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帝国雄心》-第15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弗里克摇头道:“不,汉斯,你忽略了你的影响,你是每一位年轻军官的偶像,你在士兵中间有着无与伦比的号召力,而且……德国空降部队仍然效忠于你……你是他们的灵魂所在!”

        持续好几分钟的沉默,让这包厢陷入到一种压抑的气氛当中。顺理成章的,罗根“想通”了,殷切地问道:“那么……我能够做些什么?”

      第33章 巴黎一夜

        尽管仍处于战争时期,走在夜晚的巴黎街头,罗根却嗅到了“浪漫之都”的芬芳和自由。从7月份开始,德国占领军当局在巴黎取消了宵禁,同时恢复了居民的夜间供电。昏黄的路灯照亮的不仅仅是街道,从巴黎人结伴出行甚至举家散步的情形来看,法国人的抵抗意识正在逐渐削弱。

        在岔路、巷口,罗根看到许多穿黑色制服的巡逻人员,乍一看像是颇具现代气息的警察。事实上,这些配备【创建和谐家园】和短步枪的武装份子有个非常摩登的名字——“治安管理员”。

        随着党卫队规模大幅削减,数以万计受过军事训练的前党卫队员转入到了这个由被占领国出资、柏林政府和占领军司令部节制指挥的准军事组织,用以维持各占领区的治安,防范游击队等地下抵抗组织潜在的攻击。此法既消减了原党卫队人员的生计问题,又为国防军节省了维持对西欧地区占领所需要的兵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算得上是鲁道夫·赫斯在任德国总理期间为数不多的“积极贡献”之一。

        就罗根所知,如今巴黎驻扎有18个中队的“治安管理者”,总人数约在4000左右,规模并不足以引起国防军的警惕,而且这批松散的准军事人员在战斗力方面可能还抵不上东线的一个德军步兵营,但毫无疑问,“治安管理员”的存在让鲁道夫·赫斯保留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希望——威廉·弗里克选择巴黎作为见面地点,自然是对安全和保密进行了全盘考虑,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看似微妙却举足轻重的细节。

        穿着空军上校的旧军服,罗根心绪繁杂地走着,大脑中充斥着盘算、权衡以及揣测。不知不觉间,他挽着自己的女伴走出了很长一段距离,直到平日里运动不多的艾薇儿轻声抱怨自己足部酸疼,罗根才恍然回过神来。

        “抱歉,刚刚一直在想事情,所以埋头往前走……”罗根搀扶着艾薇儿在小广场中央的水池旁坐了下来,关切地蹲下身来查看他最钟爱的那对脚踝——粗一分嫌胖,细一分嫌瘦。体重徘徊在50公斤上下的艾薇儿,身形和容貌无疑是罗根在这个时代最看得上眼的。

        “我知道,所以一直没有打扰你!”艾薇儿善解人意地说。

        “巴黎本来是个度假的好地方,没想到……呵!以后有机会再补上吧!”罗根一边说着,一边替艾薇儿脱下凉鞋,双手从水池中捧了一把凉水慢慢撒上。

        “好凉啊!”可人儿娇娇地轻唤一声。

        罗根笑而不语,轻轻地替艾薇儿揉着脚踝,接着又像模像样地来了一次脚底【创建和谐家园】。这一切都来自于大学时代的遥远记忆,狂热的足球运动爱好者足部总是小伤不断,会一点跌打【创建和谐家园】理所当然。

        在后世街头,男孩替女孩拎包、揉脚的情形并不稀奇,但在20世纪40年代的欧洲,大庭广众之下有如此举动者恐怕是相当稀罕的。过了四、五分钟,等罗根笑着直起身子来的时候,忽然发现不远处站着两名军官,他们歪戴着军帽,未佩武装带和武器,看来是到巴黎市区度假来的。

        见对方没有恶意,罗根本也懒得理会,但其中一个人的身形看起来有些熟悉。一开始隔着十来米没看不清面目,等罗根完全站起来之后,对方主动靠近……

        “嘿,是元帅,罗根元帅?”这名身材瘦高的军官语气中充满了惊讶与疑惑,他显然注意到了罗根的上校肩章。

        “卡尔,是卡尔?”罗根惊喜地看着眼前这名刚满30岁的空军少校,卡尔·齐默曼。组建模范伞兵营之初,罗根即任命他为第三伞兵连的连长。怀特岛战役末期,齐默曼因头部受伤而退出战斗——战争中因伤退役或转入二线者不计其数,罗根此后辗转作战屡立奇功,一路平步青云,加上托比亚斯、凯伦、米勒等人都不是从三连出来的,久而久之,竟也淡忘了这位性格内敛、行事沉稳的老部下。

        “真是罗根元帅,您怎么……”

        见对方满脸不置信,罗根笑着耸耸肩,“若是穿着元帅军服招摇过市,怎么能像现在这样悠然自得地在街头散步?”

        齐默曼咧嘴一笑:“那倒也是!在我印象中,您从来都是不甘于循规蹈矩的人!”

        “是啊,我在许多人眼里都是个古怪的家伙吧!对了,你的伤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出院的?现在在哪支部队任职?”罗根一股脑将这些问题抛出来,尽管官至空军总司令,却也无法顾及到各个细节。

        齐默曼胸膛一挺:“报告元帅,我于今年1月伤愈归队,现于第7空降师第2预备团担任少校教官,我们的部队就驻扎在兰斯!这位是我们的团参谋官马克西米连·菲力克少校!”

        旁边这名空军少校个子略矮一些,但整个人显得非常敦实,只见他毕恭毕敬地敬礼道:“很荣幸见到您,尊敬的元帅!”

        “幸会!”

        罗根主动和这名少校握了手,然后对齐默曼说:“来得及喝杯咖啡吗?”

        齐默曼大喜过望:“当然,荣幸之至!”

        罗根又问艾薇儿:“你要同我们一起去喝杯咖啡,还是回住处休息?”

        艾薇儿笑着答道:“你们去吧!我能照顾好自己!”

      ¡¡¡¡ÂÞ¸ù×óÓÒ¿´ÁË¿´£¬¡°ÕâÀïÀëÏãé¿Àö´ó½ÖÓжàÔ¶£¿¡±

        “好像有两条街吧!”齐默曼揣测道,其驻地兰斯到巴黎足有两百多公里。

        在女士尤其是美丽的女士面前,罗根既是个骑士,也是个绅士,他几乎不假思索地作出了决定:“这样吧,我们一同坐车送你回酒店,然后在酒店的咖啡厅呆会儿!”

        两位少校自是没有任何异议。

        尽管出租车既不能用于物资运输,也不适合战场侦察或是后方联络,但由于油料早早被列入管制物资,巴黎正常运营的交通工具只剩下有轨电车和马车,而后者也让罗根等人好好体验了一把工业时代以前的生活!

        晚上喝咖啡并不等于失眠,实际上,长期饮用咖啡的人更在意的是咖啡的味道和情调,提神早已退化为极次要的功能,甚至已经起不到明显的作用。

        就着香浓的法式咖啡,罗根兴致勃勃地与老下属聊了起来——前空军总司令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因而罗根是最缺乏新鲜话题的;齐默曼在医院和疗养院呆了足足有半年时间,枯燥无味的生活中,与之相伴的是各种各样的书籍和诗词集。至于说在预备部队的生活,用这位空军少校的话来形容,训练新兵虽“不乏趣味”,却远没有在一线部队来得“畅快和【创建和谐家园】”。

        最后,齐默曼透露说,由于这一阶段各空降师的战斗损失都比较大,第2预备团已经接到命令,近期就有可能作为补充部队奔赴前线。正因如此,团指挥官特意给官兵们批了假,好让他们卷入残酷的东线战事前好好享受一下法国的浪漫。

        “听说……莫斯科之围解了?”随同而来的菲力克少校好不容易插上一句话,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罗根摇头道:“脱离了直接指挥机构,我对于前线的消息迟钝得很。不过……我也听说克莱斯特装甲群已经撕开了苏军外围阵地,先头部队似乎与第4装甲群联系上了,但战况还不十分乐观——决定性的战斗还没有分出胜负!”

        “如果拿下莫斯科,我们就能赢得这场艰苦战争的胜利吧!”齐默曼像是在期盼战争早日结束,又像是担心自己捞不上最后一场仗打。至于发生和即将发生在太平洋区域的战事,显然和绝大多数德国军民都没有直接关系。

        罗根没有回应这个揣测,而是慢悠悠地搅动咖啡。离开了空军总司令的位置,他忽然找到了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和思路:莫斯科对于苏联的意义虽说是非比寻常的,但根据最新的消息,斯大林和绝大多数苏联高层都已经撤离,大量工业设施也正从列宁格勒等尚未遭到直接进攻的城市撤往乌拉尔工业区——考虑到第4装甲集群进抵莫斯科城下具有足够的突然性和戏剧性,这偏离历史原轨的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基于苏军已经在波兰战场损失了上百万经验丰富的官兵和大量的技术装备,在主要战线上稳步推进的德国军队看似胜券在握,但不容忽视的是,一旦过了9月,俄国的雨季和寒冬将成为比苏俄战士更难对付的“敌人”。因此,苏德战争的前景依然是不可预测的。

        看到罗根陷入沉默,齐默曼也知道这个话题的特殊性。也许是为了调动一下气氛,他满怀憧憬地看着罗根说:“长官,真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跟随您奔赴前线,那种既紧张又踏实的心情真是太棒了!”

        那样的心情同样令罗根痴迷,然而在洛克尼亚的糟糕经历基本上断绝了罗根重新扮演战地指挥官角色的可能,也使得齐默曼的期望成为了空想。更让罗根感到难以启齿的是,这些一心杀敌的忠勇战士们恐怕并没有想到,这个国家即将堕入到另一场前路未卜的震荡之中,而他,已然决定在命运的转轮上压上自己的赌注……

      第34章 卢浮魅影

        醒来之时,窗外晨光微露。见艾薇儿还在熟睡,罗根轻轻坐起身来,将蓬松舒软的枕头垫在背后,顺手从床头柜上拿起德译本的《论制空权》。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简直就是战场上的黑色幽默,对于任何一名志在有所作为的统帅,哪怕是拿破仑那样的雄狮,想要率领这支军队赢得胜利也依然属于“无法完成的任务”。令人费解的是,作为意大利军队的传统一员,朱里奥·杜黑却成了空军战略领域的世界级先驱,他于20年代初完成的这本著作不仅被航空界奉为经典,更在各军事强国得到了实现——区别在于,战略姿态和战略资源不尽相同的国家,选择的空军建设道路也不仅相同。毫无疑问,德国在战争爆发时建立了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战术空军,其先进的战斗机群和强悍的俯冲轰炸力量是“闪击战”神话的关键所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苏俄空军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空军部队,但如同沙俄时期的“压路机”,这支独特的红色军事力量存在着多而不精、大而不专的缺点;耗费巨资于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在空军建设上的投入显然与其战前“欧洲第一军事强国”的称号相去甚远,为数不多的优秀机型无助于挽救这个国家的命运;在海峡对岸,白金汉宫和唐宁街的主宰者奉行传统策略,皇家空军本将成为欧战中唯一遏制德国空军的力量所在,可惜的是,狭路相逢,他们没能成为胜者。

        现如今,战争已经打到了第三个年头,空前强大的德国军队正面临着新的转折点。战争之初极度缺乏资源的窘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穷人战争”这顶帽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钢铁、铝材、电能、稀有金属、发动机以及石油产量的成倍增长。仅飞机产量一项,在军备部门的努力下,1941年8月的单月产量达到了2500架,相当于1939年最后4个月的产量之和!

        丰富的战略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德国将领们的后顾之忧,但如何将资源转化为军事战略上的优势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罗根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远程与中程轰炸机之争:在德国空军高层,以凯塞林为代表的保守派坚信五千架Ju-88加上五千架Ju-87的战争效用要远远超过两千架Ju-290,而这种观点同样得到了军事决策委员会的响应和支持!

        空中战争、空军的组织、制空权、独立航空与辅助航空、军用航空与民用航空等等,在意大利人编纂的空军战略著作中,罗根找到了方向,而历史也确实证明了这种战略思路的正确性!然而在任空军总司令期间,罗根的规划付诸实施的部分却十分有限,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看似民主的军政决策体制——谨慎而保守的军事决策委员会委员们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令罗根处处感到束手束脚。可以说,他的卸任绝非仅仅是擅自制定和实施一次成功的空地联合作战那么简单!

        咚咚咚……

        8点整,房门被轻轻敲响,酒店服务生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尊敬的客人,您预订的时间提醒已经到了,请及时起床以免耽误了行程!”

        “就8点了?”艾薇儿睡眼惺忪地爬起来。人们总说女人需要更多的睡眠,这在罗根看来一点都不差,好在身旁睡着的是一个素颜也美丽的女人,否则一觉醒来就堕入梦魇,该是怎样可叹的人生悲剧啊!

        “嗯,8点了!赶紧洗漱吧!”罗根合上书本——最近一段时间已经翻来覆去地看了将近四遍,根本没必要继续在书页里面夹书签,随手翻一页就能琢磨好一阵子。

        “又在看你的《论制空权》?”艾薇儿闭着眼睛给了罗根一个微笑,就本质而言,她与多琳、绮莉的区别就在于对政治社会乃至军事都有一定的了解。罗根若是想要在军政界有所作为,那她显然是更加理想的“贤内助”。

        “嗯哼,启发颇多!”罗根飞快地下了床,光脚走在厚实的地毯上,随手挑起窗帘一角。进入了10月份,巴黎城区的梧桐树已经染上了秋天的黄色。西欧这般景象,东欧的寒意也应该渐渐加深了!

        “难得有眼前的机会,好好把握吧?”艾薇儿坐在床上说。

        “你不怕?”罗根突然反问。

        艾薇儿歪着脑袋想了想,“嗯……怕是肯定怕的,但我宁愿看到自己的爱人从白马王子变成一个真正的王者,这也是他的梦想,不是么?”

        罗根凝望着城市的风景,良久才叹道:“但愿不只是梦想!”

        洗漱之后,罗根依然穿上了空军上校的旧军服,并从自己的勋章盒子里挑出一枚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这可是当年元首亲自颁发的!

        出了酒店,罗根和艾薇儿步行到下一个街口才临时拦下一辆马车,按照昨晚威廉·弗里克临别前的指引直奔卢浮宫而去。

        德国占领期间,这座恢弘的宫殿向每一名来到巴黎的德国人免费开放。由于不是周末,前来参观的人并不多。除了身穿军服的德军官兵,其中也有不少是普通平民。在一名“治安管理员”的引导下,罗根和艾薇儿穿过大厅和走廊,最终来到了一个相对僻静的房间。在那里,他们看到了弗里克所说的“尊贵客人”——后德意志第三帝国时代的政府总理和国社党领袖鲁道夫·赫斯。

        “期盼已久的会面!请容许我亲切地称您汉斯!”赫斯满脸笑容地与罗根握了手,看得出来,他的愉悦表情却深藏着谨慎的成分。

        在任空军总司令期间,罗根与政府官员来往并不多,除开军政高层集体出席的大型会议,与赫斯的会面似乎还要追溯到总理就职典礼之前。那时候的赫斯就像是抓到了漂浮物的落水者,好不容易摆脱了在国防军与党卫队争权时的落魄,恨不得把每一个哪怕只是持认可态度的实权者狠狠拥抱一把。如今,前帝国副元首应有的风度和大气已经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更重要的是,经历了前后的波折,他的成熟度显然提高了不少!

        “当然,尊敬的总理阁下!我渴望成为您最忠实的战友和支持者!不分彼此!”表态时的言辞难免挢揉造作,但罗根似乎已经习惯了。

        “来,坐!弗里克小姐也请坐!噢,也许很快就该称为罗根夫人,对吧?”赫斯很是亲切地说着,并且与两人一同在茶几旁的沙发上坐下来。

        罗根和艾薇儿自是笑而不答。

        “汉斯,在我眼中,你是所有德国将领中最有天赋的一个,你独特而又精准的预见性堪称百年一见的奇才,假以时日足以成为布吕歇尔式的伟大人物!”赫斯言语中充满赞誉,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击败拿破仑的布吕歇尔尽管大器晚成并且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也算得上是自己国家和民族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将才。

        罗根继续冠冕堂皇地说:“感谢总理阁下的称赞,事实上……我崇尚布吕歇尔元帅的果敢,更崇尚他对德意志的忠诚!”

        “来这之前,想必弗里克先生已经向您透露了一些情况,今天的秘密会面有些冒失,但时间和形势确实非常紧迫,希望您可以理解!”赫斯直言道,“鉴于德国在战场和国际间的糟糕处境,这是一场势在必行革命,我需要您百分之百的支持!”

        罗根点点头,“百分之两百!”

        “很好,很好!”赫斯稍稍松了口气,他按了茶几上的铃铛,让随从人员把热咖啡和茶送进来。等人离开了,他才又开口道:

        “我是个不喜欢拐弯抹角的人,革命就意味着暴力和留学,但我们的力量十分有限。在柏林,十万名国防军官兵牢牢控制着城区以及铁路、机场,仅凭警察和党卫队人员不足以成事,因此我们考虑选一个既不容易引起对方警惕又有较大成功把握的地方动手!据我所知,总统近期准备巡视前线,许多国防委员也会随同前往!”

        赫斯的话所蕴含的意思不难揣摩,罗根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冒着袅袅白烟的咖啡,缓而沉地回答说:“我虽然有很大的把握说服斯图登特元帅支持革命,但是经过了上一次变革,总统和国防委员对空降部队的机动能力以及政治立场早有深刻的认识和警惕,他们肯定会在各空降部队和机场安插人员,任何一支部队的异常调动都可能提前暴露行动。因此,我强烈建议此次选择空降部队以外的人员作为第一梯队,同时我可以保证,一旦除掉了主要目标,空降部队可以凭借机动能力帮助稳定局势!”

        赫斯兀自点上一根烟,由于元首讨厌吸烟,他从前几乎是不抽烟的,而眼下香烟和雪茄在德国的流行度恐怕会让深埋地底的元首感到非常失望。

        过了好一会儿,赫斯勉强点点头,“确实,空降部队并不适合执行这次的击杀任务。可是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可靠的部队吗?”

        罗根如实答道:“没有!”

        “那怎么办?柔和的政变毫无出路,若只是以刺杀的形式除掉总统和一部分国防委员,权力依然会掌握在国防委员会和陆军手中!”赫斯不由得焦躁起来。

        思索良久,罗根叹了口气:“自从戈林元帅遇袭身亡以来,德国高层的更迭就伴随着骇人的【创建和谐家园】,既然我们已经被冠以‘最血腥的帝国’之称,为了换取最终的胜利,我们恐怕也只有让这血与火的洗礼来得更彻底一些!”

        赫斯闭上眼睛,言语中满怀悲凉之感:“德意志的战争精英不是在前线陨落,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枪口之下,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心寒的事情啊!我们难道只能这样做吗?”

        罗根无法代为做出回答,但赫斯既然不辞辛劳地来到巴黎密谈政变之事,想必早已在心中做出了决定——与其被这些所谓的精英一步步架空,不如放手一搏,让帝国在鲜血的浇灌下继续自己的崛起之路。

      第35章 烈毒

        昏暗纷乱的街道,模糊摇晃的视线,急促低沉的口号,恍然间,大群戴着M35钢盔、手持步枪和冲锋枪的士兵已冲至眼前,领头的军官不由分说地掀开被子,用铁一般冰冷的口吻宣读了对自己的审判——紧接着,画面瞬间切换,在一个似曾相识的刑场上,赫斯、弗里克、凯特尔等人被绑缚着朝墙而跪。在军官“举枪”的口令声中,整排士兵端起步枪,黑洞洞的枪口散发着深深的寒意,突然间,斯图登特那满怀不甘的脸孔显得无比清晰,而艾薇儿的花残泪尽更是令心中一阵刀割……

        霍然醒来,罗根发现汗水已浸湿了自己的后颈,一切原来只是梦魇,可一切又显得那样的真实。拧亮台灯,看到艾薇儿仍在侧旁酣睡,心中释然,旋即又被另一种纠结所笼罩……

        两日后,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处郊区庄园中,罗根见到了久未谋面的凯特尔。自从勃劳希奇掌权之后,这位与希姆莱有颇多瓜葛的前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便被彻底打入冷宫——以陆军元帅之职长期担任炮兵总监。

        随着闪击战在欧洲绽放炫目的光芒,“陆战之神”的桂冠已经被集攻击力、防御力和机动力为一身的坦克所摘取,统治战场数百年的火炮所扮演的角色愈发辅助化。众所周知,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军炮兵部队不论是规模、技术还是战略地位都远不及一战,能够拿出来撑门面的,大概就只有当年颇受大【创建和谐家园】青睐的远程和超远程列车炮了。在进攻不列颠的跨海战役中,K5系列的列车炮就有过出色的表现,而到了1941年,即将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惊的巨炮“多拉”已完成组装并开始一系列测试,毫无疑问,它是克虏伯军工的巅峰之作,亦是德国工业所创造的又一个奇迹,然而就目前东线战事的发展速度来看,它能否赶上这场战争的末班车显然还是个未知数!

        “很高兴又一次与您肩并肩地站在了一条战壕中!”凯特尔有意在自己的长脸上挂出诚恳的笑容,可是在罗根听来,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极深的讽刺——希特勒遇刺身亡之后,为了与实力雄厚的陆军军官团对抗,凯特尔实际上选择了与希姆莱合作,而罗根这个身份特殊的“【创建和谐家园】”亦被看作是这一阵营中的一份子。最后的结果世人皆知,负责柏林防空事务的空军部队以及伞兵在陆军的胜利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罗根亦由此成为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非王室元帅和兵种司令。

        与凯特尔握手之后,罗根平静地说:“客套话就免了吧!时间紧迫,确定计划方案才是正题!”

        凯特尔有些自讨无趣,但也知道现在不是逞口舌之能的时候。此时房间里除了他们两人,还有两位名不见经传的上校:希蒙·奥尔古斯和恩斯特·施图纳格尔。按军衔和职位,他们无论如何都不适合与元帅们坐在一起,但他们却各自拥有特殊“背景”——海军上校奥尔古斯是一名资深的情报官,也是卡纳里斯的得力干将;陆军上校施图尔纳格尔是现任丹麦占领军司令冯·维茨莱本元帅的参谋副官。

        在德国军界,卡纳里斯和冯·维茨莱本的地位可谓不低。前者是第三帝国时代最受元首信赖的将领,统领庞大的军事情报机构,被认为是神通广大而又神秘莫测的人物;后者是贵族出身的传统将领,早期秘密发起和组织了反希特勒运动,在进攻西线之前以及苏德战争爆发之初,两度试图拘捕希特勒并推翻其政权。很显然,这两种人都不是新魏玛体制下民主当权者们能够接纳的,于是,卡纳里斯在军事情报局的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防军事委员会的质询和干涉,维茨莱本更是直接从前线调往后方,所谓的丹麦占领军司令,统帅的不过是三个二流的德国师和一堆丹麦治安部队,与在东线担任集团军群级指挥官不可同日而语!

        凯特尔从随身携带的黑色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特制的地图,上面用许多不同颜色的符号进行了标注。

        “近期勃劳希奇和部分国防委员将前往东线进行巡视,这是拘捕他们的最佳时机!事实上,我们已经掌握了足够令法庭将他们定罪的证据,罪名是……利用从人民手中骗取的权力【创建和谐家园】!在全面调查和审判结束之前,基于国防委员们有同犯之嫌,政府总理将暂代最高权力,同时掌管军队……”

        说这番话的时候,凯特尔信心很充分,举手投足之间仿佛又回到了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在这份特制的地图上,勃劳希奇和国防委员可能的巡视都进行了标注,那些用红色骷髅头标识的区域,想必就是有动手把握的地点。

        “若是与护卫人员发生交火……”罗根拖长音作为疑问句。

        凯特尔往罗根这边瞟了一眼,极其坚定地回答道:“目标如若拘捕,可以就地正法!一切责任将由我来承担!”

        最后这句话不乏悲壮,且又是那样的耳熟。罗根微微颌首,以别样的神色注视着这位被陆军将领们私下里称为“走狗”、“应声虫”的同僚——虽说凯特尔在希特勒面前总是唯唯诺诺,个人的战略思维和指挥思路也总是寸步不移地追随【创建和谐家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无是处。在战争的各个阶段,他提出的许多建议都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只是过于屈从的性格导致了最终的错误决策。

        紧接着,凯特尔对海军上校说:“请转告上将,逮捕行动开始的同时,我们需要在外部制造‘烟雾弹’,以免我们的敌人趁机采取行动!”

        “我将如实转告!”奥尔古斯上校给出了一个不含任何主观意向的回答,情报工作者的谨慎姿态毕现无遗。

        凯特尔紧接着又对陆军上校说:“一旦拘捕行动成功,总理——也就是我们的新领袖,将立即任命冯·维茨莱本元帅为陆军总司令。希望元帅能够做好一切准备,届时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柏林执掌陆军事务!”

        施图纳格尔手里拿着钢笔和本子,看样子原本是准备做些记录的,但凯特尔的安排如此之简单,上校的笔尖最终只是在纸面上点了点,没有留下任何字句。

        “元首”,这个意味深重的词,几个月来在人们言谈之中出现的频率呈现出一个“U”字型:当民主的浪潮席卷而来,大多数民众选择了接受,而他们在一段时期内也确实享受到了民主的自由,然而随着伤亡数字的持续攀升,进展缓慢且不断反复的东线战事渐渐耗去了一部分人的耐心。人们不禁怀念起独裁时代横扫波兰和西欧各国的闪电战,怀念起那种好消息从前线接踵而至的狂喜。对于相当一部分军人而言,他们深藏在心底的特殊荣誉感正蠢蠢欲动!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1 15: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