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帝国崛起》-第5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看着平胸礼,陈燮随手回了个举手礼,突然想到,不如今后军官都这么行礼吧。

        “准备一匹马,一盏灯,我要回去。”陈燮简单的交代,很快就看见需要的马和灯。翁正清还不放心地问:“卑职派几个人送长官回去?”陈燮摇摇头,翻身上马。

        等到陈燮走远了,翁正清想起事情来了,赶紧回去布置,今夜加强巡逻。

        离开了两个月,陈燮回来自然是一片鸡飞狗跳。庄子里灯火大亮,陈燮被迎进后院才消停。靠在躺椅上,陈燮眯着眼睛享受地主老财的剥削生活,看着两个丫鬟忙前忙后。一个给他洗脚,一个在布置厨房做饭。

        “这两个月,没发生什么事情吧?”陈燮很自然的问了一句,玉竹立刻道:“回老爷,前天英娘姐姐来过,说是什么关宁军吃了败仗,差点滦州都丢了。”

      ¡¡¡¡³ÂÛÆÌÚµÄ×øÖ±ÁË£¬¾ªºô£º¡°Ôõô»ØÊ£¿¡±ÓñÖñ¸Ï½ô²ÁÁ˲ÁÊÖ£¬ÄÃÁËÒ»·âÐŵݸø³ÂÛÆµÀ£º¡°ÉÏÃæ¶¼Ð´×ÅÄØ£¬Äú¿´¿´¡£¡±

        信是元中写来的,内容大意为自陈燮离开滦州之后,东西交通打通。关宁军见陈燮能打的赢,自诩不在陈燮所部之下,四月初关宁军集中三万余人,北上欲凭借一军之力取永平、迁安。不想遭遇两万后金主力的迎头痛击,两军一番苦战,关宁军不支后退往抚宁方向。如果不是孙承宗带援兵及时赶到,顶住了后金军,广宁军退回抚宁之后,滦州必不可守。后金军见不能乘胜追击,遂主动后撤。孙承宗也没有追击,就地集结大军。此役,关宁军损失三千余(含失踪),后金伤亡不详。数日之后,马世龙率部夺回遵化,挥师东进,阿敏见势不妙,杀尽永平、迁安百姓后,率部自冷口撤回关外。自此,已经是四月底了。

        也就是说,这一次的后金入寇,比起历史上要提前了将近一个月全师而还。这大概就是陈燮这个变数造成的一点点影响。按说阿敏手里只有一万五千余人,怎么冒出个两万主力来?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陈燮没料到的是,豪格自香河后撤,到了遵化遇见阿敏,才知道他也吃了亏。两人一商量,一起去找绿皮报仇。于是挥师到了永平,左等右等都没等到陈燮,倒是把关宁军给等来了,那还客气个啥,一通胖揍。

        不管怎么说,大明朝京畿附近,再次回复了平静。崇祯三年的舞台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大凌河,一个自然是西北。这些地方都比较遥远,陈燮暂时不去关心。

        靠在躺椅上,玉竹不紧不慢的给陈燮将最近发生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钱不多又给弄来了三百多号铁匠,好像是从京师工部弄来的。这家伙本事不小。张瑶上任不久,萧鱼也调走了,换了新来的宋知府。新来的巡抚老爷也姓孙,还带来了好多红毛番鬼。这个消息陈燮听了陡然一惊,再次坐了起来。

        脚已经洗好擦干,陈燮匆匆来到书桌前,翻出自己的一个小本子,对着灯光仔细的看一阵之后,确定了一件事情。“今天是什么日子?”陈燮问了一句,玉竹道:“五月二十五了,老爷连个端午节都没赶上。”

        如果没有出错,孔有德要来了。历史上的吴桥兵变,孔有德一度被那个李九成架空。可见要关注的对象,不止一个孔有德,还有李九成和作为内应的耿仲明。其中最后一个耿仲明,那可是清初的三藩之一。这货当初是镇守水寨,没有这个水寨,孔有德等人都跑不掉。

        哼哼,既然老子来了登州,你们的好日子就别指望了。还有黄台吉,也别指望等到铸炮的技术。孔有德的登州之乱,可以说给整个历史进程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孔有德等人帮助清军建设了火炮部队,使之具备了攻打坚城的能力。在此之前,面对坚固的城市,后金的办法不多。坚城被攻克的,大概就是济南了。而且济南被攻陷,是因为没多少兵防守。

        大致弄清楚这些事情后,陈燮又头疼了,孙元化这个巡抚,好不好相处?该如何与这些东江镇来的“同僚”相处?没有这个参将的位子,陈燮被捆住手脚的地方不少,有了这个参将的位子,依旧有诸多束缚,甚至受到了更多来自体制内的束缚。

        躺在床上,陈燮发呆的时候,身边多了一具身子都没反应过来。一直到有人在耳边:“老爷,不早了,休息吧。”

      第一百五十七章 技术官僚孙元化

        孙元化,举人出身,屡试不中,放弃科举转投徐光启门下学习西学。明朝这个地界,举人能做到巡抚一职,那真是了不得的一件事情。孙元化做到了,可见此人的本事。

        当然,孙元化凭借的不是做官的本事,而是做事的本事。

        孙元化于天启元年(1621)在北京受洗入教,即邀请洋教士到家乡嘉定开教。

        大家没看错,这位大明朝的举人官老爷,是个【创建和谐家园】徒。孙元化长期效力于辽东,靠着一手铸炮的本事,官当的顺风顺水。天启年间,因为魏忠贤专擅,受到影响罢官回家。袁崇焕起复之后,点名要他去辽东帮忙。袁崇焕被下了牢狱,孙元化又得到了孙承宗的赏识,帮着在山海关一线顶住了后金军的进攻。

        概括一下,孙元化是个运气不错的技术官僚,因为埋头做事,谁在台上都离不开这种人。所以,他的运气也不错。历史上他的运气转折点是在登莱巡抚的位置上,因为孔有德的叛乱而倒霉,被皇帝弄死在北京街头。

        登莱巡抚这个位子,此前因为袁崇焕要权而停设,现在袁崇焕的问题基本定性,自然要重新设一个巡抚。崇祯也被搞怕了,什么没人掣肘,便于做事。结果尼玛后金军都打到了京师,吓出一身冷汗,丢了一个大脸。

        皇帝欣赏一个人的时候,犯错什么的都能忍受。一旦厌恶一个人,任何一个缺点和错误都被放大。袁崇焕的事情很有代表性,不设辽东巡抚,准了!要银子,给你(要八十万给三十万,明朝一年的岁入才四百万)。先斩后奏的毛文龙是一品大员,皇帝还是忍了。后金向京师进军,尾随其后不战,崇祯还是包容了他。后金兵临城下,袁崇焕进城面圣时,崇祯还是没有半点责备,脱下大氅给他披上。然后,大家都知道了。

        新任兵部尚书梁廷栋举荐孙元化任登莱巡抚,赶上刘兴治等人又发动兵变,杀陈继盛。叛乱平定后,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不容于黄龙,这位学术官僚认为,东江军可用其勇,就给带到了登州。应该说孙元化还是有一点眼力的,事实证明孔有德他们那么一点兵力,就能席卷半个山东。

        好吧,我认为这是一个比烂的时代!

        陈燮搞团练的最初目的,不就是防着孔有德叛乱么。结果还没等到孔有德之乱,先跟后金打了几仗。皇帝一高兴还给了个参将,这事真是怎么都没想到的。之前还下了老大的力气,打算某一个守备和一个千户。目光短浅啊!不过这两个职务,陈燮也没打算放过就是。

        既然孙元化他们都来了,那就的好好见识一番才行。

        第二天陈燮就起了个大早,没有着戎装,一身长衫,坐马车进城。这个长衫,不是乱穿的,读书人才能穿。陈燮现在顶着一个监生的头衔,自然是穿的。

        水泥路没有修到城门口,不是陈燮不想修,而是颇多顾忌。不过现在这个顾忌没了,回头得安排人来修就是了。就算是最后一段三里多的土路,现在也用煤渣填上,平平整整的跑起来也没了往日的颠簸。

        陈燮的马车是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往日里无人不知,进出城门无人敢拦。今日却不一样了,车到城门口,被几个操着辽东口音的士兵拦下。在车里听的清楚,车夫一番报上名号,把门的士兵也不肯放行。端着大枪声音严厉:“下来!检查!少啰唆!”

        本打算面子上也要做出悄悄进城的陈燮,不得不慢慢的从马车上下来。打眼一看,往日里人流如潮的城门口,今天都退的老远的看热闹。

        “神医老爷好!”远远的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嗓子,陈燮听的清楚,便路出笑来拱手致意。一时间喊声四起,都是招呼“神医老爷好”的。陈燮无视城门口的四个当兵的,拱手一圈之后,待安静下来,才朝两个端着大枪的士兵看过去。

        “什么时候?这登州城成了辽东军镇了?”陈燮笑眯眯的说出这么一句话,立刻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后金入寇,辽东军镇难民滔海而来者数万。这些人很不受当地人待见,本来大家就活的艰难,这些人来了就是增加不安定因素和抢饭吃的。

        陈燮一看这个门口,就知道孙元化带来的东江军,基本上控制了城市。东将军军纪极烂,不要比陈燮的部队了,就比起张可大原来的兵,军纪都烂成一坨狗屎。

        仗着孙元化撑腰,来到这繁华的登州城,自然要折腾一番的。原本历史上的登州,并没有现在如此繁华。这不是多了一个陈燮么?“美洲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海商,登州的繁华程度远远超过历史的登州。

        看看周遭仇视的眼神,陈燮就知道这些东江军在登州不得人心。换成以前,陈燮是不会管这些的,现在不一样了。一是张瑶当了兵巡道,二是陈燮的身份摆在那里。

        当兵的看看陈燮的样子,都有点慌张。两个端着大枪的士兵,下意识的往后退。陈燮呵呵一笑道:“算了,你们这些小喽啰,懒得跟你们计较,让开,老子要进城。”

      ¡¡¡¡Õâϵ±±øµÄÕæµÄûÀ¹×ÅÁË£¬³ÂÛÆµÄÂí³µ½ø³Çºó²»¾Ã£¬³ÇÃſڻָ´ÁËÖÈÐò£¬Ò»ÃûÄêÇáµÄ¾ü¹Ù´Ó½ÇÂäÀï³öÀ´£¬³å×ųÂÛÆµÄÂí³µßýÁËÒ»¿Ú¡£µ±±øµÄ¹ýÀ´µÀ£º¡°ÉÙÒ¯£¬ÕâС×Ó¹»ºáµÄ¡£¡±

        “没法子,这是人家的地头。刚才孔参将被叫去见巡抚孙大人,怕是要吃点挂落。大家都小心点,别被人拿住了把柄。”年轻人是李应元,李九成之子,现在不过是一名把总。孔有德照顾他收城门,这位子油水挺足是真的。

        马车在城里行走,街面上比起以前似乎没那么热闹了。陈燮心里暗暗琢磨如何面对眼下这个局面,官场上的事情陈燮是个外行,个人而言他没什么好怕的,就算是孙元化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他担心的是生意受到了影响,挣钱大计被耽误了才心疼。

        车子直接到了张府,陈燮下车的时候,门房热情的招呼。陈燮进门一问,张瑶没在,便转身奔着兵巡道衙门而去。刚到衙门口,就看见张瑶的官轿子出来了。水根跟在边上,看见陈燮的车立刻汇报。

        轿子停下,张瑶自里头出来,陈燮先一步下车,赶紧上前问候。“张叔,您这是要去哪?”

        “思华回来了,回来就好。哼,我这是要去巡抚衙门。孙元化放纵东江兵,导致城内秩序败坏。偷鸡摸狗之类的倒是小事,前些日子还砸了人家的小饭馆。今天孙元化把孔有德等人叫去,为叔正要去跟他们算账。”张瑶气呼呼的,陈燮一听这话便明白了,当即笑道:“张叔,要不要我去调点兵来?”

        张瑶知道他的意思,之前手里没兵,腰杆子不是很硬,现在不同了,陈燮来了就不一样了。对上孙元化,绝对不用怂。重新复出的张瑶还是太谨慎了一点,也太在意这个官位了。孙元化这个人还是很好讲话的,一个技术官僚,对下面疏于管理而已。只要张瑶去告状,孙元化自然会多加约束。

        陈燮也不坐什么马车了,步行跟着张瑶的轿子去了巡抚衙门。也没多少路,走几分钟的事情的。到了衙门,张瑶了轿子,气呼呼的走在前面。陈燮不紧不慢的跟着。

        孙元化正在跟新任知府说话,这知府的声音很大,或者说是在咆哮。

        “此等害民之兵,要来何用?巡抚大人不管,卑职可就不客气了。”声音有点耳熟啊,陈燮跟着上前一看,哎哟,认识,是熟人啊。

        “张大人也来了,正好评评这个理。”宋毅说到激动处,看见张瑶更是来劲,看清楚后面跟着一个陈燮,更是喜出望外。“哎,思华回来了,真是太好了。”

        张瑶和陈燮上前拱手致意,陈燮朝宋毅微微点头。孙元化端坐不动,面色有点阴沉,看着他脾气还是挺好的,被宋毅这么吼都没翻脸。再看边上还站着两个人,一身武将打扮。

        “思华,还不赶紧见过各位大人。”张瑶开口,陈燮很识趣的上前,拱手笑道:“陈燮见过中丞大人。”孙元化五十上下(准确的说是49岁),面色带着点小麦色,一看就是经常战斗在第一线的官员。

        孙元化微微点点头,就算是回礼了。说着一只边上的武将道:“这是孔参将,耿游击。”

        “久仰久仰!”陈燮赶紧上前拱手客气,孔有德和耿仲明忙不迭的抱拳回礼:“幸会幸会。”

        “宋大人,东江军初来乍到,不懂登州的规矩,些许小事依着本官的意思,抬抬手就算了。下不为例。”说完这个,又对孔有德和耿仲明道:“你们两个,回去约束好部下,不要再多生事端,不然本官也保不了你们。还不快点去给宋大人赔不是?”

        两人忙不迭的给宋毅赔礼道歉,张瑶在边上看着冷笑不语,陈燮心说这个孙元化,真是会和稀泥啊。看来这是在大明当官的必备素质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划分地盘

        孙元化总归是这里最大的官,其他两位不好太较劲。宋毅作为知府,能过来告状已经很出力气了。所以张瑶站了出来,拱手道:“中丞大人,下官尚有一事要说。”

        孙元化看看张瑶一副认真的样子,心里很不爽。但是却不能不耐着性子点点头:“张大人说吧,本官听着呢。”

        张瑶道:“登州原有兵员,加上东江兵,总数不下一万五。户部每年下拨的银子就那么多,原本登州营就过着紧巴巴的日子,现在这点银子,该怎么分?”

        孙元化听到这个问题,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对。他把东江军要来,不是单纯的看上他们能打仗,重要的是带过来给自己撑腰的。不管走到哪,没有听命于自己的军队,这巡抚都不好当。之前他护着孔有德等人,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有一个问题,户部是不会多给登州一两银子的,就算你现在兵力多了,也不会多给。原来的登州营,实际人数不过四五千,其中混饭吃的老弱病残占了一半。现在多了个陈燮,他手下可是实打实的三千多人,张瑶必须为他争取一份收入。别看陈燮不差钱,这个争还是必须要争的。

        陈燮在边上听到这个,立刻低眉顺眼的装雕像,进入看戏模式。果然,宋毅来了精神,他是文官,进士出身,根本就不惧孙元化。当即便大声道:“陈思华勇冠三军,麾下皆能征善战之辈。下官以为,银子当然要优先考虑能打仗的部队。”

        这话一出,孔有德和耿仲明都急了。他们作为东江军的代表人物,必须为大家的碗里的饭争上一争。不过现在是文官在说话,他们也插不上嘴,只能看着孙元化,指望他说话。

        “宋大人此言不妥,东江军也是百战精兵,如何不能与陈燮所部相比?再说了,都是朝廷的并,岂能厚此薄彼?还是按照人头来算吧,张大人,你是兵巡道,你说说。”孙元化把话对着张瑶,这事情是你提出的,那就你来说说意见。

        张瑶早有准备,淡淡道:“回中丞大人,此事不难办。各部重新点验,按照人头来分成就是。如此一来,大家都一样,就不会有太大的怨言。”张瑶其实很坏,他是为了陈燮多分几个算几个来做这个事情的。他很清楚,陈燮那支部队,指望朝廷的饷银,早就饿死光了。

        问题是,这么说,孙元化也很为难,以前登州营号称一万,实际不过半数,这样才勉强支撑下来。现在多了陈燮的三千多,在怎么裁撤,也养不活那么多军队啊。再说了,在朝廷的饷银,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经常断个顿什么的,辽东都发生了闹饷事件,逼死了一个巡抚。不要登州也来这么一出吧?要知道这个士兵哗变,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烧杀抢掠都是寻常事,回头造反什么的,再等着招安,都是这个路子。

        “陈思华,你说说看该怎么办?”孙元化来的时间不长,但是不妨碍他知道,登州营这个陈参将是怎么回事。事情不难打听,陈燮之前的团练营,那是一分钱都没让朝廷负责的。孙元化直接问陈燮,那意思就是你还是老样子吧,别跟叫花子碗里抢饭吃。

        “我?”正在装雕像的陈燮很意外,抬手指了一下自己的鼻子,看见孙元化点头确定,并且目光里含着威胁的意味,陈燮笑了笑,当着没看见孙元化的眼神,笑道:“卑职一介武官,这种事情哪有我说话的余地?”

        孙元化陡然提了八度音,微微含怒:“我让你说你就说。”

        不等陈燮回答,张瑶已经上前一步,拱手道:“中丞,对陈参将如此咄咄逼人,有这个必要么?本来事情就跟他无关,钱粮之事,岂容一介武官胡言乱语?”

        张瑶这话绝对是站在一个正义的角度,大明以文驭武,靠的就是钱粮这个大棒子。除非孙元化想打破这个惯例,那样就是与天下的文官为敌,后果很严重哦。

        孙元化被顶的说不出任何话来,他也是文官啊。巡抚上马管军队,下马管地方不假。本质上,他还是个文官,必须站在文官的立场说话,否则就是破坏游戏规则。看着孙元化的脸色难看,需要一个台阶,宋毅赶紧站起来道:“张大人,思华素有主见,不妨听他一言。”看着这就是顺着孙元化的意思来继续了,实际上不然,还得看陈燮怎么说。

        这个时候陈燮也没法子不说了,只好咳嗽一声道:“中丞、张叔、宋知府,去年出征之前,王大人和萧大人,许了卑职一个守备和一个千户的差事,卑职想问一问,这事情还作数不作数?”这个转折有点猛,大家都没反应过来。

        孙元化也有点晕乎,转身问身边的幕僚道:“有没有见过这方面的文案?”

        一名幕僚道:“有倒是有,不过陈燮已经由陛下擢升为参将,这等事情就不必再提了吧?”

        陈燮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嘿嘿嘿的冷笑了几声道:“这为先生说的好,说的好啊。”

        这家伙阴阳怪气的,谁都知道他的意思。这是我碗里的,你往外扒拉算什么事情?

        张瑶也不干了,冷笑道:“去年这个事情,本官是知道的。思华为此付出了大批钱粮,虽说张大人和萧知府都卸任了,答应下来的事情,兵部也有回执,如何可以不作数?”

        孙元化心里腻歪,瞪了一眼幕僚,心说事情已经够多了,你还没事找事,回头打发他滚蛋,这么没眼色。“嗯,自然是要作数的。陈思华,你继续。”

        有了这个话,陈燮便微微一笑道:“那就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了。唯有一个事情,登州水寨,可否交给卑职的来防卫?”陈燮还真的没太惦记这个,就是想试一试而已。

        耿仲明在边上咳嗽了一声,孙元化听了看他一眼道:“云台,你有话就说吧。”

        有了孙元化的点头,耿仲明才好上前笑道:“思华老弟,大家都是一个锅里搅马勺的。眼下这水寨以及周边,都是当哥哥的带人在守着。你要是有点什么事情要办,一句话,保证给你办的漂漂亮亮。”

        这话说的有水平,言下之意,你守水寨,【创建和谐家园】啥?陈燮的部队,现在都在城外,这城里头一个萝卜一个坑,谁都不会让步。

        “中丞大人,既然如此,卑职作为登州营参将,只好自行在城外另建水寨及军营了。是不是这个意思?”陈燮把皮球踢了回来,孙元化听着只能点点头,不答应也不行啊,他带兵进城来,大家挤一起,那真是都没个转身的地方了。重新划分地盘什么的,真是太麻烦了。好不容易摆平了张可大,现在再弄出一个陈燮来?

        “这个,那就按照你的意思来吧。不过本官有话在先,黄县、宁海州的安危,本宪可就交个你了。”孙元化这个意思很明白了,只要你不要登州城里的地盘,不要银子,随便你折腾。总之一句话,要银子没有,要地盘你在外头去偷去抢,我当着没看见。

        陈燮本来就觉得之前的团练营军营太小了,码头也小了点。今后肯定要发展水师的,没【创建和谐家园】头可不成。孙元化点了头,陈燮自然可以放胆去做。而且还不用担心他耍赖,现场这两位都可以作证的。

        “既然如此,卑职就没什么可说了。”陈燮财大气粗的土豪作风出来了,大家都知道他富裕,自己养了三千多家丁呢。所以陈燮这么一说,就是默认了户部的银子他不要,但是不能明着说出来,这也是规矩。就是发银子的时候,大家该怎么分怎么分。

        张瑶这时候冒出一句道:“思华,今后这登州的地面,十里八乡的就靠你来维护了。”

        呃,这下孙元化有点怔住了,这个张瑶真是不依不饶啊。可他也没啥可说的,今后能不调动陈燮,就不动他好了。都是朝廷太穷闹的,这事情没法说了。

        陈燮很奇怪,怎么没看见张可大,当着孙元化的面还不好问,只好跟着张瑶一道,告辞离开。这个时候,陈燮的地位已经明确,属于登州营编制内的地方武装。没给饷银你就别指望调动陈燮去上战场。这才是张瑶最后补刀的关键,他是兵备道,有这个权力。巡抚要调兵,他是有发言权的。

        宋毅也跟着出来了,陈燮很奇怪,怎么没看见张可大。一打听才知道,张可大“病了”。

        这个病明显不是真的,摆明了被人挤兑的很惨。张可大这个总兵,日子才叫一个难过。王廷试和萧鱼都走了,当初联合逼着陈燮上战场的主谋,就剩下他一个了。

      ¡¡¡¡³ÂÛÆ»¹ÕæµÄûÓб¨¸´ËûµÄÐÄ˼£¬µ¹ÊÇºÜºÃÆæµÄÎÊËÎÒ㣬ËûÔõôµ½µÇÖÝÀ´µ±ÁËÖª¸®£¿ÌáÆðÕâ¸ö£¬ËÎÒã¾Í¶Ô³ÂÛÆÁ¬Á¬¸Ðл²»Ìᣬ˵ÊÇÐ𹦵Äʱºò£¬±ÝÏÂÄîËûÔÚÏãºÓ¿àÕ½ÁËÒ»·¬£¬Óë³ÂÛÆÅäºÏÉõºÃ£¬²»ÈçÈ¥µÇÖݵ±Öª¸®°É¡£³ÂÛÆÕæÊǾªÑȲ»ÒÑ£¬ÕâÑù¶¼ÐÐô£¿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群废物而已

        关于张可大的消息,陈燮很快就知道的很清楚了。这哥们一直稳稳的呆在通州,哪都没去。就这,还得到了保定巡抚解经传的肯定。为啥捏?因为张可大带的登州营,自己带足了一个月的粮草,没怎么祸害地方,尤其他到的时间点很好,恰巧三河失守。所以解经传跟方大任,死后都不放他走。通州是京师的门户嘛,留下来就别走了。

        兵部在叙功的时候,因为解经传和方大任的美言,张可大也算功臣了。左右登州没有总兵,张可大就扶正了。问题是,等张可大还没回到登州呢,孙元化先上任了。带着东江军走的海路,比张可大先到一步。然后,登州营里有油水的部门,都被瓜分殆尽。

        张可大回到登州,可谓是欲哭无泪啊。最肥的就是水寨和码头,耿仲明和孔有德给占了。四个城门也没放过啊,最后张可大发现自己没剩下啥了。就为这个事情,张可大没地方说道理啊。找张瑶,差点没啐他一脸的,当初你小子坑陈燮的时候,怎么不先问问我呢?找宋毅?你还是哪凉快呆哪去吧,我哪有时间管这个,我也管不了。

        于是张可大就“病”了,三千登州兵往军营里一丢,他也不管了。开始做他的长期病号,反正他在登州城外有庄子,直接就住城外去养病了。分给他驻守的莱州,也不去管。

        陈燮真是一点都不可怜他,这货是武将,之前是副总兵,手下能打的人加起来也不过二百人。虽然明朝的军队差不多都这个德行,但是这些武将自身的家当,那可不在少数。全国的军队都在吃空饷,也不止他一个不是?既然你这么干了,就别怪被人坑。

        拿到黄县守备和奇山所的文书告身,陈燮也不客气了,立刻出城回军营。登州城对陈燮的吸引力真不大,根本没法跟城外的地盘相比。别看耿仲明占着水寨呢,各地海商的船来往,银子收的不少。不过这种好日子不会太长了,陈燮不会便宜这帮王八蛋的。

        回到军营,立刻把军官着急起来开会,商量今后的发展事宜。首先明确的问题就是军制,现在是官军了,团练那套不能用了,得改成大明的这一套。对手下的军队,保持队一级不变,队官该称为把总。五个步兵队加一个炮队,为一个营,指挥官为守备。

        现在陈燮的手里有十个步兵队,两个炮队,其中第二炮队还是都是培养军官的家丁学员队。编成两个步营,增加一个辎重对,一个工兵队的编制。反正把总什么的随便他任命。还有一个守备自己直接就任命了,反正不要钱粮,直接报给张瑶,差不多能批下来的事情。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9: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