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巨浪》-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只是,其战列巡洋舰的固有缺陷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弥补,在战列舰面前,其防护仍然显得非常薄弱。

        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话,果敢号的改进是相当成功的。

        比如,日本的四艘金刚级也是战列巡洋舰,虽然后来被“升格”为快速战列舰,但是其防护水平还比不上果敢号战列巡洋舰,而且其火力也比果敢号差了一大截,改进后的速度更是比果敢号慢了许多。

        另外,英国海军引以为傲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除了主装甲带,炮塔,司令塔与炮座的装甲厚度超过了果敢号之外,其他防护方面都不如果敢号,特别是其水平装甲,更是远远不如果敢号。

        因此,果敢号的改进工作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作为一艘战列巡洋舰,果敢号将防护能力提高到了极限。

        也正是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果敢号作为帝国海军的主力舰,最先投入了战争。在整个大战的前期,果敢号也是帝国海军最为活跃,也最为强大的主力舰之一,并且为帝国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战列巡洋舰的先天缺陷成为了果敢号的致命伤。

        随着越来越多的快速战列舰加入各国海军服役,果敢号在战场上也显得越来越老迈,最终仍然难以逃出战列巡洋舰的宿命!

      开山之作——威慑级重巡洋舰

        威慑号,震慑号。

        ……

        《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中不但对主力舰做出了极为严格的限制,也对巡洋舰进行了分类,并且加以限制。按照该条约,巡洋舰分成了重巡洋舰(CA)与轻巡洋舰(CL),其最大标准排水量都为一万吨,差别主要体现在火力上。

        重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不得超过八英寸(二百毫米),轻巡洋舰的主炮火力不得超过六英寸(一百五十毫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海军损失了大量的装甲巡洋舰(相当于欧洲的防护巡洋舰),继续补充一种新的装甲巡洋舰。随着《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生效,加上新技术的诞生,帝国海军放弃了建造装甲巡洋舰的计划,转为建造重巡洋舰。

        其实,早在条约签署之前,帝国海军已下达了新巡洋舰的设计招标书。

        当时,帝国海军针对装甲巡洋舰在战争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重新提出了性能要求。

        显然,要达到海军的标准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装甲巡洋舰的速度很难使其在护航作战中对付敌人的袭击舰(一般都是轻巡洋舰,或者侦察巡洋舰),如果护航兵力不足,装甲巡洋舰所能发挥的作用往往都非常有限。

        另外,装甲巡洋舰在战争中暴露出了水下防护不足的严重问题。大战期间战沉的装甲巡洋舰中,至少有四成是被敌人的鱼雷击沉的。

        装甲巡洋舰的火力也存在着缺陷,比如面对战列巡洋舰的时候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面对敌人的驱逐舰时又没有足够的火力密度。其不上不下的火力使其在战斗中很难成为敌巡洋舰的克星。

        因此,海军要求对这三个方面都做出改进。

        毫无疑问,如果真的按照海军的要求来设计新的巡洋舰,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新巡洋舰的排水量至少在两万吨以上,成为了“小型战列巡洋舰”。

        以战后的情况,即便没有条约的限制,帝国海军也没有足够的经费采购这种战舰。

        帝国海军不得不降低战术性能要求,并且对排水量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实际上就是限制造价)。如此一来,新巡洋舰的设计又回到了老路上来,要么要速度,要么要装甲,很难两者兼顾。

        可以说,海军在这个时候转了一个圈,回到了原点。

        五十三年,海军按照新的战术要求,重新发出了设计招标。

        当时,包括崇明造船厂在内的数家造船厂参与竞标,并且都提出了各自比较完善的设计方案。后来随着条约生效,帝国海军对新巡洋舰的设计与性能指标一改再改,比如其排水量从最初的五千吨一路增加到了七千五百吨,最后超过了八千吨。

        直到五十四年(22年),在证实日本即将开工建造一级重巡洋舰(古鹰级)之后,帝国海军才决定暂时放弃一些不太成熟的技术,先开工建造一级重巡洋舰。

        从这就能看出,帝国海军的第一级重巡洋舰有很大的实验性质。

        五月初,设计确定之后,帝国海军首先向崇明造船厂与威海造船厂各订购了一艘,并且分别取名“威慑”与“震慑”。原本计划在六月份下达另外四艘订单,结果情报证实,日本的重巡洋舰性能远远超过了“威慑”级,帝国海军直接取消了后四艘的订单,并且加大了下一级重巡洋舰的研制投入。

        “威慑”级重巡洋舰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严重低估了战后的技术革新。

        当时,“威慑”级的主炮竟然有两种不同的倍径,而且除了首尾各一座双联装炮塔之外,另外八门主炮都安装在侧舷的炮位里面。

        显然,这是装甲巡洋舰遗留下来的产物。

        两种不同倍径的主炮不但使火力大打折扣(主要是主炮发射的弹道不一样,难以进行齐射),另外还加大了后勤保障的负担。

        更致命的是,采用炮位主炮的设计明显落后于时代。另外,这种设计也很难在后期大改中得到改变,毕竟大规模改进不会对舰体结构做出重大调整,另外舰长有限,也难以将所有主炮全都装入炮塔之内。

        相对与当时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威慑”级确实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可想而知,帝国海军绝不会花钱采购这样的战舰,即便是已经开工建造的两艘,也仅仅只是将起建成,因此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这两艘重巡洋舰都没有进行中期改进,仍然保持其原有的模样。

        可以说,这种情况在帝国海军很少出现。

        除了那些服役不到十年的战舰之外,帝国海军几乎每一艘战舰在服役寿命中期都将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进,以提高其作战效能。

        从这也能看出“威慑”级重巡洋舰的尴尬地位。

        其主要性能:

        标准排水量:8100吨,满载排水量:9250吨;总长:166米,型宽:16.4米,吃水:5.6米;定员:618人。

        锅炉:12台五十一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五十二年型蒸汽轮机,功率:96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4节,续航力:11000海里/12节。

        主炮:4门五十一年型200毫米/L50型舰炮(2×2)、8门五十一年型200毫米/L45型舰炮,副炮:6门五十年型130毫米/L40型舰炮。鱼雷:2具五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管(备雷二十条)。

        主装甲带:50-110毫米,甲板:30-50毫米,炮塔20-110毫米,炮座:50毫米,炮位:110毫米,司令塔:50-110毫米。

        可以说,“威慑”级重巡洋舰是帝国海军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从其武备上看,“威慑”级仍然保留了太多装甲巡洋舰的痕迹,几乎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地方。

      ¡¡¡¡ÁíÍ⣬¡°ÍþÉ塱¼¶µÄ·À»¤Éè¼ÆÒ²Ôâµ½Á˺ܶàÚ¸²¡¡£

        按照当时的标准,“威慑”级的装甲只能应付万米外射来的六英寸(一百五十毫米)炮弹,对八英寸(二百毫米)炮弹几乎没有防御能力。

        另外,“威慑”级重巡洋舰的舵面效率低下,其机动性能非常糟糕。

        这些毛病最终决定了其命运,不但仅仅建造了两艘,而且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后来“威慑”号甚至退出了一线部队,该为火炮训练舰。

        也正是如此,“威慑”号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成为了大战期间,帝国海军为数不多的几艘“元老级战舰”之一。

      厚积薄发——决心级重巡洋舰

        决心号,决意号,决胜号,决算号,决断号,决定号,决然号,决战号。

        ……

        战后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及萧鼎昆上台后推行的经济复苏计划,帝国海军进入了“冬眠期”。在五十二年(20年)到六十一年(29年)的这十年间,帝国海军的军费平均每年递减约百分之八,六十一年的军费还不到五十一年的四成!

        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必须优先保证重要战舰的建造工作。

        结果,大批原本计划陆续退役的老式巡洋舰继续在海军服役,海军的主要经费投入到了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之中。

        当然,这并不是说帝国海军并不重视巡洋舰。

        相对而言,帝国海军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都更加需要巡洋舰。战列舰只是确保海军优势的主力舰,要想维持帝国庞大的海外利益,特别是环印度洋地区的海外领地,帝国海军需要的是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

        问题是,当时帝国海军连保证战列舰的经费都很紧缺。

        不说别的,大部分战列舰的改进计划由六十一年之前延迟到了六十一年之后,其中就包括了四艘南海级战列舰。另外,新式战列舰的设计工作也是断断续续的进行着,很多时候造船厂不得不自掏腰包完成前期设计。

        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在建造了两艘“威慑”级重巡洋舰之后,八年间没有开工建造一艘重巡洋舰!

        实际上,这也与帝国海军对重巡洋舰的认识有关。

        当时,最热衷建造重巡洋舰的是日本,甚至可以说,日本是唯一一个把重巡洋舰放到主力舰高度上的国家。

        相反,很多老牌海军强国,以及一流海军强国都不太重视重巡洋舰。

        说白了,重巡洋舰是极端重视火力,轻视防护的产物。按照《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限制,在排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重巡洋舰的武备重量明显超过了轻巡洋舰,如果想与轻巡洋舰保有同等的速度,其防护必然比轻巡洋舰差。

        即便不考虑大口径火炮的价格因素,在同等防护与速度的要求之下,轻巡洋舰明显比重巡洋舰便宜得多。

        也就是说,如果重巡洋舰的装甲连六英寸(一百五十毫米)穿甲弹都防御不了,那么需要为重巡洋舰安装八英寸(二百毫米)的重炮吗?换句话说,就是有没有必要建造这种只有火力,没有防护的战舰?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战结果来看,很多情况下六英寸(一百五十毫米)舰炮都能满足除主力舰的重炮才能完成的任务之外的所有战术任务。也就是说,六英寸(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舰炮已经足够用了。

        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帝国海军认为没有必要建造重巡洋舰。

        另外,从维护帝国海外领地的角度出发,轻巡洋舰不但具有足够的威慑力,而且造价便宜,能够大批量生产。而当时,帝国海军需要的是数量众多的巡洋舰,而不是火力强大,但是异常昂贵的巡洋舰。

        毫无疑问,重巡洋舰在帝国海军没有“市场”。

        只是,在新的战争威胁之下,特别是在日本的威胁之下,帝国海军也不甘落后。没有建造,不等于没有做相关的研究与设计。

        实际上,早在建造“威慑”级重巡洋舰的时候,崇明造船厂就在设计新的重巡洋舰。

        当时,崇明造船厂也是唯一一家有能力单独设计重巡洋舰的造船厂。

        一是崇明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同出一脉,且很多工程师都是从江南造船厂聘用的。另外就是崇明造船厂借助建造“威慑”级重巡洋舰,以及帮助海军改造一战时期建造的巡洋舰获得了足够的订单,资金比较雄厚。相反,另外几家有能力建造巡洋舰的造船厂都因为【创建和谐家园】,不得不在海军“冬眠期”的时候大量裁减人员,从而使其难以自筹资金,进行相关的前期研究与前期设计。

        六十一年(29年)年底,随着萧鼎昆大规模【创建和谐家园】经济计划出台,海军的苦日子到头了。

        当时,日本已经有三级重巡洋舰,而帝国海军的两艘“威慑”级重巡洋舰不但性能落后,而且数量也远远落后于日本。因此,当年年底,海军就下达了正式招标书,要求各大造船厂在次年上半年之前拿出投标方案。

        结果很明显,参与竞标的四家造船厂中,崇明造船厂的设计最符合海军的要求。

        可以说,崇明造船厂这十年的“苦修”并没有白费。

        在其设计中,不但强调了火力,还利用十年间新出现的技术,在保持速度的情况下优化了防护。更重要的是,崇明造船厂的设计很有针对性。说白了,针对的就是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

        全部采用炮塔的二百毫米重炮,倾斜设置的主装甲带,水下防雷隔舱等等。

        最重要的是,六十二年(30年)年底,崇明造船厂就完成了所有设计,随即,海军首先采购了四艘,并且将其命名为“决心”级,次年又采购了四艘。

        按照海军的一惯标准,竞标失败的三家造船厂也参与了新式重巡洋舰的建造。

        六十四年(32年)年底,随着“决心”号服役,帝国海军告别了“没有重巡洋舰”的历史(在很多国家,“威慑”级被定义为装甲巡洋舰,而不是重巡洋舰)。

        建成服役时,其主要性能指标:

        标准排水量:9750吨,满载排水量:11985吨;总长:185.5米,型宽:18.9米,吃水:6.4米;定员:668人。

        锅炉:8台五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六十二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25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4.5节,续航力:12000海里/14节。

        主炮:9门六十一年型200毫米/L55型舰炮(3×3),副炮:12门六十一年型130毫米/L47型舰炮(6×2),鱼雷:2具五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器(备雷20条)。

        主装甲带:110-130毫米,装甲隔舱:50毫米,甲板:50-80毫米,炮塔:20-150毫米,炮座:130毫米,司令塔:90-150毫米。

        从各项性能来看,“决心”级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重巡洋舰。

        当该舰服役后,受到最大震撼的就是日本海军。帝国海军十年不建造新的重巡洋舰,建造出来的重巡洋舰全面压倒了日本海军的三级重巡洋舰,而且采购了八艘!

        “决心”级的很多设计都成为了“标准”。

        比如其三座三联装主炮的火力配制方式,不但被帝国海军的巡洋舰(全是轻巡洋舰)所效仿,还被美国海军的巡洋舰(重巡洋舰与轻巡洋舰)所效仿。虽然这种火力配制方式比日本的重巡洋舰少一门到三门主炮,但是其防御更为集中,对提高防护能力的帮助非常明显。另外,九门主炮足以应付任何程度的战术要求。

        当然,“决心”级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其水下防护能力仍然有所欠缺。

        最重要的是,“决心”级是帝国海军重巡洋舰的主力。

        战争爆发前,帝国海军一度准备对其进行大规模改进,可是随着战争爆发,改进工作一直拖延。随着数艘“决心”级在海战中战沉,帝国海军认识到了该级重巡洋舰存在的严重缺陷,因此在战争期间,对剩下的几艘陆续做了大规模的改进。

        改进之后:

        标准排水量:11870吨,满载排水量:14280吨;总长:185.5米,型宽:78.9米,吃水:6.8米;定员:788人。

        锅炉:8台五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二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68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速度:33节,续航力:11000海里/14节。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09:42:47