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巨浪》-第7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事实早就证明,大规模战争中,数量往往更有决定性。

        “怎么样,精彩吧?”严国荣冷冷一笑,“日本人看来快被我们逼疯了。对了,你有没有宗教信仰?”

        “我?”白佑彬摇了摇头,不明白严国荣怎么提起这个话题。

        “那你知道不知道,【创建和谐家园】教有一句名言,叫作:上帝欲使其灭亡,比先使其疯狂。”严国荣挪了下【创建和谐家园】,又说道,“日本此时此刻的疯狂表现,不就应对了这句话吗?”

        “将军,现在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各位!”卫延年又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现在,该我们紧起直追了。如果没有什么疑问的话,会议就到此。严国荣将军,你们先留下,我们商讨下新式战舰的设计问题。”

        严国荣点了点头,同时让白佑彬也留了下来。

      第三十一章 意外惊喜

        只剩下三个人的时候,卫延年的神色严峻了许多。

        “收到这些情报后,我就向元帅做了汇报。元帅的意思是,别管日本,按照我们的计划前进。只是,我们根本不可能无视日本的威胁。”长叹一声后,卫延年点上了香烟。“另外,我还组织参谋部做了一次概略推演。”

        严国荣与白佑彬都微微皱了下眉头。

        所谓的概略推演,就是利用已掌握的信息,对未来战争的走向做一个大致的推测。这类兵棋推演不要求对战争或者战役的结局做精确预测,只需要明确战争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某个时期,某个或者某几个主要方向上的兵力调动与兵力分配,从而为战前的军事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从推演的结果来看,德国这次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卫延年把烟盒递给了严国荣,又说道,“你们都知道,英国海军的一贯政策是盯紧德国,确保北大西洋的制海权。如果‘俾斯麦’级战列舰能够如期建成,不但性能超过了英国海军所有在役,甚至在建的战列舰,还使德国海军再次拥有了杀入北海,挺进北大西洋的能力。如此一来,英国必须加强本土舰队,用绝大部分力量来围剿德国的新式战列舰。这样一来,我们的大西洋舰队,以及直布罗陀要塞受到的威胁将大大降低,我们甚至能够腾出说来,先收拾掉法国与意大利海军,并且威慑西班牙,让西班牙放弃攻打直布罗陀要塞的想法。另外,我们还能在战争初期获得宝贵的时间,先打垮日本,再根据战局的发展,确定是首先对付美国,还是出兵北大西洋,打垮英国,从而孤立美国。”

        “对我们来说,这是好事。”

        卫延年微微点了点头,神色也稍微舒展了一点。

        “问题是,德国建造的新式战列舰会不会对刚刚签署的海军条约产生影响?”

        听到白佑彬的疑问,卫延年沉思了一阵,然后摇了摇头。“我个人觉得影响不大。‘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要技术指标都没有突破《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而且英国建造战列舰的技术水平远在德国之上,在条约框架范围内,能够建造出比‘俾斯麦’级更好的战列舰。当然,对英国来说,最大的影响是,他们恐怕还没有类似的战列舰设计与建造计划。另外,美国也不会支持放宽对主力舰的限制,毕竟美国的目的是想用条约来约束我们,从而使我们无法在短期内击败日本,为他们参战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那我们为什么要签署这份明显不利的海军条约?”白佑彬又追问了一句。

        “为什么?这个恐怕只有首辅才知道。”卫延年苦笑着摇了摇头,“任何一支海军都不想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只是现实却让海军的发展不得不受到限制。另外,首辅的态度已经明确,他既然在《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就肯定有他的打算与计划。作为军人,我们没有必要去揣摩首辅的意图,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虽然心里还有很多疑问,但是卫延年把话都说死了,白佑彬也不好问出来。

        “参谋长,我们该怎么做?”

        “在允许的范围内,尽我们的能力吧。”卫延年的目光落到了严国荣的身上,“虽然元帅没有把话说明,但是我们不可能不对日本的疯狂举动做出反应。我会催促情报部门,让他们尽快搞清楚日本新式战列舰的具体技术与性能指标。你这边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时,尽量留下改进的余地,不要卡得太死。”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随后,白佑彬跟随严国荣,对帝国海军准备在本年度订购的新式战舰的设计要求做了重新设定,其中,战列舰设计方案的修改幅度最大。

        在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与高雄造船厂提交的设计方案中,江南造船厂与高雄造船厂的方案最有竞争力,大连造船厂的方案基本上已被淘汰出局。而入围的两套方案实际上都预留了改进余地。

        在江南造船厂提交的设计方案中,原本计划安装三座四联装三百五十毫米主炮,十二门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以及十门一百毫米副炮。在高雄造船厂提交的设计方案中,则计划安装四座三联装三百五十毫米主炮,八门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以及十二门一百毫米副炮。

        这两套方案都达到了海军的基本要求,并且可以进行修改,达到海军的最高要求。

        当严国荣重新修订了性能要求之后,两家造船厂都以最快的速度提交了改进设计方案。说白了,两家造船厂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以应对海军的需求。

        改进方案中,江南造船厂将三座四联装三百五十毫米主炮换成了三座三联装四百毫米主炮。高雄造船厂则将四座三联装三百五十毫米主炮换成了四座双联装四百毫米口径主炮。结果,正是这一变动决定了竞标结果。

        因为四联装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的总重与三联装四百毫米主炮的总重相差不大,另外三联装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的总重与双联装四百毫米主炮的总重也差不多,所以两套改进方案的总体设计变动都不大,除了换装口径更大的主炮之外,只需要同等提高装甲防护,不需要对舰体结构做大幅度修改。

        问题是,江南造船厂的方案有九门主炮,高雄造船厂的方案只有八门主炮。

        即便多一门主炮对火力提高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且按照传统思想,四座炮塔的生命力要比三座炮塔高,但是四座炮塔的设计方式将延长主装甲带,扩大主要防护区间,从而增加装甲重量,另外面对变态的日本战列舰,一门主炮的差距足够让海军做出选择了。

        四月十一日,在公布了竞标结果之后,帝国海军与江南造船厂签署了建造合同。

        同日,在帝国海军司令部,江南造船厂与大连造船厂、高雄造船厂、广州造船厂签署了共同承建合同。按照合同规定,江南造船厂承担主要建造任务,并且为其他三家造船厂提供战舰的主要部件,其他三家造船厂除了承担组装任务之外,还将负责建造战舰的次要部件。也就是说,四家造船厂将同时开工建造新式战列舰!

        这正是帝国海军的标准造舰模式。

        战列舰上最主要的部位都在同一家造船厂生产,然后用驳船,或者其他方式运往别的造船厂,由其他造船厂负责组装。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加快建造速度,同时建造多艘战列舰,还能确保主承包商的利益,并且减少不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比如,只需要一家锅炉厂生产战舰所需要的燃油锅炉,也只需要一家蒸汽轮机厂生产战舰所需要的蒸汽轮机,而不需要在每一家造船厂都建设配套的工厂。

        随后几日,除了因为拨款不到位的大型巡洋舰的建造工作未能确定下来之外,帝国海军与崇明造船厂签订了建造重巡洋舰的合同,与湛江造船厂签订了建造轻巡洋舰的合同,与武汉造船厂签订了建造驱逐舰的合同。

        与建造战列舰的方式一样,这三家主承包商都通过转包的方式,让其他竞标失败的造船厂参加了建造工作。

        显然,帝国海军已经在这个时候启动了战时战舰建造机制。

        四月十八日,陈锦宽回到了舟山海军司令部。他没有让海军失望,经过艰苦努力,终于从首辅萧鼎昆那里拿到了五亿额外经费,只是,现实让海军很失望。

        因为主力舰的设计有所变动,四百毫米新式主炮的研制进度远不如人意,甚至难以跟上新式战列舰的建造进度,所以得追加建造与开发经费。另外,其他新式战舰的设计也有所改动,其订购价格都有所增加。

        这样一来,陈锦宽要来的五亿额外经费仅仅只能填补空缺。

        这一天,白佑彬也收到了一份让他喜出望外的礼物:海军中尉军衔。

        帝国海军的晋升方式有两种,一是主动申请,二是上级提拔。

        只要服役达到了一定年限,且没有不良记录,任何军官都可以主动提交晋升申请,只要得到批准,就能获得晋升。这是和平时期,大部分军官晋升的主要方式。

        如果在服役期间表现优异,且得到上级赏识,就能得到上级的提拔,报交海军司令部批准之后,就能获得晋升。战时,大部分优秀军官都是以这种方式获得晋升的。

        现在是和平时期,白佑彬的服役时间也没有达到主动提交晋升申请的年限,结果却得到了晋升,他能不感到惊喜吗?

        当然,对帝国海军来说,从少尉到中尉,半年多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

        和平时期,少尉升中尉的平均年限为三年。战时,如果基层军官严重损失,少尉升中尉几乎没有难度,甚至很多士官都被越级提拔为中尉军官。

        当然,白佑彬不知道,他是所有同学中,第一个海军中尉。

        更重要的是,陈锦宽兑现了他的承诺。

        次日,在与陈锦宽、卫延年、严国荣告别之后,白佑彬搭上了前往狮城的定期邮轮。直到数年之后,他才回忆起,在码头送行的人群中,有一个娇弱靓丽的身影。只是当时他一心想早点回到舰队,哪还注意得到码头上的那些人呢?

      第三十二章 前途艰辛

        南洋舰队司令部,司令官办公室。

        在海上航行数日后,又被前来迎接他的蓝凌波等人拖去疯狂了一个晚上,此时白佑彬还觉得浑身酸痛,面对江洪波与谷卫东的时候,仍然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万幸的是,邮轮到达狮城之前,他就完成了赴海军司令部公干的工作报告。

        “不错嘛,这么快就成为舰队里最有影响的人物了。”江洪波抬起了头来,摘下老光眼镜的时候,顺手把白佑彬的工作报告递给了旁边的谷卫东。“本来,我想等你回来后,帮你递交晋升申请,没想到元帅先做了顺水人情。这次去海军司令部,你的表现很不错,不但引起了上层的注意,还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中尉,有什么要求吗?”

        “长官,还是以前那个要求。”白佑彬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到基层锻炼?”江洪波微微一笑,“看来,在海军司令部工作半年,还是没能让你改变想法。”

        “其实……”

        江洪波压了压手,又说道:“要是别人,恐怕早就想法设法留在司令部了,你却主动提出返回舰队,非常难能可贵。既然你想到基层去,我这个当舰队司令的,总不能连这么小的愿望都不能满足吧。”

        白佑彬暗暗松了口气,江洪波终于松口了。

        “过几天,‘秋波’号驱逐舰需要一个大副,如果你坚持的话……”

        “长官,即便是二副,我也没意见。”

        江洪波微微点了点头。“那就好,我会让参谋长帮你做人事安排。这两天,你先与谷卫东上校交接工作,手续办好之后,你就去‘秋月’号驱逐舰报道。对了,舰长宋时伦是比你高五届的师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明年年初就会被调到舰队司令部任职。中尉,好好表现吧。”

        “是,长官!”

        心满意足的离开江洪波的办公室后,白佑彬还没笑出声来,谷卫东就追了上来。

        “佑彬,恭喜了。”谷卫东明显有点羡慕。“就我所知,你是战后南洋舰队第一个在一年之内晋升的军官。怎么样,是不是该请客呢?”

        “上校,你连我那点津贴都看得上眼?”白佑彬嘿嘿一笑,岔开了话题。“再说了,我也没有想到会获得晋升。对了,你知道德国提供的那几份情报吗?”

        谷卫东微微点了点头。“走,到我的办公室去说吧。”

        作为南洋舰队的主要军官之一,谷卫东有权知道一些重要情报,特别是与舰队有关的情报。当然,他的涉密权并不是很高,所以很多白佑彬知道的,他并不一定知道。结果,在两人交谈的时候,白佑彬不得不处处小心,以免说漏嘴。

        “你认为德国人很仗义?”谷卫东笑着摇了摇头,“真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白佑彬只是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我们扶持德国的原因一样,德国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特别是一个能够帮他牵制住主要敌人的盟友。”谷卫东端着两杯咖啡走了过来,“不说别的,只要我们的大西洋舰队还驻扎在直布罗陀港,德国就不用担心英国海军的威胁。另外,我们在太平洋上的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牵制美国,从而使美国无力向英法提供援助。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就制订了横扫欧洲大陆的进攻计划。只不过,当时德军已成强弩之末,且随着美国参战,德国难以在欧洲战场上掌握主动,该计划也仅仅只是个计划。以现在的情况,如果战争再次爆发,德国的首要目的就是战胜法国,消除西面的威胁,然后挥师东进,打败俄罗斯,扫荡整个欧洲大陆。到时候,即便英国仍然拥有欧洲最强大的舰队,也难以对德国构成威胁。要达到这个目的,德国就需要我们在太平洋上牵制住美国,同时需要我们的大西洋舰队对英国形成威胁,从而使英国不得不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海军,难以在欧洲战场上有所作为,甚至难以向法国提供支援。”

        “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德国在这个时候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不是在帮我们,而是在帮他们自己。”坐下后,谷卫东点上了香烟。“两艘战列舰真的那么厉害吗?虽然排水量更大,主炮口径更大,但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综合性能不会超过英国的‘乔治五世’级,更比不上英国正在开发的新式战列舰。而且,两艘战列舰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再说了,德国的舰船建造水平远不如英国,在五万吨的舰体内却只装了八门十五英寸主炮,而且装甲防护远没有达到这一吨位应有的水平。说白了,别说两艘,就算再建两艘,德国海军也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

        对此,白佑彬不得不承认。

        “俾斯麦”级确实对英国海军构成了威胁,却不是致命的威胁。以英国海军的实力,完全有把握将这两艘战列舰埋葬在北大西洋的汹涌波涛之下。如果考虑到德国的地理位置,恐怕当它们刚刚冲出斯卡格拉克海峡,就将遭到英国舰队的围剿。到时候,日德兰式的海战将难以避免,结果对德国来说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德国的目的只有一个。”谷卫东竖起了一根手指头,“按照上次大战的方式,在德国公海舰队离开基尔港的时候,我们的大西洋舰队也将从直布罗陀港北上,一起对付英国本土舰队,夺取制海权。换句话说,德国用这两艘战列舰换来了帝国大西洋舰队的支持,为其前出北海打下了基础。”

        “可是,有这么简单吗?”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谷卫东笑着摇了摇头。“想当年,帝国海军有着绝对的实力优势,结果仍然没能在北大西洋上获得胜利。现在,帝国大西洋舰队的实力远不如英国本土舰队,而且帝国的战略也有所改变,帮助德国突围已经成了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守卫直布罗陀要塞,拖住欧洲列强,使其无法分兵远征印度洋。再说了,在帝国的战略规划中,德国的任务就是拖住法国、意大利与俄罗斯,使这三个国家无力发展强大的海军,并且在欧洲大陆上形成军事平衡,为帝国打赢太平洋战争创造机会。如此一来,德国公海舰队只能留在波罗的海,任何冒险行动都是帝国无法接受,也不会支持的。”

        白佑彬微微摇了摇头。帝国的战略规划很清楚,可德国会跟着帝国的指挥棒走吗?

        “不过,现在应该头痛的不是我们,而是英国佬。”谷卫东笑了起来,“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俾斯麦’号在汉堡福布斯船厂开工建造的消息传回去的时候,英国人就如坐针毡,连觉都睡不好了。”

        “希望如此,如果英国无精打采的话,我们就可以松口气了。”

        “那是当然。”谷卫东笑着站了起来,“好了,过几天,你把行程报告给我,连同需要报销的发票一道送来。去当基层军官不仅仅是考验业务能力,还要考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到时候免不了请客吃饭,身上没点现金很难办事。”

        “上校,那我告辞了。”

        当天,白佑彬回到宿舍后,什么都没做,先好好的睡了一觉。

        三日后,在拿到了差旅报销费之后,白佑彬令到了祖寿清签发的人事调令。当天晚上,蓝凌波等人请客,为白佑彬送行。

        “小白,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能去基层锻炼了。”赵赙礼这话明显带着股酸味。“不知道,我们哥几个还要等到何年何月。哎,呆在司令部就像坐班房一样……”

        “得了,今后大家难得聚一聚了,别说这些不高兴的话。”秦孝东端起了酒杯,“小白,我先敬你一杯,今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我们哥几个。”

        “对,别忘了我们。”谢昶伦也立即举起了酒杯。

        蓝凌波叹了口气,端起杯子后,说道:“去基层锻炼也不容易,听说很多军官在基层干了一辈子,都没有上调的机会,对你这种下派锻炼的年轻军官非常不满,总会想方设法的找你麻烦,你平时要多留个心眼,别被算计了。”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首先喝光了杯里的酒。

        对志向远大的年轻军官来说,在二十五岁之前到基层锻炼是必须的晋升步骤,不然的话,今后会遇到更多的麻烦。当然,“锻炼”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磨练,更是对年轻军官的考验。很多年轻军官就栽在了这个上面,从此失去了高升的机会。

        对白佑彬来说,他知道这次考验有多么的重要,也知道有多么的艰难。

        也许,除了多一个心眼之外,白佑彬只能想开一点。毕竟,军队里不可能做到人人公平,对那些失去了晋升机会的军官来说,白佑彬此时得到的“额外”照顾何尝不是一种挑衅,不是一种奢望呢?

      ¡¡¡¡µÚ¶þÌìÒ»Ô磬°×ÓÓ±ò´îÉÏÁËǰÍùãôË®¸ÛµÄÔËÊä´¬¡£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整整两年。

      第二卷 滚滚洪流

      第一章 掐敌咽喉

        被寄予厚望的《伦敦海军条约》没能挡住汹涌而来的战争危机。

        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伦敦海军条约》对战列舰吨位、主炮口径做出的限制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四万五千吨的标准排水量是各国工业能够承担的最高标准,再提高吨位的话,只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提高海军的综合实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十六英寸(四百毫米)口径的主炮也是当时各国火炮技术的巅峰之作,继续提高主炮口径,不但会使战列舰的排水量进一步增加,还会大幅度增加火炮的研制难度与开发经费,从各方面看,都将得不偿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4: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