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觉得很奇怪?”海德里希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嗯,有那么一点!”罗根按照自己的习惯加了一勺糖和小半杯奶。
“看来您是一位喜欢甜味但又不至于太沉溺其中的人!”海德里希拿起放在杯子旁的小勺,象征性地搅了搅,就这样端起来喝了一口。
罗根淡定地喝了一口,保安总局的头子要下毒肯定不会选这样地方。
“听说您很擅长分析人的心理活动!”
“也不尽然,这只是一些职业习惯!”海德里希优雅地端着咖啡杯,双目直视罗根。
“我自认为长得没有您那么英俊!”罗根有意挑开话题。
海德里希一愣,接着竟然笑出声来。
“我在您这个年龄的时候,加入党卫队才一年时间,还是一名很不起眼的突击队中队长!”
罗根笑道:“等我到了您这个年龄,如果能够担任到空军副司令一级的职务,肯定会非常满足的!”
“是么?”海德里希慢悠悠地啜了一口咖啡,“可是直觉告诉我,您在30岁之前一定会当上空军总司令!”
听了这话,罗根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脸上的表情也僵住了,他有意用生硬的语调说:“副领袖阁下,这样的玩笑可不能随便乱开!”
“您完全可以当它是一个玩笑,在这里不会有第三个人听到!”海德里希处变不惊地笑着,“事实上,我们已经将一些不利于您的证据销毁掉了!”
“不利于我?”罗根虽然曾经无数遍在心中揣测过,但面对海德里希看似平静却无比锋利的语言,他还是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忐忑,无孔不入的中央保安局终究还是找到了蛛丝马迹……
“嗯哼!不过您不用担心,知道这件事的只有我……和一直非常欣赏您的领袖阁下!绝无第三个人!”海德里希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依然如故,但那种微笑反而让对面的人找不到任何安全感。
“我还是不太明白!”罗根放下咖啡杯,干脆双手抱在胸前,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不论从国家的角度还是私人感情方面,我们都不喜欢那个人!他过于贪婪,就像是一个可怕的无底洞,吞噬着帝国宝贵的战略资源,并且将空军变成了他的私人财产!”海德里希的话说到这个程度,是人都知道他所指的对象。虽说这有可能只是一种试探,但罗根并不打算继续怀抱侥幸。
“那你们有什么打算?”
海德里希转头看着窗外,“很简单,我们喜欢和自己人合作,而不是那些血统不纯的假日耳曼人,他们野心勃勃,想要玷污日耳曼的高贵事业,这是我们绝不容许的!”
所谓血统不纯,就是指空军副司令米尔希,他能力出众,为德国空军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德国走上战时轨道,个人的力量看起来已经不是那样举足轻重了——戈林死后,德国空军可是越战越勇的。
在血统方面,罗根此前还特意查了一下,这“汉斯·罗根”虽然不是贵族出生,但至少是土生土长的东普鲁士人,数代之内没有与外国人通婚的,而且从事的也都是一些还算体面的职业。
见自己的“猎物”陷入沉默,海德里希放下咖啡杯,重新拿起自己的小勺子,一圈又一圈地轻轻搅动着,却不让它轻易与杯子边缘碰触。
“为什么是我?”罗根终于问出了一个是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您似乎沉醉于军事战略,而不关心和过问政治?”海德里希给出了一个肯定式的疑问句。
“我天生不是那块料!”罗根迅速给出了答案,但在他的心中,先天与后天只是相对而言,大多数时候,后天的努力是可以弥补先天不足的,只是对于政治这种异乎寻常无法的关系,他宁愿多听多看多学,而不是贸贸然涉足其中并且沦为他人的炮灰!
海德里希笑而不语。
罗根这时恍然大悟,他点了点头,小声说道:“也就是说……你们能够满足我在军事战略方面的需求,而我尽力满足你们在政治方面的需求!”
海德里希的微笑如故。
盯着眼前的咖啡杯看了好一会儿,罗根抬起头,“我是个幸运者,不是么?”
“是的,当然!我们需要感谢英明的领袖,是他锐利地洞察了一切!”海德里希端起咖啡杯,像是敬酒一般——通过与魔鬼签订誓约而获得强大能力或是无尽权势的人,最一开始莫不感觉自己是那个幸运的家伙。
对此,罗根心知肚明。
第38章 忠奸是非
尽管在“菲尔咖啡馆”所呆时间不长,回到大街上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街道上有了少许车辆和寥寥行人,而帝国总理府门前也往来走动着一些军官,海德里希看起来一点都不担心别人撞破了他和罗根的密谋,他与年轻的帝国空军作战部长肩并肩地走着,两人身材相仿,除了脸型和发色不同之外,步调还相当一致。
走近帝国总理府大门的时候,海德里希脸上的笑容有所收敛,并且突然谈起了德军如何在苏军后方大搞破坏——这种纯军事性的话题似乎更适合专业军官,不过临分别之前,海德里希小声说道:
“记住我的忠告,朋友!”
罗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何尝不知米尔希在千方百计地坐上空军总司令的宝座,以自己的实力却没有什么办法。经过与海德里希的一番交谈,他这才知道元首之所以迟迟不肯做决定,原来是海德里希提供了一些不利于这位拥有犹太血统的空军元帅的情报分析,但狡猾的英俊恶魔又不甘于冒险将其置于死地,而是让罗根利用这场“意外”的战争好好表现一番,只要空军能够力挽狂澜,党卫队从旁清除那些挡路之石,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果实是诱人的,但罗根也想得很透彻,希姆莱和海德里希之所以选择自己,最看重的还是自己年轻不谙世事,而且对政治的无知更容易成为任由他们摆布的棋子。可是,拒绝不但不能让自己置身事外,何况自己还有致命的把柄在对方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党卫队的力量而又不至于被对方玩一招“过河拆桥”,罗根苦苦思索着,一时间却没有任何的头绪。
“将军,您去哪儿了?我找了一圈都没看到您!”
刚刚走到作战指挥室的门口,副官奥古斯特就一脸焦急地迎了上来。
“噢,出去走了走,怎么?元首醒来了?”罗根自然而然地问道,小胡子也熬了大半夜,凌晨3点多的时候才睡觉去了——也许他会像往常一样睡到半上午,但也许睡不着就直接起来继续研究战局。
“那倒没有!”奥古斯特转到罗根侧后,小声说道:“施佩勒元帅半个小时前来到总理府,人现在还在指挥室!”
由于米尔希和凯塞林都与戈林之死扯上了干系,如今德国空军元帅中只有施佩勒还继续受到元首的信任,不列颠战事最激烈的时期,德国超过一半的作战飞机都由他统辖指挥,而在苏军突然入侵之后,施佩勒负责安排西线和北线的作战飞机安全高效地调往东线。由于对第4航空队指挥官勒尔上将不太满意,昨晚元首以空军总司令的名义做出调整:勒尔调任西线指挥官,施佩勒掌管东线,不出意外的话,几天之内他将重新统御德国空军的主力部队,而凯塞林继续负责南线和北非,但手中的兵力将大幅削减!
对于施佩勒的能力和为人,罗根一贯本着尊敬的态度,可是经过先前和海德里希的一番交谈,他忽然觉得这位正直的空军元帅甚至比米尔希更有可能成为空军总司令——一旦获得任命,只要不至于表现失常,以德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又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作为后盾,节节胜利是预料之中的,这样一来,想要夺取空军老大的位置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邪念一闪而过,罗根自己都吓了一跳,心底连连咒骂海德里希那个“金发恶魔”,以空军少将的军衔奢望帝国空军总司令的位置,从正常人的角度看,绝对是一步登天的妄想,估计比癞蛤蟆吃到天鹅肉的难度还大!
奥古斯特继续发挥着他“小情报员”的功效:“听元帅的口气,似乎对我们目前的作战方案不太认同,而陆军元帅们早就希望空军将战线前移,好将他们的作战部队纳入战斗机的保护之下,双方谈得很热闹……”
“唉,小不忍则乱大谋!”罗根嘀咕着这句副官根本听不懂的话,关于空军战线的问题,之前空军作战部的参谋们连同勒尔和另外几位空军将领已经激烈讨论过来,经过较为客观的推演计算,以德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数量,稳扎稳打才是长远之策,若是图一时之快在波兰中部的战区跟苏联空军血拼一番,那么一段时间下来,德国的战机和飞行员损失将导致战斗力的快速下降,可若是交战区域退缩到波兰西部和本土东部,被击落的德国飞行员返回战场的几率将大大提升,许多迫降的飞机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修复,此消彼长,最快只需要两到三个星期就能够扭转空中战局!
深吸了一口气,快步走进帝国总理府的大作战指挥室,为“巴巴罗萨”行动所制作的微缩沙盘重心有所转移,而在元首接连发布了第49号和第50号作战指令之后,德军终于将战线稳固在了比得哥煦-托伦-卡利什一线,一夜激战,投入局部反击的德国军队甚至夺回了好些白天时失去的阵地,并且重创了苏军的几个主力坦克旅。在这些利好消息的鼓舞下,以勃劳希奇、冯·博克为代表的陆军将领们总算可以重新昂首挺胸了,而战线一旦稳固下来,陆军接下来就该谋划元首所提出的战略大反击了——从前天所挨的闷棍中缓过神来,小胡子展现出了他超乎常人的战略眼光和胃口,他要求德军将东普鲁士和罗马尼亚这两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变成两把巨大的钳子,进而将攻入波兰的数百万苏军主力包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饺子”里。要知道,德军在西线战役中的惊世之作也只是将50余万联军官兵包围在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的海峡地带,这一次作战面积增加了十数倍,双方投入的兵员也大幅增加,如何实施大纵深的包围作战、如何阻止包围圈中极其强大的敌人突围而出,陆军将领们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元帅和上将成堆的作战指挥室里,一位佩戴着双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空军少将本应很不起眼,但是罗根并不张扬的举止却引来了很多目光,而且其中有不少都是缺乏善意的。
人群中,罗根很轻易地找到了空军元帅施佩勒,从侧面看,他宽松的体型实在和戈林有那么几分神似,但其人既不贪婪也不愚昧,除了全心全意支持阿道夫·希特勒的扩张战略之外,他个人并没有明显的政治主张。其实在戈林时代的德国空军,势力的划分远没有陆军那么复杂,要么是跟戈林一伙的,要么是保持中立的,米尔希头脑精明却并不擅长经营人际关系,至于凯塞林、施佩勒还有里希特霍芬、乌德特等人,都是在军事方面一心一意发展的单纯头脑!
“长官,您终于来了!”罗根刻意采用了谦逊而恭敬的称呼,虽然空军作战部长和东线空军司令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可低人一等的姿态更利于减弱彼此之间的隔阂,哪怕只是表面上的!
“喔,您好,作战部长阁下!”施佩勒亲切地和罗根握了手,“总算是不负所望,将我们的主力部队调回到了本土。俄国人试图利用突然攻击来打败我们,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
“是啊,他们低估了我们的战斗力,尽管我们的飞机数量比他们少……大约只是他们的三分之一!”罗根有意用这种方式提醒对方,德国空军全部的飞机加起来也比对方投入波兰战场的少很多,可是施佩勒的信心显然十分充足。就苏德双方空战的战损比而言,4月1日,德军总共损失了1041架飞机,苏军的损失只有300架左右,而到了4月1日,德军损失飞机196架,苏军的损失迅速上升到了大约700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夜间空袭中损失掉的!
“我这次带来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施佩勒说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利用现在这个机会详细讲解一遍!”
“呃……”罗根意识到就在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施佩勒已经向在场的主要将领们介绍了自己的计划。空军的战时军事部署确实没有向陆军【创建和谐家园】们保密的必要,可是这样一来,自己再想要力争挽回,恐怕就会受到来自陆军方面的强烈抵触了。
施佩勒不以为然地转到沙盘旁边,“我们计划将空军的作战区域推进到和陆军相配备的位置,也就是说,陆军每推进一步,我们的战斗机就会将空中防御圈推进一步!这样一来,既保障了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又能够利用地面部队的高炮火力部署若干防空陷阱,引诱喜欢低空活动的苏军飞机自投罗网!”
不用多看,罗根用脚趾头也能想到,陆军将领们对于这样的安排十分满意,可是这也意味着从德国机场出发的BF-109战斗机进入战场前必须飞行至少200多公里,滞空时间将大幅缩短,而若是将战斗机大量部署在波兰西部的机场上,又极其容易受到苏军飞机的快速突袭——即便有雷达预警系统辅助,德国战斗机也很难在伊-16从波兰东部飞到西部的这段时间里全部起飞!
“难道已经没有机会改变了吗?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德国空军陷入历史上不列颠空战式的困局?”罗根满心惆怅,突然间,他想起了海德里希所说“清除每一块绊脚石”,可是,施佩勒此举只是出于作战思维的不同,并没有一点儿对元首乃至德国的不忠诚,若是就这样冤枉陷害,自己岂不是也变成了自私自利的大奸臣?
第39章 命·运
又一个晴朗的初春早晨,阳光还没来得及洒向大地,两群黑压压的作战飞机从东西两个大方向汇集而来,激烈的空中厮杀在距离德国本土边境线不到50公里的区域展开——德国飞行员们不仅要对付老迈却数量庞大的伊-15和“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伊-16,还必须要面对性能并不比BF-109差的“雅克-1”、“拉格-3”、“米格-3”等苏军新式战机,而在这些浩浩荡荡飞来的苏俄战斗机后面,规模更加惊人的轰炸机群正准备给德国元首和他那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一份大礼!
总数超过了2300架的苏军作战飞机,加上德军的967架BF-109和66架BF-110,3000余架飞机投入一场空战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要知道英德不列颠空战之初双方激烈拼杀的飞机虽然也超过了2000架,但它们是在英格兰东南部和南部的多处区域展开拼杀,彼此之间最远相隔三百多公里,而如今这3000多架苏德战机却密集地集中在了宽度不过百余公里的空域:苏军战斗机占据着500米到3000米的空域,意图用排山倒海的攻势粉碎德国空军的抵抗,而浩浩荡荡的轰炸机群集结在4000米以上的空域,其中还穿插了许多提供近距离掩护的伊-16战斗机编队,只要德国战斗机敢于靠近,它们就会像凶猛的牧羊犬一般冲过去保护自己的羊群!
看似处于绝对劣势的德国空军,在1941年4月3日的大空战中却有着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一,他们的主力战斗机BF-109E是经过了此前一系列战役调整改进而来的成熟机型,除了有效作战半径稍短,其火力、速度和机动性都堪称一流;其二,他们的绝大多数飞行员都经过了实战锻造,尤其是残酷的不列颠战役,让他们具备了成熟的心理和技战术素质,而且最令人亢奋的是,德国空军战绩排名前十的王牌有七名参战,包括头号王牌阿道夫·加兰德、二号强人默尔德尔斯(哈特曼这时候还在飞行学校呢),这些耀眼的战争明星和“国家英雄”,与他们配合熟练的同伴们施展着精巧的空中战术,让只习惯了演习和在弱小敌人头上扔炸弹的苏军飞行员们眼界大开。唯有那些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苏军飞行员还能称作为“精英”,只可惜原有的精英相当一部分都在“大清洗”中死去或是被革除军职,能够在这关键时刻担当大任的少之又少!
决定性的空战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大大出乎了坐镇柏林最高权力机构的德军将领们的意料,而来自地面雷达基站、空军作战部以及高炮部队的报告更是令他们目不暇接。在这其中,肩负直接责任的施佩勒元帅和负责空军作战部队统筹的罗根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前者新官上任,对于东线的战斗部署还欠缺一些了解;后者的职务使得他发挥的作用与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将军非常相似,正常情况下,他们并不直接干预一线部队指挥官们的作战安排,而是就整个战线的调整进行安排,用罗根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描绘战争“粗线条”的人。
虽说具体的交接事务还未完成,但权责所属已经再明确不过了,施佩勒立即组织他的参谋班子现场办公,而凯特尔也在第一时间安排最高统帅部的通讯机构为他们做好联络上的协调工作。如此高效的衔接对德军作战行动而言是件好事,罗根默默地退到了一旁,冷眼旁观着最高军事层的众生相。
尽管德国战斗机群全力抵抗,但庞大的苏军机群依然势不可挡地越过了边境线,按照雷达预警指挥部的数据,德国东北部几座小城的居民们恐怕正目睹这壮观景象吧!
“通知我们的飞行员,立即让出第4防空炮群所在的空域;通知该炮群,射击时注意高中低空的火力配置,切勿放过一架苏联飞机!”
施佩勒下达了他的第一道命令,洪亮的声音足以传到作战指挥室的每一个角落,当然,不会有人听到帝国空军年轻的作战部长在嘀咕着:“那是鲁普希高炮群,只有11个高射炮连!”
“我们还有多少预备队?”施佩勒询问自己的副手,但可怜的空军上校似乎也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状况,好在勒尔将军在任时的参谋长蒙斯特要在完成最后的交接后才跟着老上司到相对太平的西线去报到。
“除了四个梅塞施密特109中队,就只剩下夜间战斗机部队了!”罗根又一次嘀咕着,他晃晃悠悠地走到窗户旁边,部署在帝国总理府附近草坪上的高炮部队看起来很是忙碌,那些用伪装网遮掩的高射炮正在调整,可是从实战的角度来看,它们除非能够发射中远程导弹,否则根本无法阻止苏军炸弹落在这里!
片刻之后,施佩勒也从他那倒霉的副官口中获得了相同的数字,他大概是掂量了一下,命令道:“全部出击!”
“柏林不正准备重建么?”罗根眯着眼睛眺望远处的街道,他有幸看过施佩尔的新柏林计划,若是能够实施,那么除了无可替代的历史古迹之外,目前柏林一多半的建筑物都要被拆除。
两分钟之后,施佩勒的通讯官火急火燎地送来了新的消息:第一批苏军轰炸机已经越过了第4防空炮群的防区,这也意味着它们距离柏林只有区区60公里了。
窗外,空【创建和谐家园】报声毫无征兆地响起,对于一个信心原本高度膨胀的国家而言,首都遭到轰炸恐怕是最难以接受的事情。视线中的街道上,柏林居民正按照1939年时进行的防空袭演练就近前往防空洞——当英法向德国宣战时,德军的陆空军主力都在波兰,阿道夫·希特勒当时显然已经做好了本土乃至首都遭到联军轰炸的准备,可笑的是,联军【创建和谐家园】在防线后面无所作为,等到德军扫过西线、登陆英伦之后,他们再想要轰炸柏林已经失去了可能!
“60公里,轰炸机差不多是10分钟,战斗机……应该到不了吧!”罗根继续嘀咕着,而如他所料,元首的清梦被侍从们给搅黄了,这恢弘的帝国总理府本身可没有防弹功能,按照常规,当敌机来袭的时候所有人都要转到安全的地下堡垒去。
“我哪都不去!”
两眼通红的小胡子怒不可遏,他的固执倒是让罗根想起了另一个历史时空的1945年,和许多人一样,他也曾好奇地揣测过:如果希特勒没有在柏林【创建和谐家园】,而是突围到德国南部或是启动传得有些神乎其神的逃亡海外计划(比如南极计划),接下来是否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
“我的元首,这里并不安全,俄国人想要置您于死地,就是害怕您会率领德国军队给他们致命的反击!他们知道德国一定会在您的领导下取得胜利!”凯特尔在一旁好意劝说,人们虽然将这位最高统帅部参谋长看作是“应声虫”,但据罗根观察,此人在过去的40个小时里只打了两个盹,加起来的时间还不到3个小时,再就是吃了四顿工作餐、去了三趟厕所。他坚守在岗位上,为的是全盘了解战局的发展和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以最精炼的语言报告给自己唯一的顶头上司——除了4月1日下午破例没有午睡,小胡子元首基本沿袭了以往的作息。
这掺入了“蜜糖”的劝言果然比较受用,临走之前,阿道夫·希特勒咆哮着说:“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要轰炸莫斯科!让斯大林尝尝我们的厉害!轰炸莫斯科!”
东普鲁士的机场已经无法使用,而从德国本土出发的话,到莫斯科有近2000公里的距离,此时此刻,将领们大概会想起曾经有那么一个年轻人曾大声疾呼研发远程轰炸机、打造战略空军。尽管受到了多方面的【创建和谐家园】甚至是阻挠,但德国空军还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按照空军兵器生产部门的安排,容克公司正以Ju-90四发运输机为基础研发Ju-290型轰炸机,伍尔夫公司则对FW-200进行些许改进后直接生产其轰炸型。此外,德国空军与意大利空军的达成协议,以24架BF-109C/D型战斗机换取8架预生产型的P-108,又用200万帝国马克向意大利比亚乔公司购入了P-108B(正式生产型)的生产许可。按照德国空军的规划,到1941年底的时候就能够组建起第一个远程轰炸机联队,但这些耗费明显高于战斗机和中程轰炸机的大家伙最终能形成多大的规模,就得看帝国最高层如何决策了!
元首前往坚固的地下堡垒躲避空袭,众将领们自然紧随其后,唯独施佩勒元帅决意和他的参谋班子继续留在这里指挥这场规模超乎寻常的空战。
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态,罗根最终还是选择了前往安全的避难所,不想这却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施佩勒——在1941年的德国,阿道夫·希特勒的威望如日中天,外界普遍认为德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元首的外交策略和军事政策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苏军在此次轰炸中投入了威力极大的重磅炸弹,目的就是摧垮德国的精神支柱。
第40章 锐士
“我的老爹啊,俄国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飞机!”
在位于华沙城区的一处阵地上,戴着德式钢盔的官兵们无比惊诧地抬头望天,吵杂的轰鸣声中,一波波橄榄绿色的作战飞机就像是海浪一般涌向西面,恰逢先前出击的机群返航,两者以不同高度安然交错,形成了真正的遮天蔽日之势!
苏德战争的第三天,进攻方在规模上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
蹲在可以俯瞰战场的教堂阁楼而不是观察位置更好但难以脱身的钟楼,奥利弗·斯考布正默默擦拭着自己的毛瑟狙击步枪。对于天空中数以千计的苏军战机,他偶尔看上一眼,深褐色的双眸中满是纠结——旧沙俄帝国穷困潦倒,而一个遭到列强封锁的苏维埃国家,怎能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内拥有数量如此庞大的技术兵器?悬殊的规模,德国还有机会扳回局势么?
对于政治尤其是国际政治没有任何研究的神射手,自然不会知道苏联是从1934年,也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上台的第二年起着手应对重新笼罩欧洲的战争阴云。为了抵御东西两线的潜在之敌(日本对苏联远东地区的威胁也日渐增加),苏军在应付全面战争这一思想的引导下开始大量增加飞机和坦克的产量,并大规模武装军队。短短几年时间里,红军的总兵力扩大了一倍有余,在1939年时已经拥有2.3万辆坦克和1.5万架飞机,超过了其他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不过,这些突击生产的技术兵器一方面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苏军高层的战略偏好,坦克和飞机在技术方面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缺陷,直到德军闪击波兰、横扫西线之后,斯大林和他的将领们才根据最新的战争形势进行了装备思路的调整改进,T-34、KV-1以及伊尔-1、米格-3、伊-2等更为先进的武器都是在1940至1941年间投产的,按照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这些新式武器将在1942年形成绝对的数量优势——可惜的是,德国在1940年底就已经基本解决了不列颠问题,阿道夫·希特勒绝不会无所事事地干坐一年,对此苏联人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异常庞大的机群在华沙上空交错而过,但真正扑下来攻击的却没有几架。将6倍狙击镜的镜片轻轻擦拭了一遍,举起枪朝远处瞄了一瞄,德军阵地前方静静地躺着好几十辆乌黑的坦克残骸,远处的田野中扬起了滚滚沙尘。地平线上,是一辆辆令人厌恶的深绿色铁疙瘩!
小斯考布顺势扫了一眼己方阵地,德军官兵们以较为疏散的方式部署在战壕中,他们有的是戴着传统的大耳沿钢盔,有些则是装备短沿轻盔的伞兵,两者并肩作战的场面其实并不少见,除了波兰战役中没有得到表现机会之外,德国空降部队在一系列重要作战行动中都有着不俗的发挥!
战壕中的德军官兵们手里大都拿着毛瑟98K和MP38冲锋枪,每隔一段距离布置有一挺射速极快的MG-34,但这些常规枪械根本无法阻挡苏军的坦克冲击。一些步兵身旁放着成捆的手榴弹和装着燃料的酒瓶子,还有一种棒槌状的单兵反坦克武器——“铁拳”这名字起得很不错,唯独就是装备的数量太少而且有效距离很短。
在战壕的后方,所剩无几的反坦克炮部署在利用弹坑挖掘的掩体或者建筑物的废墟后面,戴着钢盔的炮手们正往炮膛里装填穿甲弹。虽然不能指望它们抵挡住所有的苏军坦克,但对于那些速度很快的,它们还是能够达到一炮致命的效果!
趁着苏军进攻部队没进入射程,小斯考布给自己点了一根烟——尽管抽烟在元首看来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德国的宣传机器也不遗余力地倡导无烟生活(好像很超前),但烟仍然是德国军队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由于在不列颠缴获了大量的优质香烟,自从1940年末以来,德军稍稍放宽了香烟供应,一般的士兵每天最多可以领到10根烟,而像小斯考布这样的尉官,又是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临上战场之前一次性领到了四个“铁皮筒子”,也即是200根烟。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其他随身携带的作战物资,但小斯考布一点都不介意,事实上,他除了一支带狙击镜的步枪、一支防身的鲁格08以及60发步【创建和谐家园】之外,只需要携带一套伪装布和五天的口粮,一壶水对于成年人来说似乎有些少,但狙击手往往要长时间地隐蔽于一个地方,频繁小便可要不得!
一根烟抽完了,进攻的苏军坦克也从远处开火了。虽然布尔什维克与上帝并没有亲戚关系,但苏军在轰炸和炮击时仍然会尽量避免损毁教堂——那里往往会成为一些平民的避难所,而德国国防军在作战行动中同样会注意到这一点。小斯考布静静地看着战场,就像是一个全然置身之外的观众在观赏一部战争大片。弹片纷飞的德军阵地上,步兵们紧紧贴着战壕根部,不断有人受伤,救护兵们总是在危险中忙碌的一群,但他们无法拯救每一个同伴。
苏军坦克很快就推进到了机枪射程之内,不仅是坦克炮频频迸射处殖民烈焰,炮塔和车身前部的机枪也如同毒蛇芯子一般喷吐着火舌。德军这边声势薄弱,只有大口径的迫击炮在以较慢的速度轰击苏军进攻部队,但除非直接轰到炮塔顶部或是落在履带旁边,落下的炮弹对苏军坦克都是毫无威胁的!
坦克履带扬起的尘土背后,小斯考布看到了自己的猎物——大群苏军步兵已经离开了他们的运载工具。虽然军服的颜色完全一致,但他仍然能够从目标的军帽以及姿态中判别出军官和士兵。在大约800米的直线距离上,小斯考布将第一发子弹送入枪膛,稍稍瞄准之后,扣动扳机……
瞄准镜中,一名身材魁梧的苏俄军官刚刚还在挥舞着手臂示意士兵们紧随坦克前进,这时候却已经隐没在人群当中。
咔啦一声脆响,小斯考布将第二发子弹送入枪膛。尽管在伞兵学校的时候,他告诉新入伍的菜鸟们,不要妄图利用他们的步枪射中600米外的目标,但因地制宜的原则高于一切教条。跨越战场的冷枪最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而且在微风的情况下,在如此距离上借助瞄准镜射击,小斯考布自我估计的命中率仍然高达百分之六十——如果那家伙运气好的话,还是有很大机会捡回一条命的。
第二枪,小斯考布依然找准了一名苏俄军官。视线中火光一闪,行进在最前面的苏军坦克腾起一团火球,这自然不是狙击步枪能够达到的效果。在装填第三发子弹的时候,神射手顺势往教堂右前方瞟了一眼,隐藏在阵地后方的反坦克炮组一一开火了。有了之前的教训,炮手们现在专挑苏军的BT快速坦克和T系列轻型坦克,而它们恰恰占据了苏军坦克总量的大多数(1941年初,T-34、KV-1加上多炮塔的重型坦克还不到2500辆,而苏军总共拥有2.5万辆坦克)!
一排子弹打光之后,小斯考布估摸着自己干掉了至少三个苏俄军官,但在没有观测者的情况下,这样的战绩是很难获得确认的。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德军的反坦克炮组也干掉了七、八辆苏军坦克,战壕中的德军官兵们正猛烈地向着前方射击,以阻止苏军装甲车和步兵逼近战壕。神射手端起步枪,透过狙击镜能够看到德军士兵正从战壕中往阵地前方投掷手榴弹,爆炸产生的硝烟构成了一道灰黑色的雾墙,可从对面飞射而来的子弹仍在无情掠夺着德军官兵的性命,他眼睁睁看着一名手持步枪的伞兵中弹倒下,心中的怒火与悲哀交织,酿出了一杯苦辣的烈酒。
阳光下,一辆外形特征十分明显的BT坦克突然冲出雾墙,它迅速越过了最后五十米的距离,从德军战壕前部的护沿碾过时,车体微微上翘,飞速转动的履带中间突然露出了宽厚的底盘——照说底盘是坦克最为薄弱的部位之一,但机会稍纵即逝,这辆钢制战车以至少四十码的速度飙车似的越过战壕,惊得旁边的德军官兵们目瞪口呆,其中一人手中还举着已经点着瓶口的德版莫洛托夫鸡尾酒……
在此之前,小斯考布先后与荷兰、法国和英国的军人交过手,就他自昨日空降华沙所目睹的情况来说,苏俄战士要比西线的对手勇猛得多,不顾一切的进攻虽然意味着沉重的伤亡,但那种侵彻性往往让防御一方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军人大多数时候是没有权力选择对手的,苏军步兵们已经跟随坦克队列推进到距离德军战壕大约100米、距离教堂不足400米处,电光火石之间,小斯考布射出一枪,对面一名皮肤雪白的苏俄军官应声倒地,只见后面的苏军官兵来不及多想,径直从同伴的尸体上跨过,嗷嗷地冲向德军阵地——在将手榴弹、炸药包、“铁拳”以及燃烧瓶等等武器用光之后,德军的冲锋【创建和谐家园】几乎是在面对面的距离端着MP38扫射,步枪兵们插上刺刀,瞬间回到了那个冷兵器主宰一切的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