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帝国雄心》-第14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8月中旬的东京,烈日炙烤着大地,街道上行人寥寥,就连流浪的猫狗也不愿意在太阳下多滞留片刻,树上的知了拼命的叫着,让人无端地产生烦躁之感。

        【创建和谐家园】亲临的御前会议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战略走向,出席会议的内阁成员和大本营的军人代表在衣装方面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所幸这皇居之内绿树成荫,大殿里亦有阵阵凉风穿过,这才没有让那几个两鬓早已被汗珠浸湿的老骨头虚脱过去。

        “新加坡的战略位置是无须多言的,马来亚和荷兰东印度的石油橡胶资源亦是工业国家的血液,如今英帝国气数已尽,他们的海军仅能勉强阻挡德国人跨洋进攻加拿大,根本无暇顾及远东和南亚,这正是我们施展攻略的大好时机!”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一贯自诩为东乡第二,是个狂热的激进份子,总是嚷着不惜与英美一战。和他持相同论调的还有如今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与海军内部的两派分歧一样,日本陆军如今也分为实力相当的两派,即以东条为首的南下派和荒木贞夫大将为代表的北上派,两派的争论由来已久,但谁也没有说服对方的绝对理由——战争本来就是一场无法完全预见结果的赌局,不论是南下触怒美国还是北上逼急苏联,两个强国都有反戈一击给日本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实力!

        “英国本土战事已然宣告结束,温莎政府成为名正言顺的合法政府,我们大可以此做文章,从而避开了侵略的帽子!再者……若是等上一年半载,德国在苏联战线上取得主动,他们的海军必然沿苏伊士运河而来,配合陆军攻略西亚,转眼便可东进印度洋。要知道,他们对于石油和橡胶资源也是垂涎若渴的!”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原本是个积极的北进派,但自从诺门坎一战之后,他转而为“南下”摇旗呐喊。

        这一番话果然让端坐上位的【创建和谐家园】动了动,用他那抑扬顿挫的特有腔调说:“北上或是南进,皆是开疆辟土的壮举,然想到2600年之国体和万万国民,战争之抉择须加倍慎之!”

        “吾皇陛下!”松冈洋右保持着俯首帖耳之姿,【创建和谐家园】高高撅起,然而他还没继续说话,一身戎装的陆军大臣便抢先说道:

        “吾皇宽容,欲以和平解决日美之政治争端,然初春签署的谅解草案中,美国却强硬要求我国必须遵守国与国之间互不侵犯原则,如此,大东亚共荣圈之理想无从实现,而美国却利用英国败退之机以旧式驱逐舰换取殖民岛屿,并派遣海军大肆东扩,如此掩耳盗铃之行径,岂不是耻笑我等无能?”

        “吾皇英明!”海军大臣及川古志迫不及待地伏下身子,“美国长期孤立,欲图置身事外,然拥有世界一流之工业,年造船能力数倍于我,且拥有实力雄厚之战列舰队。我若此时南下,必然触及其利,如若迫其放手一搏,联合舰队并无必胜把握!”

        作为陆军大臣,东条厉声喝道:“汝真是长夷人志气、灭皇军威风!美利坚空有战舰而无善战之人,徒有枪炮而无敢战之兵,我军若是主动出击,南太平洋之战必在三月内结束,届时挟大胜之利诱美国签署和约有何之难?若待德国胁迫英荷政府,又以海军之利抢占南亚,我便只能以乞丐状求人施舍石油,帝国威名何在?吾皇威名何在?”

        及川古志胸口几乎贴着地板:“吾皇英明!南阳之战前景堪忧绝非臣一人危言耸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曾三年留学于美,对夷人强盛之工业深有感触。若初战无法取得全胜,帝国将不免陷入消耗战之泥潭,有若中国之战局……”

        “与美国一战在于速胜,如若不能,国运堪矣!”陆军元帅彬山元的表态似乎让这场争论的天平出现了明显的倾斜,就在这时候,东条突然大声说道:“既不与美交战、又可继续获得石油,仅一路可走!”

        裕仁【创建和谐家园】微微昂起头,“君言之!”

        东条伏在地上,声音几乎是从地板上反射而来:

        “接受美国恢复石油贸易所列之条件——从中国撤出全部军队!”

        【创建和谐家园】瘦弱的身躯一颤,作为一个励精图治、能够左右国家意志的君主,他很清楚失去了中国东三省出产的煤铁矿石和粮食,即便有了美国提供的石油橡胶资源,日本这台机器也无法继续高速运转。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进则退,德国通过战争获得了惊人的疆域和资源,只要顺利击败苏联、拿下波斯湾,一个超级强国的崛起指日可待,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将继续让这个一流强国大踏步向前,而日本将继续在二流国家的行列徘徊,甚至被诸如中国这样资源劳力富裕的国家所赶超!

        “朕观欧洲战事,苏联疲态已显,德军势在必得。当初苏联进攻德国之时,帝国虽然以日苏中立条约为由免于参战,但德国并未就此宣布三国同盟条约作废!冈松君……”

        对于裕仁【创建和谐家园】这一极富暗示之意的话语,身为外相的松冈洋右立即领悟过来,他诚惶诚恐地伏地说:“德意志已挟英荷,挺进波斯湾、高加索两大油区指日可待,而我等可将北进牵制苏联作为条件,换取德国对我进占英荷亚洲殖民地的支持,届时美国反对无由,也只能任我为之!北进、南下,互为作用,互为支持!”

        对于这一醍醐灌顶的言论,众人一时间都还没回过神来,而裕仁【创建和谐家园】已经万分得意地站起来,“此事就交托冈松君处理,诸君无比全力协助,尽速解决!”

        “吾皇英明!”

        这一次,形式化的恭维却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这位“现人神”绝不仅仅是精神领袖和国体象征那么简单。

        当深陷侵华战争泥潭的日本仍在为太平洋之战酝酿的时候,在地势开阔的波兰平原上,两个拥有超强陆战实力的国家正为决定性的胜利倾尽全力!

        在距离拉脱维亚首府里加仅有20多公里处,曼斯坦因让驾驶员将装甲通讯车直接开上了一个小高地,意气风发地端着望远镜审视脚下的战场。战线上的长期对峙并没有令苏军松懈下来,德军在8月11日发起的全面反击在大部分地段都遭到了敌人顽强而有序的抵抗,但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部署在战线左翼的第56装甲军与空降敌后的第22机降师所部内外策应,率先攻破了苏军的坚固防线。尔后曼斯坦因和他的部队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立即迂回包抄敌人的防御部队,而是加足马力向位于纵深冲去。

        同一时间,由陆军第51步兵师和2000多名海军陆战兵组成的登陆部队在德国主力舰队的掩护下突袭了苏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主要岛屿,并对苏军最靠近前线的海军基地、拉脱维亚首府里加实施了严密的海上封锁。在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强大威慑下,残存的苏军炮舰自行搁浅于港内,试图作为固定炮台为守军提供火力支援,却遭到了德军舰载轰炸机的猛烈攻击,短短一个下午便已损失殆尽。由于事先采取了分散部署措施,苏联空军这一次保留了相当的实力,他们一面竭尽全力掩护己方陆上防线,一面以密集的攻击试图逼退德国海军的主力舰队,结果一场声势浩大的海空大战在立陶宛近海爆发。德国遣上两艘主力航母和一艘辅助航母,加上从东普鲁士起飞的陆基战斗机,以300余架作战飞机对抗苏军的四个航空团。在这场惨烈的空战中,双方仅8月14日一天就损失了220多架战机,但双方跳伞逃生的飞行员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德军控制着近海区域,逃生飞行员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能够迅速获救,而苏军六成飞行员在海上即沦为德军战俘,剩下的就算能够自行游上岸,也必须躲过德军行军部队方有可能回到本方控制区域!

        “长官!空军电报!”

        戴着耳机的通讯官直接从狭窄的工作位置递上一张纸片,上面写着空中侦察到的敌军动向。曼斯坦因扫了两眼,又张开军用地图寻思片刻,命令道:

        “发报,让第290步兵师迅速移动到我们右翼,苏军的这次反击来势很猛,但一定是缺乏后劲的!”

        “是!”

        通讯官一秒都不延迟地将电报发了出去,从这里往东看,起伏的丘陵到处是弹坑和余烬,隐隐约约的枪炮声来自于视线之外的战场。目光转向南面,长长的公路上停着数量一时间难以估计的坦克和装甲车,它们大都停在了路边,就像是爬不动的乌龟一般歇息着。当然了,再这种情况下装甲兵们可没有歇着,他们一个个光着膀子忙于检修,两百多公里下来,即便是公路也得让这些笨重的机械出现明显的磨损。

        “辎重车辆怎么还没上来?”曼斯坦因有些恼火的问道,没有燃料,再厉害的装甲部队也无从发挥作用。不过这也不能完全责怪辎重部队的官兵们——战线突破口就那么大,三个装甲师和一个装甲步兵师拼了命地挤过来,这才轮到步兵师和辎重部队,行军途中又时不时遭到敌人炮火和飞机的骚扰,出现延迟倒也是很正常的。

        对着无线电通话机忙碌了一阵子,少校参谋官如释重负地回答曼斯坦因:“再有半个小时就能够赶到!”

        曼斯坦因看了看表,脸上焦急的神色终于有所缓和:“传令下去,让大家做好接应准备,用最快的速度补充燃料和弹药!我们这一刀插得越深,对苏军的打击就越沉重!如果能够一口气冲到莫斯科,我们就赢得这场战争了!”

        参谋官咧嘴一笑,显然把这话当成了单纯的鼓励。

      第7章 经略北方

        万里无云的晴空中,一架安装有全套自卫武器的FW-200飞行在4000多米的高度上,从舷窗往外看去,地面上的一切都显得无比渺小。

        “元帅,您说芬兰人会同意提前发动进攻吗?”坐在罗根对面的威廉·亚当特意换上了一件崭新的军服,胸前佩戴着当年在德皇军队中获得的铁十字勋章。有些东西是年代越久越好,何况由于闪击波兰、强取挪威、横扫法国以及登陆不列颠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军事行动大获成功,国防军两年内就颁出了在数量上足以媲美1914年至-1918年的军事勋章总量,晋升元帅和一级上将的人数也超过了此前任何一个时期!

        “不知道!”罗根很简单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亚当将军端着一杯白开水,眉头紧皱地说:“据我所知,这曼纳海姆是个非常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任何重大决定非得要建立在芬兰获益的基础上,这样的观念放在战争层面未免有些狭隘,但我们如果能够让他同意开战,问题也就解决了百分之九十!”

        总体来说,罗根前次芬兰之行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但小聪明永远成不了大事业,若是假扮苏军空袭的“阴损招数”被揭露,对于德国乃至自己个人的形象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为苏芬东战而对曼纳海姆产生的崇敬之感,亦随着双方接触的深入而逐渐淡化甚至有反向延展的趋势。

        于是,罗根感同身受地说:“狭隘的爱国主义者……不错!可眼下最难搞定的偏偏是这百分之九十!我个人觉得,芬兰人虽然和我们签署了参战协定,但东线战况进一步明朗之前,他们仍然会想方设法拖延参战时间!”

        威廉·亚当不假思索地说:“那就想办法迫使他们尽速参战!”

        “正如您所了解的,曼纳海姆这个人顽固得很,软的不吃,硬的也不怕!上一次,我就……”罗根摇了摇头,穿越者虽然拥有更深远的历史眼光,但这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中却很难发挥作用——在这一方面,阿道夫·希特勒显然是个罕见的怪才!

        “要说起来,其实也不难!您说芬兰人最害怕什么?”威廉·亚当似乎有意卖个关子。

        罗根想了想,“害怕强国侵略?”

        威廉·亚当点点头:“确切的说,是害怕惹怒了实力比自己强的敌人,如今这个角色非苏联莫属!”

        罗根盯着亚当那张饱经风霜的脸,请这位老将出山最主要是为了镇住两位各有性格的山地兵将领,但此人毕竟在德军高层供职多年,战略眼光和思维高度非同寻常。

        “您是说……让苏联来迫使芬兰参战?可是苏联人在这个节骨眼上显然不愿看到后院起火,即便我们假扮芬兰军队进攻,他们也未必……”

        “不,元帅,不是未必,而是一定!”威廉·亚当信心满满地说,“以俄国人的习性,绝不会容忍弱小的芬兰在背后生事,更何况他们至今仍在列宁格勒方向驻扎重兵,为的就是在芬兰参战的情况下有所作为!”

        “那么……我们真的要假扮芬兰军队进攻苏联?”罗根挠挠头,同样的阴损招数使用两遍,他总觉得有些别扭。

        “您难道忘了,我们目前已经有一百多架作战飞机进驻芬兰?我们的飞行员!我们的飞机!芬兰空军的涂装!”威廉·亚当着重强调了后面三点。

        罗根一拍脑门,“对,这次根本不用假扮了!我们就是在以芬兰军队的身份作战!好,直接轰炸列宁格勒,保证一脚踢疼北极熊!”

        威廉·亚当的眉头已然舒展开来,他淡定地说:“元帅,我们也不急于立即动手,毕竟我们的部队一多半都还没进入作战位置!不如利用这几天好好跟芬兰人交涉一番,如若他们应允,我们也就罢了,如若不然,便只好让他们背上不宣而战的包袱!”

        罗根笑道:“好大一个黑锅!”

      ¡¡¡¡¡ù¡ù¡ù

        以“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为旗舰的德国北方舰队,沿着挪威北部曲折的海岸线行驶了整整一天,但他们的雷达上却没有出现敌人舰船和飞机的踪影,甚至连一个可疑的目标都没有。这样的航程不仅枯燥,亦让德军官兵们心中的隐忧挥之不去——难道苏军在北方战线保留的海空力量非要到德国登陆船队出现的那一刻才会发起暴雨般的攻击?

        呼呼的海风一刻不停地刮着,虽然是八月盛夏,但这北角海域却透着阵阵寒意。在舰队前方,两艘安装有新型雷达和声纳的1939型驱逐舰是德国海军最新服役的轻型舰只,由于建造期间德国的海上战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也在船台上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从特定程度上讲,它们是第一批由近海战斗型向远洋护航型转变的德国舰艇,更高的干舷提升了适航性能,改进的锅炉和轮机保证了低航速下的充沛续航力,更小口径的主炮采用了英式的双联装炮塔,并大幅增加了舰上的防空配备。唯一不变的是两座四联装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保证了“小船”也能够在混战中击沉大舰!

        殿后的两艘驱逐舰是1940年从英国船台上缴获的在建舰艇,经过了后期的续建和改进,它们在外观上基本保持了原貌,性能方面也较最初的设计相去不远,并被分别冠以在纳尔维克海战中战沉的德国驱逐舰之名。这些“复活”的军舰并不是第一次参加德国海军的战斗行动,在对不列颠北部的封锁中,它们就已经残酷地将炮口对准了自己的旧主,所幸的是,冷冰冰的战争机器并没有人类的灵魂和思维。

        在这寒冷的北方,令人头疼的绝不仅仅是天气,舰队实力远逊于英、德等国的苏联海军沿袭了沙俄时期的作战思路,廉价却高效的水雷成为他们最值得依赖的装备。这些大都采用原始触发技术、破坏力惊人的武器被广泛部署在苏联的海岸线上,从最北端的摩尔曼斯克一直到黑海的塞瓦斯托波尔,芬兰湾畔,太平洋岸,它们是最忠诚的哨兵,安静而耐心地提防着每一个试图入侵的敌人!

        为了给战斗舰队以及后续的登陆船队开路,16艘型号不尽相同的扫雷艇这次与“欧根亲王”号战斗编队随行。它们有些建造于英格兰造船厂,有些烙着荷兰海军的印迹,还有一些是“原汁原味”的德国货,使用功能基本一致的扫雷具实施海上作业——按照海军专业军官的保守估计,彻底清扫摩尔曼斯克附近海域的水雷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因而为进攻舰船开辟一条范围有限的安全通道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天公作美,从特隆姆赫起飞的德军轰炸机已经对摩尔曼斯克周边的军事目标进行了持续三天的轰炸。绕过北角继续东行,苏俄的黑色海岸线终于出现在了舰队前方,那一根根轰炸造成的黑色烟柱成了无比清晰的航标。由于德国海军对整个东大西洋的封锁和控制,盟军和尚未参战的美国无法通过北极航线向苏联运送战略物资,这似乎大为削弱了得天独厚的北方不冻港在苏联战略体系中的位置,因而不论是苏联的北方舰队还是负责保卫摩尔曼斯克的航空部队都没能有效阻止德军的空袭,停泊在摩尔曼斯克的少许军舰甚至在第一次遭到空袭后就全部溜回白海去了!

        “看样子我们的登陆行动会非常顺利,只是……登陆之后士兵们该如何穿越广袤而荒芜的原野到列宁格勒去?”

        指着挂在舱壁上的地形图,冯·德拉皮埃尔海军中将给随舰行动的山地兵将领爱德华·迪特尔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

        迪特尔背着手望向地图,“将军不觉得这北方领土就像是苏联人的头盖骨,而摩尔曼斯克恰好位于头盖骨的中端,我们在这里狠狠敲上一锤子,啪!把苏联人的头盖骨敲得粉碎!”

        这奇怪的比喻并没有真正说服冯·德拉皮埃尔,他摸着自己的下巴:“占领摩尔曼斯克最大的作用也许在于从北方向芬兰运送物资吧!看着铁路线可以一直将物资送到芬兰边境,然后再走公路运往腹地!”

        迪特尔却冷冰冰地答道:“在芬兰的公路上,见得最多的交通工具是驴车和雪橇!”

        冯·德拉皮埃尔怔怔地看着地图,那短短一指间的距离,在现实当中却是难以跋涉的崇山峻岭。

        不一会儿,舰长卢克上校从舰桥上下来,“长官,俄国海岸线已经在我们的射程之内,是否派出水上飞机进行侦察和校射?”

        冯·德拉皮埃尔转头看了看舰长,又瞧了瞧神情古怪的迪特尔,“执行侦察任务就行,弹药么……留着支援登陆作战吧!噢,吩咐各舰加强反潜警戒,苏联北方舰队还是有一些潜艇的嘛!”

        卢克轻蔑地笑了笑:“听说它们常年只有三四艘能够正常出航!”

        “咳!有一艘就得小心防范!我总觉得苏联人不会这么轻易放弃抵抗!”冯·德拉皮埃尔好不容易盼到了一次担任战斗舰队司令的机会,自是不敢有一丁点儿松懈。

        卢克舰长走后,迪特尔慢悠悠地转到挂着地图的舱壁,目光顺着从摩尔曼斯克出发蜿蜒向南一直延伸到列宁格勒的铁路线,这个了不起的工程克服了恶劣的天气与地形,就算苏军在撤退过程中破坏了一些路段,只要重要的桥梁仍在,德军依然可以迅速将铁路线修复。

        “头盖骨、头盖骨……它也是整个脑袋最硬的部分吧!”胸怀壮志的山地兵将领独自嘟囔着。

      第8章 祈神

        “元帅,听说我们已经在芬兰部署了雷达?”

        在飞行中的FW-200“秃鹰”机舱里,陆军一级上将威廉·亚当耐心细致地询问着每一个细节问题,并且将它们深深印入脑海之中,好为自己更好履行参谋长职务发挥作用。

        “确切的说,是赠送给芬兰人两部FUMO-40型陆基雷达,这也是柏林对芬兰参战的一个奖励!”罗根回答道,“目前这两部雷达都还没有完全到位,一号机按计划是上周投入使用的——因为重量限制,其主要配件是由三架容克-52分别运送的,可其中一架在着陆时意外滑出了跑道,机组成员倒是只受了一点轻伤,机舱里装运设备的箱子却撞在了一起,结果……”

        这似乎只是个无关大局的小插曲,亚当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感慨和惋惜,他说:“听说雷达对当前的空战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正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技术领先,才能够在东线挫败数倍于我们的苏联空军!”

        罗根点点头,“在数量悬殊最大的时候,我们在东线的战斗机与敌人是一比四点四,轰炸机是一比三点九,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我们会输掉战争!”

        “当我们成功扭转了局势!”作为一名传统的陆军将领,亚当深表信服地说。

        “考虑到芬兰和苏联之间长久以来的恶劣关系,在芬兰部署雷达对我们有很大的益处……反正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不会让芬兰人完全掌握这种设备的技术,他们必须依靠我们的人员来进行维护和修理!”

        说这话的时候,罗根神情平静地看着舷窗外,地面的景物正逐渐变大,这意味着飞机已经结束平飞状态开始下降了,而前方就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尽管芬兰还未正式对苏联宣战,但鉴于百余公里之外的塔林就驻扎有苏联空军部队,德国空军还是派出了四架BF-110重型战斗机为空军司令部的专机全程护航,而这一点也是早就获得芬兰人许可的。

        “不过话说回来,芬兰这个国家终究不同于罗马尼亚或是挪威,他们有着强烈的……”亚当这话还没说完,驾驶舱与机舱之间的金属舱门突然砰地一声打开了,把在座几乎每个人都吓了一跳,这还不算完,飞行经验颇为丰富的副驾驶员耳机也没摘,一脸紧张地喊道:

        “长官,南面发现十几个疑是苏联战机的目标,距离只有十多公里,它们很可能在我们降落时抵达机场上空!”

        “什么?这怎么可能?”

        不仅是罗根,机舱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发出这样的惊叹——苏联空军侵入芬兰领空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们自进攻德国后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这么干过了,而今天却又偏偏是在德国飞行编队抵达赫尔辛基时出现,这恐怕不是单纯的巧合能够解释得过去的!

        坐在机舱右排位置上的军官们纷纷在第一时间转头向外望去,罗根虽然下意识地做出了相同的动作,但脑袋里却在飞快地运算着:以苏联空军最常见的伊-16型战斗机计算,十几公里只是两三分钟的航程,依然在使用原始目测警戒的芬兰军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做出有效反应!

        “爬升,立即爬升!命令护航战斗机占据战术高度!与机场联系,让他们立即派出战斗机!”罗根的大声回答距离副驾驶发出警告只不过十来秒的时间,那张焦急的面孔旋即从舱门口消失了。

        机舱门继续敞开着,以至于副驾驶利用无线电与护航战斗机以及机场进行联系的声音清清楚楚地传入到机舱之中,无形中加重人们的紧张情绪。

        基本水平的机舱很快进入了前部向上的倾斜状态,在四台宝马323型发动机的轰鸣中,飞行重量达到23吨的“秃鹰”竭尽全力地向高空攀升,而四架伴飞的BF-110爬升能力显然更甚一筹,它们轻而易举地“抛下”这架笨拙的四发飞行器进入云端之上。

        不多会儿,坐在机舱右排的军官们发出惊叹:“见鬼,真碰上苏军战斗机了!应该是伊-16,他们有……十、十一、十二……十六、十七、十八……十八架!十八架!”

        “一打半!”罗根冷笑一声,“他们这次是有备而来!”

        副驾驶艰难地半转过身,从舱门后面喊道:“飞行高度4500米,长官,是否还要继续爬升?”

        这时候,罗根的得力干将、精于无线电以及伞降作战的凯伦面色严峻地提议说:“头,让飞机下降到千米高度然后跳伞吧!”

        情势固然危急,罗根却极力保持着镇定与从容,他立即拒绝了凯伦的提议,“那样我们谁都别想活!继续爬升!让护航战斗机看准时机冲击对方!”

        副驾驶的脸再一次从视线中消失了,罗根心中继续计算着:这“秃鹰”的正常升限是6000米,最高平飞时速是360公里,即便向发动机注入液态氮,短时间内的爆发力也不足以让它在飞行竞速中赢过苏军的伊-16战斗机。要想熬到从芬兰机场起飞的德国战斗机前来支援,除了那4架护航的BF-110之外,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这架飞机自身防卫武器了——早期民用型的“秃鹰”自是没有任何武装,进入德国海军服役后,这种远程巡逻侦察机加装了1门20毫米机炮和5门13毫米机炮,自卫能力在德军当时的各型军用飞机中算是比较强的,但在汉斯·罗根担任空军总监并主持战略轰炸机生产期间,这些飞机的火力和防御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并部分安装了从意大利空军引入的遥控机枪塔技术。

        由于时常穿行于靠近前线或是有敌方飞机出没的空域,这架隶属于德国空军司令部的专机共装备了10门机关炮/大口径机枪,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空中防御的死角,并用冲压钢板加强了驾驶舱、燃料舱和发动机位置,与真正的战略轰炸机相比,这种专用飞机只是在载弹量和航程方面有所欠缺!

        “伙计们,做好战斗准备!”

        这一嗓子喊出了当年率领伞兵们作战时的气势,瞬时间,罗根自己也禁不住热血沸腾起来。1名导航员加上4名机械技师兼机【创建和谐家园】,这专业的5人组负责操纵机上的自卫武器,除了正副驾驶无法分出精力来协助防御,罗根让其余乘务人员和军官们一同分散到各个战斗位置上去——那里既是机上防御最好的地方,又是最需要人手与替补的。

        两名上了年岁的空军参谋官也挽起袖子奔赴一线,机舱很快变得空荡荡的,只剩下罗根、威廉·亚当和满脸惊恐的汉娜,那个长相与身材俱佳的女乘务。

        “别害怕,这种艰难的情况我们在前线时常遇到,很快就会转危为安的!”罗根本能地体现出了骑士精神,但作为德国空军首位不会驾驶飞机的空军司令,他在布置妥当后也只能将命运交托给忠诚的下属们。

        这时,副驾驶的声音从前面传来:“接近飞行高度极限了,长官,要采取特殊措施吗?”

        “不!平飞,绕着赫尔辛基转圈!”罗根看着汉娜,试图用自己的沉稳带动这位没经历过如此场面的女空乘。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1 02: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