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帝国雄心》-第16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罗根试探性地问:“若是我们以授权生产的方式将四号坦克的技术交给你们,能保证每年2000辆的产量吗?”

        老美顿时瞪大了眼睛,在他的观念里,德国人很少在完全没谱的情况下说出一句话来,他下意识地抓了抓下巴,很快回答:“只要经过最初几个月的适应期,后面就可以保证每个月至少200辆的产量!”

        对方的信心越是充足,罗根将欧宝收归德国的想法越是强烈,同时,他也更加迫切地希望德国的其他工业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能够将机械流水线技术引入到各自的生产当中——由于生产经营理念而非单纯技术的缘故,目前德国还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工业企业采用了在美国已经非常普及的机械流水线技术!

        想法是明确了,但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想来想去,罗根想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帝国总理府的设计者、曾短期担任军备部长的建筑师施佩尔。在常人眼中,建筑设计与组织能力之间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联系,然而宏大的帝国总理府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完成施工,在这其中,总负责人施佩尔出色的组织天赋就已经获得了希特勒的高度认可,接下来又将抢修前线机场的重任交托于他,而施佩尔又一次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为“海狮行动”的成功做出了极为关键的贡献!

        自从希特勒遇刺身亡之后,罗根再未与施佩尔谋面。待手下人报告说施佩尔正在柏林大学任教时,他在倍感意外的同时,亦有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感慨。当年红得发紫之人,在同僚们眼中却是羡慕嫉妒恨的【创建和谐家园】体,一旦他失去了依靠,便恨不得将其踩在烂泥潭里不得翻身。

      第72章 核心思维

        当汽车缓慢驶入柏林大学的校园时,罗根正翻看着一份从档案处借来的文件。第三帝国的首席设计师、大名鼎鼎的阿尔伯特·施佩尔出生于1905年,这意味着他成为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师时才27岁,而他三十出头就设计并组织施工了闻名于世的德国总理府,36岁成为德国军备部长——虽然只是短暂地担任这个职务,也足以让他作为最年轻部长被载入史册。

        黑色的梅赛德斯在一栋文艺复兴风格的灰色建筑物前停了下来,罗根将黑色圆帽的帽檐压低,独自沿着台阶走了进去,按照手下人所查明的教室号找去。长而幽暗的走廊让他想起了当初自己在欧洲求学的经历,隐约间,他还看到了那个黄皮肤、黑头发的自己。然而,那段记忆俨然和这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完全隔开了,时空的新枝正向着谁也无法预测的方向生长!

        根据个人档案记录,早在1928年的时候,施佩尔就曾在这所自己进修建筑学的学校担任助教——当时同样是最年轻的助教。

        推开教室的小门,一眼就看到了站台上那个身材不高、穿着随意甚至有些闲散的施佩尔,他正用平和的语调向满满一屋子的学生讲解黑板上的设计图。

        战争年代,学生并没有被剥夺学习的权力,尤其是在德国,除了苏军逼近首都的那几个月,各个级别的学校都是正常开课。虽说有许多热血青年选择了弃笔从戎,试图在国防军寻找并实现他们的“罗根奇迹”,但总体而言,每所大学还是能够保持正常开课的学生数量。至于一名教员的课堂是否受欢迎和热捧,还取决于他的名望与讲课的技巧。

        很显然,主持了帝国总理府设计施工以及柏林城市规划的施佩尔已经具备了一个建筑师所能具备的最高声望,除此之外,在他的主持下设计和施工的各种军事建筑以及机场数以百计,以至于他的实践经验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

        面对一屋子的学生,施佩尔显然无暇关注一个“迟到的听众”,甚至没有分心多看一眼。出于礼貌,罗根摘下了帽子,刹那间,教室里一阵难以抑制的骚动。

        施佩尔注意到了这个异常,他转过头望向罗根。

        罗根礼节性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轻缓地走到教室最后面找了个角落里的空位坐了下来。

        施佩尔面无表情地放下了手中的教尺,对学生们说道:“好吧,诸位,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希望下周见面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带上自己的设计方案!下课吧!”

        看得出来,学生们都已经认出了罗根,这位创下了N项年龄纪录并且颇受争议的人物,但迫于他那严肃的表情,竟没有人敢于上前攀谈一二或是找他签名留念。几分钟之后,偌大的教室里就只剩下了罗根和施佩尔两人。

        “尊贵的副总理突然大驾光临,真是让我有失礼仪!”施佩尔一边说着,一边不慌不忙地收拾他的教材。

        教室虽大,但弧形设计使得两人不用大声便能够清楚交流。

        “自担任副总理并负责经济与工业发展之职,我走遍了德国本土以及占领区的大型企业,百般思考,千般焦虑,却总感觉不得要领。思来想去,原来是忽略了一个人!”

        也许施佩尔一直在等待机会,这才没有离开柏林,又或是他甘愿大隐隐于市,过着闹中取静的生活。

        施佩尔用旁观者的口吻回应说:“对于副总理阁下推动的一系列改革方案,我既敬佩又惋惜。敬佩的是阁下的眼光和决心,惋惜的是这一切以目前的政治环境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罗根很坦然地说:“先生果然是一针见血,佩服!”

        “其实没有人能够改变这一切,所以,我宁愿继续在这青青校园中过着安静自在的生活,只要阁下愿意来听课,我随时欢迎!”施佩尔夹着自己的教材就朝教室门走去。

        “且慢!”罗根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不知我是否有幸请阁下喝杯咖啡?”

        施佩尔看了看手表,“如果尊贵的副总理不嫌弃我们这里的咖啡馆粗陋,在我回住处途中就有一家!”

        “当然不!”罗根一面平稳地走了下去,一面戴上自己的帽子。

        同为名人,施佩尔却没有用宽大的帽子来掩饰身份,他看罗根这副姿态,便说:“学生们虽然充满了好奇心,但他们是绝无恶意的!”

        话中似有深意,罗根一时间却琢磨不透。

        从建筑物的后门出去,施佩尔带着罗根走在林荫小道上,天气还很冷,但仍有一些学生在户外看书学习,施佩尔热情地和几乎每一个人打着招呼,这更显得罗根是个躲在套子里的人。

        施佩尔所说的咖啡馆就是个棕色的两层楼小屋,这次他好歹选择了僻静的二楼包厢,罗根这才得以摘下帽子、脱去外套。

        “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单纯、洁净、真正理想化的社会,这些学生一旦离开校园,就会被外面的风气所感染,变成与普通人无异的市民!”施佩尔这话像是只有看透了世俗的隐者才会说的,他给自己点了一杯黑咖啡,又问罗根是否需要品尝一下这里最有特色的“利萨”,一种自调的咖啡。

        “可以!”罗根没怎么想就回答道。

        施佩尔微笑着对明显紧张而又兴奋的年轻女服务员——大概是【创建和谐家园】的女学生,说道:“给我们的副总理来一杯‘利萨’!”

        “好的!”女服务员飞快地在方形纸条上抄录下两人所点的咖啡,又满脸通红地对罗根说:“总理先生,能否帮我签个名?”

        对于群众的正常要求,罗根一贯是来者不拒,而出巡的这段时间,自己的签名技术更是意外的突飞猛进。

        服务员走后,施佩尔看似随意地说:“以德国目前的战略形势和工业实力,我觉得现在并不一定要急于进行工业改革和调整,而且就算是改革,也不能违背市场运作的规律,除非你有掌控一切的能力!”

        罗根刚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施佩尔说最后一句话的用意,他自我解释道:“可是,想必您也知道,目前我们工业存在着严重的效率低下和浪费问题,这些……”

        “这些问题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并非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施佩尔接过话说,“美国的现代化工业确实令人羡慕,但我们的工业基础和思维习惯毕竟有很大的不同!除非是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以强权实施推进,否则的话,我建议还是以柔和的调整为主,辅以一些国家集中规划和统筹的重要项目!”

        “柔和的调整?”罗根纠结于自己已经倾注了很多心血的工业改革,恰恰忽略了施佩尔话中更重要的内容。

        施佩尔倒也不急,等着服务员将咖啡送上来,他拿着勺子一边搅动咖啡,一边以聊天的口吻说:

        “一个国家若想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除了强大的军事和工业实力之外,还应当具有一些领先于世界的技术,例如我们的梅塞施密特和伍尔夫战斗机是目前公认的一流,我们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和远洋潜艇构成了顶尖的海上力量,还有我们陆上闪击战的思想精髓!我将这些技术称为威慑性力量,它们的存在可以让我们不必真正动用武力就能够让对方屈服!”

        威慑性……这个已经许久没有听到的词语让罗根突然灵光一闪,喷气式战斗机、战略轰炸机、重型坦克以及大型【创建和谐家园】,所有他预知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了,反而将火箭和原子弹给忽略了——冯·布劳恩博士领导的火箭技术团队一直在兢兢业业的工作,当初还在空军的时候罗根就有所接触,只是他一直觉得目前的火箭技术还不够成熟,一枚造价昂贵的V1真正的作战效用还不如等价的战略轰炸机。至于核领域,德国目前虽然拥有一批世界顶尖的核物理学家,却迟迟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领导核技术的实用化研究,以至于专家们只是在政府有限支持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成立了几个相互之间并没有紧密联系的原子研究中心。

        施佩尔悠然自得地喝了口咖啡,说:“在美国,超级工业企业的存在也会导致垄断和浪费,我觉得这种现象的存在有不利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试想,中等规模的工厂怎么能够独立研发喷气式飞机和超级列车炮?其实我们既需要这些庞然大物,又要想方设法让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用!”

        这时候,罗根已经陷入了沉思当中,直到施佩尔喝完咖啡起身准备离开时,他才如梦初醒。

        “我想,这个时代需要的不仅是出色的军人和睿智的外交家,更需要能够在各自领域起到统揽作用的领导者!先生的大局观和组织能力也许是我用尽一生也无法学会的,所以……”

        “抱歉,副总理阁下,我真的无意于此!再见!”施佩尔礼貌地欠身道别,将罗根和他那杯微凉的咖啡留在了咖啡馆的二楼。

      第73章 “春醒”当醒

        虽然第一次亲自出马没能笼络到施佩尔这个能力突出的人才,但罗根并不气馁,他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过,这需要时间,而时间总是不等人的。

        “此次我们的东线攻势暂定为‘春醒’,计划在4月发起,具体时间取决于天气,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但有些困难需要工业部门大力协助!”

        坐在罗根办公桌对面说话的,正是首任国防军总参谋长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国的闪击英雄。

        “是关于装备方面的?”罗根回问道,虽说军政分权,但东线攻势这样战略性的决策还是呈报总统并知会政府高层的,相应的,各种准备工作自从新年之后就已经开始了,特别是军工企业,如今开足马力生产消耗性的弹药,而改进型的四号坦克和新式的五号坦克也加快了生产速度,预计到攻势发起之时,德军可以投入5000辆坦克,且只有一少部分是早期的二号、三号、38t以及改装的英法坦克!

        “是的,副总理阁下!这是我们最迫切需要增加数量的几种装备,如今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不知是否还来得及!”古德里安说着将一张文件纸递到罗根手中。

        罗根扫了一眼,和他所料相差无几,一场迅猛的工事需要配备充足的浮桥、运输车以及运输机!

        “用于战场架桥用的装备,我们可以动员工厂紧急生产,具体数量我暂时还不能答复您!运输车方面,我上周已经委托欧宝公司紧急生产半履带型2.5吨载重卡车,但月产量暂时还只能达到200辆,与您所列的3000辆缺口相去甚远!至于运输机……能否暂时用英、法和意大利的?”

        首次担当统筹全局这一重任的古德里安神情和语气都显得相当厚重:“用当然是能用的,我们的‘钢铁安妮’数量也不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早期型号的运输机已经越来越落后了,在战场上的损失率很大,何况我们得到情报,苏联已经利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补充了不少战斗机,其中有一些是秘密从美国购入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夺取战场制空权!据我向空军参谋长了解,容克公司的252型运输机已经进行了成功的试飞?”

        “是的,那正好是十天前的事情,我们当然也希望它能够尽快投产!”罗根拿着钢笔在古德里安送来的文件纸上相应划了几笔,“但这次攻势发起之前恐怕无论如何都是赶不上的!不过,我倒是建议空军将一部分亨克尔111或者容克88临时改作运输机之用,毕竟这两款双发飞机的数量还是比较充足的!”

        古德里安想了想,“我觉得这个办法也是可行的!”

        “那是当然,别忘了我可是空军出身的!”罗根善意地笑道。

        “是啊,您的谋略水平可是超一流的,真可惜……”古德里安说到这里,似乎觉得话有不妥,连忙“纠正”道:“呵,您作为政府副总理同样也是超一流的,短短数月,工业产量就已经大幅提升了,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件大好事!”

        罗根摆摆手,“我们之间不必那么拘束,说心里话,我希望这次攻势能够就此终结东线的战事,然后转入一段相对和平的发展期!我们应该看到,国防军的战斗力虽然很强大,但是在许多方面都还不够均衡,我们应该为下一场规模更大、现代化程度更高的战争做充分的准备!”

        “我也希望如此,同时,我诚挚地邀请您为我们提供一些积极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的作战方案能够更加完善!”古德里安顿了顿,“如果您同意的话……我可以安排专人将方案送来!”

        罗根知道古德里安是个耿直的人,因而笑着说:“呵,您知道,这种情况是应该极力避免的,我倒是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交谈和闲聊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您觉得呢?”

        略一思索,古德里安点头道:“那好,我就简要说一下:这次攻势,我们计划投入19个装甲师和197个步兵师,还有5个装甲师和28个步兵师作为预备队!作战部队分成A、B、C三个作战集群和北线战斗群、南线战斗群,由克莱斯特元帅担任作战总司令。霍特负责A集群,沿着波罗的海进攻;莱因哈特负责B集群,从白俄罗斯进攻;冯·法尔肯霍斯特负责C集群,从乌克兰进攻;迪特尔负责北线战斗群,从芬兰进攻;多尔曼负责南线战斗群,从伊朗进攻!总的作战方案是,以霍特的A集群作为主攻,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攻下列宁格勒,将整个波罗的海彻底从苏联手中解放出来!莱因哈特的B集群主要负责牵制莫斯科方向的苏军主力,冯·法尔肯霍斯特的C集群佯装进攻克里米亚和高加索,然后突然背上,最终三个集群汇集莫斯科并形成绝对的数量和火力优势,在这里与苏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罗根在脑海中的地图上迅速推演了一番,这份作战方案稳中求新,看来应该是融合了多位将帅的智慧和经验,凭借国防军目前的装备和素质,只要不出现致命的疏忽,赢下胜利是理所应当的,可是这一仗会打多久,又会有多少官兵付出生命的代价?

        见罗根不说话,古德里安等了一会儿,又补充道:“对于空军尤其是伞兵的使用,我征求了斯图登特元帅的意见,空降部队此次将继续担当纵深突破的重任,必要时集结起来打一场大战役!”

        “噢!”罗根点点头,缓缓地开口说:“斯图登特元帅和里希特霍芬将军在指挥方面都是沉稳干练的老手,我对空军倒是没有什么想法,只是……总觉得苏联人能够大致猜到我们在陆上的作战方式,尤其是听说斯大林已经重新启用了一批有能力但是不太‘安分’的将领,这些人的实力不容小觑,而且经过一年多的作战,苏军基层官兵的作战经验和素质也是有明显提升的,我们的将领万万不能有轻敌之念!此外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我们的五号坦克性能设计性能虽然很不错,但毕竟没有经过真正的实战检验,因此,可能存在的机械故障和其他问题都要考虑进去,这次作战最好还是能够以技术稳定的四号坦克作为中坚!”

        古德里安连忙掏出本子将这些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现场思索了一会儿,说:“您说的这些确实很有道理,有几点我们确实还欠缺考虑!其实不瞒您说,我们在空中和地面侦察时发现,苏军已经做好了战略防御的准备,并对靠近战线甚至纵深地带的一些公路和铁路进行了预先破坏,想必也已经在许多桥梁和交通枢纽安设了炸弹,这些都会对我们的进攻产生不利的迟滞作用。正因如此,我们才如此迫切地需要一大批越野能力强的运输车辆!”

        罗根想了想:“其实从前元首善用的一些技巧,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学着用,比如说战略性的欺骗战术!比如,我们可以促成国会通过一项削减军队规模的议案,让宣传部门制造轻敌的气氛,说我们只需要一百个师就能够打垮苏联,再有就是动用大批轰炸机对莫斯科进行持续轰炸,宣称那里已经成为废墟,再没有占领的价值,同时向苏联境内投放大量的【创建和谐家园】,动摇对方的军心民心,然后选择一个天气较为恶劣的时段发起突然进攻!”

        古德里安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

        罗根越说越兴起,思维也转得飞快:“再比如,我们可以在主攻方向上做文章,表面上强调B集团军群的战斗力,表彰一批优秀的官兵,同时又在波罗的海沿岸加强兵力调动、抢修和扩建道路机场,多派侦察机和情报人员进入克里米亚和高加索地区,派外交代表团访问土耳其,这些都可以更好地迷惑苏军将领们,让他们摸不着头脑,又不敢贸然将兵力集中起来!”

        “您是说……最后C集群才是真正的主攻方向?”古德里安脸上略略浮现出惊讶之意。

        “呵,我只是提供建议,不干涉军事决策!”罗根笑道。

        古德里安笑了:“这我明白!”

        “另外,如果不嫌我啰嗦的话,我还想向总参谋长阁下推荐两个人!”说罢,罗根平和地看着古德里安,等着对方的反应。

        古德里安没有太多的迟疑:“副总理阁下一字一句都是金玉良言,这里并无外人,但说无妨!”

        罗根不慌不忙地说:“第一位是您非常熟悉的,冯·曼施坦因将军!我觉得他比冯·法尔肯霍斯特更适合担任C集群指挥官!第二位是隆美尔将军,由他来指挥南线战斗群,效果可能会比多尔曼将军更好!”

        “这……”古德里安着实吃了一惊,虽然老元帅们死的死、退役的退役,年富力强的将领们成为指挥层的中流砥柱,但在他们之中,曼斯坦因和隆美尔的资历仍是相对较浅的。

        罗根起身道:“我知道指挥官人选的决定权也不在元帅手中,因此,我说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推荐,当然,也是我通过个人眼光做出的判断!希望元帅能够慎重考虑一番!”

        古德里安点点头,只是目光中还有些茫然。

      第74章 场前较量(上)

        位于乌克兰南部的尼古拉耶夫曾是黑海最大的港口和造船中心之一,但在1941年,苏军在撤退前拆走了大量的造船设备,并对无法搬运的设施进行了破坏,又利用沉船和水雷封锁了航道,使德军及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盟友无法利用这座港口进行大规模的运输。苏军的破坏是如此彻底,以至于到1942年初春,仍只有小型船只能够进出这座天然良港。同时,这里又是德军在苏德战线最南端的重要战略支撑点,随着铁路线的修复,大批兵员和装备可以通过铁路迅速运抵,而从尼古拉耶夫向东大约40公里就是双方的前沿阵地。进入1942年后,苏军曾发起过一次并不成功的反攻,但受到天气的影响,他们始终没能突破原有战线。

        随着天气日渐转暖,一场新的厮杀已经在所难免!

      ¡¡¡¡¡ù¡ù¡ù

        “吁……吁……倒退,慢点,慢点,好!4号探照灯,往这里照!”

        夜幕下,位于港口北侧的军用火车站仍旧人气旺盛。戴着船型便帽或是普通军帽、穿着冬衣的德军官兵们忙忙碌碌,负责引导装卸的军官们时不时吹响他们那尖锐的哨子,时时刻刻【创建和谐家园】着人们的神经。

        沉闷的轰鸣声中,平板车厢上那一辆辆浅灰色涂装的坦克开始移动、驾驶员从驾驶舱里探出脑袋,伸长了脖子,坐在指挥舱口的车长更是发出指挥口令,而当这些坦克驶过时,位于平板车厢和地面之间相当厚实的钢制栈板竟也出现了惊人的弯曲!

        “前……前……好!到位!”

        随着这最后一声沉稳的“到位”,又一辆坦克在站台南侧的开阔地停当。长相颇为年轻的车长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摘下耳机和喉部通讯器,顺着倾斜的炮塔侧面滑下。这时候,一名手里拿着文件夹板的陆军少尉走上前来,敬礼道:“请报你的运输编号!”

        “L-315!”年轻的车长跳到地上,一边回答,一边从口袋里掏出香烟。

        少尉打开手电筒,在文件表格的相应位置上勾了一下,低着头说:“好的,L-315,你们现在暂时编入第4编队,接下来你们将以编队为单位前往指定地点,我们的摩托车会在前面引路!噢……谢谢,不用了!我不抽烟!”

        “喔!”车长划燃火柴给自己点上烟,随意问道:“这里的俄国人在晚上也很安静?”

        “嗯,自从上一次攻势结束后,他们的飞机就基本没有出动过——那一次他们被打得很惨,四天时间就损失了上百架飞机!”少尉收起笔,又一次敬礼道:“根据司令部的指令,你们在前往指定地点的途中必须关灯行军,路口有我们的引导人员,不必担心走错路!”

        “这样啊……知道了!”年轻的车长虽然有意多聊几句,但又一辆坦克驶来,陆军少尉赶忙拿着他的文件夹板走过去了。

        “长官,情况怎么样?”留着小撇上唇胡的驾驶员凑过来问。

        车长耸耸肩,“看起来这里的俄国人比较弱,制空权在我们这边!”

        “我喜欢在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蹲坐在炮塔上的是个看起来还有些孩子气的家伙,说话的语调也给人一种稚气未脱的感觉,却有着和外貌不相符的宽厚肩部与粗圆臂膀,至于站在他身旁的炮手,正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

        “谁不是呢?”刚刚从车长舱口钻出来的是负责操纵无线电和前射机枪的车组成员,虽然留着络腮胡子,但看得出来,他的年龄不超过25岁!

        年轻的车长很坦然地将所剩不多的香烟整包丢给自己的同伴们,说:“看样子我们还有一点儿时间休息,大家活动活动身子,谁知道前往集结地点还有多远的路程!”

        “头,你说我们会很快就投入战斗吗?”孩子气的装填手叼起香烟,划燃火柴、吞云吐雾,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熟练和自然。

        战争,往往能够起到人性催熟剂的作用。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2 08: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