憾!同时,在意大利军队进攻沙特直至停战期间,德国将暂停对意大利的军事物资援助,且不会以任何形式参与作战行动!”

        “这个消息真是太让意大利人民失望了!极度失望!”墨索里尼摊开双手,“假若整个欧洲不能一致应对外敌挑战,那我们组建欧洲联合舰队又有什么意义?在这里我需要提醒尊敬的德国总理,《德意法海军协定》是以组建欧洲联合舰队为前提的,若是这个计划因为贵国的决绝立场而取消,法国舰队就休想获得重新武装!”

        罗根一声冷笑:“我实在想不明白,意大利武装干涉在国际上拥有合法【创建和谐家园】地位的沙特【创建和谐家园】王国与欧洲应对外敌挑战有什么关系!我们完全是在遵循德意同盟协定的基础上做出以上决定——唯有在意大利遭到第三国进攻的情况下,我们才有义务全力提供军事援助!难道说……领袖阁下没有好好研究一下当年签署的协定条款?”

        墨索里尼终究不是初出茅庐的小青年,他老练而沉稳地回答说:“不,恰恰相反,我只是对德国盟友的勇气和意志抱有过高的期望,事实证明,一群狮子在一只绵羊的带领下是干不成事的!唉,真怀念我的老战友阿道夫·希特勒!”

        这些话虽然让罗根有些难看,但他并没有为此大动肝火,若是让他现在换到墨索里尼的位置上,进攻沙特也确实是获得充沛石油资源的一条捷径,而且短期之内遭到美国直接军事报复的可能性并不大——若是美国军队真的打到西亚甚至侵入地中海区域,军事上空前强大的德国也不可能真的坐视不理,更不会任由美国军队在位于南欧腹地的意大利登陆!

        “在这里谨以我个人名义祝愿领袖阁下的冒险能够大获成功!”罗根一只手摆在墨索里尼面前,另一只手则准备交待外交官员将意大利入侵沙特的消息秘密透露给美国人,从而借助美国之手好好敲打一下墨索里尼过于膨胀的自我。

      第108章 出访美国

        应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邀请,在德、意、法、英、西、土六国宣布组件“欧洲联合舰队”后一个星期,德国内阁总理汉斯·罗根由外交部长冯·牛赖特和国防部长雷德尔陪同,踏上了自己的首次访美之行。

        时值寒冬,当德国访问团乘坐的专机抵达华盛顿机场时,这里刚刚下过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在美方匆匆清扫过的跑道上,被誉为“机械齐柏林”的Ju-490G稳稳降落下来,除了那犹如小飞艇般庞大的机身,它出色的飞行能力让航空工业十分发达的美国人也叹为观止。不过,相比于美军计划大批量生产和装备的B-29,德国人现役的战略轰炸机在航程和载弹量方面就显得有所不及了!

        大批美国政要在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的带领下亲往机场迎接,盛大的场面给足了战后首访美国的德国政府领导者面子,但罗斯福的缺席还是让人们不禁联想起“欧洲联合舰队”宣布组建后美国政府的遗憾声明——美国政府本无权干涉位于大洋彼岸的欧洲事务,然而“欧洲联合舰队”的出现瞬间打破了大西洋的固有平衡。以简单的加法计算,即便美国将全部的海军舰艇调往东海岸,也不足以和欧洲最主要的六个海军国家对抗。俾斯麦级、齐柏林级、乔治五世级、光辉级、敦刻尔克级、维内托级,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突然“联合”在了一起,在美国民众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至于在华盛顿机场的外围,一些美国民众举着诸如“警惕【创建和谐家园】欧洲”、“欧洲佬滚蛋”之类内容激进的标牌表达自己的【创建和谐家园】情绪,骑着高头大马的美国骑警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驱散这些人,而是远远地组成了警戒线,以不尽相同的眼光看到来访者与【创建和谐家园】者!

        从走下飞机舷梯开始,罗根就在冷静观察着美国官员和民众的反应,对于那些【创建和谐家园】的标牌,他没有丝毫的惊讶,反而对美国政府以这种“温和”方式表达反对情绪感到些许意外:看来眼前的这个美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一的工业和经济实力,但在政治方面还远没有独霸全球的气势和自信,联想到另一个时空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发表的“铁幕演说”,这一切就不难理解了——美国的霸权很大程度上是由英国引导和培养起来的,这听起来非常奇怪,却反映出了一个没落的老牌帝国无奈而智慧的手腕:既然历史潮流无可逆转,那么就通过手把手教导自己的继任者,使其战略路线尽可能与本国利益相符合。用形象一些的比喻说,那就是当老皇帝已经无力驾驭局势时,便主动交权并且煞费苦心地引导小皇帝纵横天下,虽然满心酸楚,却至少还保留着“太上皇”的位置而不必死于夺宫政变,并在小皇帝的决策中施以自己的影响!

        坐上美方提供的劳斯莱斯高级防弹轿车,罗根开始好奇地打量着早年曾在电视中看过多次的美国首府,除了没有五角大楼,没有硫磺岛战役纪念碑和越战纪念碑,国会大厦、华盛顿大教堂、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以及白宫都端坐在各自的位置上,为这座少有现代化建筑的城市保留着独特的历史气息。车队最终抵达白宫,这时候它的后花园自然没有被人开垦出菜园子,在暖和的大厅里,罗根一行人终于见到了身残志坚的楷模、仰慕已久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这位常年与轮椅作伴的老者有着慈祥端庄的面容,当人们坐下来与之交谈时,既不会觉得过分严肃,又很难全身心地放松下来。

        “总理阁下能够来到处于战争状态中的美国进行正式访问,我们倍感欣慰和鼓舞,同时也看到了德国朋友真挚的心!”简单而庄重的开场白之后,罗斯福赞道:“三年的战争让德国褪去了战前的浮华,能够在击败诸多强敌的同时完成内部的升华,这样华丽而又果断的成就真是历史罕见!”

        得益于从小学阶段开始的英语教育,罗根大致能够听懂罗斯福的语言,并最终从翻译官那里得到确认。

        “人们往往只看到德意志的严谨刻板,其实我们同样有着一颗开拓进取的心!我们拥有尚武的传统和坚韧的品质,却更加爱好和平!”

        罗斯福微笑着说:“美国真心实意地与每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交往,并且真心实意地相信欧洲组建联合舰队完全是出于加强欧洲各国交流合作的目的,而绝非战争用途!”

        对于罗斯福在开场阶段就提出这个现实问题,罗根毫不回避地答道:“确切的说,欧洲联合舰队是用来捍卫和平的,绝非侵略之用!”

        罗斯福点点头:“基于这样积极友好的初衷,我真心希望欧洲各国在决定这支舰队的部署和行动时,能够考虑到大西洋乃至世界局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对峙!”

        罗根很有技巧地回答说:“德国政府定当坚守这一信条!”

        罗斯福何等老辣,他很清楚这句话背后的蕴意,便直接将话题转到近期局势愈渐紧张的西亚地区——意大利政府已经向埃及东南部大量增派部队,意军侦察机也频频侵入沙特领空,而且在沙特境内,近期还陆续发生了几起间谍事件。

        “我们对于意大利政府在西亚地区的军事部署非常关注,同时也感谢德国政府的好意提醒!美国将坚持一贯立场:绝不主动挑起矛盾,面对挑衅也绝不妥协!”

        若是美国民众知道德国政府已经就沙特问题向美国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想必不会再单纯地把德国当做意大利的同伙,更不会在机场外围举着那些并没有太大意义的牌子,然而这一切都是德美两国基于战略合作基础而进行了情报互换,属于两国的高度机密,一旦被外界所知,双方都会陷入被相当被动的境地。

        “我们虽然极力阻挠意大利政府作出这种破坏国际关系的举动,但一切努力基本告于失败!有一点总统阁下是完全可以放心的:无论如何,欧洲联合舰队都不会用于支持这种侵略行动,事实上,这支舰队预计到1943年底方能够形成真正的‘联合’!”

        罗根信誓旦旦的言辞并没有让在场的美国军政【创建和谐家园】尤其是军队将领感到放松,在世人心目中,德国政府能够以和平目的作掩盖吞并苏台德乃至整个捷克、吞并奥地利以及最终悍然发动战争,其行径之恶劣并不亚于苏联人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攻德国,对于这样的国家,纵然高层数度更迭,也依然是不那么可靠的!

        “话归正题!”罗斯福说道,“若是美国因为沙特问题而向意大利宣战,德国政府将持何种立场?”

        “中立!”罗根毫不迟疑地回答道,“不偏向于任何一方的中立,德国与意大利、德国与美国的军事贸易将同等对待——或全部中止,或对等开展!”

        罗斯福想了想:“出于公正的立场,我宁可德国政府选择前者。至于因为军火贸易而造成的损失,我们愿意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弥补!”

        “不瞒您说,目前德国政府的军火贸易中,美国所占的比例要远远超过意大利!”罗根紧接着摆出了非常可信的理由:“德国不可能向政治立场难以捉摸的邻国大量出售作战装备和军用物资!”

        “纵然如此,美国向西亚运输作战物资的难度也要远远超过意大利!”罗斯福的态度和立场鲜明而坚决。

        这时候,罗根不择时机地提出:“如若美国政府愿意将海军一半以上的造船订单交给德国的造船厂来完成,我们当然可以停止对意大利的一切军事输出!”

        按照1942年美国政府向本国造船厂发出的军事订单,舰船建造的总吨位高达两百多万吨,当年建造完成一百二十万吨,服役了220余艘各型作战舰艇和600多艘非战斗舰船,如此惊人的造船能力,使得太平洋战争的结果在船台上就已经被决定——除了充裕的战争资金,美国各造船厂的实力也是关键所在,若是将美国军事造船订单的一半交给德国造船厂,短期内虽然不会对美国本土造船工业造成明显危害,从长远来看,却会让世界造船工业的重心向欧洲偏移,并让德国的造船工业实现规模上的巨大飞跃!

        “‘一半’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罗斯福缓缓回应说,“如我刚才所讲,只要德国信守承诺停止向意大利出口军事物资,我们愿意提供其他形式的补偿,将造船订单交给德国造船厂当然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具体的数量,我觉得要兼顾美国的造船要求和德国的造船能力,所以具体数量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员去商谈!相信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达成符合双方利益的协议!”

        在这样的场合,罗根也不便揪着一个问题追论到底,他第一次主动转换话题:“说到共同利益,不知太平洋战事近期进展如何?”

        这个问题一出,气氛顿时有变冷之感,只见罗斯福轻叹了一口气:“不太乐观!”

        “哦?”

        “是这样的,尊敬的德国总理阁下!”列席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本森将军替罗斯福解释道:“由于日本海军在夏威夷群岛以东海域部署了大批潜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主要航道上的损失陡增,目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既定的作战行动!”

        “日本人不是一直在夏威夷周边部署有大量作战潜艇吗?”罗根很是疑惑,虽说赫斯当政期间德国向日本出口了一批潜艇,但仅凭这些性能一般的潜艇就能够改变日军潜艇部队一贯的颓势,任他是不敢相信的!

        “事实上,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有相当一部分船只是被欧洲军人操控的潜艇所击沉的!”本森的一番话让现场的气氛更加凝重了,不论是政客还是军事代表,都很清楚德美战略合作协议的主要条款,德国对日提供潜艇一事就曾酿成过轩然【创建和谐家园】,若是再出现德军官兵直接协助日军作战的情况,两国之间的关系将不仅仅是“尴尬”!

        目光从本森身上转到罗斯福那里,罗根发现这位美国总统正盯着自己看,很显然,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发言完全是有预谋的,而且特意采用了“消息”而非“情报”,并且只是说“欧洲军人”。

        “我可以用德国内阁总理的名义起誓,德国政府绝没有向日本派遣作战人员,除非……日本政府雇佣了我们的退役官兵?”罗根转向自己的国防部长、海军元帅雷德尔。

        “应该不存在这种可能!”雷德尔以较为肯定的语气说道,“德国海军的退役官兵绝大部分都被安排到了航运部门和企业工作,离开德国都会进行严格的登记,尤其是潜艇部队的官兵!如若有必要,我们可以立即开展一次人员清查!”

        罗根点点头,指示道:“让海军部立即开展这项工作,同时也让空军和陆军对各自退役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进行一次清查!”

        对于德国总理和国防部长的认真姿态,美国人依然是半信半疑,这时候,总统罗斯福提出了一个猜测:“我在想,这件事会不会跟意大利人有关!”

        “意大利人?”罗根顿时吃了一惊,长期以来,由于心存对意大利政府和军队的深深不屑,德国情报部门并没有在这个国家建立严密而完备的情报网,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可能还不及在苏联的十分之一。很多时候,重要情报都是由那些在意大利军队进行军事交流的德国军官们主动报告的,而这种军事交流在德意海军之间开展程度又恰恰是最低的。

        看到罗根的反应,罗斯福的表情反而稍稍缓和了一些,他问本森:“意大利海军是否拥有较为先进的作战潜艇?”

        “据我所知,他们的马切洛级和马可尼级中型潜艇都是较为优秀的!”本森转向雷德尔,谨慎地问道:“这两级潜艇或许和德国潜艇不相上下?”

        从翻译官那里了解到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疑问,雷德尔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性能相当不错,而且意大利海军的潜艇指挥官们非常擅长单独作战!”

        得到了这个答案,本森将军扭头看看罗斯福,不再说话。

        “我们有理由相信德国政府不会做出因小失大的愚蠢决定!”罗斯福大度地化解了尴尬,也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现场气氛。

        “那么现阶段美国舰队还在等待合适的进攻时机咯?”罗根的问题听起来有些中庸,但凡不采取积极进攻策略都可以被理解为“寻找机会”,但在这个历史时空的太平洋战争中,由于战端起因是日本进攻菲律宾而不是偷袭珍珠港,美国人的愤怒情绪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对日作战的关键情绪反而是“恐惧”——当时德国已经击败英法并抵挡住了苏联的进攻,除非被苏联打垮,德国毫无疑问将拥有一支空前强大的海军,而轴心国阵营的意大利同样拥有不可小觑的海上力量,若是德意日三国联手进攻美国,至少在海战阶段,美军只有非常小的胜算,而随后德美之间因为争夺英帝国海军“遗产”而发生的摩擦进一步增加了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担心,若不是德国发生政权更迭、美国和不列颠最终达成了舰艇归还协定,美国的战争路线很可能成为对日媾和、对德作战,毕竟日本威胁的是海外殖民地,而德国威胁到的已经是美国东海岸了!

        “战争就像是一场拳击比赛,经过了开场的试探,中场便是在相持中找寻对方的破绽!”罗斯福巧妙地解释了太平洋战争的现状,免得让人觉得美军是在消极避战——众所皆知,美国建造服役主力舰艇的速度对日本拥有绝对的优势,这意味着时间拖得越久,美国的相对实力就会越强,渴望速战速决的日本政府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我们从不怀疑自己能够最终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罗斯福紧接着表态说。

        “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罗根的本意恰恰相反,若是战争很快就结束了,美国政府哪里还需要下那么多造船订单?实际上,他反倒希望日本能够在战争相持阶段先赢一局,那样美国政府不但会增加军事投入,甚至还可能冒险接受德国主动提出的战略协助方案——派遣主力舰队进入印度洋,从南面牵制和吸引日本海军。这样做最大的坏处就在于“引狼入室”,使得东南亚的形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而在英法战败之后、美日开战之前,美国势力在这里是拥有最大优势的!

      第109章 他乡故人

        “长官,到了!”

        夜幕下,一辆外观十分普通的福特轿车拐入位于费城东区的一条街道,并最终停在了一栋在美国稀松平常的独立式两层楼民居前。驾驶员操着一口纯正的德语,副驾驶位置上的精壮汉子手里握着一把鲁格08,双眼警惕地环视周围。

        后座乘客穿着黑色的大风衣,戴着圆沿的黑色礼帽,活脱脱一个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他看了看车窗外,地面行隐约还积着一些残雪,昏黄的路灯敬业地守护着这里的居民。

        “你们在这里等着!”后座的乘客开口了,同样纯正的德语,却带着一种莫名的深沉。

        独自推开车门,独自下了车,这人稍稍犹豫了一下,径直走向这栋亮着灯的民居,又犹豫了一下,伸手按响了门铃。

        “是谁?”

        门里随之传出一个柔和的女声。

        “一个老朋友!”在门口有些踌躇的人回答道。

        “谁?”女人不敢贸然开门,又加重语调问了一遍。

        门口踌躇之人终于回答道:“是我,汉斯!”

        “谁?汉斯?”里面的女人似乎很茫然,紧接着,靠近大门的窗户帘子被掀起,一张很好看的年轻面孔出现在那里。

        装在套子里的人转向这扇窗户,缓缓摘下帽子:“是我,汉斯!”

        “啊……”女人掩面尖叫了一声,紧接着从里面传来咚隆一声,像是什么东西被不慎碰倒了。须臾,房门开了,这女人尽管穿着长袍、披着白纱披肩,曼妙的身材却依然不被掩饰。

        “真的是你?”女人像是想要扑上来给来客一个拥抱的样子,却又很是迟疑地站在门口,泪眼婆娑地看着他。

        罗根深吸了一口气,颤抖着挤出笑容:“是的,多琳,是我!”

        泪水决堤,两人紧紧拥抱在了门口。

        “嘿,这比电影还【创建和谐家园】!”福特轿车里,驾驶员忍不住说道。

        “闭上你的嘴巴!”副驾驶位置上的精壮汉子毫不客气地喝斥道,“你最好忘记今天所发生的这一切,否则……哼!”

        “我当然知道!”驾驶员有些不满地嘀咕着,但目光还是好奇地望着民居门口。拥抱了将近半分钟,那两人方才走进房间。

        “我们要等到明天早上吗?”驾驶员这话毫无厌烦之意,但立即惹来了精壮汉子恶狠狠的目光。

        “好了,我又不是第一天为总理工作,纯粹是好奇罢了!”驾驶员又一次嘀咕起来。

        此时此刻,在暖和的屋子里,女主人细心地替来客脱去外套,并将它和帽子一同挂在了衣架上。

        环视房间,这里的陈设还算精致,整体上还是有着浓郁的英式风格。很快的,罗根在壁炉旁边看到了一个相框,里面夹着一张年轻军官的半身像,穿着笔挺的美国海军制服——这一切来之前罗根就已经知道了,但他并没有看多琳丈夫的照片,更没有以任何方式干涉他们的生活。

        “这是……”

        “这是我的丈夫,约翰·简森,英裔【创建和谐家园】!”多琳此番介绍并不生涩,看来已经习惯了简森太太这个身份。

        “噢!很英俊!”罗根有些黯然地评价道,他转身说:“没想到你最终还是嫁给了军人!”

        对此,多琳显得既无奈又哀怨:“他本来是一名工程师,今年早些时候受到了政府的征召,如今在太平洋舰队服役……我们终究还是躲不了战争!”

        罗根吁了口气,安慰道:“别担心,就像是我从前对你说的——战争终究会结束!”

        “是啊,但愿如此!”多琳伸手抹去眼角的泪水,转而给了罗根一个稍显勉强的笑容:“对了,你怎么会在这里?我在报纸上看到说你近期访问美国,但没想到……”

        罗根本想说“没有你,即便得到了世界也是那样索然无味”,但这话却如骨哽喉,怎么也说不出口。

        “坐吧!汉斯!这里地方虽然小了点,但还算干净!想喝点什么?”多琳主动替罗根解了困。

        罗根本想说“随便”,但想了想,勉强笑着说:“来一杯你最擅长的英式奶茶怎么样?”

        多琳虽然保持着笑容,泪水却不住地从眼眶涌出,她又伸手抹了一把,“当然!稍等我一下!”

        多琳进厨房烧水去了,罗根又一次打量这小小的屋子,确实不大,但充满了家的温馨感觉。若不是陷入了对战争的冲动和对权力的渴求,罗根宁愿带着心爱的人过这种小日子。

        费城的夜是安静的,就连汽车驶过街道的声响也很少听到,这与纽约的繁华是截然不同的。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吸引人之处莫过于它的空前繁华与勃勃生机,同一时期,欧洲要么处于战火的炙烤,要么饱受经济、军事危机的困扰,以至于欧洲各阶层的人们纷纷【创建和谐家园】美国,或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或在这里找寻没有血腥味的商机。

        不多会儿,厨房里飘来了淡淡的茶香味,多琳很快端着一盘茶具回到客厅——想当初罗根并不喜欢英式奶茶的味道,有时候多琳喝着奶茶,他喝着咖啡,看起来各得其乐,但每每回想起来,罗根总是满怀心酸地想念那种奶茶的特殊滋味,然而即便是不列颠王国的宫廷侍从也泡不出那个味道!

        依次添入茶水和鲜奶,简单几个动作,一杯清香淡雅的奶茶就端到了罗根面前。尽管这种喝茶的方式在东方人看来有些滑稽,但罗根毫不犹豫地端起瓷杯啜了一口,泪从眼角滑落。

        “从报纸上看到欧战结束的消息,紧接着你成了德国总理,这一切就像是做梦一样!”多琳满怀感慨地说道,目光却不敢长久地停留在罗根这里。

        “是啊,战争终于结束了,而我也走到了梦想的巅峰,可是这一切……”说到这里,罗根还是收住了话。亲手埋葬爱情,还是不要挖坟拣骨的好。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3 0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